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我六岁,跟着妈妈从镇上到山里生活了4年。 许多事情还历历在目。 看见天涯众人对那个年代争论不休,我打算写写小时候的故事。 以前写了开头,就没发出来。不知小编为什么截掉了。 再试试。
楼主发言:33次 发图:0张 | 更多
在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交界处,有一座较大的山脉,叫大巴山脉。 大巴山的中部的一个小镇就是我出生和幼年生活的地方。 六岁以前记忆模糊,就不写了。 故事从六岁讲起,那年我读一年级。
故事一,山村小学概况 楼主母亲是小学教师,在镇上小学教语文,从一年级教到五年纪。那时候镇叫区,乡叫做公社。区上有一所小学,供街上的居民孩子和附近农民孩子读书。区上还有一所中学,有初中和高中,供全区孩子读书。那时候的村叫生产大队,每个大队有一所小学。 楼主六岁那年,母亲刚好教一年级,为了方便带我,就让我上学了。就在她的班上读。大概学期上了一半,由于二大队小学突然缺了一个老师,出了什么事情我不知道,只知道要调我母亲去二大队当老师。 我母亲很不乐意,谁都知道山村小学比镇上条件差很多。但是还是不得不接受组织安排。我父亲从五十公里外的另一个镇上赶来帮助搬家。请了个山民背我,我坐在背篼里, 父母背着行李,走了八里山路,到了新学校。 二大队的地域就是一座大山,山南面是一、二、三小队,山北面是四、五小队。为了孩子们读书不用跑太远的山路,在山南和山北各建了一所小学。 我母亲去的是山南的小学,位于二小队的地盘。在一条山脊上,开了块平地,建了一座土坯房,两间教室,教室里面有两间小屋是老师的厨房和卧室。 教室外面是一块平地,就是学校操场了,平地边缘有一个水泥的乒乓台。 学校还有一位女教师,教一、二年级。她有一个比我小一点的男孩。 我母亲教三、四、五年级,一个人教语文、算术、政治、体育、音乐等课。 教室里竖排三道课桌,一个年级一排,三年级上课,四、五年级就做作业。 这里就是我的新家了。
故事二,新修一座厕所 父母忙着安排新家的东西,我在学校周围转圈,咦,怎么没有厕 我找了半天,在后面坡上发现了一个茅草窝棚,挖了个坑,上面放了几根木棍,只能蹲一个人。这就是厕所。 我到没觉得有什么关系,随地就解决了。我母亲可头都大了。 学校在二小队地盘上,事情要找二小队解决。 当天,母亲就找到二队的小队长,一个粗壮的中年汉子。要求修一个正规点的厕所。也许队长觉得新来的女教师说得有理,第二天,教室边上一处空地上开始响起了铁锤敲打钢钎的声音。 把一块巨石上的泥土刨开,在石头上打一个深坑,那几天我就守在石头边上,看几个农民叔叔砸石头,学会了认识什么叫大锤和二锤。 几天后,坑成型了,在上面筑了四面的土墙,再铺上树木,挖个洞,那是蹲坑。继续筑墙上面架梁铺瓦,一个像模像样的厕所出现了。 那几天,学生和村民们都来参观新厕所,很高兴的样子。对新来的女老师马上刮目相看。 这个学校已经存在4-5年了,老师也换了好几个,这个厕所今天才有。
篮球架 学校有个小操场,泥土地,踩踏得很硬,操场边上三面是陡坡,篮球滚下去要很久才捡得上来。体育课上有篮球,玩拍球,传球,就是没有投篮,因为没有篮框。我母亲找人砍了根粗粗的竹子,山上竹子到处都是容易取用, 又用粗铁丝弯了个圆圈,固定在竹子上,这就是篮球架。篮球架树起了,孩子们开心了。我妈妈教大家投篮、三大步上篮,很快我就成了孩子中的篮球高手了。 补充一点捡球的情况 当篮球冲出操场边界,欢快跳跃的奔向坡下沟壑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站在操场边,密切关注篮球的动向。自然有自告奋勇的孩子追下去,但是基本上最后都不见球的踪影。这时就得靠?望哨了,只见大伙一起喊:“左边,左边,,,右边,右边,,”有了方向,孩子终于找到了篮球,这时就会响起一阵欢呼。
我玩了真*** 那时每个男孩都有一个英雄的梦,对解放军叔叔的崇拜天然生成。而用铁丝和橡皮筋做***打纸做的子弹,是我们喜欢的游戏。如果,有一天,摸到了真***,是不是会睡不着呢? 一天,我和同学去他家玩,看见他哥哥坐在堂屋里搽一把***,没错,是真***! 可把我高兴坏了,马上缠着他哥哥要玩***。他哥哥是民兵排长,那把***是半旧的56式半自动步***,***管蓝幽幽的,木把黄油油的,***刺是镀铬的三道楞,白惨惨的渗人。 他哥教我如何瞄准,并且拿出三发黄橙橙的子弹,说是打靶的时候偷偷留下的。 我缠着他哥要打***,他哥说改天带我去山上打兔子。 后来,那把56式半自动步***就挂在他哥哥房间的墙上,我和同学偷偷玩过几次。就是没有等到打***的机会。骗子哥哥! 还是二十年后,我率单位领导层和驻地部队搞联欢,在靶场上过足了打***的瘾。
