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的定义,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么

作为一个语言学/认知科学的PhD在读不得不写的一篇影评.从没有一部电影如此准确地同时戳到了如此多我关心的主题.而这些主题本身就囊括了好多最初让我喜欢上语言学的原因. 这部电影讲的故事再简单不过--女主角学会了外星人不受时间维度控制的语言,于是用这门语言交流思考的时候自我意识就可以超越时间维度,从而能够感知从过去到未来所有自己已有的和会有的记忆(我执意用"记忆"这个词,而不是"预知未来"或者"穿越"这种说法,在第4个点会详细解释).于是问题是:你有

<降临>改编自美国当代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的短篇<你一生的故事>,是以语言学取胜的科幻小说,曾荣获1998年星云奖.科幻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先使整个设定令人信服,电影同原著一样,着重构建了第三类接触的对话体系,这套体系在小说中着笔墨太多.在电影中,它几乎也占满篇幅,然而这一切加法都是服务于做了减法的母女线,给予观众对未来部分的遐想. 影片对于外星生物和其语言系统的描述有别于以往,它的形象符合小说中的描绘--"看上去就像七条交叉的肢支起的一个桶.呈中心对称状,任一条肢都可当作手

电影纵贯线 评价:5颗星

"你看懂了的话,那是我的错!"用亚瑟·克拉克的话来形容今天要讲的这部"硬科幻"神作再适合不过.它让我想到了两年前诺兰的<星际穿越>,这部成功"接班"老库<2001太空漫游>的烧脑硬科幻巨作. <降临>-北美上映后的口碑爆到可以用"恐怖"来形容,有的观众在看完后,爽的走不动,有的观众在看完后对电影中的烧脑情节"走火入魔"了几个星期.对此片的评价是:"前所未有的科幻

之前就在三联上看到过关于<你一生的故事>这本小说的介绍,还标记着一定要去看,然而小说还没看,电影就先看了.当初在网上选伦敦电影节要看什么片子的时候完全不知道是小说的改编,仅仅是冲着科幻去的.然而,在观影的过程中有85%的时间我的头皮是麻的.秉着不剧透的原则,我就随便瞎写一下我的感想.写到哪儿算哪儿.因为我本身钟情于软硬适中的科幻(太软逻辑站不住也不行,太硬看不懂也不行,就是这么矫情),这片子简直太对我的胃口.并且由于家母是学语言学的,所以观片时有一种自然而然涌上心头的亲切感.也为女性且是文科类

隔壁山田组组长 评价:5颗星

虽然拿到了小说,但决定影评完成前先不阅读,以免影响对电影的观感. 这也算线性人生好处之一:可以选择先揭开某一部分***. 0.几处翻译捉虫 ○女儿求助被女主置之不理时,女主说:"如果你想要专业,打给你爸."此处[专业]应为[科学用语]. ○女主对女儿讲解姓名的时候,女主说:"这个名字是妈妈用心帮你取的."此处纯错译,应为[它是对称的,正着读和倒着读一样.] 1.名字 艾米·亚当斯又演"露易丝"了.这个露易丝比超人的露易丝有意思,通晓片中出现的所有语

恶魔的步调 评价:5颗星

A. 乌洛波洛斯(Ouroboros) 在这部特德·姜原作(<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电影中,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被设计成了乌洛波洛斯式的符号. 从表面看,它的视觉化呈现确实非常外星人,但追根溯源,实际上却是非常人类思维的设计. 因为这样的外星人设定(时间对他们来说是非线性的),他们的语言,首先就不可能是二维平面的.他们的"书面语言"(如果存在的话)必定是多维度的雕塑式的呈现--而且他们很可能也不会有口语--口语不过是因为我们呼吸的空气媒介的密度引发的声波变化的物理局限性表

昨天晚上去看了<降临>,在看电影之前,邦妮曾经给我力荐特德姜的原著小说,书还在我的购物单里,电影先上了我就先去看电影了,结果没想到把我看HIGH了,回家就立马去做了两件事,到亚马逊下单,到豆瓣给打五星.然后发了条微博:怎么说呢,文科生,特别是学外语的一定要去看啊.好多High点,只有我们学语言的懂,观影全程都非常兴奋,文科生拯救世界,真是太爽了! 隔行如隔山,本来我是一向不写观影指南的,但是为了对自己的推荐负责,我需要把里面的一些知识背景大概先说一下,这样有助于非专业的同学理解.先给大家垫个底

