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哉。三一妙身阿罗诃大天尊。世尊弥施诃。”?

如果公元三世纪到四世纪的时候,传入中国的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中国现在会怎样?
今天看完《河西走廊》纪录片的时候,说佛教在东晋十六国的时候迅速扎根中国大地,佛教是崇尚个人轮回的一种思想(我不是很懂~~~),但是如果在当时是基督教代替佛教传入中国的话,会怎样呢,毕竟在基督教徒的心中,君王只是月亮,教皇才是太阳。
你听说过景教吗
我们知道,佛教在传到中国后不久的公元三四世纪迅速崛起兴盛,成为了中国的主流宗教之一,此后这个地位一直得以维持直至今日。题中想问的应该是,如果当时传入的是其他宗教,能否取得像佛教一样的成就?这就要考量一下当时的社会环境了。东汉时期,儒学的一个明显的发展就是作为政治哲学的儒学(经学)与作为神学的儒学(谶纬)的分化。前者由于进入门槛较高(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而在中下层并不普及,而后者由于儒学体系自身的问题(并不回答人生意义和最终关怀等神学问题)也难以得到发展。于是,作为谶纬神学的儒学被民间刚刚出现的道教打败,发动了黄巾起义的太平道就是其中一支。东汉末年以来的战乱,使得儒学的权威性受到广泛质疑。而在数百年的乱世中,人们饱受战乱之苦,精神信仰极度空虚,面对这种情况,无论谶纬儒教还是道教,由于教义的问题,都无法填补这个空缺。而本来默默无闻的佛教,由于教义更加符合则得以盛行。因此,无论是爱好同非汉地的佛陀的北方胡人统治者,还是统治岌岌可危的南方汉人统治者,也都对此大力崇信推广,这又使得佛教进一步盛行。只有入世型的系统化普世性宗教,才能在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大乱世中盛行。而佛教,主张灵魂不灭和人人平等,企求死后或来生的幸福,强调忍耐服从,恰恰就是这样的宗教。思想更加适合绝望弥漫的乱世,是佛教自东汉时期便已传入中国而直到魏晋南北朝才在民间信仰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的原因。我们也可以发现,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也和当时的佛教一样,具有以上特征,并因此在公元一二世纪在罗马帝国盛行。因此,如果换成基督教,面对当时十分有利的社会环境和对此无能为力的其他竞争对手,像佛教一样得以盛行也是很有可能的。这种宗教必定会与皇权发生冲突,也必定因此进行修正,最终实现中国化。佛教开始盛行时的中国,有临近西域诸国的坚实信仰基础做后盾,有鸠摩罗什等佛学大师的阐发与改造,其发扬光大的命运,在于遵循历史的行程的同时充分发挥了个人的奋斗。而基督教徒能否做到这一点,属于历史的偶然,这就很难说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宗教史的关键期,正是这个时期有了系统化的宗教填补了中国人的宗教信仰空白。因此,如果错过了这个时期,外来宗教就很难在中国有所发展了。隋唐时期,基督教聂斯托利派(景教),摩尼教(明教),都得以传入中国并受到开放的李唐皇室的礼遇,但此时佛教的稳如磐石的主导地位已经难以撼动了。而如果是某支基督教而不是佛教在当时传入的中国,并接受不得不发生的理论的中国化改造,则会与原始基督教以及后来的罗马天主教大相径庭。所以西方国家也许会更加蔑视中国吧,毕竟,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
可以参考我这个回答。在唐代,我国是有基督教派的。景教(聂斯脱利派,英语:Nestorianism),东方亚述圣徒天主教会(东方亚述圣徒大公教会,英语:Holy Apostolic Catholic 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与现罗马天主教无关,景教也并非东仪天主教)或简称东方亚述教会(英语: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是继承东方教会主教聂斯脱利的基督教(天主教会)分支宗派之一,也是强调神圣性的宗徒继承教会。该教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译作景教,起源于今日叙利亚,被视为中国官方最早承认的基督教派,成为汉学研究的一个活跃领域。唐朝时曾在长安兴盛一时,并在全国建有“十字寺”,但多由非汉族民众所信奉。