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有没有半岛铁盒介绍抱石皴的书籍,我想学习一下...

杭报集团主办
B05:艺术典藏
本版主要新闻
技术支持 :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往往醉后”:一幅画应像一阕歌
“抱石皴”:纸上江山如此多娇
6月4日,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最终以2.3亿元成交,刷新了傅抱石作品拍卖纪录。创作于1954年的《云中君和大司命》是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傅抱石娴熟的水墨技巧,以及他表现雷霆暴雨的空间关系以及具有神话象征的特殊的气象。
《竹林七贤》作于1943年,处于傅抱石绘画最有代表性的金刚坡时期。
记者 陈友望 实习生 郑成航 在近代攀登上艺坛高峰的中国画大家中,有从传统的文人画中脱颖而出的巨匠,如吴昌硕、黄宾虹,也有以融合西方的观念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绘画的大家,如徐悲鸿、林风眠。而活跃在20世纪前半期的傅抱石(),他在画室中高悬“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以极强的民族艺术信念,把强烈的个人感情、艺术观念融入山水画人物画中,开创了新金陵画派。他为中国画正名,打破笔墨约束而独创“抱石皴”,树立了中国画的新典范。 爱石成痴:立志“代山川而言” 傅抱石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以补伞为业的穷苦人家,他是家中仅存的第七子。幼小的傅抱石颇有艺术机缘,他家修伞铺的左侧就是刻字铺,右侧是裱画店,他在刻字铺学得了治印的基本知识。十岁的他还一度做了瓷器店的学徒,接受瓷器艺术的熏陶。后来在裱画师傅的帮助下,十三岁的傅抱石成了附小四年级的学生。192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而免试升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消息传至家乡,十村傅姓为之游乡庆贺。他自己也在油灯下画就《乡居图》,记录故里“山乡景幽,农家无闲人”的景象。 就读师范后不久,父亲因病无钱救治而去世,家中仅靠母亲修补阳伞勉强度日。傅抱石在贫困中,只能摹刻赵之谦印章变卖,以弥补学资和画材之不足,不料却被买者所举报,幸而校长爱才,并没有大加处罚,反而劝其自立名号治印。于是他易名为“抱石”,课余替人刻印赚钱,帮补家计,被人戏称为“印痴”。 爱石成痴的人,颇有几个。米颠爱石,见奇石就拜,而傅抱石爱石,却非米颠之“石”,他更爱石涛之“石”。傅抱石尝言,“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石涛以“笔墨当随时代”“我自用我法”,反对保守,大胆革新,得到郑板桥、齐白石、张大千等推崇。傅抱石特别崇拜石涛,从十八岁开始便以他的言论当做座右铭,并对石涛的生平、行踪、交游、诗文、书画做出了详尽的考证。他与石头,与石涛,与“抱石怀沙”的屈原情节,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进程。傅抱石非常崇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心仪其品德情操,遂自号“抱石斋主人”,后来还大量创作与屈原有关的画作,如《九歌图册》《云中君和大司命》等。 傅抱石学画不满足于技法的训练,更想一探究竟,21岁即撰写了《国画源流概述》书稿。毕业之后,他留在省立第一中学做艺术科教师,并于1931年前后出版了《摹印学》《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这让傅抱石赢得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当时的艺术旗手徐悲鸿感其才华,推荐傅抱石公费赴日本留学。傅抱石留日三年,师从著名学者金原省吾,研读美术史论,开始了学者兼艺术家的道路。其间,傅抱石学习了素描、雕塑、日本画和工艺美术,看到了一些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画,据此学到那些已在中国失传的画法。在学术上,他撰写了《中国绘画理论》一书,还翻译了金原省吾的《唐宋之绘画》。当然,他未尝忘却篆刻,并以一方雕刻有两千余字《离骚》的微雕印章,获得日本篆刻竞赛头奖,如今这一枚小小印章留存于南京博物院。 