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家族史考文|张鑫今重温家谱,始终对家谱祖先之前的历史遗迹颇有萦怀,于是决定阅遍史籍,循着先人的足迹,搜寻考证张姓家族千百年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缘起。&&&&家谱中对祖先张守祖的记载不多只说曾在吴三桂处任亲兵,由于三桂反清兵败遂被发配东北始为站人。如此稀少的记录,对研究祖先之前的历史无疑是艰难的,可是历史还是为我们留下些许的蛛丝马迹,记录中显示先祖曾为吴三桂亲兵,熟知历史的人应该了解何为亲兵?在古代来讲尤其是皇家贵族达官显贵来讲,亲兵可不是一般人想当就能当的,亲兵是跟将领同乡同族或者有过出生入死的经历中选拔的士兵,由此可见我的祖先张守祖与吴三桂的关系不一般,也就是说要么是跟吴三桂同乡,要么是吴三桂的什么亲属,要么出生入死颇有战功,那么我们就逐个来分析一下,我的祖先张守祖原籍是山东籍贯,而吴三桂却是江南高邮人,显然这个是排除的。从吴三桂的亲属脉络来寻找线索。吴三桂正室也就是吴三桂的大老婆姓张,史料记载是辽东人,这一细节值得我们玩味,我的祖先既然与吴三桂本人无亲属关系,那么会不会与她的夫人有些关联呢?这就要从张姓家族缘起说起。&张姓起源&&&&张姓得姓可追溯到黄帝时代,已有5000年的历史。《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提到张姓起源时说:“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挥是黄帝时代姬姓部落中一个氏族的重要首领,也是姬姓部落的一名星官。挥氏族以张星为氏族图腾,张星属于朱雀七宿中的第五宿,有星六颗。其天象的排列形状似弓,称为孤星,亦称“天之弓&。是擅长制造弓箭的氏族崇拜的原始天象图腾,进而成为氏族名、地名和姓氏。这一支称河北张氏。&最早张姓发展脉络张姓氏族最早活动于“尹城青阳”,古地在今河南濮阳和河北清河一带。之后张姓一直默默无闻,氏族的迂徙路线也不明,可能那时已悄悄迁入了山西。直至西周宣王时期,在陕西地区出现了张姓的踪迹,西周青铜器皿上铭有张伯、张仲,他们是西周的贵族。张仲辅佐周宣王,使西周得以中兴。&山西张姓历史春秋时晋国是张姓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地区,河东“解邑张城”是张姓重要的聚集地和发祥地,古张城在今山西临猗西的黄河东岸。张氏世代事晋,晋灭后事韩。(三家分晋后张氏子孙又分为山西、河北、河南三地)张老、张侯(即解张)均是晋国的大夫,张老的后代韩国贵族张良成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汉留侯张良,韩公族姬姓也。秦始皇灭韩,良散家赀千万,为韩报仇,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椎副车,秦索贼急,良乃变姓为张,解张也被一部分张姓后裔奉为先祖。这一支为黄帝姬姓后代,与河北张姓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据家谱目前所载我的家族便源于山西张氏,可见便是此支。在这里脉络身份是清楚的,也就是说黄帝是张姓祖先、我们是解张时代的张姓后人。在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张姓族人多为三晋贵族的后裔,在反秦战争和随后的楚汉之争中,政治倾向明显,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在这场战争中纷纷建功立业,封侯赐爵。张姓迅速蔓延到齐鲁燕代,由关中闯入四川,西进甘肃纵深,奉旨出使西域,贯通丝绸通道,安定宁夏、守边卫疆。张姓人群活动地区迅速发展到整个北方、西北和四川地区,其发展之迅猛是其他姓氏所不可比拟的,事实上是当时北方地区的第一大姓。同时,西汉留侯张良后裔从山西出发逐渐南迁,就是说张良的直系子孙迁出晋地。