乌鸦火堂 评价:5颗星

看完<降临>,出来跟朋友讨论,他们有几个说没看懂,其实我最开始也有点云山雾绕. 电影前半段乃是非常标准的外星人空降地球的前奏,总有一种感觉这片里的"鹅卵石"眼看的就要如<独立日>那样发激光了.结果后半段超出想象,真的,在没有看过原著或者没有接受任何剧透的情况下,俺在观影过程中,预想了电影后半段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结果无一中标.而且,我相信,估计很少人能猜中电影的结尾竟然是这样,有句时髦话怎么说来着:我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 所以说这片才是今年脑洞最大的科幻电

不如喝碗米粥 评价:5颗星

看完这部电影的第二天,我的脑海里依旧全是它. 观影过程中最震撼我的是它对"沃夫假说"(Whorf Hypothesis)的应用(影片中也有提到这个假说),然而这一点我想可能大部分观众都没有注意到,实在是有些可惜. 沃夫假说是一个语言心理学上的概念,又被称为语言相对论.它认为不同语言里所包含的文化概念和分类会影响语言使用者对于现实世界的认知,也就是说不同的语言的使用者会因为语言差异而产生思考方式,行为方式的不同(摘自维基百科). 这是一个非常有争论的概念,大部分学者认为语言并不会影响思维

Wells的<世界大战>不同,人类与外星文明的这次碰撞并未以战火与硝烟开启,也不似<异形>中弱肉强食的模式.这一次,外星人不再是穷凶极恶,反倒是有些神姿高彻.电影<降临>相当一部分时间都在呈现人类(女主角路易丝)与外星文明互相理解的过程.<降临>涉及诸多值得探讨的话题:时空.存在.意识.宇宙.自由意志.理解,等等.本文从"理解"这个角度出发,尝试提供

麦克小狼 评价:5颗星

<降临>的一些零碎感触 难得深得我心的科幻电影,跳出了一般科幻片的套路已属不易,冰冷的色调揭示了直指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寂感,配合大气磅礴的号角bgm听到让人感触到内心仿佛在颤抖. 宿命--如果预见了所有的悲伤,你是否依然愿意前往?即便你们最终会被命运带走,但那些获得的无与伦比的爱与记忆却是带不走的,所以是的,我愿意坦然前行,拥抱一切,把每一刻都当做我们最重要的一刻珍藏. 电影建立在认知语言学的假说上,语言方式决定了认知思维的不同,女主通过习得七肢桶的语言获得外星人不受时间纬度控制的思维方式,从而

格小巫Grace 评价:5颗星

这个电影,本质上是讲语言对于人类思维的影响. 以上这一点,电影前半部分已经交待.电影还交待的是,外星人的语言与人类不同,是无声音的,全视觉的,和非线性的. 这就导致女主在不断学习外星人语言的同时,也越来越具备了外星人的"非线性"思维. 用这种非线性思维去感知时间,她看到了许多未来的片段,而不是如其他人一样只能线性地去感受时间. 这里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之所以我们无法预知未来,并非宇宙的时间就是这样构建的.而是因为我们只拥有这种线性思维能力. 事实上电影也在一直强调,女主不断地看到未来,却

<降临>这部电影,最适合一个人去看了,科幻的思考以及人生的哲学,还有它的配乐,让自己对自己的品味很肯定,默默的看,默默的离场,脑子中回荡着默默哀鸣的旋律,进行一些似有似无的思考,人有时候就是需要这么沉静自我乃至装逼一下,感受着内心似有似无的起伏然后回家吃晚饭. 而音乐的魅力在于当你再次听到时,可以立刻回到彼时彼地,再一次默默哀鸣着感受着,再加入此时此地的感触,叹叹气,甚是美妙. 最近考研涉及到形式这个话题,很神奇,那些几何形,在一定的尺度与组织下,能给人带来这么强烈的心理震撼,到底是什么,让人

董粒子粒 评价:5颗星

影片更像是披着科幻外衣的悬疑文艺片.前部分的铺垫看似杂乱拖沓,却在七肢桶教会女主预知未来的能力后,全片瞬间就无缝地贯穿起来,让人觉得很惊艳.全片基调严肃冷静,看似压抑却有张力,也是因为这份冷静,作为观影人,会不得不去思考剧情发展和剧情安排的用意,而每一个镜头在思考后,都能融入自己的解读. <降临>最重要的两个主题词是"时间"和"语言".关于影片里的"时间",作为一个标准文科生,看完这部偏语言化.科学含量没那么重的科幻片,潜移默化被动科

