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下文是关于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管子--小匡原文及翻译》
管子小匡翻译
原文: 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耜谷芨。及寒击槁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先雨芸耨,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其***刈耨?,以旦暮从事于田野,税衣就功,别苗莠,列疏?。首戴苎蒲,身服??,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疾从事于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今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筋有余于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矣。正旅旧,则民不惰。山泽各以其时至,则民不苟。陵陆、丘井、田畴均,则民不惑。无夺民时,则百姓富;牺牲不劳,则牛马育。” 翻译:
桓公说:“划定人民居处,安排人民职业,应怎么办?”管子回答说:“士农工商四民,是国家的柱石之民,不可使他们杂居,杂居则说的话做的事都不一样。因此,圣王总是安排士住于闲静之地,安排农住近田野,安置工匠靠近官府,安置商人靠近市场。使士人们居处相聚而集中,闲时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悌。朝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学问,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士人的子弟常为士人。使农家居处相聚而集中,分别四季,安排用具,置备器械。搞齐全耒耜枷镰等等。在天气尚冷的时候。就铲除杂草修整土地,以待
时而耕,耕得深,种得均,盖土又快。在降雨之前就除草松土,以等待时雨。时雨--‘来,就带上各种农具,早晚在地里从事农活,脱下常服,以就功役,分别苗的好坏,排好苗的疏密。他们头戴草笠,身披蓑衣,一身泥水,暴露发肤,竭尽其四肢之力,而积极在地里劳动。他们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农家的子弟常是农入。他们朴实而不奸恶,其优秀人材能够成为士人的,就可以信赖。让他们种地,粮食就多;让他们做官,贤才就多。所以,圣王总是敬农而爱农。要使工匠居处相聚而集中,察看好的木材,考虑四时活路,分辨质量优劣,安排各种用具。在评定等级、考计规格、裁断器物的时候,要注意齐全和精致。这样,互相谈论工事,展示成品,比赛技巧,提高智慧。他们整天从事于此,来教育子弟,从小时就习惯了,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工匠的子弟常为工匠。要使商人居处相聚而集中,他们观察年景凶饥,了解国内情况,观察四时,注意本乡货物,而预知市场物价。他们负任担荷,赶牛驾马,以周游四方;料定物资多寡,估计商品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贱买贵卖。所以,雉羽和摈尾一类的珍品,不必远集而自至;竹箭--类的产品,--国内就有浮余。奇怪的商品经常到来,珍异的东西也有聚集。他们整天从事这些,来教育子弟。他们互相谈论赢利,互告***时机:互相陈说物价知识。从少年就习惯于此,思想安定,不会见异思迁。因此,其父兄的教导,不严也能教好;其子弟的本领,不劳苦也能学会。所以,商人的子弟常为商人。按土地肥瘠而差别征收租税,人民就不会外流。施政不遗弃功臣故旧,人民就不会不敬。伐木、捕鱼,各有定时,人民就不会苟且从事。高原、山地、平地都能公平处理,人民就不疑惑,不夺农时,则百姓富裕;祭祀不妄取于民,则牛马繁殖。”
