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发现:
1801年1月,Giuseppe Piazzi
体积和比行星小得多的天体
简介/小行星
小行星小行星(asteroid,minor planet 或 planetoid&)在太阳系内一共已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到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但近年(年)在古柏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Varuna)的直径为900千米,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直径为1280千米。2003年发现的(小行星90377)位于古柏带以外,其直径约为1500千米,2004年发现的2004&DW的直径甚至达1800千米。根据估计,小行星的数目大概可能会有50万。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 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而最大型的小行星现在开始重新分类,被定义为。 直径超过240公里的小行星约有16个。它们都位于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与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后的物质残余。有一种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一颗神秘行星的残骸,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而被摧毁。但从这些小行星的特征来看,它们并不像是曾经集结在一起。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天体,那它的直径只有不到1500公里----比的半径还小&。历史沿
发现/小行星
小行星Toutatis在1801年1月的第一天,Giuseppe Piazzi发现了一个天体,起初他认为这不会又是一颗。但当它的运行轨道被测定后,却发现它不是彗星,而更像是一颗小型的。Piazzi称它为Ceres(,和),是的谷粒美人。另三颗小天体也在相继的几年中被发现(它们分别是Pallas, Vesta, and Juno)。到了十九世纪来已发现了几百颗,至今已发现了7000多颗小行星,现在这个数字仍以每年几百颗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必定还有成千上百的小行星由于太小而无法在地球上观察到。就现在已知的,有26颗小行星的直径大于200千米。对这些可见的小行星的观测数据已基本完成,就我们所知,大约99%的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对那些直径在10到100千米之间的小行星的编录工作已完成了一半。但我们知道还有一些更小的,或许存在着近百万颗直径为1千米左右的小行星。所有小行星的质量之和比月球的质量还小。
研究历史/小行星
猜测理论1760年有人猜测太阳系内的离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字系列。按这个系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项目,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项目没有任何成果。科学家们在夜空中发现了一个闪光的小物体。起初他们以为这个名为""的东西是颗行星,然而一年后又发现了一个同谷神星十分相像的物体。他们意识到行星不可能这么小,于是将其命名为~小行星,意思是"象星星一样"。高斯研究小行星此时发明了一种计算行星和彗星轨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几个位置点就可以计算出一颗天体的轨道。高斯读了皮亚齐的发现后就将这颗天体的位置计算出来送往哥达。奥伯斯于晚重新发现了这颗星。后来它获得了谷神星这个名字。1802年奥伯斯又发现了另一颗天体,他将它命名为。1803年,1807年被发现。一直到1845年第五颗小行星才被发现,但此后许多小行星被很快地发现了。到1890年为止已有约300颗已知的小行星了。摄影技术1890年摄影术进入,为天文学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推动。此前要发现一颗小行星天文学家必须长时间记录每颗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较它们与周围星位置之间的变化。但在摄影底片上一颗相对于恒星运动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条线,很容易就可以被确定。