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力短信平台全发平台有什么好的嘛,给力的。求一个...

原标题:短信,微信哪个真的好?

其实要说短信和微信有什么区别的話,已经不是一个新鲜命题了,并且谁都能道些看法,假如让大家投票是短信好还是微信好,不用猜,定是一边倒的选择微信,是的,微信好用在于快,信息量没有限制,能图文并存,关键是,不!用!钱!当然咯还是需要小小的流量,在WIFI下那当然是完全免费的啦 。不过,也有人认为,虽然微信快捷,可是还是不及短信给人的专属感和亲切感,很多我们的爸爸辈依旧停留在功能机上,不愿意接受微时代的信息传播方式,那么从这方面来看,其实微信短信都有各自的优点,也都有各自的缺点,就看我们怎么看待接受了

接下来我们来陈列下各自的不同吧

一、消费上的区别:微信主要采用的是走流量的方式,不消耗话费。短信采用的则是使用话费的方式。

二、 使用方式的区别: 微信在短信原有可以发信息的基础上, 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它除了可以发文字以外,还可以发图 片,发语音,表情,进行视频等功能。微信有可以把语音转换成文字的 功能,这样使懒得打字和上了岁数眼睛花的人彻底解放了双手。

三、功能上的区别:短信息除了推出可以发彩信的唯一一个 创新以为,再没有别的新举措,但是微信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 使之更加功能化、趣味化和商业服务化。微信把 QQ 空间进行了微缩和改变,植入到了微信里,也就产生了微信里的朋友圈。大家可以通过微信的朋友 圈,了解其他微信好友的生活动态,还可以分享和查看自己感兴 趣的页面链接,极大扩展了每个人的生活圈范围和知识含量。并且还有一些非常贴心的细节服务,例如导航,翻译,购物,游戏,支付等功能融入用户的生活

四、安全性方面的区别:其实短信息和微信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短信息经常会收到各种诈骗短信,广告短信,很多人会误信上面的内容而上当。微信方面,因为推出了漂流瓶,摇一摇,寻找附近的人等功能,好多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加到了一起,安全度和信任度成反比,去年年初很多新闻就爆出各类微信上当、犯罪的情况。微信相对于短信息虚拟很多,所以微信的安全性要低于短信息。

五、使用者方面的区别:在使用群体上,总体呈现年轻人偏好使用微信。不过慢慢的随着普及性的提高,一些爷爷奶奶也开始接受微信。

论方便快捷,论贴心实用 都要数微信更胜一筹。可是,今天的短信真的已经一无是处了吗?或许你已经很久没有打开短信功能了,或者你的短信每天都能接到骗子的诈骗中奖短信,你不去理睬,使它像布满灰尘的旧书不去翻阅,又或许,你的短信功能已经沦为了只是用来认证的安全通道,验证码是它仅有的值得你去用它的价值。

在微信爆火之前,曾经的我们是如此的喜欢用短信的方式聊天,甚至,那是代表一种和朋友24小时不曾断过的联系方式。为何短信会有今天的地步?

回顾移动梦网时代,我们可以看到围绕短信的增值业务,形成了一个完整性产业链,从内容生产到营销传播以及业务创新,每一个环节都涌动着淘金的激情。这种局面的直接后果就是大力促动了个人点对点短信的节假日发送传播:大量的段子手投入了较多的激情展开了短信内容创作,一百四十个字的限制与中国文化的完美结合,脍炙人口的短信段子喷薄而出,也激发了老百姓的积极参与热情。随着2004年的到来,以及随后持续十年的垃圾短信严管,这些适合短信传播的内容越来越少,以至于通过短信批发感情突然在瞬间内变得成本高昂起来。不信,此时的你可以翻开你的手机,你会发现收到的基本都是原创而不是转发了。

因为统一的短信收费定价,短信业务在各个运营商之间其实并不有竞争的激烈点,也就阻止了运营商的焦点竞争。尽管短信依然能够带给电信运营商大量的固定的业务收入,甚至在某种意义上上还占据重要地位,但是短信业务在运营商内部也早已经是被打入冷宫。垃圾短信恐惧症在过去的十年已经蔓延到每一个组织细胞,渗透在组织的血液里,成了每一个运营商人在业务和服务时永远打不开的紧箍咒。