今天在香港仍有其少量教徒。在景教的教义里,耶和华叫什么?不叫耶和华。也不叫上帝。叫:皇父阿罗诃也有叫阿罗诃大天尊的。景教的中国化:景教在中国演化时,大量参考佛教概念。其中较有趣的是,四福音书的作者,均改以“法王”称呼:马太是明泰法王、路加是卢珈法王、马可是摩距辞法王、约翰唤成瑜翰法王;教堂叫作“寺”;大主教叫“大法王”;教士自然叫作“僧”。上帝的称呼则取叙利亚文Alaha音译,叫作“皇父阿罗诃”,亦有按道教规则以“天尊”称之者。 在中国佛教及道教影响下,景教有发展成综合主教(Syncretism)的倾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的作者景净曾著有《志玄安乐经》,教导世人如何得到安乐。经文按照儒家经典《中庸》的格式撰写,渗入“无为”、“清净”等中国哲学概念,经文曰:“无动无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净能净,则能晤能正。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乐缘。景教为了传播,不得不中国化、本土化。不然老百姓听不明白,不支持,不信奉,还传播个毛线啊。就算上帝,来到中国,要想发展,也得改名。说实话,比起至高、全能、公义、圣洁、信实、慈爱的神,我更喜欢阿罗诃大天尊。
公元三四世纪大概是东汉末年,三国,魏晋南北朝中期。这段时间我们这儿乱。基督教或能趁乱而起尝试逐鹿天下。但因中心思想与我国国情相距甚远。必然会严重走样导致。详情请参见太平天国运动。。。
谢邀……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来考虑:第一是把佛教的位置完全替换成基督教,即在基督教当时已经达到了佛教的发展程度上来分析;第二是不考虑宗教的发展程度,直接把三世纪的基督教传过来。在第一种情况下,大概儒家和道教不会取得今日的地位,但也不会像黑暗中世纪那样寂静。基督教可能会像吸收古希腊哲学一样吸收诸子百家思想为己所用吧。如果是第二种情况,那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基督教这种纯粹外来宗教,本身就和中国传统理念很难融合,再加上三世纪基督教自身发展程度也未必有多高,如果不能和中国文化相适应,基本就只能成为中国历史中的寥寥一笔而已。哪怕它适应了中国文化也并没有卵用……中国和罗马的距离太远,各方面实力对比又不悬殊,基督教在这种情况下很难造成传播优势。这种情况下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就是唐朝传来的景教。景教的例子,上面很多***已经解释了一些,我这里就来详细地多说两句:比起今天基督教的势力,唐代的景教其实算不了什么。唐代有「三夷教」之说,摩尼教居首,景教次之,祆教最末。所谓景教,即为基督教聂斯托利派;聂斯托利提出二性二位说,称圣母为「基督之母」而非「天主之母」,因而被罗马教廷判定为异端,其思想在中东和波斯得到发展。在波斯帝国的庇护下,聂斯托利派不断扩大影响,498年在波斯首都塞琉西召开会议成立东方叙利亚教会,587年与罗马在教理上公开决裂。以塞琉西、泰西封为中心,从叙利亚到波斯,从阿拉伯到印度,到处都可以看到聂斯托利派的传教士,甚至一度超过了罗马的影响力。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叙利亚人阿罗本把聂斯托利派思想传播到了大唐,名为景教。景教的译名音意兼顾,取景的光明之意,又取基督的发音为景。(此处涉及到中古汉语,具体的我记不太清了……)景教在会昌法难中受到佛教和摩尼教的牵连一起被灭,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可谓极其有限。元代聂斯托利派通过蒙古再次传入,但此时信徒以蒙古人为主,对于中国主流文化没什么太大影响。明清时期,基督教的传播主要以海路来的天主教为主,景教也就渐渐消失了……景教在国外的传播显然比中国好得多,早在16世纪马丁路德就否认聂斯托利派为异端,然而这个主张并不被罗马教廷所承认。19世纪末,聂斯托利的晚年著作被发现,其中记载了聂斯托利否认以弗所大公会议对其的指责和对自己的辩护。此书中关于基督的解释接近正统教义,而区别于长期以来大公会议对其的记述。教宗保禄六世在读后承认当年对聂斯托利的裁决出自于误解。1994年,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与东方叙利亚教会牧首马尔?