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小演说家作文 【范文十篇】
我是小小演说家作文
范文一:小小演说家比赛星期四下午,我们进行了阅读节的最后节目----小小演说家比赛。我兴奋不已,因为我们班的两名同学——卢心怡和祝恽懿十分优秀,肯定会拿一等奖!比赛开始了,我聆听着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演讲,进入了书的海洋。我觉得黄瑞杰讲得有声有色,十分有趣;叶静怡讲得很有感情,仿佛那一些是真的一样,在我的脑海中一一浮现。不过我最喜欢的是苏拉的演讲,她推荐的书是《天蓝色的彼岸》,她讲得可好了,告诉我们爱要大声讲出来,要是晚了,就再也来不及讲了。她还举了一个悲哀的例子:她的爷爷已经去世了,但爷爷在的时候,她一次也未给他擦过身子,说她爱爷爷。我听着都想掉眼泪了,我也要趁早,对自己的爸爸妈妈、家人说:“我爱你们!”。精彩的演讲结束了,郑老师给我们点评了演讲,送我们了四个字,分别是:“引”“议”“联”“结”。“引”就是引出故事;“议”就是议论感点;“联”就是联系生活;“结”就是总结全文。郑老师还教我们演讲时的语调要有高有低,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要有肢体语言,这样才能让情感油然而生。千万不要在台上背台词,这样就不能让演讲充满幽默。让人盼望已久的颁奖仪式终于到了。我拉长耳朵,仰长脖子,想仔细听到我们班优秀的成绩。可我听到的成绩,却是晴空上的霹雳,卢心怡二等奖,祝恽懿三等奖。我有些失落,但转念一想,我们是在与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比,可能他们两个人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改进。我相信,通过主次阅读节,不仅是他们两个会改变,我们全班都会突飞猛进。让我们一起来加油!虽然阅读节结束了,但我们的阅读永不停止,让我们一起来愉快地阅读吧!
范文二:谁不说俺家乡好 有的人为家乡有金波闪耀的洞庭湖而自豪,有的人为自己的家乡有美轮 美奂的迪斯尼乐园而骄傲,可我却为家乡环境优雅的植物园感到欣慰。 当你走进植物园的大门时,便会看见一片花的世界。 最先看到的是热情似火的万年红,万年红仿佛对你说:“进去看看吧!里 面有更漂亮的景物。”再向前走会看见狮子山,狮子瞪着一双大眼睛好像要吃 了你似的。 这时,明珠广场会对你说来我这里做客吧! 当你走近明珠广场的时候,你便会看见滑旱冰的人,正在刻苦的练习, 再一看广场的周围有很多正方形的花坛,每个花坛里的花都很漂亮。 这时, 田野对你说来我这里做客吧! 当你走近田野时,会看见一张***的地毯;地毯是美丽的稻草***:玉米 的衣服漂亮吧,大豆看见他们笑了起来,笑破了肚皮,高粱也幸福地胀红了 脸……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谁能不说自己的家乡好呢?
范文三:谁不说咱家乡好
我的家乡是美丽的长春市,它是吉林省的省会,它还有许许多多的有名的风景,比如净月潭、南湖、伪皇宫……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净月潭吧!
净月潭风景名胜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境内。日,国务院公布由伪满洲帝国傀儡皇帝宫殿、伪国务院及其下属“八大部”等历史建筑与山清水秀的净月潭自然风光统一组成“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并被列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151平方公里。这也是一种类型的历史纪念地,通过遗址遗物使人们了解中国这段灾难历史,从中受益。
公元1932年,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将长春市立为伪满洲国国都──新京市,并在今长春市东北部光复北路3号建造了皇宫殿堂。宫殿分内外两廷,占地12公顷。外廷主要有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楼;内廷主要有缉熙楼、同德殿,还有御花园、假山、养鱼池、游泳池、网球场、跑马场及书画库等附属建筑。勤民楼取清室祖训:“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之义。为一幢二层方形圆楼,中为方形天井,是溥仪处理政务、接见日本关东司令、外交使节和伪满官吏的地方。缉熙楼系溥仪和皇后婉容、祥贵人谭玉玲的居所。楼房二层典出《诗经?大雅?文王》“于缉熙敬上”句。[1]
伪国务院及其下属八个部,统称长春“八大部”。即伪国务院及治安部、司法部、经济部、交通部的原址,现均为白求恩医大用房。兴农部今系东北师大附中,文教部今属东北师大附小,外交部今系吉林
省社会科学院。“八大部”位于长春市中心,公元1936年基本建成。唯有溥仪的正式“皇宫”(今地质宫)只完成地下部分,而金碧辉煌的宫殿系50年代完工。宫殿占地51.2公顷,殿前的草坪广场可容50多万人集会。
站在宫殿的中轴线上向南眺望,一条宽80米的笔直的新民大街直向南湖公园延伸,中线花坛为松、柏、丁香树风景带和两侧的高可钻天的杨树,形成1500米的绿色长廊,伪国务院及下属“八大部”的办公室全部坐落大街两侧,形成一个菱形景区,建筑各具特色,绝无雷同。
净月潭位于长春市净月旅游经济开发区境内,距市区中心12公里,国家一级公路直通湖畔。景区面积达83平方公里以上,分为潭北山色、潭南林海、月潭水光和潭东村舍四个景区,水景为主,山村衬托,植被丰富。由于她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完美的森林景观以及清澈无瑕的一潭碧水,1986年国家在这儿开辟为北方绿化中心。1988年,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她是我国最大的人工林场,生长已有50多年的人工林就有8000公顷,世界闻名。净月潭迄今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独自特色的森林景观。成为踏青、春游、野营、登山、观花、赏月、避暑度假,滑雪,观看冰灯的理想环境。由于造林历来以松涛依旧,大森林的幽静和神秘。
观潭山上的太平楼,典雅别致,为集古今建筑精华于一体的艺术杰作。山村中有金代古墓两座,已被长春市列为文物保护单位。
啊!我美丽的长春市。啊!我美丽的家乡!
