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调音----琴马
琴马处在小提琴琴体振动的核心位置上,故而成为决定你的琴能否健康美妙发音的最重要的硬件条件之一,我认为它的重要性是第一位的,胜过音柱。也就是说如果提琴发音存在问题,调整的办法应首先从琴马开始检查,而不是盲目调整其他部件。一个称职的琴马不仅要能直接提供给四根弦琴弦良好的振动条件,还要能够将这种振动畅通地传达到面板,并把演奏中弓弦做发生的一切微妙变化,甚至小小的摩擦,都能有机地让整个琴做出回应。正所谓其英文名字Bridge,很多时候把琴马称作“琴桥”,是很合理的。
首先是琴马的质地,一定要用中等稍硬一些的,软的琴马密度过于稀松,是无法承受住大力度演奏的。稀松质地的马子发出的声音过于沉闷,变化少,反应迟钝,缺少光泽;而且因为承受力不够,很容易变形,弦沟不断加深等。(当然这些也有其他原因,这里只说软马子这一个因素,其他因素稍后补充。)还有个普遍的误区,就是越老的料子,出的马子越好,这是没有根据的。的确有很多老马子声音无可比拟,那是因为木料本身质地好,加上干燥充分,久经使用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品质。而老料子概念不同,因为木料过老,很可能已经发红发黑,那说明这块木头已经过性,不适合再做乐器了。好的料子应该:1、看:一眼就能看出是鲜活的,闪亮的,颜色不宜太深;朝向阳光,感觉花纹是闪亮的,折射度和透明度好;横向的年轮纹均匀顺畅,不能出现太大的意外。2、摸:用手摸能感觉到木头的硬度,硬的木头可以很快对手指尖的压力做出抵抗,而不是像在摸一块橡皮糖;摸过马子表面的花纹,能感觉到花纹是立体凸起的。3、听:把马子放在耳边,轻轻用指甲弹一弹,能听到清脆的,类似金属或者玻璃那种灿烂的声音;每个好马子之间的声音也是不同的,有的坯料外观相同,可是弹出的音色,甚至音高都差别很大,这也是马子成型之后音色的一个雏形,判断多了,就会凭借经验预想到这些坯料会给你要装配的琴带来什么样的音色。我的经验是:如果听起来音调低,会有利于柔和度;如果音调高,会增加力度;如果适中,会提高琴固有的韵味和美感。当然这是在已经确定这些坯料的品质无疑之后的结论。
马子具体的制作方法就不多说了,这里主要说说调音方面的事,由于木质是很关键的首要因素,所以上文先说了,下面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马子,是否具备以上说的特点。马子就像人一样,不可能生来就十全十美,只要大局是对的,就可以用,如果你对自己琴的马子在使用中经常有意识去检验马子是否有偏、扭、弯等不良迹象,并及时进行矫正,这样几个月下来马子仍然处于健康状态,那么这个马子的质地就算是个难得的了,应当好好珍惜,不要随便轻易换掉。要知道,只要更换了马子,不管替换的有多么出类拔萃,从前的声音特点都会翻新,很可能导致以前的感觉一去不复返。所以,也有很多演奏家会给自己的琴配备若干个琴马,根据自己的需求轮换使用。
修琴马最难的功夫就是修马脚。要点有二:1、必须使马脚与接触的琴面板处弧度若合一契,看不出任何缝隙,也插不进薄纸;最理想的是滴上一小滴水,也能停留在马脚外延而不流进去。如果马脚存在缝隙,就会造成一些恼人的杂音,导致音色不统一,振动余音不足,音量强度不够等等。2、马脚修好后必须保证琴马是直立的,就是琴马面向拉弦板一侧面与面板所在平面成90度垂直,不能后仰,也不能前倾;要提及的是一些老琴,或者仿古琴的面板与琴马接触的面不是平的,而是倾斜的,这只能在修马脚时设计好马脚的角度,以保证琴马的垂直站立。还有就是琴马的枫木在硬度上必然要胜过面板的云杉,这样一些用久了的琴面板上就会出现马脚压出的印记,这也是会阻碍面板震动的,避免的方法就是马脚厚度不要修的太薄,面积也不要修得太小,尽量多留一些来缓冲压力;如果琴是全新的,或者不幸已经出现了凹进去的印记,那就把马脚的位置定期稍为挪错开一些,把印记压平整,让面板云杉的密度通过挤压来达到可以和琴马枫木的密度相抗衡。
有了上面的基础,调音才会有效。首先仔细观察琴马在整个琴体上是否关于面板中线对称,这个工作至关重要;同时还要保证马子是平直的,两马脚之间的连线和面板中线以及面板年轮纹相垂直。调整马子关于面板中线对称之后,还要复查一下两侧马脚外沿分别到两音孔内沿的距离是否是一致的,这样马子就横平竖直地符合琴外部框架的“对称性”了。当琴马丝毫不差地处在对称网格中,而且马子又是像前面强调过的绝对垂直于面板,这时提琴的发音就应该是健康的了,如果有其他明显的问题,那一定出在琴板上!
