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种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叫做前震旦系气岩

贵州岩石情况 日期: 来源: 作者:系统管理员 发布部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点击数:3558
岩石:一般为矿物的天然集合体。主要由一种或几种造岩矿物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部份为火山玻璃或生物遗骸。按岩石形成过程分为(1)火成岩:是熔融物质(一般为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后冷凝形成的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2)沉积岩:是风化作用,生物作用或某种火山作用形成的产物,经搬运、沉积和石化作用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形成的岩石,如页岩、砂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原来存在的岩石,一般在温渡、压力升高条件下,经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的改造而形成的岩石。如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等。上述三大类岩石在贵州都有分布,但以沉积岩最为发育,素有沉积王国之称,它不仅分布广泛、且岩石类型多样,既有碳酸盐岩、硅质岩、锰质岩、磷质岩,也有陆源碎屑岩、火山碎屑岩等。其中又以碳酸盐分布最广,发育最好,且以生物成因者居多。类型多样、丰富多彩的生物碳酸盐岩是贵州沉积岩的一大特色。贵州的火成岩出露面积不大,分布零星,但岩石类型多样,从超基性岩到酸性岩都有,又以基性岩最佳。其成因既有幔源岩浆喷溢的基性熔岩和侵位的偏碱性超基性岩,又有陆壳改造的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以板内离散构造环境形成的基性岩为主,会聚板块边缘形成的交代花岗岩次之。贵州变质岩以区域变质岩为主,多为浅变质的绿片岩相。 碳酸盐岩:主要由沉积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的岩石。主要化学成份是(以氧化物表示):Cao、Mgo、Co2;碳酸盐岩的结构组成有颗粒(包括内碎屑、生物碎屑、包粒、球粒、团块)、泥晶基质和胶结物。主要岩石类型为石灰岩和白云岩。贵州碳酸盐岩分布广泛,出露面积约10.8Km2,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1.9%。从震旦纪晚期至晚三迭世早期地层大都由各类碳酸盐岩组成,具明显的多时代性和多层位性。岩石类型多样,有泥晶灰岩、粒屑灰岩、礁灰岩、结晶灰岩等,其中以生物成因的碳酸盐岩最为发育。形成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复杂多变,有陆地环境和大气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岩,也有在海洋环境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后者又有深水碳酸盐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分布广泛、类型多样的碳酸盐岩是贵州岩溶地貌发育的物质基础。 礁灰岩:由造礁生物原地生长而形成的岩石,是组成礁核的主要岩石。礁灰岩有三种类型:一是骨架灰岩,是指造骨架的碳酸盐生物的构筑体,骨骼将碳酸盐粘结在一起,形成固定在海底具有抗浪性的碳酸盐岩块体。二是障积岩,指海底含有原地带根茎的生物(钙藻、海百合、层孔虫、苔藓虫)通过自身的阻挡作用将携入的碳酸钙泥晶截获堆积而成的岩石。三是粘结岩,指通过生物的粘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在这种岩石中没有连生的硬体的生物支架。上述三种岩石反映了造礁生物的三种抗浪方式或成礁方式。贵州的礁灰岩十分发育,最早是见于震旦系的藻礁灰岩,继后有寒武纪的古杯礁灰岩,志留系,泥盆系的珊瑚礁灰岩、层孔虫礁灰岩,二叠系的珊瑚礁灰岩、水螅-海绵礁灰岩、三叠系的珊瑚礁灰岩等。其中以中上泥盆统,中上二叠统的礁灰岩最为发育。 磷质岩:富含磷酸盐矿物(P2O5含量.