丁卡四世在罗马签署了「罗马天主教会与东方叙利亚教会共同基督论之宣言」,天主教放弃以弗所大公会议对聂斯托利的裁定,并接受其提出的对于圣母的称呼,即基督之母。聂斯托利被尊为圣徒(此处存疑,亚述教会方面尊聂斯托利为圣徒,梵蒂冈态度未知),东方叙利亚教会与天主教会完成共融。然后再说回景教在华传播的事儿。景教在中国的发展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地位:景教不像祆教一样只在内部传播,它与摩尼教一样都有着传教全世界的野心。但摩尼教有近在咫尺的回鹘势力支持,景教的大本营却在波斯和叙利亚,实在是鞭长莫及。从全世界的宗教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个宗教想要成功传播,要么它的宗教思想水平远高于当地原有的思想,要么就要有庞大的政治军事科技势力支撑。这两样景教都不具备,所以它的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景教为了实现顺利传教,在中国化的角度可以说是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具体而言,我们可以从景教的文献中了解一二,数量而言景教文献是三夷教中最多的。当然,有几份文献已经被确认为伪造,也有文献现在还在疑伪状态,这个就不一一细说了。总而言之,这个问题的解释就是:传进来也没用,思想再高深也没用,文章写得再好也没用。背后没有政治势力支持,啥玩意都妹有用。《大秦景教三威蒙度赞》无上诸天深敬叹
大地重念普安和
人元真性蒙依止
三才慈父阿罗诃一切善众至诚礼
一切慧性称赞歌一切含真尽归仰
蒙圣慈光救离魔难寻无及正真常
慈父明子净风王于诸帝中为师帝
于诸世尊为法皇常居妙明无畔界
光威尽察有界疆自始无人尝得见
复以色见不可相惟独绝凝清净德
惟独神威无等力惟独不转俨然存
众善根本复无极我今一切念慈恩
叹彼妙乐照此国弥施诃普尊大圣子
广度苦界救无亿常活命王慈喜羔
大普耽苦不辞劳愿舍群生积重罪
善护真性得无繇圣子端在父右座
其座复超无量高大师愿彼乞众请
降筏使免火江漂大师是我等慈父
大师是我等圣主大师是我等法王
大师能为普救度大师慧力助诸羸
诸目瞻仰不暂移复与枯?降甘露
所有蒙润善根滋大圣普尊弥施诃
我叹慈父海藏慈大圣谦及净风性
清凝法耳不思议对应的今日翻译为天主教《荣归主颂》和《谢恩经》。「天主在天受光荣,主爱的人在世享平安。 主、天主、天上的君王,全能的天主圣父, 我们为了?无上的光荣, 赞美?、称颂?、朝拜?、显扬?、感谢?。 主、耶稣基督、独生子; 主、天主、天主的羔羊,圣父之子; 除免世罪者,求祢垂怜我们。 除免世罪者,求祢俯听我们的祈祷。 坐在圣父之右者,求?垂怜我们; 因为只有?是圣的,只有?是主,只有?是至高无上的。 耶稣基督,?和圣神,同享天主圣父的光荣。阿们。」《尊经》敬礼妙身皇父阿罗诃、应身皇子弥施诃、证身卢诃宁俱沙,已上三身同归一体……《志玄安乐经》岑稳僧伽!凡修胜道,先除动欲。无动欲,则不求不为;无求无为,则能清能净。能清能净,则能晤能证;能晤能证,则遍照遍境。遍照遍境,是安乐缘。《宣元至本经》时景通法王,端严进念,上观空皇,亲承印旨,告诸众曰:善来法众,至至无来。今可通常,启生灭死,各圆其分,静谛我众。如了无元,碍当随散。即宣玄化,匠帝真常旨:无元,无言,无道,无缘,妙有,非有,湛寂常然。吾闻太阿罗诃,开无开异,生无心浼,藏化自然浑元。发无发,无性,无动,灵虚空置,因缘机轴。自然著为象本,因缘配为感乘。剖判?罗,三生七位,浼诸名数,无力任持;各使相成,教了返元真体。夫为匠无作,以为应旨,顺成不待而变,合无成有,破有成无,诸所造化,靡不依由,故号玄化匠帝无觉空皇。隐现生灵,感之善应:异哉灵嗣,虔仰造化,迷本匠王,未晓阿罗诃,功无所炫,施无所仁,包浩察微,育众如一。观诸浼有若之一尘,况是一尘亦非尘。米心见非见,悉见见故,无界非听,悉听听故;无界无力,尽持力故。无界无向,无像无法,所观无界无边,独唯自在;善治无方,镇位无际;妙制周临,物象咸揩。唯灵惑异,积昧亡途。是故,以善教之,以平治之,以慈救之。夫知改者,罪无不舍。是谓匠帝能成众化,不自化成,是化终迁。唯匠帝不亏,不盈、不浊、不清、保任真空,常存不易。《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粤若常然真寂,先先而无元;?然灵虚,后后而妙有。总玄枢而造化,妙众圣以元尊者,其唯我三一妙身,无元真主阿罗诃欤!判十字以定四方,鼓元风而生二气;暗空易而天地开,日月运而昼夜作。匠成万物,然立初人。别赐良和,令镇化海。浑元之性,虚而不盈。素荡之心,本无希嗜。……于是我三一分身景尊弥施诃,戢隐真威,同人出代。神天宣庆,室女诞圣于大秦;景宿告祥,波斯睹耀以来贡。