而且随着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强它们很快就比人眼要灵敏,即使比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发现。摄影术的引入使得被发现的小行星的数量增长巨大。1990年电荷藕合元件摄影的技术被引入,加上计算机分析电子摄影的技术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发现。直到1951年也只发现8颗小行星。而今天文学家运用先进科技已经辨别出约5000颗小行星。中成千上万颗小行星都没能积聚形成。它们的体积大小不等,有的与高尔夫球一般大,而有的则相当于整个州那么大。大多数在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中进行轨道运行。大多数小行星沿着木星的路线进行规则的轨道运行。另外一些轨道则为偏心圆,远时靠近,近时靠近地球。天文学家发现有几百颗小行星穿过地球轨道,据估计还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未被发现。天文学家们根据陨石成份和光谱将大部分小行星分成三大类。"硅质"小行星含有一个石质硅层包围的铁镍内核。这种小行星约占15%。"金属质"小行星占10%,主要由铁和镍组成。"碳质"小行星数量最多,占了75%,它们含有丰富的碳。有时的轨道会对地球造成威胁。地球和受到撞击而布满陨石坑的月球一样,也是宇宙撞击的目标。我们这颗勤勉的星球通过填平、活动以及风化腐蚀抹去了那些暴力的痕迹,然而少数大的冲击遗留下来的陨石坑仍是过去创伤的见证。小行星小行星是指那些也围绕着太阳运转但体积太小而不能称之为行星的天体。最大的小行星直径也只有1000公里左右,微型小行星则只有鹅卵石一般大小。直径超过240 公里的小行星约有16个。它们都位于地球轨道内侧到土星的轨道外侧的太空中。而绝大多数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带。其中一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与地球轨道相交,曾有某些小行星与地球发生过碰撞。 小行星是形成后的物质残余。有一种推测认为,它们可能是一颗神秘行星的,这颗行星在远古时代遭遇了一次巨大的碰撞而被摧毁。但从这些小行星的特征来看,它们并不像是曾经集结在一起。如果将所有的小行星加在一起组成一个单一的天体,那它的直径只有不到 1500 公里----比月球的半径还小。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从研究坠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而来。那些进入地球大气层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流星体高速飞入大气,其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极高的温度,随之汽化并发出强光,这就是流星。如果流星没有被完全烧毁而坠落到地面,就是陨星。大约 92.8% 的陨星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普通岩石),5.7% 是铁和镍,其他的陨石是这三种物质的混合物。含石量大的陨星称为陨石,含铁量大的陨星称为。因为与岩石非常相似,所以一般较难辨别。 Gaspra 小行星Ida和小行星Toutais 小行星 Castalia 小行星 Geographos 小行星小行星Ida和Mathilde Gaspra 由于小行星是从早期残留下来的物质,科学家对它们的构成非常感兴趣。宇宙探测器在经过小行星带时发现,小行星带其实非常空旷,小行星与小行星之间的距离非常遥远。1991年以前,人们都是通过地面观测以获得小行星的数据。1991年10月,伽利略号探测器访问了 小行星,拍摄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片。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临 小行星,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Gaspra 和Ida小行星都富含金属,属于。日,NEAR 探测器与 小行星擦肩而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颗富含碳的C 型小行星。由于 NEAR 探测器并不是专用对其进行考察的,这次访问成为至今对它进行的唯一的一次访问。NEAR是用于在1999年1月对Eros小行星进行考察的。 天文学家们已经对不少小行星作了地面观察。一些知名的小行星有 Toutais、Castalia、Vesta 和 Geographos 等。对于小行星 Toutatis、Castalia 和Geographos,天文学家是在它们接近太阳时,在地面通过射电观察研究它们的。Vesta 小行星是由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的。当代研究主带小行星的质量分布非载人宇宙飞船对小行星的研究在进入太空旅行的年代之前,小行星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下也只是一个针尖大小的光点,因此它们的形状和地形仍然是未知的奥秘。1971年水手9号拍摄到的傅博斯和戴摩斯照片,这是第一次获得小行星的特写镜头。
