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县2018年搬迁村庄溵溜高各庄下点雨就这样 什么时候能修...

农家院推荐
截至2014年,蓟县下辖1个街道(文昌街道)、20个镇(渔阳镇、下营镇、罗庄子镇、马伸桥镇、出头岭镇、西龙虎峪镇、五百户镇、官庄镇、白涧镇、邦均镇、洇溜镇、别山镇、桑梓镇、尤古庄镇、侯家营镇、施古镇、上仓镇、下窝头镇、杨津庄镇、下仓镇)、5个乡(穿芳峪乡、许家台乡、礼明庄乡、东赵各庄乡、东二营乡)、1民族乡(孙各庄满族乡)。
【21】礼明庄镇
唐代:单桥子,唐时名薛家庄,清代名南单桥,解放后称现名。
张王庄,唐代形成张家庄王家庄两个村,民国时名张庄子王庄子,解放后合并称现名。
孟家楼,以孟姓村民家有高大门楼得名。
凉水泉,以村西北有清凉泉水得村名,
韩家坝,韩姓村民建村于堤坝处,
彩村,唐代成村,原名秦家彩村,民国称现名。昔以&彩村烟霁&为蓟县八景之一。
前、后散水头,以河水到此处分散漫流得名三水头,清代和民国时名?水头,解放后称现名并分成两个村。
抗敌村,唐代形成段家庄、刘家计庄、南炉上、黄旗庄、孟家庄五个村,因抗日需要,1940年合并成现村。
辽代:曹家庄,以曹姓定居早名曹庄子,民国称现名。
张家店,因张姓在村内开设店铺得名。
裴家屯,辽代成村,因村有三座塔形坟墓,名三塔村,清代以裴姓成村中大户改称裴家庄,民国称现名。
史各庄,因史赵两姓居多,名史赵庄,清代称现名。
薜家庄,以薛姓占多数名薛各庄,民国时名薛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徐各庄,因徐姓定居早故名。
金代:迁礼庄,金代名曹家庄,清代称曹各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迁到孙各庄,1976年迁此处,名东升。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以迁居礼明庄公社之意改现名。
新华村,金代名曹家庄,清以后称曹各庄,原在马伸桥公社,1959年因修水库迁建村到孙各庄公社朱华山下,另建新村,改名新华村,1977年分迁此地村名未改。
元代:礼西庄,以位于州河东岸埝套,名西河套,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东西卢各庄,因村民卢姓居多得小大小卢各庄,民国称现名。
卢辛庄,因卢姓定居早,名卢家新庄,民国称现名。
明代:礼明庄,因李姓早定居此地,名李明家庄,清代称现名。
东、西八沟,因村庄所在河道呈八字形拐弯得名八沟庄,道光时称雹神庙,民国时以庙为界分为东西两个村。
金车庄,明代成村,李姓村民以木制破车代桥得名破车庄,清初名李破车庄,道光时名李金车庄,民国称现名。
中山,明代形成李家庄、果各庄两村,1940年因抗日需要,合并一个村,改名中山,含继承总理孙中山遗志之意。
东崔辛庄,以崔姓定居早名崔家庄,民国称崔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马家崖,因马姓定居河边名马家涯,原址地处库区,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迁到小港公社,1980年迁此处。
朱辛庄,因朱姓定居早名朱家庄,民国称现名。
王各庄,以王姓定居早。
清代:晓悦庄,清代称肖家庄,民国称西肖庄,解放后称肖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小河套,因位于五区桥头乡州河东岸埝套,得名小河套,
周各庄,周姓定居最早。
韩家寺,相传清军入关,韩姓旗人定居在准提寺旁故名。
康毛庄,清代形成康各庄、毛家园两个村,1947年合并,以两村首字名康毛庄。
兴家湾,清代名新房子,部分住户由河西套(今礼西庄)迁来,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庄户。因位于单桥子村南名南庄窝,民国称现名。
【22】上仓镇
秦代:东桥头。因村头有一石桥,得名高家桥头。清代称桥头庄。民国称桥头,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唐代:上仓,是当时漕运粮仓最北所在地(为当时天津至蓟县五大仓廒之一),以北为上,故名上米仓,清代曾名上仓店、上仓东店、上仓西店、上仓镇、上仓河东。民国时名上仓东镇。建国后上仓河东、上仓河西合并,统称上仓,属河西镇。1956年到1961年从河西镇析出,属东塔乡。现为蓟县中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旧历五十为集。
仓前庄,因村西崇兴寺树上有雕鸟搭窝,名刁窝,因带有侮辱性,1984年改为现名。
田各庄,因田姓定居早。
北刘各庄。因刘姓定居早,名小刘家庄,民国称小刘各庄,解放后称现名。
明代:南闵庄,因闵姓最早定居于此地,名闵家庄,清代名南闵家庄,民国称现名。
后秦各庄,因秦姓定居早名秦各庄,民国时以住居上仓北称现名。
梁庄子,因梁姓定居早名梁家庄,民国时称梁庄,解放后用现名。
大纪各庄,东、西纪各庄,燕王扫北时山东纪姓来此定居。道光时分为三个村,分别按位置及规模区分。东纪各庄是清代从大纪各庄析出的,名后纪各庄,民国称东纪各庄。西纪各庄也是清代析出,
孙庄,明时称孙家庄,清代称孙各庄,因孙姓定居早。解放后称现名。
高家套,因高姓定居早。
