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好强还是自强的人? : 经理人分享
你是好强还是自强的人?
喜欢宋鸿兵先生的书,也关注他的节目《鸿观》,前两天有一期叫《读反心灵鸡汤认清自己》,讲的是如何发现自己潜能,实现人生价值的话题。里面有几段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之前也和朋友讨论过类似话题,但没有宋先生总结得那么到位,贴出来和大家分享下。节目中宋先生回忆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分为两类,一类是好强型的,一类是自强型的。这几句话说我心坎里去了,经常看到些虚张声势咋咋呼呼的人,其实可能是心里没底怕别人看出来。这些人的共同特征就是爱省吃俭用买名牌,最在乎自己在别人眼中是否体面。而那些自强的人首先是有自信,而且自娱自乐能力特别强,什么事都从自己兴趣出发,不是说一点功利心没有,谁都希望得到尊重,但他们只想把自己的价值观、审美观展示出来,并没想和任何人一比高下,就算没人喝彩,他还会这样做下去,比如梵高吧。萨尔曼?可汗宋先生还提到有个叫萨尔曼.可汗(“Sal”AminKhan)的孟加拉裔美国人,曾是一名基金分析管理师,为了教12岁的表妹数学,2004年他录?了些教学短片上传至Youtube,不仅浅显易懂还十分风趣,赢得超高点阅率,连比尔.盖茨都让自己孩子去看,觉得比学校教材还好。后来他创立了可汗学院,?作了4000多部教学影片,含括数学、物理、经济、人文艺术等,超过数亿人次观看。很多投资人找他,希望把这些变成收费视频,但他坚决说不,保持学院的非营利性,他觉得没有任何一种方式能比他现在更能实现自己的价值。2012年他被评为年度时代百大人物。有些人我觉得还没发现自己的真正乐趣,他们并不懒惰,性格强势,主要精力就花在和别人的较量上,你有我也要有,你没有的我也要有。其实过得不错了,但还是在不断向更高标准看齐,住更大房子,开更贵的车,搞得自己心率憔悴。认识一个银行私人投资顾问,三十几岁,每天过着红酒、高尔夫的高端生活,孩子出生前他非要把家从四环搬到三环内,买了套一千多万的公寓,但是管别人借了800万。自此在朋友圈里火急火燎地提议各种创业计划,推荐各种理财产品,当然也逢人必提他的新居,后来大家都躲着他。天天在朋友圈晒富贵的人,可能是质疑自己的存在感,所以希望别人根据这些体面生活的价格累加出他的价值。“拉仇恨”这个词挺贴切的,看到别人晒就感觉是对自己的进攻,下次他还会更猛烈的回击。你注意观察一下,特别爱显摆的,往往出身寒门,看着泰然自若有点品的,往前倒三代,非官即商,挺准的。宋先生提到中国教育体系的功利化,这也难免,因为人太多,从小就得竞争,如果我们教育资源也像美国那么丰富,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喜好决定未来方向,应该也能多培养出些自强型人才。2012年《中国高考状元职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30多年来,状元们在科技、经济、文化领域没取得什么突出成果,更谈不上新价值观输出,残酷的淘汰制度并没炼出真金,只锻炼了大家在竞争下的生存手段。最后宋先生关于君子与小人的论断,可能跟他在中国职场的亲身经历有关。过去说英雄不问出处,现在得加上成功不问手段。还记得那位嫁给国际传媒大亨的中国女神吗,当时国内杂志踊跃报道了一阵,说是最成功的华裔女性。不过后来她离婚了,那些关于她不择手段上位的心机历程也都浮出水面,一时间又成了笑话。其实一个人一生中得到和失去的基本持平,过分好强的人你觉得她志得意满,其实回家一个人关上门对着镜子,她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前几天一篇关于窦唯体面不体面的文章在微信圈传得很火,其实人家只不过坐了个地铁,我很想探究这篇文章炒热的原因。是发现新价值观了?这种活法儿先秦就有,大隐于市不就说的这事吗?