圆二十四圣有说之旧法,理家国于大猷;设三一净风无言之新教,陶良用于正信。制八境之度,炼尘成真;启三常之门,开生灭死。悬景日以破暗府,魔妄于是乎悉摧;棹慈航以登明宫,含灵于是乎既济。能事斯毕,亭午升真。经留二十七部,张元化以发灵关。法浴水风,涤浮华而洁虚白;印持十字,融四照以合无拘。击木震仁惠之音,东礼趣生荣之路。存须所以有外行,削顶所以无内情。不畜臧获,均贵贱于人;不聚货财,示罄遗于我。斋以伏识而成,戒以静慎为固。七时礼赞,大庇存亡。七日一荐,洗心反素。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惟道非圣不弘,圣非道不大。道圣符契,天下文明。 ……词曰:真主无元,湛寂常然。权舆匠化,起地立天。分身出代,救度无边。日升暗灭,咸证真玄。赫赫文皇,道冠前王。乘时拨乱,乾廓坤张。明明景教,言归我唐。翻经建寺,存殁舟航。百福偕作,万邦之康 高宗纂祖,更筑精宇。和宫敞朗,遍满中土。真道宣明,式封法主。人有乐康,物无灾苦 玄宗启圣,克修真正。御榜扬辉,天书蔚映。皇图璀璨,率土高敬。庶绩咸熙,人赖其庆 肃宗来复,天威引驾。圣日舒晶,祥风扫夜。祚归皇室,?氛永谢。止沸定尘,造我区夏 代宗孝义,德合天地。开贷生成,物资美利。香以报功,仁以作施。?谷来威,月窟毕萃 建中统极,聿修明德。武肃四溟,文清万域。烛临人隐,镜观物色。六合昭苏,百蛮取则。道惟广兮,应惟密强。名言兮演三一,主能作兮臣能述,建丰碑兮颂元吉。
首先,题主这个问题不成立。因为基督教早在公元635年,也就是大唐贞观9年,就由叙利亚传教士传入大唐首都长安了。唐朝宗教政策很开放,唐太宗也一度给了基督教(当时叫景教)相当的礼遇,还给修了教堂。其后在元朝和清朝,基督教又有两次进入中国的高潮。清朝利玛窦、汤若望这些著名的传教士,史书上亦有明确记载。
但是,基督教这种一神教,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在中国有什么重大发展了。原因很简单,中华文明是早熟的大一统政权。皇权至高无上、而基督教徒那是认教皇不认国王的。这如何让皇帝们能容忍?相比之下,儒家是辅佐皇帝。道士们依附皇帝。佛教徒有段时间不听话过度扩张,三武灭佛就来了,杀的杀,关的关,佛教现在老老实实。同是一神教的绿教,繁殖能力超强,不也是被杀的血流成河?
总之,基督教要在中国成气候,有两个门槛迈不过。第一就是中国无比强大的皇权,不允许有凌驾皇权之上的存在。直到现在,我国的大主教仍然是政府任命,而不是教皇。第二,中国化。佛教在中国化之前,也没有像今天这样人人会念阿弥陀佛。但是佛教一旦中国化,就变得面目全非。以中国老百姓实用主义深入骨髓的操行,满天神佛,不管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还是耶稣基督,只要有问题挨个拜过去。事情一过,谁还记得谁?面对这样的民族,你跟他谈什么原罪、地狱、救赎,都是扯淡。
似乎就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出现一股神秘的味道。图片从某位知友处下的。似乎就是我们的文艺作品出现一股神秘的味道。图片从某位知友处下的。_(o?ωo? 」∠)_
如果说题目中基督教的传入其实不存在假设,景教已是史实,那么讨论“假如佛教没有传入中国,中国会怎样”,将会是愉快度等同于“假如亚历山大没死,世界会怎样”的脑力游戏。Let’s play the
game and rock the world!首先限定游戏主体。到底是汉传佛教没有落地中国,还是连藏传、南传都不在了呢?后者的假设既庞杂又涉及敏感词,还是前者吧。然后是游戏玩家。好的,当年因为种种原因,佛教没有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是因为丝绸之路崩坏了吗?哎,这游戏有bug,不可深究),所以随之而来的日本和韩国也加入了“我们没有佛教”的玩家战团中。(难道日本韩国就不能从印度、藏地、斯里兰卡等地传入佛教吗?哎,就一个游戏,别计较了……)游戏目标:景教在中国、日本、韩国的努力推进并普及。游戏流程:中国:景教在其他民族推进还算顺利,但是汉族人太顽固了,“什么?不能崇拜祖先?”“什么?出海不能拜妈祖?”“神父神父,请问这大卫乱搞女人,怎么能算圣贤啊!我们的孔夫子才是圣贤啊!”“这圣经上说,要杀掉儿子献给上帝,可是中国人可不能无后啊!”……日本:丰臣秀吉提前出生,发布诏令驱逐修道士,又将国内外的基督徒钉在十字架上。在神道教势力压制下,基督教在日本举步维艰。韩国:新罗时代,诞生了一名叫金乔觉的人,满身金光,口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大家纷纷表示:“你在说啥子?”