刘各庄,因刘姓定居早。
埝头,明代称埝各庄,民国称现名,村西南东三面州河环绕,靠近州河埝。
郑家套。因郑姓定居河套故名。
东郭家庄,因郭姓定居早故名郭家庄,1948年析出一村,分称东西郭家庄。
清代:潘庄子,清代称潘家庄,民国称现名。
李赵庄,清代成村名李家庄,民国称李赵庄,因李赵二姓定居最早故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六里屯,以距上仓六华里名六里屯,因县内重名,1984年改为现名。
南王庄,因王姓定居早名王家庄,民国称王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富兴庄,清代名夏庄子,民国称下庄子,地处库区,今逯庄子乡处,1959年因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23】东塔乡
唐代:河西镇,因系当时最北仓廒所在,得名上米仓,康熙时名上仓西店,道光时名上仓镇,民国时名上仓西镇,1962年析置,以位于州河西岸称现名。
东塔庄,因村有慈恩寺塔,得名塔弄子,清代名塔庄子,解放后为与西塔庄相区别,称现名。1989年王合庄并入此村。
宋代:二王庄,相传因两位王爷居此故名。
垛庄子,村址为二王庄存柴场所,王、刘两家逃荒来此定居。
花窝,相传此地是二王庄王爷的花园。
响水窝,因州河到此往东弯曲,水流回旋面涡谐音窝,发出呼声,得名响水窝。清代称现名。
元代:程家庄,因程姓开荒种地定居故名。
明代:丁庄子,明代名丁家庄,民国名丁辛庄,含有祈求人丁兴旺之意。解放后称现名。
赤安,明代名赤安庄,相传南宫冀州赤安村黄姓在朝任镇殿将军,后定居于此,为怀念故乡,取名赤安庄,民国称现名。
张家庄,因张姓定居早。
陈桥,因村中石桥为陈姓成建。以桥名村。
高家庄,因高姓定居早。得名高家庄,民国称高庄子,解放后复称原名。
八营,据村中吴氏家谱记载,朱棣扫北时第八营军队驻此地。
北王庄子,明代名王家庄,民国时名北王庄,解放后称现名。
于少屯,因于、少二姓定居早故名。
消流,以州河从这里曲折向东,水流消声,名消流庄,解放后称现名。
清代:东葵家庄,罕王南征带回蔡姓难民在此定居。名蔡家庄,道光年间为区别西蔡家庄改现名。
白庙,清代名白庙庄,民国称白庙子,相传因村有白色五道庙,故名,解放后称现名。
荒地庄。相传柴,蒙二姓由河南逃荒到此,开荒种地,得名荒地庄,民国称现名。
【24】下窝头镇
元代:下窝头,因州河弯流旋涡(谐音窝)下游,故名。
南台头,元代在高台建成王庄子、东庄子、南庄子、苇子房、瓦房屋、六间房六个小村,清代合并称台头庄。民国时称台头。1984年因县内穿芳峪乡台头重名改为现名。1989年,李庄子并入。
大王务,相传此地曾为辽代夷离堇收税关卡,得名大王府,道光年间名大王府庄,民国称现名。
青甸,元代名青草淀,相传此处原为辽国肖太后的牧马场,清代名青淀庄,民国称现名。
金代:老曲庄,金代叫老鼠庄。燕王扫北时从此过,以鼠字不雅改现名。
明代:南兴庄,明代名小新庄,民国时小辛庄,因县内重名,1984年改为现名。
良甸庄,明代名下里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鲁各庄,相传村中有座石桥,为鲁班过此时所建,得名鲁过庄,清代称鲁家庄,民国称现名。
程子口,原名城子口,因程姓早来定居州河口。道光时改现名。
赵庄,明代成村小赵家庄,清代名赵家庄,民国称现名。
小王各庄,明代称小王家庄,道光时称现名。
清代:永乐村,清时称宗家庄,民国时名宗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小南庄,因村小位居南故名。
【25】白塔子
明代:东西坨子,相传某驸马曾在村中高坨休息,得名驸马坨子,清代名后驸马坨子,民国时名前后坨子,1949年析置后,以其方位名东、西坨子。
吴家套,以吴姓定居河套名村。1958年后迁现址。
寇各庄,因寇姓定居早而名。
河北屯,因位于州河弯道北岸故名。
康富庄,原名康家庄,因康姓定居早而名,民国时名康各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利民庄,明代名大新庄,民国称大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西马营,以当年饲养军马营盘得村名马营,清代分东西两村,民国时合并一村,称东西马营,1949年改称马营,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嘴头,明代成村名嘴头庄,以位于?河与干渠汇合处故名。民国时称现名,
富强庄,东隔州河与大杨各庄相望,明代名马各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窦各庄,明代成村,以姓定村名,民国时豆各庄,解放后恢复原名。
清代:白塔子,因起初几户人家在白塔遗址定居,得名白塔庄,民国称现名。
王李庄,清代形成王家庄,李家庄两个村,民国时合并,以王李二姓居多故名。
肖庄子,以肖姓定居早。
孟庄子。清代名下孟家庄,道光时名孟家新庄,民国时孟辛庄,解放后称现名,以孟姓定居早而名。
【26】东赵镇
唐代:东赵各庄,西赵各庄。唐代成村时名大赵各庄,清代分成两个村,分东西赵各庄。
上窝头,唐代成村,因位于州河弯流旋涡,谐音窝之上游,故名,
兴武镇,相传唐代有山东习武人来此定居,形成东西小三个兴武镇,民国时为兴武镇、郝家庄两个村,解放后合并为一个村。
