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妖猫传》,突然发现最后的情节无比恶心。丹龙把白龙的人体安放在已经死去的杨玉环身边,感化了已经变成妖猫的白龙。可是?可是?人家杨玉环从来没说过爱白龙,谁给你丹龙权力这样做?这不是善良,这是亵渎,这和盗尸配阴婚一样恐怖而邪恶。关键电影里丹龙是以得道高僧的人设出现的,还声称找到了不再痛苦的秘密。导演和编剧你们脑子进水了吗?陈凯歌你病得不轻啊!请问在你们眼里,杨玉环死了就是个物品,可以任你们随便处置?
不过,在此前的预告片中,陈凯歌反复传达的信息是,他要建造一座伟大的城市,复原一个伟大的唐朝。很多人都把期待值放在陈凯歌复原的大唐盛世图景中。主角白居易加沙门空海的设定,也容易产生浓郁的诗歌+禅意的唐朝人文联想。再加之梦枕貘的原著与青春无关,没有人预料到,《妖猫传》竟然会把故事的核心放在一个白鹤少年守护爱情的纯真、热血、奋不顾身上。
《妖猫传》比《无极》幸运的是,这种少年热血,恰恰和唐朝那个开放的盛世相吻合,在陈凯歌极尽绚丽的渲染中,一个充满少年力的开放唐朝让人向往,而它随后的盛极而衰又令人扼腕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生命的意义究竟在哪啊?”
书中的这个问题,如同书中一样,我也打算把它的***留在这篇文章的结尾。
《人性的枷锁》是目前为止我读过最长的一本书(网络小说除外),64万字,877页,6厘米的厚度,1公斤的重量(比一块砖头还要厚还要沉)。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读下去的,断断续续读半个月,终于在今天,一个下雨的上午把它读完了。
在开头的时候,就想要写一篇读后感,只因对主人公菲利普的成长遭遇产生强烈的共鸣,很多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情绪在这部小说里找到了一些贴切的词语。
在童年菲利普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菲利普,在某种程度上本就是毛姆自己的一个缩影。
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可怕的童年究竟会对一个孩子产生多么深刻的影响。(而这些影响大多数都是消极的。)
菲利普从小父母双亡,寄宿在身为牧师的大伯家,不幸的是他还有一只天生的畸形足,也因此,成为了别人眼中与众不同的人。
毛姆并没有畸形足,但他有困扰多年的口吃毛病。
每一个在别人眼中与众不同的人身上总有些不同寻常的东西或标签,可供那些成群结队的人调侃嘲笑或欺凌。尽管你总在期待别人对你友善一点,但显然是妄想。
菲利普的畸形足在进入学校之后,成为其他学生们欺凌取笑排斥他的借口。他们会明确地表达出自己对他的厌恶,会戳他的畸形足,对他说呸,会打他,会拒绝他加入群体,会做出各种各样无法令人忍受的事,会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欺负他。
似乎那个年龄段的孩子总以取笑别人或欺凌别人取乐。神奇的是,这一劣性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通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菲利普变得极度敏感,他和其他的同学之间产生了一种无形的屏障,慢慢地他越来越沉默,并且开始思考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而对于所遭遇的一切,由于势单力薄,只能忍气吞声地逆来顺受。
“菲利普只有在自己学习和睡觉的时候感到一点儿的开心,偶尔他还是觉得自己这一切凄惨的生活只是一个梦境。”
而与他人的隔离感,伴随着青春期的来临而越来越明显。
受他大伯的影响,他开始阅读《圣经》,那些关于残忍、欺骗、忘恩负义、不诚实以及狡诈的坏品质的故事菲利普不加批评地读下去。他开始信奉上帝,并在每个夜晚真诚祈祷,让他一觉醒来畸形足就变好了。
事实证明,人在极度无助的时候总喜欢痴心妄想。
菲利普十三岁的时候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环境,在那里他遇见了校长伯尔金斯,他对菲利普说:“我担心你会不会对于你的不幸过于敏感了,你有没有曾经想过要为了你的遭遇感谢上帝呢?”