"我们认识一些事物遵循于时间或者因果",当露易丝讲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觉得我会喜欢这个电影.这种环形叙事的方式的确比较烧脑,但是这么脑洞大开的结尾的确出乎意料,感慨颇多. 首先,所谓"七肢桶"的外星生物一定来自比三维更高级的空间,它们来帮助人类,是为了在几千年之后得到人类的帮助,而它们帮助人类的方式是阻止战争并且教予人类学会沟通.其次,为什么是露易丝可以预知未来,我觉得是被选择的结果,因为她对语言的天赋以及她在沟通中的友好态度,所以被外星生物选择为改变未来的人,就像是

最近一边写一边看各种科幻之余,重温了一下这部片子.原因很简单,几乎所有和未来科技以及外星人有关的故事中人类都面临着灭绝.这部电影不同.        不但不同,而且区别很大.电影从一开始就用一个缓缓推进的镜头和柔和的轻音乐声明,我们看的,并不是一个传统科幻片,而是一部--"文艺科幻片".而我们的主人公,也不是一个科学家或IT男,更不是政府首脑,而是一名语言学家.        如果你看懂了故事,应该已经意识到,本片的结局就是最开始的那几个镜头.关于生命,但这个故事的结局其实并不重要,因

虽然科幻片这种商业片类型在当今好莱坞大行其道,但有关"外星人降临地球"题材的科幻片大多都是<变形金刚>.<超级战舰>.<洛杉矶之战>之类"炸炸炸+打打打"的爆米花大片,而且几乎都快演变出一个"美军大战外星人"的新类型了.从上世纪70年代<第三类接触>掀起的那种通过剧情片手法展现"外星人探索与接触"的科幻片几乎在当今主流商业片中绝迹了.而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最新科幻大片<降

因果轮回,电影阐述的理念太让人震撼.因为时间对我们限制太深,往往对它寄予的幻想越发丰富.尽管不可能,但是这样神奇的故事仍令人怅惘和动容. 神奇的语言,神奇的对话,一切的一切像小儿学语,但是更加玄妙.语言丧失了时间,是不是就没有先后?依赖时间而产生的语序是不是完全不存在?这个脑洞太震撼,若这个世界如此,制与序应当也不存在了吧. 此外,我认为这部片子的重点也不是表达语言学多伟大,而是面对未知,仍怀抱友好与善意.前路茫茫,一无所知,仍能交付生命与信赖,这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 "我知道所有的悲伤,但我依

我预见了所有悲伤的发生,还是愿意再爱你一次,my baby,我可以拯救全世界,唯独拯救不了你-高等生物其实是来拯救我们的,渺小的人类以为是来害我们的,沟通不畅可以让爱误读为恨.这是一个翻译拯救世界的故事.外星人出来那一刻,还是有一种神圣感,对未知的恐惧与敬畏.喷墨的方式交流,脑洞也是大,中国用麻将来讲话,这个梗

Miss奥罗拉 评价:5颗星

其实预知未来,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古往今来,不同的文人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这个话题.我一直在想,假如我是Louise,假如我知道了我之后人生的轨迹,我应该怎么去生活呢?假如说连我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还会依旧这么做吗,还会依旧这么说吗?假如我知道我女儿会在年纪轻轻的时候便死于绝症,我还会有勇气去生下她吗?我一直觉得,人生最大的乐趣,是来自生活的种种未知,你永远不知道什么东西在前方等着你,你永远不知道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发生什么样的故事,你永远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来到这个

在费城的一个小影院里看了arrival 首映. 看完,感触颇深.我意识到这不只是一个关于人类试图理解外星语言的电影,而是一个关于人类试图理解对方的电影.在昨天凌晨知晓的美国总统选举结果后,我觉得这个看似科幻的故事,和现实和现在这个时刻其实非常相关.其实转念一想,电影和故事源于生活,于是在深度剖析人性之后,有时候竟能预测未来.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电影,关于时间是否可以以非线性的方式存在.于是在弥漫着大选的情绪的11月,这部电影显得尤为珍贵.但对我自己来说,我是一个外来人,我能理解语言文化不同找到共同

(本文首发于"世界说") 当外星人来到地球,人类也许终于摆脱了孤独,也许遇上了大麻烦:不过,只要对方没有直接一炮轰过来,那么摆在人类面前的第一个问题或许应该是:咱们--聊聊? 科幻影视作品中对这一问题大多避而不谈:外星生物或是根本无法交流(如<异形>),或是操着全宇宙通用语言(如<星球大战>系列),或是毫不费力地学会地球语言(如<地球停转之日>),或是有着神奇的翻译机(如<星际迷航>系列),或是直接用心灵而非语言沟通(如<ET外星人