齐心庄,唐时名杨各庄,清时称小杨各庄,民国恢复原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含齐心协力之意。
大徐庄,明时称大徐家庄,因村民多为徐姓,民国称现名。
明代:毛彦庄,明代成村,名毛家庄,清初为纪念村人毛彦德高望重,更为现名。
新河口,因建于州河决口处,故名。
吉祥庄,以吉祥如意之意定村名。
北宋庄,宋时称宋家庄,因宋姓定居早。清代称老宋家庄,民国时称老宋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太平庄,明时称太平庄,含安定之意,1985年更为现名。
李将官庄,相传明朝大将李国珍阵亡葬此地。清代曾名李匠工庄、李酱官庄,民国时称李将庄,解放后称现名。
杨辛庄,明时称杨家新庄,民国分东西杨辛庄两个村,解放后合并称现名。
前牛宫,因有牛姓宗庙在村南得名前牛宫,
后牛宫,因有牛姓宗庙在村北得名后牛宫。
西瓦房,相传原村很小,只有半边街道,名半壁街,俗称棒子秸,北邻小朱庄,人们认为猪谐音朱嘴棒子秸,对村不吉,民国时更现名,有希望住房上瓦房之意。
段截庄,明时称段家庄,民国时称段庄子,以后人们以漳河在村东南北顺直流过不吉利,取段截三里直河之意更为现名。
大朱庄,因朱姓定居早名朱家庄,民国时称不朱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盈福寺,明时称东盈福寺,解放后称现名,以村中有盈福寺庙,
唐坨庄,明时名唐驮庄,清为现名。因村民为唐姓和村后有土坨故名。
小赵庄,明时称小赵家庄,民国称现名。
黄家屯,因黄姓从东北来此定居。
穆家庄,因穆姓来此定居早。
张进士庄,相传原为张姓进士收租庄园,
西苏庄,明时称苏家庄,民国称现名。因村民多为苏姓,以姓名村,冠以方位。
仁福庄,明时原名定福府庄,道光时为定福庄,原址在现址东南200米处,清代大地震,房屋毁坏来此重建,以求永保幸福故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北孟辛庄,以孟姓定居早,名孟家新庄,民国时称孟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辛庄,明时称董家庄、辛庄子两个村,1945年合并,称董辛二庄,1958年更为现名。
滂漳屯,明时成村,清时称棒桩屯,民国名棒樟屯,解放后称现名,因靠近漳河故名。
安二庄,明时为安家庄,民国时名安儿庄,以村有安儿寺故名,解放后称现名。
清代:牛道口,传说村口是牛群经常出没之地。
【27】东施古镇
宋代:东施古,以村有尼姑庵,以庵名村,冠以方位名东师姑庄,民国年间称东施古庄,解放后称现名。
西施古,以尼姑庵名村,名西师姑庄,解放后称现名。
东晋公坨,宋代时称晋公坨,清康熙时称小晋公坨,道光年间改现名。因晋公定居沙沱,方位居东故名。
辽代:保建庄,由九百户析出。1982年九百户部分村民迁此定居,以求安康之意取村名。
金代:郭福庄,金代名郭家庄,民国时名郭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元代:柳子口,以星辰方位和地支首字定名,以二十八宿星辰(东青龙:角、亢、氐、房、心、尾、箕;西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北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中的柳宿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的子组成村名柳子口,寓意蓟县南方首村之意。
明代:李贵庄,因李贵定居早,故名李贵家庄,解放后称现名。
定福庄,明代称定府庄,道光时以谐音称现名。
韩家筏,相传发大水时,韩姓乘木筏来此定居。
西蔡庄,以村民蔡姓名村,冠以方位,名西蔡家庄,民国称西蔡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南毛庄子,明时称毛家庄,民国时称毛李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南小逮庄,明时成村,因村民中以逯姓名小逯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清代:裕泉庄,清代名黄地庄,民国时名黄辛庄,又名黄鱼沟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向阳村,清代名付家新庄,民国时称付家坟,1968年改为现名,含红心向党之意。
南孟辛庄,以孟姓定居早,名孟家新庄,民国时称现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嘴巴庄,清初成村,相传村中一个绰号钱坨子的地保被官府打了几个嘴巴,得名嘴巴子庄,道光年间名嘴扒了庄,民国时称现名。
宏阁村,相传此地低洼,杂草丛生,原为牧羊场地,名牛圈子,因村名带有侮辱性,1984年以宏楼仙阁之意为现名。
【28】下仓镇
唐代:下仓,唐代成村,为当时上仓南一运粮仓所在地,以南为下,故名下米仓,清代曾名下仓店,下仓镇,民国称下仓五会、下仓。1968年改名东升,1984年恢复下仓名称。历史上是蓟县八大集镇之一,现为蓟县南部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二七为集日。