1991&年以前,人们都是通过地面观测以获得小行星的数据。
1991年,前往木星的太空船伽利略号飞掠过的951盖斯普拉(Gaspra),拍摄到第一张真正的小行星特写镜头,1993年,伽利略号飞掠过243&艾女星和他的卫星载克太(Dactyl)。
1997年,第一个专门探测小行星的太空计划是会合-舒梅克号。
1997年&6月27日,NEAR&探测器与&253&Mathilde&小行星擦肩而过。这次难得的机会使得科学家们第一次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颗富含碳的&C&型小行星。由于&NEAR&探测器并不是专用对其进行考察的,这次访问成为至今对它进行的唯一的一次访问。NEAR是用于在&1999年&1&月对&Eros&小行星进行考察的。
至今为止在太阳系内一共已经发现了约70万颗小行星,但这可能仅是所有小行星中的一小部分,只有少数这些小行星的直径大于100千米。
1990年代为止最大的小行星是谷神星。
在1991年以前所获的小行星数据仅通过基于地面的观测。1991年10月,伽利略号木星探测器访问了951&Gaspra小行星,从而获得了第一张高分辨率的小行星照片。1993年8月,伽利略号又飞经了243&Ida小行星,使其成为第二颗被宇宙飞船访问过的小行星。Gaspra和Ida小行星都富含金属,属于S型小行星。
我们对小行星的所知很多是通过分析坠落到地球表面的太空碎石。那些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称为流星体。当流星体高速闯进我们的大气层,其表面因与空气的摩擦产生高温而汽化,并且发出强光,这便是流星。如果流星体没有完全烧毁而落到地面,便称为陨星。
1999年,深空1号拜访了9969&布雷尔(Braille)。
2002星尘号拜访了安妮法兰克(Annefrank)。
21世纪起在柯伊伯带内发现的一些小行星的直径比谷神星要大,比如2000年发现的伐楼拿(Varuna)的直径为900千米,2002年发现的夸欧尔(Quaoar)直径为1280千米,2004年发现的厄耳枯斯的直径甚至可能达到1800千米。2003年发现的塞德娜(小行星90377)位于柯伊伯带以外,其直径约为1500千米。
2005年9月,本的太空船隼鸟号抵达25143系川做了详细的探测,并且可能携带回一些样品回地球。
接下来的小行星探测计划是欧洲空间局的罗塞塔号(已于2004年发射升空),预计在2008年和2010年分探测2867&?teins和21&鲁特西亚。
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黎明号太空船。
来源/小行星
爱达小行星一开始天文学家以为小行星是一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的行星破裂而成的,但小行星带内的所有小行星的全部质量比月球的质量还要小。今天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是太阳系形成过程中没有形成行星的残留物质。木星在太阳系形成时的质量增长最快,它防止在今天小行星带地区另一颗行星的形成。地区的小行星的轨道受到木星的干扰,它们不断碰撞和破碎。其它的物质被逐出它们的轨道与其它行星相撞。大的小行星在形成后由于铝的放射性26Al(和可能铁的60Fe)的衰变而变热。重的元素如镍和铁在这种情况下向小行星的内部下沉,轻的元素如硅则上浮。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小行星内部物质的分离。在此后的碰撞和破裂后所产生的新的小行星的构成因此也不同。有些这些碎片后来落到地球上成为。
命名/小行星
小行星C-类小行星253 Mathilde小行星的名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前面的一部分是一个永久编号,后面的一部分是一个名字。每颗被证实的小行星先会获得一个永久编号,发现者可以为这颗小行星建议一个名字。这个名字要由国际天文联会批准才被正式采纳,原因是因为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常规。因此有些小行星没有名字,尤其是在永久编号在上万的小行星。假如小行星的轨道可以足够精确地被确定后,那么它的发现就算是被证实了。在此之前,它会有一个临时编号,是由它的发现年份和两个字母组成,比如2004 DW。第一颗小行星是皮亚齐于1801年在上发现的,他给这颗星起名为谷神?费迪南星。前一部分是以西西里岛的保护神谷神命名的,后一部分是以那波利国王费迪南四世命名的。但国际学者们对此不满意,因此将第二部分去掉了。因此第一颗小行星的正式名称是小行星1号谷神星。 此后发现的小行星都是按这个传统以或的神来命名的,比如、、等等。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小行星被发现,最后古典神的名字都用光了。因此后来的小行星以发现者的夫人的名字、历史人物或其他重要人物、城市、童话人物名字或其它神话里的神来命名。