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扎赉诺尔的今天与往昔&&&&&&&&&&&印象故乡之一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扎赉诺尔煤矿70年代的情景,那个时候,生产工艺还很落后,简易的地面工业广场,坑坑洼洼的道路,运输煤炭的车辆也是清一色的解放拖挂。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这是一个废弃的斜井的井口。类似这样的斜井,扎赉诺尔煤矿60--70年代很多,产量也就是20多万吨,串车提升,炮采工作面,生产效率很低,这个井口好像是十二矿的一个井。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远眺岭北煤矿,职工的自建房,就围绕在煤矿矿场的边缘和四周,这已经是80年代了,新建的住宅是红砖到顶的,家家户户的篱笆杖子里,种植了土豆、玉米、豆角、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经济作物,采煤工大都其乐融融地过着类似农家的小日子。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报废的井口,被人***了门和门框并进行了封闭,用来储存冬菜和杂物。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日本人修建的锅炉房,将近80年了,仍然完好结实,日本人的建筑风格也很独特,烟筒砌筑的很有韵味。现在已经被改做工人宿舍。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1902年,苏俄成立了扎赉诺尔矿业公司,采出的煤炭主要是供中长铁路蒸汽机车使用,一部分用来取暖和发电。这张图片很珍贵,俄罗斯人和中国的工人一起劳动,戴着船型高帽子的是哥萨克的监工。因为有人拍照,他们停下手头的活计,瞅着镜头的方向。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这是扎区的俄罗斯风格的住房,由于北方的冬天异常的寒冷,设计者把房子的墙壁弄的很厚,而窗户很小。这种房子在扎赉诺尔的60年代比比皆是,现在已经不多见了,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俄国人最早建设的九号井。九号井是竖井,采用罐笼提升,年产煤炭30万吨,曾经是扎赉诺尔煤矿生产规模最大的矿井,很有名气。最为辉煌的时期是65年左右。九号井的井架是扎区最高的建筑物,我小时候住在街里的五七住宅,每天出门都能看见井架的硕大的天伦在转动,耳畔还伴随着轰轰隆隆的矿车的声响。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苏联管辖时期,扎赉诺尔煤矿的矿山救护大队。里面俄罗斯人和国人都是层层选拔的技术过硬的工人,30年代,救护队已经使用了氧气和防毒面具等先进的东西。
扎赉诺尔煤矿应该属于最早接触欧洲文明的北方区域之一,30年代这里就有舞厅酒吧等西洋的玩意,接待对象是俄罗斯的工程师、机械师等煤矿管理者。中国的很多地方商人和煤炭经销商、材料供货商也掺杂其中寻欢作乐,八大市的妓院有好几家,夜晚也是灯红酒绿的奢靡风光。中国的许多买办,也应运而生,因而,扎赉诺尔的很多人,得益于开放的氛围,都喜欢跳舞,喜欢吃面包香肠,饮伏尔加和格瓦斯。9.18事件后,日本人的势力渐渐增强,俄罗斯人靠边站了,纷纷卷铺盖回国,但是也有少数俄罗斯技术工人和懂煤矿测量地质的专家被日本人留下来了。斯大林主导的苏联革命,镇压出身富裕的人,原来为沙皇效力的白俄,为了生计,也留在了中国东北,包括满洲里扎赉诺尔矿区。