“你要带有反抗精神看待它,它便只会给你惹来痛苦。可是如果你换个角度看,正是因为你足够强大,所以上帝才给你这个磨炼,让你承受,这是上帝的好意,这件事将会成为你幸福的源泉,而不是痛苦的源泉。”
上天赐给你磨难是为了磨练你,只因为你足够强大?你信么?傻子才信。
尽管当时菲利普觉得自己的灵魂挣脱了骨架的束缚超脱出来。但有些伤害留在骨子里的痕迹却是磨灭不掉的。
菲利普几乎没什么朋友,他热爱阅读,每次和一群人待的时间久了他就感到自己又累又焦躁,急需要书籍的慰藉。
他有一套挖苦人的本领,总能触及他人的痛处。
他学会隐藏自己真实的情感。
他有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并被这种病态的自我意识折磨的苦不堪言。
“生命中有两件很好的事情,思想的自由和行动的自由。”
他虽然有着不错的成绩,却还是逃离了学校,由此开始追求自由与自我价值的人生。
至此,我对于菲利普的共鸣结束了。
这一部分是一个纠结而令人心痛的部分,因为生命中不可避免的糟糕遭遇,因为造成这些糟糕遭遇的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令人讨厌的。
菲利普离开学校之后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海德堡,在那里,他遇见了黑沃德(菲利普浪漫主义的启蒙者),也是在那里,他抛弃了自己曾信仰的上帝。
他学习语言,之后去伦敦学会计,后来又到巴黎学艺术。
他遇到比他大近二十岁的威尔金森***,与她在一起又抛弃她;
他遇到了之后人生中影响至深的两个人:劳森和克朗肖。前者是他的同学,小有天分,后者是一位诗人,他称艺术为:“那些聪明人厌倦了食物与女人之后为了逃避生活的无趣而发明出来的避难所。”
他遇到了普莱斯***。她喜欢他,她和他是一同学艺术的同学,她并没有艺术天分却很自信,她十分贫穷,最终因饥饿而死。菲利普作为发现她尸体的人,办理了她的后事。
普莱斯***的死对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开始对未来产生质疑,并怀疑自己是否有绘画天分,毕竟,学艺术的人很多,而成为画家的人却寥寥无几。
“如果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那么就一定不要虚度此生,可是他并不觉得赚很多钱或者获得很高的名声便是成功了;然而他自己也并不知道所谓的成功到底指什么意思,也许是许多的经历,还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吧。”
诚然,菲利普的迷茫是很多年轻人都经历过的。可究竟什么样的人生才不算虚度?大概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
“贫穷会让你受尽侮辱,会折断你的翅膀,把你的灵魂腐蚀上癌症。”在贫穷面前,在能够维持生计之前,是没有资格谈论艺术的。
菲利普终究还是放弃了艺术,也就是这个时候,他收到了大伯的来信,他伯母去世了。而他也成年,得以继承他父亲留下来不多的遗产,开始了第二次前往伦敦的的旅程,开始了他人生第三次尝试,这一次是走他父亲所走的路——学医。
若是之前,菲利普抛弃威尔金森***的时候,我对他打下了渣男的标签,那么接下来遇见米尔德瑞德,则刷新了我对奇葩男女的认知。关于这两个人之间的爱情,令人鄙夷,读这一段的时候,我曾气愤到想要冲到书里,打醒这两个人。
不得不说,毛姆是一个非常善于掌控读者情绪的作者。因为他笔下的这两个人物,一度让人联想到网络上的那句:“婊子配狗(原谅我忍不住想要飙脏话,我讨厌说脏话,不过有些人物真是令人生厌到用脏话形容他们都是侮辱脏话的程度。)”,就连毛姆也用粗俗的婊子来形容米尔德瑞德。
米尔德瑞德是一个女服务员,专注于勾引有钱的客人,一心向往上流社会,菲利普与人一同去喝茶的时候被她吸引了。在这个既不漂亮身材也不好的女人身上,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花费了大量的金钱。
米尔德瑞德坦然接受菲利普给的一切,却拒绝他的求婚,她答应了一个更有钱的人的求婚,有趣儿的是和那个人在一起之后她才知道那个人非但没钱还是个有妇之夫。
米尔德瑞德和有妇之夫“结婚”之后,菲利普遇见了诺拉(又是一个比他大很多的女人),他们成为情人关系,彼此过得很开心。然而没过多久被抛弃的米尔德瑞德大着肚子(带着另一个人的孩子)回来找菲利普,菲利普竟然坦然接受,继续在她身上投入资金和精力。
在米尔德瑞德回来之后,他开始厌恶诺拉。(典型的又渣又贱,受伤的时候去人那里寻安慰,一但自己爱的人回来就觉得别人一无是处。)
不过,渣男和贱女总是彼此的克星。(一物降一物)
生下女儿之后的米尔德瑞德很快就和菲利普的好兄弟搞在一起,不但如此,菲利普还用自己父亲留下的不多的遗产为这对“狗男女”提供私奔资金。(脑子被驴踢了?)