桓公又问曰:“寡人欲修政以干时于天下,其可平?”管子对曰:“可。”公曰:“安始而可?”管子对曰:“始于爱民。”公曰:“爱民之道奈何?”管子对曰:“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相连以事,相及以禄,则民相亲矣。放旧罪,修旧宗,立无后,则民殖矣。省刑罚,薄赋敛,则民富矣。乡建贤士,使教于国,则民有礼矣。出令不改,则民正矣。此爱民之道也。”公曰:“民富而以亲,则可以使之乎?”管于对曰:“举财长工,以止民用;陈力尚贤,以劝民知;加刑无苛,以济百姓。行之无私,则足以容众矣;出言必信,则令不穷矣。此使民之道也。”
桓公又问说:“我想修明政事以行时于天下,可以做到么?”管子回答说:“可以。”桓公说:“从哪里做起呢?”管子回答说:“从爱民做起。”桓公说:“爱民之道如何?”管子回答说:“公修公族,家修家族,使他们事业互相关系,俸禄
互相补助,人民就相亲了。宽放旧罪,救助旧宗,为无后者立嗣,人口就增殖了。减少刑罚,薄收赋税,人民就富裕了。各乡选用贤土,使之施教于国,人民就有礼了。出令不改,人民就务正了。这些就是爱民之道。”桓公说:“人民富裕而又团结了,该如何使用他们呢?”管子说:“开发财源提倡百工,以保障人们的需用;贡献才力而尊崇贤士,以奖励人们求知;施刑罚不要苛刻,以有利于百姓。实行这些措施没有私心,就能够团结众人;说话一定算数,法令就不会失灵。这就是役使人民的办法。”
原文: 桓公曰:“民居定矣,事已成矣,吾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民心未吾安。”公曰:“安之奈何?”管子对曰:“修旧法,择其善者,举而严用之;慈于民,予无财,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公曰:“民安矣,其可乎?”管仲对曰:“未可。君若欲正卒伍,修甲兵,则大国亦将正卒伍,修甲兵。君有征战之事,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然则难以速得意于天下。公欲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则事有所隐,而政有所寓。”公曰,“为之奈何?”管子对曰:“作内政而寓军令焉。为高子之里,为国子之里,为公里,三分齐国,以为三军。择其贤民,使为里君。乡有行伍,卒长则其制令,且以田猎,因以赏罚,则百姓通于军事矣。”桓公曰:“善。”于是乎管子乃制五家以为轨,轨为之长;十轨为里,里有司;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连为乡,乡有良人,以为军令。是故五家为轨,五人为伍,轨长率之。十轨为里,故五十人为小戎,里有司率之。四里为连,故二百人为卒,连长率之。十连为乡,故二千人为旅,乡良人率之。五乡一师,故万人一军,五乡之师率之。三军故有中军之鼓,有高子之鼓,有国子之鼓。春以田,曰?,振旅。秋以田,曰?,治兵。是故卒伍政定于里,军旅政定于郊。内教既成,令不得迁徙。故卒伍之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少相居,长相游,祭祀相福,死丧相恤,祸福相忧,居处相乐,行作相和,哭泣相哀。是故夜战其声相闻,足以无乱;昼战其目相见,足以相识;欢欣足以相死,是故以守则固,以战则胜。君有此教士三万人,以横行于天下,诛无道,以定周室,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圉也。
桓公说:“民居已定,事功已成,我想从事于天下诸侯,可以么?”管子回答说:“不可以。民心还没有安定。”桓公说:“怎样才能安定民心?”管子回答说;“修正旧法,选择好的,举用而严格执行;慈爱人民,救济贫户;宽缓征役,敬重百姓,则国富而人民安心了。”桓公说:“人民安心,就可以了吧?”管仲回答说:“不可以。您要整顿军队,修治甲兵,其他大国也将整顿军队,修治甲兵;您有征战的举动,各小国诸侯的大臣就早有防御的准备;那样,是难迅速得意于天下的。您想迅速得意于天下诸侯,就应该行事有一些隐藏的东西,行政有一些藏寓的内容。”
桓公说:“那怎么办?”管子回答说:“行内政而寓有军令。建立高于所管辖的里,国子所管辖的里和您所管辖的里,三分齐国,作为三军。选拔贤能,委作里君。每乡都有行伍编制,卒长效法军事制度与号令,并以此进行田猎,实行赏罚,就使百姓懂得军事了。”桓公说:“好。”于是,管仲制定五家为一轨,轨设长。十轨为一里,里设有司。四里为连,连设长。十连为乡,乡设良人。这样来实行军令。因此,五家为轨,五人为伍,由轨长率领。十轨为里,五十人为一小戎,里有司率领。四里为连,二百人为一卒,由连长率领。十连为乡,二干人为一旅,由乡良人率领。五乡为一帅,一万人为一军,由五乡之帅来率领。三军中有中军的鼓,有高子的鼓,有国子的鼓。