王指挥庄,相传因王指挥官在此定居得村名。
宋代,干巴里,村有八里干涸之地,得名。其实与下仓距八里地。
辽代,刘总兵,因刘姓总兵在此定居得村名。
明代:大仇庄,因仇姓定居早名大仇家庄,民国为现名。
安各庄,因安姓定居早。
王良庄,因王姓来此定居,企盼良好生活。
左家铺,因村有左姓店铺故名。
庞场,原为庞家收秋场地,后发展成村。
刘厂庄,刘姓定居于荒场,初名刘场,道光时称现名。
大杨各庄,明代称杨各庄,相传燕王扫北时,有杨姓军人留此定居故名,解放后称现名。
致富村,因康姓员外居此,名康各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北石庄,明代名石家庄,民国称今名,以别于南石庄。
南石庄,明代名石家庄,因石姓定居早而得村名,为与北石庄区别故名。
骆驼港,因所在河道形似骆驼得名,似与旧村址在土台子上,土台子似骆驼背有关。
九王庄,最早村民是九户王姓得名。
何各庄,何姓定居早。
少林口,因村处河口,村民好学少林拳得名。文革中曾更名为革新,1984年恢复历史原名。
南赵各庄,明代名赵各庄,因赵姓定居早。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西焦庄,明代称焦家庄,相传燕王朱棣部将焦勋战死后葬于此地,得村名。民国时名下仓五会。解放后称现名。
赵山庄,相传一位叫赵山的大将,随燕王扫北时,定居于此故名。
周王庄,因周王二姓定居早故名。
南贾各庄,明代称贾各庄,因贾姓定居早得村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李家庄,因李姓定居早得村名。
大小杨家庄,因杨姓定居早故名,分大小杨家庄两个村。
大李各庄,李姓定居早。
永安庄,因与邻村不和取名歪脖子庄,民国时更为现名。
清代:毛家庄,因毛姓定居早。
猫眼铺,村民住窝铺特小故名猫眼儿铺,民国称现名。
桥头庄,因位于州河桥东头故名。
西屯,因位于下仓西得名西屯,民国时称下仓五会,解放后恢复现名。
后屯,因位于下仓北得村史,民国时为下仓五会,解放后恢复原名。
前苏庄,清代名苏家庄,民国时名小苏庄,解放后称现名,因在下仓村南。
小仇庄,清代称小仇家庄,相传宝坻有兄弟二人逃荒到此,给仇姓看坟,后定居于此故名。
福里庄,取村民幸福之意为村名。
小苏庄,相传蓟州财主雇人在此开荒种地,由苏姓管家经蒙营,后成村名小苏庄。
翟辛庄,清代名王家新庄,民国时因翟姓居多更为现名。
【29】杨津庄镇
辽代:大扈家庄,辽时称大扈各庄,民国称大扈庄,解放后称现名。
大漫河,辽代成村,为常患沥水漫溢之大村故名。
小漫河,为常患沥水漫溢之患,得名小漫河南牌,民国称现名。
明代:杨津庄,明代名杨亲庄,清代称现名,意为杨姓村处州河渡口处。
王家浅,以王姓官吏在此收税得村得名。
莫家庄,以莫姓定居早。
渔津庄,相会随燕王扫北的李低兄弟定居于此,靠州河打鱼为生,故名。
仇新庄,明代名仇家庄,民国名仇店子,地处库区,在今五百户镇,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马村,明代成村,因村处古河汊中有土丘,形似马龙,得村名,民国时更名马龙岗,解放后称现名。
韩庄,以韩姓定居早。名韩家庄,民国时称韩庄。
张其林,因张姓定居早得村名,多张西林庄,民国时称现名。
马龙港,明代形成马龙港东庄、马龙港西庄两个村,清代合并,称现名。因位于太子河水旱码头,地形似马、龙故名。
清代:黄津庄,清代名黄新庄,民国名黄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意为黄姓村居州河旁。
马庄,清初成村,以马姓定居早名马各庄,道光年间改为马家庄,解放后用现名。
刘村,清代名小刘家庄,民国时称刘家村,解放后用此名。
司庄,因司姓定居早。
张家屯,以张姓定居早名张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干将庄,因村民李姓做酱,名李干酱庄,民国时名干酱庄。1960年称现名。
【30】大?上
辽代:大?上,因村建在大土岗上者大?庄,解放后用现名。
元代:金水庄,元时称窦家庄,民国时名窦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陈庄,以陈姓定居早得名陈家庄,民国时迁进胡姓,改名陈胡庄,解放后称现名。
北鲁庄子,因鲁姓定居早名鲁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大周庄,以周姓定居早得村名。
十棵树,因村内有十棵榆树,
八间房,因王郝二姓定居早,各建四间房子,故名。
小扈家庄,因随从皇帝过来的人姓扈定居此处名小扈各庄,清代名小扈家庄。解放后称现名。
明代:代庄子,以戴姓定居早名戴家庄,民国称现名。
东芦庄,以盛产芦苇,名大芦家庄,民国时名大芦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新风庄,明时称梁家庄,民国时名梁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富民庄,因刘姓定居早名刘家庄,解放后称刘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秦庄子,以秦姓定居早名秦家庄,民国称现名。
黄土坎,因村南有***土坎。