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我非常喜欢,很深刻的故事,充满对自由意志与宿命的讨论. 改成现在这样,其实是相当地简单化了,给七肢桶找了一个合理的行为解释,但是原著里七肢桶并没有三千年以后需要帮助的情节,而且整个过程并没有电影里那么惊心动魄,更像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做实验.七肢桶们到最后也没有解释他们前来的原因,而且也就消失了.物理学家的存在感被稀释了太多,原著里其实物理学家的作用非常强.改成强调沟通,强调翻译,还是有点过于简单化了. 不过改成现在这样,可能也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好莱坞类型的全球骚乱,中国大国

(一) 在看这部电影前几天,碰巧在家里翻出了一本加来道雄的<超越时空:通过平行宇宙.时间卷曲和第十维度的科学之旅>,然后就这一份窝蛋肥牛饭和柠檬冰红茶吞咽了前两章.在深入到烧脑部分前,我亲爱的朋友就叫我去农庄吃饭了,沉醉在木瓜老鸭煲和波尔多的温柔乡里的我啊,就把这书,给忘了. 这本书只用读前面5页,加来道雄用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就把<降临>要讲的所有东西都讲完了.他说在旧金山的时候,父母带他去日式的庭院玩,他就蹲在池子边看锦鲤.看着锦鲤在水中游来游去,他说:"鲤鱼们的一

去年三月,(沉迷漫画版而很少读文字版sci-fi的我)因为无聊读完了你一生的故事和全息玫瑰碎片,发现Ted Chiang居然是布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不得不说,比原著震撼很多(为什么人类拍摄宇宙题材的电影时都不约而同采取宗教感的人声蜂鸣作为配乐,我知道我们都在想2001太空漫游).从看到巨型外壳的那幕到片尾,我甚至是颤抖着看完的.我还没有看过其他任何一部电影,能如此顽固地贯彻语言学,物理(原著基调其实是物理学中的变分原理,以及电影一上来就是一场语言学家与物理学家/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小型撕逼,激

这部电影,看的时候平淡浪漫,看完却越想越着迷,甚至可以越挖越深.所有的影评都看过去,每个人都在歌颂语言的伟大,却没有人发现这是第一部涉及到四维空间的电影.虽然电影中并没有明说.内容.(剧透警戒!!!)影片刚开始,世界上同时出现了十二个贝壳形状的不明飞行物,而语言学家露易丝应召去跟外星人进行沟通.接下来,露易丝跟外星生物隔着一个玻璃沟通,从穿戴防护服,到脱下防护服,从考察声音,到发现外星人的语言和文字是两套体系,到运用指物识字法一点一点学习外星人的文字.进行到这里的时候露易丝的脑中开始"闪回&qu

评价科幻故事的好坏,有一个重要标准叫"合理的非真实",作为故事自然是虚构,但是虚构之间也是有高下之别的.低级的虚构我们看过很多,比如全宇宙都在讲英语,比如有星际航行科技的外星人还会入乡随俗和美军打巷战,再比如所有的外星入侵者都会给自己的巨大战舰设计一个能炸掉全舰的弱点.咱们用脑子想一想,以上情节怎么可能?如果外星人真的来了,大家应该连交流都难吧?<降临>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外星人和地球人互相沟通的过程.我以前想过一个奇奇怪怪的问题:第一个学会外语的人,是怎么学的?并没有人

当假说不再是假说,人类终于建起了巴别塔. 看完<降临>的第三天,我满脑子还在想着它,我十分确定以及肯定电影原作作者Ted Chiang是一位想像力爆表的哲学沉思者,因为这部作品完完全全展现了康德古典主义的宏大哲学观.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第一部分先验感性论中提出,时间和空间并不是我们可以用五大感官所感受到的,他驳斥了休谟所认为的时间是可以感知的经验主义论调,而提出时间和空间都先于经验的存在,其中时间是更属于直觉.不含有经验成分的.康德还认为,时间和空间都是数学的先天直观表现形式

饱含情感与思辨的硬科幻佳作<降临>绝对是我个人心中近二十年来的硬科幻电影的最佳.可以压过同样将硬科幻内容与人物情感完美结合的<星际穿越>,以及对物种起源提出大胆悬念的<普罗米修斯>.同样是对于一个科幻idea进行思辨和探索,科幻作家的深度到底是不同的.同样近期上映的<太空乘客>,编剧其实已经有了一个值得一书的精彩idea,但是和<降临>的深度相比,嗯,就是影视编剧和作家的深度对比.(并非看轻编剧,术业有专攻而已.)个人一直认为,好的科幻作品绝不仅

