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奥比岛童梦花田精灵心童衣设计大赛的参赛图,重赏

作家近况及新作(二十二)
&&&&&&&&&&&&&&&作家近况及新作(二十二)
&&&&&&&&&&&
毕淑敏:给孩子写作是一件很神圣的事情&&
小读者:我们感觉写作文是很头疼的事。您说该怎么办呢?
  毕淑敏:现在的学生都有写好作文的潜质,知识多,语言能力强,关键是怎么把材料组织起来。如果把作文搞得特别死板,变得无趣和厌恶,是教育的失败。如果开始恨一件事情,那怎么能做好呢?有人觉得作文不可捉摸,我说,咱们把老师评作文的底牌拿出来,大致几条。一是作文开头要切题;二是行文流畅主题明确,要能围绕着主题选择恰当的材料;三是结尾要尽可能地优美扣题。不要老想着出其不意,先要学会写一个规矩的作文。考试时要按照标准走,不要在考试的时候独出心裁,要有本事写出老师教导的一类文的能力,不要有错别字。至于平时的写作,你可以自由发挥,搜集更多展开想象的材料,这个能力也要有。
  小读者:请您结合自己的阅读观,给我们提供一些阅读方面的建议,我们该选择怎样的书籍来阅读呢?
  :孩子没有识别挑选图书的能力,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储备好这样的精神食粮。精神食粮也要营养丰富,是否洁净、柔软、好消化。就像婴儿的各个阶段奶粉,我们对生理上的食物有很精确的分析和定量;对于精神上的食物,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精心加以选择。不可以放任自流,也不要拔苗助长。多阅读中国古典文学,读名著,这些作品都是经过岁月淘洗的经典之作。
  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当时能读到一本好书特别高兴。心里的向往和快乐奠定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成长阶段。所以我觉得给孩子们写作是很神圣的一件事情,是作为一名女性、一名和一个成年作家应尽的责任。&
(来源:)
&&&&&&&&&&&
刘秀娟:金波一路“寻美向善求真”&
 &&&&&&&&&&&&&&&&&&&&&&&&&&&&
去年,金波刚刚完成了童话“小绿人”系列,很快,我们又看到了他的童话新作《开开的门》(新蕾出版社出版)。几乎每年,金波都会有新作出版。从大学时***始文学创作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位已经77岁的作家,不仅新作不断,而且一直在寻求新的表达。金波这棵枝繁叶茂的文坛常青树,如何保持这样旺盛的生命力?这是让很多人感慨又好奇的问题。&
  但是,对金波来说,却很“简单”。在他看来,自己的创作是从对生活、对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当中自然生发出来的。金波说,自己的秘诀无非是,第一,关心孩子的事。他认为孩子的世界很丰富,知道的多了,就会激发思考,思考可以引导他进入童年的记忆和感觉。二是经常读读书,让文思不会停滞,让灵感活跃。三是勤动笔,他投稿不多,但喜欢写写札记。最近,金波正热衷观察喜鹊搭窝,为此写了很多札记。这些札记,就像埋在地里的种子,积蓄到足够的能量,就会长出那些诗意盎然的散文、童话或者诗歌。
  推开一扇自由的门
  《开开的门》就是一粒孕育了多年的种子。这本篇幅不长的童话,金波用来构思的时间比写作的时间还长。“开开”,是小孙子出生后金波给他起的名字。小孩子对自己的名字很敏感。当他还不会说话,也听不懂别人的话,但别人叫他的时候,他会转过头来,用炯炯有神的目光看着你。那时候,金波便会在心中问他:“你知道你为什么叫‘开开’吗?”作为一个儿童文学作家,金波早已习惯和孩子们平等地对话。他喜欢琢磨小孙子的话,甚至沉浸在和小孙子“虚拟”的对话中。有一天,金波又沉醉于与开开虚拟的对话之中。问他:“开开,你知道你名字的含义吗?”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就是‘开开的门’呗!”
  “门”这个意象一下子就抓住了金波。“我想起无数次走出门的经历和感受。走出门就意味着走进另一个世界,这就是探寻、发现、成长,克服困难,走向新天地、新目标……周而复始。人生就是这样跨过一道道门,开拓出一个个新的世界。”于是,就有了《开开的门》:小男孩开开在偶然中进入了一扇“神秘的门”,在这扇门内,开开得到了折射着彩虹般光芒的“萤火虫水晶球”,它成了这扇门的钥匙,带领开开看到了记忆世界里童年的爸爸,遇到了生在春天的可爱女孩儿春儿,领悟了“心中的眼睛”的真谛。通过这扇“开开的门”,开开不断成熟、成长……对孩子来说,门是一种限制,同时又是他们通往外部世界的通道,束缚和自由并存。
  在童话的尾声,男孩开开对着萤火虫水晶球深情地说:“一扇小小的门,已经连接着我大大的世界;一扇开开的门,已经让我走向大大的世界。”其实,文学作品本身也是一扇“门”,推开这扇门,读者进入与日常生活不同的世界。金波说,自己小时候就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认为一本书是可以“钻”进去的。也许是因为太喜欢那本书了,他设想那本书是两扇门,推开门就可以走进书中,就可以进入书中的环境,就可以和书中的人物见面,一起经历书中的那些故事。这个想法让他痴迷了很久。金波一直珍藏着童年时的这份特殊记忆,他觉得这是孩子特有的心理,是一种可贵的天性的表露,是一种求真的渴望,也是孩子丰富大胆的想象的展示。童话的最后一章,就是以此为依据。“写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我与书中的人物早已融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金波说自己的作品希望传达给孩子的,是少一些束缚、多一些自由的通往外部世界的大门。儿童的天性往往对生活有新鲜感,对世界有好奇心。金波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尊重孩子的天性,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快乐的阅读天地。“要敞开他们的门,引领他们走向外面的世界,教会他们摄取各种境遇中的经验,吸收营养,润泽心灵,在体验与思索中成长。”
  来自萤火虫的灵感
  在《开开的门》中,“萤火虫水晶球”是一个重要的通道,连接着现在、过去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而吸引开开走进神秘之门的,也是窗外突然出现的小小萤火虫。“萤火虫”,可以说是解读这部童话的一把“钥匙”。在我的印象里,金波似乎特别钟情于这种小精灵,在他的诗歌和散文中,萤火虫的意象经常出现。金波从小就很喜欢各种昆虫。这种趣味给了他不少启示,使他感受到小小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特别是萤火虫。金波在《开开的门》中把它比做美的向导,小主人公跟着它闪光的身影前行,感受到了美,并且化美为善。
  萤火虫不但寄托着金波对孩子的希望,也承载着他对自己童年的眷念和对家人的思念。2010年的夏天,晚饭后金波到家附近的玉渊潭公园散步,看见竹林里不断地闪着光亮,他以为是远处的灯光透过竹林在闪烁。当他站在竹林边的时候,才清楚地看见原来是萤火虫。“已经多年没看见过萤火虫了。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曾经偶然见过萤火虫,因为是稀罕物,我们舍不得捕捉它。如今又见到萤火虫了,我想起了孙子开开,我估计他在遥远的南方城市,也不会见到萤火虫。我站在竹林边看了很久,不时有行人走过,驻足欣赏。我很担心会有人钻进竹林去捕捉,我甚至做好了准备,如果有人捕捉,我会好言相劝,维护萤火虫生存的权利。因为这小小的虫子太美了,它们是美的化身。从它那里可以发现美,学会欣赏美。可惜我们很难见到萤火虫了。在我看来,萤火虫是我童年的光,是我童年的梦,是我童年的幻想,是我童年的象征,是我童年的向导。童年时代的失落,让我好像丢失了光晶耀眼的天空,丢失了水净沙明的海岛。总之,我丢失了美。现在,我又看到了萤火虫,我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这是童年的回归吗?”