水手哥哥的离奇故事 我母亲是小学教师,有许多学生长大后,到外地工作,回家探亲时会来学校看我母亲。有当解放军的,有工人,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一名水手。因为他讲的故事让人不可思议。 他是远洋轮船上的水手,到过欧洲和东南亚。他描绘的西方世界,让我们像听神话。他说,新加坡就像一个大花园,那里的农民开汽车去田里做活。这让我们山区的人觉得太不可思议。 水手哥哥走后,我母亲和另外一个老师还争论了很久,水手是不是吹牛皮。
学费和书本费 每年学费是2.5元,我听大人说学生家里一只母鸡下蛋卖钱,可以供应一个学生读书。还是有学生家长不要孩子尤其是女娃上学。我跟着母亲去过几个学生家里,动员孩子来上学。基本上适龄儿童最后都来上学了。 书本费每本0.1--0.2元,有一些同学交不了,我母亲就自己买来给学生。 我母亲对学生很好,因此走到那里都很受家长们尊敬。在我记忆中,人们一提到我母亲都夸赞她。
捡红苕的故事 红薯在我们那里叫红苕,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队的大人们拿锄头挖一遍,总有剩下的小块或半截块埋在土里,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喂猪。那时,生产队集体饲养几十头猪,每家也都喂两、三头猪,大部分是两头。到年底一头卖到供销社换钱,一头自己杀年猪。那时的猪是黑猪,生长慢,喂一年长到100多斤,两年200多斤,没有饲料,都是小孩打的猪草加上谷糠或者红苕玉米这些煮一大锅来喂。那时的猪肉真香啊。 到了二大队学校一年多,我妈妈就得到了乡民的认可,*老师是个好老师",乡民交口称赞。那时学费每年2.5元,家里有困难也可以减免。基本上一只母鸡下的蛋就可以供一个孩子读书。但是还是有一些家里困难的孩子交不出书本费,我妈妈就经常替这些孩子买课本和作业本。 那年红苕收获季,我见同学们去捡红苕,也背了个小背篼,跟两个同学一起去捡田里遗漏的红苕。 兴高采烈的捡了小半背兜半截和小块红苕,突然,来了个乡民,骂我们偷拿集体的红苕,不准我们捡,并且把我们3个的背篼拿走了。 我哭着鼻子回家,妈妈说集体的东西不该去捡,捡了也应该交公。背篼拿走了就算了。 那知第二天,那个抢走背篼的乡民,把我的小背篼送回来了,而且里面装满了大大的红苕。而且,那个乡民不停的道歉,说不知道我是*老师的娃娃,是另外的孩子去生产队要回背篼才知道的,他被队里几个领导批评了。 那天,我和妈妈都被大大的感动了一下。
@乡关何处819
21:55:11 捡红苕的故事 红薯在我们那里叫红苕,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队的大人们拿锄头挖一遍,总有剩下的小块或半截块埋在土里,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喂猪。那时,生产队集体饲养几十头猪,每家也都喂两、三头猪,大部分是两头。到年底一头卖到供销社换钱,一头自己杀年猪。那时的猪是黑猪,生长慢,喂一年长到100多斤,两年200多斤,没有饲料,都是小孩打的猪草加上谷糠或者红苕玉米这些煮一大锅来喂。那时的猪肉真香啊...... ----------------------------- 感人!
水田里的劳作 山里旱地水田都有,一般山脊上是旱田,种红苕和玉米。山坳里是层层梯田,种水稻。 学校边上就有许多水田,我经常在田边看农民叔叔劳作。看水牛牵着犁在前面走,农民叔叔后面扶着犁跟着走,把水面下的泥巴翻起来,我知道了这叫耕田。又看见农民叔叔站在一个木头架子上,架子下面有很多长的铁钉,赶着在田里来回走,我知道了这叫耙田。看社员们排成一排插秧,热热闹闹的搞竞赛。我不敢下水田去,怕蚂蟥。 有一天,听见学校边上水田里响起机器的“图、图、图”的声音,急忙跑去看稀奇。见一台手扶拖拉机在田里耕田,左右两个大的铁轮子,中间的柴油机冒着黑烟。看热闹的挺多,听周围的人在说,是公社农机站的人来做试验,看山区梯田是否能用农机耕作。 这大概是73、74年的事情。
没人感兴趣啊,还写下去么?
挺楼主!到目前,回忆还是很温馨的。
马克
@乡关何处819
18:17:00 没人感兴趣啊,还写下去么? ---------------------------------- 好好写,现在的年轻人不了解过去!