春天田猎,叫作“{虚欠}”,训练回兵;秋天田猎,叫作“遂”,训练出兵。所以卒伍之政在里内确定,军旅之政在郊野完成。内部教令告成,军令就不得再变。因此,卒伍的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年少同居住,年长同交游,祭祀互相祝福,死丧互相抚恤,祸福互相关切,居处互相娱乐,行作互相配合,哭泣互相哀悼。因此,夜间作战声音相闻,就可以不乱;白天作战,眼睛一看,就可以相识。欢欣的情谊足以互相殉死。所以,用来防守则阵地巩固,用来战争则取得胜利。一个国君有这样经过教练的士兵三万人,用来横行于天下,惩治无道之国,安定周室,天下大国的君主就谁也不能加以限制了。第二篇:《管子 翻译》
管子?牧民第一[
凡是一个国家的君主,必须致力于四时农事,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力充足,远方的人们就能自动迁来,荒地开发得好,本国的人民就能安心留住。粮食富裕,人们就知道礼节;衣食丰足,人们就懂得荣辱。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四维发扬,君令就可以贯彻推行。因此,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训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人民放纵***;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四维不发扬,国家就会灭亡。
国有四维,缺了一维,国家就倾斜;缺了两维,国家就危险;缺了三维,国家就颠覆;缺了四维,国家就会灭亡。倾斜可以扶正,危险可以挽救,倾覆可以再起,只有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四维呢?一是礼,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有礼,人们就不会超越应守的规范;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有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有耻,就不会趋从坏人。人们不越出应守的规范,为君者的地位就安定;不妄自求进,人们就不巧谋欺诈;不掩饰过错,行为就自然端正;不趋从坏人,邪乱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
政令所以能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心。人民怕忧劳,我便使他安乐;人民怕贫贱,我便使他富贵;人民怕危难,我便使他安定;人民怕灭绝,我便使他生育繁息。因为我能使人民安乐,他们就可以为我承受忧劳;我能使人民富贵,他们就可以为我忍受贫贱;我能使人民安定,他们就可以为我承担危难;我能使人民生育繁息,他们也就不惜为我而牺牲了。单靠刑罚不足以使人民真正害伯,仅凭杀戮不足以使人民心悦诚服。刑罚繁重而人心不惧,法令就无法推行了;杀戮多行而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危险了。因此,满足上述四种人民的愿望,疏远的自会亲近;强行上述四种人民厌恶的事情,亲近的也会叛离。由此可知,“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霸言第二十三
这应该是最初“以人为本”概念的提出。 先秦思想家墨子提出的“尚贤使能”更是直指“人本管理”的实质“能本管理”。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以
人为本,首先要爱民,《管子?牧民》曰:”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顺民心,才能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就是告戒君王人民对国家的总要性齐国著名政治家管仲在《管子?霸言》中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第三篇:《管仲列传正式(原文翻译对照)》【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第四篇:《李娃传全文翻译》