  遇见萤火虫的这一夜,金波找到了《开开的门》的切入点,他在作品中写道:“窗外的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好像在用光呼唤我。但我出不去。我想不出开门的办法。我注视着那扇墙,我想象着那里有一扇属于我自己的门。”对于孩子来说,开开带领他们打开寻找美的大门,引导他们去寻找童年的美,体验美带来的情趣,这是孩子人生美丽的黎明。
  萤火虫或许只是一个例子,金波的作品,无论诗歌还是童话,总是充满各种带着美好象征的意象,让人读来不但美,而且感觉到特别有希望,有特别旺盛的生命力。在金波看来,一切美的生命力都是强大的。因为美作用于我们的灵魂。人如果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他的心灵便能接近天堂。金波主张儿童文学多给孩子一些美的熏陶,从欣赏自然美开始。孩子的心灵是最容易贴近自然的。当他们学会发现美、欣赏美的时候,他们便是一个情感和精神生活丰富的人。这样的人容易亲近,他们会富有创造力,给世界带来希望。金波细腻而善良的诗心往往把美、爱和勇气寄予萤火虫一样微小的生命。而“美可以转化为善”。金波说,当一个人从小有一颗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心的时候,他对生活会变得敏锐起来,那些美的东西,哪怕点点滴滴,都会让他感动、欣悦,甚至陶醉。
  金波的很多童话作品一直无偿授权给慈善机构使用,在写作这本童话的时候,他正巧参加了一次关爱盲童的活动,参观了盲人图书馆,走进了“黑暗体验区”,在那里,金波感受到了盲童的痛苦和坚强。“一片漆黑,一切都成了不可知的,一切都变得那么无助”,这就是金波当时的切身感受。或许就是这次独特的经历,让金波找到了“心上的眼睛”,给了作品中的盲哥哥一个新世界,于是“在黑夜,有心上的眼睛领路。在路上,每天都有新的阳光”。
  推开一扇神秘的门,男孩开开寻找到一个纯真而充满善意的世界。读这部作品让我不自觉地想到“小绿人”系列和《乌丢丢的奇遇》,这几部作品可以说都有一个“寻找”的潜在主题,金波到底在追寻什么?金波说,不但以往的童话中有一个“寻找”的潜在主题,而且他计划中要写的书也有这一潜在的主题。“也许是因为人在孩童时代,特别想知晓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生下来就在寻找。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也许还因为我期盼的很多,丢失的也很多。在我的潜意识里,我一直在追寻着。我和孩子们同行,一路在‘寻美,向善,求真’。我和他们一起享受着成长的快乐。”
&&&&&&&&&&&&&&&&&崔昕平:儿童网游文学新景象&
 &&&&&&&&&&&&&&&&&&&&&&&&& 
线下出版:儿童网游新攻略
  当数字化媒介环境全面来临时,当2010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交易会设立“数字出版与少儿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探讨少儿出版如何开拓时,一股来自网络的力量已经将一种新鲜的童书出版物推向了前台。这就是2009年开始出现的“网游图书”。这些图书配合儿童网络游戏,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吸引了众多读者。2010年,配合儿童网络游戏“赛尔号”诞生的游戏工具书《赛尔号精灵集合大图鉴》《赛尔号攻关秘籍》等,及衍生故事书《英雄赛尔号----神秘的凶手》共计5本,强势挺进开卷少儿类畅销书年度排行榜前30位。我们看到了网络传播时代独有的产品正从上万种童书中悄然杀出。
  榜单之外的背景是,2007年末,世界上第一个儿童虚拟社区“企鹅俱乐部”被迪斯尼以7亿美元高价收购的事件极大刺激了中国儿童网络游戏产品的研发。2008年以来,我国儿童网络游戏诞生并急速扩张。2007年,汪海兵从腾讯离职成立上海淘米网络有限公司,次年5月,淘米推出国内首个面向7至14岁儿童的网上虚拟乐园“摩尔庄园”,迅速拥有了5000万的注册用户。2008年9月,广州百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定位为6至14岁年龄段儿童的动漫游戏“奥比岛”上线。2009年1月,浙江博卡思教育软件有限公司儿童虚拟社区“盒子世界”上线。此后,淘米网又连续推出科幻虚拟社区游戏“赛尔号”、功夫探险虚拟社区游戏“功夫派”以及“小花仙”、“哈奇小镇”等产品,尤其是2009年上线的“赛尔号”,目前注册人数已经超过1.2亿,活跃用户达3000万,风靡中小学。2010年4月,腾讯公司也开始涉足儿童网游,启动“洛克王国”,不到一年时间,注册用户数已突破6000万。几年间,海底世界、奥拉星、WaWaYaYa时空港、明星派、尼奥宠物等产品相继面世。据网页游戏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6月,仍在运营的儿童虚拟社区约为30款。
  自2000年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引进第一款网络游戏以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实际销售收入迅猛增长,2011年已达428.5亿元人民币,带动相关的出版和媒体行业产生的直接收入已达到111.8亿元人民币。对于儿童网游产业来讲,相比于让孩子购买网上虚拟货币,把钱花在教育类产品上更易得到家长的赞同。于是,潜力巨大的网游消费市场和独特的儿童受众推动不少儿童网游企业将盈利模式从线上向线下转移。2009年底,淘米开始联合出版社合作发展其线下儿童图书产业。与出版社合作开发儿童网游衍生类童书成为儿童网游产业的新动向。2009年,海燕出版社于11月出版了根据“奥比岛”游戏改编而成的辅助游戏书《小耶服装店》等3种;重庆出版集团在出版了“摩尔庄园”衍生图书《摩尔庄园》之后,于12月又推出了《QQ宠物世界》第一批3种,之后还推出“海底世界”的衍生图书《鱼侠罗德之魂斗噩梦》《鲨鱼王之秘密宝藏》和《太平洋城之欢乐集结号》。2010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签下“奥比岛”全品种版权,1月推出了“海宝有约----奥比岛超级明星档案”系列6册。童趣签下了“摩尔庄园”的独家全品种出版权,出版了“玩转摩尔庄园”、“我爱摩尔时尚系列”和“摩尔超级明星总动员(第三季)”3个系列共8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与淘米合作推出艾左左创作的“赛尔号精灵传说”系列和灵灵猫执笔的“赛尔号冒险王”系列文学类图书;还借助“小花仙”游戏推出了由穆少君创作的“智慧小花仙?仙子童话书”系列、晴天创作的“魔法小花仙”系列等文学类图书。江苏美术出版社则获得了淘米新上线的“赛尔号”的独家出版权,推出《赛尔号精灵集合大图鉴(2)》《赛尔号精灵集合大图鉴(2010年官方第1版)》以及周艺文创作的“英雄赛尔号”系列文学类图书;还出版了与“摩尔庄园”相关的《小摩尔历险记》等。
  网游文学:童书市场的黑马
  不过,反观2010年上榜的网游图书,除一部网游文学读物外,其余4部皆是通关秘籍之类的游戏工具书,并未引起儿童文学界过多的关注。儿童网游文学图书的真正兴起并受到关注,是在2011年末至2012年初。正当传统童书出版界将“赛尔号”定位为“游戏益智类”出版物时,一场由儿童网络游戏催生的“儿童娱乐图书”(上海童石),尤其是儿童网游文学图书,推动着儿童阅读内容与阅读行为产生了时代之变。
  伴随网游向图书的延伸,网络公司作为品牌授权方、出版社作为出版方、民营公司作为再创意加工和渠道建设方,逐步形成了分工合作的儿童娱乐图书生产模式。从2010年起,为了提高衍生文学类图书质量,淘米委托上海童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着手联系国内一线儿童文学作家创作更为优质的线下图书。此后,一批传统儿童文学作家开始探索儿童网游文学创作。2011年,新世界出版社与淘米联合推出“功夫派”系列小说《功夫派》,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周锐担纲创作。江苏美术出版社与百田联合开发“奥拉星”《奥拉总动员》系列图书,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杨鹏担纲创作;又与淘米合作开发“小花仙”衍生童话故事书,邀请儿童文学作家苏梅担纲创作。南京大学出版社与淘米签订合约,取得了“赛尔号Ⅱ”的全国独家出版权,邀请儿童文学作家李志伟担纲创作“赛尔号Ⅱ”系列文学图书。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则与宝开网络游戏公司合作开发“植物大战僵尸”,邀请金波、高洪波、白冰、葛冰、刘丙钧5位儿童文学作家以游戏中的植物、僵尸和场景为素材编创低幼童话故事。
  伴随着多元的儿童网络游戏,儿童网游文学图书创作呈现出多点开花、多层兼顾的态势。儿童网游文学成了儿童图书销售市场的一匹“黑马”,更成了儿童文学阅读的又一“时尚”。2011年前半年,开卷少儿类月榜单上的网游图书还集中为图鉴类、攻略类,而到了2011年下半年,儿童网游文学图书在积聚了创意与实力之后异军突起。2011年9月,以“洛克王国”为基础、由谢鑫创作的侦探故事类“洛克王国魔法侦探”系列第一本《黄金大劫案》(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8月上市,9月便位列月榜榜首。10月,亚凰创作的“洛克王国”衍生图书《洛克王国探险笔记(1)-龙骨被盗之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再次位列榜首。在该月少儿类新书排行榜前10位中,4种网游文学图书入列:翟英琴的《植物僵尸学校1-追捕大逃亡》《植物僵尸学校2-七彩花争夺战》(江苏凤凰出版社)、亚凰的《洛克王国探险笔记3-月光宝盒》、谢鑫的《洛克王国魔法侦探3-马戏团的秘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11月,亚凰创作的《洛克王国探险笔记2-神秘的玉佩》再次占据月榜榜首。至2012年,儿童网游文学影响力与日俱增。2月,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1月份刚出版的《植物大战僵尸武器秘密故事(1)》(葛冰创编)已上榜。3月,葛冰、白冰、高洪波编创的“植物大战僵尸武器秘密故事”系列共计6部同时上榜。据中少低幼中心图书部负责人介绍,该系列目前的销量已突破200万册,充分显示了儿童文学名家参与网游文学创作产生的强大推力。
  考察2012年3月月榜的前30位会发现,少儿类榜单格局再次发生了变化:“植物大战僵尸”系列6种,加上盛大文学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推出的全媒体儿童游戏故事书“墨多多谜境冒险系列”《查理九世》4种,与网络联姻的新型童书出版物合计10种上榜,已然占据了榜单三分之一的席位。
