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08版:北京?科技创新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建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
----“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家座谈会”发言摘登
&&&&▲八达岭太阳能热发电实验电站内设有100组太阳能反光板,每年可发电270万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航空航天国家实验室拥有目前国内最大的3D激光打印机,可为中国的商用飞机项目制造大型复杂部件。
&&&&?日,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三所高校设立新能源汽车租赁点,100辆电动汽车供师生租赁。本市新能源汽车向私人消费领域迈出新步伐。&&&&本报记者&和冠欣摄
&&&&编者按&&&&&&党的***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以积极主动精神研究和提出改革措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央赋予北京的新定位。建设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这个大局,既是首都的责任,更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北京市坚持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为进一步破除制约首都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制度障碍,围绕深化科技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市委、市政府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昨天,北京市科委、北京日报社联合举办“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家座谈会”。专家学者从体制机制创新、高端人才聚集、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角度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提速建设积极出谋划策。&&&&现摘登专家发言,以飨读者。&&&&改革创新&&&&需要勇气和智慧&&&&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闫傲霜&&&&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是对科学规律的认识和尊重。原有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存在的合理性,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细化,“安全,保险”了,但当它们成为创新的阻碍,形成了藩篱,就必须破除,必须改革,必须创新。因此,改革首先要有勇气,要主动作为。有没有改革的勇气,是检验改革真诚度的试金石。&&&&创新是探索实践,探索难免有失败;创新是“为天下先”,难免有风险。我们追求的是成功,因此要有智慧。这种智慧来自于深入的调查研究,来自于科学的思考判断,来自于宽广的视野胸怀,来自于高度的责任使命。有没有创新的智慧,是创新成功率的奠基石。&&&&改革创新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每个政府部门都是改革的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我们要认真审视自己的工作,不去简单抱怨别人不改革、别人是障碍,这样,改革就会顺畅得多。同时也不能因为超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就不闻不问,应该主动沟通协调,出主意、想办法,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集中力量建创新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吕薇&&&&把北京建设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既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北京自己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意见》充分体现了北京市的特点,紧紧围绕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在要素市场的建设和培育方面,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建设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科技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顶层的体制机制设计,在许多方面有重大突破。&&&&持续落实和细化这些政策措施,我认为一是要加强创新资源和政策统筹协调,集中力量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因为一项创新政策往往要涉及多个部门,不是单个部门能够落实和完成的。比如说技术转移中科技人员股权激励政策,就要涉及到科技、工商、国资、财政、税务等多个部门,因此改革的试点方案需要相关部门紧密配合,进一步细化,把政策落实到实处。&&&&今后要提高政策的综合性与协调性,需要科技政策、教育政策、财税金融政策、贸易政策、产业政策、竞争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的协调配套。要加强科技资源配置的协调,加强地方与中央机构的合作和协调,加强北京市各部门科技和创新资金的统筹协调。还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二是要提高中关村的国际化水平,增强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扩大北京创新中心的全球影响力。例如在中关村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创业环境试点;与国际风险投资合作,吸引全球科技和创新要素到北京安家落户等。&&&&三是要建立长效的区域间合作机制,构建具有特色的区域创新集群。北京的孵化器数量多、运行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功能专业化,形成了孵化产业。但除少数高附加值企业留在本地,许多“毕业”企业迁往外地。建议建立以创新驱动为龙头的区域合作机制,发展区域创新集群,或者借鉴长江三角洲的经验,建立区域创新体系,促进创新要素的集聚和流动。&&&&科技创新中心&&&&是个大概念&&&&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局副局长&白津夫&&&&在全球创新的大时代、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点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确实到了再提速的关键阶段。北京要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以打造“国家创新平台”为重点,努力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首先,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一个大概念的中心。