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个最新仿盛大热血传奇传奇顶服小团队。

从雅虎、AT&T的交互设计师到腾讯设计主管,华为设计总监再到美的首席用户体验官,这八年@EDC尤原庆 一直有一点焦虑,而且越努力,越焦虑。至于原因,不妨先读一下这篇5000多字的长文,带大家了解一个总监八年的成长过程。有同样焦虑感受的设计师也可以来看看,文末有总监的回答。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突然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一直都有一点焦虑。

而且真的像问题中所写那样,越努力,越焦虑。

我想先讲一个很长的故事,再在结尾用一小段话来回答问题。:)

我最不焦虑的工作是第一份工作,读书时候在大学图书馆打工。工作时薪6美元,每周工作两次,每次从早上7点工作到中午12点。

工作细节大概是这样的:早上早起,6点坐巴士,6点半到中校区图书馆楼下小偏门等图书馆工作人员开门,坐电梯到图书馆三楼,和同事打招呼说早安,然后开始准备工作。工作很简单,先到工作台后的书架,把学生预约借的书看一看,熟悉一下位置,然后7点开门陆续有学生进来,他们要借书,就到我这里,把学生卡和书给我,我扫描一下,书就借出去了,他们要还书,把学生卡和书给我,我扫描一下,把书放到箱子里,他们要借预约的书,给我学生卡,我扫描一下,得到信息,就去工作台后面的书架找已经放好的待借的书。

工作环境很舒服,不累。来借书的学生都很友好,同事也很和善,不忙的时候相互聊天,或者各自发呆。同事有勤工俭学的本科生,一周工作20小时,有做图书馆学研究的博士,一周一大半时间在图书馆,还有全职工作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大姐,每次上班,6点半的图书馆还没有开门,没有一个人,灯也是微微亮着,我一个人在位置上整理书的时候,总有一个70多岁的大姐,从我位置前轻悠悠地走过,说,yoyo,早啊,然后走了。。。有同事说这位大姐在图书馆工作50年了。。。50年。。。

这个工作累吗?不累,一点都不累,不动脑子,也不需要太热情,毕竟图书馆借书还书还是没有人会给小费的,哈哈哈哈。 (如果图书馆借书还书给小费我那时就发了)

这个工作我需要努力吗?不需要,惯性的操作,3次工作后就上手了。

这个工作我焦虑吗?一点都不焦虑,每次上班工作到中午12点,就下班去用挣到的钱吃wendy’s,或者红烧牛腩饭,开心得很。lol

当然,这份工作我拿的是当时密歇根洲最低时薪。。。

毕业了正式参加工作,到硅谷的雅虎,那时雅虎还不错,刚刚开始漫长的陆续裁员第一波,所以大部分同事还是雅虎鼎盛时期招的精英。我当时是移动搜索的唯一一个交互设计师,老板是设计经理兼视觉,一开始是2个人的设计团队,主要支撑1个产品总监和4个产品经理的需求,同时支撑雅虎全球移动搜索业务几十个不同业务模块的需求。作为毕业生,当时觉得这4个产品经理很难支撑好,2个是密歇根大学商学院MBA,1个是康奈尔本科斯坦福硕士,1个是加州理工本科斯坦福硕士伯克利MBA,这4个人都非常聪明,对业务理解透,职业度高,作为合作的产品经理是非常理想的,不过他们的要求也很高。当时我是一个刚到美国2年多,刚进社会,还在默默地学习如何用Mac如何用InDesign的小年轻设计师。。。

工作的第一年简直就是激烈得不行,也许优秀的同事们看上去是云淡风轻的,但是对我来说就是激烈得不行。一个想法,执行不到位,同事轻轻说一句,我就紧张得不行,拼命想怎么做才能做到更好;一个文字错误出现在设计稿上,同事埋怨一次,我就强迫症到每次设计稿自己看3遍才敢拿出去评审和交付;一个创意点,不够创新,不够有价值,产品老大沉默一下,说回去再想想,我就背着电脑回到住处想到半夜;一个拉通,没有做到位,设计经理严肃地把我叫到会议室教育指导一次,我就记下笔记想清楚怎么做才能保证以后不犯一样的错误;一个会议,领导对我的提意见方式不太满意,我就进行横向对比看别人怎么做的,为什么有更好的结果;一个德国汉堡的项目,工程师不喜欢出差来美国,希望远程合作,我就陪着每天工作到半夜来配合他们的会议时间。。。