以下探究的调整都要首先保证上面说的“对称性”。即便要打破绝对的对称,也要尽可能地顾及到这个基础。
测量一下琴弦的有效振动弦长,就是从指板顶端的弦枕边缘到琴马边缘的距离,四根弦的有效振动弦长必须是一样的,在329mm左右,尽量往这个数值上靠是没错的。如果把马子稍微向指板方向移动一些,这时弦长缩短,把位也会随之变小,这时音色会变甜美,会照顾到音色的韵味;反之,如果把马子稍微向拉弦板方向移动一些,这时弦长变长,把位随之变大,这时音量会变大,会照顾力度,但是不能太远,如果超过了330mm,声音就会丧失美感而垮掉。
如果感觉琴声音整体都有些不够透,力度振不开的感觉,就观察琴马的厚度问题。一般来说琴马不宜太薄,但是太厚就会造成声音透不出来的感觉。琴马的中段部分厚度应该在3.75mm左右。另外,琴马面向指板的一面一般都是带弧度的斜面,使琴马呈上窄下宽的形状。我个人认为琴马的弧面弧度不是越美观越好,而是要尽量的减小弧度,最好是从马脚向上修成平的斜面,然后到临近上端边缘的部分再略微修一点弧度(因为琴马上端是一个大弧,如果斜面不修弧度,上端接触弦的那面就会两头粗、中间窄)。如果琴马确实是厚了,那就从琴马上端开始,用最细的砂纸来打磨朝向指板的斜面,如果是新砂纸,要在废木头上蹭几下。不要打磨太多,只要去掉少许的木屑,露出新木头的颜色就适可而止,去掉一点点就会有改善。而且要尽量先去掉中上部分的,不要去掉临近马脚的部分。相反地,如果马子厚度不够的话,琴音色是没有韵味可言的,一些新琴可能会被配上较薄的马子,原因是大家本来不会对新琴的韵味太苛求,而薄马子可以是音色比较刺耳地出来,显得声音大。但是这种声音传不远的,而且无法拉出朦胧的色彩,在耳旁很吵很吵。马子顶端厚度如果不够(1.1-1.2mm),就会出现弦沟嵌入过深而产生不良振动。这里在说一个误区,很多情况下我们会给E弦装上套管,或者在E弦沟处贴上保护膜,有的会补上乌木,这些都会严重影响发音,会造成声音不稳定地颤抖,声音的不纯。如果是为了挽救不想换的马子而非补不可,那就用牛皮纸来保护E弦沟吧。如果马子硬度合格,顶端厚度达到,是绝对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当然还有一点就是新马子不要人为制造弦沟,就仅凭弦自然压进去,这样既能使弦与接触点充分接触,又不破坏马子自身的强度,这样压出的弦沟硬度很大。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弦枕。如果没有弦沟实在挂不住琴弦的位置,那就用小刀轻轻地,尽可能浅地笔直划出一点痕迹即可。
如果感觉琴四根弦的音色分区域不统一,比如低音弦和高音弦不匹配,或者那根弦声音不融。这时要注意四根弦之间的距离是否完全一致,需要用游标卡尺来尽可能精准测量琴马处弦沟上每相邻两根琴弦的距离,当然还有弦枕处的。如果有一处弦间距不对,就会打乱整个大局。如果某一根弦的空弦发音不自然,那很可能问题出在弦两端的接触点上,检查弦沟是否过深,琴弦是否与两端弦沟接触良好,弦沟必须是顺畅的。下一步该考虑其他因素了,比如音柱。&
注:音柱的调整见上一篇:&
如果音柱调整过了,还是单纯对低音弦,或者高音弦其中一方的状态不是很满意,让琴马在水平的方向上,朝着感觉偏弱的那一方移动一头发丝,大局必须是对称的。调整的时候琴弦并不需要松下来,但是要屏气凝神来做这个事情。可以用一只手去小心拉动要移动过去那一侧的马脚,另一只手来配合稳住整个马子;或者用另一只手在要推过去的一侧轻轻用大拇指甲弹马子的侧面,另一只手稳住整个马子。这个调整是把振动的中心刻意偏向高音或者低音某一方,就必然会以削弱强势一方为代价,来获得弱势一方的增强来守恒。原则还是要肉眼尽量看不出来,符合对称性大原则,调整好了自然会有奇效。
这里强调一下,这一步进行过之后,要意识到已经改变了之前音柱与琴马和整个琴体的关系,有必要复查一下音柱是否仍然合适。
