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桥玉剑张宴志精品有机茶

友情链接:
当前位置: >
农业资源开发推动浦口赭洛山茶叶合作社发展的情况调查
发布时间: 00:00:00&&&&来源:浦口区农业开发管理局&&&&字体:[
]&&&&点击率:
  近年来,浦口区赭洛山茶叶作社在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茶叶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农业综合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性健康发展,其目的性与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起到的作用相一致。如何将农业开发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结合起来并积极发挥农业开发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中的作用?带着这一问题,我们通过对石桥镇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近两年承担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情况和成效的调查研究,探究农业开发项目以后将如何更好地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一、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基本情况
  南京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前身是南京赭洛山茶叶协会,2005年登记成立,2006年变更为赭洛山茶叶合作社,经过两年的发展壮大,在认真学习领会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基础上,于2008年8月进一步变更为现在的南京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400.5万元;社员数量303名,遍及周边镇街,以石桥镇居多,同时涉及邻省安徽的部分地区,社员登记的茶园面积3070亩。
  合作社的目标是依据有机农业的指导思想,以富民强社为使命,以名牌精品战略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合作社一直以来积极响应农业开发的号召,通过承担各类农业开发项目,将农业综合开发的成果与效益落实到社员,并通过社员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体现出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依托合作社的模式创新,品牌、科技优势,通过服务茶农、组织技术培训,茶园亩效益由原先的每年不足3000元增加到现在的6000元以上,先后带动120多名低收入纯农户通过种茶致富,同时涌现出一批种茶大户、技术能手和科技服务者。
  在发展模式上采用“合作社+公司+社员”的模式,以合作社为市场主体为广大社员定战略、树品牌、订标准、建渠道,公司作为合作社旗下的法人社员,以其自身的500亩精品有机茶园,为广大社员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示范推广的基地平台。这一模式集中体现了国家现行的土地双轨制,既不动摇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也不改变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又可以发挥社会化服务的作用,体现了合作社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实现了社员与大市场的有效连接,促进了农业生产资源和经营要素的优化配置,延展了生产经营链条,实现规模经营、节本增效,拓宽社员收入增长点和就业渠道,使社员与合作社之间真正形成了紧密型的利益共同体,从而构建出一个“发展、和谐、共赢”的平台。
  二、农业资源开发对扶持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的促进作用
  2008年,以赭洛山茶叶合作社核心成员单位----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丘陵山区开发项目,总投资650万元,财政扶持130万元,围绕高效有机茶基地建设,有机茶防护体系建立,清洁化智能化加工设备的引进,以及沟路渠等基础设施配套,大力发展高档名优茶,打造地方品牌,助推地方经济。该项目按要求优质高效完成了建设任务,并顺利通过省、市验收。通过项目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基地标准化程度,优化了产业结构,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另一方面也为合作社进一步承担建设国家级项目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2009年合作社自主承担了国家级土地治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试点项目,总投资137万元,财政投资105万元。该项目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通过沟渠、田间道路、农田林网等建设,加强土地治理的力度,改善了基础设施,有效地解决了山洪暴发对茶园的冲毁和生产中交通不便等问题,改变了项目区茶农“靠天吃饭”的局面。