那时的体育课叫军体课。呵呵
有人愿看,我就继续写。 二大队这个偏远的山区,应该算那个时代的代表吧,我的记忆中的片段,尽量写出来给大家看。主要是希望80、90、00后能了解真实的过去。
吃了一个冬天的烤红苕 学校的边上100米,有一户人家,家里老大老二老三是男孩,还有两个妹妹。老三在我母亲班上读书,比我大好几岁,经常带我玩。放牛就带我骑牛,有一次我骑在水牛背上,牛突然发狂乱跑,老三急追上来把我从牛背抱下,我和老三都吓得不轻,后来再也不敢上牛背了。 那年冬天,轮到老三家里喂生产队的猪,这活就落在老三身上了。生产队的猪养在山顶的一个大房子里,有二三十头。每天天没亮,老三就来喊我起床,走一里多山路到队里的饲养场,他把一口大灶的火点起,烧火材料用干树枝和稻草,还有玉米杆。他开始煮猪食,猪食基本是用糠和红苕叶以及红苕组成,集体喂的猪没人打猪草,所以比家庭喂的猪吃的还好些。等灶膛的火燃烧一会,老三就选一个完整的好红苕,洗干净,放在灶膛边上用灰烬盖上。等他煮好了猪食,红苕也熟了。掏出来,拍干净灰,香气扑鼻啊。 于是,老三提猪食桶去喂猪,我吃烤红苕喂自己。哈哈。 现在,想起烤红苕的香味还得流口水。
先顶顶
大巴山区那时有这样好的条件,很不错了
我家的菜园子 学校在二队的地盘上,我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在二队。 经常去老三家,因为近。他家有一块自留地,有几分地我记不起了,只记得全种的是蔬菜。有一种菜印象深刻,当地叫灰菜,长大后才知道是魔芋,估计是作出的菜颜色是灰色的。 我母亲是公办教师,吃菜得靠买,去区里买太远,去农民家买,人家又不收钱。 我母亲自己开荒种地。操场一边是斜坡,我母亲就在上面种菜,记得种过豌豆、胡豆、四季豆、白菜、萝卜等。吃菜就基本不用买了。
爱广播的疯子 不知什么时候起,山里冒出来一个奇怪的疯子。 我们那里管精神病人叫疯子。 疯子一般都是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会乱喊乱叫,会乱打人。 而这个疯子却十分奇怪,他衣衫整洁,年纪大约四、五十岁,手里拿着一个纸敷的喇叭, 站在坡上高声广播,一般先背诵一篇***语录,然后,掏出报纸读社论或者文章,最后大喊几声:“大便干燥,窝屎不通”。 不知道他的来历,也没人去管他。刚在学校边上出现时,学生们都去围观,起哄喊疯子疯子。老师叫大家离他远点,后来就没人去起哄了。 大概有近一年时间,“窝屎不通”先生(我们学生背后这么叫他)在我们学校周围经常出现,我们也。他在操场边大喊“窝屎不通”,我们也不去管他。 后来,就像神秘的出现一样,他又神秘的消失了。 现在想来,这人装疯的可能比较大。
不错!收藏
吃九大碗的尴尬 山区农民生活很苦,一般一年吃的肉,都指望那头年猪。年猪的大部分都制成腊肉,挂在灶房大灶的上方,被柴禾烟熏火燎。过节或者来客人割下一块煮了吃。 除了过年,也有吃九大碗的时候。我们那里把摆宴席叫吃九大碗。给儿子娶婆娘,或者打发女,就是女儿出嫁,还是会杀猪吃九大碗。 社员家办九大碗,都会来学校请老师去赴宴。我母亲推辞不掉,就会派我去代表她出席。乡下的孩子是不许上桌的,但我却像大人一样坐在八仙桌上。社员们很热情的给我夹菜,让我很窘迫。因为我是家里独子,自幼挑食,肥肉是一口都不吃的。九大碗里不能少了一道菜,叫坨子肉,一寸以上见方,一分瘦肉,九分肥肉。还有一种是巴掌大、一公分厚的坐墩肉,也几乎全肥肉。社员们吃得那个香,我却看着被挑进碗里的坨子肉发呆,不知该怎么办。社员们一个劲劝我吃,我又不好意思说不吃,恨不逃出门去。 那些坨子肉,大部分被我剩在碗里,有一些被我偷偷喂了桌下的狗。 长大后想起浪费的那些坨子肉,我很是愧疚,对不起那些热情的山民。
纯朴的民风也不再了