&东北张姓历史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大批进入中原,西晋末,张姓族人通过渤海湾首次涉足东北,渤海湾地区成为张姓人群重要的聚集中心,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唐宋时张姓开始向湖广和云贵地区移民,与唐同时代的渤海国有很多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为契丹所逼,向中国东北边境方向逃遁,有些张姓先民也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除此之外辽金时代还有一个张姓是??族姓。为渤海国右姓之一。又辽时有??族人高霸,仕辽改张氏。霸玄孙女,为金世宗元妃。那么问题来了,有人说我们这一支张姓其实是来于云南、祖籍云南,通过研究史料我的结论是否定的,首先祖先张守祖原籍就是山东籍人(原籍的释义是祖先居住的地方),虽然后来随吴三桂兵败从云南发配到东北,也只能证明他去过云南,并不能证明他祖籍云南,并且当时随吴三桂反清的云南张姓也大有人在,辽宁凤城部分满族张姓,其先清代吴三桂部属,云南人。吴兵败后被俘,编入盛京兵部,发往凤凰城当差,子孙融入满族。这个不是我们家族的支脉,首先先祖张守祖是汉族人从始至终也未入满族,且编入兵部发往凤凰城当差,这更不存在,由此可以否定来源云南一说。而吴三桂夫人的张氏又是否坐实汉人张而不是后人改姓的呢?依据上述史料,我也是予以否定的。可以说研究吴三桂家族史的人应该了解,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与祖大寿关系甚好且有亲属关系,吴襄的夫人是祖大寿的妹妹,祖大寿是世居辽西的望族,吴襄成为祖大寿的妹夫,吴三桂成了祖大寿的外甥,祖、吴两家的联姻,使吴襄、吴三桂父子找到了坚强的靠山,吴襄又善于结交颇有心计,所以为自己的儿子选什么样的亲,肯定在吴襄这里早就打好算盘的,那么为什么选择张氏呢?史料中的记载说张氏长相平平,看来吴襄为子选妻,是有别的考量的,这就要看当时在东北张姓家族的情况了,东北张姓是西晋末年从华北渤海湾进入东北的,逐渐在东北发展壮大成为东北第一大姓,与唐同时代的渤海国有很多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为契丹所逼,向中国东北边境方向逃遁,有些张姓先民也随之从渤海湾地区北上关东。除此之外辽金时代还有一个张姓是??族姓。为渤海国右姓之一。又辽时有??族人高霸,仕辽改张氏。霸玄孙女,为金世宗元妃。后来很多其他民族的姓氏也改姓张,可见张姓家族在东北势力地位颇为显赫,并且就吴三桂生平来讲,与张姓之人似乎颇有渊源,当年松山之战,朝廷派张若麟为监军,张若麟是力保祖大寿、吴三桂打这一仗的,本来张若麟是想为祖大寿和吴三桂邀功的,可没成想,这场战役惨败,险些丢了张若麟的性命,后来张若麟投了大顺又投大清,多尔衮意欲杀之,吴三桂代为求情,在清朝做了官,可见当时二人关系甚佳,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姓张的与吴三桂关系也不一般,就是张存仁,张存仁是祖大寿的副将,在辽东的时候二人关系甚好,后来张存仁降清后给吴三桂写的一封信对后来吴三桂降清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可见此人与吴三桂不寻常,这也是吴襄选择张氏的一个目的,那么张氏是否为汉人张氏呢?前面我们也说过,自西晋末张姓家族便来到东北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可以说东北张是坐地户,基本没怎么转移过,可以说是世代居于东北,将汉人逐出东北那是顺治入主中原一统天下之后的事。史料所载张氏为辽东人而非渤海国??族,所以她是汉族人,那么东北张当初又是从华北渤海湾迁徙过来的,先祖张守祖的家乡也在渤海湾一带,偏又做了吴三桂的亲兵,可见在庞大的张姓家族的辐射下,想无亲属关系都难。春秋战国时期张姓人群主要活动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区,直至秦汉交替之后才陆续开枝散叶的往其他区域大规模辐射,可以说是以以上地域为中心开始向外繁衍,中心还是围绕着中原华北一带,我的先祖张守祖祖籍山东可见在山东是立足弥久世代相承,而东北张姓又是从华北而来,东北华北相距也不甚远,应是一支源头自家兄弟。