大苏庄,因苏姓定居早,名南苏家庄。清代名大苏家庄,民国称现名。
年余谷,明代成村名鲇鱼口,民国时名鲇鱼沽,1958年取年年有余粮之意改现名。
杨相公庄,以村有知名的杨相公得村名。
八蜡庙,以村有蜡神庙得名。
钱赵庄,明代名赵家庄,清代迁入钱姓,改现名。
大胡庄,明代名胡家庄,民国称陈胡庄,解放后称现名。
杨公庄,以附近有杨老公坟。
北赵庄,以赵姓定居早名赵家庄,民国时名钱赵庄,解放后为别于南赵庄称现名。
公庄子,以姓名村,称龚家庄,民国时称龚庄,解放后称现名。
白庄子,明代称白家庄,民国称现名。
大保安镇,明代称保安村,解放后称现名,取村民盼望平安之意,1989年东地、西小庄、北辛庄、张户庄并入,仍名大保安镇。
东西三道港,因地处三道河汊名三道港,解放后称现名,分两个村。
六道街,以有六长街道得村名。
清代:宗庄子,因宗姓定居早。
下古庄,因古姓定居早。
金苏庄,清代名苏家庄,民国名小苏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蒙福庄,以蒙姓村民幸福之意。
姜庄子,以姜姓定居早得村名。
霍苏庄,清代名霍家庄,后迁入姓苏的,改称现名。
半壁店,以村的半边店房得村名。
【31】马伸桥镇
唐代:马伸桥,唐王东征御马劳乏在此伸腰,故名村为马伸腰,为衍生为马伸桥,清时曾称马伸桥店,民国时为马伸桥镇,解放后称现名。
马伸桥大街,唐王东征御马劳乏在此伸腰,故名村为马伸腰,为衍生为马伸桥,清时曾称马伸桥店,清道光时因四周多桥,改为马伸桥,民国时名马伸桥镇,解放后简称大街。1978年水灾,1980年春迁此,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宋代:伯王庄,传说山上有八个王子称霸,得名霸王庄,民国时以古代伯霸相通,改称伯王庄,
北辛庄,相传有名刘贵者,其女被北山八王城的王子抢去为妾,刘贵持刀救女除害,在此定居,得名刘贵庄,民国时演变为刘贵辛庄,解放后改称现名。
赵各庄。赵姓定居早故名。
辽代:崔各寨,辽代成村,名龙虎峪,明代以崔姓居多改称现名,无耕地。
肖辛庄。相传肖太后修运粮河,派肖姓官员监守,定居于此,后形成村落得名肖家辛庄。民国时称现名。
明代:陈家河,以陈姓最早定居于小河旁,故名。
于各庄,因附近山形似鱼,名鱼各庄,清代演化成现名。
峰山,因村近凤山村以山名,清时称峰山庄,解放后称现名。
花园,相传村址原系官宦人家花园故名。1978年水灾,1980年春迁此处。
穆马庄,名南穆马庄,民国称现名,地处库区,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山前屯,以徐姓官员定居于此故名徐官屯,1978年发大水,大部分村民迁往别山乡,留下部分住户组建新村,因位于山前,改现名。
北仇庄子。以仇姓定居早故名仇家庄,民国名仇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清代:育英洼,因鹞鹰常在此栖身,得名鹞鹰洼,民国时取乐育英才之意更为现名。
北关,因位于马伸桥北门外,故名。
良尚庄,清时名南关里,民国时名南关,1984年因县内重名取良好的道德风尚之意,更为现名,地处库区,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上古庄,以古姓定居早,名古家庄,民国时名古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兴隆村,清顺治时成村,以苏姓定居早名苏家庄,1984年以事业兴隆更为现名。
幸福村,清代名下庄子,解放后称夏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富裕庄,清时名蔡家庄,民国称称蔡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张庄,张姓定居早,名张家庄,解放后称现名。1978年水灾,1980年春迁此地。
西葛岑,因附近山多葛藤,并区别于东葛岑故名。
大峪,因地处深谷故名。
高桥,以高姓在村西修小桥故名高家桥,民国时简称高桥。1978年水灾,1980年春迁此处。
牛各庄一村二村,因年牛姓定居早故名牛各庄,1958年公社化时分为两个村。以序数称村名。
【32】穿芳峪镇
唐代:大小穿芳峪,唐代名椽房峪,民国时名川芳峪,解放后称现名。小穿芳峪解放后由大穿芳峪析出。大的1281人,小的262人,
大小巨各庄,唐时名东巨各庄,民国称现名,含盼望巨大财富之意。小巨各庄唐代时称西巨各庄,民国时称现名。
北台头,民国时称现名,因村建于高处,抬头可见,抬音同台,故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唐庄户,名唐家庄窠,民国称现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刘庄户,名唐家庄窠,民国称现名。以刘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肖庄户,唐代名肖家庄窠,民国称现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刘相营,以制造兵甲的刘姓定居名刘向营,民国称现名。
壕门,因村外壕沟似门故名壕门庄,民国称现名。
宋代,东水厂,因地处水厂以东,