这些人的后代,有的就与中国人通婚,所以扎赉诺尔解放初期,二毛子很多。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蒸汽机车是扎赉诺尔煤矿的灵魂,也是威风堂堂工业大革命的象征。每一个生活在扎赉诺尔的人都耳熟能详地听惯了火车头的拉笛声,这声音白天黑夜都仿佛最美妙的音乐伴随着人们生活劳作。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露天矿是1965年动工兴建的,那个时候,我在矿区建北小学(文革时候改为红旗小学)读一年级。露天矿开工典礼那天,我们小学生们也列队到了会场助兴。记得我们像过节一样,穿着白衬衣,蓝裤子,胸前系着鲜艳的红领巾,排着队,唱这歌,在少先队的鼓号声中,从学校到了矿务局俱乐部。记得庆典结束,我们学校包场了电影《***思想的伟大胜利---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我父亲65年从矿务局煤质化验室调到露天矿团委工作,后来随李春贵副局长到新开发的大杨树煤矿。我姐夫魏国安在露天矿开电铲,是一个技术精湛的司机长。文革后期从沙子山回到露天矿,在调度室工作,1995年因患肝癌去世。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九号井的冬天。那个时候的煤矿的地面设施很简单,电力由1500千瓦的燃煤蒸汽发电机组供应,1910年,中国的土地上,百分之八十还处于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和农耕文化,扎赉诺尔煤矿就用上了电。矿区内有电力公司、电灯厂、矿灯厂、更生厂、列巴厂(面包房)、锅炉房等。30年代后期,扎赉诺尔就有了电影院,老电影院一直用到1963年,因为场地狭窄安全隐患很大,当时的呼伦贝尔盟行署投资在原址建设了新的电影院。扎赉诺尔新电影院1964年6月竣工,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彩色故事片《千万不要忘记》,我记得,我们全家是举家出动,一起和邻居谢文山(我谢叔)、宋文山(我宋叔)三家老婆孩子看的。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露天矿矿坑里的蒸汽机车。我小时候的理想之一是当火车司机,因为我感到火车司机的工作太浪漫了,很让人们,特别是姑娘们的羡慕,相比较于采煤工,这个工种简直就是理想的化身。工资高,不用出力,并且耀武扬威的很酷。
露天矿最早使用的wd-400挖掘机。挖掘机由抚顺挖掘机厂制造。采用直流电动机-直流发电机串机调速,用磁放大器控制挖掘、提升速度。
&& 《图片选自扎莱诺尔矿区博物馆》
东北光复后,政府接管了扎赉诺尔矿区,这是47年的九号井外貌。井架修葺一新,并画上了红五星。竖井提升的罐笼,一次提升两部半吨的矿车,到井口平台的时候,就平移到翻车的滚龙轨道,在当时的煤矿里,很先进的。
九号井最为出名的人物,应该说整个扎赉诺尔矿区最为出名的人物当属孙德玉,他是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又因为文革期间代表煤矿工人阶级被推荐到清华大学做工农兵学员而名噪全国,1974年,国家的喉舌《人民日报》曾经以题目《上大学、管大学、用***思想改造大学》,用一个版面介绍过孙德玉的先进事迹。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修建于二十年代的扎赉诺尔矿务局大楼,1927年曾经是日本矿务株式会社企业高管的宿舍,日本人叫做‘独身寮’。光复后,50年起做为矿务局办公大楼。经常出没在大楼里的人,都是令老百姓羡慕的贵族,他们的依着打扮也迥然与普通的老百姓,冬天都穿着皮大衣戴着貂皮帽子,王治安,李项义、李春贵及威名赫赫的扎矿‘四大家族’的首领都曾在这里办公。