  网游文学:让孩子从游戏回到阅读
  儿童网络游戏的火爆,动辄几千万的注册用户,为网游衍生童书铺开了巨大的潜在市场。在强大的网络引力与市场引导下,儿童网游文学开始进入学术视野。2011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获准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青少年文化产品的生产现状与引导策略研究》,儿童网游被列为重要研究对象。日至17日,在由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河北省委宣传部等主办的“全国新世纪儿童文学创作新趋向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王泉根教授以“引擎”比喻网络游戏将对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产生的冲击和影响。上海童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君做《新世纪儿童文学与少儿网络游戏》的发言,并预见未来10年的儿童产业将发生颠覆性变化,以儿童形象为核心,以互联网产业为起点,延伸带动出版、影视等产业。笔者在《新世纪儿童文学与多媒体数字传播》的发言中,关注了网游图书异军突起的现实问题,预见了在媒体整合效应下书业边界与文学边界逐步模糊的出版生态巨变。河北省作家协会儿童文学艺委会副主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刘绍本提出了面对巨大的媒介变革,儿童文学不能忽视品质建设的观点。
  之后,王泉根再次撰文,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家参与儿童网络文学图书创作表示激赏,并呼吁儿童文学评论界介入儿童网络文学批评。他指出:“我们听惯了太多对动漫、卡通、网游的批评声音,诸如‘低俗’、‘类型化’、‘浅阅读’、‘市场炒作’……一味的批评、不屑一顾,自然容易做到,难得的是正视它们、关注它们、研究它们并改变它们,用儿童文学的高品质、真善美、精气神改变动漫、卡通、网游。”
  更多的资深儿童文学作家已以实际行动投入到儿童网游文学的创作中。这样的写作对于传统儿童文学作家来说,充满了挑战。执笔“功夫派”的周锐坦言:“‘功夫派’这套书对我来说是新尝试。派派、乔伊等是已出现在游戏网站上的形象,我必须根据规定的情节框架写故事。这似乎挺不自由,所谓‘戴着镣铐跳舞吧’。”他同时强调,“这套和游戏有关的新书,带给我游戏的快感,锻炼和考验着我的想象力。”执笔“小花仙”创作的苏梅同样指出,进行这样的创作,需要“运用游戏里的人物,尊重他们的个性,发挥想象,构思新的奇妙故事。”执笔“赛尔号Ⅱ”的李志伟更是直言自己“是个作家”,又是个“骨灰级的网络游戏玩家”,在这种尝试性的创作中获得了许多乐趣,也得到小玩家兼小读者的喜爱,“有些人跑到我的博客和微博上留言,更多的人则直接在QQ上与我交流”。
  除了创作本身的挑战性与新鲜感之外,传统儿童文学作家们参与儿童网游文学创作还出于一种责任。执笔《植物僵尸学校》的翟英琴坦言:“写儿童文学是因为我的孩子,写网游小说也是因为我的孩子。”看到孩子对网游的痴迷,她表示,“网游是新时代孩子们的童年玩伴,如果儿童文学作家能够介入,将优秀的文学作品与网游形象结合起来,将孩子由游戏世界带入文学殿堂,文学的社会功能就会产生作用。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化比空洞的说教更有力度和效果。”苏梅在“小花仙”的创作中,同样显示了努力将勤劳、耐心、爱心、责任感等品质的正向价值传递到作品之中的意图。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在邀请儿童文学作家加盟创作“植物大战僵尸”的过程中,更是在写作方向与定位等问题上与作家们进行了反复沟通与交流,力求消解游戏本身可能带来的消极意义,并加入团结、友爱、自信、自立等健康向上的品质熏陶,希望利用这一新载体,凸显儿童文学一贯的本质属性。业界评论说:这套图书是“让孩子从游戏回到经典阅读”。
  让孩子从游戏“回到经典阅读”的评价虽然略显急切,但是至少,这样的努力使孩子在游戏中“兼顾”了“阅读”,使网游衍生文本的品质得到了提升。这一参与行为的长效价值更在于,它打通了孩子们网络游戏与文本阅读的边界,使儿童文本阅读焕发了新的生机。
  未来:信心与担忧并存
  以儿童网络游戏为基础,大力开发儿童网游文学图书,有基于儿童网游设计模式的现实可能。我国儿童网络游戏普遍采取了以幻想场景、幻想人物为主体,以故事情境为串联的设计模式,使得游戏本身的推进具有了恒定的角色和动态的剧情,被游戏商誉为“可以玩的动画片”。而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存在,恰恰为儿童网游文学图书的衍生叙事提供了丰富的可能。身兼资深童书出版人与儿童文学作家的白冰指出:新媒体时代,在多媒体互动作用下,为一种内容提供多种呈现方式是一种趋势。儿童网络游戏本身为儿童图书出版提供了很多机会。这样的多媒体互动运作将会越来越多。同时,网络游戏本身的特质会对网游文学创作的“游戏性”与“趣味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一形式也将逐步影响到纯文学的创作。他认为,“本土化”与“儿童化”将是今后儿童网游文学最主要的着力点。基于儿童网游文学的发展前景,儿童科幻作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鹏也认为,网游不会消失,网游文学也不会消失。网游文学将成为独立的儿童文学文体样式。出版社目前的网游文学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今后将不断推进,出版人会越来越关注儿童文学作家的儿童文学素养和对网游的认知度。读者也会不断成长,不再满足于只是读一个故事,他们将参与到创作之中。杨鹏同时强调了这种新的创作形式的“依附性”和“游戏性”特点,即儿童网游文学创作行为依附于游戏的情节与结构设置,并表现为游戏与文学共存亡;儿童网游文学的游戏性与传统儿童文学创作的游戏性不同,更多强调了人机互动与游戏的可操作性。
  除了积极参与儿童网游文学的学者、出版人和创作者之外,也有人对此现象持保留态度。这种观点的产生,首先来源于对网络媒介本身的顾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青少年网民规模已达2.12亿人,占网民总体的46.3%。艾瑞市场咨询《2010年儿童网民规模及上网行为调查报告》指出,在5到15岁的人群中,有67.7%的用户选择互联网作为他们最喜爱的媒体。在网上冲浪的过程中,有84.2%的用户主要是玩虚拟网游或其他形式的网游。正像集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巨东红所言,网游衍生图书已构成当代儿童专属的“亚文化圈”,不让孩子看这些书,就有可能导致孩子被同伴排挤。但同时,网游爱好和网游成瘾之间仅一步之遥。语文教育家王尚文表示,即使是有益智和教育作用的网游,也应该有所节制。网游令孩子们痴迷于电脑,冷淡了传统肢体运动、群体互动的游戏。网游究竟给多媒体时代的儿童带来什么,始终值得深思。
  其次,这种顾虑来自儿童网游衍生童书的娱乐性定位与商业化运作模式。对出版社而言,携手网游是一种商业的借力行为。但是考察儿童网游文学销售火爆的背后和基于文本的吸引力背后,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力量来自大部分网游图书随书附赠的游戏卡。部分孩子就是冲着附赠的游戏卡才去买书的。利用网游来驱动孩子们的好奇心和购买力,令人担忧。网络游戏自诞生之日起,就鲜明地呈现出一种作为大众化的、文化娱乐产品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始终在主流文化中处于“边缘”地位。
  儿童文学评论家安武林就提出,网游毕竟是游戏产品、娱乐产品,儿童文学作家和出版机构不能一窝蜂地追,“如果大家无节制地顺应,流行什么就做什么,容易失去自身的独立判断力。这种倾向并不值得鼓励。出版机构对儿童文学更应有理性的眼光、谨慎的态度。”在商业的推动下,网络衍生图书已经呈现出版本众多、争抢市场的趋势。乱象丛生与良莠不齐,也成为儿童网游文学寻求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儿童网游文学与它所依托的儿童网游均存在亟待解决和必须面对的发展困境。对于儿童网游来讲,随着互联网巨头腾讯的进入及淘米的上市,儿童社区市场开始走向寡头竞争。目前国内少儿娱乐平台已逐步形成淘米、腾讯、百田三分天下的局面。而近两年新上线的儿童网游基本在题材上沿袭休闲社区、益智游戏、角色扮演和剧情任务、收集精灵等模式,显得创新能力不足,同质化现象凸显。具有影响力的“摩尔庄园”和“赛尔号”两款游戏也已步入“中年”。网络游戏的独创性与艺术性的品格追求日益显得迫切。
  寻求网游文学的独立品格
  对于儿童网游文学来讲,当下网游衍生文学图书成为少儿板块出版趋势之一的局面似乎可以预期,但是在热销的同时,我们必须看到该类文学存在的“先天”局限。正像杨鹏所指出的,该类文学具有明显的依附特点,缺乏自身的独立性。某种网游升温,则衍生网游文学升温;某种网游趋冷,则衍生网游文学趋冷。这正是我们在开卷数据中看到的一个自2011年以来一直延续的问题----儿童网游文学往往能够迅速登上畅销童书月度排行榜,但又往往很快成为明日黄花。上榜的儿童网游文学图书每个月都以走马灯的速度变换着身影,很少能够连续在榜。真正具有文学价值和恒久魅力的作品尚未诞生。儿童文学的文学品质的坚守与儿童网游的渗透究竟该如何平衡,面对儿童网游的从属地位该如何寻求独立的文学品质,都是必须面对的问题。在这方面,不少玩家已经从个人角度提出,诸如《纳尼亚传奇》《苏斯博士》等优秀文学作品都是非常适合用来创编儿童网络游戏的。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盛大文学、星梦童趣等合作打造线上线下全媒体模式的《查理九世》,二十一世纪出版社授权千陌网络,以儿童文学作家晓玲叮当的《魔法小仙子》为原型,创编“魔法仙踪”儿童网游。这些以儿童文学为起点参与儿童网游创编的思路值得追踪。
  考察文学发展史可见,文学传播方式的每一次演变,必然导致文学体式的变化。20世纪末,网络带来文学载体的变革,网络文学诞生并促成文学言说地位与受众群体的变革,进而模糊了书面语言与口头语言的使用边界。如今,儿童网游文学以其兼具依附性与再造性的创作同样带来了儿童文学创作面貌与性质的变革,文学的独立性日渐消弭。这提醒我们,儿童网游文学一方面是媒介巨变时代必须面向儿童展开的新创作领域,另一方面也是亟待寻求网络时代自身定位的磨合关键期。这股来自媒介的力量带来的儿童文学语言与内容面貌的变革将不可阻挡地走向何方,更多学者力量与儿童文学作家、出版人的参与,将推动儿童网游文学走向何方,都将是一个历史行进间的儿童文学新景象。