研国夫人李娃,原是长安的***。节操和品行高贵奇特,有很值得称道的地方,所以监察御史白行卫替她作了节,介绍她的事迹。天宝年间,有位常州刺史叫荣阳公,这里略去他的名字,不作记载。当时名望很高,家中人口很多。他五十岁那年,有一个儿子刚满二十岁,长得聪颖俊秀,且有文才,杰出不凡,深为同辈人所佩服。荣阳公更是喜爱并器重他,说:「这是我家的千里马。」
公子受郡县推荐进京参加秀才科考试,临走时,荣阳公为他在服装、珍宝、车马等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计算好进京后的日常生活费用,并对他说:「我看你的才华,应当一考就夺魁。现在我为你准备了两年的费用,并且给得更多一些。是为了帮助你实现你的愿望。」公子也很自负,把考取功名看得像在手心里写字那么容易。
他从毗陵出发,经过一个多月到达长安,住在布政里。有一次他逛东市回来,从平康里的东门进去,要到西南方拜访朋友。当他到了呜珂巷时,看见一所住宅,门庭不很宽广,但房子却很整齐幽深。门半开着,有个年轻姑娘靠着一个梳双发的婢女站在那里,美貌妩媚,世上从未见过。公子突然见到她,不由自主地停下马来看了半天,徘徊不忍离去。于是假装把马鞭掉在地上,等待仆人前来,吩咐他拾起。其间公子不断偷看这姑狼,姑娘也转过眼睛斜盯着看他,显出很爱慕的神情。但他最后还是不敢说上一句话,就离开了。
公子从此心里像若有所失似的,于是暗中访得朋友中熟悉长安的人,向他打听那位姑娘。朋友说:「这是***李氏的家。」又问道:「她可以求得吗?」回答说:「李家很富有。从前和她往来的多是贵戚豪族,她得到的赏钱很丰厚。不花上一百万,不能打动她的心。」公子说:「只怕事不成,即使用掉百万,又有什么可惜呢?」一天,公子穿戴整齐,带了许多随从前去。公子敲她家的门,一会儿有个侍女开了门。
他说:「这是谁的府上?」侍女不回答,跑进去大声叫道:「前些时掉马鞭的公子来啦!」李娃大喜道:「你暂且叫他等一下,我要打扮好了再去见他。」公子听到后心中暗喜。侍女便把公子引到影壁边,看见一个头发花白的驼背老太婆,她就是李娃的母亲。公子上前下拜并恭敬地说:「听说这里有空屋,愿意出租给人住,真是这样吗?」老太婆说:「只怕它简陋狭窄,不能让您满意。怎么敢谈出租呢?」说完就邀请公子到客厅里去,客厅很华丽。她和公子面对面地坐下,便说:「我有一个小女儿,略知歌舞技艺,喜欢见客人,我打算让她来见见您。」于是她就叫李娃出来。只见李娃眼睛明亮、手腕雪白,走起路来美极了。公子惊讶得赶忙起身,不敢抬头看她。他和李娃拜见后,寒暄了几句,李娃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艳美动人,公子从未见过。待重新就坐,李娃为公子沏茶斟酒,所用的器皿都很洁净。他们在一起过了很久,太阳已落山了,鼓声响了四下。
老太婆问他住得远不远。公子骗她说:「在延平门外,有几里路。」他希望因路远而被留下。老太却说:「更鼓已敲过了,您应当赶快回去,不要违犯禁令。公子说:「我有幸得到你们的热情接待,并和你们亲近谈笑,不觉时间已到晚上,归路遥远,城里又没有亲戚,我怎么办呢?」李娃说:「您不嫌这里冷僻简陋的话,既然正打算租来住,先歇一宿有什么关系呢!」公子多次用眼睛去看老太。老太婆说:「好吧!好吧!」公子便叫僮仆拿出两匹细绢,让她们用它来准备一顿晚饭。
李娃笑着制止说:「宾主间的礼节,不应该这样。今晚的费用,愿由我们穷苦人家出,请你一起吃些粗荼淡饭,其它的就等以后再说吧。」她坚泱推辞,始终不答应收下细绢。不一会儿他们移坐到西边厅堂,堂内殿帐床榻,光彩夺目;妆奁枕被,也都奢华漂亮,于是点上蜡烛,端上【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菜肴,山珍海味十分丰盛,吃完饭后,老太起身走了。公子和李娃谈话这才亲热随便起来,逗趣调笑,尽情极欢。公子说:「前些时候我偶然走过你家门,正好遇见你在门边。打那以后心里常思念你,即使睡觉吃饭从未有片刻忘记过。」李娃回答说:「我心里也一样。」
公子说:「今天到这里来,不单是租房子,而是希望实现平生的愿望,但不知道我的运气如何呢?」话未说完,老太太来了,问他们在谈什么,公子就统统告欣了她。老太太笑着说:「男女之间,爱恋的欲望原本是存在着的。感情如果契合,虽是父母之命,也不能制止,我这小女实在腌陋,怎么够得侍候在您身边呢?」公子立即走下台阶,拜谢她说:「我甘愿献身做奴仆来报答您。」老太于是认他作女婿,他们又畅饮了一番才散。等到天亮,公子把他的行李全部搬来,就住在李家了。从此他匿迹藏身,不再和亲友通消息,每天和倡伎优伶一流人物聚会,吃喝玩乐。袋里的钱用完了,他便卖掉马匹车辆,后来又卖了家僮。过了一年多,钱财仆人马匹全部没有了。慢慢地老太太对他越来越泠淡,李娃对他的感情却越来越浓厚。