  (一)改善基础设施,促进茶叶产业发展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加强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与社员之间的合作与联合,本着“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规模小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改变了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经营方式,改变了农民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增强了农民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
  二年来,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扶持该合作社茶叶基地建成了环状水泥和砂石路6.4公里、中沟级建筑物12座,宽敞的厂区水泥主干道及两侧的林网隔离带;茶园内建设了用于疏导山洪和雨水以及灌溉用的硬质沟渠5.07公里公里,形成了涝能排、旱能灌、交通循环便利的园区基础构架,提高了园区整体形象,加快了有机茶基地的标准化建设,改变了先前基础设施薄弱,灌无水、行无路、地贫瘠等长期以来困扰发展的主要障碍。
  根据合作社有机茶生产的实际需要和当地的资源特色,大面积引进茶苗优良品种,重点建设了有机茶自动网纱覆盖、茶园智能防霜扇系统等农业防护设施近300亩,并建设了清洁化加工车间1311平方米,茶叶保鲜库存50立方米,引进名优茶流水线和自动包装设备各1台套,全面提高茶叶的清洁化加工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
  通过建立茶园防护设施,使茶园的传统常规种植向现代高效设施防护方面转型,在不增加土地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茶园的亩效益。
  基地茶园网纱覆盖和防霜系统的建立,改善了茶园小气候,规避了晚霜对茶叶的危害,增加了茶叶的经济效益。按防霜扇每亩投资1.5万元、自动网纱覆盖系统每亩投资2.1万元、使用年限18年计算,平均每年亩投资1000元;按每4年1次的晚霜危害计算,可有效规避危害5次,以亩产值0.8万元、茶树受危害率85%计算,5年可避免直接经济损失3.4万元,按18年计,每年每亩避免损失1880元。基地茶园网纱覆盖系统模拟了茶树原生态的生长环境,对茶树新梢内含成分有着积极影响,其夏秋茶的产量、品质显著提升。通过近年来的使用,每亩平均效益可增加1820元,加上规避晚霜的效益增长,亩均年效益增长3700元,扣除投资1000元,每亩净利润可实现2700元。
  该合作社的茶叶基地通过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扶持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通过“合作社+公司+社员”的发展模式,示范带动辐射茶园近万亩,促进了区域内茶叶产业的发展,带领区域内茶叶生产步入了快速升级的发展轨道,形成了基地标准化、加工清洁化、技术现代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格局,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
  (二)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赭洛山专业合作社以其创新性的模式,将地方茶场、公司、团体、茶农组织起来,形成大规模茶叶界航母,不同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劳动力、设备、土地等生产要素,按照市场要求优化组合,向优质、高产、高效农业集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强了各方参与市场竞争的实力。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下,合作社进一步加强了对茶农的服务,加强了技术培训的力度,合作社讲的社员都能听,合作社教的社员都能懂,合作社要求的社员都去做;通过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通过开展技术指导,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通过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产品销售,减少了生产与市场对接过程中的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生产与交易成本,提高了产品利润率,从而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茶农的收益来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社员与合作社进行茶叶鲜叶交易获得第一笔收入。按该合作社“浦桥玉剑”有机茶采摘标准,一般成年期茶园亩产鲜叶30斤,合作社以每斤250元收购,亩收益达元。此外,该合作社的核心成员方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春季采茶季节为周边农民提供就业机会,春茶期间每个被雇劳力可获采茶工资1100元。
  二是合作社通过鲜叶加工和品牌溢价销售形成高附加值惠及社员。该合作社到年度结束提取法定的公益金和公积金后,从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提取60%用于与合作社有交易往来的社员,依据其鲜叶交易额所占比例进行二次盈余分配。
  三是合作社的资金股社员(以货币资金或实物折算出资的社员)按股分红。该合作社从年度可分配利润中提取40%按资金股社员出资额所占比例获得投资收益。
  这样,合作社社员不仅可以获得鲜叶交易收益,更可获得合作社通过加工、品牌溢价附加值的再次分配收益。合作社的健康发展,吸引了周边农民的眼球,家有茶园的农民,纷纷要求入社。去年,有数名有木工、漆工手艺的外出务工者纷纷返乡,依托合作社就近承包20亩到50亩不等的荒地,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这一可喜现象,进一步优化了社员的成员结构,使合作社的凝聚力越来越大。