转发是否意味着大家和窦唯有了相同的生活态度,还是人们想以此种方式表达对成功学的憎恶。事实是很多人一边赞叹窦唯灵魂自由过着惬意的生活,一边继续在朋友圈展示自己换了奔驰车,买了好表,吃了大餐,住了安缦酒店,告诉别人自己活得很体面,继续这场竞赛。我猜大家是想表达一种无力挣脱的感觉。好像每个人一成年就爬上一个巨大的环形跑步机,朋友圈这些人就是离你较近的跑友,大家越跑越快、越跑越快,根本停不下来,即便有人建议:“要不咱们歇会儿吧”,大家也回:“好啊歇歇吧”,可脚下的跑步机还在狂转,不停有人从后面跑上来往前挤,还问:“你们是不是实力不行了?跑不动靠边……”你那么好强能让他过去吗?也只能继续狂奔。这时候大家看跑步机外面慢吞吞走过一辆牛车,上面坐着一个衣衫褴褛但乐呵呵的老头,手里拿个玉米棒子啃,于是大家惊呼:“他活得不错,丫那才叫生活…告诉后面的人别跑了,前面什么都没有……”可是,没一个人停下来。望着老头渐行渐远的背影,大家一边感叹一边继续跑,有几个累的口吐白沫倒下了。是脚下的路在走,不是人在走。在《世相》上看过一篇关于基努.里维斯的文章叫----《你们需要快乐的生活,我不需要》。说他来自问题家庭,父亲是毒贩子,母亲是脱衣舞女,成长过程颠沛流离,成名后又经历丧妻、丧友之痛。他是极少数没有购置别墅的好莱坞明星。他说:“我住在公寓,随时应有尽有,何必要搬进一幢空房子?”他妹妹患有白血病,如今已经痊愈,他将自己拍《骇客帝国》所得酬劳的7成捐给了专治白血病的几家医院。他身边没有保镖,身上没有名牌。粉丝们管他叫&悲伤的基努&时,他回答:“你们需要快乐的生活,我不需要。”文章配图是基努在地铁上读报的照片:看到没有,这和窦唯在地铁上的照片多像啊!这两位都是小宇宙特别强大的人。如果此时你问窦唯,你过得怎么那么落魄?他也许会说:“你们需要体面的生活,我不需要。”所以,你希望自己是好强的人还是自强的人。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作者:浩川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涂自强的个人悲伤_读书频道_新浪网
本期人物专访
一个贫困农村大学毕业生在城市中“蚁族”式挣扎生存,遭遇各类艰辛和悲剧,积劳成疾而死。这是方方《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的故事。时值今年毕业生遭遇“史上最难就业季”。普通年轻人,单靠自己的奋斗还能改变人生吗?
他率先要做的事,是以巨大的毅力努力打拼,以在这城市活下来。争取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但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也不容易达到。
蚁族的卑微理想:在这个城市活下去
新浪读书:你是从什么时候关注到“蚁族”这个话题的?又是什么使你要下笔写“涂自强”的故事?
方方:应该说我也没有特别去关注。只是他们总是不断地冒出来让人看到。从日常生活中,从报纸上,从各类的图片里,等等。这就是一种生活存在,像其它别的人一样。出现多了,自然而然会多看几眼。写作就是这样,很多的生活碎片朝你飞来,以印象的方式叠加在你脑子里,叠加到一定的程度,就会有一个爆发。在我这里的爆发就是有了一种写它们出来的冲动。其实在写这篇小说时,我正在写另一篇作品,这个冲动冒出来后,它会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让你必须停下其它作品的写作,全力地写这一篇。当然,也有《十月》杂志宁肯催稿的动力。而写篇小说的引子,也是我在创作谈中曾经说过的,先前打算写一篇农村孩子走路上大学的短篇小说(它的确是我看到一则通讯后产生的念头。),并且也都开了头,却没有写下去。然后我写涂自强时,用了这个开头,把他后来的故事也写了出来。就是这样。
新浪读书:“涂自强”的意思是否就是个人奋斗无法被充分肯定?这种“不被肯定”与你在《乌泥湖年谱》中“文革”时期知识分子的“理想无法实现”相比,差异在哪?
