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雨天气,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对什么作物伤害最大

  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天气过程,造成蔬菜生产损失严重。随着主汛期到来,降水明显增多,更容易出现洪涝灾害。各地应采取防洪防病技术措施,切实抓好灾后恢复蔬菜生产,确保市场有效供应。

  一、及时组织各种蔬菜良种进行抢种。尤其是速生叶菜品种:如早熟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蕹菜、大蒜、萝卜、莴苣、豆角、四季豆等。

  二、对目前己经受灾但尚能采收上市的蔬菜如叶菜、茄果类、瓜类等,应抓紧时机采收上市,减少损失。受洪涝灾害严重的菜田,应抓紧时机翻犁菜田改种耐热、抗性强的速生类蔬菜。

  三、加强蔬菜田间管理工作。对受灾的各类蔬菜,退水后及时清洗掉蔬菜叶片上的污泥,摘除残枝烂叶,扶正植株,及时进行施肥,增施速效肥和磷、钾肥,促进植株尽快恢复正常生长。目前田间高温高湿,病菌虫害滋生、杂草多,重点搞好田间排水,清理“三沟”,及时除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促进植株生长,防止早衰等。

  四、大力推广应用“三避”技术、绿色防控技术,做好抢播抢种工作。选择抗性强、耐热耐湿的蔬菜品种并利用遮阳网、防虫网、银灰色薄膜、稻草桔秆覆盖等实用“三避”技术提前进行蔬菜育苗,以抢时间赶季节,及早种上蔬菜供应市场,弥补受害损失。




【导读】中药黄精叶斑病如何防治?黄精也可以称为龙衔、白及、兔竹、垂珠、鸡格、米脯、菟竹,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但在黄精的种植过程中,由于各种病害,严重威胁着的健康生长,比说今

【导读】品种,但在其种植过程中也会经常遇到病害问题,最近有农户问:“茄子距离地面4尺高处的茎秆上出现椭圆形腐烂,如何防治?”。   茄子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蔬

【导读】烟粉虱如何防治?烟粉虱又可以称为棉粉虱、甘薯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主要为害瓜类、茄果类、豆类、薯类、十字花科类、伞形花科类等蔬菜,常造成植株萎蔫、枯死,同时还能诱发黑色

西红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蔬果,在我国种植面积广泛,产量高。在西红柿的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芽枯病,这是一种生理病害,会影响植株的长势,从而导致减产或者果实品质不佳。那么

人参,又叫地精、神草等,被誉为“百草之王”,主要产自于我国东北。人参的肉质根为著名强壮滋补药,具有很高的食疗保健作用。近年来人参的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为了

  进入夏季,雨量增加、气温升高。我国部分省市因连降暴雨遭受洪涝灾害,高温中暑事件也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普及洪涝灾害和预防中暑知识和技能,近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专家研究编写了《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和《预防中暑核心信息》。上述核心信息分别从洪水来临前的应对准备、洪水来临时如何呼救与安全转移、灾后如何预防疾病,以及中暑症状、救治方法、高温作业防护等方面,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对于提高公众应对洪涝灾害、中暑和灾后防病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1.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2.预防中暑核心信息

  洪涝灾害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一、洪水来临前(一)我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季节多雨,应随时关注天气预报和灾害预警信息。

  释义:受季风气候的影响,我国夏秋季降雨集中,洪涝灾害多发,受灾范围广,突发性强,不仅会直接造成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也易引发霍乱、甲肝等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夏秋季节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洪涝灾害信息,结合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做好防灾准备,提前熟悉最佳撤离路线。

  (二)根据当地政府防汛预案,做好应对洪涝灾害准备。

  释义:为了应对洪涝灾害,各地政府都会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个人应通过政府网站或传播媒介提前熟悉本地区防汛方案和措施,包括隐患灾害点、紧急转移路线图、抗洪救灾机构联络方式等。

  (三)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家庭应自备简易救生器材,以备洪水来临来不及撤离时自救和互救使用。

  释义:为了在发生洪涝灾害来不及撤离时自救互救使用,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居民应提前储备家用洪涝救生器材,如木盆、木材、大块泡沫塑料等能漂浮在水面上的物品,必要时应提前购置救生衣、应急手电、帐篷等,以便在被困时自救或互救使用。

  (四)应防备滑坡、泥石流、房屋垮塌等次生灾害。

  释义:除了洪水,在多雨季节,山区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和房屋垮塌等次生灾害,山区居民建房应尽量远离山坡和河道,连续降雨时,如发现山体土壤松动、房屋裂痕、河水突然断流或加大等迹象时,应及时撤到安全区域。