&再说山西:明初移民从北宋靖康之难到南宋末年,北方人口陆续开始南下,由于历代战乱导致南方人口多于北方,明朝建立后,各地官吏纷纷向明政府告具各地荒凉情形,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面对劳动力严重不足,土地大片荒芜,财政收入剧减的情况下,明太祖朱元璋深知,战乱之后,中原草莽,人烟稀少,而金、元以来,山西一直是北方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于是采纳了郑州知州苏琦、户部朗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奏议,决定了从山西向中原移民屯田的战略决策。明太祖吸取元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告诫地方官吏说“天下初定,百姓财力困乏,好比小鸟不可拔羽,新树不可摇根”为了巩固明王朝的统治,便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农业的措施,并于洪武初年开始了一场历经长达50年的移民壮举,山西洪洞大槐树,在中国移民史上辐射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移民发源地了。《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传说因为山西人比较守家,平常老说别人家的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家的土窝好,当时的地方政府便采取了欺骗的手段,在洪洞四周大量张贴迁民告示“凡不愿外迁者,必须在三天之内,赶到广济寺旁大槐树下报名登记,愿意外迁的人可以在家等候消息”。人们知道了这个消息后,认为官府肯定不会骗人,于是就拖家带口,扶老携幼来到大槐树下,到了第三天大槐树下已集中了几十万人,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老百姓,其中有一官员大声道,大明皇帝敕令,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外迁,命令下达后,人们都惊呆了,不久就醒悟过来,知道他们已上当受骗了,但已为时过晚。据记载当时明政府规定“四口之家迁一,六口之家迁二,八口之家迁三”,而且迁民是以男壮丁为主,不是举家外迁,其实像这样的迁移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但作为源起晋地的张氏家族来讲,晋地始终都是他们的祖地,所以不论朝代如何更迭变迁,家族不断繁衍壮大,在晋地始终都有张氏家族在此徘徊。&再说东北:清初发配在历史上中国的东北地区(含内蒙古东部)人口一直不多,辽东自战国以来就是汉族的传统居住的地区,前面提到西晋末年张氏家族来到东北安家立业、发展生产。到了清初满人倾族入关后,满清统治者视东北为“祖宗肇迹兴王之所”是清的龙兴之地,清朝入关前辽阳,沈阳都曾是后金的首都。为保护“参山珠河之利”,顺治驱除了那里的汉人,并把其列为禁地,长期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并在辽宁境内筑起“柳条边”严禁居民越界垦殖,禁止汉人进入,也就是说在顺治年间东北基本没什么汉人。直到后来清政府把东北作为流放犯人的场所,如:康熙平三藩后将吴三桂旧部连同家属发配到东北修筑驿站,史称站人。这些所谓“流人”,对东北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秘辛揭底那么在浩瀚千年的史册中是否也有对先祖的些许记载?在南明史料中我们找到了***:“顺治九年…五月…卑职于二十九日五鼓,会合汀标监营游击王国卿、旗鼓都司武弘谟、邵营中千把吴镇、孔应贤、李茂盛等、邵营随征参将许文忠、随征都司周奎、冯世英、随征守备李虎、王德浚等、材官王虎、张守祖等,分兵三路,合抵小源地方。”