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杂志社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提高质量: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期号:
&&&&作者:
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为了实现这些战略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规模扩张基础上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要求,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任务,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
  一、全面科学地理解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在理论上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提高教育质量也是一个很复杂的政策与实践问题,其核心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理解教育质量的基本涵义,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1.全面理解教育质量的涵义。
  教育目标是理解教育质量的首要出发点,其核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重大问题。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往往具体化为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具体化为各个层级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从而构成指导整个教育活动的一个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代表着党和国家关于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理解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根本性标准,各级各类教育和各个层级的教育活动的质量标准都必须以这个根本标准为准绳。
  教育教学是保障教育质量的主要环节,其核心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把怎样培养人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核心任务,大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人才培养,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中之重。提高教育质量,就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学校工作的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在教师、教材和教法三大重点上下功夫,在建设有利于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上下功夫。
  教育结果特别是人的发展水平是教育质量最主要的内容,是教育质量最本质的表现,也是教育赖以满足国家与社会需求的基础。教育的质量,直接地体现学生的能力和学业成就。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摈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质量观,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一是合理处理人的全面发展与国家社会需要的关系,树立新的人才观。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树立全面发展、人人成才、多样化人才、终身学习、系统培养等观念,在新的人才观指导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合理处理人的全面发展与培养高水平人力资源的关系,把促进每一个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与为国家、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二是合理处理教育质量与其他政策目标的关系,树立综合多样的教育质量观。教育质量绝不仅仅是高分数和升学率。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追求有公平、有效率、有安全、有选择、有创新的教育质量。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与追求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效率、保障教育安全、提供教育选择和实现教育创新统筹协调地加以安排。
  三是合理处理立足国内培养与开阔国际视野的关系,树立国际视野的教育质量观。把是否学习国际先进教育观念,是否引进和利用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是否引进国外优秀人才与智力,人才及其他教育成果是否产生国际影响,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
  二、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政策选择
  相对于教育规模的扩张,提高教育质量是一个更为复杂、更为艰巨、更为长期的任务,必须制定系统化的教育政策措施。
  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评估制度,是当前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高教育质量政策与实践活动的根本依据。提高质量首先要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教育质量的高低优劣。教育质量国家标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和根本规范。要根据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新要求,积极开展基础教育各学科学业质量标准制定工作,推动建立普通本科和高职高专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有了标准,还要加强评估。要根据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有关教育阶段的质量监测与评估制度。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陈旧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注重学思结合,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注重知行统一,增强教育教学的实践性;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各种教学内容和活动中,重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现大中小幼各级教育衔接,实现学校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没有一支高质量、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解决的又一个关键问题。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教育特别是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推进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必须根据各级各类教育的实际情况,推动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教育不可能是高质量的教育。要推行义务教育的小班教学,推动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鼓励高校办出特色。落实和完善学校办学自主权,鼓励各级各类学校自主发展,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不断扩大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不可能关起门来办教育,封闭式的教育绝不是高质量的教育。开放了,才有视野的开阔、观念的更新以及资源和人才的引进。提高教育质量必须大胆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成功做法,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质量观,充分利用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执笔:刘复兴)
&&网站编辑: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20世纪8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的不断突破,对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将产生更加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一方面,以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这对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提出新的挑战,尤其是对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信息化社会的合格基础教育毕业生应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应与读、写、算并列,作为基础教育应培养的学生终身有用的基础能力。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出的挑战,我国政府决定在中小学大力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把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三个相互承接的任务。
第一,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第三,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