  (三)推动品牌创建,提升茶叶档次。
  美国营销大师菲利普o科特勒对品牌做出了如下定义:“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区别开来”。
  品牌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名牌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功能诉求上,更体现在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情感元素的导入和一系列战略营销思想所带给顾客的价值体验。
  通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合作社真正按照“三规四品”(即规划先行、力求规范、适度规模;引进优良品种、提高品质、提升品位、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专注于“赭洛山”农业品牌的塑造和“浦桥玉剑”精品有机茶的开发,在全市率先通过了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绿色食品AA级认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等,并陆续通过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在众多名茶比赛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内瞩目的焦点,先后荣膺南京市名茶评比金奖,省“陆羽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特等奖等奖项,“赭洛山”商标也先后获得市著名商标、市名牌产品、江苏著名品牌、中国食品市场名优品牌等荣誉。在近年农业综合开发的扶持和推动下,“浦桥玉剑”精品有机茶已成为浦口区的第一茶叶品牌。
  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扶持下,合作社积极引进国际一流加工设备、名特优新品种、新技术,不断进行生产工艺革新和设备改造,注重把有机茶生产加工的传统手法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严格坚持标准化生产,制定和实施茶叶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使生产过程规范化、系统化。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个地方的发展,浦口区农业综合开发也特别重视合作社茶叶品牌的成长与发展,关心支持农产品品牌建设,通过扶持基地标准化建设、科技应用、新品种引进等措施,加强“浦桥玉剑”精品有机茶的品牌建设。
  (四)充分利用“三资”,促进茶叶规模开发
  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通过近两年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扶持,在吸引社会资本等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成绩。2008年以其核心成员(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2009年自主承担的农业综合开发国家土地治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项目,改善了茶叶基地基础设施条件各深度加工条件。从而,吸引“三资”投入该合作社,共同打造赭洛山茶叶产业。到2009年底,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总投资达1500多万元,其中,“三资”占1200万元。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无偿投资要发挥了“酵母”的作用,吸引和引导了社会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和外来资本的投入,扩大了茶叶生产规模,提高了管理水平。
  三、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作社综合能力不强。目前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还处于发展阶段,缺资金、缺人才,合作社投资大部分靠集资或股金,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内容单一;
  2、农业综合开发扶持范围较“窄”。农业综合土地治理(合作社试点)项目,只对基地的基础设施(沟、渠、路、桥、涵、闸、站)建设进行扶持,其它的茶叶加工,销售环节没有给予扶持;
  3、合作社社员素质有待提高。合作社社员总体素质不高,特别是合作社中层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知识、经营管理综合能力等,还不能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4、合作社茶叶品牌单一。目前该合作社只有一个注册品牌(浦桥玉剑),品牌效益得不到最大发挥;
  (二)对策与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扶持范围。建议各级农业资源开发部门应按照项目建设要求,直接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单位面积财政资金补助额,减少自筹资金配比额度,将自筹资金比例放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不但对农民合作社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扶持,而且对其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进行扶持。如,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深度加工,市场营销,以及品牌建设等给予专项资金补助。
