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石鼓山公园吴巨海负责什么

  考古队的挖掘现场
  警方拉起的警戒线
  继2012年宝鸡石鼓山挖掘出西周175件文物后,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石嘴头村于日下午又传喜讯,陕西考古队和宝鸡考古队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又在去年出土文物位置的附近发现珍贵文物。
  石鼓山公园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2月20日大家都传石鼓山石嘴头村又发现文物了,但具体情况只有现场挖掘的人员知道,这个地方经常会挖出一些宝物,去年一村民挖地的时候不就发现好多西周文物嘛&。
  记者赶到挖掘现场时,发现现场四周已经被警戒线围住,附近站满了巡逻的***和警犬,一位自称公安局的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一切都在挖掘中,具体情况等专家挖掘出来后才能知晓。&
  附近的村民说&我们这的山大家都叫神山,人杰地灵,以前就不时有老古董被挖出,特别是去年,发现了一个西周贵族的墓葬,里面有大量的珍贵文物。&
  一位现场挖掘的工作人员称&这次挖掘陕西考古队和宝鸡考古队已经进行了一个月了,昨天才露出一些文物,具体应和去年出土的文物类似,毕竟这两个坑离这么近,具体情况将等待发现结果统一对外报告。&
  资料链接:石鼓山位于渭河以南、宝鸡市区的中部,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入口部分。因曾出土春秋时期的文物石鼓而得名,1992年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鼓山出土的石鼓具有文学、文物、书法、历史等多种价值,石鼓文为中国现有最早的石刻文字,是汉字形体演变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秦史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鸡峰山景区为陕西省省级重点保护单位。位于天台山主峰景区的东北方,主峰元始天尊峰海拔2014米。古称&陈仓山&、&宝鸡山&。宝鸡地名即源于此。
  新闻链接:陕西石鼓山出土文物175件
  日,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文物出土现场传来惊人消息:又有166件文物清理出土。加上20日晚上发现的9件文物,石嘴头村这次共出土文物175件,其中铜器118件、陶器3件、玉石1枚、贝饰53枚。
编辑:李晓飞
正如杨希川曾做过的调查,在有应激性事件发生的患者中,44%的人曾有睡眠障碍,...
叶先生回忆说,小小是四川人,从小就觉得自己和其他男孩不一样,就想着做个真...
人的大脑有脑电路和脑电波,如果UFO发射出强有力的电波,则会使脑信号混乱,人...
安康18岁女孩小倩,在进入大学校门前查出得了白血病,这让本来就贫穷的家庭一下陷...
网曝房祖名为求自保,供出演艺圈120名明星吸毒内幕。
告诉每一个孩子:你拥有我全部的爱!爱的智慧缘于平等和尊重。
8月2日,西安,一场在省体育场举行的演唱会后,在熙熙攘攘的人流脚下,满地垃圾。
24小时点击排行
西安华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ICP备B2- SP服务代码石鼓山西周墓_百度百科
石鼓山西周墓
从2013年8月开始,考古工作者对市西周墓地进行科学发掘。继11座墓葬发掘完成之后,在一座正在发掘的中型墓的中发现青铜器44件。截至日,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出土、簋、钺、戈、凿、镞、铃等文物。
石鼓山西周墓发掘过程
2012年,宝鸡市石鼓镇石咀头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文物部门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收获。是中国商周墓葬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较为系统的资料[1]
石鼓山西周墓墓区分布
考古人员通过发掘认识到该墓地的墓葬分布似有分区,处于核心区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分布较为集中;在核心区域西南方向另有小型墓5座,呈聚集性分布特点。
***墓 东壁 壁龛从右到左 一号 六号 二号
考古人员已完成发掘的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正在发掘的命名为M4的中型墓葬,位于2012年发掘的中型墓M3东南位置。已发现椁室上部的棚木、席纹等迹象。M4与M3的结构相似,形制稍大,在二层台之上约1米位置的东、北、西三侧的墓壁,有壁龛8座。墓葬的壁龛已进行了二分之一方式的解剖性清理,共发现44件、2件,蚌饰等器物。器型没有什么意外发现,但对于西周初年的采邑、宗族等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2]
日16时许,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3]
石鼓山西周墓宝鸡名片
宝鸡市古名“”,位于关中平原西部,是周秦文明的发祥地,自汉代以来,数万件青铜器在宝鸡不断出土,数量之巨,精品之多,铭刻内容之重要,均居中国之首,因此,宝鸡被誉为“”,大盂鼎、散氏盘、毛公鼎、虢季子白盘等闻名于世。[1]
石鼓山西周墓考古发现
陕西省、宝鸡市文物部门在对石鼓山西周墓葬区进行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一批重要文物,这是继2012年3月至6月此处发现三批共289件青铜重器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截至日,考古队已完成发掘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镞、铃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物。[2]
经过两年发掘,共清理出商周墓葬15座,出土各类文物共计230余件(组),其中的高领袋足鬲改变了以往此类鬲不可能晚到西周的观点。出土的92件青铜礼器与26组铭文及族徽符号格外瞩目,被称为中国古代青铜文化又一次精彩的亮相。不仅数量多,种类丰富,而且铸工精湛,装饰绮丽,也不乏形制新颖、造型异特之器,特别是青铜礼器中两座超萌的牺尊,似鹿似羊,憨态可掬。该项目发掘领队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珍品。”两座中型墓是高领袋足鬲文化迄今为止发现的等级最高的墓葬。堪称陕西乃至全国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发现。[4]
日16时许,随着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的出土,陕西宝鸡石鼓山西周墓葬M4号墓的发
考古专家察看青铜?