有一天,李娃对公子说:「我和你相爱已一年,还没有怀孕。常听说那竹林神庙,很灵验,我打算去进献祭品向神灵祈求,可以吗?」公子不知道这是她们的计谋,竟然非常高兴。他便把衣服押在当铺里,准备了牛羊猪三牲和祭酒,和李娃一起去竹林祠?告,他们在那里住了两宿才回去。公子骑驴跟在李娃的车子后面,到了宣阳里北门,李娃对他说:「从这里向东转到一个小巷里,是我姨妈家,我们去歇一下,并看看她,可以吗?」公子照她的话做了。他们向前走不到百步的路,果然看见一个可通车马的大门。往里张望,见宅内很宽敞。李娃的婢女从车后叫住公子说:「到了。」公子就下了驴,刚好有一个人出来,问道:「谁呀?」回答说:「是李娃。」那人就进去禀告。一会儿,有一个老妇人从里面出来,年纪约四十多岁,一见公子就问道:「我外甥女来了吗?」李娃走下车来,老妇人迎上来说:「为什么长期没有来呢?」说完她俩相视而笑。李娃介绍公子拜见了她。
见过之后,就一起走进西戟门的偏院里。院中有山亭,竹树青翠,地塘水榭幽雅罕见。公子对李娃说:「这是姨妈的私人住宅吗?」李娃含笑不答,用其它的话支吾过去了。一会儿献上茶点水果,很珍贵稀有。刚过一顿饭的光景,有个人骑着快马,满身大汗飞驰而至,对李娃说:你妈妈得了急病,病很重,几乎都不认识人了。你最好马上回去。」李娃对姨妈说:「我心里乱极了。我骑马先回去,然后让马车回来,你就和郎君一起来。」公子打算跟她去。她姨妈和婢女说了几句话后,就挥手叫公子等在门外,说:「老太婆快要死了,你应该和我商量一下办理丧事,以解决李娃的燃眉之急,怎么能就跟着回去呢?」公子只得留下,一起计算丧礼和斋戒祭祀的费用。天色晚了,马车仍没送来,姨妈说:「到现在还没有回信,怎么回事呢?你赶快去看看她们,我接着就赶来。」公子就走了。到了李氏老宅,见门窗紧紧地锁着,还用泥封起来了。
公子大惊,问她的邻居.邻居说:「李家本来就是租这里的房子的,租期已满了。房东收回了房子。老太太已搬家,而且已有两天了。」公子问:「搬到哪里去了?」答道:「不清楚是哪个地方。」公子打算赶回宣阳里,去问她的姨妈,但时间已经太晚了,估计路程怕已赶不到了。他只好脱下衣服,换顿饭吃,租了床住了一夜。公子愤怒到极点,从夜晚到天亮,一直没合过眼。天刚亮,他便骑着驴子上路了。到了李娃姨妈的门口,连连敲门,有一顿饭的工夫也没有人应声。公子大喊了好几声,有一个做官模样的人慢慢出来,公子急忙问他:「姨妈在吗?」答道:「这里没有什么姨妈。」公子说:「昨天傍晚在这里,为什么把她藏起来了!」又问这是谁家的房子,那人答道:「这是崔尚书的住宅。昨天有个人租了这个庭院,说是等候她远道而来的表亲。还没
有到晚上就走了。」公子惊恐迷惑,气得像要发狂,但又不知该怎么办,只得回去寻找布政里的旧宅。
住宅主人怜悯他,拿来饭菜给他吃。公子又怨又很,三天不曾进食,结果得了很重的病,十多天后病情更加严重了。住宅主人怕他一病不起,就把他搬到了办丧事的店铺里去。他奄奄一息地过了一天又一天,整个铺子的人都同情可怜他,他们轮流喂他吃东西。后来公子病情略微好转了一些,靠着拐杖能站起来了。从此丧事店铺每天让他干些事,管管灵账,得些报酬以维持自己的生活。几个月后,他渐渐地康复了。每当听到唱挽歌,就自叹不如死去的人,呜咽流泪,控制不住自己的悲伤。回去后就学唱挽歌。公子本是个聪敏的人,不多久,挽歌就唱得特别好了。即使整个长安城也无人可与他相比。起初,这里的两家办丧事的店铺,互相争夺高低。东面店铺里的车轿都特则华丽,没有能比得上的,只有挽歌唱得差。东面店铺主人知道公子挽歌唱得精妙绝伦,就凑集了两万钱来雇用了他。同伙中的老前辈又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传授给他,并秘密地教公子新的唱法,还给他帮腔。
连着几十天,没有人知道这件事。这两家店铺的主人相约说:「我们各自在承承天门街展示出办丧事的用具,比试高低。输者罚钱五万,用来备酒食请客,好吗?」双方都答应了。于是约人立下文契,签名划押作保证,然后展出用具。男女老少都来参观,聚了好几万人。于是地保报告捕贼官,捕贼官报告京兆尹。四面八方的人都到了这里,整个城里街巷里空无一人。两家丧铺从早晨开始展出,直到中午,依次摆出车、轿、仪仗之类的器物,西面店铺都不能取胜。主人觉得面子过不去,便在场子南角搭了个高台。有个长胡子的人,抱着个大铃走来,簇拥在他身边的有好几人。于是他胡须一抖眉毛一扬,握住手腕,点着头,登上高台,这才唱起了(白马)这首挽歌。他依仗它一向取胜,环顾左右,旁若无人。博得了大家齐声赞扬,自认为独一无二,没有对手能压倒他。