1935年,傅抱石回国,于中央大学艺术科任书法、篆刻和中国美术史课程,发表了多篇有关日本美术、中外美术以及石涛的研究论文,还出版了《基本图案学》《中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迎来他学术研究的丰收季节。这一时期傅抱石的画深受石涛影响,“代山川而言也”,同时还吸收了日本画家的一些方法。 2 傅抱石有一方著名的闲章,白底朱文,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原来,他特别好酒,酒后挥毫作画,或边喝边画,总之无酒不画。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里,还挂着一幅黄易的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据其子傅二石回忆说,作画时饮酒的习惯当是抗战入川时期才养成的。入川之前,无论日本留学还是中央大学任教,都找不到他与杜康结缘的证据,更不用说抗战后的逃难期间,不可能边逃难边喝酒了。 抗战期间傅抱石转徙四川,仍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兼任国立艺专国画科主任,家居重庆金刚坡,创作出一大批山水画精品。傅抱石曾言,“画山水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傅抱石曾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许多朋友批评说,拙作的面目多,几乎没有两张以上布置相同的作品,实际这是造化给我的恩惠。并且,附带的使我为适应画的某种需要而不得不改变一贯的习惯和技法。”有大美的粉本,有传统的滋养,有日本新画风的启发,或许还应该加上四川的美酒激发,傅抱石的精神充裕了,风格成熟了。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云台山图》《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听瀑图》,署款为“重庆”或“东川金刚坡下”的作品,所绘景色多是蜀地之景,也是他一生杰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坊间对于傅抱石“无酒不能画”的传闻很多,据说他在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曾为当时买不到好酒所困扰,居然写信给周恩来,得到特批一箱茅台,于是傅抱石下笔如神助。有人说他是一个有“诗心”的哲人画家,性格耿直狷介,醉后更见天真。傅抱石曾说:“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散文……” 真的艺术出于画者真性,王羲之微醺作《兰亭序》千古流传,李白醉酒诗百篇,怀素谓“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酒后往往见天真”,喝酒之后的傅抱石急取一只画笔,连刷带擦,发灵府之气,写山川之势,笔落惊风雨,恰如张安治所说,“读抱石画,如诵太白诗,当浮一太白。” “其命维新”:突破传统笔墨的约束 入川八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也是他的绘画成熟和风格形成的时代。以至于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将他的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称之为“金刚坡时期”,而他一边喝酒一边摸索出来的那套山石皴法,也被命名为“抱石皴”。 何谓“抱石皴”?就是傅抱石独树一帜的山水皴法,也是他山水画艺术的精髓之一。傅抱石最为有名的画作应是1959年他和关山月合作的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幅鸿篇巨制作为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从而家喻户晓。在此作品中,“抱石皴”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的用笔大都是以中锋为主的勾、皴、斫、点,间以侧锋擦、染。至于使用散锋笔,简直没人敢想过!而山水技法中,尤以皴法为重要,傅抱石认为,“就中国绘画的山水技法而论,无论是写生实践或是技法研究,皴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傅抱石选择笔法和皴法为突破口,“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其命维新,中国画的改变,由我开始。” 