比如小行星216是按埃及女欧佩特拉命名的,小行星719阿尔伯特是按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命名的,小行星17744是按女演员茱迪?福斯特命名的,小行星1773是按格林童话中的一个侏儒命名的,等等。截至日,已计算出轨道(即获临时编号)的小行星共679,373颗(查询),获永久编号的小行星共150,106颗(查询),获命名的小行星共12,712颗。对于一些编号是1000的倍数的小行星,习惯上以特别重要的人、物来命名。(但偶有例外)例如:(1)编号为1000的倍数的已命名小行星1000 皮亚齐 2000 赫歇尔 3000 达芬奇 4000 喜帕恰斯5000 国际天文联会 6000 联合国 7000 居里 8000 牛顿 9000 HAL(例外) 10000 Myriostos(例外) 15000 CCD 17000 Medvedev(例外) 20000 伐楼拿 21000 百科全书 25000 天体测量 50000 夸欧尔 56000 美索不达米亚 71000 Hughdowns(例外)
由于永久编号已超过100,000,一些原来应付5位编号的程序便无法支援,因此出现了一些在万位采用英文字母的编号表示方法,即A=10、B=11……Z=35;a=36……z=61,在此安排下,619,999号以下的小行星仍然可以用5位表示。(2)部分与华人有关的著名小行星第一颗在中国土地上发现的小行星:139 (Juewa)(发现者J.C. Watson) 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 中华(China) (发现者张钰哲,后1125更改为3789) 第一颗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小行星:1802 张衡(Zhang Heng)(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地名命名的小行星:2045 北京(Peking)(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县名命名的小行星:3611 大埔(Dabu)(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第一颗以台湾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2240 蔡(Tsai)(蔡章献)(发现者哈佛天文台) 第一颗以中国太空船名字命名的小行星:8256 神舟(Shenzhou)(发现者紫金山天文台) 为表扬香港中学生陈易希在发明上的成就命名的小行星:20780 陈易希星(Chanyikhei)(发现者LINEAR小组)
结构/小行星
通分析所得到的数据可以证明小行星的表面组成很不一样。按其光谱的特性小行星被分几类:C-小行星:这种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75%,因此是数量最多的小行星。C-小行星的表面含碳,反照率非常低,只有0.05左右。一般认为C-小行星的构成与碳质球粒陨石(一种石陨石)的构成一样。一般C-小行星多分布于小行星带的外层。 S-小行星:这种小行星占所有小行星的17%,是数量第二多的小行星。S-小行星一般分布于小行星带的内层。S-小行星的反照率比较高,在0.15到0.25之间。它们的构成与类似。这类陨石一般由硅化物组成。 M-小行星:剩下的小行星中大多数属于这一类。这些小行星可能是过去比较大的小行星的金属核。它们的反照率与S-小行星的类似。它们的构成可能与镍-铁陨石类似。 E-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表面主要由顽火辉石构成,它们的反照率比较高,一般在0.4以上。它们的构成可能与(另一类石陨石)相似。 行星带V-小行星:这类非常稀有的小行星的组成与S-小行星差不多,唯一的不同是它们含有比较多的辉石。天文学家怀疑这类小行星是从灶神星的上层硅化物中分离出来的。的表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环形山,可能在它形成的过程中V-小行星诞生了。地球上偶尔会找到一种十分罕见的石陨石,HED-,它们的组成可能与V-小行星相似,它们可能也来自灶神星。 G-小行星:它们可以被看做是C-小行星的一种。它们的光谱非常类似,但在紫外线部分G-小行星有不同的吸收线。 B-小行星:它们与C-小行星和G-小行星相似,但紫外线的光谱不同。 F-小行星:也是C-小行星的一种。它们在部分的光谱不同,而且缺乏水的吸收线。 P-小行星:这类小行星的反照率非常低,而且其光谱主要在红色部分。它们可能是由含碳的硅化物组成的。它们一般分布在小行星带的。 D-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与P-小行星类似,反照率非常低,光谱偏红。 R-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与V-小行星类似,它们的光谱说明它们含较多的辉石和橄榄石。 A-小行星:这类小行星含很多,它们,主要分布在小行星带的内层。 T-小行星:这类小行星也分布在小行星带的内层。它们的光谱比较红暗,但与P-小行星和R-小行星不同。 过去人们以为小行星是一整块完整单一的石头,但小行星的密度比石头低,而且它们表面上巨大的环形山说明比较大的小行星的组织比较松散。它们更象由重力组合在一起的巨大的碎石堆。这样松散的物体在大的撞击下不会碎裂,而可以将撞击的能量吸收过来。完整单一的物体在大的撞击下会被冲击波击碎。此外大的小行星的自转速度很慢。假如它们的自转速度高的话,它们可能会被解体。今天天文学家一般认为大于200米的小行星主要是由这样的碎石堆组成的。而部分较小的碎片更成为一些小行星的卫星,例如:小行星87便拥有两颗卫星。