&&&&&&&&&&&&&&&&
彭懿:惹怒成年人的“皮皮”
 &&&&&&&&&&&&&&&&&&&&&&&&&& 
长袜子皮皮,一个滑稽、充满了活泼想象力的名字。尽管林格伦自己说女儿卡琳是信口诌出“长袜子皮皮”这个怪里怪气的名字的,但还是有人推测说,一定是卡琳听过简?伟伯斯特的《长腿叔叔》,记忆在心,才顺口说出“长袜子皮皮”来的。
  一个不寻常的名字,让灵感大发的林格伦写出了一个不寻常的故事。不过,当她写完这个出格的故事之后,对它的命运还是有点担忧的----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有时连我自己都会被皮皮的所作所为震惊。是的,我确实有两个孩子,但他们怎么会有一个居然写出这种书的妈妈?”她甚至写信给她的出版商:“我寄给您这部书稿,衷心希望您不要报告给儿童福利委员会。”显然,她清楚地知道,《长袜子皮皮》与当时倍受推崇的主流童书背道而驰,它没有墨守成规,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做一个好孩子,而是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打破了许多社会规则,一定会触犯众怒,遭到一场口诛笔伐式的大围剿。可是她还是出版了它,不为别的,只因为她坚信这是一个“孩子们想听的故事”。
  孩子们确实想听《长袜子皮皮》。
  你看,长袜子皮皮可以穿着这样的袜子和鞋子出门----“她的又细又长的腿上穿着一双长袜子,一只是棕色的,另一只是黑色的。她穿一双黑皮鞋,正好比她的脚大一倍。”你看,她可以这样不讲卫生----“她和了一大团面,在厨房的地板上擀来擀去。”你看,她可以这样睡觉----“她睡觉总是把脚放在枕头上,头缩到被子里面去。”你看,她可以让***上房追她下不来----“***晃晃悠悠从屋脊上往回爬,想从梯子上爬下来时,不料皮皮搬走了梯子。”你看,她可以这样去上学----“她骑着马飞快地冲进了校园,马还在跑她就从马背上跳下来,咚的一声打开教室的大门。”你看,皮皮可以这样放肆地对女老师说话----“啊,我的小宝贝,如果你喜欢这些蠢事,你为什么不自己坐在一个角落里去算,让我们可以玩玩捉迷藏?”你看,她去人家做客时,可以这样地毫不顾忌礼节----“她把两条腿往前一伸,把盛甜饼的盘子往两个大脚趾中间一放,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难怪小读者们会为长袜子皮皮喝彩,她太酷了,一个异类,简直就像是一个来自外星球的女孩,粗野,自由奔放,有自己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不受任何约束,不惧怕任何的权威,敢于向社会世俗挑战和示威,所做的一切几乎都违背了成年人的意志,都是大人规定不允许做的----你们不是警告我们不可以这样做吗,可我就是偏要这样做。虽然喝彩并不一定等于认同,但这至少表达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一个心愿:反抗大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们爱读《长袜子皮皮》,就是因为它会让他们产生一种从未有过的快感,体验到平常不可能体验到的经验,“小小”地解放一下被束缚的心灵。
  世界上有几百万个孩子狂热地崇拜长袜子皮皮,她是他们心愿的象征,是他们梦想的具体化的存在:她没有父母,是一个孤儿(在续集中她的父亲现身了),虽然才9岁,却敢一个人住在小镇尽头的一座破旧的老房子里,没人管她,她自己照料自己;她拥有一口袋金币,想买什么都行;她力大无穷,是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一个女孩,能举起一匹马、一头牛和两个***、两个小偷;她永远不用去上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就如同大卫?鲁赛尔在一篇评论中所说的那样,这个人物对于孩子的魅力就在于,“皮皮拥有典型的童年幻想:一个极度自我的小孩,拥有非常大的力气和用之不竭的经济来源,自己一个人住,没有***监管的约束,随自己高兴说话和做事,利用一切机会颠覆社会的既定习俗。”
  这样一本打破儿童文学模式的书问世,愤怒的大人们当然要挺身而出了。它饱受批评,有人说它是非道德的,没有任何的教育意义。有人说皮皮是放纵教育的榜样,还有人说皮皮是“一个会抓伤人的灵魂、令人不愉快的东西”,是“反社会的垃圾”。还算好,这场论战很快就结束了,最终的胜利者当然是长袜子皮皮和林格伦。
  现在,已经不会有人阻挠孩子们读她的故事了。因为他们发现,皮皮没有成为孩子们的榜样,没有一个孩子会去摹仿她的行为,比如不去上学、倒着走路、不尊重老师、缺少餐桌礼仪……其实孩子们是有判断力的,他们知道皮皮不过是书中的一个夸张的人物,她只活在她的故事里,在现实中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上,作者在书中还安插了两个好孩子杜米、阿妮卡(这是两个又懂事又有教养又听话的孩子)和几个好心的大人,每当皮皮干下什么惊人之举,他们就会及时地站出来提醒我们:皮皮这样做不对。对于大人们的种种责难,林格伦觉得实在是好笑,她说她只是为了逗孩子们开心。她还说:你只要爱孩子,他们的行为就会规范。
  再说了,皮皮也不完全是一个行为乖张的疯丫头,更多的时候她是一个会讲充满想象力的故事、惹人喜爱的小女孩。玛丽亚?尼古拉耶娃在《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中就指出:“观察皮皮的行为,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皮皮勇敢、独立、聪明……皮皮身上几乎没有负面的特征。”对了,说到这里不得不插上一句,不知中文版为什么缺少了“皮皮充当救生员(Pippi
Lifesaver)”一章,就是皮皮火中救人的那一章,如同广场上目睹皮皮舍己救人壮举的人们连呼长袜子皮皮万岁一样,这是最能扭转人们对皮皮印象的至关重要的一章。在这一章里,皮皮是一个万众敬仰的英雄。
  有趣的是,长袜子皮皮始终没有长大。在《长袜子皮皮》的两个续篇《长袜子皮皮去航海》和《长袜子皮皮在南海》里,她依然还是那个无拘无束的小女孩,继续不守规矩,活在她自己想象的世界里,看不出一点成长的痕迹。说起来,还是她自己不愿意长大吧。在三部曲的尾声,皮皮这样警告她的两个好朋友:“决不能长大,大人没什么可羡慕的,大人没有一点儿乐趣。”她还找来一种豌豆样的小药片,说在黑暗中吃了它,就永远永远不会长大了。看来,这小药片确实灵验,因为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长袜子皮皮真的没有长大,她一直都生活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的中间。
  有一回,一个陌生人递给林格伦一张纸条:“谢谢您把灿烂的光辉带进我灰暗的童年。”这让林格伦非常骄傲:“如果我能够给一个孩子的生命带来一些阳光,我就很满意了。”
&&&&&&&&&&&&&&&&
徐坤:绘本时代的阅读&
  【作者简介】徐坤,女,1965年3月出生于沈阳。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博士,北京作家协会驻会一级作家。1993年开始发表小说,出版小说散文论著等3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白话》、短篇小说集《午夜广场最后的探戈》、长篇小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八月狂想曲》《爱你两周半》等,曾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首届冯牧文学奖等。
儿童画看似简单却最难画,对线条和神韵的要求都很高。没有深厚的功底,练不了这活计。
  与浓墨重彩的色彩比起来,我更喜欢简洁流畅的线条。人生,在线条之中,几笔就完成了,根本不用一遍一遍重复涂啊涂的。这都是那个时代黑白线条的大师手绘小人书给我留下的至深影响。
  人都说,小时候看什么书,就会决定长大以后未来的走势。看三维绘本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不用戴立体眼镜,看世界时人物和物件天生就是科技立体的?而我们这些看小人书和连环画成长起来的人,是不是一直还沉浸在传统的点线透视观里?
  一位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送我一套新出的绘本读物,文字非常漂亮、优雅、唯美、感伤。他的书动辄发行几十、上百万册,非同凡响。可惜书中给文字配的图画,有点差强人意。那些冠以“某某创作室”的绘画产品,执笔者年龄都很小,有的是80后,年纪轻轻闯江湖,用心程度虽然有,但是画艺稍显逊色。公鸡画成死撅撅的调子像只瘟鸡。各种涂料和彩色碎布头混搭拼贴。人和动物都涂成灰不溜秋实心的,笨笨的,很压抑滞重。为什么不能找有经验的人,画得好一点?儿童画看似简单却最难画,对线条和神韵的要求都很高。没有深厚的功底,练不了这活计。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这些都是当下绘画的流行元素,用在绘本童书里也不过分。时代变了,绘本的风尚也有了改变。有些童书,已经是现代科技制作的三维立体绘画书了,当描写到鸟语花香时,都有做成花园和植物状的硬纸壳弹出来,还有小鸟啾啾叫,非常直观。技术的发达,弥补了画艺的不足。没有人还在原始的绘画线条和色彩方面下工夫。
  这让我想起过去年代的绘本,我们小时候读的连环画小人书,全是画坛大家所作,直到现在,那些六七十年代的绘本还一纸风行。当然,那是一个不正常的年代,为响应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号召,功底深厚的一代画坛大师们,被迫在他们最好的年华来画连环画,牺牲了他们一代人,得益的是我们这些少年儿童。那时的连环画,并非低幼读物,而是面向广大国民。从《三国演义》、《西游记》到高尔基的三部曲以及革命斗争故事,皆可入画。
  绘画大师刘继卣的《鸡毛信》,开启一代连环画的画风。《鸡毛信》可能是我小时候翻看次数最多的一本小人书,一个小孩把一封信藏了又藏,揣在身上,藏在羊肚子里,结果总还是被伪军发现逮着,然后信又丢了,又回过头去找,费尽周折。看完以后,不知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孤独的感觉。可能跟作者刻画人物的笔法有关系,书中用了十分简洁流畅的白描线条,一点没有赘笔,容易让小孩觉得空旷、感伤。还看过刘继卣画的《大闹天宫》,人物繁缛,场面宏大,色彩缤纷,真了不起!