  (五)保持通讯畅通,方便撤离、呼救使用。

  释义:洪涝灾害中,如被洪水围困,应随时保持通讯畅通,及时与救援人员进行联系,最大程度保证获救。为了避免手机进水损坏,可在撤离时可将手机装入防水塑料袋中。

  (六)洪涝灾害撤离时应注意关掉煤气阀、电源总开关等。

  释义:家庭煤气阀、电源开关等在洪涝灾害中易受外力影响,发生泄漏,易引起煤气爆炸、漏电等事故,应在撤离时及时关闭。

  (七)撤离时要听从指挥,险情未解除,不要擅自返回。

  释义:我国各级政府和防汛机构大多都有完善的应急撤离预案,应按照防汛部门的要求撤离,在撤离过程中一切行动听指挥,做到沉着冷静、迅速有序、互帮互助、稳妥安全。切忌中途返回、更改路线、惊恐忙乱。撤离后,在没有接到防汛部门指示的情况下,不得擅自返回。

  二、洪水来到时(一)洪水来到时,要迅速向高处转移,来不及转移时,应尽快就近抓住固定物或漂浮物。

  释义:洪水到来时,应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迅速向屋顶、山坡和大树等高处转移,转移过程中应沉着冷静,切忌惊慌失措;如果突遇洪水来不及转移,应按照快速、就近的原则,及时抓住木头、木板等漂浮物,或尽快把身体固定在树木等上,以免被洪水冲走。

  (二)如果被洪水包围,应设法发出求救信号,及时寻求救援。

  释义:如果被洪水包围无法脱身,应尽快拨打当地防汛部门***、119、110或与亲朋好友联系求救,夜间用手电或大声呼喊求救,也会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在求援时,应尽量准确报告被困人员情况、方位和险情。

  (三)在撤离时应避开高压电线。

  释义:发生洪水时,接近高压电线、电线杆等十分危险,发现高压线铁塔倾斜或者电线断头下垂时,要迅速远避,防止触电。

  (四)安全转移要本着“就近、就高、迅速、有序、安全、先人后物”的原则进行。

  释义:遇洪水威胁时,为了最大限度保证生命财产安全,应迅速就近向高处转移,尽量减少转移时间。在转移过程中,应保持先后顺序和良好秩序,并确保安全。生命是人世间最可宝贵的,切记在确保生命安全的情况下,再设法抢救财物。

  (五)当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设法营救。

  释义:发现有人溺水或被洪水围困时,应给予帮助,设法营救。施救前应沉着冷静,全面评估自身能力和水况,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施救,切忌盲目下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抛掷救生圈、绳索、长杆、木板、塑料泡沫或轮胎等给溺水者,帮助溺水者攀扶上岸。入水施救时,需注意,溺水者情急之下会拼命抓紧或抱紧施救者,影响营救动作,甚至会造成双双殒命的严重后果。一般来说,结伴施救会增加安全性和成功率。

  (六)洪涝灾害期间需谨慎驾车,在不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不可在湿滑山路、积水路段、桥下涵洞等处行驶。

  释义:大雨天气建议不要开车上路。在驾驶过程中如遇大雨,应及时把车就近停靠在安全地带,等雨量减小后再上路。在道路湿滑、泥泞的山路上或湍急的河道上行驶,极易引起车辆侧翻或倾覆。积水路段可能存在路面井盖移位等问题,涉水行驶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多雨季节,桥下涵洞容易积水,最好绕路行驶,不可强行通过。如果车辆在积水路段或地势低洼处熄火抛锚,应尽快离车,寻求救援。

  三、灾后防病(一)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或经漂白粉等处理过的水。

  释义:发生洪涝灾害,政府和防汛部门会采取一切措施保证安全饮用水供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最好只饮用瓶装水和桶装水。洪水中含有大量的泥土、腐败动植物碎屑、细菌或寄生虫,即使用肉眼看起来很干净的河水、山涧水、井水、泉水或湖水,也有可能已被动物粪便、有机或有毒化学物质等污染,直接饮用非常危险。在因缺水危及生命不得不饮用的情况下,必须按照说明书标明的比例,用明矾和漂白粉(精片)澄清、消毒,至少煮沸5分钟后,方可饮用。