方方:这是两种不同的人生和两种不同层面的理想。《乌泥湖年谱》中的知识分子充满理想色彩,他们已经有了正常的日常生活,他们并未在物质生活上有过困扰。他们是在实现自己的一种伟大的事业理想中受挫。而挫败他们的是一次次的政治运动。这群知识分子的理想人生,对于社会非常具体:是修大坝,是水利建设,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而对于他们个人,恐怕更具精神意义。但涂自强却不同,他的理想何其微小:只是想要在城市里过一种正常生活,只想成为城市生活中的一员,至于事业理想是什么,他甚至没有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他率先要做的事,是以巨大的毅力努力打拼,以在这城市活下来。争取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员。这个渴望成为了他的精神支撑。但就是这样一个卑微的愿望,也不容易达到。
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面前,你再大的本事,都会落得灰飞烟灭的结果,都敌不过另一些人的不劳而获。
危险的社会现状:个人奋斗得不到回报
新浪读书:书封上写“一个没有公平的时代,他的悲伤注定不只是个人悲伤”。很多读者看完了小说,觉得心里非常压抑,因为“公平问题”可能是无解的。你如何看待“公平问题”?
方方:任何社会,绝对的公平当然是没有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社会有太多的不公平,比方城乡之间的不公平,比方教育的不公平。涂自强出生在山里,这个不公平从他一出世就开始了。首先就是上学的不公平。山里学校条件有多差,山区人民生活有多苦,山里孩子求学有多难,这个不用我说,想必大家都会知道。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学习条件,山里孩子要比城市孩子付出更大的代价。不说别的,仅是上学的路,他们都要漫长得多。
我以前资助过一个山区女孩,她告诉我,她走到学校,要走一天的路。我给她打***,她要翻山到村长家里去接。在这样不公平的条件下,农村孩子几乎是用一种惊人的刻苦来完成学业,考上大学。然而到了大学后,依然是不公平的,因贫困他们必须打工,必须靠自己赚钱来养活自己。毕业后,这种不公平更加突显。就是他们找工作比城里的孩子要难一百倍。他们所到之处,没有一处是公平的。在这种不公平现象的对比之下,他们的心理变化剧烈可想而知。看到一些***介绍,他们中许多人当年都是苦孩子,记得有一个***曾经说,他贪钱是当年穷怕了。可见这种不公平,是会改变人内心的。
一个好的社会,可以有相对的公平。至少个人的努力奋斗能够得到回报。而眼下我们的社会,无论是努力与否,无论你做得好与不好,都不如你有强大的社会关系。在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面前,你再大的本事,都会落得灰飞烟灭的结果,都敌不过另一些人的不劳而获。一个社会到这一步,其实已是相当危险。
有很多人的人生悲剧,与自身性格相关,但涂自强没有。唯其如此,我才真的为他悲伤。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无关性格,也无关选择
新浪读书:悲剧几乎出现在涂自强挣扎生存的每一步,当然这可能是一种文学夸张。除了整个社会背景和“无老可啃”的家庭因素,你觉得“涂自强”的个人悲剧中,他个人的因素占多少?
方方:夸张吗?我并没有觉得有夸张。相反,因为现实更残酷,我写的时候反倒尽可能在收。我要写的涂自强,他的悲剧中并没有多少他个人的性格因素。他一直遵守规则,一直让自己努力,一直宽厚待人,也一直感恩自己所得到的好,并且一直严守孝道,中国人传统中的美德,他真的都不缺少。他的每一步都很踏实很本分很实在,他甚至没有抱怨社会,没有抱怨这种与身俱来的不公平,他认为就这是他的命运,他要做就只是改变这个命运。即使这样的一个人,他也仍然生活得不顺利。有很多人的人生悲剧,与自身性格相关,但涂自强没有。唯其如此,我才真的为他悲伤。
新浪读书:在现实的条件下,你觉得如何能使涂自强活得更好?有人说他应该回到农村生活?你觉得呢?上大学是否对他来说是个错误的选择?
方方:我不知道说他应该回到农村去的人有没有在农村呆过,或者有没有上过大学。我知道的是:从农村出来上大学的年轻人,大多都不愿意再回去。其实,一个人只要学了文化,他就会有一颗想要看世界的心。涂自强上大学是所有农村青年努力的方向。因为,只有上大学还有可能改变命运。为什么会认为他上大学是错误选择呢?难道是因为他家穷?