>8%)的化学-生物化学沉积岩。磷酸盐矿物主要是磷灰石的变种。P2O5含量>18%以上的磷质岩称为磷块岩。贵州的磷块岩主要形成于震旦纪陡山沱期和早寒武世梅树村期早期。为典型的海相沉积磷矿。含磷岩系有碳酸盐岩和硅泥质碎屑岩两大类,并以前者为主,往往形成大中型矿床。贵州磷块岩按结构可分为颗粒结构的磷块岩、凝胶状结构的磷块岩、生物结构磷块岩三大类,并以颗粒结构磷块岩为主。 硅质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或某些火山作用形成的以二氧化硅(SiO2)为主要造岩成份的沉积岩。一般含SiO2在80%以上,常可达95%以上。其中SiO2矿物不是来自碎屑,而是来自生物的硅质骨骼、壳体或碎片,由化学作用直接沉淀或交代作用产生。火山活动可提高海洋中的硅质含量,也是硅质岩中硅的主要来源。硅质岩的主要矿物成份是蛋白石、玉髓和自生石英。化学成份简单,主要是SiO2和H2O。硅质岩在贵州分布较广泛,主要产出层位有震旦系的老堡组、泥盆系的榴江组、二叠系的大隆组及白泥塘层。主要为生物硅质岩,有放射虫硅质岩,海绵骨针硅质岩及藻硅质岩等。 陆源碎屑岩:主要由母岩破碎的固体碎屑物质以及在表生带生成的粘土物质,通过搬运,机械沉积作用并经压实和胶结而形成的正常沉积碎屑岩。它的结构组分有陆源碎屑,基质,胶结物及孔隙。其中陆源碎屑 占岩石总量的50%以上,是岩石的主体和骨架。基质成份主要是粘土矿物,胶结物为化学沉淀的钙质和硅质矿物。按陆源碎屑的粒度,进一步分为砾岩(角砾岩),砂岩及粉砂岩。陆源碎屑岩在贵州有一定范围的分布,海相陆源碎屑岩主要见于黔东的前寒武系及黔南的三叠系;陆相碎屑岩主要见于中生界的侏罗系、白恶系及新生界。在贵州砂岩、粉砂岩分布较广,砾岩仅见于局部位层位。陆源碎屑成分中除石英石、长石、岩屑外,还有相当一部份是经过搬运再沉积的火山碎屑,常见的岩石类型有长石石英砂岩,长石砂岩、长石岩屑砂岩等。 火山碎屑岩:是由火山喷发的碎屑物堆(沉)积后经过固结或熔结等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典型的火山碎屑岩的火山碎屑含量均在90%以上,其中可混入小于10%的正常沉积物。火山碎屑物质可以在原地堆积,也可以经水或大气搬运后沉积下来。按其形成作用可分为两大类,以火山爆发作用为主的火山碎屑岩和以沉积作用为主的沉积火山碎屑岩。后者在贵州最为常见,按粒度大小可分为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及凝灰岩。其中以凝灰岩分布最广,并进一步分为晶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和岩屑凝灰岩。 火成岩组合:指产于一定构造格局中有着密切时空联系共生的一套同源的火成岩,参照Ⅰ. S .E. Crmichael(卡尔曼克)等的分类方案结合贵州的地质实际,将贵州地质时期的火成岩分为5个组合。即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组合,基性岩-超基性岩组合,变成花岗岩组合,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分异的岩床(墙)状辉绿岩组合;偏碱性超基性岩组合。前三个组合主要分布在黔东北的梵净山和黔东南的从江地区,第四个组合大片出露于贵州西部地区,第五个组合则分别见于黔东南和黔西南地区。 细碧岩-石英角斑岩组合:见于黔东北梵净山区的梵净山群及黔桂交界九万大山区的四堡群。系海底喷溢的一套钠质基性至酸性的熔岩组合。其常见的岩石类型有:细碧岩、石英角斑岩,角斑岩其中以枕状基性熔岩-细碧占绝对优势。为中元古代造山前期典型的火成岩组合,系海洋离散构造背景下拉斑玄武岩浆分异的产物,并经绿岩化和钠长石化作用形成的特殊岩石组合。 基性岩-超基性岩组合:分布于梵净山区和九万大山区,系一套较复杂的基性岩和超基岩,以基性岩发育完好和厚度巨大特征。梵净山区的基性岩-超基性岩,呈层状-仅层状产于梵净山群淘金河组至回香坪组中,岩体产状与围岩一致,并与地层同步褶皱。单个岩体一般厚数十米,长数公里,个别纵贯全区,长约20km。常见的岩石类型有:辉石橄榄岩,橄榄石岩、辉石岩,含长辉石岩,及辉长-辉绿岩,辉绿岩,斑状辉绿岩等。未见纯橄榄岩和辉长岩及辉绿岩岩墙。所见的岩床状辉绿岩厚度不大,岩浆分异和结晶分异作用均不充分,枕状基性熔岩厚度不大。这些说明该区的基性-超基性组合是在快速扩张大陆边缘海盆离散构造背景下形成的。九万大山区的基性-超基性组合主要出露在贵州从江县境内,按产出层位及岩石特征,划分为两个岩体群。(1)产于四堡群的基性一超基性岩,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单个岩体厚度不大,多为几米至数十米,仅个别厚度>100m。