我是表姐啊! 评价:5颗星

如果让我在这个圆上找一个点开始走一圈,我可能会选择IAN WALKS那幕.虽然我同时存在于圆上每一个点,圆上每一个点都是我,都是已知,都是未知,都是正在塑成的我的经历片段. Costi说这不大像是科幻片,主要是讲交流的.变形金刚才不是科幻片,星战系列更不是,是奇幻. 非线性时间很有意思,上一部我看过的认真涉及到这个概念的还是星际穿越,用纸折立方体的方式展示了更高维度.而引入很多语言学的理论和知识也很引人入胜(这个角度很新颖),并且使故事架构更为合理.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正统的科幻了,正统的科幻一般都

<降临>改编自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华裔科幻小说家特德·蒋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特德·蒋作品不多,自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至今,总共发表的作品只有八篇,且都是短篇或中篇.尽管如此,他在美国科幻界却享有很高的声誉,因为他的作品虽少但精,篇篇都是杰作,并且拿遍雨果奖.星云奖.斯特金奖.坎贝尔奖在内的所有科幻大奖的奖杯.<你一生的故事>是特德·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因此其改编电影备受书迷和影迷期待. 电影讲述的是外星人飞船降临地球后,语言学家露易丝被政府派遣,前

特德.姜作为一个硬科幻作者却特别喜欢插入宗教要素,他尤为喜爱轮回这个概念比如<巴别塔>. 在这部电影原著中并未如艾柯老爷子一样涉及具体的语言学和符号学,也没有过多关于时间作为一个维度的科学讨论.更多的是像一部软科幻一样审视人性. 电影中大量倒叙让片子略显混乱,但是无疑增添了一种欧亨利一般的紧张感与恍然大悟. 虽然重点仍然是爱,但毫无疑问仍然基于科学的框架.单就这一点就比本质上是个神棍片的<星际穿越>要高不知多少级. 最后,语言确实已经成为人类进化的桎梏.我们需要更为先进的语言体系来

第一次读特德姜的小说是大学的时候.你一生的故事是让我最惊异,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小说是以女主角的口吻向自己的女儿讲述她女儿的一生的故事.里面的时态很跳跃, 感觉是将来过去完成式,让人很疑惑,直到最后谜底揭开,女主角安静地向未来的女儿讲述将要发生在她身上的事情,一种宿命般的悲伤美感弥漫了整个故事,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这部电影一直让我很期待.将这样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真的很挑战.我一直好奇导演会怎样讲述这个充满哲理思考和时间交错的故事.没想到电影效果竟然高出我的期待.如果你得知了你一生的故事,知道你将要经历

1.平铺的因果关系观众已经越来越能直观地感知广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大概这样说,时间和空间一样是一个维度.我们在像穿越空间一样在穿越时间.而在低速度和低引力的状态下,我们错觉地以为我们穿越时间的方式只有不可逆的线型模型.但是,当我们接近或超越光速时,时间有可能停止,甚至倒流.又或者,有一些其他方式可以令时间平铺在我们面前,就像星际穿越里那黑洞中的场景.在阿内拉鲁的动画"时间之主"里,当时间之主要征服一个星球,他会将时间倒退50年,因此也造成了因果关系的错乱.片中同行的老人,正是在孤行上等

<降临>这部电影是关于语言的,语言的差异决定思维模式. 语言差异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有很多种解读,因为"知"是多音字,可以理解为知识,也可以理解为智慧.第一种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知识.第二种解释: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其中第二种解释争议较多,其中一种:让别人知道别人想知道的,别人不想知道的就装糊涂,这才是智慧.按照孟子描述中孔子对"似是而非"的深恶痛绝,个人比较

提到科幻片,往往脑海里已经形成了很多思维定式:如果有外星人入侵,一定有声势浩大的高科技战争场面:男演员如果不是身强体壮,那么就是机智过人:女主角一定非常坚强,而且知书达理:在结局中,经历了千辛万苦和激烈的搏斗,男主角终于英雄救美.在IMAX和3D特效的轰炸下,观众习惯性地叫好,然后期待下一个视觉大片. 在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曾几何时,我们已经忘记了那些艺术作品本应具备的人文情怀.从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极端环境下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变化,才是科幻电影最终的归宿. 在这样一个"肤浅

在芭堤雅的这几天特别的无所事事,每天醒了之后去游个泳,然后就回到酒店房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看书写字,喝茶发呆.顺便也复习了几部喜欢的电影,于是二刷了<降临>. <降临>是我近一年来看过的最迷人的电影.错过了公映期的大屏幕(天知道我那时候在瞎忙些什么),否则感官上一定更震撼.第一次看是在从深圳回北京的飞机上,787-9的机型,有着可以变色的舷窗玻璃,和国内航线目前最先进的机上影音娱乐系统.屏幕里,硕大的贝壳伫立天地间,在滚轴云的辉映下散发着神圣又诡异的光芒:舷窗外,夕阳正缓缓沉入