掘提取工作告一段落。考古人员经过两天辛苦工作,从8米深的墓室中提取出48件精美青铜器,其中包括青铜?、球腹簋、四耳簋、牺尊和铭文方鼎等罕见青铜器,为商周青铜器的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3]
四耳乳钉兽面簋:仿佛听见牛喘气
当造型雄浑大气、造型精美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出土后,现场所有考古人员惊叹不已。这件四耳簋高40多厘米、宽50多厘米,圆体深腹,口沿外折,腹部“长满”坚硬的乳钉,出土时,其内放置两个叠在一起的无耳簋,没有铜锈的部分十分明亮。四只簋耳分铸在簋体腹部,颈至下腹饰有精美条纹。令人称奇的是,这件四耳乳钉兽面簋共饰有28个牛头,192枚乳钉。簋耳的正面、侧面以及背面,分别饰有形态各异的牛头造型,簋耳上端的浮雕牛头更是形神兼备,惟妙惟肖。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说,凑近牛耳,仿佛可以听见牛鼻喘出的粗气。[3]
据专家介绍,除这次出土的四耳乳钉兽面簋外,宝鸡地区还出土过两件簋。其中上世纪80年代宝鸡地区纸坊村出土过一件,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但体型比这次出土的要小得多。刘宏斌解释道,四耳簋在历史上很少发现,较著名的除了宝鸡市青铜博物院藏之外,还有一件是从宝鸡戴家湾西周墓被盗掘流失海外、存于美国佛利尔美术馆的那件,但它们都没有这件体量大。这件四耳簋在商周青铜簋的考古史上可谓“最牛”。[3]
青铜牺尊:似鹿似羊有翅膀
在这次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中,一件长着小翅膀的青铜牺尊可谓精美绝伦。这件头部长着鹿角、面部像羊的动物萌态尽显,可爱的形象令人不忍移开目光。这只牺尊头部似食草动物,而四足却长着食肉动物的利爪。从侧面看,这只“四不像”前腿直立,后腿蹬地,做弯曲状,一对鸟翼从腹部伸出,似要撒腿狂奔。此外,除了其背部布满精美的各式纹饰外,牺尊的臀部和腿部也塑造得圆润浑厚,一截短小的尾巴收住了所有的力道。[3]
古人用以祭祀神灵的物品,大多要艳丽、华美、夺目,以示虔诚。文物专家王占奎说:“牺尊作为古人用于祭祀神灵的重器,这件牺尊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是一件非常难得的商代青铜器艺术珍品。”宝鸡地区之前出土过牛尊、驹尊、鸟尊等动物形状的青铜尊,但还没有与这件牺尊形态一致的,特别是这件牺尊腹部的一对类似小翅膀的造型,更为罕见。因其浓缩了多种动物形态,还无法为之命名,暂且称之为牺尊。[3]
.新华报业网[引用日期]
.新浪[引用日期]
.光明网-《光明日报》 . [引用日期]
.学科王[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宝鸡石鼓山西周古墓揭开神秘面纱
宝鸡石鼓山西周古墓揭开神秘面纱
宝鸡新闻网
  (本网讯 记者 杨金恒)12月25日上午,记者在石鼓山西周贵族墓葬考古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考古发掘,截至目前在该区域已确定大小墓葬12座,出土各种青铜器12件,陶器16件,正在发掘的***墓葬已发现青铜器40余件,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深入,石鼓山西周古墓将逐步揭开神秘面纱,更多的文物重器将相继面世。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去年该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主动报告,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由省、市、区组建石鼓山考古队,从今年8月份开始对石鼓山西周墓地进行科学发掘,发现该墓地的墓葬按照分区分布,处于核心区域的有中型墓2座、小型墓5座,分布较为集中;在核心区域西南方向另有小型墓5座,亦呈聚集性分布特点。截至12月24日,已完成发掘的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出土青铜鼎、簋、钺、戈、凿、镞、铃等12件,陶鬲6件,陶罐10件,另外有玉饰、石、贝等器物。
  目前正在发掘的4号墓葬,南北朝向,已发现椁室上部的棚木、席纹等迹象,形制稍大,在二层台之上约1米位置的东、北、西三侧的墓壁上有壁龛8座。目前对壁龛1至壁龛6进行了二分之一方式的解剖性清理,共发现青铜器40件、陶器2件、蚌饰等若干。随着发掘清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该墓葬中还将有更多的青铜器物被发现,本月28至29日,这些深埋千年的宝物将相继出土面世。