范文四:谁不说俺家乡好
我的家乡在嘉祥县,“嘉祥” 寓含嘉美祥瑞之意,是传说中的麒麟降生之地。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山水风光秀丽,交通方便快捷,经济快速发展,民风淳厚,让人留恋往返
嘉祥是一代儒家大师曾子的故乡,儒家文化在这里影响深远。经327国道走近嘉祥的北大门,就会看到高高矗立的曾子像在向人们招手。曾子是春秋末年鲁国人。他性情沉静,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备受嘉祥人民的推崇。在这里,政府和人民非常注重推广孝文化,尊老爱幼蔚然成风。
嘉祥有迷人的山光水色。昔日光秃秃的萌山如今已被绿化得郁郁葱葱,盘山小路也被一级级的台阶所替代。在树木丛中,增设了许多美轮美奂的人工景点,将整个萌山点缀得异常美丽。萌山怀抱当中,是秀美的石雕公园,也称石雕广场,它是由上、中、下三级构成的。下级广场呈扇形,由黄、红两色瓷砖和天青石砖铺设而成,是天造地设的游戏场所。上下两级广场中间,有一块巨大的不规则长条石静静地躺着,上书几个苍劲有力的镏金大字“嘉祥石雕公园”。中级广场的中间是一处长条形的草坪,上面摆放着一排巨型石雕,那都是全县石雕界的精品,两边是整齐划一的法桐和精致典雅的照明灯。上级广场是召开会议的场所,在它的右前面还矗立着一面巨大的电视屏。在三级广场的东西两面,是面积广阔的草坪和艺术园林。在石雕公园的东面,是婀娜多姿的人工湖,碧波荡漾处,几页小舟迎风起舞。在湖的中间,有一片茂密的芦苇荡,充满神秘之感。嘉祥还有几处比较著名
的景点,如中国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汉碑、汉画像石群“武氏祠”、佛教圣地“法云寺”和历史古迹“青山寺”等……
嘉祥交通网四通八达。327国道、日东高速、日荷铁路穿境而过,济宁飞机场也在嘉祥境内,这些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嘉祥的快速腾飞奠定了基础。
嘉祥经济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近年来,嘉祥先后被国家评为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手套之乡和中国鲁锦之乡。
走近嘉祥门,就是嘉祥人;走进嘉祥县,事事都好办。嘉祥人的处事风格,嘉祥县的独特魅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谁不说俺家乡好呢!
指导教师:刘秋英 梁奉生
范文五:谢谢您,老师
四年二班 何诗妍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年二班的何诗妍,今天我很荣幸来到 这里演讲,我演讲的主题是《谢谢您,老师》 !
感谢老师,您就是一根蜡烛,照亮了我们,自己却被燃 烧而尽。 从我牙牙学语时,就与您相识;当您表扬我时,我心里 如吃了蜜糖一般,甜甜的;您的每一句话都深深的映在了我 那幼小的心灵,我如同一颗小树苗,经过阳光的滋润与呵护 而茁壮成长;您的一句鼓励,就如同母亲鼓励孩子,让我有 了自信;当您批评我时,我的心里似乎明白了什么,静静地 听您给我讲道理;当您讲课时,我感觉您身上有一种无私的 精神,把自己所有的知识传授给我们,毫无保留,给人以温 暖的感觉。 老师,谢谢您,我永远把你记在心间! ! !