第一,这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技术与金融相融合的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要从创新全链条上来布局和发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要求重构创新链条。还要突出金融在整个创新链条中的支撑作用,从个别环节的资金支持到全过程资金支撑,前期提供源头活水、中期强有力资金保障、后期持续跟进成果转化。现代创新活动要从沿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优化资金链,转变为以资金链支撑创新链、引导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第二,科技创新中心是大区域中心,要建立足京津冀、服务全中国的大区域创新中心。第三,科技创新中心还是国际化的全球创新中心,要同时体现国际交流的特点。第四,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是人才资源集聚中心。北京要保持高端创新优势,必须“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以创建国际人才自由港为重要载体。&&&&其次,我认为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五个方面:建立京津冀创新共同体,作为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打造“首都创新圈”;建设中关村“国家创新平台”,向以平台功能优势为特点的平台创新转变;“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强化协同发展的产业支撑;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城市。&&&&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群&&&&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孙逢春&&&&《意见》是北京市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考察北京工作时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和强化首都城市定位战略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战略和现实意义。&&&&北京市应该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下一步是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必须围绕科技创新中心的基本特征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并取得突破。&&&&第一,科技创新中心要成为全球高端科技创新人才汇聚中心。北京作为首都,科技创新人才资源得天独厚,全国有超过50%的顶尖科技创新人才云集北京。北京还应加大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扶持和支持力度,有所突破,特别是要不拘一格吸引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北京市产生比新加坡和美国硅谷更具魅力的高端人才集聚效应。&&&&第二,科技创新中心要成为全球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创新平台聚集中心。北京应利用好首都的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着力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通过聚集、整合和进一步建设,将北京建成具有国际领先或一流的科技创新平台群。&&&&第三,科技创新中心要成为全球化的跨领域、跨学科、跨行业和跨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当代科技创新的突出特征,是单一传统学科界面模糊、学科交叉活跃,新的学科增长点、高科技创新成果、高科技产品产业等无不诞生在学科交叉和多领域协同创新的土壤里。北京应建立合作多赢的协同创新中心或协同创新联盟,加速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向高科技产业的转化。&&&&让更多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时代集团总裁&王小兰&&&&依靠创新驱动,需要有技术源头的转化。由于我国科研投入的导向,大部分领域的研发成果不在企业,而在高校、科研院所。如他们没有动力转化,这些投入就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所以创新驱动发展,首先需要大院大所有动力、有压力,将那些束之高阁的成果拿出来,通过企业这个主体实现转化,否则就是无源之水。&&&&在我看来,以企业为创新主体,谈的不是谁是接受拨款的主体,或谁在创新活动中的地位更重要,而只是谈一种社会分工。科研院所从事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研究,只是把钱变成技术和成果的过程,是“最前的一公里”。企业从事的活动是把技术变成财富的过程,从“最后一公里”角度讲,当然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机制”,从发达国家经验看,主要有欧美两种模式。美国模式主要指硅谷模式,欧洲模式主要是德国模式。硅谷模式的典型就是斯坦福模式,鼓励大学教授直接带着成果进行转化,鼓励他们办公司、入股,他们还可以再回到学校教学;当然,美国也有法案要求科研成果转移出去。这一模式比较适合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市场化。&&&&德国等欧洲很多国家采取的模式,实际上还是由国家建立共性技术研究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模式。这些平台不仅关注形成新的产业,更注意将成果推广到整个工业部门,通过创新不断向产业注入新的技术,有效将实验室成果和小企业融合。&&&&我认为中国两种模式都需要,后者更需要政策支持。&&&&大力聚集国际人才资源&&&&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应首先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特别是聚集国际人才资源,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优势。&&&&在美国硅谷,国外的专家占到50%以上,外来创新人口占到50%,企业创办50%以上也是来自世界各地。北京能不能吸引更多国际人才?&&&&首先,我们要完善人才的国际培养机制。例如发展中外合作办学。中国出国留学人数非常多,我们最近帮海淀做的调查显示,海淀中学阶段前25%的学生中,70%有出国意愿。要吸引好的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把学生留在中国。我们吸引外国留学生方面,比例低,外国留学生30余万人,其中读学位的十几万人,占全国大学生总数0.4%左右。香港则是10%、英国是17%、法国是12%,哈佛大学是20%。另外,留学生留在中国的数量少。中关村企业非常希望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外国留学生读学位后能够留下,帮助企业走向国际,但因为外国留学生必须有两年工作经验才能“落地”,很难留下来。&&&&其次,从科技人才角度来讲,要提升国际人口的比例。北京市的国际人口不到1%,国际大都市一般都高达20%。还有,要放宽国际人才流动的限制。美国“绿卡”中人才移民就是14万,还有9万工作签证。