明天过国庆节了,写点高兴的事情吧。 什么是高兴的事情呢?中国人都知道,当然是吃了。 四只白母鸡的故事 大概到山村小学第二年,母亲开始养鸡,前前后后养了不少,我记得的是同时养的四只白母鸡。不知道是什么优良品种,四只白母鸡都特别能下蛋。一般的母鸡隔一天下一个蛋,而那四只白母鸡几乎天天下蛋。鸡窝里每天都有三、四个蛋,而且鸡蛋的个头特别大,接近鸭蛋了。 有了鸡蛋,缺少肉油的日子,就好过多了,也保证了我成长需要的营养。 去鸡窝捡鸡蛋是我每天开心的时候。 山里的鸡都是敞放的,最多喂点谷糠。 一天放学,我正在学校周边玩,听见有人高喊:老鹰抓鸡了,老鹰抓鸡了。 我举头一看,一只老鹰叼着一只白鸡向我这边飞过来了,飞得不高,我急忙捡起一块石头对着老鹰扔过去,老鹰一惊而高飞,白鸡掉了下来。我跑去一看,正是我家的白母鸡,脖子的皮被撕掉一块,已经死了。 我母亲伤感一阵,还是把鸡炖来吃了,哈哈,我好几天都吃撑了。 最会下蛋的那只鸡,下的蛋个头也最大。 有天上午我看见它蹲在鸡窝里,知道在下蛋。没想到傍晚了它没在那里,头垂着已经断气了。 我母亲来一看,一个鸡蛋堵在肛门处出不来,原来它难产而死。 母亲伤心了几天,鸡肉也不吃。给邻居送了很多鸡肉。 我倒是高兴了很久,那时的鸡肉真香。 还有一只白母鸡是过年杀了的。 最后一只白母鸡有一天失踪了,可能被山里的黄鼠狼叼走了。
今天过节,还是说吃的。 蘑菇原来是人工培植的 有一种圆圆的小蘑菇,现在叫香菇。 我母亲很喜欢吃,到区里去开会学习,总会买点回来。 我觉得小圆蘑菇吃起油多,比其他山里采的野山菌香一些。我以为小圆蘑菇也是山里雨后林中自己长出来的。 有一次,我在公社院子里玩,好奇的到每个门口张望。看见一个年轻的阿姨在一个玻璃箱子边忙活,就凑近一看,见她两只手通过固定在箱子侧壁的袖套,伸进箱子里,拿着镊子在小玻璃管子里捣鼓什么?阿姨告诉我,这是在培育蘑菇,就是吃的那种小圆蘑菇。 后来,我在二大队队部,也看见一个大姐姐在同样的玻璃箱里培育蘑菇。后来,吃那种蘑菇就不用去区里买了。
一边摆地摊 一边看
怀念那个时候生活
很真实感人。继续啊。
挺真实,所以顶贴的人少
很好,和楼主有相同的记忆。
@乡关何处819
16:21:32 在汉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交界处,有一座较大的山脉,叫大巴山脉。 大巴山的中部的一个小镇就是我出生和幼年生活的地方。 六岁以前记忆模糊,就不写了。 故事从六岁讲起,那年我读一年级。 ----------------------------- 大巴山脉主要在四川北部,改开前好像比长江三峡地区要好一点? 乡村教师孩子读书出来的几率大,楼主述事不错,有章法。 继续。
顶真实的。我也是70后,略有点记忆,楼主加油写。
@乡关何处819
21:55:11 捡红苕的故事 红薯在我们那里叫红苕,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队的大人们拿锄头挖一遍,总有剩下的小块或半截块埋在土里,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喂猪。那时,生产队集体饲养几十头猪,每家也都喂两、三头猪,大部分是两头。到年底一头卖到供销社换钱,一头自己杀年猪。那时的猪是黑猪,生长慢,喂一年长到100多斤,两年200多斤,没有饲料,都是小孩打的猪草加上谷糠或者红苕玉米这些煮一大锅来喂。那时的猪肉真香啊...... ----------------------------- @江南0U
00:41:16 感人! ----------------------------- 我也捡过红苕,不过是喂人,粮食不足嘛。 我们是重工业制造,一般都在城郊,常见城郊的事物。
说的逗是我童年的事,很亲切
@乡关何处819
18:12:53 水田里的劳作 山里旱地水田都有,一般山脊上是旱田,种红苕和玉米。山坳里是层层梯田,种水稻。 学校边上就有许多水田,我经常在田边看农民叔叔劳作。看水牛牵着犁在前面走,农民叔叔后面扶着犁跟着走,把水面下的泥巴翻起来,我知道了这叫耕田。又看见农民叔叔站在一个木头架子上,架子下面有很多长的铁钉,赶着在田里来回走,我知道了这叫耙田。看社员们排成一排插秧,热热闹闹的搞竞赛。我不敢下水田去,怕蚂蟥...... ----------------------------- 我见过的是机耕船,像个摩托艇,也是搞试验,是在平原,那已经是70年代末的事情了。
@乡关何处819
21:55:11 捡红苕的故事 红薯在我们那里叫红苕,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队的大人们拿锄头挖一遍,总有剩下的小块或半截块埋在土里,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喂猪。那时,生产队集体饲养几十头猪,每家也都喂两、三头猪,大部分是两头。到年底一头卖到供销社换钱,一头自己杀年猪。那时的猪是黑猪,生长慢,喂一年长到100多斤,两年200多斤,没有饲料,都是小孩打的猪草加上谷糠或者红苕玉米这些煮一大锅来喂。那时的猪肉真香啊...... ----------------------------- @江南0U