傅抱石对于各种皴法都下过不少功夫,认真分析其优劣,然后将它们的优点和长处交融结合,在运笔时加大了压力,将笔锋揿倒,笔腹乃至笔根触纸,再略微捻转笔杆,笔毫便自然散开,一锋分为数锋,以散锋笔法出之,形成了独特的笔形----“散锋开花”。在反复实践后,他一笔下去,横挥竖扫,随势铺衍,顺逆行笔,轻重、疾徐、转折、顿挫、浓淡、枯湿诸法皆备。毛笔按而擦之为面,提而勒之为线,流出的线条恰似铁划银钩,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采用抱石皴的画作,既豪放洒脱、汪涵恣肆,又清新隽逸、淡雅松秀;既邃密幽深、浑莽苍郁,又奇幻迷茫、空蒙旷远,使观者从中寻觅到自己所憧憬的境界。 傅抱石还喜画诗意画,曾画过杜甫《丽人行》、王维《竹里馆》《渭城曲》、柳宗元《江雪》等,尺幅巨大,复杂而精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首开***诗意画,如《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极目楚天舒》等,但他自己说,“几十年来,不知画过多少次,却没有一幅满意的。”所以在这些画上他总是盖上“不及万一”的印章。 《江山如此多娇》让傅抱石成为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全国很多地方都邀请他去作画。1965年9月,上海虹桥机场建成,他应邀作画祝贺。面对着盛情的主人和美酒的诱惑,他又多喝了好几杯。第二天,也就是日,年仅六十二岁的国画大师傅抱石因脑溢血去世,留下他尚未完成的心中巨画《井冈山》。
[] [] [] []
“往往醉后”:一幅画应像一阕歌
“抱石皴”:纸上江山如此多娇
6月4日,傅抱石巨作《云中君和大司命》现身保利春拍,最终以2.3亿元成交,刷新了傅抱石作品拍卖纪录。创作于1954年的《云中君和大司命》是傅抱石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在作品中,可以看到傅抱石娴熟的水墨技巧,以及他表现雷霆暴雨的空间关系以及具有神话象征的特殊的气象。
《竹林七贤》作于1943年,处于傅抱石绘画最有代表性的金刚坡时期。
记者 陈友望 实习生 郑成航 在近代攀登上艺坛高峰的中国画大家中,有从传统的文人画中脱颖而出的巨匠,如吴昌硕、黄宾虹,也有以融合西方的观念和方法来改造中国绘画的大家,如徐悲鸿、林风眠。而活跃在20世纪前半期的傅抱石(),他在画室中高悬“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以极强的民族艺术信念,把强烈的个人感情、艺术观念融入山水画人物画中,开创了新金陵画派。他为中国画正名,打破笔墨约束而独创“抱石皴”,树立了中国画的新典范。 爱石成痴:立志“代山川而言” 傅抱石出生在江西南昌的一个以补伞为业的穷苦人家,他是家中仅存的第七子。幼小的傅抱石颇有艺术机缘,他家修伞铺的左侧就是刻字铺,右侧是裱画店,他在刻字铺学得了治印的基本知识。十岁的他还一度做了瓷器店的学徒,接受瓷器艺术的熏陶。后来在裱画师傅的帮助下,十三岁的傅抱石成了附小四年级的学生。1921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而免试升入江西省立第一师范,消息传至家乡,十村傅姓为之游乡庆贺。他自己也在油灯下画就《乡居图》,记录故里“山乡景幽,农家无闲人”的景象。 就读师范后不久,父亲因病无钱救治而去世,家中仅靠母亲修补阳伞勉强度日。傅抱石在贫困中,只能摹刻赵之谦印章变卖,以弥补学资和画材之不足,不料却被买者所举报,幸而校长爱才,并没有大加处罚,反而劝其自立名号治印。于是他易名为“抱石”,课余替人刻印赚钱,帮补家计,被人戏称为“印痴”。 爱石成痴的人,颇有几个。米颠爱石,见奇石就拜,而傅抱石爱石,却非米颠之“石”,他更爱石涛之“石”。傅抱石尝言,“余于石涛上人妙谛,可谓癖嗜甚深,无能自已。”石涛以“笔墨当随时代”“我自用我法”,反对保守,大胆革新,得到郑板桥、齐白石、张大千等推崇。傅抱石特别崇拜石涛,从十八岁开始便以他的言论当做座右铭,并对石涛的生平、行踪、交游、诗文、书画做出了详尽的考证。他与石头,与石涛,与“抱石怀沙”的屈原情节,影响了他一生的艺术进程。傅抱石非常崇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心仪其品德情操,遂自号“抱石斋主人”,后来还大量创作与屈原有关的画作,如《九歌图册》《云中君和大司命》等。 傅抱石学画不满足于技法的训练,更想一探究竟,21岁即撰写了《国画源流概述》书稿。