  (二)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

  释义: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节,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腐败变质或不洁食物易引起痢疾、伤寒、甲肝、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动物肉类腐败变质后产生的肉毒素等严重威胁生命,切忌食用。来历不明的禽畜可能死于传染病,不可加工食用,最好深埋处理。扁豆等豆类需炒熟煮透后食用,不可食用发芽的土豆,不可自采野生蘑菇等食用,以免引起食物中毒,危及生命。

  (三)注意环境卫生,不随地大小便,不随意丢弃垃圾。

  释义:环境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即使在抗洪救灾过程中,也应注意环境卫生。洪水过后,环境中的垃圾较多,应尽快清理,集中堆放,避免污染水体。随地大小便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造成苍蝇大量孳生,传播甲肝、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感染血吸虫病的人和动物粪便中含有血吸虫病虫卵,随意排放,有可能引起血吸虫病的传播流行。

  (四)避免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尽量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溃烂和皮肤病。

  释义:人体皮肤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会引起皮肤溃烂、感染等严重后果。下水劳动时,应每隔1~2小时出水休息一次。

  (五)做好防蝇防鼠灭蚊工作,预防肠道和虫媒传染病。

  释义:苍蝇是甲肝、霍乱、伤寒、痢疾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老鼠体内含有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钩端螺旋体和鼠疫杆菌等,蚊子是乙脑、疟疾、登革热、丝虫病、黄热病等传染病的主要传染源。在洪涝灾害中,人与蚊蝇鼠等接触的机会增多,应加强杀灭工作。室内可用苍蝇拍灭蝇,食物应用防蝇罩遮盖。可使用粘杀、捕杀等方法灭鼠,发现老鼠异常增多的情况需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应使用驱蚊驱避剂、蚊帐等防蚊,外出穿长袖衣裤。

  (六)勤洗手,不共用个人卫生用品。

  释义:手是人体接触外界环境最多的***,传染病也极易通过用手触摸食物、揉眼、抠鼻孔等传播,经手传播的传染病包括甲肝、痢疾、霍乱、伤寒、手足口病等肠道传染病,“红眼病”等皮肤黏膜性疾病,以及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用香皂、洗手液、流动水正确洗手可预防传染病的传播流行。共用毛巾、手帕等个人用品会引起皮肤黏膜性传染病的传播流行,要经常消毒,一人一巾。

  (七)如出现发热、呕吐、腹泻、皮疹等症状,要尽快就医,防止传染病暴发流行。

  释义:发热、呕吐、腹泻和皮疹可能是严重传染病的早期信号,洪涝灾害期间,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要尽快就医。

  (八)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尽量不接触疫水,必须接触时应做好个人防护。

  释义: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人和动物通过皮肤和黏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而感染。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江西、安徽、、、等7省部分地区仍存在血吸虫病传播风险,应谨慎接触野外水体,下水生产劳动时应穿戴胶靴、胶手套、胶裤等防护用品或涂抹防护油膏。如已接触疫水但未采取防护措施,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尽早治疗。血吸虫病疫区应加强家畜管理,禁止到有螺洲滩放牧。要加强人畜粪便管理,未经无害化处理不得排入水体。

  (九)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问题解决。

  释义:人在洪涝灾害中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绝望等不良情绪,严重的会引起心理疾病。任何灾难最终都会过去,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积极应对,重建家园。

  本信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

  一、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功能障碍,高温作业和夏季高发。

  释义:人的体温受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控制,人体通过皮肤血管扩张、体内血液流速加快、排汗、呼吸、大小便等散发体内热量。在高温、高湿、暴晒、通风不良的环境中,人体会出现散热障碍,导致体内热量蓄积,发生中暑。过劳、睡眠不足、工作强度大是主要诱因,老人、儿童及有基础性慢性病者易发。

  二、中暑初期会出现头痛、头晕、心悸,体温升高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恶心、呕吐、痉挛、昏迷和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释义:根据中暑的症状可分为先兆、轻度和重症中暑三类。先兆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大汗、口渴、头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胸闷等症状。除以上症状外,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至38℃以上,也可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等;重症中暑除轻度中暑表现外,还有痉挛、腹痛、高热昏厥、昏迷、虚脱或休克,严重的会引起死亡。

  三、发生中暑要及时降温、休息和补水,重症患者应及时就医。

  释义:出现中暑先兆或轻度中暑,应及时转移至阴凉、通风处静卧休息,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变化。可饮用淡盐水、冷西瓜水、绿豆汤等进行补水,同时服用仁丹、十滴水或霍香正气散等防暑降温药物。对于出现脱水、循环衰竭、痉挛、高热等症状的重症中暑病人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救处理,救治重点是降低体温,纠正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积极防治休克及肺水肿。