一项技术总有寿终正寝的时候,他的生命周期也已由盛转衰,其实按科技进步速度的角度而言,短信也已经值了。从语音到文字,再到视频,满足人们之间具有现场感的沟通需求,一直是通信运营商曾经梦寐以求的目标。现在这个目标互联网厂商帮助全球的电信运营商提前一步实现了。例如Facebook, Twitter,苹果的Imessage,再到微语音,微博,微信的中国式“微时代”,但是运营商在这个过程中也在奋起直追。这就是在国内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的融合通信,只不过在流量时代,运营商或许开始转型。

短信时代过去,就真的一无是处了吗?

短信功能,就像当年的小灵通一样被悄悄放下,可是放下并不代表消失,短信,依旧有他不可取代的特点,“还记得我们曾熬夜发短信到凌晨4点么?对,我有点想念那段时光了。”想想以前上中学的时候,一些人发来的短信永远都不会删除,而是一直存在手机里,直到手机提示“内存空间已满”,自己才会纠结的惋惜的边咬牙,边思索删除哪些人的短信。

在恋人中,很多时候因为吵架,微信,QQ等APP方式被对方小情绪冲昏了头脑瞬间拉黑,此时的你便可以借同事的手机,绕过加对方微信等需要对方同意的APP直接发短信,把自己的“忏悔录”写下来,并乞求对方回***,小情侣闹别扭这事可得把握时间,不能耽搁不能不理,否则啊,对方容易想太多,所以,在关键时刻,短信还是一个可靠的援兵

复旦大学熊浩老师说,手机成为了我们如今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东西,每天信息就像海浪一样从我们手机里来来回回,我们在海量更新的信息中赶集似得向前走,生怕错过什么,我们显得不那么时尚,而作为结果,什么东西我们都不记得,我们在刷朋友圈,刷微博中,花费海量的碎片时间和精力去阅读那些海量的不知道有没有用的信息,渐渐的我们对信息麻木,自己也在没有营养的吸收中消耗。以前,我们编辑一条短信,思前想后,对自己用词用句反复拿捏,幻想对方看到自己说的話事的表情、心情,这个过程自己也会变得一样快乐或者悲伤,这样的方式是带着情绪在里面的,因为短信是要钱的,手机内存是有限的,要求每次发送都是精益求精的,那时候的我们,在短信发送之后收到之前都会有很长的时间去让自己回味和揣摩,真是美好,因为慢一点,带来的惊喜和幻想可能会多一点,因为珍贵,带来的美好会更满足一点。那种无需点赞无需有人好行小惠的只属于双方的快乐是多么的美好,也只有不那么快捷的“慢”短信能够做到了

今天,我们依旧享受微信时代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及时、大容量,但是短信的静谧依然能够带给我们不同的色彩和感受,微信和短信孰好孰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我们实用它们享受它们带来便利的时候,不被信息束缚和淹没,依然能留住自己的定力和独立,不被碎片化,让自己的生活,更自己。

原标题: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扩大 计划到2020年规模达6万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4日讯(记者 李方) 在线学英语、追热播影视剧、网络订餐、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时下,人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全过程,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扩大。根据今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

信息消费是指居民或政府为满足个人或公共需求而购买信息产品以及通过信息产品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总和,表现为最终消费的支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5%,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领域,信息消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了2.3万亿,同比增长15%,是同期GDP增速的2.2倍。初步估计,今年我国信息消费将实现5万亿元的量产规模,同比增长11%,占GDP之比提升至6%。

“信息消费是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级信息消费,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普惠社会民生。”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领域——通信网络提速降费开展3年多来,释放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3年来,宽带资费单价下降了90%,移动通信客户单价下降了83.5%。