轨道/小行星
小行星带的小行星约90%已知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带是一个相当宽的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的地带。谷神星、智神星等首先被发现的小行星都是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火星轨道内的小行星小行星火星轨道内的小行星总的来说分三群: :这一类小火星轨道并来到地球轨道附近。其代表性的小行星是1898年发现的小行星433,这颗小行星可以到达离地球0.15天文单位的距离。1900年和1931年小行星433来到地球附近时天文学家用这个机会来确定太阳系的大小。1911年发现的小行星719后来又失踪了,一直到2000年它才重新被发现。这个小行星组的命名星阿莫尔的轨道位于离太阳1.08到2.76天文单位,这是这个群相当典型的一个轨道。 阿波罗小行星群:这个小行星群的小行星的轨道位于火星和地球之间。这个组中一些小行星的轨道的偏心率非常高,它们的近日点一直到达金星轨道内。这个群典型的小行星轨道有1932年发现的阿波罗,它的轨道在0.65到2.29天文单位之间。小行星69230在仅1.5月球距离处飞略地球。 阿登型小行星群:这个群的小行星的轨道一般在地球轨道以内。其命名星是1976年发现的小行星2062阿登。有些这个组的小行星的偏心率比较高,它们可能从地球轨道内与地球轨道向交。 这些小行星被统称为近地小行星。近年来对这些小行星的研究被加深,因为它们至少理论上有可能与地球相撞。比较有成绩的项目有林肯近地小行星研究计划(LINEAR)、(NEAT)和(LONEOS)等。 在其它行星的轨道上运行的小行星在其它行星轨道的拉格朗日点上运行的小行星被称为特洛伊小行星。最早被发现的特洛伊小行星是在木星轨道上的小行星,它们中有些在木星前,有些在木星后运行。有代表性的小行星有小行星588和小行星年第一颗火星特洛伊小行星小行星5261被发现,此后还有其它四颗火星特洛伊小行星被发现。土星和天王星之间的小行星土星和天王星之间的小行星有一群被称为半人马小行星群的小行星,它们的偏心率都相当大。最早被发现的半人马小行星群的小行星是小行星2060。估计这些小行星是从柯伊伯带中受到其它大行星的引力干扰而落入一个不稳定的轨道中的。古柏带的小行星小行星外海王星天体及类似天体:半人马小行星外海王星天体柯伊伯带类QB1天体类冥天体2:1共振天体 黄道离散天体奥尔特云 海王星以外的小行星属于古柏带,在这里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最大的小行星如等。水内小行星水星轨道内的小行星(水内小行星)虽然一直有人猜测水星轨道内也有一个小行星群,但至今为止这个猜测未能被证实。
探测/小行星
盖斯普拉是第一个被拍摄到特写镜头的小行星。在进入的年代之前,小行星即使在最大的望远镜下也只是一个针尖大小的光点,因此它们的形状和地形仍然是未知的奥秘。&第一次获得小行星的特写镜头是1971年水手9号拍摄到的傅博斯和戴摩斯照片,这两个小天体虽然都是火星的卫星,但可能都是被火星捕获的小行星。这些图像显示出多数的小行星不规则、像的形状。之后的航海家计划计划从气体巨星获得了更多小卫星的影像。&第一张真正的小行星特写镜头是由前往木星的号在1991年飞掠过的951 盖斯普拉(Gaspra),然后是1993年的243 艾女星和他的卫星载克太(Dactyl)。&第一个专门探测小行星的太空计划是,他在前往的途中,于1997年拍摄了253 玛秀德(Mathilde),在完成了轨道环绕探测之后,在2001年成功的降落在爱神星上。 曾经被太空船在其他目地的航程中简略拜访过的小行星还有(Braille)(于1999年)和安妮法兰克(Annefrank)(于2002年)。 , 在2005年9月,日本的太空船抵达25143 系川做了详细的探测,并且可能携带回一些样品回地球。隼鸟号的任务曾遭遇到一些困难,包括三个导轮坏了两个,使他很难维持对向太阳的方向来收集太阳能。接下来的小行星探测计划是空间局的(已于2004年发射升空),预计在2008年和2010年分探测2867 ?teins和21 鲁特西亚。&在2007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了,将要在年间环绕和,还可能延长任务去探测。小行星已经被建议做为未来的地球资源来使用,做为罕见原料的,或是太空休憩站的修建材料。从地球发射是很笨重和昂贵的材料,未来或许能直接从设在小行星上的直接制造和开采。
碰撞说/小行星