当一切都调整过了,仍然有某跟弦,即使空弦发音也不统一,那就观察一下四个弦轴,四个弦轴造型必须一致,我认为弦轴上不应该雕花和镶嵌,或者弧度凹进去很深,应该是很规整的才有利,琴轴上不能有伤,不能有木节子,要与琴头两端完全接触,不能弦轴插入不够,留有空隙。检查完这个,如果还有问题,那就可以开始调整琴马上的四个音孔了。
琴马上的四个音孔,首先是每一个孔与其上方相应的每一根弦是一一对应的,位置一目了然;同时,任何一个孔对其他弦也产生连带的影响,即使是G弦孔也会影响到E弦孔。调整的办法当然只有扩大音孔和调修倒棱了。如果哪根弦声音到这一步还是出不来,那就用细的刀伸进那条弦所在的孔里,轻轻刮掉一点木屑,绝不要去掉太多,最好不要看出来这个音孔变大,一边调整,一边及时演奏进行检查。同时检查音孔周围的倒棱是否简洁干净,如果有地方做得笨拙不流畅,就小心沿原来的倒棱再修一下。关于扩大音孔这个办法,要强调的就是尽量使这个音孔按原来的造型,符合整个琴马的大局,去掉越少越好,见好就收,否则物极必反。琴马上的倒棱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声音圆润,增添一些混响效果;如果琴马倒棱不够,声音就会显得单薄、直接。
某根弦发音力度不够还有个原因,当然是伴随着演奏时极其容易刮到其他弦造成不干净效果的,那就是马子顶部弧度不够。马子顶部的弧度十分关键,如果弧度不合适,就无法让弓弦充分接触,也严重影响到技巧发挥。这个弧度在修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个人右手的技巧习惯,每个人右手所需的弧度是不同的,弧度过大会拆散四条弦的聚拢音色,形不成整体。我的原则还是尽量要对称,尽管这点不可能,因为E弦一侧一定会比G弦一侧低,大概会差出1.5mm左右,但是弧度一定要看上去对称,不能让弧度在经过某一段陡然大变,那样会造成这个大陡坡临近的弦音色受到很糟糕的影响。
关于琴马的高度,大概在33mm上下,这绝对不是个定数,依照每把琴的状况而定。如果琴头角度和指板正常,手指感觉弦高度合适就不要动琴马高度了。矮一些的琴马声音比较亮丽甜美,高一些的琴马声音比较粗犷坚实,就是0.5mm的调整,就会有很大改变。
琴马即使调整好也要进行定期维护,不要让污渍停留在马子表面和四个孔里,要及时用棉棒清理,必要时用酒精擦,只是注意不要弄到琴面上损伤油漆。马子的横平竖直,符合对称性也要时常检查,如果发现稍有偏差,就要及时矫正,方法就是在不松弦的状态下,把琴放在腿上,用两个拇指顶住马子朝拉弦板一面,另一侧用双手中指施加反作用力来把持住两马脚,这是为了预防琴马在调整过程中发声错位、崩倒;然后用双手的食指来进行“拨乱反正”。这个过程要轻柔,柔中带韧劲。要体会到琴马本身木质的弹性,下手既要果断,又要让力顺应这个弹性,去舒展琴马,而不是进一步蹂躏。
有些好马子很难得,但是会不慎弄断,如果断面比较整齐,就仔细把每一个木纹对应好,用鳔胶粘牢,等胶干以后在外面断痕封一层透明胶,防止潮湿天气返潮。这样这个马子就涅?了,可以继续安心使用。我自己琴上的马子就是我自己这样修复过的,而且音量和韵味都犹胜当初。有的琴马上会贴上兽骨,这个方法是可取的,因为兽骨硬度好,而且没有纹路,只要镶嵌好,效果应该是不错的。
本文和之前写过的《略谈小提琴调音(一)----音柱》组成姊妹篇,文中在涉及到音柱的地方已附上了链接。事实上,在本文开头也说了,应该是先把琴马做好初步的调整,再去考虑音柱的因素,除非一眼看上去音柱的位置错得很严重。因为琴马对音色的影响在配件里是排在第一位的,琴马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直接在音色上反映出来,所以调整音柱是要照顾和配合琴马的。文中提到的环节要灵活变通,可以依情况省去,也可重复进行。