  2、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社员综合素质。通过安排专项培训经费,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培训可由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管部门组织。通过培训使合作经济组织成员提高合作认识,确立合作观念,提高整体素质,为进一步加大合作事项,为实行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奠定基础。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放大名牌效应。鼓励合作经济组织实施品牌战略,要求每个合作经济组织最少要有1个主打品牌产品,通过品牌建设整合资源、技术、渠道等关键环节,构建和完善产业链,放大名牌效益。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准备再建立2个新的品牌。
  对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而言,就是要依托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品牌核心价值的提炼和商业模式的重塑,依托高效管理团队的复制,进一步做强品牌,放大经营规模,整合旅游资源,开发衍生产品,努力将传统产业和现代营销理念相结合,短期内力争将赭洛山茶文化打造成全省首家茶文化农业示范基地,将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全国一流的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你现在的位置:>>
[3004]艰苦创业求发展 科技示范谱新章&
稿件来源:中国就业网
字体大小:【】【】【】
××,男,1970年出生,浦口区石桥镇人,农民技师职称,“浦桥玉剑”有机名茶创始人,浦口区人大代表,浦口区工商联常委,现任南京浦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南京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先后荣获浦口区十佳青年、浦口区十佳科技富民带头人、浦口区乡村优秀科技人才、自立自强和艰苦创业的南京好市民、南京市劳动模范、南京市科技兴农先进个人、南京市科技兴农标兵、江苏省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等称号。
××,一个自小立志创业的热血青年,凭着对美好人生的热情和憧憬,自1996年承包濒临倒闭且水、电、路全无的镇林场500亩林地以来,凭着借来的3万元高利贷,不畏艰辛与挫折,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断实现科技与创新,经过十多年的打拼,在农业战线上走出了一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特色发展之路,从而实现了他个人创业、带动农民就业、共同走向富裕的人生理想。2008年,“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实现销售收入4000多万元,亩均效益8000元,合作社社员户均纯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
自立自强 艰苦创业
1992年,××高中毕业后回到林场,成为集体林场的一名林业工人,随父辈们整日和林场的桑、茶、果、竹打交道。在父辈们的熏陶下,凭着年轻人的热情和兴趣,××很快成为林场里的技术骨干,但由于林场当时大锅饭的体制,束缚了××个人能力的发挥,仅靠挣工分挣不到什么钱。1993年经家人同意,××到安徽学起了无线电修理,当时的想法是“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先学好一门手艺今后好养家糊口。××先后在安徽的意城、乌江和本地的石桥与人合伙开无线电维修部,本想凭着一门手艺有所作为,结果不尽人意,维修部总是收不敷出难以维持。经历了两年的社会洗礼,××逐渐成熟起来,1995年他又回到了林场成为一名护林员,这是一份较为轻松的差事,在大量的闲暇时间里,他一方面翻阅着林业方面的专业书籍,一方面思考着今后的人生出路。
1995年下半年,由于品种、体制等原因导致林场经济效益下滑,职工和住家户都先后离开了林场,林场濒临倒闭。乡亲们迫于生计离开林场时的情景深深地印在××的脑海里,他决心承包林场,在这片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让乡亲们能和他一道通过林场尽快富起来,于是他顶着家人、朋友的阻力,毅然将水、电、路全无的整个林场承包了下来,承包期20年,他经过多方请教,反复论证,依据林场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500亩土地资源和周边劳动力资源优势,决定改变林场原有“小而全”的种植结构,确定了种植名优茶的生产格局,坚持发展不动摇。良种是关键,××敢为人先的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引进了适合本地品饮习惯的国家级无性系良种龙井43号,填补了当时南京这一良种的空白。××利用筹集的3万元高利贷和积蓄的3万元发展了40亩,同时,他修建危房、建砂石道路、架设照明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家人的精心培育下,茶苗成活率达70%以上,首战告捷,他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可茶树3年才可以采摘,第6年才进入盛产期,投产前的成本投入和其他投资使××债台高筑,到1997年底他累计欠高利贷8万元,一家人不吃不喝一年所挣的利润都不够支付高利贷的利息,××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1998年3月初,40亩茶树都萌发了新芽,一颗颗嫩芽顶着露珠,吐露着芬芳,××看在眼里,喜在心中。根据初步估计算,这批茶树3月25号后可正式投产,40亩投产茶叶保守计算可产200斤春茶,按每斤400元计算可卖8万元,除去成本开支可净赚6万元,可以偿还大部分高利贷。谁知天有不测风云,对××来说日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一场百年不遇的阳春大雪将刚要采摘的茶叶全部冻烂,据他回忆叙述,他当时站在茶园里仰望灰蒙蒙的天空欲哭无泪,内心无限酸楚,想到全家背负的高利贷,大脑一片空白,不知何去何从……继尔转念一想在这关键时刻巧遇自然灾害应该是老天爷在进一步的考验他,很快,××就稳定住情绪,调整好心态,更加坚定了人定胜天的信念。