这个工作我需要努力吗?需要,非常需要。我个人觉得,在国外读书是相对享受的,你根据规矩做自己该做或者愿意做的事情,有时不会太有压迫感,在国外工作是不一样的,你付出劳动得到回报,没有人会因为你是外国人、年轻人,就宽待你。在这个工作环境我需要跟上公司、团队、同事的高标准,职业化要做到从没有到有一定水准的跳跃,还要好好设计支撑好业务,不努力怎么能行呢?

这个工作我焦虑吗?焦虑,有时是强烈的焦虑。硅谷有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经理、工程师、设计师,和这帮人合作,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能力?我需要做到什么样的职业标准?我当时连一个对自己的标准认知都没有。在团队里,我就是最年轻、资历最浅、收入最低的,能不焦虑嘛。。。在工作环境里,看着一群哈佛斯坦福精英在下午茶或者酒会上谈笑风生,然后我默默地吃着饼干,在旁边听懂一半他们在讲啥美国商业美国诗歌啥的,听到笑话笑出来慢半拍,能不焦虑嘛。。。不过饼干真心好吃。。。

Web,Blackberry等基本所有移动平台的产品,还有相关的创新项目,我当时是很激动的,好歹也是一个主设计师了呢!结果一开始工作就傻眼了,以前在雅虎工作,产品经理和设计经理会给我一个方向,让我去执行,累是累,但是大方向不用太纠结就可以找到,到了AT&T,老板说,Yoyo来试一次,搞搞改版,新一点,让大家乐乐。。。乐啊,他们是乐了,我经常1周要出10个创新点子,经常大老板在飞机上灵光一现,下飞机找到我,我就得按照大老板的思路来改,一般只有1天时间改,还要练习在老板短暂的午休30分钟时间,陪着散步讲清楚一个产品的所有设计脉络。。。一个产品的各种端一起来,然后加上增值项目,加上创新项目,加上用研工作,一个交互设计师来支撑,做设计的小伙伴应该都能懂是多激烈的。。。还记得这段时间去洛杉矶做用户研究访谈,基本是每个月都要去,每次都是一天行程,6点起床,6点半出门,8点从圣何塞机场飞,9点到伯班克机场,然后打车去公司,开会,用户调研开始,中午下楼吃个沙拉或者肯德基,然后下午继续调研,晚上7点的飞机回,到家晚上,第二天正常上班。。。

这个工作我需要努力吗?需要,作为主设,要对产品设计负责,要保证结果,对一个工作两年的年轻人来说,真的不容易。这个工作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在一个人干活,一个人画稿,因为事情多得不行,很多项目计划、自我调节的方法都是这里学习磨练出来的。

这个工作我焦虑吗?焦虑啊。已经不是在考虑雅虎那时和同事匹配技能点的要求了,焦虑来自业务、领导的直接要求,App Store要排名提升啊,要创新啊,要多端并行啊。很多时候觉得脑子里面是风暴,但是要湾湾流水般出活,所有的思考过程和结果都是在焦虑的伴随下完成的。

后来我回国工作了,到了腾讯,开始进入中国顶级互联网公司向国内的互联网精英们学习,也开始给自己在设计专业工作之外加上了设计管理的职责。其实当时挺搞笑的,那时我才工作3年,对管理没有啥概念,在美国主要是干活,有虚拟项目组带领的经验,但是那并不是管理经验,所以在从旧金山飞到北京,从北京飞到深圳的路程中,我在机场买了一本书,叫啥如何带领团队。。。这得是临时抱佛脚到什么地步啊。。。哈哈哈哈。。。

