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火线清刚北京二区有么有一个叫 | 清墨竹...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清閟阁墨竹图》是元代书画家

于1338年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画竹两竿整幅图清雅秀美,依岩石交错而立,姿态峭拔劲爽,石旁有雅竹杂草相衬,幽木与瘦石相映成趣,自有一股拔俗的清高之气。

在画法上,此画枝叶组织结构不作固定的模式,而是笔墨灵活,随意挥写,画法自然,但又不失法度。该画体现了作者熟能生巧的笔墨功底。

《清閟阁墨竹图》画竹两竿,依岩石挺拔而立,石旁缀以雅竹小草。

画中有作者自题:“至元后戊寅十一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

下钤“柯氏敬仲”朱文方印,画幅四角亦有柯九思印记,左上角为“敬仲画印”朱文方印,左下角为“锡训堂章”白文;右上角“奎章阁鉴书博士”白义方印,右下角“训忠之家”白文方印。另外还有倪瓒收藏印两方,以及其他藏家印鉴和乾隆皇帝题诗等。

在柯九思所处的时代,文人画家们“画山、画水不足便画竹”,画竹于是成为文人雅事,因而涌现出一批以竹为题材的经典之作。如赵孟頫的《竹石图》,顾安的《风雨竹图》,倪瓒的《春雨新篁图》,王蒙的《竹石流泉》以及张逊的《双钩竹图》等都是这一时期的力作。

这幅画是柯九思49岁时绘制的一幅纸本水墨画,属于他晚期的代表作。画中左下作者自题“至元后戊寅十二月十三日,留清閟阁,因作此卷,丹丘生题。”从自题中可知,此图是柯九思于倪瓒书斋中清閟阁绘制。戊寅为至元四年,即公元1338年。

画中两株修竹,其中左侧一株较为茂盛,竹节分明,竹竿挺拔,竹叶以书法之撇笔法写之,竹叶用墨较浓重,多数呈上仰式,而且又簇拥在一起,几乎将竹枝掩没,整个竹竿向左倾斜。画面右侧一株嫩竹笔直向上,竹叶以幼芽、阴面居多,更加衬托出另一株的苍翠浓郁。湖石周围的幼竹成簇生长,与高竹茂叶上下呼应。

该画笔法沉着,两竹密中见疏,两石皴法笔墨苍厚,以浓墨画竹叶正面,淡墨画背面,运用深浅不同墨色,表现竹叶的阴阳向背。两者交叉错落,层次分明,笔墨浑厚而富于变化。尤其作者善于把书法艺术篆隶行草各体的笔法融入于画笔之中,形成写竹的一家风格,其湖石的画法,用浓墨皴擦,运用披麻皴,气韵浑厚。全画笔法苍秀,画风学文同而又有新意。

此画在《墨缘汇观》、《虚斋名画录》 著录。

此画历经元倪瓒、明项元汴、清安岐、清内府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2014年12月,南京博物院联合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共同推出“藏天下:庞莱臣虚斋名画合璧展”,展览地在南京博物馆,《清閟阁墨竹图》在其中展出。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今浙江台州)人。元文宗时为奎章阁鉴书博士,恩宠甚隆,内府所藏法书图画,皆由其鉴定,又特赐牙章,得同禁署。文宗崩,流寓吴中,至正三年(1370)卒,年五十四。工书画,能诗文。

曾官奎章阁鉴书博士。有《丹丘生集》辑本。

  • 2. 蒋文光主编,中国历代名画鉴赏 (上册)[M],金盾出版社,2004年09月第1版,第1036页
  • 3. 子衿主编,中国名画世界名画全鉴[M],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10,第354页
  • 4. 苏雅麟主编,品读中国历代传世名画 花鸟卷[M],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年08月第1版,第113页
  • 6. 孙克强,岳淑珍编著,金元明人词话[M],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08,第249页
  • 7. .北京故宫博物院[引用日期]

扫一扫 下载登录app

钤印:金氏寿门、龙虎丁卯
题识:天宝遗事云:商山隐士高太素居清心亭,亭下有秀竹,稜稜玉立,不羡候家戟斗也。余仿小笔数竿,以贻潜林逋客。潜林为太素云仍之孙,千载相望,其韬光戟景敦蛊履之节同一轨也。稽留山民金农并记。
收藏印:渠晋卿存古、漱经轩珍藏、姜氏筱珊珍赏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