这是顺治九年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的一篇剿匪战报,其中提到的张守祖是一位材官,材官是地方政府的预备役部队,相当于现在的民兵,那么有没有可能我们的祖先就是这位材官呢?南明史料王之纲所提到的张守祖是否就是本族祖先张守祖呢?如果是,后来又是如何与吴三桂形成联系的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王之纲,据《清史列传贰臣传?王之纲传》所载:“王之纲,顺天宛平人,明总兵。福王时大学士史可法奉以之纲镇河南开封府。顺治二年,豫亲王铎兵下河南,之纲走江宁,大兵渡河随赵之龙降,委属徐州总兵开始徐州剿匪,徐州平。入京陛见,授福建云霄总兵六年加都督佥事镇汀州,顺治七年开始剿匪,顺治十五年三月以结交内监吴良辅纳贿营私奉旨逮问革职后改流放死于去往尚阳堡的路上。”可以说王之纲虽为前明降将,但其平生与吴三桂并无直接交集,并且福建也并非吴三桂的势力范围。当时天下初定,三藩有功,平西王吴三桂,世代镇守云南,兼辖贵州;平南王尚可喜,世代镇守广东;靖南王耿精忠,世代镇守福建,上述三方势力合称‘三藩’。移师福建的正是耿精忠的父亲耿继茂,那是顺治十七年的事,也就是王之纲去世的第二年,耿家先世为山东人,后被迁至辽东盖州卫。耿继茂先父耿仲明原是山东巡抚孙元化麾下中军参将,天聪六年(1632年)为孔有德内应,攻陷登州,自称总兵官。崇祯五年(1632年)六月,为平息山东登州参将孔有德等兵变,吴襄随副将祖大弼出征山东,天聪七年(1633年)春,耿仲明和孔有德一起渡海降后金。而吴襄恢复了总兵职务,随着吴襄官复原职,吴三桂也在当年任游击。顺治元年(1644)六月,吴三桂师出山东,平定李自成余部。顺治十五年王之纲被流放死于去往尚阳堡的路上,顺治十七年耿仲明之子耿继茂改命移福建,耿继茂死后其子耿精忠接替父职,在福建做大,直至康熙十二年随吴三桂起兵反清,并于康熙十五年兵败投降,成为三藩之中首降者,这就是历史为我们留下的记载。当年张守祖作为一名材官竟被王之纲在塘报中提及名字,可见在此次战役中张守祖表现不畏不勇,甚至可以说自此之后,这名材官发展前景是可观的,至少在材官界尤为突出。靖南王耿家入驻福建以后,张守祖自然也随着其他的将官归属耿家管理。这是历史对材官张守祖留下的历史背景记录。那么是否材官张守祖就是我们的本家祖先呢?有可能,家谱中所载先祖随三桂反清,为三桂亲兵,虽然我们并不知道先祖的生卒年,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先祖肯定出现在顺治年间,而材官张守祖现于史册的时间正是顺治朝的事。那么张守祖又是如何从山东跑到福建成为福建民兵的呢?另一个人也许会为我们揭开***,那就是先祖张守祖的夫人章氏。我们先来看看章姓来源,章姓出自姜姓,章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始祖盖为姜子牙。据《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殷纣时周武王伐纣立周,封姜太公于齐地,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公元前664年,鄣国被其同宗齐国消灭,章姓始散居齐地,秦并天下后章姓家族不断发展。五代十国时,已有章姓人落籍福建,如章仔钧其先祖由福建泉州徙居浦城。两宋时,见诸史册之章姓更胜,可谓名家辈出。由于北方动荡,此际章姓迁徙以南方为主,明初,山西章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湖南、湖北、陕西、河北、北京等地。明清之际,章姓分布更广,并有沿海之章姓迁居台湾,以及东南亚和欧美等地。1949年,蒋介石败居台湾,时江西、浙江、福建等地的章姓人随从者甚众。由此可见章氏很有可能就是福建人,或明初迁徙而来,或更早落籍于此。明末清初战乱四起,灾荒连年,各地百姓或为避战或为逃荒,纷纷离开家园逃奔四方,然北方有满洲把持,多数百姓向南游走,其中也有本家祖先,先祖与章氏相遇福建娶妻生子,也就成了福建材官。