到了腾讯很幸运,团队、同事、老板都很给力,同事们对我这个对国内工作环境不太熟悉的新同事给了很大的宽容和帮助,让我尽快地融入了岗位。不过难点也很多,腾讯大部分业务是做中国用户的,我懂中国用户吗?不懂。。。腾讯我负责的产品包含ToB这块,我以前做过ToB吗?没有。。。腾讯的项目研发方式是小步快跑,个人感觉计划性没有美国公司那么强,我熟悉这样的工作流程吗?不熟悉。。。自己做设计有一定经验,懂怎么传递给自己团队的同事吗?不懂。。。全是问题,全是问题。。。我只能默默地一个一个解决,有些问题解决得快而好,但是很多问题也解决得不够好。就这样磕磕碰碰地工作,解决问题,思考如何进步。。。

这个工作我需要努力吗?需要,而且感觉体力活和脑力活都需要努力,想的东西多,需要了解的业务多,自己以前的单线性工作思考模式已经撑不住了。除了业务和专业,还有团队要带,他们是不是工作的开心、有意义、有进步、有价值?他们是不是支撑好了业务?他们是不是有足够的职业成长和自我满足感?感觉这个工作就是一个高速学习的漩涡,把我卷了进去,不努力不行。。。

这个工作我焦虑吗?焦虑。。。工作战斗方式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团队,工作的打法和思路都不一样,我到腾讯的时候是27岁,工作3年,刚回国,算是职场新人好吧。。。压力好大。。。记得最清楚的是,有时半夜醒了,想起了不能解决的工作问题,就睡不着,睁着眼睛一直想到天亮。那个时候才发现,原来工作还有很多自己专业能力不能解决的问题,真够焦虑的。。。

后来到华为,在软件公司做设计总监、首席设计专家,带着设计师小伙伴们支撑部门全球业务。这个工作有一点特别吸引我,就是用户体验设计的思路、方法、流程、评估全部都是自己来思考,来和团队一起制定,有很多挑战,也有很多独立承担的历练。部门支撑的业务多,我的LinkedIn页面里支撑的项目从以前简单的美国、中国,到支撑30多个国家,一方面很兴奋能为大半个地球的用户提供设计服务,一方面压力山大啊因为好多东西不懂好多流程不懂好多人不认识好多语言不会说好多地方没有去过。华为是我工作的第一家非互联网公司(之前的AT&T虽然是运营商但是我工作的部门是纯互联网部门),所以很多东西要慢慢学,什么是通信?什么是云管端?什么是一线交付?什么是产粮区?。。。还有数不清的专业术语,不同于互联网公司的研发流程,复杂的组织结构等等。。。所以在华为工作时期还连写过几篇华为用户体验设计工作经验故事,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翻翻我的知乎专栏。:)

这个工作我需要努力吗?我要反问,在华为工作怎么可能不努力呢?作为部门用户体验设计负责人,即使在靠谱的领导和团队的支撑下,我要负责让用户体验设计职能支撑好业务,边学边做,压力还是很大,得努力啊。我记得到公司就开始进入出差模式,2014年南京、长沙、德国、深圳几个地方转来转去跑,跑到现在家里的厨房都是德国餐具。。。在华为真心是我工作最努力的一个阶段了。。。

这个工作焦虑吗?继续反问,在华为工作怎么可能不焦虑呢?做不完的活,想不完的事情,出不完的差,支撑不完的客户。。。同事都是中国乃至世界通信领域最优秀的精英,跟着这帮领导、大哥学习,真的学到不少知识和经验,我觉得差距很大,老是焦虑是否能足够优秀到和他们一样才能推动设计工作啊。。。在很多重点项目研讨会议里,我默默地又是那个最年轻资历最浅级别最低收入最低的人。。。默默地焦虑着。。。