我觉得北京应该下放人才签证审批权,中关村可以具有人才签证审批权。我们建议,北京在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基础上,可以制定科技人才交流免签证计划;延长外国专家在华居留的时间限制,增加他们出入境免签的次数。科技人才能够免签,一定会推动人才流动。&&&&第三,希望进一步加强中关村人才特区建设。&&&&第四,希望加强国际人才的研究,建立更多智库机构,建设海外人才信息库,加强人才制度的顶层设计。国家可以在全球负责搜索海外高层次人才。&&&&系统推进首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坚持和强化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必须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更好地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关键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系统推进首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具有创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首先,要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构建与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相适应的城市综合创新体系。善用一流的资源、一流的技术、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环境,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技术创新总部集聚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区和全球高端创新型人才中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还要推动产业创新、政策创新、文化创新、生态环境创新、社会治理创新和政府改革创新。&&&&其次,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创新人才政策,要实现首都从人口资源向人才资本的战略转型。首都的难点是人多,但首都的出路在人才。&&&&第三,做好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编制,要把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作为首都“十三五”重点规划,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科技创新的开放水平,让北京成为全球创新网络节点城市。&&&&第四,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深化京津冀协同创新,率先建设京津冀国家级协同创新先行示范区。瞄准建设京津冀国家级协同创新先行示范区,进一步加强功能协同、空间协同、区域协同、产业协同、文化协同、政策协同和体制机制协同。要把整个京津冀作为创新“容器”,建立以“科技资源服务平台+企业孵化培育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为重点的全程化科技服务链,形成京津冀区域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空间响应。&&&&用科技创新创造宜居环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柴发合&&&&长期以来,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和谐宜居的环境,有利于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同时,科技创新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中,自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支撑作用。&&&&首先要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基础工作所急需的科技创新。大气污染治理需要一系列的基础工作作为前提,如城市及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的建设、污染物排放源清单的编制、颗粒物及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源谱的建立、颗粒物来源解析等。在当前形势下,利用科技创新,建设立体的监测体系、建立动态更新的排放源清单、建立完善的源谱数据库、开展持续的颗粒物源解析工作显得尤为必要。&&&&第二,要加强大气污染成因机理研究方面的科技创新。据研究,北京市的大气污染受到本地的燃煤、工业及机动车等排放源的影响,又同时受到邻近省市污染物传输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污染混合在一起,更增加了污染过程成因机理的复杂性。建议进一步加强相关研究,特别是明确大气中过氧化物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第三,加强环境空气质量管理的科技创新。&&&&第四,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的模式创新。大气污染治理不仅仅涉及到环保局,而是需要多部门协作才能实现。因此,推动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建议加强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全社会的合作模式创新,以更好、更快地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技术支持:当前位置 & &
& 2015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2015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形势展望
11:50:00&&出处:&&
编辑:快科技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科技服务报告_年中国科技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_中国产业信息网
欢迎来到中国产业信息网||||
年中国科技服务行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目录:第一章 2014年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环境 15 第一节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15 一、中国GDP增长情况分析 15 二、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16 三、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 18 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 五、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分析 21 六、居民消费价格变化分析 22 七、对外贸易发展形势分析 23 第二节 中国科技服务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24 一、科技服务业指导政策 24 二、科技服务业法律法规 25 三、科技服务业相关规划 27 (一)《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27 (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年)》 27 (三)《科技创新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专项规划》 29 (四)《生产力促进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30 (五)《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32 第三节 中国科技服务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33 一、中国人口环境分析 33 二、中国科技环境分析 34 三、科技国家奖励情况 35