材官张守祖为福建民兵,而福建在王之纲死后,归耿家管理,耿精忠更与吴三桂、尚可喜并称为三藩,如果说历史的巧合让吴三桂与耿精忠的阵营各有一个张守祖,那么请问为何其他方面他们也能如此的相似,所以我的判定是材官张守祖极有可能就是本家先祖。那么我们可以对以上的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总结,黄帝初创张姓,在春秋晋国解张时代我们的源头祖先开始出现,经过千年的发展壮大,张氏家族繁衍各地,然仍有族人常留守于祖地,在战乱纷飞灾荒不断的流离失所中,迁于东北的张姓静享安宁发展繁衍,而居于祖地的张姓族人,随着明初的大移民,开始另一种命运的改变。我查到本家先祖故乡平度县(今平度市)的堂号为守家堂,寄望后世子孙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不离土不忘本,然而美好的愿景一次次被战乱打破,明末清初战火不断、灾荒连年,黄帝后裔的先祖在福建遇到炎帝后裔的夫人章氏,后先祖至福建为材官、追随耿家直至为吴三桂亲兵,康熙年间三桂反清兵败先祖发配东北,从此在这片陌生而熟悉的黑土地上开始了新的生活。这一支的张姓家族在这里延续,荒芜的土地在一代代族人的开创下,变成繁荣的家园,此支张姓家族从此扎根东北直至今日。所以最后为我们揭开的谜底是:客从何处来?祖为黄帝,源起山西。发展壮大,东北相遇。定居三肇,子孙繁衍。传承至今,追本溯源。&&注释:辽东自战国以来就是汉族的传统居住的地区,但由于是清的龙兴之地,清朝入关前辽阳,沈阳都曾是后金的首都。顺治后驱除了那里的汉人,并把其列为禁地,禁止汉人进入。清朝中后期开始大量关内民族开始奔赴辽东。清朝后期解除关禁,在东北设置奉天(民国时改成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辽东在文献中逐渐被省名替代。参考史料&1、张姓起源中引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黄帝子少昊青阳氏第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2、山西张姓历史中引用《史记》“韩公族姬姓也。秦始皇灭韩,良散家赀千万,为韩报仇,击始皇于博浪沙中,误椎副车,秦索贼急,良乃变姓为张。”3、再说山西:明初移民中引用《文献通考》:“明洪武、永乐间屡徙山西民于北平、山东、河南等处,树下为集会之所,传闻广济寺设局置员,发给凭照、川资。”4、《清史列传贰臣传?王之纲传》所载:“王之纲,顺天宛平人,明总兵。福王时大学士史可法奉以之纲镇河南开封府。顺治二年,豫亲王铎兵下河南,之纲走江宁,大兵渡河随赵之龙降,委属徐州总兵开始徐州剿匪,徐州平。入京陛见,授福建云霄总兵六年加都督佥事镇汀州,顺治七年开始剿匪,顺治十五年三月以结交内监吴良辅纳贿营私奉旨逮问革职后改流放死于去往尚阳堡的路上。”5、秘辛揭底中引用《姓氏辨证》、《通志?氏族略》、《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章姓的孕育地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鄣城村(现属章丘县),商朝时为鄣国;殷纣时周武王伐纣立周,封姜太公于齐地,姜尚将其支庶封于鄣。春秋时鄣国被同姓的齐国吞并,鄣国子孙耻于同室操戈,就以失国为氏,后去掉邑旁,称章姓。6、另外本文还参考了《大槐树移民迁民史》、《中国近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上人口大迁徙与增减的思考》、《明末清初人口真相》、《茂兴张氏族谱》(新旧版)《吴三桂大传》、《清史列传逆臣传吴三桂传》、《河北张氏族谱》、以及中华树中对本家先祖故乡平度县(今平度市)的堂号为守家堂的考证等。7、《南明史》中引用的王之纲塘报,以下为塘报全文南明史料载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塘报(顺治九年七月二十九日到)镇守福建左路驻札汀州兼顾福建邵等处地方总兵官都督佥事王之纲为塘报擒渠大捷、以结钦案事:窃照大憝伪平江伯张自盛与伪宁洪伯洪国玉、伪阁部揭重熙、伪军门曹大镐等,自顺治七年流犯闽疆,蒙浙闽总督部院陈具题前事,奉旨合剿,蒙本部札付到职,所有节次生擒洪国玉及揭重熙获捷情形,业经塘报在部具题正法讫。