  为了确保发掘工作的有序推进,我市成立了石鼓山考古发掘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四道防线。其中4号墓葬发掘场地的内围安全,由考古研究院保卫科负责;发掘场地的外围安全由地方公安、武警部门层层设防。与此同时还在发掘现场周围区域设置障碍、架设照明器材、***全方位监控电子眼等措施,确保了发掘现场的安全有序。
  据专家现场介绍,本次发掘是近年来我国商周墓葬考古的又一次重大发现,为探讨该区域姜姓戎人与姬姓周人的文化交流,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以及西周考古学文化的面貌,提供了较为系统的科学考古资料。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群考古首次发现四耳簋
石鼓山西周墓群考古又有新进展,截至目前,已完成发掘的小型墓葬10座、中型墓葬1座,共发现大量青铜礼器,其中四耳簋(gui)是在石鼓山考古中第一次发现。
  石鼓山西周墓群位于渭滨区石鼓镇石咀头村。2012年,该村村民在开挖房屋地基时发现青铜器,立即主动报告,文物部门随即展开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收获。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宝鸡地区乃至关中地区商周考古学文化,省、市、区组建石鼓山考古队。今年8月份,开始了石鼓山西周墓地的科学发掘工作。
  通过发掘,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口小底大,棺室周围有熟土或生土二层台。单人葬,头向一般朝着地势较高的方向,有东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为木质,随葬品一般置于头部附近的二层台或壁龛。
  正在发掘的中型墓葬M4,南北向,位于去年发掘的M3东南位置。已发现椁室上部的棚木、席纹等迹象。M4与M3的结构相似,形制稍大,在二层台之上约1米位置的东、北、西三侧的墓壁,有壁龛8座。
  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石鼓山考古队副队长刘军社:“从器物上看,没有马器、兵器;青铜器数量也比去年多;另外,四耳簋也是在石鼓山考古中第一次发现。”
  目前,1到6号壁龛已进行了二分之一方式的解剖性清理,共发现青铜器40件、陶器2件,蚌饰等。初步判断,正在发掘的4号墓的等级与重要性,与去年发掘的3号墓在伯仲之间,同是姜戎人贵族墓葬。(宏强)
宝鸡石鼓山古墓又发现4件青铜重器
宝鸡新闻网
  (本网讯 记者 杨金恒)12月26日上午,记者在宝鸡石鼓山西周古墓发掘现场了解到:正在发掘的***古墓又有四件青铜重器被发现,截止目前在该墓葬已发现青铜器44件,相信随着发掘的进程,棺室打开后预计还会有更多的收获。
考古人员认真测量
  记者看到正在发掘的***古墓西面幕壁上的两个壁龛也被打开,远远望去有若干青铜器静静的躺在泥土中,正等待着考古人员一点点将它们清理出来。经过数千年的岁月洗礼,这些青铜器依然保护完好,有些在灯光的照射下还散发光彩,让人不由为之惊叹。
西面幕壁上的壁龛
  据了解为避免随意发掘而损坏壁龛内的珍贵文物,石鼓山考古队在此次发掘中加大了科技手段的介入,首次尝试和运用了电磁扫描技术,用精密仪器像医学上做“B超”一样探测土壤表层以下30厘米情况。经探测考古人员很准确的就能找到壁龛中的大量青铜器。
  随着壁龛发掘工作的结束,紧接着考古人员将对墓葬棺室进行发掘。墓葬中还有没有文物发现?墓葬主人是何身份?该墓葬的发现有哪些考古价值?这些问题将随着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一步一步为我们解开。
专访考古专家徐天进:宝鸡石鼓西周古墓考古价值非常高
宝鸡新闻网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
  (本网讯 记者 杨金恒)12月26日上午,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专程赶到我市石鼓山西周古墓发掘现场,详细查看了发掘情况以及墓葬中的各种器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徐教授激动地说:“真没想到这个墓葬时间这么久了还保存的这么好,一点都没有损害,实在太难得,太好了。”
  徐教授说:“通过初步考证,这些墓葬里的青铜器不仅仅是周朝的,还有一部分是商代的铜器,这些铜器是来自商代晚期的安阳,铜器上的好多线索都给我们提供了好多思考、研究和想象的空间,重要线索还要等文物出土后根据铭文进行仔细研究。”