过了一会,东面丧铺主人在场子北角上也设了个台子,有个戴黑头巾的少年,身边跟着五六个人,手拿长柄羽毛扇走上台来,这就是公子。他整整衣服,动作慢悠悠的,清了一下喉咙便开始发声,一副悲不自胜的样子。他唱的就是(薤露)的挽歌,发声清朗,声音振颤着林木。挽歌还没唱完,听歌的人已经哀叹悲伤掩面哭泣了。西面店铺的主人被众人讥笑,越发惭愧难当。他偷偷地把输的钱留在前面,便溜走了。四周观众惊讶地瞪着眼睛望着公子,他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在这之前,天子刚下诏书,命令外地的长官每年来京城一次,称之为「入计」。
当时碰巧公子的父亲在京城,他和同僚们换了便装俏俏前去观看。有个老仆,就是公子奶娘的丈夫,看到公子的举止言谈,想去认他却又不敢,也就伤心地流下泪来。公子的父亲感到惊奇而问他。老仆便禀告说:「唱歌人的相貌,酷似老爷的亡子。」荣阳公说:「我儿子因为多带了钱财?强盗谋害,怎么会到这里呢?)说完,也哭了。等他们回去后,仆人找了个机会又赶回那里,向同伙打听道:「刚才唱歌的是谁?唱得这样的好!」都说:「某某人的儿子。」探问他的名字,公子之名已经改过了。【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仆人极度震怒;慢慢过去,走近了仔细看他。公子看见仆人就变了脸色,就转身打算藏进人群中去。仆人便抓住他的衣袖说:「您不是公子吗?」说完就两人抱头痛哭。老仆便用车把他载了回去。到了住处,父亲责备他道:「品行堕落到了这般地步,污辱了我的家门!你还有什么脸来见我?」于是父子二人步行出去,到了曲江西杏园东,父亲剥去他的衣服,用马鞭抽打了他几百下,公子受不了这个痛苦,昏死了。父亲扔下他独自走了。
当公子被什么人带走时,公子的师傅便让和他关系好的人暗中跟着,这时,他回来把公子的遭遇告诉了同伙,大家都为此而伤心。师傅让两个人拿芦席去埋葬他的尸体。他们赶到那里时,初觉得公子心口仍有点热气。)一人忙把他扶起来,过了很久,公子才稍微缓过气来。他们便一同抬着他回去。用芦苇管子灌汤水喂他?,过了一夜才苏醒。一个多月后,他的手脚仍举不起来。那些被鞭打的地方都溃烂了,脏得很,同伴们都开始讨厌他了,一天晚上,他们把他丢在了路边。过路人都可怜他,常常丢些吃剩的食物给他,他才得以充饥。一百天后,公子方能拄着拐杖站起来。他穿著布棉袄,棉袄上有上百个补丁,破烂得像挂着的鹌鹑。手里拿着一个破罐,来来去去在里巷间,靠讨饭过日子。
从秋天到冬天,夜晚钻进厕所、地窖中,白天就在市场、店铺里周游。有一天下了大雪,公子被寒泠和饥饿逼迫,冒雪出去,乞讨的声音非常凄惨,凡听到的人无不凄伧痛心的。当时雪下得正大,人家的大门大都不开。公子到了安邑里东门,沿着里墙向北走,过了七八家,有一户大门恰好开着左半边,这就是李娃的住宅。公子不知道,便连声疾呼:「饿煞啦!冻煞啦!」声音凄切,令人不忍心听。
李娃在房中听到,对婢女说:「这一定是公子。我听出他的声音了。说完赶快跑了出来。只见公子骨瘦如柴,满身疥疮,已经不像人样了。李娃心里很激动,就对他说:「您难道不是郑郎吗?」公子气愤得昏了过去,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点点头罢了。李娃上前抱住他的颈脖,用绣花短袄裹,扶着他回到西厢房,失声恸哭道:「使你今天落到这个地步,是我的罪过啊!」她哭昏过去,良久方又醒过来。老太婆大惊,奔跑过来,说:「怎么啦!」李娃说:「这是公子。」
老太婆忙说:「应当赶走他。怎么让他到这里来!」李娃严肃地回头瞟了她一眼说:「不该这样。他是好人家的子弟。想当初他驾着华丽的大车,带着装满财宝的行李,来到我的屋里,不到一年钱就花光了。我们合起来设下诡计,抛弃并赶走了他,简直不像是人做的事。让他丧失志向,被亲戚朋友看不起。父子之道,是天性,使他父亲恩情断绝,打死他后又抛弃了他。公子如今沦落到这个地步,世上的人都知道是为了我。公子的亲戚满朝廷都是,有朝一日当权的亲戚查清原由,灾祸就会降到我们头上了。何况欺天负人,鬼神也不保佑,不要自找祸殃吧。我做您女儿,至今有十年了。算起你为我花的钱来,已不止千金。现在您六十多了,我愿用您后一十年吃穿的费用来赎身,我要和他另找住处。那住的地方不会远,早晚能够来问安侍候您,您如答应,我的心愿也就满足了。」