勇于创新 打造品牌
在经历那次天灾的挫折后,××更加冷静的沉着下来,在掌握龙井茶和雨花茶制作要领的基础上,他通过不断创新反复实践,成功创制出了风格特征介于龙井茶和雨花茶之间的一种新茶,这就是后来的“浦桥玉剑”,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鉴定。定型后的“浦桥玉剑”茶1998年参加市名茶评比一举获得地方名茶金奖,填补了浦口区在地方名茶上的空白,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实现了××走自己的路、创制具有区域特色地方名茶的梦想;同年,以“赭洛山”为品牌的注册商标也顺利通过国家商标局的注册,用他的话说,现代社会已进入品牌时代,注册了商标就有了进入市场的通行证。
1999年春,气候风调雨顺,春茶获得了大丰收,由于其创制的“浦桥玉剑”茶工艺考究、标准严谨、品质精湛,每斤600元的定价市场仍供不应求,春茶季节过半××就连本带息还清了所有的外债,春茶结束后结清所有成本开支尚有盈余。此时家人朋友纷纷祝贺,羡慕并好意劝说:以后不要冒风险了,就这样你们每年可净赚10几万元,几年下来你们家是神仙过的日子等等。××笑着答应但心里却有了更大的想法,在全镇农民种植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上,他作了“发展茶叶,大有作为”的专题发言,从发展无性系良种茶的适应性、可靠性、可操作性、效益等方面结合亲身经历作了全面阐述,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会后,××主动向镇政府领导汇报思想,并递交了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园的投资概算,请求镇政府帮助协调办理贷款,准备开发建设无性系良种茶基地。与此同时,在参照国家、地方茶叶标准基础上,要求更加严格的精品茶的企业标准也顺利通过专家的鉴定,让××下一步稳定质量、标准化生产有标可循。
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很快办理了20万元的贴息贷款,正是这20万元的启动资金,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一个近500亩的无性系良种茶核心园建起来了。园区内沟、渠、路成框;涵、闸、库配套,××也由最初的个体户发展为2001年的个人独资企业,2004年他又注册了有限责任公司,“赭洛山”牌茶叶先后在我省同行业中率先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绿色食品(AA)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公司获南京市民营科技企业称号;同时“赭洛山”牌茶叶还通过了国家食品质量安全(QS)认证、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赭洛山”品牌先后获南京市名牌产品、南京市著名商标、江苏著名品牌、中国食品市场名优品牌;“浦桥玉剑”有机茶在历届南京市名茶评比、江苏省“陆羽杯”名优茶评比和全国“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屡获金奖、特等奖等荣誉称号。“浦桥玉剑”自问世以来深受消费者欢迎,一直供不应求,被人们称为罕见的“赭洛山”现象。
科技示范 整合资源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的有机茶园区中无处不体现着科技的魅力,为规避晚霜等灾害天气对春茶的影响,他在国内率先度身定做了茶园自动网纱覆盖系统,引进了日本防霜扇系统,以环境友好为前提,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模拟茶树原生态生长环境,在有效规避晚霜危害的同时也对夏秋茶起到了明显的增产提质作用。据测算,通过设施防护系统的开发应用,在不增加土地面积的前提下,每年亩可增加净利润2700元,有效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浦桥玉剑”茶在国内率先将微波技术用于茶叶的杀青工序,在大幅降低劳动力强度的同时,使茶叶的内含有益成份达到极致。近期××又计划引进国际尖端的日本自动化鲜叶保鲜和茶叶加工设备,同时保留“浦桥玉剑”茶特有的人工整形工艺,使得“浦桥玉剑”茶的品相更为精致、品质更加稳定、效益大幅提高;独创的“双行条栽覆黑地膜”技术使得无性系良种茶栽植成活率由原来不到80%提高到92%以上,此技术已被全国各茶区推广应用。
××专注“浦桥玉剑”精品有机茶的发展已有10多年,用他的话说,可谓是十年磨一“剑”。茶叶事业能有今天的建树与××善于学习不无关系,他由一个非科班出身的门外汉到“大专家”,由技术型向管理型转变。在2007年,××通过了清华大学高级工商管理研究生班的结业,他用“三规四品”提炼总结了这些年的发展历程:“先做规划”,2003年做了赭洛山有机茶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2007年又做了赭洛山茶文化主题公园的构想;“力求规范”,即由能人管理向制度化管理转型,建立和培养了一支高效管理团队;“适度规模”,形成应有的规模效应,用他的话说叫“一花独放不为春”;“引进优良品种”,他的园区无性良种率达97%;“提高品质”,质量是前提,质量就是生命力;“提升品味”,不断满足目标客户精神层面的需求;“打造品牌”,通过品牌溢价增加产品附加值,以品牌魅力给目标客户以惊喜等等。