毕业之后,他留在省立第一中学做艺术科教师,并于1931年前后出版了《摹印学》《中国绘画变迁史纲》。这让傅抱石赢得了人生的重大转机,当时的艺术旗手徐悲鸿感其才华,推荐傅抱石公费赴日本留学。傅抱石留日三年,师从著名学者金原省吾,研读美术史论,开始了学者兼艺术家的道路。其间,傅抱石学习了素描、雕塑、日本画和工艺美术,看到了一些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古画,据此学到那些已在中国失传的画法。在学术上,他撰写了《中国绘画理论》一书,还翻译了金原省吾的《唐宋之绘画》。当然,他未尝忘却篆刻,并以一方雕刻有两千余字《离骚》的微雕印章,获得日本篆刻竞赛头奖,如今这一枚小小印章留存于南京博物院。 1935年,傅抱石回国,于中央大学艺术科任书法、篆刻和中国美术史课程,发表了多篇有关日本美术、中外美术以及石涛的研究论文,还出版了《基本图案学》《中国美术年表》等著作,迎来他学术研究的丰收季节。这一时期傅抱石的画深受石涛影响,“代山川而言也”,同时还吸收了日本画家的一些方法。 2 傅抱石有一方著名的闲章,白底朱文,刻着“往往醉后”四个字,通常会钤在他的得意之作上。原来,他特别好酒,酒后挥毫作画,或边喝边画,总之无酒不画。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里,还挂着一幅黄易的对联:“左壁观图,右壁观史;无酒学佛,有酒学仙。” 据其子傅二石回忆说,作画时饮酒的习惯当是抗战入川时期才养成的。入川之前,无论日本留学还是中央大学任教,都找不到他与杜康结缘的证据,更不用说抗战后的逃难期间,不可能边逃难边喝酒了。 抗战期间傅抱石转徙四川,仍担任中央大学教授,兼任国立艺专国画科主任,家居重庆金刚坡,创作出一大批山水画精品。傅抱石曾言,“画山水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傅抱石曾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以金刚坡为中心周围数十里我常跑的地方,确是好景说不尽。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随处都是画人的粉本。烟笼雾锁,苍茫雄奇,这境界是沉湎于东南的人胸中所没有、所不敢有的。许多朋友批评说,拙作的面目多,几乎没有两张以上布置相同的作品,实际这是造化给我的恩惠。并且,附带的使我为适应画的某种需要而不得不改变一贯的习惯和技法。”有大美的粉本,有传统的滋养,有日本新画风的启发,或许还应该加上四川的美酒激发,傅抱石的精神充裕了,风格成熟了。这一时期,他的代表作《云台山图》《潇潇暮雨》《大涤草堂图》《听瀑图》,署款为“重庆”或“东川金刚坡下”的作品,所绘景色多是蜀地之景,也是他一生杰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坊间对于傅抱石“无酒不能画”的传闻很多,据说他在画《江山如此多娇》时,曾为当时买不到好酒所困扰,居然写信给周恩来,得到特批一箱茅台,于是傅抱石下笔如神助。有人说他是一个有“诗心”的哲人画家,性格耿直狷介,醉后更见天真。傅抱石曾说:“我认为一幅画应该像一首诗、一阕歌或一篇散文……” 真的艺术出于画者真性,王羲之微醺作《兰亭序》千古流传,李白醉酒诗百篇,怀素谓“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知”。“酒后往往见天真”,喝酒之后的傅抱石急取一只画笔,连刷带擦,发灵府之气,写山川之势,笔落惊风雨,恰如张安治所说,“读抱石画,如诵太白诗,当浮一太白。” “其命维新”:突破传统笔墨的约束 入川八年,是傅抱石画风大变的时代,也是他的绘画成熟和风格形成的时代。以至于数十年后的今天,人们将他的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称之为“金刚坡时期”,而他一边喝酒一边摸索出来的那套山石皴法,也被命名为“抱石皴”。 何谓“抱石皴”?就是傅抱石独树一帜的山水皴法,也是他山水画艺术的精髓之一。傅抱石最为有名的画作应是1959年他和关山月合作的迄今为止最大的水墨画《江山如此多娇》。很长一段时间内,这幅鸿篇巨制作为国家领导人会见重要外宾时合影的背景而经常出现在各种新闻媒介中,从而家喻户晓。在此作品中,“抱石皴”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山水画的用笔大都是以中锋为主的勾、皴、斫、点,间以侧锋擦、染。至于使用散锋笔,简直没人敢想过!而山水技法中,尤以皴法为重要,傅抱石认为,“就中国绘画的山水技法而论,无论是写生实践或是技法研究,皴法的问题始终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因此,傅抱石选择笔法和皴法为突破口,“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他在一篇文章中说,“其命维新,中国画的改变,由我开始。” 