“阿弥陀佛。”“那是什么?”…………(继续推进n年后)中国:尽管君主并不热心扶持,但推行还算顺利。尤其是欧洲君主向圣母玛利亚求子成功后,捐资兴建教堂的事迹,在神州大地上再次上演。在圣经翻译过程中,词汇增加了一千多个。虽然在另一个“佛教盛行的中国”平行世界中,通过佛经翻译,汉语词汇增加了三万五千多个。不过总体而言,景教气焰总是被本土道教压制着。两派冲突严重,经常出现景教徒冲进道观,摔坏道教徒崇拜的偶像,而道长起坛施法还以颜色等事。但听说自己远在罗马的教皇号召大家前往耶路撒冷东征后,贫民人口大量流失,皇帝命人将景教的牌子放在白莲教的牌子旁边,同属“严密监视控制”级别。景教为保生存,自立教会,想由皇帝任教会领袖。不过信奉道教的皇上,不太看得上景教啊。韩国:(1)世界遗产名录申请办的日常----“其他传统文化都申请了,还有什么呀?”“找点名目,将教堂也申请一下呀!”而在“佛教盛行的”平行世界里,无法跟中国石窟相比的石窟寺,也因保存完好、风景优美、善于包装等原因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朴槿惠写自传时,总觉得向国民赎罪那个地方,写得不够诚意。她托着下巴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而在“佛教盛行的韩国”平行世界里,她既到教堂忏悔,又到寺庙进行了一百零八拜。后者对于中年人来说相当疲累,尽显诚意。日本:(1)日本人画了《圣哥传》的漫画,里面主角是耶稣和穆罕默德。但自从法国《查理周刊》出事后,胆小的主编勒令漫画家停刊了,漫画家在采访中表示好不郁闷但又无可奈何。而在“佛教与本土神道教并存的”平行世界里,释迦摩尼跟耶稣这两圣哥至今还相处融洽。(2)某一天,男星山下智久接到一个叫做《朝5晚9》的剧本,原作由漫画改编。他翻了翻,随手扔到了一边。“这什么东西嘛?跟神父结婚?马丁?路德跟加尔文那年代就已经做过这事了嘛!这题材一点都不禁欲啊,能吸引女性观众吗?欧洲文艺片里,神父娈童案还多着呢。拜托能不能想个好一点的剧本啊!”编剧听说这事后,开始撕稿子扯领带,上窜下跳破口大骂。要知道,这可是个没有禅宗,因此也没有随之而来的茶道、花道、书道的世界哦,因此也没有了平行世界从克制的土壤中生出来的日式设计,更没有什么优雅有礼的日本人了。这么一想,虽然我们在这个平行世界里损失了一位在镜头前洗瀑布澡的俊美和尚,也没有了空海和尚带去的美味乌冬面,但起码我们还是维持了“优雅的中国人”名声千年不变嘛。------------反对说”历史不容假设“的那位。历史从来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它是我们经历过的每一个去年,昨天,上一*刹那*(此词在“没有佛教”的平行世界中不存在)。既然我们经常发出“哎,昨天没吃那个蛋糕就好了,就不会拉肚子了”“为啥我当初会不长眼喜欢那个渣男啊!”的感慨,那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对历史进行假设?不打破对历史的迷信和崇拜,我们永远会是迷信官方权威说辞的人。这样的人,我们身边还少吗?如来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达封建制度的巅峰、秦以后就是中央集权制的官僚社会了。所以,耶稣不早生个几百年,进入中国也一样被改造。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更多公众号:gzds-sda你要认识上帝,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圣约》约伯记22:21
Submit to God and
in this way prosperity will come to you.
最新文章相关作者文章搜狗:明熹宗天启五年( A.D.1625),在西安附近掘得一古碑,碑额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景教在华传播的记录。感谢您阅读明熹宗天启五年( A.D.1625),在西安附近掘得一古碑,碑额书"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景教在华传播的记录。,本文由网友投稿产生,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管理员。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