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 光 大 道 颁 奖 电 话 是 什 ...

  前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为金鸡奖“把脉”――

  前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文隽,为了宣传《倔强萝卜》来到南昌,往年一向都要以主席身份参加金鸡百花电影节的他,今年一派轻松,也终于开口,对本届金鸡奖三大“病症”逐一“诊断”。

  在接受专访之前,文隽十分慎重地看了看本报记者的名片,核对了几次才开口讲话,“我去过长春好几次,为了长春电影节。我做金像奖主席的时候是这样的,人家来了我们这儿,我就要去人家那儿,互相说一些好听的话。现在我没这个压力了。”卸掉压力的文隽,果然没对本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客气”,从评奖体制、奖项设置到明星阵容,文隽都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和解决的手段。

  第1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红人访

  [病症一:双黄蛋]

  “冯导和陈导,要怎么评?”

  今年,蒋雯丽和周迅共享了影后,《集结号》和《梅兰芳》共享了最佳故事片奖。文隽说,这是奖项的体制决定的,面对的方式就是保持平常心,不要对它太认真。

  记:您觉得今年金鸡奖为何又下双黄蛋?

  文:我并不是金鸡奖的人,但我相信它是公正的。不过每个奖项都有它的特殊性,我在来南昌之前看报纸,康健民说金鸡奖双黄蛋不能避免。这个问题每年都有人问,他可能都答得烦死了。不过我想他说这话是打个底罢了。

  记:您是说他早想到有双黄蛋?

  文:(笑)这个话是你说的,不是我说的哦。不过金鸡奖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小范围的专家评审来评选的,那么就要有妥协。不是说不公平,而是人在评奖的时候自然会向客观原因妥协,要平均分配奖项。不能排除同时有两位无法抉择的好演员,比如周迅和蒋雯丽,但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因素,你看,有一个冯导和一个陈导,要怎么评?就好像之前华表奖,华表怎么弄,金鸡也是怎么弄的。所以其实我觉得来参加金鸡奖要保持平常心,谁是拿奖的,谁是陪跑的,要明白。

  记:为什么会这样呢?

  文:是体制的原因吧,评委体制。我不是说评委体制不好,目前所有的颁奖典礼基本就是采用两种评奖制度,一种是评委制度,像金鸡奖啊,戛纳电影节上的金棕榈奖啊,一种是会员投票,好像香港电影金像奖啊,奥斯卡啊。会员来投票的制度出现票数相同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金鸡奖是由几个人来决定的,那么出现双黄蛋的可能性就很大。这就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你看金像奖经常会出现某一个电影特别热门,包揽了七八个奖,但金鸡奖不会,评委一定会尽量平均分配奖项,拿不到大奖,也得给个技术奖来安慰一下。

  记:您对金鸡奖这么了解,这个奖在香港知名度高吗?

  文:坦白说,香港电影人对金鸡奖不关注也不了解,如果不是海南岛(三亚)那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成龙拿了奖,香港人根本不清楚这个奖到底是什么。

  [病症二:星光暗淡]

  “金鸡奖两年才颁一次是一个弊端”

  本届金鸡奖星光十分暗淡,文隽也注意到这个问题,至于原因,他说要归结为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改革。

  记:您觉得这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存在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呢?

  文:我不是他们执委会的人,所以不能随便批评,只从一个嘉宾的角度来说,电影节的星光有点暗淡,不过我想也不能全怪组委会啦!

  记:星光暗淡的原因是什么呢?

  文:第一,组委会请了成龙,一颗星就足够闪耀了,他对这种活动也很支持,但没想到剧组没放人;第二,南昌这个地方也有地域限制,大家都离这里比较远;第三,金鸡奖两年才颁一次是一个弊端。其中第三点很重要。

  记:为什么这么说?