  董洪元画的《抗联小战士》和高尔基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画得多好啊!《抗联小战士》,画得很厚实,很密,东北老林子里皑皑的白雪,密密麻麻的树,抗联战士穿得厚厚的很臃肿的衣裳,都让人觉得打仗很艰苦,很冷,很不容易。《童年》里捡垃圾的小混混们坐在木栏杆上忧伤又开心的画面,祖母和祖父争执谁的水杯里茶叶放多了的构图,常留心间;《三国演义》我看的上世纪70年代重出的一套48本的,全是大师所做,太漂亮了!人物众多,里面的仗也打得比较频繁,粗黑线条的人物总是船上马下、刀戟生风,英雄大汉个个凝重奔放,潇洒传神。
  艺术都是相通的。从这些童年的绘本读物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概念、道德观,更体会到繁缛与简约、写意与白描、工笔与重彩的意韵。那些属于中国式的、传统的线条、布局、飞白、走势,人物的动态、静势,每个画面,都常留在心里。《大闹天宫》里的绚丽重彩,同样让人印象颇深。好像我第一次见到国外油画时,也没表现出什么过分羡慕的,《大闹天宫》丝毫也不逊于它。从《鸡毛信》和《抗联小战士》里孤独小孩的受罪,到《西游记》、《三国演义》里妖魔鬼怪、英雄大汉们的群像大合唱,我得出了非常有意思的线条式世界观:好像这就是人生,小时候总是要孤寂落寞,长大了就自然会呼朋引类的热闹起来了。
  这些感受,在我自己今后的写作中,也派了用场。一部小说,如同画面,哪些地方需要简单交代,哪些需要反复描画吟咏的,哪些地方需要留下想象空间,都有讲究。与浓墨重彩的色彩比起来,我更喜欢简洁流畅的线条。人生,在线条之中,几笔就完成了,根本不用一遍一遍重复涂啊涂的。这都是那个时代黑白线条的大师手绘小人书给我留下的至深影响。
  绘本、动漫、连环画、小人书……这些概念,内核相近,外观不同,牵系着不同年代孩子们的成长,给他们看世界的方式上刻下了烙印。人都说,小时候看什么书,就会决定长大以后未来的走势。看三维绘本长大的孩子,长大以后,是不是不用戴立体眼镜,看世界时人物和物件天生就是科技立体的?而我们这些看小人书和连环画成长起来的人,是不是一直还沉浸在传统的点线透视观里?
  当然,这里没有孰优孰劣的问题,而是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使然。只是希望当下的绘本,在技术发达的基础上,绘画的基本功底再深厚一点,画出来的东西再灵动、再有文化、再有意韵一点。(来源:深圳特区报)
&&&&&&&&&&&&&&&&
王明睿:童年,还会再见
  合上《再见童年》的封面,看到这四个字,心中还是觉得不甘心,也许“再见”,意味着还会有再次相见的那一天吧。张倩仪女士的这本书很特别,既不是散文随笔,也不是研究著作,而是把近代一大批名流的自传搜集起来,摘出其中关乎童年的种种记录,将其分门别类,娓娓道来加以解说。或议论或抒情,但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在清末民初度过童年时光的这几代人,他们的童年是否还值得留恋?是一座遗迹还是一份遗产?那个青布袍千层底儿、《三字经》《千字文》、旧私塾新学堂的童年,是否真的和今天说了再见?
  在我看来,该书的“童年”包含了更复杂的含义。清末民国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变革时期的开端,如此表述是因为这一变革至今仍未结束。这次变革被晚清人士概括为“天崩地裂”,被近现代学者概括为“古今之变”。这一巨大变革,本质是天道的变革,或说,是道德伦理的巨变。而清末民初则是新旧并存、古今交融的特殊时期,青少年的培养正是那个新旧参半的时代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方面。将清末民国和当下青少年的童年进行比较,我们丢弃了哪些?又过分追求了哪些?从头审视清末以来的变革脉络,是得以更深刻理解今日中国的必要条件。
  在我看来,这本书虽然列举了清末民国儿童视野里的种种方面,其实都是在讲一个问题:青少年的教养。但在这个问题上,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有着根本的不同。两者的不同反映出的正是“古今之变”。不妨较为简略笼统地来对比一下。
  在传统社会里,教养的核心是培育君子。所以,从《再见童年》中我们可以窥到,传统社会对君子的培养贯穿其一生,童年只是教化的开始;也遍及整个社会结构,不仅包括进私塾,也包括宗族生活、交友待人等。这不难理解,中国的传统社会儒家的道德伦理决定人们的观念。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要接受圣人的教化,以圣人规定的伦理为标准而生活,亦即成为君子。那么,一个理想的社会必然是由君子构成社会主体,其他人被君子的道德“风行草偃”,共同构成一个稳定而又有道德的社会。所以,《再见童年》里的孩童,不仅读书要读圣贤书,考试要考八股文,即使是父母的耳提面命,宗族的亲睦和谐,乃至成年后是出仕还是耕读,无不实践着成为君子的路径。书中很多人虽然追忆童年被束缚的痛苦,却又都十分怀念父母的言传身教、塾师的道德文章、宗族的护佑支持以及耕读世家那虽贫苦而清高的处世方式。儿童的感觉简单而敏锐:他们既感到束缚又颇觉心安。是故,传统对青少年并没有特定的“教育”,因为整个传统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教化体系。
  而现代社会则完全不同。教养的核心是培育公民。二者最显著的区分是,公民已经消除了君子的道德意旨,只是一个宪法的概念。这就使得现代社会不再是一个内敛的教养体系,教育也沦为各种社会制度之一种。但这并不意味着教育的“被解放”,恰恰相反,现代国家一旦形成,教育势必被整合,制度化的教育更深刻地将青少年束缚起来:传统的私人教师和私塾被标准化的、整齐划一的学校所取代;国家制定统一的若干套教材并提供标准***;孩童从小学就被纳入统一的教育体系,要知道传统社会中朝廷只抓高考(科举),并不插手孩童早年的教育。总之,现代社会把教育从培养“单个人的道德”变成了整体的社会行为,雅斯贝斯曾评论现代教育“要把孩子们从他们的双亲那里拖走,使他们可以成为只属于社会的孩子”。当然,现代教育也有很多优点,例如追求识字率普及、体育锻炼、美育培养等。
  但最大的不同仍然在于,当社会培养的目标从君子变为公民,那么现代社会就已经把传统意义上关乎道德伦理的“教化”变成了只关心知识授受的“教育”。一方面,现代教育的使命是提供各种各样的专科知识,培养出的也是各行各业的专家,他们毕业后进入社会各个专业领域,成为维持社会运转的零件,而不再是以追求道德升华的君子;另一方面,教育也提供一种整齐划一的公民意识,以便于支撑一个现代国家。传统社会虽然也讲忠君,但天道、圣人是大于君主的。
  《再见童年》里记录的青少年就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他们大都既念过私塾、考过科举,又上过学堂、出海留洋;既对人生有着道德伦理之追求,又热烈学习各种专科知识;既得益于大家族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哺育,又在中西碰撞的前沿城市沐浴了自由的空气。我们会发现传统教育的很多优点已经失落,而现代教育体系则形成了崇拜知识的新宗教,但这些知识无法提升出让一个人道德自足的伦理。在西方上帝已死,在中国则君子无觅矣。
  于是想起常有人说,民国培养大师,现代社会不培养大师。民国那批风流人物并非只得益于传统,也不是当时的社会空气多么“自由民主”,无非是得古今教养之利而已。再笼统一点说,民国的这些人物从传统中得益的是伦理,知道如何做君子;又从现代教育中得益于知识的爆炸,信息的传播,治学的方法。两相结合,才熔铸成大师。
  张倩仪写这本书,或许并没有本文这样的想法,我想起她在一次讲演中颇有兴趣的谈论:古代的童书很多都是由像朱熹这样的大牌人物来写,而现在的童书作者最好的也不过是作家。在我看来,原因亦是古今之变。现代童书主要的目的是“开发智力,提高艺术修养”。
  《再见童年》的确是一本好书,也许未来我们还会与这样的童年重逢,是的,风景旧曾谙呢。
  &&&&&&&&&&&&&&&&&&&&&&&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再见童年》张倩仪著 世界图书公司出版)
  &&&&&&&&&&&&&&&&
章方松:童心慈爱悲悯动物&
----读乌尔文?尼尔森童话《我的小猴子》&
  从网上得知,由陈文芬翻译的瑞典作家乌尔文?尼尔森的童话《我的小猴子》,于2012年2月由台湾天下远见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我请友人从台湾带过来,认真阅读之后,感到这是一本很有品位的儿童读物。
  《我的小猴子》写的是南非的一个滨海小村庄,一群狒狒闯进人类家中到处破坏。大家惊慌失措,连***也束手无策,这时,一只狒狒宝宝和一位小男孩相遇了……童话以“我”的童心慈爱与动物的稚拙性情相融和,上演了一个人类与动物相识相通的故事。翻译者以清淡的语言、清丽的语调、清简的词句、诗意的文字,体现了童心慈爱、悲悯动物的主题。这个故事情节虽然平淡自然,但是想象合理合情,符合儿童审美趣味。故事所传递的温暖人心的真善美,意在把平凡可爱、调皮活泼、机灵敏捷的小狒狒,与“我”的童心、善良、悲悯、同情融为一体,表达人类与动物的亲和力。在***化的现代儿童文学创作中,这是一本难得的从儿童审美心理出发,适合儿童审美意趣,符合儿童思维情感的好童话。
  《我的小猴子》实现了童话生活化,生活诗意化,诗意审美化,审美童心化,童心人性化,人性善良化。故事从“我”跟小狒狒的交往与关爱,自然表达出童心的纯美善良,使小读者读出人类与动物相互理解与关爱的情感。这种童话,往往胜过现代那种写恐龙或外星人、机械人的童话故事。这个物化与欲望强烈的时代,更需要人类与生物的亲和关爱,需要人类与自然生态融和的审美意识。