于本年正月十九日,据邵武副将张承恩报称:张自盛结连贼众万余,屯踞江西大觉岩,并合建昌营赵将官下叛出马步百五十余人,大肆猖獗。除将中军游击李元善撤回邵郡料理城守外,卑职于本月初九日亲统官兵前光泽堵剿外,伏乞檄行江西界地防将合歼等情到职。又准巡建道苏京、带官守建道右布政周亮工手本移同前事。当即备移江西带管湖东道迟日震汀剿去后。又据副将张承恩报称:江西建昌营将赵鸿被参离任,其标下官兵耿虎等数百余众反叛焚劫,突入都属,兼以土孽何兴等窥伺动静,大为可虑。卑联于二月十七日移赴建宁县,抚剿江西叛兵。据耿虎等泣血投诚,详奉三院批行,差官押赴部院陈军前进剿海逆外,卑职于三月十五日,仍赴光泽,与江师订剿。接奉江西刘提督札付内开:江南总督部院马宪牌,会同福建镇将订期夹剿等因。奉此,卑职进剿张逆,奈有何兴盘踞中路,卑职于四月十二日统督官兵,先捣何兴巢穴。阵斩贼党黎先锋、马虎等四十余名,何兴兔脱。计夺伪都督锡印一颗、伪札一卷、旗?百余。查中伤兵丁石虎等三名,炮毙战马一匹。卑职即统兵进屯员岱山,前去面商江西提标中军副将陈升、署建昌营参将王之任,议定江师扼截朱槎、闽帅堵截罗汉洞。于四月二十一日抵罗汉洞。二十二日,躬统左右两营中千把吴镇、孔应贤、李茂胜、萧应元等,督兵上攻。张逆发贼三千余前来抗敌。二十三、四两日打仗,阵杀伪副将张起龙、伪姚副将、伪赵将官及贼党百余。同日,江师分头攻打,相持未下。当晚收兵各回原汛。查中伤兵丁王虎等共三十四名,阵亡把总萧应元、马步兵巢枝桂等共二十员名。除再移订江师合剿外,伏乞添发劲旅,以收全效等情到职。本职奉部院陈宪檄,于二月二十五日自汀起行,攻剿汀延山寇,塘报部、抚、按、提外,四月二十四日抵邵地,随发兵两路,以标左营把总刘邦贤暨盘营游击王国卿、旗鼓都司武弘谟、领兵把总刘泰带领合捣去后。又据副将张承恩报称:五月初一日至十六日,屡次打仗,生擒伪将官游上胜、伪把总黄绳等十七名,又擒伪副将何胜宇等五名。幸天速其亡,贼党四出,与我兵分敌,于十八日,江师乘虚直捣,攻破逆寨。据拨兵探得,张自盛从员岱山走往何兴处合伙。卑职即亲督马步,驰至员岱山一带追剿等情到职。本职即迅饬汀邵官兵,竭力搜贼,务靖根株。又据副将张承恩报称:逃逆何兴见扎周田庄,复聚张逆党羽,被中军守备吴镇、汀标监营游击王国卿、旗鼓都司武弘谟、把总刘邦贤等阵杀何兴兄弟四人,活擒伪游击吴盛、伪都司何太元等。张自盛带党千余,逃遁十三都小源地方。卑职于二十九日五鼓,会合汀标监营游击王国卿、旗鼓都司武弘谟、邵营中千把吴镇、孔应贤、李茂盛等、邵营随征参将许文忠、随征都司周奎、冯世英、随征守备李虎、王德浚等、材官王虎、张守祖等,分兵三路,合抵小源地方。贼众屯聚山顶,我兵分布围困。张逆带领贼众冲突,被我兵鸟?箭射,伤毙不计,贼众四窜。张自盛扒山欲走,被我兵上下夹击,千总孔应贤生擒张自盛。又中军守备吴镇、汀标监营游击王国卿、都司武弘谟、把总刘邦贤生擒伪参将邹启夺获伪平江伯锡印一颗,并擒带伤伪副将李天才、伪参将何亨、伪守备何凤等五名,当斩讫。砍杀余党不计,阵获旗?五百余。查中伤兵丁张亨等十五名,阵毙官马四匹。又汀标阵毙官马三匹。其阵擒伪平江伯张自盛、伪参将邹启,押解军前,及有功官丁名数呈报转详定夺等情到职。随该本职看得:大憝张自盛与洪国玉、揭重熙、曹大镐等号称四大寇。自顺治七年奉旨合剿,而洪国玉、揭重熙被闽师擒获,曹大镐被江师捉?,已去其三矣,惟张自盛最狡最劲,敢以逋诛宿逆,仍屯大觉岩,结党万余,臂指相连,蹂躏数郡,招纳亡命,布散奸邪,此其志不在小,所以江南总督部院马、浙闽总督部院陈暨江闽抚按提以及守巡两道,亟亟乎共图合剿之举也。兹幸皇上洪福,暨本部威灵,与夫江闽将士同心协力,使险设逆寨被江师一旦克平,积年渠魁,一朝擒缚。其何兴等又被闽师剿杀。似大憝克除,而江闽两界数郡之患可息,万民之困可苏。三年以来,奉旨合剿之案已结。除将张自盛看禁邵武,候解福省,并将节次获捷情形、有功员名及中伤阵亡官丁马匹名数备报本省部抚按各衙门具题外,缘系原蒙本部札付,俾得擒获渠魁,以结钦案事理,理合先报。至于官丁半年劳?,克奏肤功,出自上台恩典,非本职所敢擅也。须至塘报者。&右具呈,顺治九年六月十二日。另附中华树家谱交流群号,希望对日后的研究工作能有所帮助。站人文化(zrwhzx9710)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火盆站人学会 赵殿文 近日读《肇源驿站史略》,书中图文并茂介绍了驿站人习俗用的“火盆”。使我忆起了童年时代知老骥魂牵驿站史站人学会 赵殿文