在××的动员和引导下,近年来浦口地区掀起了发展无性系良种茶的高潮。2005年,在××的主导下,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南京赭洛山茶叶合作社成立了,原来离开林场的一些职工和住家户以及周边100多名茶农成为合作社社员,2007年按新合作社法及时变更为南京赭洛山茶叶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302名,社员的茶园面积达3000余亩。按照××的名牌精品战略和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思路,合作社为广大社员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跟进式服务,创新采用了“合作社+公司+社员”的发展模式,以合作社为中心,为社员定战略、树品牌、订标准、建渠道;以公司500亩有机茶核心园为基地,为社员提供学习、交流、科技应用、示范、技术推广的载体,同时也成为地方中小学的科技实习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茶叶科学研究、加工设备中试基地等;以一家一户的社员为主体,围绕基地标准化、技术现代化、加工清洁化、营销品牌化的目标,形成专业化分工、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的发展格局。合作社先后为社员举办各类技能、技术培训班10多场,培训社员累计达2000余人次,分发各类书籍、资料1000余册,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520万株。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社员的茶园亩效益由原来的不足3000元显著提高到6000元以上,三年来,合作社社员的户均增收达3万元。
扶贫帮困 富民强社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拥有多少财富,而在于他对周边的人施以多少有益的影响,有多少人愿意追随你。”××同志正是以他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他的思想,他说:“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级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他曾先后承担了国家、省、市、的多个涉农项目,只有将项目实施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在推动产业良性发展的同时多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辨证处理好‘舍’与‘得’的关系。”茶叶合作社先后被评为浦口区明星合作社、南京市“五有”示范合作社。合作社坚持以发展、和谐、共赢为主题,以富民强社为使命,先后帮扶了近百名低收入纯农户家庭,在被帮扶的弱势群体中同样也涌现出一批种植大户、技术能手和科技服务者。魏邦英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一家三代,生活本不富裕的家庭,丈夫在6年前患胃癌,最终医治无效留下了数万元的债务,生活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这个无助的中年妇女身上。××主动上门做工作,动员其调整种植结构,以自身经历说服其先后发展了5亩茶叶,并吸纳她成为公司制茶队伍中的一员,亲自指导培训,现在她家的茶叶每年单靠向合作社提供符合标准的鲜叶可获利3万元以上,她本人也成为公司的制茶师,年工资性收入达1.5万元,年末合作社的盈余分配及子女打工等收入可达6万元以上,不仅还清了外债,今年还在石桥镇上购买了90平米的商品房准备给儿子结婚用。如今的魏邦英对生活充满信心,由衷的说“发展茶叶多亏了张总,茶叶是我们的摇钱树。”类似说法在当地已形成共识,××的故事在当地已是有口皆碑,传为佳话。
××,一个置根本土求发展的有志青年,他的观点是:“茶叶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自身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农民的富裕也离不开合作社的引导和带动,这两者本身就是唇齿相依的关系。”朴实话语折射的是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他以合作社对内非盈利(指对社员提供无偿服务),对外利益最大化(指参与市场竞争,力求品牌利益最大化)为基本宗旨,已连续数年对区域内的低收入纯农户出台优惠政策:即无偿提供茶苗和技术支持,鼓励其大力发展良种茶,通过此种方法以累计发放茶苗120多万株,可发展茶园面积近400亩,他称此种政策也是共赢,相对于低收入纯农户来说省下了茶苗的投入成本,增强了发展茶叶的信心和力度,对于合作社来说通过这种低成本的方法有效的扩大了资源面积。
合作社与每位社员签订鲜叶购销协议,对于符合标准的鲜叶以高于市场的合理价确保收购,由合作社依据团队、设备、技术、品牌、渠道的优势统一加工后以高端品牌产品销售。对于不达标的鲜叶由社员按学到的加工技术加工后依托其低成本优势低价销售,正好形成差异化经营,互不干扰。合作社为每位成员设立独立成员帐户,详细记载投入品、鲜叶购销以及二次盈余分配等信息;设立专门的科技服务队伍,统一由合作社领取植物源的杀虫剂为社员免费提供植保服务,服务队伍的劳动报酬由合作社按社员签字确定的具体防治面积按标准支付,从源头上规避了见虫就喷、见病就治的陋习,从根本上确保了食品安全。
××的诸多事迹不胜枚举,在下步发展中,他将进一步以茶文化主题公园为新的起点,将有机农业与休闲农业相结合,将合作社文化与茶文化相交融,将茶文化事业作为他终身不愧的追求,并通过高效管理团队努力做强品牌,构建产业价值链,放大经营规模,以实现其更高、更大的人生目标。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