电影进程过半的时候有点遗憾编剧对于费尔马最少时间定律没有讲透.看完松了口气,编剧取舍了理论的部分,着重表达出了命运和人生选择这些作为人类更需要思考的问题.同时也减少了很多对于母女情感闪回的部分,足够编织起未来的印象就足够了,这样处理故事更紧凑.更易让观影人有空间去思考. 回到故事本身.用理科思维处理语言问题的女主是很高级的一类科学家的存在,也许正是具备这样交融的思维才是读懂七肢桶语言的关键所在,一扇时间的门打开后,未来就在眼前,好的坏的,接受还是逃避,变成一个类似哲学的问题.多年前的一堂哲学课至

看完这部电影,在影院门口,愣是忍住了. 其实很想大哭. 看降临的时候,不停的脑海里出现蝴蝶效应电影的画面. 不同的是,蝴蝶效应选择在开始结束. 而降临,开始也是结束. 女主用未来先知的记忆,来达成现在,再造就未来.而未来有这个结果,也是因为未来告诉了现在,现在去做了,所以有了未来. 是因,也是果,开始也是结束. 她最终终于明白,自己有先知的能力,她成功阻止了战争 她发表了外星人语言的书 她知道她眼前的这个物理学家就是她未来的丈夫 她知道她丈夫会离她而去 她知道女儿会癌症去世 可是她却依然抱住了男

电影<降临>中的环形语言  紫膺/文 电影<降临>给我带来了不小的震撼.这是一部科幻电影,又不仅是科幻电影,全片画面语言极美,加上完美的配乐,可以说是一部文艺片.但它也不仅是文艺片,它非常准确地用电影语言阐释了"线性时间是幻象"这一哲理,所以它也是一部灵性电影.故事不复杂,不血腥,不暴力,不刺激,但也绝不闷.外星人来了,美国官方的专家无法与之沟通,请一位语言学家出马.这位语言学家在翻译外星语言的过程中,忽然有了预知未来的能力.她用从未来获得的信息改变了现在,阻止

在<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的序言中,本雅明被形容为"像一个受惊的诗人一样,在殊死的逃避与追寻中指明了这个时代的深层机制,并在拼命维持住自我世界的时候,将体验的本质如此高明地描绘了出来."一方面,我悲观地认为,"这个时代的深层机制"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改变了,一方面,又幸运地见证,本雅明的寓言得以长久地在这个时代的天空上闪耀,"像一颗没有氛围的星星".<降临>开始于语言学家Louis的女儿从出生到患不治之症身亡的片段剪辑,

繁星一点 评价:5颗星

想想还是来写个影评吧,虽然语言已经很难表达这部电影的妙处. 反正看完的时候感觉自己已经完全淹在电影营造的那种氛围里了,仿佛露易斯完全浸润在外星大气中一般. 但是现在回想,如果是不喜欢的人,这部电影应该是很无聊的,因为仔细回想的话,有大段大段都是啥信息都没有,单纯的镜头慢慢展开,铸铁般的门后白色的背景,七脚缓缓缓的喷出气体,摇曳的阳光在模糊的背景中闪耀,一切都是那么慢,背景音效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声音仿佛在深海里回响.然而对我来说,这部电影一点都不慢,当然也不快,真正的恰到好处的让你沉浸在这个梦里.

刚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只是部外星科幻片或者灾难片,提心吊胆地看,一直看到三分之二才恍恍惚惚觉得其实是科幻片包装下的剧情片.正巧这学期学了语言学概论,翻译外星人语言那段里提出的理论很有意思,修习不同的语言是否会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呢? 以为时间线是女主孩子去世-被军队找去-和外星人沟通-看到自己的过去-结识男主,直到最后快结尾的时候,因为没戴眼睛而全程趴在前座后背上的同伴靠下来轻轻地说"那她活着不是很痛苦的啊",配合结尾缓缓升起的字幕,瞬间恍然大悟,原来正确的顺序是女主和外星人沟通,在过程中预

宇宙煮席 评价:5颗星

看完<降临>回家,刚刚问爷爷"如果您年轻时候二十多岁就知道自己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您会想改变吗?" 爷爷就说"改变什么?改变不了" 我就解释说"比如您现在八十了,但是年轻时候就知道跟谁结婚生几个孩子就知道现在会坐着看电视,您会想改变吗?换个人结婚或者不生这么多孩子." 爷爷说"年轻时候没什么想法就这么过了,不改变,该受的苦还得受." 在我多次询问人生难道没有遗憾吗?爷爷始终回答"没有,不想改变. 我一直白