站人后裔李世银今年84岁,他是茂兴李氏家族第十代族人。李老虽然识字不多探寻历史之旅----毛球的记忆
"毛球",是一种娱乐的玩具。毛球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至肇源县茂兴镇站人杨氏,其第十代后裔杨兆行从1985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茂兴探寻站人美食----头台 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远近闻名,来肇源县旅我和古龙的故事文|徐修丽
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接到《肇源文艺》主编程加昌的邀请,去古龙搜集古驿站文三站!是乌兰诺尔(新站镇)至呼兰古驿路上的第三个台站。这条驿路是从卜奎(即齐齐哈尔市)将军衙门驻地经由新站,结义长盛不衰,在于为克服儒教家族定居社会的缺陷----限制自由迁徙、限制资源自由配置、缺乏移民规范,提供了如下中国情人节:上巳节 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中国万圣节:中元节、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则是佛教称为,民间俗称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中国妇女节:七夕节 七月初七
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老骥魂牵驿站史站人学会 赵殿文
站人后裔李世银今年84岁,他是茂兴李氏家族第十代族人。李老虽然识字不多探寻历史之旅----毛球的记忆
"毛球",是一种娱乐的玩具。毛球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至肇源县茂兴镇站人杨氏,其第十代后裔杨兆行从1985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茂兴探寻站人美食----头台 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远近闻名,来肇源县旅我和古龙的故事文|徐修丽
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接到《肇源文艺》主编程加昌的邀请,去古龙搜集古驿站文三站!是乌兰诺尔(新站镇)至呼兰古驿路上的第三个台站。这条驿路是从卜奎(即齐齐哈尔市)将军衙门驻地经由新站,结义长盛不衰,在于为克服儒教家族定居社会的缺陷----限制自由迁徙、限制资源自由配置、缺乏移民规范,提供了如下中国情人节:上巳节 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汉民族传统节日,该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点上方蓝字可加关注当你能够:忘记你的过去,看重你的现在,乐观你的未来时,你就站在了生活的最高处。当你明白:成中国万圣节:中元节、盂兰盆节 七月十五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则是佛教称为,民间俗称回忆外公汪明霞
我的已故外公是上个世纪的人,因小时候家穷没上过学所以没名字,但在肇源西部茂兴一带人们一回忆外公汪明霞