傅抱石对于各种皴法都下过不少功夫,认真分析其优劣,然后将它们的优点和长处交融结合,在运笔时加大了压力,将笔锋揿倒,笔腹乃至笔根触纸,再略微捻转笔杆,笔毫便自然散开,一锋分为数锋,以散锋笔法出之,形成了独特的笔形----“散锋开花”。在反复实践后,他一笔下去,横挥竖扫,随势铺衍,顺逆行笔,轻重、疾徐、转折、顿挫、浓淡、枯湿诸法皆备。毛笔按而擦之为面,提而勒之为线,流出的线条恰似铁划银钩,柔韧遒劲,既痛快淋漓,又含蓄微妙。采用抱石皴的画作,既豪放洒脱、汪涵恣肆,又清新隽逸、淡雅松秀;既邃密幽深、浑莽苍郁,又奇幻迷茫、空蒙旷远,使观者从中寻觅到自己所憧憬的境界。 傅抱石还喜画诗意画,曾画过杜甫《丽人行》、王维《竹里馆》《渭城曲》、柳宗元《江雪》等,尺幅巨大,复杂而精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他首开***诗意画,如《清平乐?六盘山》、《西江月?井冈山》、《极目楚天舒》等,但他自己说,“几十年来,不知画过多少次,却没有一幅满意的。”所以在这些画上他总是盖上“不及万一”的印章。 《江山如此多娇》让傅抱石成为家喻户晓的国画大师,全国很多地方都邀请他去作画。1965年9月,上海虹桥机场建成,他应邀作画祝贺。面对着盛情的主人和美酒的诱惑,他又多喝了好几杯。第二天,也就是日,年仅六十二岁的国画大师傅抱石因脑溢血去世,留下他尚未完成的心中巨画《井冈山》。凤凰号出品
萧平: 从来就没有“抱石皴”
原标题:萧平: 从来就没有“抱石皴”近年来,傅抱石作品频频出现在拍卖会,动辄几千万,甚者上亿成交。今年6月,《茅山雄姿》在保利春拍以1.87亿元成交,拔得当场头筹,《山鬼》以6382.5万元位居第二。如此高价,作品的真假是竞拍人尤为关心的,因此鉴赏者就显得极其重要。由于鉴赏准确,萧平被收藏界称为“傅抱石鉴赏第一人”。说起这个头衔,萧平甚是谦逊,表示被赋予这样称号,只是由于自己过眼傅抱石的作品比较多的缘故。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认识傅抱石,是在1961年萧平高中毕业,进入江苏国画院中国画研修班。但其实早在19年前的壬午年,他们的命运曾异地有所交结。彼时,傅抱石刚开始与屈原结缘,多次以屈原及其《九歌》为题材进行创作,个展“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轰动当时中国画坛。屈原亦成为傅抱石日后的代表作系列之一。而在重庆南岸,萧平呱呱坠地,或许人们想象不到这个新生婴儿未来能与一个声名鹊起的国画大师、美术史论家有何关联。直到19年后的研修班,傅抱石恰好是当时的国画院院长……“在研修班期间,傅抱石作为院长,会给学生上课,也会出席研讨会或讲座,但不会单独教一个学生。我有机会看到他的一些作品,但只见过一次老师现场作画,因为他不喜欢在人面前作画,觉得拘谨。即使在方丈大的‘金刚坡书斋’,作画时也要请夫人罗时慧和孩子们在屋外消磨时光……老师画画非常快,并且很有力量,他将刻印的力量放在笔锋之上,创作方法可以归纳为‘大胆落笔,细心收拾’。老师喜欢喝酒,喝完酒微醺之后快速作画,酒醒之后再来加工,对他而言,最后的收拾是非常重要的。”这只是萧平与傅抱石缘分的开始,更深入了解傅抱石是在萧平研修班毕业,进入南京博物院工作之后。上世纪60年代,傅抱石的400余幅作品被移交至南京博物院,身在书画鉴定部的萧平,幸运地一件件整理了傅抱石作品,后来傅抱石夫人罗时慧取回50幅,其余全都捐赠给南京博物院。正因为如此,萧平对傅抱石的作品甚是了解。金刚坡时期形成傅抱石的典型艺术风格重庆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绘画艺术成长的关键时期,傅抱石一待近7年,创作了数百幅作品,如《潇潇暮雨》《万竿烟雨》《丽人行》《屈子行吟图》等,许多为世人所熟知,尤其在山水画领域,形成了他典型的艺术风格。谈起金刚坡时期傅抱石的绘画特点,萧平认为由于蕴含着多种因素,应全方面综合地看待。“从他的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人生经历,1939年那个时期的作品还不是很成熟;年,傅抱石进入了大量探索和尝试的阶段,重庆潮湿多雾的山山水水对他绘画风格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到了1944年,他的技法已经达到成熟,那个时期的代表作《万竿烟雨图》可以很好地说明,比如画的上半部分线条飞舞,用乱麻皴、乱柴皴表现,同时又有一定的旋律。