明代,西李各庄,明代名李家庄,民国名李各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大小辛庄,明代名大新庄,民国时演变为大辛庄。小辛庄明代时称小新庄,民国演变成小辛庄。
新水场,因所在山沟被张姓所封,得名张家查,原属东水厂,1987年析出,改现名。
清代:田蔡庄,清代形成田各庄、蔡家庄两个村,1961年合并,取两村首字为村名。
姚白庄,清代形成姚铺庄、小白家庄两个村,1935年合并,取两村名之首字为新村名。
毛家峪,以毛姓定居早。
东井峪,清代名东井儿,因村西有一眼井,民国称现名。
抱水峪,清代名抱水梁山,民国时名暴水峪,解放后称现名。
半壁山,因村处半壁山下。
坝尺峪,因所在山谷亿耙齿,名耙齿峪,解放后称现名。
石臼,因村中发现古时舂米用的石臼。
南山,村以山名名火石山,民国以地处南山脚下改称现名。
英歌寨,因附近常有莺鸣,得名莺歌寨,解放后称现名。
果香峪,以所处山谷花果飘香得名。
芳峪,清代名西井儿峪,民国称西井峪,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民国,土门子,民国五年,逃荒到此的刘广恩首先在引落户,其形似门得名。
【33】尤古庄镇
唐代:北周庄,因周姓定居早名周家庄,民国名周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五营,唐王东征时第五营兵马驻地名五营庄,民国称现名。
玉皇阁,因村有玉皇阁庙得名。
永古庄,村有记古庙得村名,民国称现名。
崔庄子。因崔姓进士来此定居称村名崔进士庄,道光年间改称崔家庄,惭称现名。
明代,尤古庄,以尤姓定居早故名。
黄辛庄,因村民黄姓为皇族亲戚,名黄辛庄,道光时衍为黄新庄,民国称现名。
小尤庄,因尤王二姓定居早,名尤王庄,民国称现名。
兴华村,明时称杨家套,1959年修水库从马伸桥迁到白涧,1976年分迁到此,取振兴中华之意,改现名。
付家屯,因付姓定居早。
卢相庄,明代成村,清时名卢家庄,民国时因卢姓在此定居称现名。
富有庄,明清时名潘家庄,解放后名潘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李善庄,因李姓在此定居,名李善人庄,民国称现名。
康各庄,因康姓定居早名康各庄,清时称康家庄,民国名西康各庄,解放后恢复原名。
北齐庄,因齐姓定居早名齐家庄,民国称祁庄子,解放后称齐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张店子,因村中有张姓店铺名张家店子,清代名张家店,解放后称现名。
大逮庄,明初燕王扫北时,有逮姓太监在此地定居成村名大逯庄,清初名大律家庄,道光时名律家庄,民国称原名。
邓各庄,因邓姓定居早。
大小龙卧,明代逃荒人来此定居在一条东西走向形似世袭的沙土坨上,得名大龙卧,清初称狼窝里,道光年称大狼窝,1984年恢复历史原名。
小龙卧村名与大龙卧村名来原相同。
南杨庄子,杨姓定居早故名杨家庄,民国名杨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程庄子,因程姓定居早名程家庄,民国时名西程庄子,解放后用现名。
西陈辛庄,陈姓定居早名陈家新庄,民国名陈辛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付辛庄,居住在秃尾巴河故道分布,因付姓定居早,村庄较大,名大付家庄,民国称现名。
清代:勤奋庄,清时名新庄子,民国名辛庄子,1984年更现名。
东大许庄,因许姓定居早名许家庄,道光时名大许家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东小许庄,理由同上。
东赵庄,因南有小狼窝,北有朱庄子,为破解狼吃猪之说得村名罩庄子,解放后称小赵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34】侯家营镇
唐代:西王唐,以村民王唐二姓,区别于东王唐庄,名西王唐庄,民国名王唐庄,解放后称现名。
宋代:中周庄,宋时名周家堡子,民国称南周庄,解放后称现名。以其处于南北周庄之间。
元代:林庄户,因蔺姓定居早名蔺家庄窠,民国时名蔺庄户,解放后称现名。
南周庄,因周姓定居早名周家新庄,道光时名周家庄,民国时为区别北周庄称现名。
高庄子。高姓定居早。
明代:侯家营,燕王扫北时侯姓官员并此扎营,以后定居,历史是上蓟县八大镇之一。
大潘庄,因潘姓定居早,且村大,名大潘家庄,民国称现名。
薄庄子,因薄姓定居早名薄家庄,民国时与李四庄合并称薄李四庄,解放后析出称现名。
许有庄,原名老爷庙,清代名关帝庙庄,民国以姓名村名徐有庄,解放后称现名。
侯三八,明初形成侯家营、三家店、八蜡庙三个村,1954年合并取三村名首字命名。
铺户庄,因开始只有几户打渔人搭窝铺定居,
王家堡,因王姓定居早名王家堡子,民国称现名。
于庄户,因于姓定居早称于家庄窠,民国称现名。
其林庄,因东邻齐家庄,西邻林庄户,以两村道字取名齐林庄,解放后称现名。
南齐庄,因齐姓定居早故名齐家庄,清代称北齐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韩刘庄,明时形成韩家营、刘庄子两个村,解放后合并成一村,称刘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取两村首字成新村名。