第二章 2014年中国科技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7 第一节 中国科技投入支出情况分析 37 一、财政科技拨款规模 37 二、科学研究机构规模 37 三、R&D经费支出规模 38 四、R&D活动企业规模 38 第二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分析 38 一、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规模 38 二、高技术产业集中度分析 39 (一)行业集中度 39 (二)地区集中度 40 (三)企业集中度 40 三、高技术产业R&D经费支出 41 四、高技术产品国际贸易分析 42 (一)高技术产品进出口基本概况 42 (二)高技术产品主要的出口市场 42 (三)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产品类型 42 (四)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方式 43 (五)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企业类型 44 (六)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地区分布 44 五、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情况 45 (一)国家高新区数量分析 45 (二)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45 (三)高新区经济效率分析 48 (四)高新区产业结构分析 48 (五)高新区发展模式分析 49 第三节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活动分析 51 一、高等学校科研规模 51 (一)科技统计高校规模 51 (二)高校科技研发人员 52 (三)研究及发展的机构 52 二、研究开发经费投入 53 (一)总投入规模 53 (二)经费的构成 53 三、研究开发课题分析 54 (一)课题总体数量 54 (二)课题投入规模 54 (三)课题学科构成 55 (四)课题来源合作 57 四、高等学校科技产出 58 (一)科技产出的数量规模 58 (二)科技产出集中度分析 59
第三章 2014年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60 第一节 科技服务业概念及分类 60 一、科技服务的定义 60 二、科技服务的分类 60 三、高科技服务业分类 61 第二节 2014年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 65 一、科技服务行业发展特点 65 二、科技服务行业规模分析 66 (一)科技市场成交额 66 (二)科技服务企业数 67 (三)科技服务业规模 68 三、科技服务行业存在问题 68 第三节 2014年高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 69 一、高科技服务业发展重要性 69 二、高科技服务业重点领域分析 69 (一)研发设计服务 69 (二)知识产权服务 70 (三)检验检测服务 70 (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70 (五)信息技术服务 70 (六)数字内容服务 71 (七)电子商务服务 71 (八)生物技术服务 71 三、高科技服务业发展目标分析 71 四、高科技服务业有利政策措施 72 第四节 科技服务发展策略及分析 74 一、提升科技服务聚集资源 74 二、提高科技服务人才素质 74 三、科技服务行业协会建设 74 四、建立多元化投资运作模式 75
第四章 科技服务细分市场---研发设计服务业 76 第一节 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状况分析 76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重要地位 76 二、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历程 76 三、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概况 77 第二节 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特征 78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产业特征 78 二、研发设计服务业组织模式 79 三、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阶段 79 第三节 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80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趋势 80 二、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策略 80 三、研发设计服务业人才策略 81 四、研发设计服务业发展建议 82
第五章 科技服务细分市场---知识产权服务业 85 第一节 知识产权服务业相关概述 85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 85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定义 85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阶段 85 第二节 中国知识产权业发展状况 86 一、中国科技专利申请情况 86 (一)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86 (二)专利每万人拥有量 86 (三)专利申请技术分布 87 二、中国知识产权相关政策 89 三、中国知识产权运用效益 90 四、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效果 92 五、中国知识产权对外合作 93 第三节 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分析 94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的范畴 94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特征 95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规模 98 (一)知识产权服务业企业数 98 (二)知识产权服务业区域结构 100 (三)知识产权服务业性质格局 100 四、知识产权服务业市场前景 101 第四节 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品牌发展分析 101 一、服务机构品牌化发展的必然性 101 二、服务机构品牌化发展存在问题 102 三、服务机构品牌化发展培育方式 103 四、服务机构品牌化发展发展路径 103
