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子问你是谁怎么回答?威慑么这么做??

柯志雄 : 你是谁,你又是做什么的? _ 腾讯 · 大家
《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主编柯志雄
《大家》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每天获取精彩资讯
你是谁,你又是做什么的?
前几天在iPad上的阅客读《大家》,第一篇读到的就是张晓舟的《》(这篇文章值得一读)。我想提的是文中的两个细节。一个细节是,新浪微博给张晓舟的认证信息为:乐评人,作家。有一次他要求修改认证,说自己不想被称为乐评人了,但新浪的朋友说不行,现在认证很麻烦,修改认证更麻烦。另一个更好玩。张晓舟说,他曾经自命为:“快乐皮条客,跨界流窜犯”。但给他开了专栏的杂志拒绝了这个身份标签。细究起来,这两个细节里包含好几个耐捉摸的地方,包括但不仅限于:1、你是谁?你叫什么?2、谁来决定你可以叫什么?张晓舟题目取做《师出无名》,显然针对的是“师出有名”,后者来源于《礼记·檀弓下》:“师必有名。”“师出有名”或“师必有名”,讲的首先是出兵需要有正当的理由,但延伸开来,也包含了名分是很重要的、很多时候决定了行为范围这一意思。从出处是《礼记》,可以看到,老祖宗对这个问题是很在意的,既琢磨了很久,也琢磨了很多。但,老革命碰到新问题了。前几年美国杂志编辑协会(ASME)的52位资深编辑从100多本知名美国杂志中挑出了40张最佳杂志封面,被外界称为“40张最佳杂志封面看40年美国风潮”。我们《快公司FastCompany》很荣幸也有封面被选中。如上图所示,这期封面以著名的洗涤类产品TIDE(汰渍)商标作为背景,用强烈的对比色突出前面的“YOU”,小标题是“The Brand Called You,You Can’t Move Up If You Don’t Stand Out!”(你的商标就是你自己,只有出位才能成功!)。一旦从品牌的角度看自己,名分就多出了一个维度,一个老祖宗没考虑过的维度。如果你叫什么,事关你可能泯然众人、有可能成为一个无足轻重的品牌的危险,那么这个问题就不是小事。从这个维度看,张晓舟给自己贴上快乐皮条客、跨界流窜犯的标签,既无可厚非,更因为于己有利且于人有利,不该阻止。但滑稽的是,他还决定不了。《快公司FastCompany》的两位创始人之一Bill Taylor曾写过本书《Mavericks@Work》,也曾另外撰文专门涉及过这个问题。多年前,Taylor就留意到许多公司开始设置首席知识官、首席聆听官(柯达)、首席可持续发展官(SAP)等多种过去不曾有过的头衔,甚至连那些职位较低的员工,也开始拥有如雷贯耳的响亮头衔,例如赛百味(Subway)的“三明治艺术家”以及保洁公司聘用的“卫生顾问”。除此之外值得留意的还有:会计行业巨头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聘用了一位20多岁的咨询顾问,并给他安上“喜剧部长”的头衔,他的工作就是为大型客户会议制作视频和报告,好让公司枯燥无味的工作内容理解起来更容易一些;一家快速增长的电信公司将总部的接待员称为“第一印象总监”,以强调公司虽然以技术为主,但也高度重视他们给客户和供应商留下的情感和心理印象;一家电玩开发商任命了一位“首席加速官”,负责想办法缩短开发时间,并让公司更快地实现增长。Taylor写道:“拿这些头衔取笑当然很容易,但当我们和头衔的拥有者交谈时,就会发现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以及描述工作的另类头衔)抱有一种自豪感、使命感和兴奋感。他们的工作对他们的确重要,而向世人描述这份工作的方式也同样重要。”上述事例很容易说明,“你是谁?”和“你叫什么?”并不是简单的问题,影响到你或你所在的机构对自身业务的定义,对自身姿态的定义,是甚至可能性命攸关的大事。我们最近在多看等阅读终端上有一本电子书《流荡世代》。简而言之,这本书要说的是,在一个充满变数和混沌的年代,一切固化都可能是致命的。有些玄幻小说里讲,某些法术或巫术可以做到喊对手的名字让其中招甚至死亡。而从《流荡世代》的角度看,一个固化的名称或固化的标签,就意味着衰败的开始。所以,重新思考是这个时代最有价值的动作。而需要思考的,首先就是许多基础性的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你(或你所在的机构)的定义与标签。《道德经》里的每一句都玄而又玄,其中也包括那一句“名可名,非常名”。在今天的背景,读起来是否另有一番韵味呢?(责任编辑:王晶)
《快公司》(FastCompany)中文版主编柯志雄
作者其它文章:您好,分享的企鹅
明天你是谁 你还能做什么
说一个身边的例子。他,23岁,今年刚毕业,是一名实习记者。一个月能拿到手的工资4000元左右,和其他同类专业同学相比,从收入和稳定性来说,算不错的了。可带他实习的老师说,2000年的时候,他在成都一家报社实习,一个月单是稿费就已4000多。过去了16年,从事这个行业的收入没有改变。但,今天的4000已不再是原来的4000。现在这个社会到底是啥样呢?未来社会又会怎么发展呢?我不知道,它飞速改变让我们措手不及,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三大趋向仿佛随时可以置你我于无用的处境。那些依靠简单智商和经验去完成工作的行业更是岌岌可危,比如安保、***、翻译等。著名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在21世纪急剧变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不预先储备好未来所需的素质技能,势必会向先进的社会投降,被时代的车轮碾压。也有人认为,随着时代的前进,‘零零后’甚至‘一零后’的孩子,不会再像当下的大多数人一样去追求物质、财富和安全感;他们会去追求真正的幸福,寻找存在的意义感。未来的孩子行走在物质丰裕的多样化世界里,更需要的是个性化的兴趣专长以及围绕兴趣做到极致的专注精神。那么,未来到底需要怎样的我们?又该给孩子提供怎样的教育?下周六(8月6日)下午两点,来成都明宇尚雅饭店听听哈佛面试官怎么说。哈佛面试官公益讲座【时间】日星期六下午14:00【地点】成都明宇尚雅饭店【在线报名】
家长联系方式
【讲座内容】1、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哈佛教育的重心是什么?2、美国名校对哪些学生关闭了录取之门?为什么?3、录取官评估上千名学生怎样逐步筛选?最看重学生哪些素质?【嘉宾介绍】Erika Robinson嘉宾背景:毕业于哈佛大学现任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校友面试官前任常春藤名校哥伦比亚大学录取办副主任前任常春藤名校普林斯顿大学录取办副主任前任寄宿高中圣保罗中学录取主任【家庭名校申请智囊团】女儿—哥伦比亚大学父亲—芝加哥大学弟弟—普林斯顿大学(本科)、哥伦比亚大学(法律研究生)弟弟—哈佛大学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读完这篇文章后,您心情如何?
[责任编辑:wybluepine]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