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京剧目连救母李鸣岩佛祖要动用“十方众僧威神之力...

  目连救母指的是的神通第一弟子目犍连(简称目连、目莲)以神通能力到达饿鬼道,见母亲身受之苦,最终借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使母亲解脱的。汉传佛教的记载是目建连得到佛陀的指示就在七月十五日供养许多证得阿罗汉僧侣每人一钵净水每个钵放一支杨枝,僧侣喝时先用杨枝净水布施这也许是施食饿鬼的起源,再将功德回向目连的亡母,亡母承罗汉僧侣们的回向加持脱离饿鬼转生畜牲道做了一支黑狗,后来听目连说法七天而亡转生三十三天为天神,才算救母成功。简介  相传目犍连罗汉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犍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世尊表示目连虽已是神通第一,但个人的神通力不敌业力,因此必须找更多的罗汉以群力才能救拔,为此目连特别在洞穴外准备盥洗用品,等待结夏安居结束的修行罗汉使用盥洗,并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目连救母》故事最早起源于西晋三藏竺法护所译《佛说盂兰盆经》,张祜曾对白居易说:“明公亦有《》。《长恨词》云:‘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此不是目连访母耶?”。  敦煌变文写本有《大目犍连变文》、《》和《大目连缘起》,元代末年有《目莲救母出离地狱升天》。明代戏曲作家郑之珍著有传奇《目连救母》,全名《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乾隆年间,张照参考郑之珍《目连救母》,编撰《劝善金科》二百四十集。  在中国民间信仰中,《目连救母》故事被改编,不再是透过供养佛僧以救母,而是自己持着佛祖的禅杖,到地狱中,打破了地狱之门,救出母亲。  有一些好事者将目连救母与黄巢之乱的传说合并,说目连是唐朝乱兵首领黄巢的前身,黄巢造反,透过屠杀,来将当年救母时打破地狱却趁机逃亡的鬼魂收下地狱。发展  最初盂兰盆节中,佛教僧众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的是释迦佛、众阿罗汉、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6]。  在中国民间信仰,已经成为重要的一项民俗,同时破地狱成功时,地狱的群鬼也跟着出来,此也是农历七月被称为鬼月之故,也是盂兰盆节()法会、祭典举办之因,也因目连救母的故事,故目连尊者,是中元普渡中民间奉祀的对象。  目莲救母的故事,也成为戏曲演出的重要题材,被称作目莲戏,目莲戏常与乡民的宗教仪式相结合,尤其中元节的酬神者,更是必邀目莲戏。  福建福州族群特有的拗九节也是源于“目连救母”的典故。福州人传说佛祖弟子目连的母亲平素蛮横,死后灵魂禁锢于地狱,罚做没有饭吃的饿鬼。目连是个罗汉,能看到母亲的惨状,这位目连孝子于是每天用神通到地府帮母亲送饭,却都被阴间的无常鬼卒吃掉。直到农历正月廿九,目连送一碗黑芝麻、糯米、花生、红枣、桂圆等等加红糖煮成的黑色甜粥,鬼卒以为这粥里都是“垢”,不肯拿。目连母亲才得以饱餐一顿。后世为了纪念目连孝心,一定要在正月廿九这一天煮放了红糖的拗九粥给父母、长辈食用。因福州话中“垢”、“九”同音,此粥又被称为“拗九粥”,正月廿九日则成为了“拗九节”。目犍连&  目犍连(梵语:Maudgalyayana,巴利语:Moggallāna)也称“大目犍连”、又译作目犍莲,没特伽罗。简称为“目连”、“目莲”,目连救母的“目连”正是指此人。目犍连与舍利弗两人是身边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并以神通第一著称。在藏传佛教,目犍连与舍利弗往往会被雕塑在释迦牟尼佛身边,随侍释迦牟尼佛,并与佛祖一同接受供养、膜拜,而汉传佛教中,释迦牟尼佛身边则雕塑阿难与摩诃迦叶较多。  目犍连虽然有“神通第一”之名,可是却在一次弘法经行中,死于裸形外道(亦有说为执杖梵志)的暗杀。佛教一般认为,他是无意抵抗业报,而非不知晓暗杀行动将会发生因为他两次逃脱谋杀。说一切有部所传《》被认为是他的作品。  在法华经中,目犍连被佛陀授记将来无量世后会成佛,佛号是多摩罗跋?檀香如来。  民间传说,目犍连舍身外道暗杀后,立志普救枉死众生,辅佐地,掌管枉死城。  因为目连救母,故目犍连是盂兰盆节中民间奉祀的对象。另外地藏菩萨也有入地狱救母的传说,与目连救母的故事类似,故民间常会将目连与地藏混淆。
词条分类[]
按学科分类:
按行业分类:
按地域分类:
开放式分类:
注释信息[]
扩展阅读[]
相关词条[]
申明:1.中文百科在线的词条资料来自网友(一些人是某学科领域的专家)贡献,供您查阅参考。一些和您切身相关的具体问题(特别是健康、经济、法律相关问题),出于审慎起见,建议咨询专业人士以获得更有针对性的***。2.中文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联系,我们将及时给予删除。3.如需转载本页面内容,请注明来源于www.zwbk.org
词条保护申请
* 如果用户不希望该词条被修改,可以申请词条保护
* 管理员审核通过后,该词条会被设为不能修改
注意:只有该词条的创建者才能申请词条保护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评论评论内容为网友展开的讨论,与本站观点立场无关[]有问题 @ 爱问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