范文六:文坛名家的小小说写作
近30年来,小小说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能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虽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在她初始的萌芽、发轫以及文体特征尚未完全成型时期,一大批有远见有责任感的评论家、作家的热情呼吁和参与创作,的确起到了倡导和示范作用。上世纪80年代的刘绍棠、赵大年、鲍昌、蒋子龙、刘心武、南丁、陈建功、刘兆林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贾大山、毕淑敏、贾平凹、谈歌、何立伟、刘玉堂、魏继新、阿成、谢友鄞、徐平、墨白等,都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小小说能从其它精短文学体裁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营造抒情氛围和象征意蕴,在尺幅之内反映大千世界本质变化的端倪,体现思辨力量,小小说写作之于名家高手,同样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
王蒙的小小说和中长篇小说一脉相承,取材广泛,时空跨度大,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众生相无不纳入他的视野。作为最早倡导和进行小小说创作实践的师长,王蒙早期的小小说作品显得无拘无束,删繁就简,仿佛一块块从生活的河道里捡回的石头,经作者随意刻削点画,便成了既有天然情趣,又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妙品。王蒙的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演讲术》《手》《雄辩症》《他来》等作品节奏快捷、活泼诡谲、合理夸张、丰富联想、博采杂糅,对人情事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文化大革命遗风极尽其批判意识。正因为他的从政、从文经历与众不同,在作品里或鞭挞讥刺,或诙谐调侃,方寸之内见玄机,尺幅之间见境界。熔哲理、奇幻、荒诞、寓言于一炉,风格亦庄亦谐,以一当十,见微知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王蒙近几年致力于更为精短的小品创作,《尴尬风流》(系列作品)中的主人公老王,于拙朴中见机敏、见率真,鹤发童心,食古能化,逢新鲜事儿好奇,遇烦恼事儿置度外。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不做方外之人,偏爱人间烟火,老王的日子有滋有味,令人羡煞。评论家寇云峰撰文说,从《笑而不答》到《尴尬风流》,老王让我们感到越来越熟悉、亲近,这些充满内在的喜剧元素的文字,写得老而不辣,从从容容,全无一点暮气和火气,只有一派对生活真谛彻悟之后的祥和与亲切。
冯骥才的小小说写作为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他的现代笔记体小小说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犹如一幅幅精雕细刻的民俗画,多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堪称当代小小说名篇,用言近旨远,大义微言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他的系列小小说《俗世奇人》实属绝品,把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优势开掘得淋漓尽致。《大回》《苏七块》《巧盗》《认牙》等,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往往给读者带来阅读惊喜。冯骥才小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其笔下人物一半是旧天津的三教九流,一半是当代生活中的人。无论写今述古,皆娓娓道来、纤毫毕见,一人一个性,无脸谱化之形,无概念化之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的语言自成风格:平白朴实中流露出真切的生活感受和哲理。其驾驭小小说文字的功力圆融老到,不做作、不卖弄、活灵活现、妙趣盎然。近作《捅马蜂窝》,写的是少小时由于好奇心作祟,被马蜂蜇后就索性将马蜂窝端掉的忏悔心理。这种思考具有普遍意义。马蜂虽有蜇人本能但只是被侵犯时才会孤注一掷,平时,尽管它盘旋于树杈屋檐,嗡嘤结伴,依然不失为一处金色风景。
林斤澜是我国当代小说名家中极力推崇精短写作的人,他一直倡导小小说创作要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能像古人写绝句一样留下20个字传世才行。他的小小说语言简洁、行文洒脱,作者善于在小说中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显得很有神韵,如经年之陈酿,品后滋味悠长。作者的写作手法虽然传统,然而思想却极具时代性,对现实的诸多思考让人警醒,感慨良多。作为艺术造诣功力深厚的老作家,林斤澜极为重视原始生活素材的激发,讲究端出生活的原汁原味。
范文七:近30年来,小小说这种新的文学样式,能以星火燎原之势迅猛发展,虽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基础,但在她初始的萌芽、发轫以及文体特征尚未完全成型时期,一大批有远见有责任感的评论家、作家的热情呼吁和参与创作,的确起到了倡导和示范作用。上世纪80年代的刘绍棠、赵大年、鲍昌、蒋子龙、刘心武、南丁、陈建功、刘兆林等,上世纪90年代以后贾大山、毕淑敏、贾平凹、谈歌、何立伟、刘玉堂、魏继新、阿成、谢友鄞、徐平、墨白等,都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小小说能从其它精短文学体裁和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营造抒情氛围和象征意蕴,在尺幅之内反映大千世界本质变化的端倪,体现思辨力量,小小说写作之于名家高手,同样具有无法抗拒的诱惑。 王蒙的小小说和中长篇小说一脉相承,取材广泛,时空跨度大,近半个世纪的社会众生相无不纳入他的视野。作为最早倡导和进行小小说创作实践的师长,王蒙早期的小小说作品显得无拘无束,删繁就简,仿佛一块块从生活的河道里捡回的石头,经作者随意刻削点画,便成了既有天然情趣,又有美学价值的艺术妙品。王蒙的小小说“是一种敏感,从一个点、一个画面、一个对比、一声赞叹,一瞬间捕捉住了小说——一种智慧、一种美、一个耐人寻味的场景、一种新鲜的思想”。《演讲术》《手》《雄辩症》《他来》等作品节奏快捷、活泼诡谲、合理夸张、丰富联想、博采杂糅,对人情事理表现得淋漓尽致,对“文化大革命”遗风极尽其批判意识。正因为他的从政、从文经历与众不同,在作品里或鞭挞讥刺,或诙谐调侃,方寸之内见玄机,尺幅之间见境界。