  在谈到墓葬主人的身份时徐教授说:“目前墓葬的棺室还没有清理,通过棺室里面看有没有其他发现,要综合起来判断墓葬主人的身份,现在初读断定应该和去年发掘的3号墓葬的主人是一个族群,至于两个墓主人之间是什么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徐教授告诉记者一个重要的考古观点:就是要把今年和去年的古墓发现,与上个世纪初在代家湾渭河北岸的考古发现结合起来考证,再大一点就是把全宝鸡地区其它发现放在一起,包括纸坊头、晁裕、凤翔等发现整合起来通盘考虑,对宝鸡地区获得西周王朝开始阶段的一些情况有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徐教授认为本次发现的考古意义非常大,学术意义非常大。
宝鸡石鼓山古墓青铜重器已达48件明日开始提取
宝鸡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冯毅)12月27日,记者从宝鸡石鼓山西周古墓发掘现场了解到,考古工作者在对***墓葬中的8号壁龛进行清理时,又发现了四件青铜器,截止目前在该墓葬发现的青铜器已经达到了48件。
  据介绍,截至今天上午,石鼓山西周墓地***墓葬,东壁和北壁的六个壁龛已经完成了发掘。在清理西壁7号壁龛时,发现了数量不少的贝币,以及一些动物骨骸和长方形石器而不见青铜器。而在西壁8号壁龛内青铜?旁,考古工作者又发现了4件青铜簋,至此,***墓葬已经发现了包括鼎、簋、?、壶等48件青铜器。
  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心主任徐天进教授告诉记者,本次发掘的石鼓山墓地约为商末周初时期,与去年发掘的M3号墓葬属于同一墓葬群。目前,工作人员正在对挖掘出的壁龛进行最后的清理,并进行三维扫描,记录下墓葬最原始的状态,为以后的研究能提供更多的依据。此外,工作人员还对挖掘出的文物进行了加固和保护,并进行拍照测绘,以便更好的为明天将要进行的现场器物的提取做准备。
宝鸡石鼓山古墓今日有14件青铜重器出土
(本网讯记者杨金恒)深埋千年无人晓,一朝出土世人惊。12月28日,宝鸡石鼓山4号墓考古发掘开始文物提取工作,吸引了中央、省市几十家媒体聚焦石鼓山,中央电视台还对文物提取过程进行了现场直播,让埋藏了三千年的宝物迅速传遍全国。当天共有14件青铜器出土示人,其中青铜?是在我国西周早起考古发掘中首次出现。
&&&&&&&&&&&&&&&&&&&&&&&&&&&&
早上10点40分,第一件青铜器出土,是一件双耳簋,敞口、鼓腹,纹饰为夔凤纹,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考古学博士任雪莉告诉记者:这些纹饰也是动物的形状,动物含着一只鸟,下面有垂耳,垂耳有鸟的尾巴和爪子,从整个器形风格来看应该是西周初期的器物。&&&&&&&&&&&&&&&&&&&&&&&&&&&&&
由于这次考古发掘的墓葬离地面较深,在地下八米多,给文物提取带来了困难,记者在现场测算,提取一次需要五到十分钟,因为在每提出一件器物的同时,考古队专家都要用三维扫描仪及时对器物表面进行数据记录。另外,为了确保文物不受一点损伤,在文物提取过程中,工作人员将文物提取与现场保护有机结合,在提取文物的木箱中铺了厚厚的一层小麦,由于小麦较轻,具有较强的包裹性,相比泥土、沙子,对文物在提升过程中保护性好。
下午2点40分,现场又提取出了第四件青铜器,是一件纹饰精美的?。这件物品的出土,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石鼓山考古队队长王占奎眼前一亮,他说:“这是夔龙纹,有30厘米长,有22厘米宽,高度大概有23厘米,上下两层,像两个斗翻过来扣在一起的形状。在这么早的西周墓葬中,这个资料就比较可贵,比较罕见的一个东西。”
&&&&&&&&&&&&&&&&&&&&&&&&&&&&&&&
下午3点30分左右,当天提取最大的青铜器大?在工作人员小心翼翼的操作中徐徐从墓室升上来,这件器物比之前那个?大两个多,纹饰依旧很精美细腻,右边还挂着一个精致的小铃铛,远远望去整个器物雍容大气,华丽中又不失稳重,让人不由惊叹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无以伦比的艺术修养。&&&&&&&&&&&&&&&&&&&&&&&&&&&&&&&
据了解,由于土壤有些凝冻,文物提取只能循序渐进,今天并不能完全提取,明天还将继续进行提取工作。
宝鸡石鼓山墓主人或为周朝友邦之君
宝鸡新闻网
  考古队前期从小型墓葬发掘出的文物
  针对石鼓山墓地12个墓葬多出高领袋足鬲(音:l&)的特点,考古专家王占奎昨日推断,墓葬主人很有可能是姜姓人,且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
  当日中午,石鼓山考古队在设于一村民家的临时指挥部,公布前期已经完成发掘的小型墓葬的实物资料。记者在现场看到,两张桌子上摆满了各种出土的陶器,共有18件之多。一位工作人员正细心地为其注明出土来源。在众多陶器中,高领袋足鬲占据多数。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国家文物局考古现场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主任、石鼓山考古队队长王占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称,此次石鼓山考古共对12座墓葬进行了科学发掘,“M4”葬墓是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出土的青铜器,无论造型,还是体量、品相,都是非常珍贵的。