“现在上网价格便宜了,网速还提高了,以前是100M,现在充一年送一年200M,速度快多了。”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小张,平时工作主要是在家里做网站设计,说起提速降费,确实让她觉得更省钱也更方便。小张的老家在云南保山农村,家里人反映近年网速提高不少,“都能带动智能电视了,而且楼上楼下家里人同时上网也不觉得卡了。”她说。

迈向“信息+消费”2.0时代

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消费也由侧重于线上购物的1.0时代,迈向线上线下各行业深度融合的2.0时代,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网约车、网络订餐、***、共享单车、分时租赁,以及在线教育、在线直播、在线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如今,数据流量成为刚需,直接催生了直播、短视频、手机游戏、在线电台等新移动应用,这些新应用又反过来带动流量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流量消费占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已由2013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62%左右。

移动支付覆盖场景更为广泛,“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信息消费2.0时代的典型特征,大到机场、景区、地铁,小到街边、菜场、地摊儿,随处可见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标识。统计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交易达375.5亿笔,金额达202.9万亿元,无现金成为我国引领世界创新潮流的“新名片”。

在支付手段的成熟、版权内容保护、对内容个性化追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付费习惯日渐成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并愿意为优质的视频、音乐、图书、游戏、教育等网络资源付费。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达到42.9%,相比2016年增长7.4个百分点,用户满意度达到55.8%。

信息消费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消费环境仍有待改善。长久以来,垃圾信息、诈骗信息、钓鱼信息充斥虚拟空间,甚至电信猫腻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在昆明网费便宜了,但老家并没有太便宜。还有,我自己用的电信***猫腻很多,有一次我连续投诉了三四天,电信给我退了五百多块钱。”小张反映。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用户总数达到16.97亿户,电信用户申诉举报同比上升近30%,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同时,一些地区电信企业不规范,特别是个别基层电信企业仍“模糊资费内容”、“先免费后收费”,令消费者十分反感。

从全球范围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共享单车虽然方便公众出行,但单车乱停乱放、过多占用道路空间的问题同时存在。又如,直播行业爆红引得大量资本注入,秀场类、游戏类、体育类、教育类等直播层出不穷,但爆红的直播也始终伴随着内容良莠不齐、观众人数造假、盈利模式不成熟、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李琰表示,信息消费的环境日趋复杂,线上和线下问题融合交错,网络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很严峻,行业管理制度也有多与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推动我国信息消费升级。

支持培育中高端信息消费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消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7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听取了有关信息消费的专项汇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随后四年,信息消费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再次研究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按照常务会部署,去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文件。今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98%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覆盖,释放网络提速降费红利。创建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基本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行动计划》作出了具体部署,在产品供给方面,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

“到2020年,将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方面,将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到2020年,实现中小企业应用云服务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形成100个企业上云典型应用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信息消费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城镇居民在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方面需求会进一步扩大。