这座俗称‘东大楼’的建筑,文化革命时期,曾经是造反派攻击的目标,几次著名的武斗事件都发轫于此。‘红一司’和‘井冈山’两大派系,再此有过激烈的交手和交火。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本土画家制作的油画《欢庆解放》。画面表现的街景是老电影院附近,隐约能看见九号井的井架子。1945年东北光复,国民政府接管了满洲里扎赉诺尔矿区,后来,***进驻该地,采取军事管制,军代表王治安,这个名字直到现在还经常被人提起。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1975年,扎区欢送知识青年下乡。自1969年起,除了1970届的高中毕业生,被国家安排工作之外,扎区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被‘上山下乡’了。我姐姐林庆芬,本家亲戚邵怀玉、我姨李洪珍都响应政府和***的号召,到外地下乡---我姐姐分配到了大杨树农场局‘青年农场’,叔叔邵怀玉分配到大杨树农场局‘欧肯河’农场,我姨命运最惨,直接到了扎莱特旗的农村挣公分去了。我姨到了农村,经常是挣不到基本的口粮,成天来信问我妈要这要那,譬如粮票啦、旧衣服了、甚至手电筒的电池和蜡烛也时常的给她寄。我妈有一次在煤矿给她寻了个对象,想让她脱离苦海,没成想她来信却信誓旦旦地表白:要扎根农村一辈子,利用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改造农村,战天斗地云云。殊不知,她的那点知识,连写封信都有一半错别字,遑论改造农村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扎赉诺尔矿务局,做为内蒙古东部煤炭人才基地,自1965年起,先后支援兴建了黑龙江大兴安岭特区大杨树煤矿、牙克石五九煤矿、统配大雁煤矿、内蒙古西部的海勃湾煤矿、统配伊敏露天矿、宝日希勒露天矿、华能北方电力公吴四圪堵煤矿。
《图片选自扎赉诺尔矿区博物馆》
扎赉诺尔伪满的时期,建设的宿舍,墙上涂了白灰的被俗称为‘白房子’,红砖到顶的宿舍俗称‘红房子’。解放以后,这些宿舍改为职工住宅。能住上正宗‘红白房子’的可不是一般的人,都是文职人员和技术工种等级高的工人。我家住在‘白房子’附近,是干打垒的土坯房,记得那是长长的街巷,门脸都是对开的,房子简陋逼仄,窗户很小。街巷的东边就是土坝,土坝上铺设着铁轨,铁路通向灵泉煤矿,每天都有6班通勤的火车轰轰隆隆的开过来开过去。
老灵泉的国营饭店。现在仍然保存的很好,看见这栋建筑,回想当年到这里吃肉包子的情景,恍若隔世。
灵泉煤矿是扎区最破落的地方,街道长年失修,坑坑洼洼,到了雨季则泥泞不堪。
街边上或蹲或立的人是寻找临时活计的,旁边矗立的大板铁楸,无疑是装煤卸煤的意思。民生艰难啊。
灵泉的老百货公司,是以前最热闹的地方,现在都被间隔成小房间,出租或者出卖了。
以前我倒灵泉煤矿大爷家、姥爷家玩,都要逛一逛百货商店的,没有多少钱,也要溜达溜达,偶尔买一件小玩意。记得在这里曾经买过一把削铅笔的小刀,还买过一回皮球。
从灵泉俯瞰远方的老‘十一号’井。回家(街里)要到那个地方坐火车,那个时候觉得路途很远很远的。十一号井有四股铁路道岔,装车仓下,拉煤的车皮,被一个小绞车拉拽着,票车就停在第一股道岔上,下了班的矿工,戴着柳条安全帽,满目苍黑,坐在票车里抽着辣辣的卷烟,呛得人直咳嗽。我家在街里五七住宅的时候,邻居李叔叔就在十一号井,他是铁路的连接员,每天都拿着两个信号旗上班,一个绿旗,一个红旗,印象很深。我家邻居还有一个叫‘满意’的儿时伙伴,他父亲也是煤矿铁路的连接员,后来因铁路事故而去世,他母亲就带着他一个人生活。记得他母亲大眼睛,圆脸,烫着头发,也经常到我家玩,现在不晓得他们还在不在扎赉诺尔工作生活。另外,我家邻居苏三,是煤矿行政处的油漆工,和我家的关系也很好,是我父亲的好朋友,他家的女儿叫小春,和我的年龄相仿,梳着两个朝天的羊角辫子,很腼腆的样子,我们好像在学前班一起学习过,因为我妈做了两个学习的布兜子,她一个,我一个。