  文:你看,《集结号》被提名,但是靠我们那么近的《白银帝国》也被提名,很多人都有不知道怎么回事的感觉。说起星光暗淡的原因,你想,谁还记得两年前在做什么?比如南昌这边的人请冯小刚的时候和他讲:“我们颁奖给你,为了《集结号》。”但《集结号》早就得过太多奖,冯小刚已经麻木了,他现在是在弄《唐山大地震》,这个电影和《集结号》之前还隔着别的电影(《非诚勿扰》)呢。冯小刚最后来了,他拿了奖。但是有一些已经知道自己会陪跑的明星,为了他(她)两年前的电影,他(她)肯定不想来,都已经物是人非了嘛。如果按照这个逻辑,两年后我们又要在金鸡奖上看见《建国大业》了,那简直要烦死了,到时候可能人家《建党大业》都拍出来了。

  记:那您觉得解决方式是什么?

  文:我不敢讲是解决,我只是一直在想,金鸡奖两年一届到底适合不?电影奖还是要一年一次,有金鸡又有百花,那么可以分一下主次,让金鸡奖重一点,百花轻一点,或者反过来也没问题,但不要隔那么久,让提名的人都提不起来兴趣。

  [病症三:权威性]

  “提名也给奖,那拿奖的人是什么?”

  金像奖被香港电影人视为奋斗的目标,但金鸡奖却无法成为地位卓越的奖项,直到今天,电影人们基本还延续着“有奖就来,没奖就不来”的原则,文隽认为缺乏权威性的原因,是金鸡奖定位混乱。

  记:金鸡奖的权威性好像一直不如金像奖,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文:我不能武断地去判断一个我没参与组织的电影奖的权威性,我只能从金像奖的角度去谈权威性。金像奖的权威性就来自它的公正。以前吴思远还是主席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如果我们怕得奖的人不来而事先告诉他(她)能拿奖的话,那以后不能拿奖的人再也不会来了。所以我做了那么多年主席,从来也不会提前知道金像奖的结果。

  记:历史不比金像奖短的金鸡奖,为什么做不到?

  文:只从今年的角度去说的话,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新设置的提名奖,提名也给奖,那拿奖的人是什么?只要你入围、被提名,就是得到了组委会的肯定,没有必要再设置一个提名奖,那个感觉很奇怪。

  记: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文:是定位的问题。我对金鸡奖的定位一直都不太明白,它自己说是很专业的电影奖,是由专业评委评选出来的,但是却设置了一个提名奖,搞得像一个很大的电影Party。但如果你说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一个很大的电影Party,这个电影节上又有什么电影可以看?今年搞的什么成龙电影展,谁没在家里看过成龙的电影?就算没买过DVD也在电视上看过了,谁还有兴趣去电影院再看第几十遍啊?

  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文隽还和记者聊到了香港电影人的话题,他说香港演员在内地正在慢慢失去号召力,《建国大业》和《风声》的出现,也让香港导演逐渐失去了在内地电影票房的话语权。

  记:现在的香港电影在您眼里是怎样的?

  文:现在我很会唱国歌,套用国歌的歌词,就是香港电影人“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虽然很久以前就说危机,但今年我的感觉特别强烈。以前内地不懂拍商业片,就算拍也都要用很多香港元素,明星也是香港明星挑大梁。但是今年有两个电影,一个是《建国大业》,一个是《风声》。《建国大业》和香港电影没有任何关系,甚至好像也不是商业片,而是一部主旋律电影,但是却卖了4个亿;《风声》虽然有陈国富,但是这部电影已经是完全的内地班底,演员方面卖的也是内地的大明星,周迅他们的号召力,远远超过了很多香港演员。香港演员现在的问题是,除了那些已经成名的就像成龙、刘德华外,已经没有年轻演员在内地有号召力了。

  记:但香港导演还是有号召力的。

  文:那又有几个?也就是一个陈可辛,再加上正在努力的刘伟强。还有很多香港导演名声很大,但在内地票房号召力却不行。

  记:那解决方式呢?

  文:我和陈可辛很好,经常在一起聊天。有一次我们吃饭,陈可辛就说,很多香港导演都嚷着在内地发展,但是他们人住在香港,一年就到内地一两次,怎么能拍好内地电影?现在陈可辛在北京已经安家,刘伟强也把工作室搬到内地。香港电影人要更加融入内地的生活,才能真正和内地合作,拍出有号召力的影片。

  本报特派南昌记者 殷维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