  四、遵守高温作业规程,避免长时间滞留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

  释义:高温作业应严格遵守规程;夏季室外作业,应积极采取防晒措施,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应保证足量饮水,每天1.2-1.5升,不能等渴了再喝,大量出汗后应适量饮用盐水。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增加身体的环境适应能力,可减少中暑的发生。

  本信息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

(责任编辑: HN666)

自然灾害按照成因,分为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三种.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气象灾害包括台风、洪水、干旱、寒潮等,洪涝灾害即属于此类;

生物灾害包括鼠灾,蝗灾等.

互助这道作业题的同学还参与了下面的作业题

题1: 影响我国的气象和气候的灾害(梅雨伏旱台风春旱夏涝倒春寒寒潮风沙暴雨洪涝干旱)的多发区多发季节成因特点措施

梅雨:一般所说的梅雨指的是江淮梅雨,这是由于初夏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副热带高压北抬至华南时,其西北边缘的西南气流和北方南下的弱冷空气交汇,由于势均力敌,从而形成静止锋徘徊在该地区,形成该地区出现一个降水集中的现象.其特点是阴雨连绵,间有中断,雨量较大,但气温变化一般不大.梅雨到来时要严防暴雨洪涝及雷电灾害,以及在山区引发的地质灾害.

伏旱:一般所说的伏旱是指7月中旬梅雨结束后副热带高压北抬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使得该地区出现长时间大面积的炎热潮湿天气(高温天气)的现象.由于此时准静止锋北抬至黄河流域,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到单一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使得天气炎热潮湿,风力一般较小,令人感觉十分难受.当伏旱到来时,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尽量减少白天的户外活动,无法避免的要采取措施以防中暑和灼伤.同时此时也是水电消耗很大的时期,有关部门要做好保证供水供电的工作.

台风:夏秋时期出现在西太平洋和南海的,具有强烈暖心结构性质的热带气旋,影响我国的台风大多产生在南海和菲律宾以东洋面和关岛附近.由于这些地区表面海水温度高于26度,且具有较大的厚度(60米以上),使得在这些地区产生的热带扰动能够吸收海洋表面的热量和水汽,在适宜的环境下不断发展,最终形成具有中心暖心结构的强大的热带气旋.我国东部沿海,北至辽宁,南至海南广西,均会受到台风的影响,尤其是浙闽粤台琼,以及港澳是台风影响频繁的地区.台风影响沿海时带来的主要灾害是风雨潮(狂风,暴雨,风暴潮),内陆地区主要是强降水,因此加强台风的预报和监测工作,沿海地区做好防风雨潮的工作,内陆要防暴雨洪涝和地质灾害.

春旱:由于春季来自大陆的干空气依旧控制北方地区,因此春旱一般发生在北方,发生时间在3-5月,此时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使得地表升温迅速,但地表空气只能得到地表的热量却得不到地表释放的水汽,因此使得空气干燥,不易成云致雨,且此时虽然暖空气开始活跃但一般活动在南方地区,到不了北方,也使得该地区降水稀少,出现旱情.春旱是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灾害,时间长时,地表水干涸,地表龟裂,人畜饮水困难,因此做好预报工作,实时检测天气变化,节约用水,实行人工降雨,以及南水北调均可以缓解春旱.

夏涝: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属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夏涝便是夏季降水集中引起洪涝灾害的简称,南方地区一般出现在6-9月,北方一般出现在7-8月,由于夏季降水具有强度大,时间持续长短不一的特点,因此进行监测,做好预报,并采取各种措施雨幡洪涝和地质灾害是主要的防御措施.

倒春寒:由于春季冷空气依旧具有一定的实力,也不断频繁南下,因此有的年份冷空气势力较强,使得春季气温严重低于常年平均的现象.一般来说,3月是倒春寒发生最严重的季节,由于此时正处于初春,且冷空气依旧实力强劲,因此频繁南下便可以导致温度降低,出现倒春寒.北方地区要比南方要重,且发生频率更频繁.由于此时处于冬小麦开始生长,果树开始开花的季节,因此倒春寒会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出现的春季大雪和晚霜冻甚至造成作物死亡,从而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做好预报工作,加强防冻措施是必要的.