我原本认为,对于这部电影,所有不剧透的影评都是耍流氓,但我最终还是找到了不剧透的方法本片如果抛开一切背景看,大致相当于豆瓣7分的水平,导演营造氛围的能力可以打100分,但是故事有点失之于简单--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这里了,我见到的一半中国观众,完全没看懂电影的剧情.所以想要知道降临为什么要这样拍,拍的怎么样,就必须先知道原作是怎样的.<你一生的故事>描述了一种叫七肢桶的外星人,没有时间的概念,也没有数字的概念,他们采用复杂的方式理解人类最简单的概念,但是人类觉得难以理解的复杂概念对他们来说很好理

樱花下的过客 评价:5颗星

电影院观影后的第一想法:等出了高清记得下载收藏 这里对预知未来的设定用一句话概括,当你知道了未来,也就没有了未来.女主并没有改变什么,只是按照一切原有的轨迹一步步走着,唯一的区别是她看得见脚下的路和远方的路.而女主会成为学习外星语言的一位也是早已注定的,而这核心的概念其实一开始就道明了,只是需要整个观影过程去学习和理解. 整个外星降临的包装设计有古老的庄重感,音乐就像千年前隆重的祭祖仪式.整个授课过程神秘感和疏离感做的很好,与教育女儿的片段相呼应,将学习的感受成功的部分影像化,重温认识全新事物的

宇宙中的"高级生物"--人类,于某年某月某日与另一物种--七肢桶,展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类接触.人类以其固有的傲慢.无知.自私.贪婪,对外星生物疑心重重,进而产生了对同胞的猜忌.敌对,事情朝着不可逆的方向发展,对外星飞船的战争几乎一触即发,人类似乎再也不能走向联合,共谋发展.然而冥冥之中,觉醒者诞生了,ta将会利用外星生物的"礼物"改变态势,发现时间的奥秘,找到人生的意义,拯救人类,也拯救七肢桶. 这就是<降临>的故事.这是一个有关人生.时间.因果.存在的

蛮久之前看过的一本冷门科幻竟然拍成了电影,必须来捧场.一.剧情一位女语言学家被委派了一项重要任务,和降临地球的外星人进行沟通.在学习外星人语言的过程中,领会到外星人语言的精髓在于,所有要表达的意象没有先后之分,不受时间限制,由此获得了突破时间的束缚,洞悉未来的能力.通过这项能力,她窥探到了自己未来的人生,看到了自己和丈夫相恋.结婚.育儿,也看到了自己小女儿从出生到意外去世的整个过程.由此提出一个哲学命题:如果你能看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你会选择改变它吗?女主人公选择了不改变,按照上帝预设的剧本,该爱

半个多小时前,还在电影院里看电影:半小时后的此刻,已经坐在电脑前写字.好的电影可以治愈拖延症,因为他会让你想到太多,不得不及时记录下来,以免夜长梦多想过即忘. 若干天以前读过关于这部电影的影评,对其充满好奇,于是便有了这次预谋已久却又随性而至的观影.不过也可以说,正是有了"今日观影"这个"后果",才会有若干天前"阅读影评"这个"前因". 会说出这样前后矛盾,逻辑"混论"的话,并不是因为我疯了,而是因为,这就

直至片尾曲结束,对影片所营造的氛围仍有些意犹未尽.看过原著知晓故事情节后再看电影,本以为仅会有一次如女主般明知未来走向仍任其推进的新奇体验,然而却收获了影像化改编的意外之喜.空灵阴森的冷调音乐加之水墨氤氲的"七肢桶"(本片中的外星人代称,因其有七个肢体,身体似桶状)文字视觉呈现,对于这种超出预期的满足私心地mark了一个五星,至少我自己看完它不会像书影俱看的部分典型群体高呼"还是小说好!电影改毁了!". 科幻电影一直是我比较钟爱的一类题材,<降临>是其中

降临根据华裔小说作家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巧妙的从语言学角度切入,讲述了外星文明与人类文明相互碰撞的故事.如诗如画,细腻温柔,难以想象写的是一部科幻小说. 原著故事很简单,外星人降临,女主为代表的语言学家被派去交流学习,最后女主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也学会了他们的非线性思维方式. 降临中的外星人我们称之为"七肢桶",他们的思维方式跟我们不同,我们是线性思维,即有因就有果,你不能干涉未来,未来也不能干涉你. 相反七肢桶不一样,他们是非线性,即因即是果,你可以改变未来,也