熔哲理、奇幻、荒诞、寓言于一炉,风格亦庄亦谐,以一当十,见微知著,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王蒙近几年致力于更为精短的小品创作,《尴尬风流》(系列作品)中的主人公老王,于拙朴中见机敏、见率真,鹤发童心,食古能化,逢新鲜事儿好奇,遇烦恼事儿置度外。只是近黄昏,夕阳无限好,不做方外之人,偏爱人间烟火,老王的日子有滋有味,令人羡煞。评论家寇云峰撰文说,“从《笑而不答》到《尴尬风流》,“老王”让我们感到越来越熟悉、亲近,这些充满内在的喜剧元素的文字,写得“老”而不“辣”,从从容容,全无一点暮气和火气,只有一派对生活真谛彻悟之后的祥和与亲切。” 冯骥才的小小说写作为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注入了极大的活力。他的现代笔记体小小说作品,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犹如一幅幅精雕细刻的民俗画,多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堪称当代小小说名篇,用“言近旨远,大义微言”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他的系列小小说《俗世奇人》实属绝品,把小小说这种新兴文体的优势开掘得淋漓尽致。《大回》《苏七块》《巧盗》《认牙》等,具有引人入胜的可读性,往往给读者带来阅读惊喜。冯骥才小小说刻画人物非常成功,其笔下人物一半是旧天津的三教九流,一半是当代生活中的人。无论写今述古,皆娓娓道来、纤毫毕见,一人一个性,无脸谱化之形,无概念化之嫌,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作者的语言自成风格:平白朴实中流露出真切的生活感受和哲理。其驾驭小小说文字的功力圆融老到,不做作、不卖弄、活灵活现、妙趣盎然。近作《捅马蜂窝》,写的是少小时由于好奇心作祟,被马蜂蜇后就索性将马蜂窝端掉的忏悔心理。这种思考具有普遍意义。马蜂虽有蜇人本能但只是被侵犯时才会孤注一掷,平时,尽管它盘旋于树杈屋檐,嗡嘤结伴,依然不失为一处金色风景。 林斤澜是我国当代小说名家中极力推崇精短写作的人,他一直倡导小小说创作要“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能像古人写绝句一样留下“20个字”传世才行。他的小小说语言简洁、行文洒脱,作者善于在小说中营造出诗一般的意境,显得很有神韵,如经年之陈酿,品后滋味悠长。作者的写作手法虽然传统,然而思想却极具时代性,对现实的诸多思考让人警醒,感慨良多。作为艺术造诣功力深厚的老作家,林斤澜极为重视原始生活素材的激发,讲究端出生活的原汁原味。系列小小说《门》写一对夫妻情感,四篇串缀一生,在他的笔下,人物的神态、对话和动作,都呈现出自然生动的状态,更显出传神之处。和他名噪文坛的中短篇小说一样,林斤澜的小小说保持了一贯的忧患意识和理性的批判精神,显示出老一代作家应对纷繁的社会变革时的清醒与直面人生的勇气。细细品味林斤澜的作品,那强烈打动我们的,无一不是主人公生命中刻骨铭心的痛,灵魂中不能忘却的伤,制作成了一代人的生命标本。 在热爱小小说的读者中,许行的《立正》、陈启佑的《永远的蝴蝶》、汪曾祺的《陈小手》是被奉为经典圭臬的,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矗立起小小说文体的脊梁,有不可取代的意义。也有评论家说,汪曾祺的文学成就是由中篇小说《大淖纪事》、短篇小说《受戒》和小小说《陈小手》来共同奠基的,三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是完整的汪曾祺。汪曾祺还创作出《陈泥鳅》《捕快张三》《鹿井丹泉》《水蛇腰》等小小说,也深受读者喜爱。汪曾祺的小小说语言清丽,文化味儿浓郁,在貌似随意、漫不经心的叙述中,酝酿着极其诱人的审美效应。在结构上虽不注重跌宕起伏、大开大阖,但在结尾处总有神来之笔,使作品境界瞬间升华,闪现出摇曳多姿的精气神来。虽不属刻意所为,却能令人耳目一新。如《陈小手》中那个团长一***打死为他婆娘接生的陈小手后,说:“我的婆娘怎么能让别人摸呢?”《捕快张三》中主人公对红杏出墙已有悔改之意的媳妇说:“一顶绿帽子,未必就当真把人压死了!”前者写团长草菅人命的狭隘与阴毒,后者写张三的宽容与真性情,都因一句话而情节陡转,人物变幻鲜活。汪曾祺的小小说,在技法上影响了许多后学者。他说小小说应具备三要素:有蜜,即有新意;有刺,即有所讽喻;当然,还要短小精致。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孙春平在中短篇小说写作上得心应手,曾以一篇官场小小说《玩笑》一举获得《小小说选刊》“小小说优秀作品奖”,后又以《讲究》等10篇小小说摘取“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玩笑》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精心勾勒出官场的“朋党”恶习,揭露其密匝如织的关系网所构成的利益互动的“潜规则”。《讲究》则对年轻一代的人生态度在褒扬中融入作者的情愫。作品构思缜密,基调委婉,如剥茧抽丝般细腻。他的小小说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可读性,是小小说写作从现实关怀到终极关怀之路上步履坚实的成熟作家。他的作品,故事情节丝丝入扣,内在逻辑支撑合情合理,面对平凡琐碎的生活,用作家独有的一双慧眼,以富于个性的创作思维,加以提炼和凝聚,塑造出一批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典型化人物形象。他的小小说内容丰赡扎实,艺术结构浑圆而灵活,善于剖视社会心理,表现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各种社会角色奥妙的心理嬗变,笔锋直指现代人潜在的精神空间。 能把诗人、作家、书画家集于一身的聂鑫森是忠实的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他的小小说《逍遥游》《大师》《暗记》《治印》等,构思奇崛,格调典雅,品位纯正,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艺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文化芳香。《逍遥游》写一知识分子在那种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体现出来的风骨、忧患和生活价值取向,语言十分考究,章法自然,气韵不凡。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家深厚的国学素养,在塑造人物时所倾注的人类尊严、达观性格以及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忧患意识。他在一系列小小说作品中对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的描写均有相当造诣,对民俗民情素有研究,擅长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从中开掘他们身上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特质和磊落胸怀。聂鑫森近一时期似乎专注于小小说创作,他笔下的人物不俗。编辑家程习武对他***题材的小小说《别有天地》同样极为赞誉。