老太婆料想她的志向已经不可改变,只得答应了。李娃给了老太婆赎金之后,还剩下百金。她就在北边角隔四、五家处租了一个空院子。她于是替公子洗了澡,做了衣服。做了汤粥,润通他的肠道;再用酥奶润润他的内脏。十多天后,才开始给公子吃些山珍海味。头巾鞋袜,都取贵重的给他穿戴,没过几个月,公子肌肤丰满了些,过了一年,康复得像当年一样了。又过了些时候,李娃对公子说:「你的身体已经康复了,志气已经旺盛了。你应该深思静虑,默想从前的学业,可以重新复习吗?」公子想了想,说:(只记得十分之一了。」李娃叫驾车出门,公子骑马跟在后面。到旗亭南偏门卖书的店铺书,她让公子选择好一些书买下,算起来共享了百金,然后他们把书全都装上车运了回来。李娃叫公子抛弃杂念一心学习,不分黑夜白天,孜孜不倦。李娃经常陪伴公子坐在一旁,直到深夜才睡。
每看到他疲倦了,就劝他练习诗文来调剂。过了两年,学业大有成就,天下的典籍,没有一种没读过。公子对李娃说:(可以报名应考了。」李娃说:「不行。还应让学业更加精通熟悉,
以应付各种考试。」又过了一年,李娃说:「可以应考了。」公子就一举考上了甲科。名声传遍了礼部。即使是老前辈看到他的文章,也无不肃然起敬,都想把女儿嫁给他但又不能如愿以偿。李娃说:「你现在还不行。现在的秀才,假如得了一次科名,就自以为可以得到朝廷的要职,美名扬天下。你以前行为不端、品德又卑下,不同于其它文人。应当磨炼锋利的武器,以此求得再战再胜,才能结交众多文人,在名士中称雄。」公子从此越发勤奋刻苦,声望越来越高。那一年,正赶上科举考试的大比之年,诏令四方的才子应考,公子报考直言极谏科,名列第一,授予成部府参军的职位。三公以下的官员,都做了他的朋友。公子将要去上任,李娃对他说:「如今恢复了你本来的面目,我不再有负你了。我愿以我的余年,回去赡养老妈妈。你应当和高门大族的***结婚,让她主持家政。
在你们的姻族中或姻族外结亲,都不要糟蹋自己。努力自珍自爱。我从此就离开了。」公子哭道:「你如果抛下我,我就自刎而死。」李娃坚决推辞不从,公子苦苦请求,而且越来越恳切。李娃说:「我送你渡过江,到达剑门后,就让我回来。」公予只好答应。经过一个多月的路程,到了剑门。他们还没来得及接着走便接到了授薪官职的诏书,是公子的父亲从常州奉诏入朝,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采访使。
过了十二天,荣阳公到达。公子就递上名帖,在传递文书的驿站中拜见了父亲。父亲不敢认他,但看到名帖上祖父三代的官职名讳,才大吃一惊,让他登上台阶,抚摸着他的后背痛哭了好久,才说:「我们父子和好如初吧。」于是问他事情的原由,公子详细述叙了事情的始末。荣阳公非常惊奇,问李娃在哪里。公子回答说:「她送我到了这里,我正打算让她回去。」
父亲说:「不能这样。」第一天,他让车马和公子先去成都,让李娃在剑门,单租一幢房子让她住下。第二天,让媒人来说了媒,六道大礼全部备齐,然后来迎接她,于是他们成了正式的夫妻。李娃嫁过来之后,一年到头主持祭祀都很合乎规矩,她遵守妇道,治家严格有条理,很受公婆喜爱。往后又过了几年,公子的父母都亡故了,她依礼守孝很尽心。竟然有灵芝生长在她守孝的草庐边,一个花穗开了三朵花。当地长官把这事上奏给了皇帝。又有几十只白燕子,在她的屋脊上筑了巢。皇帝感到惊奇,更加提高了赏赐的等级。守孝期满,公子连连升迁重要的职务。
十年当中,做过好几个郡的长官。李娃也被封为?国夫人。他们生了四个儿子,都做了大官,最低的尚且做到太原尹。弟兄的婚娶都是门第最高的人家,京城内外的望族,没有谁能比得上的。
唉!一个行为放荡的***,节操行为竟能达到这种程度,即使是古代的烈女,也不能超过,怎么能不为她感慨呢?我的伯祖曾任晋州牧,后转户部,做水陆运使,三任都与那位公子做过职务上的交接,所以熟悉这些事。贞元年间,我与陇西的李公佐,谈论妇女的操守品德,于是便叙述了?国夫人的事。李公佐听完后,不住地拍手赞叹,让我为李娃作传。我于是拿起笔来蘸上墨汁,详细地写出来以便保存下来。时间是乙亥岁秋天八月份。太原白行简记。第五篇:《荀子原文翻译》
礼论篇》原文及译文
息 0# 发表于
《第十九 礼论篇》原文及译文 【题解】
本篇论述了礼制的起源、内容、作用等各个方面。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为了满足欲望,就会发生争夺混乱,统治者为了避免这种局面,于是就制定了礼来加以约束。制定礼不但是为了用来调节与满足人们的物质欲望(“养”),更是为了用来确立社会等级制度(“别”)。它规定的各种道德规范和礼节仪式等等都有利于等级制度的确立与巩固,所以它是治国的根本,是“人道之极”,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存亡,因此统治者必须重视实行礼。篇中关于具体礼制的论述十分丰富,对我们了解古代的礼制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19.1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1),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2),