  童话的另一个特点,是以风景写出生态环境对童心自然审美的熏陶。比如,写“我”刚进入树林的景色:“我沿着山坡往下走,穿过田野,越过小桥。眼前出现了一片广阔的树林,树林里有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草地。”故事一开始,就将小读者引入一个美丽的空间。再比如写小猴子想妈妈时,周围“天色渐亮,我们醒过来,睁开眼睛。一群凤头朱鹭飞过屋子上方,在天空中大声鸣叫着”。这些生态景色与童话人物的心态相一致,美化熏陶着小读者的心灵。
  还有下面一段文字:“院子里黑漆漆的,不过,等眼睛渐渐适应以后,就能看到空中挂满亮晶晶的小星星。”“小猴子望着满天星,听着青蛙与蟋蟀的歌唱声。”“我站在草地上,抬头望着星星好一阵子,浩瀚的星空让我头晕目眩。‘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给小读者以视觉、听觉、想象与联想的审美通感。文字似景似画,情中蕴理。虽是明白不过的语言,但透过黯蓝深邃的星空,寓意着人类与星空的对话。这些简单的儿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颗颗童心,待他们长大后,会感受到人类与宇宙间的诸多奥妙。
  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全是以离奇古怪的故事情节、入胜惊险的变幻吸引小读者的好奇心,而是要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滋养、培育孩子的道德情操,纯净美化孩子的心灵。
  此书的翻译,文字简约,蕴涵儿童审美情趣,又具有丰富性与多层次性,表现了人类与动物的亲近,呼唤人类的悲悯与善良,它抓住了儿童心理活动的趣味性,传达童心之美,语言清淡朴素。
  这本书装帧精良,版式雅致,加上克莉丝蒂娜、迪格曼意旨优雅的插图,线条简朴,布局空灵,幽默轻快。
&&&&&&&&&&&&&&&&&
谭旭东:探索成长的奥秘
 &&&&&&&&&&&&&&&&&&&&&&&&& 
近期我读完了曾维惠的短篇儿童小说集《薰衣草,下一站花开》和《风铃花的歌唱》。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的阅读体会,可以说曾维惠的作品是我一直期待的诗性的艺术,是理解了童心的佳作。
  《薰衣草,下一站花开》中的小说,可说是曾维惠儿童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阶段性总结,展示了她对成长生命的关注及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她在简介里有句自我评价:“这些抒写青春年少的故事,或悲伤,或快乐,或写家庭,或写校园,或写都市,或写山区,用不同的故事,从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当代青少年的喜怒哀乐,让孩子在读故事的同时,体验到成长的阵痛与快乐,学会自我调适,从青春的迷惘中走出。”譬如第一篇《薰衣草,下一站花开》,以第一人称“我”叙述了一位少女成长的心理感受,描述了她对父母关系的敏感,尤其是披露了她对那位喜爱熏衣草香袋的男生的朦胧情感。“我”和同桌男生“娃娃鱼”是一种纯洁的同学关系,但“我”和那个瘦高个男生的关系,却是一种难以言说的异性相吸的青春期情感。虽然,“我”内心世界的那种对爱的渴望,并未在小说里得到明确表达,读者却能感觉到青春期令人回味的气息。曾维惠的文字触摸到了少年的心灵世界,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用不枝不蔓的笔墨,渲染了一幅浓淡相宜的生命图景。
  《青花瓷碎了》也是一篇值得读的小说。它讲述的是少女“我”对妈妈的“恨”。“我”的妈妈因为怀疑爸爸负了心,而歇斯底里地砸碎了她和爸爸结婚的纪念物----一套青花瓷餐具,而且任凭“我”如何修补和劝说,妈妈毅然绝然地坚持离婚,于是,“我”以各种方式来惩罚妈妈,使她得不到女儿之爱。应该说,这是一种很严酷的叙事,作家以少女的视角,把离异家庭给孩子带来的伤害犀利地展示出来。为什么“我”如此狠心?为什么一定要让妈妈承受如此巨大的痛苦?小说里没有谴责“我”,也没有过分地谴责妈妈。但不难看出,作者是怀着一种疼痛来书写成长的。成长的生命不只需要父母的物质之助,更需要父母的精神之爱。一个完整的家庭,一种健全的温暖,对成长的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与小说不同的是,短篇童话集《风铃花的歌唱》则充满了抒情气息和唯美色彩,童话被作者当做一个美的空间来建构,因而把幻想、想象、梦想和诗意等审美元素,与爱、期待、同情、呼唤等情感有机结合了起来。开篇《风铃花的歌唱》用交叉性的叙述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和一个男孩的故事:灵魂一直在流浪,只能在黑夜里出来,它渴望享受光明与爱。男孩子曾经做过小偷,而且导致另一个男孩子变成了植物人,他的内心充满了忏悔,他多么渴望得到灵魂的洗礼,有风铃花歌声一样的喜悦。这篇童话在结构与布局上灵动新颖,采用了复调小说的叙述模式,很有艺术探索性。此外,《花束里的精灵》《紫薇花下》《飘飞的芦苇花》等,无论是表达人物的情感世界,独具匠心的角色设计,还是非线性的叙述与活泼的文笔,都使得曾维惠的写作颇有看头。
  我曾把儿童文学定义为“或关注成长、或书写成长,但一定是有助成长的文学”。简单说,儿童文学就是“成长文学”。儿童的成长包括自然的成长和人文的成长、身体的成长和精神的成长,儿童文学的创作就是要反映这种成长。曾维惠用心地、甚至可以说是在小心翼翼地探索成长的奥秘,她的文字里有爱,有理解,有期待,也有梦想,充满对“成长”的关怀。表达了***世界的爱,以及对未来一代的希望与期待。而且,也许因为她是一位教师的缘故,她文集中的每一个篇章,都深深隐藏着教育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论是对成长生命的书写,还是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对社会问题的探索,她都力图从儿童立场出发,以人文主义的关怀,来表达她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
慈琪:消失的站台
  今安在站台上等待家人。轰隆隆----“爸爸号”开走了;轰隆隆----“妈妈号”开来了。
  隔着厚厚的玻璃,妈妈摸着孩子冰冷的脸颊,而孩子柔软的睫毛抵在玻璃另一边,眼睛安静地眨巴着。
  “妈妈,你们什么时候接我回家?”
  “快了,乖,再过一个月。”
  轰隆隆----“妈妈号”开走了。今安回到病床上坐着,孤零零一个人。病床对面的墙上就是那块厚厚的大玻璃,今安把它想象成站台的玻璃墙。每次爸爸妈妈出差,都是走到玻璃墙后面,过安检、上车,然后他就会很久很久见不到他们。
  这回,是他走到玻璃墙后面,等着爸爸妈妈来接站。
  每天晚上,他躺在白色的小床上,用被子蒙住头,闭上眼睛,感觉自己的身体晃啊晃,车怎么还不到站呢?等到天亮吧,到了天亮,爸爸妈妈就来了。他们就在玻璃墙后面看他一会儿,和他说话,然后匆匆离去。
  “乖,再过几天,爸爸带你去吃麦当劳。”
  “要听护士姐姐的话啊,好好吃饭,多补充营养,知不知道?”
  他们肯定不知道,今安早就发现他们的笑容是装出来的了。好几次爸爸妈妈还没走远,就垂下头去,抬起胳膊抹眼睛。今安看他们的背影就能猜出来。这让他有点小得意,又有一点点担心:他们怎么老是哭啊,我真的得了治不好的病吗?
  今安已经在这间单人病房待了整整两星期了,除了爸爸妈妈之外,他没见过其他人,给他送药、送食物的护士姐姐虽然说话很温柔、对他好得不得了,可她们都戴着口罩,今安连她们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对了,还有医生叔叔。医生叔叔严厉极了,他每天来一次病房,不说话也不笑,一进门就打开复杂的仪器箱,给今安做全身检查,尤其仔细检查胸腔和心脏,冰凉的听诊器和橡胶管像小蛇一样贴在今安身上。今安很怕他。
  今安害怕蛇,每次去动物园,他都坚持不去爬行动物馆。但那是多久以前的事了呢?他真的不记得了!两年前?半年前?今安有时候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他明明记得那么多事情,却搞不清那些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待在病房里很无聊,今安没事儿就想以前的事情。他越想越奇怪。比如他最好的朋友杨娜,一个脸上总有甜甜笑容的小姑娘,和他同桌,每天帮他记作业,在他忘带水彩的时候分一半儿颜色给他(这种事常常发生)。可他怎么也不记得,杨娜是什么时候和他成为好朋友的?
  还有今安的小舅舅,每年都来看望今安,给他带变形玩具和外国的图画书,每年给今安的红包都特别厚。可今安只记得这些了。他不记得小舅舅的声音是什么样的,笑容是什么样的,在他的印象里,小舅舅似乎就只剩下给他玩具和图画书,很爱他,别的就没有了。
  自从今安住进医院后,小舅舅就没来看过他。今安很想念他。
  爸爸有一回来探望今安,今安问他,为什么自己记性变得那么差。
  “你生病了,等病好了,就记得清清楚楚了。”爸爸含糊地回答,然后说他马上要去开会,便急匆匆地走了。
  也对哦,今安想。自己平常就迷迷糊糊的嘛,作业都要杨娜帮着记!
  爸爸妈妈越来越少看望今安了,每次只是匆匆看一眼就走,也很少和今安说话。今安想,他们是不是又有新的孩子了?不要他这个病孩子了?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很生气,有一次他冲妈妈发了火,妈妈像是惊醒了一样看着他,然后愧疚地说:“对不起,孩子,再过3天……你就能出来了。”
  3天后,医生叔叔像往常一样来给今安检查身体。今安看着他冷冷的眼镜片,鼓起勇气问:“叔叔,我今天是不是可以出院了?妈妈说的。”
  医生叔叔背对着今安,迟疑了一下,沉声回答:“可以了。”
  “真好!”今安开心地从病床上一跃而起,蹦跳着,然后一屁股坐在床沿晃着小腿,想着待会儿爸妈会过来,把他带回家。是坐地铁还是开车呢?