调试琴马有着无穷的魅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我把自己认为有用的一点经验拿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可以让每一把琴快乐地歌唱。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交女友叫“泡马子”?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交女友叫“泡马子”?
在香港警匪片里,古惑仔要“劈友”之前通常得找一个借口,这才显得自己师出有名嘛!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开场白:“我的马子你竟然也敢泡,兄弟们砍他!”&&那么,用“马子”来称呼女伴,这种说法又是怎么来的呢?&“马子 ”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新词,早在唐代以前的汉译佛典中它就出来刷过存在感了。不过“马子”在当时跟女性还没有半毛钱关系,而是简单粗暴地指“马夫”。/ 婆罗摩火山下马夫的生活&/&隋唐时期,这种以“马子”称呼马夫的用法在口语里可谓相当普遍。不过从宋***始,“马子”作为“马夫”的意思基本被另一个污污的意思取代了,它就是“马桶”。&其实溲器这种东西最初并不叫“马子”,而叫“虎子”。据《西京杂记》记载:“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也。铸铜象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李广猜到了开头,却没猜到这种老虎形状的夜壶一夜之间成了爆款。&真是心疼老虎,被射死沦落成夜壶。不过后来到了唐朝,因为唐高祖李渊祖父叫李虎,“虎”字成了避讳的对象。“虎子”一下子不能用了,于是“马子”就躺***了……&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里说了:“马子,溲便之器也。本名虎子,唐人讳虎,始改为马。”而对于为什么要改“虎”为“马”,陈水南在《通雅》里的说法或许可以供各位老司机参考:“兽子者,亵器也,或以铜为马形,便于骑以溲也”。脑补一下,人在排泄时的动作跟骑马还真是蜜汁相似呢……所以宋代以后,民间多用“马子”表示马桶,例如明代汤显祖《牡丹亭?闹殇》里的:“鸡眼睛不用你做嘴儿挑 ,马子儿不用你随鼻儿倒”。&但为什么后来“马子”会跟女性联系在一起呢?这可能是古代老司机喜欢将马与女性相提并论的延续。有一句俗话叫“好马不配二鞍,好女不事二夫”,马与女人在古代常常是作为男性的私有财产存在的。对“成功人士”而言,更是标配,像《史记?项羽本纪》里的项羽:“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雅,常骑之。”除此之外,“马”还有一层不可描述的意思,《说文?马部》中说:“马也,女阴也,象形。”所以偷情啪啪啪在古代还有一种隐晦的说法叫“入马 ”。例如《水浒传》二十五回里写武松向潘金莲兴师问罪:“那妇人惊得魂魄都没了,只得从实招说,将那时放帘子因打着西门庆起,并做衣裳入马通奸,一一地说。”因为“马”自古以来在俚语中有表示女性的意思,所以到了近现代,“马子 ”一词隐指暗娼、女流氓或不正经的女子的黑话。&而古惑仔用“马子”称呼女伴,带有一点对女方的藐视和侮辱,算不上是正式的女朋友,顶多只是个相对固定的炮友。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撩妹就是“泡马子”。