现在到了美的工作。从美国互联网,到中国互联网,到中国通信,到中国传统家电,这种路线有意思但是不好走,挑战多,压力大。新的岗位是公司首席用户体验官,IT用户体验设计部部长。。。听title我就感觉到不努力,不焦虑,是肯定不行的。。。

我的故事讲完了,洋洋洒洒把自己从事设计这8年挨着写了一遍。感觉除了在图书馆那份工作不努力不焦虑之外,其他工作都没有让我轻松过。

回到正题,为什么人活着,越努力,越焦虑?我个人觉得一种可能是因为人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越来越难,工作生活的层次越来越高,所处圈子的同事、朋友越来越优秀,环境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自己的能力还没有跟上环境的变化。

不能沮丧,我偶尔是一个正能量思考的人(我知道你们又要说鸡汤。。。),我想的是,焦虑,在职业中是因为自己不足,担心不能在现有岗位做好工作,担心不能和同级的同事有一个水平的能力和经验,这些都是努力的动机啊。努力了,肯定是有回报的,前辈们说的能吃苦有福气,是真的。

我想着如果在雅虎工作的时候,看着一轮一轮裁员,我心宽体胖的不焦虑,不努力,现在也许还在雅虎安静地一个人画稿,职业发展可能会很不一样。每次职业变动带来的挑战都会很辛苦,但是完成了挑战后,心里都会很舒服,这个与职位、物质收入、业界影响力没有任何关系,这是一种单纯的自我满足感。

继续正能量思考,吃了苦,焦虑了,也努力了,那就得想一些让自己开心的回忆。

在雅虎作为新人设计师,熟悉了技能,建立了职业素养,见识了真实的商业世界里设计的样子,从超级厉害的老板、产品经理、开发那里学到了对我职业生涯终身收益的起点技能,都是好事。雅虎工作的同事散布在硅谷大部分优秀公司里,这些合作过的同事都是我设计路上的宝贵回忆和财富。

在AT&T第一次尝试主设,累是累,苦是苦,但是负责改版的产品在苹果App Store浏览类目里冲到第一,在Google Play首页被作为优秀App展示,一次次产品设计开发团队一起击掌庆祝,是典型的值得设计师记得的瞬间啊!

在腾讯第一次尝试设计主管工作,再苦再烦也没有丢专业,我的写作习惯就是在腾讯时期练起来的,后来还有机会在腾讯大讲堂给300多位同事讲设计,和团队的小伙伴一起成长,2年拿下22个公司部门级奖项,和团队一起设计出让我们自己满意的产品。和这些美好热血回忆比起来,那一个个半夜醒来焦虑得无法再入睡的日子,也不算啥了。

在华为第一次尝试首席设计专家岗位,承受的压力很大,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主管,把自己的专业和团队的战斗力都撑了起来,和大家一起努力,感觉收获很多。项目一个一个做得很好,业务和客户各种赞,支撑了几十个国家,让我以后吹牛的时候也能说中东、拉美、非洲的兄弟姐妹都用过我负责设计的产品。在团队越来越好的同时,自己也有一点点小收获,绩效一直不错,在解决方案70000多员工里,选了30个优秀主管,我是其中一个,2015年CEO发文我破格升级一次,在公司内部写设计专业博客也有不少读者。在辛苦的华为里,我感觉是充满学习、进步和感恩的。(吃苦的点太多,不符合本段中心思想,以后再写,哈哈哈哈)

想想这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再想想一次一次遇见的问题、产生的焦虑、吃过的苦、付出过的努力,这是一种很奇妙的回忆。这样的回忆像镜子一样,让我持续看着自己不够好的技术能力,不够完善的业务能力,不够到位的职业执行力等好多缺点,让我继续想办法焦虑、努力、进步。

哦,对了,现在工作感觉同事和领导都好厉害,又要被碾压一轮了。:)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每个玩家对游戏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游戏好不好玩,这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我个人比较喜欢 传奇*9199

一款游戏怎么样,玩了才知道,想要随便的天下第一那时不能的

是要付出该有的行动和努力的

采纳数:0 获赞数:0 LV2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