小行星碰撞说小行星碰撞说认为:大约在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为千米左右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猛烈的碰撞卷起了大量的尘埃,使地球大气中充满了灰尘并聚集成尘埃云,厚厚的尘埃云笼罩了整个地球上空,挡住了阳光,使地球成为“暗无天日”的世界,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十年。缺少了阳光,植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被破坏了,大批的植物相继枯萎而死,身躯庞大的食草恐龙每天要消耗几百几干千克植物,它们根本无法适应这种突发事件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异,只有在饥饿的折磨下绝望地倒下;以食草恐龙为食源的食肉恐龙也相继死去。1991年美国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方法,测得墨西哥湾尤卡坦半岛的大陨石坑(直径约180千米)的年龄约为6505.18万年。从发现的地表陨石坑来看,每百万年有可能发生三次直径为500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更大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概率就更小了。
撞地球几率/小行星
小行星碰撞说小行星2014年可能撞 几率为90万分之一日电英国和的研究部门警告说,一颗小行星可能在2014年撞击地球,不过机率是90多万分之一。&据消息,英国政府的近地天体研究中心说,美国的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体积“庞大”和快速运行的小行星,它可能在日撞击球。&不过科学家们估计,这颗被称为“2003QQ47”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是909000分之一。&他们进一步指出,从陆续收集到的最新数据表明,可能发生撞击的风险将继续减少。&虽然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机率甚低,基于这颗小行行的体积和速度,还是值得科学家们对它进行观察的。&这颗“大石头”的直径不足一英里,而且它的体积只是6500万年前据信导致恐龙绝种的一颗小行星的十分之一。 &不过,它的速度是每秒钟20英里,每分钟的速度高达120英里。由于速度快速,如果撞击地球,它能够在地球上造成灾难性的影响。&美国的天文学家将在未来两个月密切观察“2003QQ47”小行星的动态。 艺术家眼中的小行星撞地球情景
艺术家眼中的小行星撞地球情景英国一太空研究专家曾称一颗巨大的名为2002 NT7的小行星将于17年内撞击地球,届时地球上的生命将遭受毁灭性的打击。据称这个小行星是迄今为止所探测到对地球威胁的最大的物体,它的直径约两公里,预料撞击速度达每秒28公里,无论撞落在地球五大洲的任何一地,都足以摧毁整个洲块,并造成全球性的剧变。
防御方案/小行星
小行星撞击地球中国知名学者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科学界目前有多种对付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防御方案,并且有些方案正在准备付诸行动。具“理论可行性”的方案有:一是用核武器去炸掉它,但麻烦的是爆炸很可能把它变成许多小“杀手”,把带有放射性的物体抛入不可预测的轨道;而对于一些松散结构的近地小天体,爆炸所起到的作用又很有限。这种方法一直毁誉参半。二是用太空飞船撞击它,改变其轨道或把它撞碎。这种方法比较有效,但如同用核武器一样,这也可能把灾难扩大数倍。三是用航空器给它施加压力(即用机械力),使它加速或减速,从而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比较理想,但不易实行,并存在一定的风险。四是用激光使它的表面物质向外发散,从而产生反向加速度使它改变飞行方向;或者用超强激光把它摧毁成对地球无害的小碎块。这种方法也比较理想,但必须要有超大功率的激光系统。五是用油漆涂料来改变它的颜色,影响它吸收太阳光和热量,通过热能的变化来改变其轨道。这种方法见效比较慢,另外所需的大量涂料如何运去也是个问题。六是用火箭把一面巨大的风筝形太阳帆发送到它的上面,而张开的太阳帆利用反弹太阳光子所产生的压力把它逐渐推离原来的轨道。这种方法的技术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七是在它的表面插入一种像火箭那样的装置,让这种装置不断地喷出物质,像喷气式飞机那样,通过反作用力来改变其飞行方向。这种方法好像有点浪漫色彩。当然,还有其他的防御方案。不过,所有的方案现在几乎都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它们是否切实可行可靠,还要靠将来的实践来检验。&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7次
参与编辑人数:25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57:07
贡献光荣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