新浪读书:在去大学的一路上,他感受到了很多温暖,这些温暖使他有一种自信,也让他义无返顾的来到城市,不能回头。他借乐观面对一切,能吃任何苦,直到“过劳死”。你觉得,这种温暖到底是帮了他还是害了他?
方方:当然还是帮了他。无论我们人生的结果最终是什么,我们都不能怀疑这种人和人之间的温暖。只是即使有这样多的温暖,也挽救不了他的徒劳命运。因为,这不是个人所能挽救的。
现在却不是这样,你再优秀,徜遇上一个有背景的与你竞争,他就是再没本事,也轻易就将你击败。
多数人的不公平:对穷人的残酷考验
新浪读书:很多人说“每一代人都觉得自己生活在最坏的年代”,你同意这句话么?每一代人的成长都要受到好多磨难,所以年轻人对目前生活叫苦不迭时,得到的可能是老一辈人的一句“我年轻时候比你苦多了”。你怎么看现在年轻人的各种压力和磨难?
方方:不敢说最坏,至少不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特别好的年代。其实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失望中活到现在,我相信很多人都是这样。不断的希望也不断的失望,在这种希望和失望交替中努力。人生大概就是如此。年老一代人的苦法和年轻一代人的苦法不一样。年老一代人是全社会一样苦,人们没有强烈的不公平感,尤其物质生活上的不公平,不太明显。当年最大的不公平,是少数成分不好的人有着就业和求学的不公平,但涉及的人数到底有限。没有现在这样广众。我想至所以没有全社会的不公平感,是因为少数人处于不公平中,而大多人是相对公平中,现在则是反过来的。是大多百姓处于不公平中,这样,整个社会的不公平感就特别强烈。而当年,尤其是我所生活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人是可以靠自我奋斗改变命运的。我和我和很多同学都是如此。你优秀,你就能找到好的工作,而不是你家里有背景,你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现在却不是这样,你再优秀,徜遇上一个有背景的与你竞争,他就是再没本事,也轻易就将你击败。现在的状况较之以前,我个人觉得残酷得多,尤其是对穷人家的孩子。
新浪读书:随着大学在不断扩招,就业形势也每况愈下。今年毕业生遭遇了“史上最难就业年”,你能给无法找到工作或者挣扎在生存线上的蚁族毕业生一些建议么?
方方:我没有什么特别建议,尽管这个社会不公平,尽管个人奋斗的路被堵成一条缝,但想要改变命运,还是只能靠个人奋斗。不然能怎么样?
(全文完)
专题油画图片均选自曾梵志先生创作,特此感谢
除了奋斗还是无路可走的我们,幸好不是下一个涂自强。我们至少保有着生命,仍有机会去面对不公的命运,不是在壮志未酬时,眼睁睁看着命运的闸门瞬间落下,再无一点机会。
可怜的涂自强,仿佛世界上所有的悲伤都汇聚到他短短二十几年的岁月里,在每一个将要登上新高峰的前夕,都会遭遇一场人生意外的劫难,将所有的希望无情打碎,将他抛下谷底,留给他的只是一个个最为无奈的选择。幸运的是,涂自强在最苦难的时候依然选择了人性与真情,但不幸的是,他的选择让他收获了更多的无助与悲哀。对这个世界来说,他不过渺如尘埃;复杂的社会对他来讲,却是浩如无尽苦海。
涂自强的梦想无非是走出大山之后,有栖身之所可以为母尽孝。这样朴实、卑微又伟大的梦想终于败在了种种意外之间。但是如果没有这些意外呢?涂自强顺利考研,依照自己选择进了一家大公司,将父母接到城市,再得如花美眷,此后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当然,这仅仅是对涂自强的猜想。但是对我们而言,仍然存在着无尽的可能。没有人缺少机会,只是缺少选择机会的眼光和把握机会的勇气与力量。
人生就是一段做梦圆梦的时光,无论梦想被现实如何肢解,坚持所想,拾起片片碎梦,梦想虽不会在今天实现,也不会在明天实现,而终有一天,将会如你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