中国古代绘画,一定要有节奏感,这也是傅抱石特色,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因为重庆多雾潮湿的气候很难用完全传统的皴法去表现,这就逼迫傅抱石去创造更合适的技法,因此才成就了‘傅抱石’,他的新技法也非常适合他洒落的心境和情怀。”除了山水画,傅抱石还创作过一些人物画,他早在上世纪30年代末40代初,就对顾恺之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他早期的人物画,显然有意追随顾恺之的神采,但整体数量较少,且大多古代题材,不够广泛,较为传统,因此外界评论较少,意见不一。但萧平认为,傅氏人物画不乏其魅力,具备研究价值,比如屈原系列。屈原在当时被视作爱国精神的象征,从郭沫若到傅抱石都以所能倾心表达,傅抱石创作了一系列相关的人物画像,包括“屈原像”“屈子行吟”“国殇”“湘君”“湘夫人”“山鬼”“少司命”“东皇太乙”“涉江”“橘颂”等。与这类题材相仿的,还有反讽当时社会现象的“丽人行”和“琵琶行”系列。“抱石皴”是个伪命题说起傅抱石,必有“抱石皴”,所谓以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以气取势,磅礴多姿,是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且被认为是金刚坡时期的杰作。“皴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技法,是历代山水画家在师法自然造化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艺术语言形式和审美意象的一种外化,并在不断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历史上著名的皴法约有16种,包括钉头皴、披麻皴、乱麻皴等,其中一些也被傅抱石选择性地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中。萧平认为,古往今来很多画家都有自己擅长或独特的皴法,但从不曾用姓名命名,况且傅抱石非单独应用一种皴法,“以一皴掩其全部,恐亦欠当。”萧平发表傅抱石研究专作多篇,其中《傅抱石山水皴法解》专门论证了傅抱石山水画中用到的皴法,包括乱麻皴、乱柴皴、破墨皴、荷叶皴、卷云皴、斧劈皴、简笔皴,画前景用拖泥带水皴,并且清楚地注明了每一种皴法的往来,以作品论证,把傅抱石的皴法理得清清楚楚。他指出,有的皴墨偏干枯,追求目标在苍、在劲;有的皴水墨齐下,目的在滋、在润。前者枯裂秋风,后者润含春雨。傅抱石追求两种典型,并常常数种皴法混用,别开生面,随机而变,学三分丢三分。他还大胆用水,大量用笔,尤其是枯笔,用散峰,枯湿相结。对于傅抱石的新皴法,萧平认为是对传统皴法进行改造的成果。傅抱石以综合活用为原则,有选择地继承传统皴法,加之巴蜀山河的影响,及其豪爽刚强的个性和好酒后微醺状态作画的率性,形成了画坛上独特的傅抱石,破墨皴与乱柴混用,乱柴又取斧斫的意味,乱柴与乱麻结合,或再加上荷叶或云头皴的情趣,拖泥带水则与泼墨同施,淋漓中含着苍莽。皴法的核心在于“活”,“傅抱石创作,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幅画会出现什么皴”。傅抱石学谁不像谁傅抱石崇拜石涛,众人皆知,傅抱石曾称赞石涛为“中国画史上永远放着璀璨光辉的画家”,改名“抱石”也缘于此。傅抱石喜欢石涛,主要是石涛的革新精神,“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但即使学石涛作画,也只有百分之五十或四十石涛的影子。萧平对此有一常谈,“张大千学谁像谁,傅抱石学谁不像谁”。从鉴定来说,萧平可谓鉴定傅抱石的第一人,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创作的画家,如傅抱石喜欢石涛一般,喜欢着傅抱石和石涛;也像傅抱石活用皴法一样,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看到傅抱石或石涛的影子。在他眼中,“石涛的妙处与抱石有同有异,他们都为情感驱使运笔着墨,这情或事或景或人,有了触动,生出情兴,便诉诸笔墨。石涛一生笔墨多变,有巧有拙,多含禅趣。抱石则借酒豪肆,纵放洒落。”有趣的是,石涛、傅抱石、萧平3个人不同时代,不同籍贯,却有点殊途同归,落脚都是在江苏,作为唯一江苏本地人,萧平是喜欢这缘分的。(作者为艺术媒体人)
本文来自凤凰号,仅代表凤凰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
《雅昌艺术网》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