西孔庄,因孔姓定居早名孔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大王庄,因王姓早定居故名王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小王庄,以姓名村名王家庄,民国称王庄子,建国后称现名。
西桥头,以位于?河桥端,名桥头庄,民国称桥头,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柳林,因其地柳树成林,名柳林庄,解放后称现名。
张庄子,因张姓定居早名张家庄,民国称现名。
李四庄,李家兄弟最早定居,成村名李四家庄,民国与薄庄子合并,名薄李四庄,解放后析置,称现名。
东王唐,明时名东王堂庄,道光时称东王唐庄,民国名王唐庄,解放后称现名。
付庄子。因付姓定居早名付家新庄,民国名南付庄,解放后称现名。
清代:韩庄子,因韩姓定居早名韩家庄,解放后称现名。
南小屯,清时名小屯庄,民国称小屯,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玉润庄,清初成村,因李姓定居早,居此时茅草丛生之低洼地,得名毛(茅)李庄,道光时分成东西两村,此村居西称西李家庄,民国时称李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肖河庄,因肖姓定居早名肖家庄,民国称肖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魏良庄,清时名魏家庄,民国名魏庄子,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意为魏姓村有良好的村规民风。
【35】三岔口
明代:崔辛庄,明时由鱼辛庄一部分村民迁此建村,以崔姓多名崔家新庄,民国称现名。
南三岔口,因村南有一条岔路口,名三岔口。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祥福庄,以村中庙内钟上刻有&香甫&二字得名香甫庄,道光年间称现名。
邵庄子,因邵姓定居早名邵家庄,民国名绍庄子,解放后称现名。
老丁庄,明代因村内有老公坟得名老公庄,后人讨厌这个名字,改称丁家庄,清代名老丁家庄,民国称现名。
丁辛庄,因丁姓定居早故名丁家新庄,清代名丁家庄,民国称丁新庄,解放后称现名。
老宋庄,因宋姓定居早名宋家庄,民国称现名。
打渔庄,明时因村民以织网打鱼为生,得名打渔网庄,道光时改为现名。
秦家庄,因秦姓定居早故名,
娘娘庙,明时以村内娘娘庙得村名,文革时曾名东风,1984年恢复原名。
南富屯,明时由李安子村数户人家迁此定居,名小新庄,道光时改为付家屯,解放后称现名。
栗庄子,因厉姓定居早,民国时与宗庄子合并称宗栗庄,解放后析出称现名。
宗家庄。因宗姓定居早称宗家庄,民国时与栗庄子合并称宗栗庄,解放后析出的夏原名。
清代:王大郎。相传清代东北一位青年因水灾随王爷迁此定居,得名王大郎庄,民国称现名。
【36】出头岭镇
隋代:出头岭,以铁磨岭南伸出一个小岭得村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唐代:中峪,因村处三个山谷交汇处而各名,
东小李庄,因李姓从河北玉田县迁此定居,得名小李庄,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东店子,相传唐代有人在此开设客店,村以店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西代甲庄,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在此戴盔披甲,后成村名戴甲庄,后演变成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朱官屯,相传唐王李世民东征时,病于今沙河东岸,而无城不兴,兴师动众,从一个叫南海子的地方运土建城以养病,李世民病愈后,赐此地名为平安城,今沙河西岸,为唐王一辎重大将看守,屯猪于此,恰巧这名大将又姓朱,故名朱官屯。现沙河西岸朱官村东尚有块地称大猪圈。
宋代:孟各庄,相传宋将孟良曾在此屯兵后成村,名孟良庄,后演变成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明代:东陈各庄。原名陈虎庄,寓意村庄兴旺,朱官屯人恐猪与虎为邻,对村不喜吉,修武松祠,寓意武松打虎,为求邻村和睦,陈虎庄改名陈各庄,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清代:东官屯,乾隆年成村,相传王姓有人在朝为官,村民遂将村庄取名王官屯,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五清庄。相传清代有五姓人家为热河总督守坟而定居于此,原名五姓庄,后沿革为五清庄。
【37】官场
唐代:官场,唐王东征时在此地训练官军场地。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擂鼓台,唐王在此地擂鼓点将之地。
北擂鼓台,1959的由擂鼓台五队析出。
东李各庄,因李姓定居早故名,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西梁各庄,以村了梁姓和方位名村。
大稻地,以盛产稻谷名村
以下库区村都是唐代建村:
大小赵各庄,以赵姓定居早名赵各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79年划归蓟县后改现名。小赵各庄与大赵各庄情况相同。