范文八:作家称小学语文教育多表演和说谎 教材教法都作假
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叶开 (图
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叶开女儿乔乔一年级时写下的“舍小家,
顾大家” (图片来源:中国青年报)
上海作家叶开在客厅里和客人聊着孩子
的教育问题,女儿乔乔就坐在他旁边,时不时插上两句嘴,偶尔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但聊着聊着,叶开察觉到身边的女儿没了动静。10岁的乔乔不知道什么时候从背后摸出了《格列佛游记》,正咬着指头看得津津有味。
这本1979年版《格列佛游记》,书页已经有些发黄,是叶开上大学中文系时的读
物。女儿先前已经读过两遍了,如今又读得只剩下最后的二三十页。
“乔乔,快别看书了,这样不礼貌,要跟叔叔说话。”叶开叮嘱道。
乔乔很乖巧地“嗯”了一声,然后抬头做个鬼脸,一只眼睛看着客人,另一只眼睛依旧用余光扫着书上的字。
如何阻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书,现在成了让叶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能逮着机会看书,在家里的沙发、钢琴凳,甚至自己的枕头下面,乔乔都藏了她爱看的书。
在她的卧室里,除了放着钢琴,还有两个书架,上面摆着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的《小飞人卡尔松》等9本著作、***7本的《哈利?波特》、一整套43本的全球儿童文学名著丛书、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还有《伊索寓言》、法布尔的《昆虫记》、圣?埃
克絮佩里的《小王子》、吉卜林的《丛林之书》等等。
41岁的叶开是著名文学杂志《收获》的副编审,这些书都是他精心为乔乔挑选的,几乎挤满了两个书架。
除了刚买回来的大仲马的《三个火***手》,乔乔还没有翻过,其他的书她已经全部看
过。其中《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她已经记不清看了几遍,一本薄薄的书被翻得裂成了5瓣。
这个痴迷于看书的小学生,对她的语文课本,却一点儿都不待见。“我不喜欢语文课本。”小女孩瞪大眼睛颔了颔首说道,仿佛做了一个郑重声明。
4年多来,乔乔的9本语文课本,只有在她做作业时,才有机会进入她的卧室。在自己的书架上,乔乔没有为这些课本留下任何位置。
平时,它们都被放在客厅一个公用书架
上。当然,这也方便叶开随时拿这些课本,挑出其中的“荒唐之处”。
2009年,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主编晓苏的邀请下,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上,一口气写了12篇专栏文章,对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现状进行批判。晓苏提议专栏取名“语文现状批
判”,叶开认为这个名称“太泛”,建议改为“语文之痛”。
“他刚好经历了女儿接受语文教育的过
程,他有疼痛感、刺痛感和迫切感。”晓苏回忆说。晓苏同时是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写作课的教授,他觉得叶开的名称更贴切,立即接受了建议。
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却给他们喂了垃圾
叶开的这种痛感,始于2008年秋天。那时,他在写小说之余,忙着研究现代文学中一些作家和作品。
乔乔的学习,基本全由妈妈王琦负责监督和辅导。王琦是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的副教授、中国古典文学专业博士,叶开认为由她来辅导女儿学习绰绰有余。
但很快叶开就发现,妻子根本无法对三年级的女儿进行有效辅导,尤其是无法辅导女儿的语文学习。乔乔在前两年语文经常考100分,可这时候拿回来的***上面,成绩一次比一次低。由妈妈辅导做的语文作
业,第二天拿回家后,上面经常红红地一大片叉,乔乔觉得挺委屈。
在学到第七单元48课《智烧敌舰》时,乔乔又遇到了一道难题。题目要求她回答三国时期最足智多谋的人是谁。因为刚看完
《三国演义》彩图本,乔乔欣喜而自信地写下了自己的***:“孔明和庞统”。这个***也得到了妈妈的认可。
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就伤心地回来了。语文老师的标准***是“诸葛亮”。班里有几个男生也看过《三国演义》彩图本,他们问
老师,“为什么不能是庞统?”老师回答,在小学阶段***只能写诸葛亮或周瑜,写孔明也算错。
为了消解女儿的怨气,古典文学博士王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叶开,不得不同时出面跟女儿解释,“庞统是不亚于诸葛亮的一个重要的谋士,刘备西征蜀国,主要靠庞统而不是诸葛亮,诸葛亮是靠《三国演义》演绎出来的,事实上庞统不比诸葛亮差”。
乔乔这才微笑起来。两位博士当时也笑
了,不过是苦笑。这是叶开第一次被孩子的语文教育刺痛。
“你可能觉得很可笑,但这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如今回忆起来,叶开摇头叹道。
两位博士实在是没想到,他们会在小学三年级语文题上马失前蹄。
看到乔乔成绩下滑明显,王琦很着急。她找到语文老师,认为不应该让孩子做这么多练习题。
老师告诉她:“从三年级起有了阅读理解,不再只是认字记词。乔乔的阅读能力有问
题。”“不会的,她看书没有障碍。”王琦急忙跟老师解释。因为就在上三年级前的这个暑假,丈夫给女儿买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这是他们第一次给女儿买长篇读物。结果8岁的乔乔不仅很快看完了,还开始接着看中国四大名著彩图本。
听完王琦的解释,老师不相信,摇头表示怀疑。这让王琦很忧虑,她开始想,女儿不会真是有阅读问题吧。回到家,她急忙跟叶开探讨起来。
叶开那时正研究现代文学中的乡土文学
叙事,并得出结论,“那一代的不少作家不说真话”。
听了妻子的担忧,他拿起乔乔的语文课
本,试图弄清问题所在。结果一打开课本,
他发现一些不说真话的作家的作品,不仅进了女儿的教材,“而且还要背诵”。更糟糕的是,一些原本是经典的作品,到了教材里被改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
他正冒火,转身却发现乔乔抱着《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目不转睛地读着。为了考验女儿,他刻意跟乔乔聊起《哈利?波特》和四大名著彩图本,结果发现里面很多故事和细节,乔乔记得特别清楚。
“这说明她不是胡乱读,是真读懂了。”叶开强调道。他和王琦也一致判断:大可宽心,女儿的阅读理解完全没问题。
他进而感叹道,小学是孩子学习的黄金时代,因为孩子的记忆力非常好。“可是,”他话锋一转,气愤地说,“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有人却给他们喂了垃圾。教材里面,有好多非常糟糕的东西!”