  但是考古不能简单地仅看单个文物的价值,而更应从整个墓地所传递的历史文化信息来考量。
  他说,12个墓葬里大部分墓葬都出土了高领袋足鬲。在宝鸡地区,高领袋足鬲出土了多批多件。但是,以高领袋足鬲为主要陪葬品的墓葬群,除了周原遗址,这里是首次发现。“这说明,墓地主人是宝鸡的‘土著人’(注:土著人系指在外来的种族到来之前,那些祖祖辈辈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不是外来人”。因为高领袋足鬲是商周时期流行于关中西部地区的一种极富特征的陶鬲。而墓主人是本地人的推断,有利于其身份是姜姓人的说法成立。
  王占奎同时说,墓主人很可能是周王朝的“友邦之君”。墓主人可能是武王伐纣时,团结的武装联盟力量之一的一个首领。“武王伐纣,主要依靠的是自家‘姬’姓人,及‘姜’姓人”。“周王朝得天下后,与政治联盟分享了一些权力”,墓葬出土众多高规格文物也就不难解释了。
  王占奎最后说,“姓‘姜’是从血缘上说,‘友邦之君’是从政治地位上说,这些推断还需要海量研究,提供更为有力的证据予以佐证”。
  解读高领袋足鬲
  高领袋足鬲是先周时期广泛分布于关中地区的一种很有特色的器物。这类陶鬲的制作过程是先模制三个相同的圜底罐(即袋足),再将三罐口部用泥拼粘在一起,然后接上高领和足尖,最后加上耳、?和附加堆纹等。这样,这类陶鬲很自然地形成高领、三袋足和分裆三个基本特征,因而称之为高领袋足鬲。
  虽然这种陶器并不起眼,但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因为陶器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向性,不同的家族会习惯使用不同的陶器炊具,反映出族群的生活、文化特征。高领袋足鬲被认为是姜炎文化的典型器物,若墓葬中发现多件高领袋足鬲,就可以据此研究族群属性等相关信息。
  “M4”墓葬发现的文物增至49件
  昨日,石鼓山墓地考古工作再传捷报,“M4”墓葬再次发现5件青铜器,包括一件青铜铃和四件青铜簋(音:guǐ)。至此,该墓葬共发现青铜器49件。
  昨日,考古人员继续对“M4”西壁上8号壁龛进行发掘清理和信息提取。继前一日发现两件?(音:fǔ)、两件鼎之后,考古人员又发现了一件青铜铃、四件青铜簋。其中,有三件是盆形簋,一件球腹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院丁岩说,出土的这件球腹簋极具特色,很少见,圆形小盖、球形深腹、附龙形双耳,圈足。而新见的这三件盆式簋,也与其他龛内的簋不相类同。至此,“M4”墓葬的八座壁龛内出土青铜器49件,整个墓地出土的青铜器达到了61件。
  在考古发掘清理工作进行的同时,考古人员还进行着即时的现场文物保护工作,对5号龛内的陶鬲、4号龛内的漆器分别进行了针对性的现场加固保护。对7号龛内出土的长方形石器及时进行了检测,发现其表面附着有朱砂,及时获得裸眼所不能够发现的信息。
  文物提取将于今早9时半开始
  昨日下午,记者在现场看到数名考古人员正对各龛里的文物遗迹的记录信息进行核对,为今日开启的文物提取工作做最后准备。
  据介绍,关于此次提取文物的数量,宝鸡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刘宏斌说,目前无法确定具体数量,因为在提取过程中,也有再次发现文物的可能。“提取将按单元进行,只能说数量巨大”。据悉,今日的提取工作从早上9时半开始,一直持续至下午5时许。来源:西安晚报&
宝鸡石鼓山西周古墓文物全部提取
宝鸡新闻网
  (本网讯记者杨金恒)12月29日,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进入关键节点,加上昨天出土的14件文物,4号墓葬中的49件青铜器全部提取出土,其中有西周早期考古首次出土的青铜?,有清晰铭文的四方鼎也闪亮面世。通过这些青铜器物的发掘提取,对进一步研究墓室主人的身份,了解西周早期人们的生活习性有很高的科考价值。
  记者全程见证了文物的提取过程,两天来在4号墓中出土的器型主要有鼎、壶、簋、?、?等,其特点是酒器少而食器多,保存得很完整,大多纹路都很清晰,造型也非常精美。其中一件球腹簋极具特色,圆形小盖、球形深腹、附龙形双耳,圈足,很是少见。有一件青铜簋造型奇特,内套两件青铜器,周身乳丁纹饰。更为奇特的是这件青铜簋有四个耳,和陕西出土的绝大多数簋造型都不大一样。今天出土的四方小鼎上铭文依稀可见,成为后期考古的重要信息。还有一件铜?,体型高大圆润,通体色泽鲜艳,尤其是两个耳柄,是两个牛头造型,眉目清晰可辨,形态栩栩如生。铜?就是古代人用的蒸笼,地下烧火,中间煮水,上层蒸饭,非常科学合理。记者很是看好一件四方大鼎,棱角分明,造型硬朗,线条流畅,专家介绍说,这种器物在宝鸡周边出土很多,很有地域特色。可见每一个文物都蕴含着一个故事,记载着一段历史,相信通过这些文物的发掘,必将为我们还原宝鸡在远古时候的风土人情,为悠久灿烂的宝鸡文化注入新的内涵。