图片中左数第一人是当年灵泉矿俱乐部‘把门’的老师傅,现在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他说他每个月能拿2600多元,似乎很满足的样子。他的口音是河北黄骅的,这几个师傅看见我拿照相机拍照,就说,这个破地方有啥可拍的啊,人家有钱的人走去满洲里或者外地买房子了,我们老了啥也干不动了,只能在这里裘着了。
扎赉诺尔煤矿的居民,大多是河北黄骅和山东来的,高层里黄骅籍的人居多,也很有势力。扎局的河北黄骅人无论是官场还是职场,都涌现了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这一点比祖籍山东来的人强。
灵泉煤矿的老市场。
这是灵泉的一个老建筑,原来是是个小铺,就在灵泉矿俱乐部的对面。
灵泉矿的俱乐部,这是个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这里承载了当事人当年的欢乐和幸福。
我曾经多次在这栋建筑物的周围流连忘返,很想在进入俱乐部的内部探个究竟。我小时候,跟着姥爷一家,在这里看了很多的电影,当时我似乎刚刚记事,黄梅戏《天仙配》,京剧《穆桂英挂帅》越剧电影《追鱼》都是这儿看的。
读小学的时候,跟着我哥在这里看了《地雷战》《人民战争胜利万岁》等片子。那个年代,每逢晚间6点开始,俱乐部的大喇叭就奏响起欢快的音乐,最常听到的是郭颂的歌曲《新货郎》,然后一个男中音就吆喝着,‘职工家属同志们,俱乐部今晚放映故事片《跟踪追击》,请大家踊跃观看!’灵泉电影院放映员赵庆应的口音有点山东味,后来他调到大杨树煤矿采煤去了,因为家庭生活困难的缘故。再后来,大杨树煤矿俱乐部购置了35mm电影放映机,又抽调他当放映员,并带了4个徒弟。他就在我家的房后住,会拉胡琴,多才多艺,现在在什么地方,我不知道。调到大杨树煤矿的灵泉俱乐部美工冯再山,也是个多才多艺的人,他的风景玻璃画堪称一绝,在大杨树煤矿的很多家里,都能看到他的作品。其实玻璃画很讲究的,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要反着画,着色要倒着来,很奇妙的一种创作。
灵泉煤矿距离达赉湖很近,山坡上的荒地肥沃宜于种植,我姥爷从关里家来到扎区投奔我家,我父亲就把他们安排到灵泉居住,姥爷50多岁没有工作,就上山开垦荒地种香瓜子、甜瓜、土豆、布留客、甜菜疙瘩,秋后卖掉补贴家用。他自建的土坯房的一个小间,还租给了一对新结婚的夫妻,记得那男的是开火车的司机,媳妇很年轻,也很漂亮。我姥爷家的对门是个羊圈,那户人家养了几百只绵羊,每逢傍晚,羊‘咩咩’地叫着,地上踢腾起团团尘雾,让我的印象很深很深。
从俱乐部往西看,是通往街里的路。
老56、57住宅,我大爷家就在这里居住。
这是灵泉矿俱乐部的东围墙,小的时候,为了逃票,就在电影开演后,从铁门的栅栏里钻进去,灵泉矿的俱乐部是全部用石头砌成的,结实的很,以前的墙面是露着石头的,现在用水泥做了防护层,露出的厢房,是石头的墙壁,用石头盖房子是老毛子的首创,也许那个时候,还没有什么水泥的框架结构,但是石头房子最大的缺陷是冬天很凉,再就是遇到地震容易倒塌,现在已经没有人傻的透腔,用石头盖房子了。
老56住宅的巷子,目前仍然有人居住,这里的老住户几乎全都搬迁走了,这些濒临倒塌的房子,就留给了更穷一些的季节工,临时工、五七工、盲流们居住了。
我大爷家的房子,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到这里玩,还用自制的幻灯机‘放电影’给小孩看,我周围有很多‘粉丝’追逐着我,给他们放电影看。
60年了,这房子竟然没有倒塌,真是奇迹!