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扩大,计划到2020年规模达6万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4日消息,在线学英语、追热播影视剧、网络订餐、网约车、共享单车、分时租赁……时下,人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信息消费已经渗透到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全过程,成为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4.5万亿元,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扩大。根据今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发布的三年行动计划,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将达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
信息消费是指居民或政府为满足个人或公共需求而购买信息产品以及通过信息产品购买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总和,表现为最终消费的支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8.5%,是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作为重要的新兴消费领域,信息消费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国内信息消费规模达到了2.3万亿,同比增长15%,是同期GDP增速的2.2倍。初步估计,今年我国信息消费将实现5万亿元的量产规模,同比增长11%,占GDP之比提升至6%。
“信息消费是创新最活跃、增长最迅速、辐射最广泛的新兴消费领域之一,对拉动内需、促进就业和引领产业升级发挥着重要作用。升级信息消费,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普惠社会民生。”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信息消费的基础设施领域——通信网络提速降费开展3年多来,释放了诸多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3年来,宽带资费单价下降了90%,移动通信客户单价下降了83.5%。
“现在上网价格便宜了,网速还提高了,以前是100M,现在充一年送一年200M,速度快多了。”在昆明生活工作的小张,平时工作主要是在家里做网站设计,说起提速降费,确实让她觉得更省钱也更方便。小张的老家在云南保山农村,家里人反映近年网速提高不少,“都能带动智能电视了,而且楼上楼下家里人同时上网也不觉得卡了。”她说。
迈向“信息+消费”2.0时代
伴随着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消费也由侧重于线上购物的1.0时代,迈向线上线下各行业深度融合的2.0时代,从“信息的消费”转向“信息+消费”,网约车、网络订餐、***、共享单车、分时租赁,以及在线教育、在线直播、在线医疗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
如今,数据流量成为刚需,直接催生了直播、短视频、手机游戏、在线电台等新移动应用,这些新应用又反过来带动流量消费呈爆发式增长,数据流量消费占居民通信支出的比重已由2013年的30%提升至目前的62%左右。
移动支付覆盖场景更为广泛,“出门不带钱,一部手机走天下”成为信息消费2.0时代的典型特征,大到机场、景区、地铁,小到街边、菜场、地摊儿,随处可见支付宝、微信等移动支付标识。统计显示,2017年移动支付交易达375.5亿笔,金额达202.9万亿元,无现金成为我国引领世界创新潮流的“新名片”。
在支付手段的成熟、版权内容保护、对内容个性化追求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消费者付费习惯日渐成型,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并愿意为优质的视频、音乐、图书、游戏、教育等网络资源付费。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网络视频用户付费比例达到42.9%,相比2016年增长7.4个百分点,用户满意度达到55.8%。
信息消费在方便消费者的同时,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消费环境仍有待改善。长久以来,垃圾信息、诈骗信息、钓鱼信息充斥虚拟空间,甚至电信猫腻也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我在昆明网费便宜了,但老家并没有太便宜。还有,我自己用的电信***猫腻很多,有一次我连续投诉了三四天,电信给我退了五百多块钱。”小张反映。
工信部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全国***用户总数达到16.97亿户,电信用户申诉举报同比上升近30%,不明扣费、垃圾短信、骚扰***等问题仍时有发生。同时,一些地区电信企业不规范,特别是个别基层电信企业仍“模糊资费内容”、“先免费后收费”,令消费者十分反感。
从全球范围看,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也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如共享单车虽然方便公众出行,但单车乱停乱放、过多占用道路空间的问题同时存在。又如,直播行业爆红引得大量资本注入,秀场类、游戏类、体育类、教育类等直播层出不穷,但爆红的直播也始终伴随着内容良莠不齐、观众人数造假、盈利模式不成熟、监管体制不健全等问题。
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信息服务业处副处长李琰表示,信息消费的环境日趋复杂,线上和线下问题融合交错,网络安全保障形势依然很严峻,行业管理制度也有多与进一步完善,因此需要进一步做好引导工作,加强加大支持力度,有效推动我国信息消费升级。
支持培育中高端信息消费
我国高度重视信息消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梳理发现,2013年7月,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听取了有关信息消费的专项汇报,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随后四年,信息消费都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7年5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再次研究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按照常务会部署,去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了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文件。今年8月,工信部和发改委联合印发《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信息消费规模达到6万亿元,年均增长11%以上,信息技术拉动相关领域产出达到15万亿。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98%行政村实现光纤通达和4G网络覆盖,释放网络提速降费红利。创建一批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基本形成高效便捷、安全可信、公平有序的信息消费环境。
《行动计划》作出了具体部署,在产品供给方面,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提升手机、计算机、彩色电视机、音响等各类终端产品的中高端供给体系质量,推进智能可穿戴设备、虚拟/增强现实、超高清终端设备、消费类无人机等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超高清视频在社会各行业应用普及。
“到2020年,将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计算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工信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司相关负责人透露。
在提升信息技术服务能力方面,将推动中小企业业务向云端迁移,到2020年,实现中小企业应用云服务快速形成信息化能力,形成100个企业上云典型应用案例。
业内人士认为,发展信息消费将是未来我国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新城镇居民在家庭设备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方面需求会进一步扩大。
(原题为《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持续扩大 计划到2020年规模达6万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