第六章 科技服务细分市场---检验检测服务业 106 第一节 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分析 106 一、检验检测服务及其作用 106 二、检验检测服务发展现状 107 三、检验检测行业整合分析 108 四、检验检测行业转型分析 109 五、检验检测行业发展路径 110 第二节 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分析 110 一、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110 二、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111 三、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竞争格局 111 四、全球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发展前景 112 第三节 中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经营情况 113 一、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113 二、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地区分布 113 三、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规模与结构 114 (一)质量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规模 114 (二)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分布 114 (三)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地区分布 115 第四节 中国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21 一、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概况 121 二、第三方检测行业市场规模 121 三、第三方检测机构优势分析 122 (一)相对于企业内部检测的优势 122 (二)相对于政府机构检测的优势 122 四、第三方检测行业发展前景 123
第七章 科技服务细分市场---成果转化服务业 124 第一节 科技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 124 一、科技成果转化的界定 124 二、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 124 第二节 中国科技成果发展分析 125 一、科技成果总体发展分析 125 (一)成果总量构成 125 (二)成果来源分析 127 (三)成果所处阶段 128 (四)成果完成单位 128 (五)成果评价水平 129 (六)成果分布分析 129 二、科技计划项目成果情况 133 三、科技成果转化情况 133 (一)高新技术领域成果情况 133 (二)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 134 四、科技成果应用情况统计 134 (一)成果应用状态统计分析 134 (二)成果应用情况地区分布 136 (三)成果应用情况行业分布 136 (四)成果未应用或停用原因 136 第三节 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分析 138 一、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分析 138 二、中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分析 138 第四节 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分析 139 一、自主研发模式分析 139 (一)自主研发模式可行性分析 139 (二)自主研发模式实效性分析 139 二、技术引进模式分析 139 (一)技术引进模式可行性分析 139 (二)引进技术模式实效性分析 140 三、技术联盟模式分析 142 (一)技术联盟模式可行性分析 142 (二)技术联盟模式实效性分析 143 四、产学研合作模式分析 143 (一)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43 (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实效性分析 144 五、孵化器模式分析 144 (一)孵化器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44 (二)孵化器模式的实效性分析 145 六、风险投资模式分析 145 (一)风险投资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145 (二)风险投资模式的实效性分析 146
章 中国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发展分析 147 第一节 科技中介服务行业发展概况 147 一、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历程 147 (一)初创阶段 147 (二)突破阶段 147 (三)加速发展阶段 147 (四)体系形成阶段 147 二、科技中介服务业产业特征 148 (一)体制运行市场化 148 (二)服务功能社会化 148 (三)机构设置专业化 149 (四)人才准入综合化 149 (五)服务方式产业化 149 (六)组织架构网络化 150 (七)市场行为国际化 150 三、科技中介服务业SWOT分析 151 (一)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优势 151 (二)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劣势 151 (三)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机遇 151 (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威胁 152 第二节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分析 152 一、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功能地位 152 二、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历程 153 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规模 154 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155 五、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现存问题 155 六、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建议 157 第三节 科技中介服务市场分析 158 一、科技中介服务对象分析 158 二、科技中介服务需求特点 158 三、科技中介服务需求前景 159