ALT="[转载]扎赉诺尔的今天与往昔&&&&&&&&&&&印象故乡之一"
TITLE="[转载]扎赉诺尔的今天与往昔&&&&&&&&&&&印象故乡之一" />
灵泉煤矿的办公大楼。曾经是灵泉最宏伟的建筑。我大伯父的儿子,我哥哥林庆山在灵泉矿采煤,后来由于表现突出,被保送到鸡西煤矿学校学习物质供应专业,毕业后被矿务局分派到岭北煤矿供应科任科长。大姐林庆芬,在灵泉煤矿医院做化验工作,姐夫闫玉科在灵泉矿学校当体育老师,擅长马拉松项目,是70年代末期,扎赉诺尔矿务局职工运动大会的长跑冠军。弟弟林庆河,思想活跃,参加工作没几年就办了停薪留职买了台解放牌汽车跑运输,给建筑工地拉沙子拉砖拉水泥,活不多的时候,就到达赉湖拉沙子囤积起来,第二年开春,建筑工地就花高价卖他的沙子用,赚了不少钱,86年就盖起了面积近200平米的院套,一色的红砖到顶,让不少人着实羡慕的不行。
伪满时期的石头房子,原来是日本人居住的地方,现在房子依然结实牢固,日本人的精益求精劲头真是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类似的建筑整个扎区还有很多,目前仍然使用的扎露天矿机械厂的房子,也是日本人修建的工业厂房,那真叫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这是从灵北煤矿的路上拍的,远处的储煤仓和栈桥就是灵北煤矿。原来这一带是煤矿的塌陷区,听说有的人在走路的时候,就陷入无底的深渊。
& ‘三码机’附近的房子,也是日伪时期的建筑,这里相比较起矿务局局址已经显得很沧桑了。
地道土生土长的扎赉诺尔人有很多俚语俗话,假如你想冒充本地人,这些地名就够你琢磨的了:譬如:蘑菇山、西大营、毛子坟、东大楼、三码机、小站(滨州铁路扎赉诺尔火车站)、二号、红旗社、马号、西山小铺、老908(66年以前扎赉诺尔火车站)、小河口、二卡、红白房子、回民食堂(扎区人以前将饭店称之为食堂)、社宅、街里、老五七住宅、满里(满洲里的俗称)、铁道北、东豪、泸滨、海浪(海拉尔的别称)、十一号、老豆腐房、局址、灵泉大房子、前哨(68年-2000年扎赉诺尔火车站)、沙子山、圈河、劳服、水楼子、大病院、泉子、通勤票车、三斜、石头房子、机械村、八大市、青年坑、残联、十二矿、五七工、新开河等等。这些个地名,扎区的很多出租车司机都心知肚明了如指掌。另外,扎区饱受老毛子和日本人侵略蹂躏,很多称谓都很俄罗斯化--譬如,一般称水桶为‘维达罗’、称缝纫机为‘马神’、女人穿的裙子为‘布拉吉’、候车室为‘票房子’、蹲小号为‘蹲笆篱子’、老伴叫‘老蒯’、到达赉湖捕鱼捉虾叫‘打鱼推虾’,职工退休叫‘享受了’。细琢磨,也挺有意思的。
扎赉诺尔煤矿的人们,大多勤劳朴实,很多人都是发家致富的高手,由于历史的原因,矿务局的基础设施欠账很多,尤其是住宅,大多数的职工都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自己建设。说起盖房子,人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所有的辅助材料,都是以‘滔腾’为第一要务。无论玻璃、腻子、电线、开光、油漆、灯台、灯泡、管子、散热片,木料、水泥、钉子、瓷瓶、螺丝钉、闸刀开关、8号线、制作大门的角铁和铁板、炉门子、炉箅子、火钩子、火铲子等均在‘滔腾’的范畴之列。受‘滔腾’的对象,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而无所不用其极:亲戚、朋友、同事、外包工队、同学、老乡、甚至能延伸到不近不远的海拉尔伊敏等地。在人们的心目中,假如盖的房子,花钱比较少,就很骄傲,就会向别人炫耀,而盖房子啥都卖,就觉得很沮丧很没有面子。我说的是过去的事了,那个时候物质短缺,即便你有钱也不见得能买得到。进入21世纪,人情很贵了,倒不如自己花钱买个利索更省心。
因了此,扎区有一句话说---假如你恨一个人,你就串缀他盖房子。其寓意是,准得累死,根本用不着其它手段给予报复。呵呵。
据说,扎赉诺尔地区的摩托曾经是东北之最,可见家家户户骑摩托的人多如牛毛。还据说,最早最早一批骑摩托的人,没有几个是活着的。所以有句口头禅------要想死的快,买个架脚踹,要是不想活,买个大摩托。
另外,扎赉诺尔煤业公司职工医院的外科相当的有名望,尤其是骨科,技艺相当精湛。因为扎局各生产矿井,每年伤筋动骨的工人特别的多,所以医生的临床经验相当丰富,在齐齐哈尔以西,甚至包括齐齐哈尔,没有哪家医院能够望其背项。听说最近几年不少手把好的医生都外流了,原因是工资待遇上不去,建议扎赉诺尔煤业公司要想法设法增加些投入,把医护人员的待遇弄的高一些,留住人才是关键。