寒潮:指强冷空气影响使得该地区24小时降温10度以上,且最低气温低于5度的现象,这股强冷空气便可以称为寒潮.我国除了南海诸岛之外均会受到寒潮影响,但北方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是较频繁的地区.由于影响我国的寒潮大多来自于北冰洋,西西伯利亚平原和蒙古高原,这些地区冬季寒冷出现低温,使得地表空气遇冷收缩,气压增大,在合适的条件下这些及其寒冷空气会南下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便形成一次寒潮.寒潮影响时,强烈的北风和降温,以及带来的霜冻和降水(雷雨,暴雨和暴风雪)均会造成灾害,因此做好预报工作,采取各种保暖防寒和防强降雪的措施是主要的.

风沙:一般发生在春季北方地区,是由于大风将裸露地表的沙尘泥土卷到天空,在风力减弱时大颗粒物质沉降而出现的现象.由于春季地表裸露,且大风频繁,降水稀少,使得地表土质疏松,极易被风卷入天空,颗粒大的当风力减弱时会沉降,而颗粒小的会进入高空,随高空气流到达很远的地方.由于当风沙来袭时空气质量会大为降低,因此做好个人和设备防护工作,做好预测,且多进行地表植被覆盖工作是有效减少风沙影响的措施

暴雨:24小时降水量到达或超过50毫米的降雨,全国除沙漠地区和高寒地区均会出现,且各个季节均会有分布,但集中在夏季,以及季风影响区均较为频繁.做好排水工作,加强预报,严防次生灾害是主要的防御措施.

洪涝:我国分布面积仅次于干旱的一种自然灾害,是由于降水过多使得地表水泛滥,出现积水的现象.除了沙漠和高寒地区外我国其他地区均会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加强对河流水位的检测,做好强降雨预报,严防次生灾害是主要的防护措施.

干旱:我国影响最大,分布面积最广,造成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一般是由于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形成的.全国各地均可以出现干旱,尤其是北方地区,有时会出现秋冬春三季连旱和全年干旱.鉴于干旱的影响面积和影响程度,做好预报,采用节水措施,实行水资源调度和充分利用,适宜条件下进行人工降雨是主要的防护措施.

题2: 【什么气候导致我国东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历史与社会的期末参考题,我国东部经常发生洪涝灾害,这主要是由于东部气候中的什么所控制的?】

题3: 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气候类型是?还有原因是什么?

易形成洪涝灾害的气候类型是年降水量较大并且降水季节变化大的气候类型.

比如各种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在冬季也容易产生洪涝灾害.

题4: 【什么是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指因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常和洪水灾害有密切关系.二者在概念上的区别是,洪水灾害指的是因暴雨急流或河湖泛滥所造成的灾害;雨涝是指因渍水、淹没造成的灾害.雨涝主要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洪水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由于洪水和雨涝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所以进行灾情调查统计和分析研究时,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区别,此时统称为洪涝灾害.

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本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曾先后发生过近40次特大洪涝灾害,每次都导致上万人的死亡和千百万人的流离失所.在近几十年中,洪涝发生频次与灾害损失都在逐年增加.

中国自古就是洪涝灾害严重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在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水灾1092次,死亡万人以上水灾每5—6年即出现一次,这种局面到现代尚无根本的改变.

洪涝灾害不但直接引起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造成一系列其它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疫病的出现.我国的雨涝

1951—1990年.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严重洪涝灾害5.9次,平均受灾面积667万公顷,其中成灾面积470万公顷,死亡三四千人,倒塌房屋200余万间.1991年全国有25个省、市、区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农作物受灾面积2400万公顷,死亡5133人,倒塌房屋49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799亿元.

主要的雨涝区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以东,这个地区又被南岭、大别山—秦岭、阴山分割为4个多发区.我国西部少雨,仅四川是雨涝多发区.

根据历史雨涝统计资料,雨涝最严重的地区主要为东南沿海地区、湘赣地区、淮河流域,次多雨涝区有长江中下游地区、南岭、武夷山地区、海河和黄河下游地区、四川盆地、辽河、松花江地区.全国雨涝最少的地区是西北、内蒙和青藏高原,次为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东北地区.概括而言,雨涝分布总的特点是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题5: 【洪涝灾害一般情况下发生在哪种气候】

一般的,湿润的气候分布区,降水较多,特别是出现暴雨的时候,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比如,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在河流流经的平原地区,就容易有洪涝灾害.

当然,还得是人类活动区域.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