00:41:16 感人! ----------------------------- @尾复生
21:03:22 我也捡过红苕,不过是喂人,粮食不足嘛。 我们是重工业制造,一般都在城郊,常见城郊的事物。 ----------------------------- 小时候我还经常捡炭花,各种锅炉出渣后没燃烧尽的煤核,像一粒粒黑色的爆米花。 当锅炉工用车推出一车车煤渣,一群群孩子奋力向前,晚了就只有捡小的了。那煤渣堆上冒着腾腾热气,有的还有红焰。我们用8号铁丝制作的耙子兼夹子,勤奋的耕耘着并收获着~~~~~~~~~~
国庆过节,窝在家里也无聊,出去看人头也不是个事儿。 那么找个冷门一点的景点短游一下吧。 2号去了合川钓鱼城,到现场体会南宋军民坚守信念抗击外敌36年的故事。今天才回来。 既然有人看,继续写吧。 小时候的那个年代,到底是好时代还是坏时代,我不作评论。 描红或泼墨都不对。 我努力用白描的写法来写回忆,避免对读者进行感情误导。只希望告诉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那些真实的事情。 后面继续
挨了女人一耳光 大过节,说什么不好,说挨打的糗事? 非也,这耳光很特别。 到二大队小学是学期中间,我母亲在区里小学教的一年级就由其他老师带了。 到了二大队小学一个月时间吧。有天上午第二节课结束,我和同学们在操场跑来跑去的时候,看见田埂上走来一队小孩,老远就在叫我。我一看吓一跳,我在区里读一年级班上的同学都来了,领头的班长高出其他同学一截,他大我4岁,读书晚十岁才入学。 我高兴的喊,你们怎么来了? 班长说,我们来请*老师回去教我们。 其他同学开始喊,*老师,*老师,, 我母亲出来一看,也吓一跳,四十几个小娃娃走了八里山路来看她,她是又好气又感动。忙倒开水给走得满脸通红的学生喝。 我看见曾经的同桌,一个姓苏的漂亮小丫头走过来,就开玩笑的说:你是想我了,来的吗? 结果脸上立即发出“啪”的一声响亮。 等同学喝了开水,我母亲也从学生们七嘴八舌的讲话中,搞清楚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接任的老师,对学生的态度比较生硬,孩子们就怀念起我慈祥的母亲来。 大孩子班长就发动大家说,我们去请*老师回来教我们。就一路问路爬山过来的。 我母亲给大家讲了不能回去再教他们的原因,把大家说服了,派了两个五年级较大的学生护送这四十几个娃娃回到区里的学校。 而我,挨了女孩一耳光,从此时常偷偷回味那一刻,然后心跳加快,,, 这应该算不上早恋吧。
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完美融合在一起的时代
走人户 说到了女孩,自然想起山里开娃娃亲的事情。 山里人家有开娃娃亲的风俗,解放都二十几年了,破“四旧”也没破掉。听大人说,一般4-5岁就会说娃娃亲,两家人开始走动,如果孩子大了不情愿这门婚事,是可以退亲的,这是解放后的改变了,解放前那是说了亲就不能改的。 每年端午节,开了亲的男孩就会背上包子,去女孩家送礼,叫“走人户”。那时候缺肉啊,包子里到底包的什么馅,肉的还是素的,我还真不知道,因为我没有开过亲。 有一年端午节,学校放假。我自然又到山里路上到处玩。我们学校在半山腰,我往山下看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个男同学,他家是一小队的住在山下部,正背个背篼往山上爬,我就躲在树后,等他走过来时,跳出来吓他一跳。 我看他穿的新衣服,就说:你是不是走人户? 他脸一下就红了,说:不是,你乱讲。 我说你背篼里一定背的是包子。就去抓他的背篼,他急忙躲开,风快的跑了。 第二天上学的时候,我把他笑惨了。 后来发现,同学里面开娃娃亲的不少,大概一半左右。 这是同学们相互揭发而知道的。嘿嘿。
可能有人问,端午节应该送粽子才对吧? 我真没记错,我们那里走人户就是送包子。 至于是不是只是开亲的人送包子,而亲戚之间送粽子呢? 我还真不知道。 当然,过端午节,大家都吃粽子。