扎赉诺尔新区的街景。这些住宅是塌陷区改造的房子,给工人住的,非常感谢扎区政府做了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盖这些房子矿务局也拿了很多钱。
这些废旧轮胎是从伊敏露天矿买来的,轮胎直径3500mm,是矿用大汽车上的‘车轱辘’,我仔细看了商标,是美国‘米其林’轮胎,也有不少日本‘小松’轮胎和天津轮胎。诸位可能不晓得这样一条轮胎的价格,现在得10万多一条。
投入巨资兴建的猛犸象主题公园,扎赉诺尔的经济这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财政收入的增加,使得政府有能力让种种奇思妙想变为现实。政府历来就喜欢铺张和奢侈,扎赉诺尔跨越滨洲铁路的立交桥,号称是齐齐哈尔以西最大的立交桥,这座桥的曲里拐弯可谓鬼斧神工,要走好长时间才能跨越20米宽的铁路。在扎赉诺尔逗留的那些日子,经常打出租车到街里去,和司机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经常这样骂道:明明修个地下通道就能翻越铁道线的事情,非得他妈的修个1000多米的,曲里拐弯的大立交桥,单程一趟多跑一公里,全年下来耗费汽油钱1000多块,真是得不偿失。
扎赉诺尔被称之为‘猛犸象’的故乡,源自于露天矿开始剥离的时候,挖掘出土了远古时期的猛犸象化石。
扎赉诺尔新区的这个主题公园,精心雕琢了几百个栩栩如生的猛犸象。到了这里,如果让你的思维沉滞,你一定觉得是穿越时间隧道,到了茹毛饮血的蛮荒之地。
扎赉诺尔井田面积很大,煤质最好的当属灵泉矿,但是这几年国家和政府特别重视文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灵泉矿的可采煤炭量,不得已要给所谓的‘鲜卑人墓穴及文化’项目,保留煤柱,预计得浪费优质煤炭资源几百万吨。
天上的飞机呼啸而过,满洲里的机场近在咫尺,猛犸象一定惊奇的思忖--这鸟儿是个什么东西啊!扎赉诺尔煤业公司,借助边境口岸城市满洲里的迅速腾飞,渐渐发展起来了,但是在95--2003年间,矿务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煤炭滞销,产量也很低,矿务局系统的工资少的不能拿出来看。我们单位因为和扎局露天矿有往来项目,我可以经常的去哪里。所见所闻不胜感慨。记得我在扎局露天机修厂看见过这样一份文件:允许矿务局副局以上的领导公出乘坐飞机,但必须经过一把手审核,副局长到海拉尔乘坐飞机,原则上不能派矿务局的车辆送,必须乘坐火车去机场。处级以下的干部,原则上不得乘坐飞机,特殊情况,必须局长审批。那个时候,伊敏煤电公司的副处级以上的干部,不经过任何请示,就可以乘坐飞机了,而且公司车队要派车送到机场。
1998有一次,我在扎局机修厂看宣传栏,里面张贴着职工奖金分配方案,普通职工月奖金15元,缺勤3天全部扣除。那次正好遇见一个职工和厂长争吵,原因是他缺勤不到3天,扣了他5元钱,这些事情,让我唏嘘不止。彼时,伊敏露天矿的月份奖金平均都达到了400元了。但是让我感动的是,即便这样的报酬,基层职工的劳动态度非常的好,职工敬业爱岗,没有任何怨言。扎赉诺尔的职工的素养还是很高的,他们也知道为企业的困难而默默承担自己的那份责任。2008年,扎赉诺尔煤业公司整建制划归华能集团,由此,背靠央企大树,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职工收入也大幅度的提高。
一个美丽的少妇,带着孩子逛主题公园,孩子一定在问:妈咪,这些个象是真的吗?美丽的少妇解释一定是:宝贝,这是一片假象。扎赉诺尔的姑娘,大多数都会过日子,我说的过日子,就是具有勤俭节约朴实耐劳的作风,她们结婚以后,会把家侍弄的井井有条,这也是继承了老一辈人的优良传统。所以你若想找个不疯不癫孝敬父母相夫教子的好媳妇,最好到扎赉诺尔地区去找,煤矿工人的下三代人,秉承了隔代的基因遗传,姑娘长的都挺好看,漂亮的女子比比皆是。但是有一条要提醒注意---扎赉诺尔的姑娘大都顾娘家,你家的好东西,不知不觉的都长了腿飞到娘家去了,所以你必须宽宏大度才是。
兴建主题公园钟楼的工人们。
精雕细刻的工匠们。
场面宽阔宏伟的主题公园广场一览。