  据了解,青铜器等文物进行提取后,考古队将对棺椁部分进行考古发掘,以了解墓主人的更多信息,为进一步理解距今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提供丰富资料,大家拭目以待。
钱引安视察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工作:加强文物保护注重科学利用
  宝鸡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石鼓山更是接连出土青铜珍宝。
1月6日下午,代市长钱引安来到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视察了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工作。他要求保护好历史遗存并进行科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近期,石鼓山西周墓地考古发掘取得重大发现,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渭滨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的石鼓山考古队,先后从
4号墓清理出土
48件青铜器及陶鬲、陶罐、玉饰、石、贝等器物。在考古现场,钱引安同考古队专家、渭滨区负责同志等详细交谈,认真了解发掘、安保等工作,同时就考古工作提出要求。
  钱引安指出,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载,宝鸡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无比深厚的青铜文明积淀。此次出土的文物弥足珍贵,都是宝鸡重要的文化遗存,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要加强对出土青铜珍宝的研究和对宝鸡历史文化的宣传,让更多的人通过青铜器认识宝鸡、了解宝鸡,不断提高宝鸡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要注重科学利用,打好文化牌,提升软实力,使文物保护成果发挥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宝鸡经济社会加快发展;要加强日常巡查,落实好安保措施,确保考古发掘现场周边环境不受干扰,确保文物安全。
  副市长丁琳、市政府秘书长贺东等陪同视察。
历史宝鸡:西周吃货用过的青铜器
  在石鼓山西周墓地***墓葬(
M4)的发掘现场,一件从五号壁龛( K
5)中出土的青铜方鼎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这个方鼎的底部,有很明显的烟炱痕迹,专家推断,这个鼎在被深埋之前曾经使用过。几千年前,商周时期的先民是不是已经熟练地使用蒸、煮、烤、焖等方法烹制美味佳肴?他们又有哪些美食流传至今呢?
  火锅姓“宝”不姓“川”
  吃什么,在物资丰富的今天,美味佳肴可以随便品尝,但是在三千多年前,生活在西部地区的宝鸡人,是不是也能吃到新鲜热乎的食物呢?“周人在饮食上讲究的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甚至很多食材比今天还要丰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副院长陈亮告诉记者,“从考古发现的青铜器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烹饪方法多种多样,饭菜的种类也是五花八门。”
  《周礼?天官冢宰》中记载,负责王室的各类职官共 63种 3983人,其中主管饮食者达 21种
1683人,占全部职官的三分之一,定员占到总人数的
58%,足见贵为“八政”之首的“饮食”在周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周朝是饮食文化大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饮食文化也在此时初步定型。
  陈亮说,在宝鸡出土的一种特殊青铜器----温鼎,就是古人对常规鼎的形制和构造进行改良,开发出了鼎的新功能。温鼎分上下两层,自带火盘或火膛,有的温鼎下层为小屋形火膛,并铸有门窗,用以放置炭火和排烟,底部还有方孔可以漏炭灰。他帮我们还原了一下西周人吃饭的场景:一尊大鼎摆在正中,鼎中正煮着鲜肉,用匕割成小块,分放在各位食客面前的“小火锅”----温鼎中,一个个叫作豆的青铜碗里盛着各种口味的酱料,甜、咸、酸一应俱全,挑一个喜欢的口味,蘸着酱料细品肉的滑嫩鲜美,这就是西周贵族的饮食生活。
  这个熟悉的场景,我们现在可以在遍布大街小巷的火锅店内看到。西周早期都在使用的“温鼎”,今天叫作“一人一锅”,那时候使用的“豆”,今天叫作油碗。