章 中国主要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分析 160 第一节 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分析 160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基本情况 160 (一)生产力促进中心基本概述 160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历程 160 (三)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政策 163 二、生产力促进中心投入情况 164 (一)投入规模分析 164 (二)投入结构分析 164 三、生产力促进中心发展规模 165 (一)机构数量分析 165 (二)从业人员规模 166 (三)资产规模分析 166 四、生产力促进中心收入情况 167 (一)服务收入规模 167 (二)收入构成分析 168 五、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区分布 169 (一)省区分布情况 169 (二)区域分布情况 170 六、生产力促进中心构成情况 171 (一)法人组成情况 171 (二)组建方式情况 171 (三)业务属性情况 172 (四)地域范围属性 172 七、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评价 172 (一)机构服务企业数量的情况 172 (二)联系科研机构及专家情况 173 (三)国际及港澳台合作的情况 173 (四)机构为企业增加收益情况 174 (五)机构为社会增加就业情况 174 第二节 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分析 175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基本情况 175 (一)科技企业孵化器定义内容 175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历程 176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政策 176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概况 180 (五)科技企业孵化器地区分布 181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规模 181 (一)机构数量 181 (二)孵化面积 181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成果 182 (一)在孵企业数量 182 (二)在孵企业人数 183 (三)毕业企业数量 183 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情况 184 (一)通过复核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84 (二)取消资格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85 (三)新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85 五、重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发展分析 187 (一)武汉黄金口科技企业孵化产业基地 187 1、基地基本情况 187 2、基地优惠政策 188 3、重点孵化产业 188 4、基地发展规划 188 (二)大连北方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189 1、基地基本情况 189 2、基地优惠政策 189 3、重点孵化项目 190 4、基地发展规划 190 (三)安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 190 1、基地基本情况 190 2、基地优惠政策 191 3、重点孵化项目 191 4、基地发展规划 192 (四)武汉岱家山科技企业孵化基地 192 1、基地基本情况 192 2、基地招商重点 193 3、重点孵化产业 193 4、基地发展优势 194 (五)石狮市海峡两岸科技孵化基地 194 1、基地基本情况 194 2、基地优惠政策 194 3、基地功能定位 196 4、基地发展规划 196 第三节 中国技术市场发展分析 197 一、技术市场基本情况 197 (一)技术市场定义 197 (二)技术市场分类 197 (三)技术市场经营范围 198 (四)技术市场发展政策 199 二、技术交易情况分析 200 (一)技术交易成交规模 200 (二)技术合同构成情况 200 (三)技术交易地区分布 201 三、技术交易机构发展规模 202 (一)机构数量分析 202 (二)机构构成情况 202 (三)签订合同数量 203 (四)完成成交金额 203 四、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发展分析 204 (一)机构数量分析 204 (二)机构从业人员 204 (三)机构构成类型 205 (四)机构地域分布 205 (五)机构运营模式 206 五、常设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交易情况 206 (一)机构总体交易规模 206 (二)技术交易所交易规模 206 (三)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规模 207 第四节 科技情报机构发展分析 208 一、科技情报基本情况 208 (一)科技情报定义及属性 208 (二)科技情报工作重要性 208 (三)科技情报服务的需求 209 二、科技情报机构专利分析工作开展情况 210 (一)专利分析工作现状 210 (二)专利分析工作步骤 211 (三)专利分析工作难题 212 三、科技情报机构竞争情报服务开展情况 213 (一)竞争情报服务范围 213 (二)竞争情报服务产品 213 (三)竞争情报服务人员 213 (四)竞争情报服务方向 213 第五节 科技评估机构发展分析 214 一、科技评估基本情况 214 (一)科技评估定义内容 214 (二)科技评估基本原则 215 (三)科技评估发展概况 215 (四)科技评估问题障碍 216 (五)科技评估相关政策 217 二、科技评估机构核心竞争力分析 219 (一)科技评估机构工作流程分析 219 (二)科技评估知识管理流程分析 219 (三)科技评估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220 (四)科技评估机构知识管理体系 220 三、科技评估机构品牌分析 221 (一)机构品牌基本要素分析 221 (二)机构品牌战略有效途径 222 (三)机构品牌形象建立保证 223 第六节 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分析 225 一、高科技风险投资基本情况 225 (一)高科技风险投资定义 225 (二)高科技风险投资特点 225 (三)高科技风险投资兴起 225 二、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情况 226 (一)机构数量分析 226 (二)机构地区分布 227 (三)管理资金总量 227 (四)资本来源结构 228 三、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情况 228 (一)投资规模分析 228 (二)投资项目数量 229 (三)投资行业构成 229 (四)投资阶段分布 230 四、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建议 230
第十章 年科技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及投资策略分析 232 第一节 年中国科技服务业投资环境分析 232 一、&十二五&时期科技产业发展目标 232 二、&十二五&时期科技产业战略部署 233 三、&十二五&时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34 第二节 年中国科技服务业投资重点分析 237 一、研发设计服务业 237 二、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 237 三、创新创业服务业 238 四、科技金融服务业 238 五、科技咨询服务业 238 第三节 年中国科技服务业投资策略分析 239