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1)分(f8n 奋):名分(参见 5.10 注(1)),这里作动词,表示确定名分,即划定各人的等级地位职
(2)屈(ju6 决):竭尽。
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
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
在互相制约中增长。这就是礼的起源。
【原文】【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19.2 故礼者,养也(1)。刍豢稻梁,五味调香(2),所以养口也;椒兰芬?(3) ,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4),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庙、越席,床笫、几筵(5),所
以养体也。故礼者,养也。
(1)养:指 19.1 所说的“养人之欲”。
(2)刍豢,五味:见 10.12 注(3)。调:调和。香:相当于 10.12 的“芬芳”,指香喷喷的佳肴。此下所述,都是礼制中的规定,所以用来申述“礼者养也”。
(3)椒:香木名,其叶芳香,古人作茶茗时常煮其叶以为香。兰:香草名。?(b@必):芳香。
(4)雕琢刻缕、黼黻文章:见 10.5 注(5)。
(5)疏:(sh&疏),窗。?(su@岁):通“邃”,深远。庙:王宫的前殿,朝堂。越席:见 18.5 注(24)。【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笫(z!子):竹编的床席。几筵:古人席地而坐,放在座位边上供倚靠的小桌子叫几,竹制的垫席叫
所以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牛羊猪狗等肉食和稻米谷子等细粮,五味调和的佳肴,是用来调养嘴巴的;椒树兰草香气芬芳,是用来调养鼻子的;在器具上雕图案,在礼服上绘彩色花纹,是用来调养眼睛的;钟、鼓、管、磬、琴、瑟、竽、笙等乐器,是用来调养耳朵的;窗户通明的房间、深邃的朝堂、柔软的蒲席、床上的竹铺、矮桌与垫席,是用来调养躯体的。所以礼这种东西,是调养人们欲望的。【管子--小匡第二十全文原文翻译】
19.3 君子既得其养,又好其别。曷谓别?曰: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1)。故天子大路越席(2),所以养体也;侧载?芷,所以养鼻也,前有错衡,所以养目也;和鸾之声,步中《武》、《象》,趋中《韶》、《护》,所以养耳也;龙旗九?(3),所
以养信也(4);寝兕、持虎、蛟?、丝末、弥龙(5),所以养威也;故大路之马,必信至教顺(6),然后乘之(7),所以养安也。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8)?孰知夫出费用之所以养财也?孰知夫恭敬辞让之所以养安也?孰知夫礼义文理之所以养情也(9)?故人苟生之为见(10),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11),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12),若者必灭。故人一之于礼义,则两得之矣;一之于情性,则两丧之矣。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
两丧之者也(13),是儒、墨之分也。
(1)轻重:见 10.3 注(1)。
(2)此下参见 18.5 注。
(3)?(liu流):通“旒”,古代旌旗下边悬垂的饰
(4)信:符信,凭据。古代天子诸侯乃至各级官员为了区别不同的身份与地位而使用不同的旗章作为符信(称“信幡”),龙旗九?是彰明天子身份的旗章,
所以说“养信”。
(5)寝兕、持虎:是画在天子车子上的图案。兕(s
下页更精彩:1
相关文章推荐
你可能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