  西周时候的人们,不仅能吃到很多美食,而且很多器具用法分明,成为周朝“明尊卑、别上下”的标尺,在列鼎制度中,就以殉葬鼎簋的数量对级别进行严格划分。
  由此我们也可以断定,虽然如今满街的火锅都主打川味,但其实火锅真正的起源,应该是在我们宝鸡。
  大鼎煮肉不煮菜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吃,一直被老百姓视作头等大事。如果你觉得三千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周人不懂吃,不会吃,你就真的
  现代人所说的“烹饪”,最早见于《易经?鼎》,文中记载:“以木巽火,烹饪也。”其意是说,鼎下放柴,通风起火,加热制熟的食物。可见,古人早就告别了茹毛饮血的时代,不但会烹煮食物,而且食器也颇为讲究。
  前不久,
M4中就出土了大量鼎、簋、鬲、甑等青铜食器。它们不但造型精美,而且有着明显的使用痕迹。
5中的一件方鼎被考古人员提取出来时,其四足上的黑色物质很是显眼。“这是烟炱。”一名考古人员笃定地说。烟炱的出现,说明该器物作为炊具使用过。
  那鼎是做什么的?“它就是煮肉或盛肉的器具。”渭滨区博物馆馆长郝明科解释道。他说,鼎是常见的青铜器之一,既可以作为食器,也可作为礼器,其功能接近今天的锅。
  值得一提的是,这件带有烟炱的方鼎内壁有珍贵铭文:“乍(作)韦亚乙阝尊(尊)”,大意为这个尊是给韦亚乙这个人做的。“其实这里的尊,是当时对青铜器的泛称。”郝明科说,铭文中的“韦亚乙”,有可能是器主的信息,也有可能是墓主的,相信随着考古研究工作的深入,很快会得出***。但可以肯定一点,这件鼎在三千年前被人使用过。
  他表示,鼎原是上古时较为普遍的食器,随着时代的推移,其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如夏铸九鼎的传说、问鼎中原的事件,都表明了青铜器在古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周人好食不好饮
M4和此前发掘出的石鼓山西周墓地三号墓葬( M 3)中,大量酒器的出现成为一大特点,特别是考古人员在 M
3中,发现了列卣。让人惊奇的是,其中一个卣之中还保存有液体。据考古人员推测,作为酒器的卣,其中装的可能就是三千年前的酒。
  在随后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这些酒器大多为商器,食器大多为周器。“酒池肉林”是大多数人对商纣王奢靡生活的认识,在西周墓葬中发现众多酒器,是不是说明喝酒的风气从商朝延续到了西周呢?
  陈亮告诉记者,根据以往的考古经验,商人重酒器,周人重食器,在 M
3中出土的青铜器中,出现了很多酒器,这证明了周人对商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也恰恰反映了周文化渐渐脱离商的影响自成体系之前的一个文化现象。
  据陈亮介绍,饮酒在商代十分盛行,贵族的生活离不开酒,而周人认为商朝君主因“酒色亡国”,所以自立国起就对饮酒有严格限制,遇到重大的仪式和节日才可以喝一些,但绝对不能喝醉,酗酒是被严令禁止的。
  看过实体青铜器的人或许会有一个疑问,用来装酒的青铜器有很多种类,而且个头特别大,难道商周时人们每逢喝酒,都是豪饮吗?“这和酒量其实关系不大,关键是酿酒的东西不一样。古人多用食物发酵酿酒,相当于今天的醪糟米酒,还有用水果加工酿造的果酒,酒味甘甜不易醉。”陈亮说,“西周贵族在祭祀场合喝的‘玄酒’,更是不经加工的井泉雨水,没有任何‘度数’。”
  甑?蒸饭不煮饭
  清蒸羊肉、八宝甜饭、蒸糟肉……蒸,是陕菜中一大特色。据《中国菜谱陕西分册》统计,蒸制菜品占陕菜的三分之一。蒸,能保持食物的原始状态和营养,杀菌彻底,也容易为人体吸收。这种技法被三千年前的周人熟练运用,并由此衍生出了甑、?等青铜器。
  青铜?造型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用以盛放食物,称为甑,甑底是一有穿孔的箅,以利于蒸汽通过;下部是鬲,用以烧水,高足间可烧火加热。使用时,鬲腔内的蒸汽进入甑内,甑内可放置食物,类似于现在的蒸锅。
  在 M 4中出土青铜?共计
4件,其中有一件是分体?,极为罕见。这件青铜分体?中的甑,和以往的甑、鬲组合的青铜?形制有别。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陈列研究室主任、考古学博士任雪莉表示,这件商代分体?非常罕见,目前只有河南安阳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过一件。
  ?为食器和礼器。青铜?是由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陶?演变而来,在商代早期已有铸造,但数量很少。到了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数量已较多,特别是西周末春秋初,除作为实用器之外,?还是礼器,和鼎、簋、豆、盘、?