去满洲里的301国道,旁边的风电场是华能集团新能源公司的‘满洲里风电场’。下面的敖包和蒙古包是接待外地旅游的景点。2013年,***执政,倡导务实节俭,‘八项规定’监督的力度很大,估计旅游景点这样的餐饮接待项目,难以为继,扎赉诺尔的地面的普通职工的收入不满3000元,现在10个人去旅游点吃上一顿手扒肉,没有1000快大洋下不来,没有几个人能够承受的了。新宰杀的羊肉在旅游点要买到50多元一斤,真是吓人。
扎赉诺尔新区的政府办公大楼,气势雄伟、造型奇特,是模仿美国的国会大厦的建筑风格。这个建筑,如果被看作一个省的政府大楼,肯定大家都会相信的。扎区政府真的是大手笔、大气魄、大思维、大制作。
倘若这座大楼下,区长们列队迎接贵宾,你一定觉得很像某个君主立宪的酋长国在举行盛大的外交仪式。
政府门前的辅助建筑,也是具有俄罗斯风格兼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政府的设计者,很有艺术家的气质,他们把美轮美奂的哥特式韵味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政府大楼的前,是带着水塘的一片开阔地,耸入云天的方形图腾柱上,是一匹硕大无比的飞马(鲜卑人的图腾)。插上了翅膀的飞马,造型极为夸张却栩栩如生,这使我想起已故的林彪元帅,他有手书---“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他眼中的马,也应该是这样的神态。看来大片的猛犸象和飞马,这两尊神仙一定能够保佑扎区一展宏图、突飞猛进的。
我想起了王朔写的小说《动物凶猛》,赢得世界电影大奖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就是基于这部小说改编的。建议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们看一看,网络上可以随时观看,很好看的一部片子,姜文导演的第一部电影。
政府大楼的门厅和立柱,倘若你站在那里留个影像,一定渺小的如同浮游生物。
哥特式的穹顶,巧夺天工。
&& 华能满洲里风场的全貌。
这个风电场,是以伊敏的很多发电厂的骨干为中坚力量兴建的。我的朋友和同事好几位都在这里工作。
欲与天公试比高。风机,远处看,似乎很平常,到了跟前,你会惊叹的醍醐灌顶。
满扎两地已经浑然融入一体,原来很难遥远的30公里的距离,现在20分钟即可抵达。多年不来扎赉诺尔了,这里的放光俨然是绿莹莹的让人心旷神怡。
政府大楼门前的装饰物。
扎区政府做了一件好事,且功德无量---他们将这爿最好的地界,盖了很多塌陷区周转的住宅,使得很多底层的工人住上了外表装饰很漂亮的房子。在原来,大企业小政府,政府工作的人都羡慕企业的人,收入高,福利好。现在正好掉到个,政府的***,待遇高,地位高,八面玲珑。矿务局将教育、公安剥离的时候,没有多少人觉得怎么怎么好。几年的功夫,划归到地方退休的教育、公安等系统的工资,比企业的同等条件退休的人,高出一大截,岂止一大截,掐指算起来多出元。在当今社会以挣钱多少为圭臬的大背景下,这种乾坤倒置,让很多人难以承受。于是乎,一些人走上街头政府衙门口,进行诉讼抗议。使得政府和企业都很头疼。
能在这样的办公楼里上班,凭窗眺望,绿树荫荫,湖水潺潺,心情那能不好啊,希望能够调到这座楼里上班,最好要顶层的楼阁。
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假山花卉、美不胜收。
已经退出生产的扎赉诺尔露天矿,深部的煤炭,采取井工开拓的方式采煤。
扎赉诺尔矿务局露天矿曾经是国家数一数二的露天矿。很有名气,尽管产量不是很高,但是领骚于抚顺阜新之后,名列国家大型露天煤矿的行列。1980年以后,随着霍林河、伊敏河、平朔、准格尔、元宝山五大露台的建设,它渐渐落伍。扎局露天矿最为辉煌的时期职工人数6000多,蒸汽机车30多台,是扎局人的骄傲。1980年,伊敏露天矿开始建设,扎局露天矿支援了100多名技术干部和熟练技术工人,动员这些人去新区工作并不很容易,因为那时扎区的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都很好,交通便捷、商品供应形成了规模。最后伊敏矿区开出的条件是每家解决一个子女就业名额,这才圆满地完成了‘招聘’。伊敏露天矿的张福祥、林庆德、何殿华、聂振清、李景巨、赵相机、樊德新、刘占生等人,都是那批从扎赉诺尔调来的。