有人会问了,你小时候那个时段,不正是文革时期吗? 怎么没见你写红卫兵打人和批斗黑五类啊,你见过跳忠字舞么? 红卫兵打人和批斗地富反坏右以及跳忠字舞,我听大人讲过,文革头两年的事情,那时我小没印象。我说过只写70年后我经历的事情。 在二大队的时候,我没有见到开批斗会,如果有那么热闹的事情,我应该不会缺席的。 家庭成分是地主的同学,确实抬不起头来,在同学中间很受歧视的感觉。但是我母亲和另一位老师对他们倒是和其他同学一视同仁的。 批林批孔的运动我倒是赶上了,还生平第一次上了舞台。
批林批孔学法家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搞了一阵“批林批孔”运动,后来又学法家。在这个运动中,学习了孔子的很多故事和言论,也知道了法家商鞅李斯的故事。算是我的历史知识的启蒙吧。 历史人物的是非对错,我就不评价了。 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我母亲选了四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杂志上找了个诗朗诵的剧本,排了个节目。具体念了什么台词,记不清了。记得的是,我扛了支巨笔,是母亲捡了根长树干,去了树皮,一头粘了一个用纸壳画的笔尖,作为道具。 后来还去了区里演出,那是我第一次上舞台,脸上涂了红油彩,画了眉毛,兴奋的像猴子一样。 我们那个节目还评了优秀。
山路难行 从二大队小学去区里有两条路,一条从小学后面爬山到山顶,那里是二大队队部,再从另一面下山。这条路面以砂岩为主,下雨好走,缺点是下山的路很陡。另一条沿半山腰走,过一座水库,转四五道山梁,走许多条田埂后,就走到公路上了。这条路比较平,但是路线长些,而且沿途人家多,狗多,下雨泥泞难行。 那时一星期休息一天,这一天往往也休息不了。大多时候星期天我母亲都要去区里开会和学习,暑假也是这样,大都在集中学习。母亲不放心我一个人在学校,都带着我一路,山路上经常留下我们一大一小的脚印。 山里春秋两季雨水多,绵绵细雨经常连月不断。我最怕下雨天走田埂,水牛把路踩出很深的蹄印,经常雨靴陷在泥里拔不出来。而且很容易摔跤,一身是泥巴。 刚去的第一年,我们大都走山顶,因为山腰那条路的狗太吓人,几次差点被咬。 我和母亲的口粮在区里粮站买,然后背回山里学校。 刚去二大队那年的夏天,星期天的下午,母亲学习完了,背着口粮,拉着我往回走。那天还是走的是爬山顶的路。 太阳斜挂着,离对面的山顶还远,气温很高,山里没有一丝风。山脊上树木低矮,没有遮荫的地方。我空着手爬山汗水把衣服都打湿了。母亲背着背篼,衣服早被汗水湿透。山路很陡,爬一段,母亲就得停下来,把背篼靠在大石上休息。 离山顶还有三十多米,母亲又停下休息,她把背篼靠放在石头上,人一软就晕过去了。我吓坏了,大哭起来,拼命的喊她摇她。 不知过了多久,母亲终于睁开眼睛,却无力站起来。母亲让我在口袋里找出一枚五分的硬币,把她背上的衣服掀开,用力从上往下刮。 我知道这是刮痧,在中药铺子见过医生给病人刮。 母亲背上泛起一道道血红的印子。 我哭得个稀里哗啦,心里充满恐惧。 太阳快落山了,气温凉爽了一些,妈妈终于站了起来,重新背上背篼,咬牙爬上了山顶。 后来,翻山顶这条路就不大走了,改走山腰,为了防狗,一人拿一根棍子。
顶一下!
@乡关何处819
14:11:59 批林批孔学法家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搞了一阵“批林批孔”运动,后来又学法家。在这个运动中,学习了孔子的很多故事和言论,也知道了法家商鞅李斯的故事。算是我的
知识的启蒙吧。 历史
人物的是非对错,我就不评价了。 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我母亲选了四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杂志上找了个诗朗诵的剧本,排了个节目。具体念了什么台词,记不清了。记得的是,我扛了支...... ----------------------------- 有首歌叫“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楼主唱过没有?