叶开把乔乔的几本语文教材全都仔细看
了一遍。2008年11月,他写了第一篇批判语文教材和语文教育的文章《语文的物化》。
在文章中他写道:“中小学的语文课本里选入了很多与花草树木有关的文章。在这些文章里,作者不是欣赏鲜花自身的美丽,而是在鲜花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
这一年年底,叶开与晓苏见面,原本是要聊文学创作的问题,结果把主要的时间都用在了聊语文教育上。
“我们觉得,现在的语文里,非语文的因素太多,太多泛政治化、泛道德化的因素,老师又教得太保守太落后,学生不喜欢。”晓苏回忆,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
看了叶开的批评文章后,晓苏认为“很深刻,很尖锐,点到了穴位”,随即邀请叶开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开专栏,批判“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希望刺激中小学语文老师“已经麻木的神经”。
范文九:女作家的小说
发信站: 日月光华 (日21:45:55 星期三), 站内信件
谌容(注:谌容,祖籍四川巫山县,1936年生于武汉。出版的作品集有《人到中年》 、《永远是春天》、《谌容中篇小说集》、《太子村的秘密》、《杨月月与萨特之研究 》、《谌容幽默小说选》、《懒得离婚》、《新时期中篇小说名作丛书?谌容》等,长 篇小说《万年青》、《光明与黑暗》、《人到老年》、《死河》。)的小说创作开始于70 年代初。1975年的写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长篇小说《万年青》,在“文革”后期小 说创作中有较大影响。而她1980年的中篇《人到中年》,则被看成是“新时期”文学“ 复兴”的标志性作品之一。谌容是追求表现“社会深度”的作家,80年代初她为自己确 定的创作目标,是“把人间的悲喜剧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探索决定人物命运的历史渊 源,写出更深刻、更本质的历史面貌的作品”(注:谌容《奔向未来》,《文艺报》1981 年第5期。)。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来提出人们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是她经常使用 的构思方法。《人到中年》提出的是中年知识分子的处境、待遇的“问题”,而《永远 是春天》、《太子村的秘密》、《散淡的人》等,都包含有探索“历史悲剧”的意旨。8
0年代中期以后,她的小说风格发生一些变化。略带伤感和抒情的叙述有所削弱,而增加 了荒诞、滑稽色彩的戏剧性成分。如《减去十岁》、《关于猪崽过冬问题》。《懒得离 婚》这篇揭示普遍存在的家庭关系矛盾的小说,也显然增加了嘲讽的因素。
在80年代文坛张洁(注:张洁,祖籍辽宁抚顺,1937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 人民大学。1980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搞创作。出版的作品集主要有《方舟》、《红蘑菇 》、《上火》、《来点葱,来点蒜,来点芝麻盐》、《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张洁》 、《一个中国女人在欧洲》,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只有一个太阳----一个关于 浪漫的梦想》,长篇散文《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写作具有女性意识和反映 女性问题的作品著称,但她的许多作品并不仅仅限于表现女性问题。她于1979年发表的 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以清新、流丽的叙述语调而引起注目。她早期的许 多作品如《爱,是不能忘记的》、《祖母绿》和《方舟》等,都以女性人物为主人公, 写女性感伤、细腻而富于利他精神的恋爱心理以及单身女性所面临的社会问题。《爱, 是不能忘记的》较早地涉及到爱情与婚姻的矛盾,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女主人公钟 雨对于那个遭受历史厄运的男主人公的超越一切的坚贞不渝的恋情,在很大程度上成为 抚慰当时“文革”创伤的感情载体,因此,这篇并没有直接涉及“伤痕”主题的小说, 成了“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通过女性近乎圣洁的“爱情”方式,来超超痛苦的历史
记忆的做法,在《祖母绿》中得到发展;而另一方面,女主人公曾令儿独立承担生活重 压的坚毅形象,又成为女性独立意识的表征。《方舟》则写三个离异女性,她们因女性 身份面临的不公平待遇,被作为社会问题提出:张洁作品的“女性意识”和作为“女性 文学”的先导地位正体现在这些方面。张洁有一部分作品,如《沉重的翅膀》、《条件 尚未成熟》、《尾灯》、《他有什么病》,也尝试把握“重大题材”。长篇《沉重的翅