图表目录: 图表 1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及增长变化趋势图 16 图表 2 年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及增长速度统计 16 图表 3 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趋势图 17 图表 4 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趋势图 19 图表 5 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速度趋势图 20 图表 6 2014年中国主要消费品零售额及增长速度统计 20 图表 7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长趋势图 21 图表 8 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增长趋势图 22 图表 9 年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月度变化趋势图 23 图表 10 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趋势图 24 图表 11 年中国人口总量增长趋势图 33 图表 12 2014年中国人口数量及其构成情况统计 34 图表 13 年中国科技国家奖励情况 36 图表 14 中国财政科学技术支出情况 37 图表 15 中国研究与开发机构数量统计 37 图表 16 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 38 图表 17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有R&D活动企业数量统计 38 图表 18 中国高技术产业总收入统计 39 图表 19 高技术产业各行业收入 39 图表 20 中国高技术产业收入行业分布图 40 图表 21 中国高技术产业收入地区分布图 40 图表 22 中国不同注册类型企业高技术产业收入构成图 41 图表 23 中国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经费支出统计 41 图表 24 中国大中型高技术产业企业R&D经费支出分行业统计 41 图表 25 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统计 42 图表 26 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产品类型 43 图表 27 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方式 43 图表 28 2014年中国高技术产品进出口企业类型分布图 44 图表 29 2013中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前十大主要地区分布 44 图表 30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45 图表 31 中国高等学校数量统计 51 图表 32 年高等教育招生人数 51 图表 33 中国高等学校从事R&D活动人员统计 52 图表 34 中国高等学校R&D机构数量统计 52 图表 35 中国高等学校R&D经费内部支出统计 53 图表 36 中国高等学校R&D经费主要支出及经费构成情况 53 图表 37 中国高等学校课题数量统计 54 图表 38 中国高等学校R&D项目(课题)经费内部支出统计 55 图表 39 中国高等学校R&D课题学科情况 55 图表 40 中国高等学校R&D课题按来源和合作形式分类情况 58 图表 41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产出及成果情况 58 图表 42 中国高等学校科技产出地区分布情况 59 图表 43 高技术服务业分类表 62 图表 44 年中国科技市场成交额变化趋势图 67 图表 45 中国科技服务企业数情况 67 图表 46 年中国科技服务市场主要关键指标 68 图表 47 年中国科技专利申请情况 86 图表 48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技术领域分布图 87 图表 49 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地域分布统计 99 图表 50 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单位数分区域统计 100 图表 51 中国知识产权服务企业分性质统计 100 图表 52 中国检验检测服务机构分性质结构图 107 图表 53 年中国检验检测服务行业主要指标 108 图表 54 年全球质量检验检测市场规模统计 111 图表 55 全球质量检验检测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113 图表 56 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行业市场规模统计 113 图表 57 2012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分布结构图 114 图表 58 2014年中国质量检验检测机构行业分布结构图 115 图表 59 全国各省检测机构分布情况表 115 图表 60 年中国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统计 121 图表 61 中国地方、部门科技成果构成 125 图表 62 中国科技成果登记数量分布状况 126 图表 63 年中国登记的科技成果总量统计 126 图表 64 中国各级科技成果来源分布图 127 图表 65 中国地方各地区科技成果所处阶段构成 128 图表 66 自选类项目成果的完成单位分布 129 图表 67 中国科技成果评价水平构成 129 图表 68 中国部门应用技术成果分布图 130 图表 69 地方应用技术成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分布 131 图表 70 地方应用技术成果分布 132 图表 71 中国科技计划项目成果完成单位分布图 133 图表 72 地方应用技术成果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分布 134 图表 73 中国应用技术成果应用状况 135 图表 74 年中国应用科技成果数统计 135 图表 75 2014年应用技术科技成果结构情况 135 图表 76 中国地区科技成果稳定应用比例统计 136 图表 77 中国科技成果未应用或停用原因比例分布 137 图表 78 2014年中国科技成果未应用或停用原因分区域比例分布 137 图表 79 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功能与地位示意图 153 图表 80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相关政策文件统计 164 图表 81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总投入统计 164 图表 82 2014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系统总投入构成情况 165 图表 83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数量统计 165 图表 84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从业人员数量统计 166 图表 85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资产总额统计 167 图表 86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总收入统计 