同龄人,顶起来,慢慢看
@乡关何处819
14:11:59 批林批孔学法家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搞了一阵“批林批孔”运动,后来又学法家。在这个运动中,学习了孔子的很多故事和言论,也知道了法家商鞅李斯的故事。算是我的
知识的启蒙吧。 历史
人物的是非对错,我就不评价了。 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我母亲选了四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杂志上找了个诗朗诵的剧本,排了个节目。具体念了什么台词,记不清了。记得的是,我扛了支...... ----------------------------- @苗夫
21:08:12 有首歌叫“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楼主唱过没有? ----------------------------- 你记忆真好。我记不得唱过没有。
@乡关何处819
14:11:59 批林批孔学法家 大概三、四年级的时候,搞了一阵“批林批孔”运动,后来又学法家。在这个运动中,学习了孔子的很多故事和言论,也知道了法家商鞅李斯的故事。算是我的
知识的启蒙吧。 历史
人物的是非对错,我就不评价了。 有一件事情印象很深。我母亲选了四个学生,我是其中之一,在杂志上找了个诗朗诵的剧本,排了个节目。具体念了什么台词,记不清了。记得的是,我扛了支...... ----------------------------- @苗夫
21:08:12 有首歌叫“叛徒林彪孔老二都是坏东西,嘴上讲仁义,肚里藏诡计”,楼主唱过没有? ----------------------------- @乡关何处819
23:08:45 你记忆真好。我记不得唱过没有。 ----------------------------- 可从这里得到回忆:/u35/v_NzI2NDE5MTI.html
中药和中医有效吗? 这几天网上为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事情,又吵的不可开交。一些人认为青蒿素的问世是中医的功劳,有些人认为跟中医无关。我就不管它跟中医有没有关系,作为学理工科的我,为中国人第一次拿到诺贝尔科学类奖,由衷的高兴。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和中医中药发生的故事来。 我六岁以前我的母亲在区里小学教书,因为工作忙,在我半岁后把我交给街上一户张姓人家帮着带,他们家待我如同亲生,我叫他们张伯伯和张姆姆。六岁后才离开他们家,后来到二大队小学,母亲在星期天和假期参加学习的时候,也把我寄放在张伯伯家。 他家的隔壁邻居的小孩,是我一年级同学姓骆,骆同学的爷爷是个老中医。 我大概在五岁的时候,爬桑树摘桑葚吃,摔断了小腿。是骆爷爷给我敷药上夹板医好的。 后来又是淘气摔断胳膊,还是骆爷爷医好的。 在一岁那年,我们那里发洪水,淹了我母亲的学校,我家住在一楼,洪水过后非常潮湿,于是我就得了关节炎。每当要下雨前两天,膝盖就酸痛得不行,我母亲说我是天气预报。 记得在二大队后的一个星期天,那天是赶集。我母亲到区里学校学习,仍然把我放在张伯伯家。中午的时候,请来了一个农村的妇女,大概五十多岁,叼着个旱烟袋。把一个鹅卵石放在灶膛里烧,让我躺在床上,叫了几个大人按住我的四肢,在我的膝盖上敷上糊状的草药,把烧烫的鹅卵石用布袋装起,在我的膝盖上来回的滚。我记得我撕心裂肺的惨叫,四个大人按着我不让我动弹。煎熬了不知有多久,才结束了这一苦刑。 从此之后,我的关节炎就好了,膝盖再也不疼了,到今天也没问题。 这几十年,还有两个毛病是中医药治好的,一个是脚上的鸡眼,一个是严重的口腔溃疡。以后再慢慢说。
@乡关何处819 11楼
18:17 没人感兴趣啊,还写下去么? ----------------------------- 你老了 人老了就喜欢回忆 越老越觉得过去美好
@乡关何处819
20:48:43 学费和书本费 每年学费是2.5元,我听大人说学生家里一只母鸡下蛋卖钱,可以供应一个学生读书。还是有学生家长不要孩子尤其是女娃上学。我跟着母亲去过几个学生家里,动员孩子来上学。基本上适龄儿童最后都来上学了。 书本费每本0.1--0.2元,有一些同学交不了,我母亲就自己买来给学生。 我母亲对学生很好,因此走到那里都很受家长们尊敬。在我记忆中,人们一提到我母亲都夸赞她。 ----------------------------- 你错了 70年的小学学费是全免的,还有书本费也是免的
@乡关何处819
21:55:11 捡红苕的故事 红薯在我们那里叫红苕,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队的大人们拿锄头挖一遍,总有剩下的小块或半截块埋在土里,孩子们就去捡回家喂猪。那时,生产队集体饲养几十头猪,每家也都喂两、三头猪,大部分是两头。到年底一头卖到供销社换钱,一头自己杀年猪。那时的猪是黑猪,生长慢,喂一年长到100多斤,两年200多斤,没有饲料,都是小孩打的猪草加上谷糠或者红苕玉米这些煮一大锅来喂。那时的猪肉真香啊...... ----------------------------- 还有土豆 春天地开冻后大人小孩一齐上阵到头一年的土豆地里刨没有收拾干净的冻土豆,冻了一冬的土豆很好吃。。
@乡关何处819
20:03:50 中药和中医有效吗? 这几天网上为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事情,又吵的不可开交。一些人认为青蒿素的问世是中医的功劳,有些人认为跟中医无关。我就不管它跟中医有没有关系,作为学理工科的我,为中国人第一次拿到诺贝尔科学类奖,由衷的高兴。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和中医中药发生的故事来。 我六岁以前我的母亲在区里小学教书,因为工作忙,在我半岁后把我交给街上一户张姓人家帮着带,他们家待...... ----------------------------- 小时候在学校里肚子突然痛,痛得我在地上打滚,学校里有个教师是学过中医的,他在我的小腿上扎了一个干针,也就很快的时间居然不痛了。。
顶楼主,我们是同龄人。现在想起那个时候总觉得特别充实。期待楼主继续更新。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您母亲致敬!!!!!! ***让中国从90%的文盲,变成了90%的人都识字,请反对***的人都好好想想…… 大丈夫生在世间,人生的意义就是让普罗大众过上好日子!!!!!!!!