  他没有注意到医生叔叔转过身来,拿着一根泛着冷光的针管。
  “扑哧”一下,今安只觉得手臂一凉,接着刺痛和麻木的感觉从胳膊慢慢延伸,逐渐让他全身都不能动弹了。他无法思考,直到心脏停止跳动的那一刻,他才突然挣了一下,接着便再也没有呼吸了。
  医生静默了几秒钟,口罩里升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镜片。然后他抱起男孩走出门。
  这间有着厚厚玻璃窗的病房从此空了,再也没有一个孩子将它想象成站台,站在窗前,等待“爸爸号”和“妈妈号”开来。
  医生抱着今安来到手术室里。那儿,一个男孩在手术台上沉睡,他有着和今安一模一样的面容。
  很快,一具小小的躯体被裹上白布,匆匆推进了太平间。
  第二天,另一间病房里。
  手术台上的男孩躺在床上,依旧沉睡着,今安的爸爸妈妈和小舅舅都守在他身边,不安地等待着孩子醒来。床头柜上放着一盒水彩笔,那是杨娜来探病时送来的礼物。
  医生坐在另一张椅子上,用安慰的语气对他们说:“放心吧,做这种手术,我们院从来没失败过。”
  “没有后遗症吧,毕竟是两个人……”妈妈担心地问。
  “不会,那个克隆人是用吴今自己的细胞做出来的,心脏完全匹配,不可能排斥。”医生尽量用病人家属听得懂的语言解释,他对这个小病人很负责,因为家属给的报酬太高了。“而且,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为防万一这个克隆人变成痴呆或发狂,我们给他输入了吴今的一切重要记忆,尽量使他生理和心理上和吴今达到完全统一,简直就是同一个人了,怎么可能有后遗症呢?”
  妈妈的手颤抖了一下。她想起那个孩子趴在玻璃窗上,柔软的睫毛,模糊的影子。妈妈,你什么时候接我回家?
  这时候,床上的男孩吴今慢慢醒了,因为太久没有接触到光线,他难受地眯起了眼睛。
  三个大人紧张地围到床边,却都说不出话来。最后妈妈开口了:
  “宝宝,你感觉怎么样?”
  男孩愣愣地看着他们,过了很久,他轻轻地回答:“心里有点疼。”
&&&&&&&&&&&&&&&&&&
庄大伟:胆小鬼传奇
  话说那天天蒙蒙亮时分,地下车库一角的老鼠洞里,传来一阵“稀里哗啦”的声响,闹哄哄一片。出什么事啦?原来老鼠家族正在此地摆擂台,排座次。谁本领高强,就坐头把交椅,以此类推。老鼠们闻讯从四处赶来,一试身手。各路老鼠“你方唱罢我登场”,比武的、斗智的、使力气的、耍嘴皮的,好不热闹。直到第二天中午时光,老鼠家族的座次总算根据得分多少排定下来。
  方头鼠头大、力大、胆大,武打本领高强,自然稳稳坐上了头把交椅,号称草头王。余下依次为:智多星跛脚鼠、大力士圆肚鼠、气功师长耳鼠、飞毛腿秃尾鼠……排在最末位的是胆小鬼绿眼鼠。把绿眼鼠排在最后一位,并不冤枉。此鼠不但头小、嘴小、身子小,胆子更是出奇的小。他就是看见那张仿猫皮座椅,都会吓得浑身哆嗦。
  且说老鼠家族座次排定,坐上头把交椅的草头王慷慨解囊,请众兄弟大吃大喝了一番。酒足饭饱之后,草头王咳嗽一声,说道:“谁来表演个节目,让大伙乐乐。”
  草头王一声咳嗽,把缩在角落里的绿眼鼠吓得哆嗦了一下。智多星跛脚鼠一见,便一瘸一拐地走到草头王跟前,耳语了几句。草头王哈哈一笑,从盘子里取出半粒五香豆,扔在地上,对绿眼鼠说:“把它吃下去。”
  绿眼鼠慌忙捡起地上的半粒五香豆,塞进嘴里,使劲地嚼了起来。草头王坐在那张仿猫皮座椅上,翘着二郎腿,眯起两眼,看着绿眼鼠把半粒五香豆嚼完、咽下,便仰天一阵大笑,说道:“告诉你,我在那半粒五香豆上,放了灭鼠药!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满洞的老鼠全都乐了。
  一旁的跛脚鼠瞥了一眼墙上挂着的一只破闹钟,时针正指向2点。他上前拍拍绿眼鼠的脑袋,不紧不慢地说:“再过半个小时,你身上的药性就要发作,你就要两眼一闭上西天了。”
  飞毛腿秃尾鼠赶紧扛来摄像机,把镜头对准缩成一团的胆小鬼绿眼鼠,推成特写----
  绿眼鼠的牙齿在“咯咯”打战,额头上淌着冷汗,眼里闪着惊恐的绿光。突然,他那眼珠里的绿色慢慢褪去了,变成了蓝色,又慢慢变成了紫色,最后竟然变成了红色!
  绿眼鼠变成了红眼鼠!红眼鼠的牙齿不再打战,额头不再淌汗,眼睛像两团喷着热气的火球,喷射出恐怖的红光。他跳起来,朝草头王直扑过去。
  “你,你,你要干什么?”草头王从座椅上跳了起来,眼珠子瞪得溜圆。
  红眼鼠二话没说,跺了跺脚,挥起双拳,先是一个马步冲拳,再来了个海底捞月,“啪!啪!”左右开弓,拳头重重地击在草头王脑袋两边的太阳穴上,只听“扑通”一声,草头王栽倒在地,好久动弹不得。
  一旁的智多星见情况不妙,慌忙朝大力士和气功师努了努嘴。排行老三、老四的大力士、气功师接到军师指令,立刻一左一右,气势汹汹地朝红眼鼠扑去。红眼鼠见状大喝一声,先是朝着大力士来了个扫堂腿,将大力士放倒在地,一顿拳脚;然后他又手搭凉棚,朝气功师瞪了瞪血红的眼睛,使起了鹰拳,对准气功师的眼睛、鼻子、嘴巴,如同鸡啄米一般连连出拳,打得气功师只能喘气。
  本来还想上前助战的老五、老六、老七们,见红眼鼠挥拳、踢脚、头攻、牙咬,三下五除二就把老三、老四打翻在地,便纷纷退了下来。众老鼠见状,全都趴在原地,不敢动弹。
  “哈哈哈哈……”这回轮到红眼鼠大笑起来。
  谁料老鼠洞里的这番格斗,惊动了正在墙角睡觉的黑猫。黑猫被吵醒了美梦,好不恼火,“喵呜”一声,窜到洞口,探进了脑袋。
  “我的妈呀!”老鼠们看见一个猫头出现在洞口,张开血盆大口,吓得一个个抱住脑袋,趴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然而吃了老鼠药的红眼鼠却毫不害怕。反正活不了几分钟了,此刻的红眼鼠天王老子都不怕!只见他先是双脚摆了个弓步,然后一跺脚,腾空跳起,双手来了个“晴空霹雳”,照着猫的脑门就是两拳,紧接着双手紧紧拽住猫胡子,张嘴狠狠咬了一口黑猫的鼻子。
  黑猫做梦也没想到,这只小老鼠竟敢如此大胆!看来此鼠必定神通广大,不可小瞧。淌着鼻血的黑猫惨叫一声,夹着尾巴逃跑了。
  红眼鼠击打黑猫的精彩场面,全被飞毛腿秃尾鼠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了。
  “噢----”老鼠们全都欢呼起来。
  草头王朝着红眼鼠连连作揖:“甘拜下风,甘拜下风。”
  红眼鼠乐呵呵地坐上仿猫皮座椅,学着草头王的样儿,仰天哈哈大笑了一阵,对众鼠们说:“反正我就要死了,让我也来尝尝做大王的滋味吧!”
  脸色发白的智多星连忙下跪磕头,应道:“大王有何命令,尽管吩咐。”
  红眼鼠瞪了智多星一眼,朝地上吐了口唾沫,说道:“把它给我舔了。”智多星只得乖乖伸出舌头,把地上的唾沫舔了。
  “哈哈,我的唾沫里有灭鼠药。舔了我的唾沫,谅你也活不了半小时。”说罢,红眼鼠朝破闹钟扫了一下。呀,已经2点35分了。
  “我吃了灭鼠药,已经过了半小时,怎么还没死?”红眼鼠摸着后脑勺,觉得挺纳闷。
  一旁的草头王急忙上前,对红眼鼠耳语道:“报告大王,刚才小的只是听从了智多星出的歪主意,假说在五香豆里放了灭鼠药,其实是跟你逗着玩的。五香豆上没有灭鼠药……”
  “这么说,我不会死了?”红眼鼠顿时觉得脑袋一阵发晕,他的眼睛由红变紫,由紫变蓝,再由蓝返回了绿色。变成了绿眼鼠的他,“扑通”一声从仿猫皮座椅上跌落下来,牙齿打战,额上淌汗,身子缩成一团,又回复了往日胆小鬼的模样。
&&&&&&&&&&&&&&&&&&&徐玲:我会好好爱你
  我拨通了奶奶家的***,可是响了很久都没人接。
  我往爷爷的药店打***,接***的不是爷爷,而是药师姐姐。
  我说我要找我爷爷老熊,她说老熊爷爷今天有事没来药店。
  真是奇怪,爷爷奶奶一起蒸发掉啦?难道他们结伴去旅行啦?
  我好想去找丢失的书包,但又侥幸地觉得说不定妈妈已经找到了,便匆匆回家。
  打开门,果然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忙碌。
  “找到了吗?”我一边环视客厅和餐厅一边大声问妈妈。
  “没有。”妈妈说。
  “唉----”我感到失望,“爸爸是不是回上海啦?”
  妈妈把黄瓜切得“??”响,像是没听见我的话。
  “你们……我……”我咬咬嘴唇,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我去吃爸爸买的巧克力。”
  妈妈停下来看看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搂着大大的巧克力盒子坐在落地阳台里吃巧克力,一颗接一颗地吃,吃着吃着,眼泪就下来了,一直滑到嘴里,和香浓的巧克力一块儿咽进去。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会吵架,也不知道爸爸是被妈妈赶走的,还是心甘情愿自己走的,但我知道,爸爸一定是受了委屈。我是小熊,他是我的大熊,我长得那么像他,他受委屈我能感受到。
  这么想着,我突然有点儿怨恨妈妈了。
  于是,吃午饭的时候我对一言不发的妈妈说:“爸爸上班很辛苦的……”
  妈妈轻轻地“嗯”了一声,并没有抬头。
  “您为什么不在店里叫外卖吃?”