我的已故外公是上个世纪的人,因小时候家穷没上过学所以没名字,但在肇源西部茂兴一带人们一小城里一道桔色 文|徐修丽 中央大街,是我上下班必经之路。记不清有多少个日出日落,每当我经过这条大街的时候那一缕馨香 文|徐修丽 临近秋季,在中央大街开一店铺。每天,早早地收拾干净等待顾客上门。忙碌的一天,时间倒肇源县蒙古族历史沿革“蒙古”,原是蒙古族许多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诏代有“蒙兀室韦”的最早记载,曾有“蒙兀”肇源本土发展的很多好东西都被别人抢先运用到自己身上了,并且很玩儿的转,粮食产业转型、冬捕、电商、文化每个人理解的肇源都是不一样的,千万个人眼里就有千万个肇源。 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到底有着怎样的历史?肇源锡伯族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 8月31日,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良、楠木贤道(日本学者)一行到我县考察调研锡伯2008年5月,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吴元丰、赵志强两位先生的合著《锡伯族历史探究》,这是元丰、志强两位先生从十八世纪法国“中国热”:儒学鼓舞了启蒙运动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主战场。法国启蒙学者们的思想存在保守或激进程度探寻站人美食----头台 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今重温家谱,始终对家谱祖先之前的历史遗迹颇有萦怀,于是决定阅遍史籍,循着先人的足迹,搜寻考证张姓家族千百年发清代黑龙江境内设置驿站的历史意义与今天的重要作用文|赵殿文
据清代文献记载,为保卫边塞,清朝廷肇源县茂兴镇站人杨氏,其第十代后裔杨兆行从1985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茂兴探寻站人美食----头台 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远近闻名,来肇源县旅三站!是乌兰诺尔(新站镇)至呼兰古驿路上的第三个台站。这条驿路是从卜奎(即齐齐哈尔市)将军衙门驻地经由新站,王阳明其人王守仁(年),字伯安,浙江余姚人。因常讲学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他 对联燃起香火旺站人文化研究学会 赵殿文 清代康熙皇帝年间(1684年),在黑龙江境内设立了19个驿站。其中感谢微友们对站人文化的长期关注和支持!近期站人文化将推出《古驿传说》板块,《古驿传说》将以全新的方式讲述百幸福公社记 文|张鑫
滨江行三、四里,向西北穿茂林,经曲径峰回路转,一大舍翼然临于旷野之上,此乃幸福公何家窝棚的由来文|徐秀丽
很早以前,广袤的松嫩大地上人烟稀少,草地荒芜,几十里地都看不到炊烟,只有松嫩探寻历史之旅----毛球的记忆
"毛球",是一种娱乐的玩具。毛球起源于清代康熙年间,至探寻站人美食----头台 马肉干
我没有吃过马肉干,不知道马肉干的味道。肇源县头台镇马肉干远近闻名,来肇源县旅我和古龙的故事文|徐修丽
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接到《肇源文艺》主编程加昌的邀请,去古龙搜集古驿站文三站!是乌兰诺尔(新站镇)至呼兰古驿路上的第三个台站。这条驿路是从卜奎(即齐齐哈尔市)将军衙门驻地经由新站,肇源县茂兴镇站人杨氏,其第十代后裔杨兆行从1985年开始,历经近20年的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茂兴我和古龙的故事文|徐修丽
身为一名文学爱好者的我,接到《肇源文艺》主编程加昌的邀请,去古龙搜集古驿站文 头台,是个镇,在肇源。镇上,有种美食----马肉干,相当好吃。如今,马肉干已成头台镇的名片。不少外地人专程到头zrwhzx9710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热门文章最新文章zrwhzx9710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