(或? )组成一套随葬礼器,是绝大多数殉葬青铜礼器墓葬中的必有之器。
  无论是鼎、簋、?,还是尊、卣、壶,形形***的青铜器,都足以反映出我国古代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水平和当时丰富的饮食文化。
宝鸡石鼓山考古发现多组铭文字号
宝鸡新闻网
  日前从陕西省有关方面获悉,陕西宝鸡石鼓山考古又有新发现,随着对4号墓进一步发掘,棺椁上的棚木已经露出,随后将进行椁室遗迹清理。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高级技师杨久明介绍说,棺椁上的灰白色物质是棚木碳化后的痕迹。下一步他们将进行三维扫描绘图为椁室遗迹清理做准备。“棚木与棺之间估计有2到3厘米的距离,初步推断是一棺两椁,与2012年发现的3号墓的葬具一样,但4号墓室比3号墓要大一些。”杨久明说,“椁室遗迹清理,主要是看墓主人骨架是不是完整,再就是看墓主人有没有什么随葬品,现在估计随葬品都是些小件器物,不会有大件的器物出现。”
  1月4日,考古人员在一件青铜壶的内底和壶盖上,发现了刻有“史母庚”的铭文。1月5日,考古人员在一件鼎上再次发现铭文。“5日下午在清理一件鼎的时候发现了一组三个字的铭文,像一个族徽的样子,铭文的内容还要进一步解读,这是截至目前发现的第四组铭文。”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丁岩说。
  “还有一个新的收获,就是在对那件大的牺尊腹腔堆土进行清理时,发现了我们苦苦找寻的牺尊背部的盖子。”丁岩推测说,牺尊的青铜盖子放在其腹腔内,可能是为了防止丢失,另外还发现了一件小牺尊。
  “这次文物的室内清理工作采取1/2的清理模式,就是对每一件青铜器1/2的区域进行清理,对器物外表的痕迹,包括青铜器上的黏着物进行采集。清理过程不仅对青铜器表面的土块进行清理,还要对青铜器出现的"病害"进行摸索了解,为下一步的清理工作做一些准备。”丁岩介绍说,“青铜器表面的这些土块里也包含着很多重要的信息,比如器物里曾经放过哪些东西、有哪些食物的残迹。”记者杨永林、张哲浩来源:光明日报
宝鸡石鼓山考古“M4"”葬墓主身份难定
宝鸡新闻网
  技术人员仍在对“M4”墓葬的棺椁进行清理
  昨日,宝鸡石鼓山考古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向前推进。现场专家称,“M4”墓葬为一椁二棺,墓主人骨骼已经朽化成灰状,其姓名依然是谜。石鼓山墓地考古工作重点将由田野挖掘转入室内资料整理。
  墓葬椁室制作非常精细
  当日下午,记者再次探营石鼓山墓地考古。在考古人员的临时驻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商周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丁岩正与同事对墓葬里的情况进行绘图。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经过连日的清理,考古人员依照棺椁木材朽化的痕迹,已经基本弄清“M4”墓葬椁室结构,为一椁二棺。
  该墓葬的外椁长约3.05米,宽2.3~2.4米,高约1.1米。由于腐朽严重,椁木已经成灰,究竟是什么木质无从考究。同时,内棺与外棺塌陷、叠压严重,顶部几乎贴近底部,成了“千层饼”的模样,仅有少许分层。据介绍,该墓葬椁室的制作非常精细,古人把木头连接处凿成窝状,再进行镶嵌,没有钉子痕迹,显示出高超的智慧。
  “墓主人的尸骨已经朽化,这对判定其身份十分不利”,丁岩说,对墓主人身份的分析判断,目前只能推进到其为姜姓“友邦之君”的程度。
  另一所墓葬发掘启动
  丁岩告诉记者,去年12月28、29日两天,考古人员对“M4”墓葬内的48件珍贵青铜器进行提取。之后,工作人员便开始对墓葬和文物进行清理,提取信息。文物在惊艳亮相之后,有大量枯燥、单一的信息提取工作要做。丁岩称,这项工作的工作量非常大,考古人员要逐层、逐迹象的提取信息,包括照相、摄像、三维扫描、现场检测等。
  昨日,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技术人员仍在对“M4”墓葬的棺椁进行清理。一些用作警戒的铁门被拆卸。不远处,另一部分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对另一所墓葬进行挖掘。该墓葬的规格、价值等与“M4”相差甚远。
  丁岩说,春节前,此次考古工作将由田野挖掘转入室内整理。按照初步计划,考古人员将于7月完成考古简报。
  另外,本月21日,石鼓山考古队的专家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主题为石鼓山考古发掘收获的演讲,届时,专家将从多个层面解读此次石鼓山考古。
我的更多文章:
( 20:18:03)( 12:19:11)( 10:33:01)( 11:46:17)( 13:49:22)( 13:19:40)( 13:32:31)( 10:16:30)( 10:26:56)( 18:08:3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