  “我在店里吃外卖,你吃什么?”妈妈一个劲儿往我碗里夹菜。
  “跟你一起在店里吃啊。”我说,“不是每次都这样吗?”
  “在家自己做了吃营养好。”
  “可是要做得好吃才行。”
  我的意思是她做的菜很不好吃。
  妈妈出去后,我决定自己去找找书包,说不定运气好能找到。
  我的运气有时挺好的,比如我7岁的时候班上流行长水痘,我没有被传染到;8岁的那年暑假妈妈一定要带我去学游泳,我不愿意,结果到了那儿发现名额已经满了;9岁的时候年级里举行古诗文背诵竞赛,我得了第三名;去年秋天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在大巴车上捡到一本漫画书,虽然封面已经烂掉了,但我还是幸福地把它带回了家……
  但愿这回我能找回我的书包。
  我刚走出小区,徐菲骑着自行车赶上来。
  “苗苗,你去哪儿?”
  “体育馆找书包。”
  “体育馆很远的,骑我的车去吧。”
  “我要到过了年才满12周岁。”
  “没事儿,我不也没满12周岁吗?不是照样骑得好好的?”
  “也对。”我接过自行车,“没见过***把自行车一辆辆拦下来,一个个问年龄的。”
  说完我飞身上车,歪溜溜向体育馆进发。
  “小心点儿!”徐菲在后面说。
  “知道啦----”我侧着头朝后面喊,“找到了我请你吃面。意大利的!”
  骑车的感觉真爽,有一种飞跃的幸福,树木和建筑长了脚似的在我视线里倒退,它们一定看出来我的样子很威风。好久没有享受到这种感觉了。
  终于到那家我买笔记本的超市了,我问了所有穿制服的保安和裹红马甲的收银员,说,“你们见到粉红色夹灰色的书包了吗?很漂亮的。”他们都说超市里箱包架上可能会有。
  我跑到箱包架那儿,才恍然大悟。?,他们都以为我要买新书包。
  于是我重新一个个地去问,说你们见到一个女生的旧书包了吗?里面装着沉甸甸的课本。
  他们都说没有。
  我只好去体育馆门口转悠,大门都开着,里面有运动员在训练,我在门口走了一圈,又进去走了一圈,没有见到我的书包。
  我走出来在体育馆外面的广场上找,依然没有收获。
  一个穿黄马甲的清洁工阿姨推着垃圾车从我身边经过,我拉住她的衣角:“阿姨,您看见一个女生的书包了吗?里面沉甸甸的都是课本。”
  “丢书包啦?什么时候丢的?在哪儿丢的?怎么会丢呢?你妈妈一定很着急吧?”
  她真是天才的发问家。
  “谢谢。”我扭头逃走了。
  我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游走在路边,经过自行车铺的时候忍不住停下来。
  各种品牌各种颜色各种型号的新车装满我的眼睛,让我有一股想好好为自己挑选一辆的冲动。家里只有一辆妈妈用过的旧自行车,我一直嚷嚷着要买新的,爸爸说,等放了寒假就买,买可折叠的,带水壶的,再装个大大的车篮。
  我盼望着。
  “买车吗?进来看看吧,肯定有你喜欢的。”
  店主是个和颜悦色的伯伯。
  我想了想说:“我下次带我爸爸一起来。”
  我相信到时候,我和爸爸一定能从这么多车里面选出最适合我的。
  骑上自己的新自行车,再穿上过年的新衣服,走在太阳下,穿梭在年味里,那时的我一定很可爱……
  “咚----”的一声,我莫名其妙地被甩下车,滚到地上。
  这一瞬间像是做梦。然后我清醒了,发现鲜血从膝盖下方渗出来,染红了雪白的运动裤。
  “这孩子摔痛了吧?”
  “怎么不小心一点?居然骑到花坛上。”
  “要不要去医院?”
  陌生人纷纷围过来将我搀起来,帮我把自行车扶起来。我龇着牙一瘸一拐地推着车,贼一样地逃走了。
  我觉得这种出丑的事情越少人看见越好。
  万一有认识的人看见,那么不就一传十、十传百啦?
  血好像还在流,我艰难地推着车,没有勇气停下来撩起裤管看一眼伤口,只是感觉有些酸酸的疼,感觉自己可怜兮兮,忍不住流下泪来。
  我忍着泪,慢慢地回到家中,刚好碰到***铃狂响。
  “小熊!”
  天哪!是大熊!
  “爸爸!”我惊叫,“爸爸你好吗?你怎么才回来又走了?你心情好不好?下个星期要不要回来?妈妈很想你的……”
  我担心他是因为和妈妈吵架才走的,所以做起了和事佬。
  可是没等我说完,爸爸就叮嘱我:“小熊要乖哦!好好学习,好好孝顺妈妈,爸爸这一阵很忙,恐怕不能老是回家……”
  “哦。爸爸,我今天经过自行车店了,下次我带你去,呵呵,那儿的车真多,你说我是选橙色的还是紫色的?反正红色的我不喜欢……”
  “不说了,爸爸要工作了,乖哦。”
  接下来就没声音了。
  什么时候爸爸变得这么没耐心听我说话?想来想去,我觉得爸爸一定心事重重。
  都怪妈妈。
  ?,不想被妈妈知道骑自行车出丑的事,结果她还是知道了。
  她没有责骂我,而是紧紧地将我拥入怀里。
  她在我心中是个严厉的妈妈,可是这回有些不一样。
  我伏在她胸口,能感受到她的不快乐甚至是忧郁。我坚信这种忧郁和爸爸有关。
  为什么他们不让我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星期天早上才想起来,没有书包也可以写作业,至少可以写一篇作文,许老师布置的,题目叫做《我这个人有点儿……》
  我趴在桌子上思考着写什么,门被敲响。
  是徐菲。
  “自行车在楼下。”我从茶几上拿起钥匙,“还给你。”
  “看来你昨天没有找到书包。我的意大利面泡汤了。”徐菲耸耸肩膀走进来,“对了,意大利面是什么样的面?比方便面还好吃吗?”
  “没吃过。”我说,“应该很好吃吧,不然若米不会喜欢吃的,她那个人挑吃挑穿,精得很。”
  徐菲注意到了我走路的样子,连忙撩起我的裤管来看,看完“哈哈”笑。
  “幸灾乐祸吗?”我急了,“都怪你的自行车!”
  “为什么你骑了我的自行车,摔起来都跟我上次摔的部位一样呢?”她说。
  “这说明你的自行车可以退休了。”
  我甩甩胳膊回到桌前想作文。
  “走啦,跟我出去晒太阳。”
  “不去。”
  “就在楼下,淘淘和朵朵都在,你不想去见见?”
  “小狗吗?哪儿来的?”
  “下去就知道啦!”
  我有些兴奋地跟着徐菲下楼去----
  惊喜的是,淘淘和朵朵是两只可爱的小乌龟,淘淘只有一毛钱硬币那么大,朵朵还要比它小一圈。它们被装在一个微波炉专用的塑料碗里,正浮在水面上昂着脑袋向上看。
  “好玩儿!”我忍不住伸手去戳它们的背。它们吓得把脑袋缩进去了。
  “我奶奶买了好几只,这两只特别可爱,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徐菲快活地说,“算是安慰一下你丢失书包后难过的心情吧。”
  我呵呵笑着端起塑料碗:“放心,我一定把它们养大***。”
  “养大***?”徐菲大笑,“你以为你是神仙?”
  这一刻一种淡淡的失落感涌上我的心头,是啊,我要是个神仙该多好,或者,我的心里住着一个神仙,那又该多好!在我犯糊涂的时候、脆弱的时候、倒霉的时候,他可以走出来帮助我,像个充满了力量的爸爸。
  我把淘淘和朵朵带回家,放在阳台里的小木椅子上,然后开始写作文。
  我想好了,就写《我这个人有点儿熊》。
  “我这个人有点熊。我说的这个熊不是熊猫的熊,也不是姓熊的熊,而是怯弱、无能的意思。我这两天熊事不断,不得不让我怀疑起自己的智商来。
  “我记得我小时候挺有本事的,据大熊爸爸的日记记载,人家小朋友第一天进幼儿园要哭半天,我只哭一节课而已;人家小朋友看见肥肉就翘嘴巴,我嘴巴都懒得翘,直接把肥肉扔进桌肚;人家小朋友尿了床都不敢吱声儿,我尿了床就拼命喊老师,说不知道哪儿来那么多水弄湿了我的裤子……
  “可是现在我越来越熊了。上个星期英语默写4次,我没有一次全对;宿舍扣分,居然是因为我把球鞋左右放反了;体育课跑800米,我足足比人家慢一圈;班主任让做手抄报,我粗枝大叶总写错字,一连重做了3张,害得电脑课都没上成。还有去看演唱会的事、丢书包的事、骑自行车摔倒的事……可能是我的智商在急速下降吧……
  “最让我觉得熊的是我对爸爸妈妈的事束手无策,明明知道他俩趁我不在家吵架了,明明知道爸爸是生妈妈的气才那么着急回上海的,却没本事调查清楚他们吵架的原因,然后使他们重归于好……
  “也就是说,我觉得我这个人做事很容易出错和失败。这怎么办呢?”
  写完作文我觉得心里舒服了一些,看来,人在熊的时候,写作文是一种很好的倾诉方式。
  &&&&&&&&&&&&&&&&&&&&&&&&&&&&&
(选自《我会好好爱你》,徐玲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年出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