168 图表 87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各服务内容收入统计 168 图表 88 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省区分布情况 169 图表 89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区域分布图 170 图表 90 2014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法人组成情况 171 图表 91 2014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组建方式情况 171 图表 92 2014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业务属性情况 172 图表 93 2014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地域范围属性情况统计 172 图表 94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企业数量统计 173 图表 95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联系科研机构及专家数量统计 173 图表 96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国家及港澳台合作情况 174 图表 97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企业增加收益情况 174 图表 98 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为社会增加就业人数统计 175 图表 99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统计 181 图表 100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面积统计 182 图表 101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数量统计 182 图表 102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企业人数统计 183 图表 103 年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毕业企业数量统计 183 图表 104 通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复核孵化器地区分布 184 图表 105 取消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资格名单 185 图表 106 2014年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 185 图表 107 安宁工业园区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服务项目 192 图表 108 中国技术合同分布图 200 图表 109 2014年中国各省区技术市场合同交易情况 201 图表 110 年中国技术交易机构数量统计 202 图表 111 2014年中国各类技术交易机构构成情况 202 图表 112 年中国技术交易机构签订合同数量统计 203 图表 113 年中国技术交易成交额变化趋势图 203 图表 114 年中国国家科技转移示范机构数量统计 204 图表 115 年中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人员构成 204 图表 116 中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类型构成图 205 图表 117 中国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地域分布图 205 图表 118 年中国常设技术(产权)交易机构交易情况 206 图表 119 年中国技术交易所交易情况 207 图表 120 年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所交易情况 207 图表 121 科技评估机构评估工作流程图 219 图表 122 知识管理知识共享交流平台系统示意图 221 图表 123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数量统计 226 图表 124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地区分布图 227 图表 125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管理资金统计 227 图表 126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资本来源结构图 228 图表 127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金额统计 228 图表 128 年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累计投资项目统计 229 图表 129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机构投资金额行业分布图 230 图表 130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项目所处阶段的总体分布(按投资项目占比) 230 图表 131 &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 233 图表 132 未来中国科技服务业投资原则 239 图表 133 未来中国科技服务业投资策略 239&本文网址:
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公众号 中国产业信息网微信服务号
智研咨询集团 是一家最具影响力的行业信息咨询中心。专业和专注的行业研究报告、分析报告、投资咨询、统计数据信息服务提供网站。也是中国市场领先的研究报告和竞争情报提供商。定位于向客户提供本公司专业投资咨询报告,针对企业用户的各类信息提供深度研究报告、市场调查、统计数据...
⒈选择报告
① 按行业浏览
② 按名称或内容关键字查询
⒉订购方式
① ***购买
拔打中国产业信息网******010-
② 在线订购
点击&在线订购&进行报告订购,我们的***人员将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
③ 邮件订购
发送邮件到,我们的***人员及时与您取得联系;
⒊签订协议
您可以从网上下载&报告订购协议&或我们传真或者邮寄报告订购协议给您;
⒋付款方式
通过银行转账、网上银行、邮局汇款的形式支付报告购买款,我们见到汇款底单或转账底单后,1-3个工作日内将产品发送给您。
2012年以来,银行、信托、证券、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新能源汽车销售50…
商业计划书是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对项目调研、分析以及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
商业计划书是企业或项目单位为了达到招商融资和其它发展目标之目的,在经过对项目调研、分析以及搜集整理有关资料的基...
全国咨询***:400-700-小时) 业务咨询***:010- 传真:010- ***QQ: ***电邮:
Copyright 2000-, All Rights Reserved 产业信息网 版权所有 运营公司:智研咨询集团
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