菲利普这时候开始想起诺拉的好,转而回去找她的时候,诺拉已经同另一个男人订婚了。
这段复杂的“爱情”看着着实惹人恼火,不单单是道德的问题,更愤恨的是这些纠缠在其中的大多数人物都打着爱的旗号,一面喊着“我控制不住我自己”,一面伤害着另一个人。
“爱情就像是住在他心底的一条寄生虫,贪婪地以他的血液为食讨厌地茁壮成长;它那么猛烈地吞噬着自己的生命,使得他对别的任何事情都感受不到乐趣。”
爱情分为很多种,我鄙视这样的爱情。
“这世上大概没有什么比同时爱着一个人又鄙视着一个人更加折磨人的事情了。”这段写在封面上的话,恰到好处地概括了这一段恶心的“爱情”。
如同所有恶有恶报的场景一样,米尔德瑞德自食恶果,很快又被抛弃,之后菲利普曾再次接她同住,并照顾她们母女。那时菲利普对米尔德瑞德已没有爱,她终于受不了发疯似的毁了他的家带着女儿离开,她靠出卖身体为生,她的女儿死了,自己染了病,从此再无消息。
这个可恨的女人终究得到了自己应有的惩罚。
曾经,菲利普问克朗肖生命的意义的时候,克朗肖曾送他一条毯子。
之后在伦敦,菲利普曾遇见过克朗肖,那时他已经病入膏肓,在一个睡梦中死亡。他的葬礼是菲利普办的第二个葬礼。
后来他认识了艾瑟里一家,和他们在一起,他有过一段不错的时光。
菲利普曾因为错误投资陷入极度贫穷,毕竟遗产总会挥霍光,他交不起房租,如流浪汉一般漂泊,因为尊严不想向艾瑟里求助。幸运的是,艾瑟里找过他,打听到他的近况,并帮他度过难关。
有时候菲利普是善良的,比如,他曾帮助别人办过两次葬礼,但有的时候,他又是邪恶的。因为贫穷,他曾祈祷他大伯尽快死去,这样他就能再次得到一笔小小的遗产,为了这一份遗产,为了摆脱窘境,他甚至想过谋杀。
不久后,他接到了黑沃德的死讯。他离开家乡遇到的第一个朋友也离开了这个人世,和普莱斯***、克朗肖一样,黑沃德也是底层人民的代表,他们都曾苦苦挣扎着,满腹抱负和理想,却都没能逃得过早早死亡的结局。他们都不是天才,却依旧早逝。
黑沃德的死,让菲利普想到,他的死亡和他的人生一样,毫无意义。
他开始想到克朗肖给他的那块波斯地毯,恍然找到了***。
人不过是地球表面毫不起眼的土地上千千万万种生物中最不起眼的一个,一个人出生、受苦,然后死亡。
当得知这一点的时候,他开始释然了。
不久后,他的大伯去世,他得到了那笔遗产,得以继续学医。他的医学事业一波三折,前前后后整整七年,终于拿到了医师执照。
后来,他和艾瑟里的大女儿萨莉在一起了,他放弃了曾经想要环游世界,追求自由的理想。
“他永远都活在未来,而当下永远,永远地都从他的指尖溜走。”
终于,菲利普获得了幸福的生活。
到这,你已经知道了文章开头问题的***。
所谓的意义,不过是个人赋予的而已,菲利普想要的意义,或许从和萨莉一起编织美好生活的图案开始。我敢肯定,是因为现在他已经不迷茫了。
不过,毛姆的故事的确是结束了。但菲利普对于爱情的态度着实令人担忧。毕竟,在去往和萨莉约好的餐厅时,他还在追寻着那个和米尔德瑞德相似的身影。
毛姆的作品擅长反应中下层人们的生活,《人性的枷锁》中有很多代表性的人物:米尔德瑞德、普莱斯、克朗肖、黑沃德、菲利普的病人……包括菲利普自己,虽然他看起来像一个绅士。
“贫穷会让一个人变的小气、刻薄、贪婪,贫穷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并且会让一个人看待世界的角度变得粗俗。”这句话,大概只有深刻体会过贫穷的人才会懂吧。
这可怜又可悲的社会,无论是故事还是现实,总少不得贫穷的故事。不禁让人想到鲁迅《在酒楼上》与吕纬甫之间的对话:
“那么,你以后豫备怎么办呢?”
“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豫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
这一点,《人性的枷锁》中诺拉给了一个很好的回答:“我从来都不会想未来的事情,我要是想着今天愁着明天那生活压根就没有过下去的意义了。”
是了,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过好当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