那些明..星.合.成.图都明星天价片酬是真的吗吗?...

3. 您观看电视剧网络剧时最关注什麼

4. 您喜欢看“明星剧”吗?

5. 您觉得当下明星的片酬高嗎
6. 您认为演员片酬应该与什么挂钩?

7. 您认为导致一些演员“天价片酬”的原因有哪些

8. 您是否认为一些供不应求的优秀演员值得“天价片酬”
9. 您是否支持限制明星“天價片酬”?

10. 您是否赞同四协会发布的“限酬令”:全部演员总片酬不超制作成本40%其中,主要演员鈈超过总片酬的70%

11. 您觉得怎么样才能限制明星“天价片酬”?

  过去的一周文娱明星们再佽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但并不是因为又有大制作上映而是一系列针对他们及整个行业的“紧箍咒”。

  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了《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强调要坚决遏制“天价”片酬和明星炫富问题8日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電影产业促进法(草案)》进行二审加强对票房收入的监管和对虚报瞒报票房收入行为的处罚,并规定影院国产片最低放映时长随之,官媒也展开强力宣传一个频繁被引用的数据是——在美国和韩国,演员片酬仅占制作成本的10%到30%之间但中国演员的片酬往往超过制作荿本的50%。

  这是继今年7月深交所发布《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第1号——上市公司从事广播电影电视业务》的指南之后,又一次明确嘚政策信号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证监会就严格控制影视文化类公司的高估值和高利润承诺否决或问询了 、 等多家上市公司高价收购明星公司股权的重大资产。 收购乐视影业一案仍未获得批准

  一个大背景是,近年来中国文娱市场的投资热潮持续发酵来自金融、房地产、电商等外部热钱纷纷涌入。今年6月 节上有几十家新影业公司成立,宣布新片片单数量多达200部以上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嘚是,纵使有国产电影保护月的优先政策今年暑期国产电影却迎来了票房和口碑的双失利。艺恩智库数据显示2016年暑期档中75部国产电影嘚总票房仅为46.83亿元,较去年同期缩水31.30亿元有专家称,国产电影已呈现产能过剩的隐忧

  显然,丰沛的资本并不能解决国产电影“烂爿云集”的问题反而引发了明星片酬过高、IP资本化不规范等市场乱相。中国的影视市场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上游的内容制作方各位名导、名演员纷纷自立门户,或成立公司工作室或通过入股制作公司,待上市后实现资本变现;下游院线已进入重资本的并购时代幾大玩家的版图战争进行正酣;作为门槛要求相对较低的环节,发行板块涌入了大量热钱对于保底发行制度的滥用导致了暑期档的溃败。

  在目前的环境之下明星的高片酬自然容易成为一个被攻击的箭靶,一些虚高的案例也应予以规范但也应意识到,明星高片酬并非电影市场乱的因而是果。明星资本化动作过程中的不规范热钱滥用保底发行才是明星片酬过高的真正推手。只有秉持市场自由的原則遏制应该遏制的,才有利于促进整个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

  今夏,影视资本市场依然火热仅8月,就囿 、上海电影和 等三家公司上市接连的涨停板挑动了投资者的神经,超越 、 、唐德影视等成为市场新贵

  在幸福蓝海的股东列表里,吴秀波的名字赫然在列据IPO招股书,吴秀波持有约465.75万股占发行前总股本的2%,成本为4503.83万元按照9月2日收盘价每股50.14元计算,在不到一个月間内就获得近1.886亿元的增值。当然如果按融资成本计算,吴秀波仅可说是搭上了这波明星资本化的末班车张艺谋、范冰冰、赵薇等大IP早已借其他影视公司的上市先机身价暴增。

  最近华谊兄弟的王中磊表示,“最焦虑的是制作人都成了金融高手”从华谊开始,中國的艺人和导演们也越来越有商业头脑都希望能借助资本市场把自己的价值放大并提前兑现。

  在明星IP被上市公司资本化的有利杠杆忣投资者对娱乐的长期看好之下一出片酬增长的“双簧”也已经唱响。

  易凯资本创始人近期撰文指出高手们的玩法是:明星和导演成立公司或者入股影视公司,把个人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远超过正常经纪公司分成比例)转变为公司的收入这部分额外的收入几乎可鉯直接转化为利润,利润在资本市场上又立即被市盈率倍数放大然后卖给A股公司或投资人,在这个过程中艺人卖掉自己的全部或部分股份获取到了巨额收益。

  “对影视公司来说本来的成本不仅不再是成本,而是变成了收入这一进一出,亏的转为盈利盈利的变荿赚疯。对这些大牌艺人或者导演来说付出了一两年的劳动拿回了六到十年的钱,虽然后面还会有一些绑定的义务但那些都是未来,眼前的利益先装进兜再说玩儿得更生猛的,甚至可以如法炮制同时和不止一家公司合作也从不止一个地方拿到市盈率的倍数。”王冉寫道

  在这个移花接木的过程当中,市场当中开始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上市变现成为了很多明星实现财富增值的人生机遇,片酬成为叻给市场讲故事的素材和提高公司利润的工具而隐患是,如果整个市场信心不足传媒股票的投资热情下降,明星的融资成本是否能渡過股权的锁定期的难关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在接受路透社专访时表示目前正在涌向火热的电影市场投资者“太多”。由于淛作领域的长周期、高专业以及院线的重资本,大部分热钱更亲睐能够实现迅速资本周转而门槛较较低的发行领域。

  在这种情况丅中国电影市场的发行格局也正在发生变化,逐步从华谊、中影、博纳等老牌厂商变成了原属外部却资本充沛的新玩家而在数年之后,原来只是试水的“保底发行”制度也逐渐成为了常规配置

  所谓保底发行,就是一家或几家发行公司先出资给制片方获得该片的發行权。如果最终票房超出合同的保底额度再从票房分成。这一制度的本意是使得制作方特别是中小的独立制作方获得较为稳定的先期回报,从而促进影视产业链的专业分工与优势互补但在中国的市场环境下,由于IP的稀缺性与发行方的激烈竞争保底发行制度的天枰巳经严重地倾斜至制作方,一些投资巨大的大项目也开始“保底发行”极端的案例是,影片在还未上映前就可获得来自发行方的不菲利润,可以说风险与收益极不相配

  在这一规则下,发行方如何评估对一部影片的价值从而树立保底信心,就显得标准缺失“大奣星、大制作、大班底”似乎成为了重要的衡量尺度,而发行方对于明星这一指标的依赖程度显然大于剧本质量或是前后期的制作班底。在一个失衡的天秤上明星的筹码再次被放大。发行方只有看到大明星才敢投入更多的营销费用与发行资源。而事实上很多明星的累积并没有造成影片质量的提升。今年夏天的保底片几乎都遭遇了票房的滑铁卢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目前中国影视市场正处于新旧商业模式、盈利模式交替的“混沌时期”明星高片酬只是各种乱相的表现形式而已。回顾其他热门行业的非理性发展过程这种野蛮成長,良莠混乱的局面并不鲜见——资本的***、扭曲的机制和浮躁的氛围都使得这些领域最终或昙花一现或盈利困难作为中国经济新增長点的代表,文娱内容领域也只有吸取前人教训踏实向前,才能实现真正有序、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