@乡关何处819
20:03:50 中药和中医有效吗? 这几天网上为屠呦呦教授获诺贝尔奖的事情,又吵的不可开交。一些人认为青蒿素的问世是中医的功劳,有些人认为跟中医无关。我就不管它跟中医有没有关系,作为学理工科的我,为中国人第一次拿到诺贝尔科学类奖,由衷的高兴。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和中医中药发生的故事来。 我六岁以前我的母亲在区里小学教书,因为工作忙,在我半岁后把我交给街上一户张姓人家帮着带,他们家待...... ----------------------------- @baab998
21:12:00 小时候在学校里肚子突然痛,痛得我在地上打滚,学校里有个教师是学过中医的,他在我的小腿上扎了一个干针,也就很快的时间居然不痛了。。 ----------------------------- 你的故事让我想起初中的一件搞笑的事情来。 初中在公社上,小学带初中那种,是我母亲当老师的学校。 农村的同学都要住校,周末才回家。 一个星期天晚上回校上自习的时候,有个男生肚子痛得在地上打滚。 只见他肚皮越来越大,涨的像面鼓。我们急忙找了一个架子车把他送公社医院去,医生说是吃得太多,在他肚子上扎了好多银针。一会儿,只听见“朋、朋、朋,,,”他开始不停的放屁,把我们和医生臭得逃出屋外。 一小时后,他自己走路跟我们回学校去了。
@甜牙千万网民之一
23:14:11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您母亲致敬!!!!!! ***让中国从90%的文盲,变成了90%的人都识字,请反对***的人都好好想想…… 大丈夫生在世间,人生的意义就是让普罗大众过上好日子!!!!!!!! ----------------------------- 谢谢!
小孩怕什么? 我那时候最怕两样东西,一个是坟墓,一个棺材。 山里的坡上有很多坟墓,去二大队队部的路上就有一片,我一个人是不敢走的。 去同学家里玩,经常吓一大跳。几乎每家都有一口棺材,放在阴暗的角落,上面漆了黑漆,不到近处发现不了。往往和同学在他们家里窜来窜去,猛然跟前出现一口大棺材,吓得我惊叫。 原来,山里的老人,在六七十岁以后,都要给自己做一口上好的棺材,预备着那天归西了赶得上用。因为做一口上好的棺材很费时间,先用粗大的树干剖出厚板刨平,用榫头连起成型,不能用一颗铁钉。再用桐油漆上晒干,漆三遍。 厚葬是一种风俗。
那时候饿肚子吗? 最近两个月自己订了减肥计划:每周只吃一顿肉喝一顿酒。 这两个月体会了当初大家都喊吃不饱的原因了。以前到饭点没有饿的感觉,吃饭是因为到该吃饭的时间了。现在离饭点还有一个小时呢,肚子就咕咕的叫了。 肚子里面没有油水,饿得就快。 在山上二大队时,我到同学家吃过饭,平时也看他们吃饭。印象是不同的季节大米和南瓜、红苕、土豆、青菜混起做饭,老乡特别羡慕我们吃白米饭。其实现在看来他们吃的才是合理的膳食。 在70年代,吃饱是不成问题的,但是饿得快也是真的。肚子里油水少嘛。 那时我母亲每月的定量是28斤大米,我是小学25斤,初中27斤,读高中是31斤。大学34斤。 现在我两口子每月20斤也吃不完。 也许,回归70年代的膳食是健康的。
看来除了同时代的人,其他年代的没多少人感兴趣。 其实,我的本意是希望80、90、00后们了解一下70年代真实的生活。不要被那些口号似的宣传所迷惑。
再写一篇吧。 喝了平生第一口酒 关于酒,我很小就尝过,我的张伯伯喜欢喝两口,有时他家请客,也会把我弄到八仙桌上坐起,用筷子蘸点白酒让我尝,见我皱眉的样子大人们哈哈大笑。 但是喝上一大口酒,那时在二大队的时候。 一个星期天,没有收到去区上学习的通知,我就一大早跑去老三家和他们上山放牛去。玩到中午,跑回家吃饭。一进教室(外面是教室,里面是灶房)见区里小学的两个男老师坐在那里,我喊妈妈口渴死了,要喝水。一个男老师把桌上的一个杯子递给我说喝吧,我猛喝一口,顿时被呛得喷出来,妈呀,白酒啊。 我母亲从灶房出来,赶紧给我喝点水,并批评男老师说不能这么开玩笑的。 原来两个男老师,利用星期天空闲,来山上用火铳打了两只斑鸠,走到学校找我母亲给他们做吃的,酒是他们自带的。记得那天午饭的主菜是炒斑鸠肉,把斑鸠剁得碎碎,用辣椒混炒,非常好吃,“宁吃天上二两,不吃地上一斤”,这句俗语就是那两个老师教会我的。 饭后,我缠着他们要打火铳,被我缠得没办法,让我对着一群麻雀来了一火,他们捡了十几只麻雀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