&&为什么不说“骑马子”,要说“泡马子”呢?那是因为“泡”这个字除了可以指用汤水长时间浸某物之外,还有能引申为有目的地在某一事物上消磨时间。例如成语“软磨硬泡”指的就是用各种手段长时间地纠缠某人,这跟泡妞这种事简直是异曲同工。&不过,古惑仔口中的“泡马子”可能还跟香港的泡面文化有关。/ 哇!好美味的港式泡面 /常看港片的小伙伴一定知道,港片里表达对别人的关心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下碗面给你吃吧!”所以在香港,泡面不是因为穷或无可奈何才吃的,而是一种享受。“泡面”泡了才能吃,“马子”也是泡了才能上。所以“泡马子”更像一种不负责任的玩弄。&&有“泡马子”就有“钓凯子”。“钓凯子”与“泡马子”相对,指的是妹子别有用心地撩汉。&&《说文》有提到:“钓,钓鱼也。”也就是说“钓”有“用饵勾引别人上钩”的意思,引申为使用手段诱惑以获取猎物。例如《淮南子?主术》里有:“而晋献以璧马钓之”这跟妹子们用美人计、苦肉计、欲擒故纵计等等去获取男人的喜爱并没有什么区别嘛!&而且,“钓凯子”跟“钓鱼”一样,也是需要跟猎物斗智斗勇的。不然分分钟就像《最美的时光》里苏蔓一样,被明眼人陆励成一眼看穿:“如果你想要钓凯子,下次想个聪明点的方法。”&&&“凯子”一词在闽南语体系中是“傻子”的意思,特别是那些人傻钱多又寂寞的汉子,被女人骗了钱财却没捞到一丁点好处。&不过讲真,虽然愿意为妹子花钱的汉子不在少数,但男人们绝对不喜欢被称为“凯子”!同样是“钓”,比起“钓凯子”,“钓金龟婿”这种说法就让男人容易接受得多。“金龟婿”常常被用来形容那些身份高贵的结婚对象。但为什么不说是金龙婿、金马婿,而要用“龟”来形容呢?&这可能跟唐朝官员的着装规范有关。唐朝初年时,五品以上的内外官员都要佩戴鱼符、鱼袋,以“明贵贱,应召命”。后来武则天当政,就将这个规矩改了,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天授二年,改佩鱼皆为龟,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 龟符 /由于武则天的蜜汁喜好,鱼符、鱼袋被改成了龟符、龟袋,还规定三品以上官员的龟袋用金饰,四品用银饰,五品用铜饰。/ &鱼符 &/&所以,到后来民间就干脆用“金龟婿”来指代做官的丈夫,像唐朝李商隐《为有》中就有一句:“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虽然位居朝堂高位,却公务繁忙,白白辜负了老婆的一片春心。这么看来,即使钓得“金龟婿”,也不一定会有说好的幸福哦!&讲真,“泡马子”和“钓凯子”本身带有贬义色彩。如果贸然地把它们用在女票男票身上,注孤生可别怪文字君没有提醒你啊!/ &小子,你注孤生去吧 /
馆藏&142737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RUNNING WITH RIFLES
Topic Details
怎么调简体中文啊?求解
我怎么弄不了简体中文呢?属性里没有语言啊
Showing - of
Showing - of
Per page: 15
Topic Details
Date Posted: 8 Jun, 2016 @ 6:49pmPosts: 8
Report this post
Note: This is ONLY to be used to report spam, advertising, and problematic (harassment, fighting, or rude) posts.
View mobile webs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