常见的岩石有:橄榄岩、辉石橄榄岩、橄榄辉石岩、辉石岩、辉长-辉绿岩、辉绿岩。(2)产于下江群的基性岩,可分为岩床状辉绿岩及基性火山岩。该基性岩-超基性岩形成于中元古代晚期。 变成(交代)花岗岩组合:以花岗岩为主体的酸性深成岩,分别出露于梵净山区和九万大山区。梵净山区的花岗岩包括深成岩和脉岩。深成岩为浅色花岗岩,造岩矿物以碱性长石和石英占绝对优势,很少或几乎不含暗色矿物,故名白岗岩。在地表所见岩体均呈小的岩株和岩枝。主要脉岩有花岗伟晶岩、钠长岩及长英岩。据有关资料分析岩体形成于距今约10亿年左右。九万大山的花岗岩组合中的深成岩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体,侵位于四堡群中,岩体与围岩多呈突变接触,普遍具有接触变质现象,出现石榴子石带和硅化带等。岩体内的片麻状构造较为发育,普遍见有钾长石斑晶和巨大的片岩残留体及捕乳体等。为典型的改造型超酸性花岗岩。在岩体内尚有小型的侵入体,如花岗伟晶岩脉,正长岩脉和长英岩脉等。据有关资料,岩体大致形成于距今7.6亿年,属新元古代产物。据地球化学资料,两者均为\S\型花岗岩,属非岩浆成因的花岗岩。 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分异的岩床(墙)状辉绿岩组合。该组合由大陆溢流拉斑玄武岩及岩床(墙)状辉绿岩组成,主要出露在贵州西部地区,另在黔南望谟-罗甸一带有辉绿岩零星出露,露头面积约3100m2。拉斑玄武岩是SiO2过饱和或饱和的基性火山岩,不含橄榄石和霞石,以含斜方辉石,易变辉石为特征。该岩类可以贵州广泛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为代表。峨眉山玄武岩位于中上二叠统之间,包含有玄武质熔岩及各类玄武火山岩。玄武质熔岩主要造岩矿物有斜长石、单斜辉石,次要矿物有磷铁矿、钛铁矿、钛磁铁矿、微量矿物有磷灰岩、金红石、石英、锆石、电气石及极少的石榴子石、十字石等,以拉斑玄武结构为主,次为斑状结构、间隐结构、玻基斑状结构及交织结构等。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包括玄武质火山碎屑熔岩、玄武质熔结火岩碎屑岩、玄武质正常火山碎屑岩及火山质沉火山碎屑岩等。岩床(墙)状辉绿岩分布黔西北和黔南两个地区。黔西北已发现辉绿岩体80多处,产状多为岩床、少为岩墙,侵入层位自上泥盆统五指山组至中二叠统茅口组,辉绿岩体的矿物成分与峨眉山玄武岩相同,并且以拉斑玄武结构为主。黔南已发现岩体11处,产状均为岩床,侵入到中二叠统四大寨组中部。造岩矿物主要为斜长石,普遍辉石和含钛普通辉绿石,次要矿物为磁铁矿、钛铁矿、橄榄石等,微量矿物有磷灰石、锆石、榍石等、岩石结构以辉长-辉绿结构、辉绿结构、嵌晶含长结构为主。据有关资料,该组合形成于2.46亿年左右的晚二叠世,是板块内部离散构造背景控制形成地块裂陷阶段的喷溢玄武岩。 偏碱性超基性岩组合:指造岩矿物以铁镁矿物为主,化学成分SiO2含量3%的侵入杂岩体,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黔西南部分地区。黔东南地区的偏碱性超基性岩组合主要分布在镇运、施秉、三穗及雷山、剑河等地,岩体多呈脉状侵入在新元古界及下古生界,其中以中晚寒武世碳酸盐地层所见者数量多而密集,常构成与区域性断裂带走向大致平行的岩体群。常见的岩石类型有:金伯利岩、斑状云煌橄榄岩、橄辉云煌岩及苦橄玢岩。这些岩石的造岩矿物组合基本相同,唯数量有所差别。主要造岩矿物有:金云母、橄榄石、含铬镁铝榴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副矿物有镁铬尖晶石、铬铁矿、含铬金红石、磷灰石、尖晶石、磁铁矿、锆石、碳硅石等。岩体的形成时代为早古生代晚期。黔西南地区的偏碱性超基性组合主要分布在贞丰、镇宁、望谟三县交界地带,主要呈岩脉和岩墙状,侵位于中二叠世至中三叠世地层,构成若干岩带。单个岩体规模不大,其长度数十至千余米,厚数十厘米至8米。岩石有斑状橄云辉岩(主)、斑状云橄辉岩、斑状辉橄云岩、斑状橄辉云岩。岩石具块状构造、角砾状构造以及斑状构造。矿物成分除主要的透辉石、普通辉石、黑云母和橄榄石,以及少量尖晶石,磷灰石和金红石等外,有的岩体偶见霓石辉石、霓石和含铬镁铝榴石,据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岩体主要形成于中三叠世。该火成岩组合的主体是产于相对稳定地台环境中幔源超基性杂岩。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