景各庄,以景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夏各庄,以夏姓定居早名夏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田新庄,唐代名甜果庄,民国称田各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闻马庄,闻马二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何家堡,以何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裴各庄,以裴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位在遵化境内。
南河,因州河位于村南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大小汪庄,以汪姓定居早故名,为两个村,民国时为分别大小分称大小汪庄。
北汪家庄,唐代名汪家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61年称现名。
孟官屯,因孟姓官员在此定居。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李家仓,因村中有李家粮仓。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三屯,因村中街长三华里名三里村,民国称现名。
小稻地,以盛产稻谷名村,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北宋:东刘庄,以刘姓定居早故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4年因县内重名改为现名。
明代:王新房,以王姓在村所盖新房最好故名。地处库区,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
大小安平,因村近水庵庙两个村,互为分别以大小分。
【38】西龙虎峪镇
西汉:柳官庄,西汉成村,以村民编织柳罐为生,名柳罐庄,民国改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唐代:西龙虎峪,以村东南有土坨呈龙虎形状得名,为别于东龙虎峪,故冠以西字。原属河北遵化县,1979年划归蓟县。
南汪家庄,以汪姓定居早名汪家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分迁两地,此村居南称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库区村,
鹿角河, 以延、白、邢、楚、蔡、高六姓傍果河定居,和睦相处,名六合家合,后以河汊形似鹿角,改为现名。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燕各庄,相传范、韩、梁、许、施、崔六姓在此定居,以村南正对燕山口得村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五代后周,龙前村,以地处西龙虎峪山谷之东,名东龙虎峪。1950年分成两个村,此村居南称南龙虎峪,后更为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龙前村南山,明代一贾姓居此看守窦燕山墓,后成村,因所在山地位于龙前村南故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现划归龙前村。
龙北村,此村在龙前村北故名。
宋代:小刘庄,以刘姓定居早名南刘庄,原址在现址东部,后随人口增长,逐渐西移,改名小刘庄。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明代:蔡老二三庄,因村有蔡氏庵得名蔡家庵,改改蔡老庄。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按顺序分三个村。
南漳泗河,村以河名漳泗河,古?水之一段,1959年修水库迁建村,1985年分成两个村,此村居南称现名,1940年前属玉田县,1941年生属遵化县,1979年划归蓟县。
后漳泗河,明时称后漳泗河,原址在西龙虎峪东北三公里、黎河南岸,1985年分迁至此。1940年前属玉田县,1941年属遵化县,1979年划归蓟县。
南贾庄,相传山西五台山县贾姓在戚继光麾下为官,镇守遵化,其家族一支留此定居,故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南贾各庄南山,清代建村,以地处南山即正莽山故名。
藏山庄, 明代称苍山庄,后以山藏村中,改现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清代,大转沟,清代成村,因处于大转山东北山谷中。
鲁家峪,以鲁姓定居此山谷中,得名,原属遵化县,一九七九年划归蓟县。
天津市蓟县各乡镇建立时间及名称由来***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