膀》曾被誉为“与生活同步”的“力作”。作品完稿于1981年4月,表现的是发生于1980 年的围绕经济改革发生的冲突,并且把笔墨写到社会结构的高层(中央重工业部的部、局 官员)。80年代中期以来,张洁的一部分作品有了明显的变化,从诗情的追求转向反诗情 ,从浪漫诗意转向叙述上夸张的粗鄙化。不过,这其实是对理想诗情坚守的另一表现形 态。她猛烈抨击、嘲讽某些男性人物的猥琐、低俗趣味,诅咒他们的欲望是令人恶心的
“红蘑菇”开放在女性人物的生活中。长篇《只有一个太阳----一个关于浪漫的梦想》 ,表现的是当代中国人处身“真实”的西方时的体验和感受,尤为尖锐地表现了男性知 识分子(女性则以婚姻形式进入西方)面对西方时精神上的焦虑、沮丧和物质上的困顿。
王安忆(注:王安忆,1954年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亲茹志鹃到上海。初中毕业后到 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2年考入江苏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到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 时代》任编辑。出版有小说集《小鲍庄》、《荒山之恋》、《乌托邦诗篇》、《岗上的 世纪》、《姊妹们》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流水十三章》、《米尼》、《纪 实与虚构----创造世界方法之一种》、《伤心太平洋》、《长恨歌》,散文集《故事与 讲故事》、《乘火车旅行》、《重建***塔》以及《心灵的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另出版有《王安忆自选集》六卷。)在女作家群中,是被认为视野颇为开阔、能够驾驭 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的作家。她的创作表现出多变的风格,并始终保持很强的创作 活力。80年代初的作品主要是“雯雯系列”小说,写一个名叫雯雯的女孩子的痛苦和希 望,以单纯、热情的少女眼光来看世界,这是王安忆的“自我抒发”阶段。很快,她便 关注更为广阔的社会、人生,写“知青”回城的矛盾、苦恼(《本次列车终点》),改革 年代剧团内部的冲突(《尾声》),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普通人经济、社会地位沉浮所获 得的人生体验(《流逝》、《归去来兮》)。年的美国之旅在文化体验上给了王 安忆极大的震撼。西方文化的参照使她意识到民族的和人类世界的文化眼光。在停止一 年的创作之后,她写出了《小鲍庄》、《大刘庄》,在1985年的“寻根”中,她的这些 作品也被归入这一热潮的实践。《小鲍庄》借对淮北一个虚化了时代特征的小村庄的描 述,来表达作家对儒家文化的“仁义”精神与对这一精神崩溃的理解。在1986年以后, 王安忆发表了引起很多争议的“三恋”(《小城之恋》、《荒山之恋》、《锦绣谷之恋》 ),类似的作品还有后来的《岗上的世纪》、《文革轶事》,它们属于这一时期“热点” 的性题材作品。自八九十年代之交起,她的《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纪实 与虚构》、《伤心太平洋》等,通过对个人经历、家族身世等的追述,思考时代、文化 等因素对个人生存的影响,思考现实与未来、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和理想与信仰的有 效性等问题,表达了她的困惑和焦虑。80年代《鸠雀一战》、《好婆与李同志》、《悲 恸之地》对没有“根基”的现代都市的文化特征和深层性格的表现,在90年代的《长恨 歌》、《香港的情与爱》、《我爱比尔》等作品中,作了进一步的展开。90年代以来, 她的小说叙述形式也有很大的改变,不再以单纯主观或客观的单一视点讲述故事,作为 叙述人的议论不断地打断并参与故事的叙述进程,将故事的虚构因素与作家处理写作材 料时的纪实因素并置于小说中。人物绵密、细致的心理推进,以议论形式展示的对人物 命运的思考,铺张、繁复的长句式,构成了一种独特的叙述语调。王安忆作品的“女性 意识”,表现在对男女两性微妙的支配关系的揭示上。《逐鹿中街》以喜剧的方式写一 对夫妻在支配与反支配上的角逐;《岗上的世纪》则在“知青”生活的背景下,表现男 女在欲望本能和社会权力关系之间的挣扎。这些作品所提示的是,不仅是社会关系,而 且人的一些基本属性(自然属性),对人的命运有深刻的制约力量。王安忆还进一步探索 离开物质(如婚姻形式、性关系等),“光凭精神会支撑得多远”(《弟兄们》、《神圣祭 坛》),以及“性力量的巨大:可以将精神扑灭掉”而“维持男女之爱”的可能(《小城 之恋》、《岗上的世纪》)。在对女性自主、觉醒等问题上,她的观点和处理方式与张辛 欣、张洁都有差异。比较起张辛欣的“投入”和作品中显示的叙述者的女性立场,王安 忆是冷静而旁观的。与《方舟》一样,《弟兄们》也写三位女性靠女性间的友谊、互助 而摆脱男性中心社会的控制,但王安忆没有像张洁那样为她们的苦斗留下“光明的尾巴 ”,她们在本能的母性、妻性的“夹击”下终于溃败。