颇具现代化风格的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灵露矿外景。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矿井,采用国内的最新工艺设备,综采工作面、综掘机掘进、负压通风、强力宽幅胶带运输、监视监控全部生产过程,配套中央变电所、锅炉房、联合浴室灯房及选煤系统。井下布置了‘六大系统’,各种保护齐全。年产煤炭300万吨,是扎赉诺尔煤业公司的主力生产矿井。
“监测监控、、通讯联络、、、供水施救”-------煤矿的六大系统。
远眺华能达赉湖热电厂,原来的灵泉发电厂已经退出运行。达赉湖发电厂的主要负责人和部分技术骨干也是从伊敏煤电公司调来的。
露天矿的观景台,已经辟为矿山公园的广场。1902年开始建设的扎赉诺尔煤矿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历程。是名副其实的百年老矿,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苍茫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烟波浩渺的达赉湖。
达赉湖的野生鱼类,是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了,人类太能霍霍,吃鱼的人也多如过江之鲫。若想吃到真正的野生鲤鱼和鲫鱼,很不容易。真正的野生大鲤鱼,炖上一条,放点粉条,佐餐大米饭,那叫神仙过的日子。如果吃下一顿的剩余,单单&。)#)))≦鱼冻,就能让你流连忘返。
扎赉诺尔煤业公司三道湾旅游点。
满洲里的国门。
这个女游客一定是军旅生活的追慕者,这个军礼致的很标准。
少女和士兵。两个小女孩的‘马尾巴’简洁洒脱,委实可爱。
满洲里原中苏人民友谊宫,满洲里40年代唯一的高标准剧场兼电影院。
我在这里看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红旗谱》。
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广场。套娃是俄罗斯的一种儿童玩具,一层一层地套着无数个类似的女娃娃。满洲里市为了吸引游客,建设了这座据说世界上最大的套娃广场。其实这样的称谓,十分牵强,以此类推,假如你做一根巨大的香肠或者香蕉或者擀面杖矗立在哪里,完全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香肠或者香蕉或者擀面杖广场。
套娃又不是我们国家的东西,你弄个大套娃摆在那里,是让俄罗斯人难堪啊还是故意显摆,不得而知。好在进入这个套娃广场不要钱,否则没有人光顾的。
满洲里街景。
俄罗斯的运送货物的汽车停靠在满洲里街上。
满洲里国际机场候机楼。
扎区局址的住宅的闲置地块,都被居民种植了各种蔬菜和花卉。
精神矍铄的煤业公司退休干部在自家的地里留影。
辣椒,看到这些辣椒,想起来了小时候老师的教的儿歌:青菜青,绿莹莹,辣椒红,像灯笼;爸爸耕田我浇水,妈妈做饭我足虫;好孩子,爱劳动,人人夸我好儿童。
大烟葫芦花,俗称--大烟花,学名-罂粟。
师傅的刀工的确不错,黄瓜丝切的很细很匀称,看上去就有食欲。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烤羊腿。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爆羊肚。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血肠。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葱油鲤鱼。
年轻的厨师,烹调技艺娴熟,和蔼可亲。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炸白鱼。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炸湖虾。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红烧鲫鱼。
在制作鱼宴的饭店,窗台上的红绣球吸引了我的目光。
呼伦贝尔风味之一:松鼠糖醋鲤鱼。
物廉价美的‘全鱼宴’。比起旅游点的‘全鱼宴’起码要省一半的价钱,甚幸!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