铁凝(注:铁凝,1957年生于北京。中学毕业后到农村插队。主要作品有小说集《没 有纽扣的红衬衫》、《红屋顶》、《麦秸垛》、《遭遇礼拜八》、《对面》、《甜蜜的
拍打》,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散文集《河之女》。)在中学时代就开始 发表作品,属于“知青”作家中年龄最小的之一。她总是在冷静的现实主义笔法的描述 中,展现传统与现代、纯朴与世故、文明与野蛮、女性的自主与依附等种种矛盾。在铁 凝的作品中,女性的矛盾与困境往往与对社会文明进程的思考交织在一起,只有在那些 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的或带有原始生命体验的女性那里,才显出某种宁静、恬淡与充盈 的抒情因素,如《哦,香雪》中的香雪、《麦秸垛》中的大芝娘、《孕妇与牛》中的孕 妇与怀孕的牛,《河之女》中的乡村女性群体。铁凝的《玫瑰门》被誉为展现女性历史 命运的厚重之作。它通过以司绮纹为代表的庄家几代女性的命运,揭示女性生存与现代 历史和社会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司绮纹的一生都在不择手段力求进入传统家族和现代 社会秩序,却不断地被排挤和拒绝,她所做的所有努力只能使自己变成一个令人厌弃的 势利、冷酷之人。但作家采取的叙述方式,却流露了某些对她的同情。作家选择司绮纹 的女性后代(苏眉和苏眉的母亲)作为历史的反思者和小说的叙述人,几代女性共有的宿 命般的处境,使她们从自己的经历中看到了司绮纹的影子。
范文十:有个叫安部让二的作家,按我们过去的分法,工人作家啦,农民诗人啦,他就是流氓作家。上中学时踏入流氓界,为非作歹,国内外合计坐过八年牢。上世纪50年代一度在银座的酒吧当保镖,客人多是欧美人。三岛由纪夫看见安部处置客人的那两下子,问是什么招法。安部说是拳击,于是请安部介绍他练拳。 年过40岁,安部改邪写小说,当然最拿手的是当流氓、蹲牢房那些事。笔名叫安部让二,这是从三岛由纪夫的小说《复杂的他》里拿来的,主人公是宫城让二。安部说:《复杂的他》写的是他27岁之前的半生记,除了背上纹身等细节,真的就是他生来的事实原样。 据说三岛写这个通俗的爱情小说是为了筹措资金搞民兵组织“会”。开头和结尾,用的是中学语文课上教的写法,前后照应——开头在飞机上,身材高大、动作优雅的“空哥”送酒,他就是宫城让二,跟父亲飞越太平洋的子对他的后背着迷;结尾是他脱下纯白的衬衣,后背露出一大片恶俗的刺青。 原来23岁时安部让二虚构了一份履历,人还在保释期间,居然被日本航空雇用。涩谷的***看见那一套漂亮的制服,阿飞变身为空哥,百思不解。甚至晋升事务长,却终归本性难移,对无理刁难的乘客大打出手,败露了真相被解雇,重返暴力团,那年他27岁。 三岛由纪夫无疑是一流作家,至少1963年入围过诺贝尔文学奖,更应该算作超一流。传闻川端康成获得诺奖后说过,三岛太年轻,不然这奖就是他的。此话跟大江健三郎喜获诺奖之后说安部公房不死这奖就是他的异曲同工,却好像终不如中国没得到诺奖的作家说得大气:像莫言那样的,中国不少于十个。 川端康成慧眼识三岛,与小说相比,他认为三岛的才能更在于戏剧。也有人断言三岛的文艺评论比戏剧好。甚而有评论家批评《金阁寺》《丰饶的海》等观念性作品过于注重形式,文学性价值为零。至于我个人读他,不大喜欢所谓纯文学的一流小说,觉得太做作,比他练就的那身肌肉更显得人工,偏爱《复杂的他》之类通俗小说。此类作品在他的文学中属于二三流,没什么难解,评论家也不免失去用武之地,多是弃而不论。竹久梦二说过这样的话:“第一流的东西未必就招人喜爱。在二流三流或者全然远离时代的东西当中——文学美术也同样,在支流当中会感受离我们生活最近、非常亲密、身心痛快地投入的东西。” 三岛写《金阁寺》这部代表作前后称了称体重,没掉一两肉,但毕竟是“劳作”,“劳作之后”需要歇一歇,油然“产生了对有点古典几何学味道的心理小说的乡愁,那种乡愁却不再以一如过去的形式返回来,于是写了以讥讽的不可知论为主轴的小说”,即《美德的摇摆》。 看似余技,但小说这东西不是本人忒当作回事,花力气就写得好。有娱乐读者之心,闲闲地写来,甚至有一点掉以轻心,写出来的倒可能更呈现作家的本性与才力。纯文学作品需要评论家的认可,而通俗小说畅销就好。 给大作家当模特,安部让二深感荣幸,却也抱怨自己被写得不如《潮声》来劲儿。《复杂的他》在女性周刊上连载三期,安部悚然一惊,自己的事迹公之于世,牵扯黑社会,弄不好要被剁掉手指头。赶紧找编辑,所幸三岛已交了全稿,“审读”一过,编辑按他的要求删两处。 常言道:事实比小说更离奇。日本纯文学基本是所谓私小说,如实写自己,顶多做一些文字的或文学的加工。跟这种作家交朋友,必须做好给他当牺牲品的准备。三岛由纪夫写政治与爱情的通俗小说《宴后》,也是把社会现实直接文学化,真实不虚,结果他拿来当原型的有田八郎把他告上法庭。以侵犯隐私打官司。 三岛主张艺术表现的自由优先于隐私权,但法官裁决“言论、表现的自由不是绝对的,如不侵犯他人的名誉、信用、隐私等法益则保障其自由”。有田八郎几度出任外务大臣,和经营高级餐馆的畔上辉井再婚。竞选东京都知事,畔上全力支援,惜乎连败,二人对日后的生活产生分歧而离婚。 三岛由纪夫剖腹前夜给安部让二打***,说自己在酒吧喝剩下的酒都给他了。安部觉得奇怪,随后给店家打***,店家说三岛先生今晚跟往常一样。 作者为旅日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