没看懂的其实可以这样,先忽视掉所有无关外星人的叙事:发现外星人,女主去研究,女主学会线性文字,获得了预知一生的能力,然后她发现她会和男主在一起,有个女儿,男主发现女主的能力而离开她,女主带大女儿,然而女儿不幸去世了,她知道自己的一生,还是选择了这一生,对呀,其实没外星人什么事呢哈哈哈哈哈(其实是短评写不下)

寒玉无心Ray 评价:5颗星

首先,<降临>是一部很适合看第二遍乃至第三遍的电影,但同时,也不是适合所有人看的电影,作为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文艺片,这部电影更像是为电影发烧友和科幻爱好者准备的,当然你想开一开脑洞也可以尝试一下这部电影.某种意义上,<降临>又一次改变了我们对时间这一观念的认知,上一次在影院有这样的体验还是<星际穿越>.两部电影虽说都算得上硬科幻作品.但比较一下,<星际穿越>虽然利用第五维空间.墨菲定理.虫洞等概念来考验观众的理科知识,但也将电影的重心放在了人物的感情戏上,让

<降临>!影片风格属于科幻,剧情由两条线索交替铺垫,紧凑且环环相扣,中间也经历几次反转,使观者情绪始终因影片起伏不定!豆瓣评分7.8,各人感觉评分过低!可能是影评人没有看懂!以为是科幻烧脑电影!但导演和编剧想表达的远远不是非线性思维和外星人这么简单!影片引用语言学家的观点--不同的语言可以改变思维方式从而改变性格作为该片所有玄幻部分的解释!但其真是目的是要表达人性的弱点:人类在已知领域的盲目自信.宗教信仰的脆弱以及对超出认知范围以外事物的恐惧.剧情当中中国会率先进攻的设定恰恰是证明了这一点!愤

作为一个曾经在传媒院校学翻译的人,看这个片子还挺感慨的,很喜欢影片所传达的,交流(communication)对文明和和平的重要性.尤其是说到同样的东西,不同interpretation会造成误解这点,感触还挺深的. 喜欢这种略微烧脑的片子.难得的最近看进去的片子,信息量大,就不容易看走神. 不过第一遍也没看懂几个重要元素的联系.语言.时间.武器.知识.记忆.未来.人类.多亏二刷的小伙伴指点. 哈哈,<关于语言.意识和记忆的呓语>这篇语言学角度的分析很棒!说了很多我想说的,补充了很多我不知道的

上周和Senia开始计划这周去看大表姐电影的出行,结果发现影院对上映时间做了更改,Senia昨天推荐给我这部电影,我没太留意,草草地看了IMDB评分八点几,看了预告就走进了电影院,只知道这是部科幻电影,男女主角都是熟悉的面孔,虽然想了很久我才想起来女主角是超人的女朋友.我一直都很喜欢科幻片,尤其是加入了伦理的科幻片,只不过大部分都电影都痴迷于人工智能,看多了也略审美疲劳.外星人题材的科幻伦理片似乎并没有看到过优秀的,<星际穿越>算是这几年里难得在感情上比较触动我的,但我觉得我更喜欢这部<

电影一开始便是女主女儿的一生,如同七肢桶的文字极度对称,可以从前读也可以反过来,既是开始也是结束.Louis是一名语言学家,在外星人降临后便同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Ian,共同寻找七肢桶/septopods来到地球的目的为何.随着Louis对七肢桶语言的了解,她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得到了相应的思维方式.她的一生,她女儿的一生便无比清晰.故事的结局如书本一般摊开,从出生到死亡,到爱与恨.电影里很当程度上描述了人类单方面对七肢桶降临的不理解而带来的鸿沟.如同抵达澳大利亚的船员误以为土著

看完这部片,我第一次有冲动写影评,感触特别深,人生真的应该不在乎结果,要勇敢地"all in",体会一切滋味!      恋爱经历多的人都难免在下一段感情中更加保守,因为他们尝过失恋的痛苦,因此不敢"all in",结果呢,可能到分手那一刻也不回想不起几段难忘的经历.      读书的时候,也担心自己的付出是否一定要回报,报了班是不是就能学会滑雪,复习了是否就能考到CPA,结果就在各种考虑中放弃尝试,同时也放弃了学习中的乐趣及感悟.      回到电影中,主角明知生

一个热潮降临到2017年第一个月里,她叫做<降临>.而且这个热潮还很特别,首先它不应该热.豆瓣7.9分,虽然有85000多人评分,但大家都知道,都没过8.0的片子不能说是部非常好的片子.而且还有一个硬指标,对于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来说,特效镜头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评价,毕竟要呈现出一些幻想的部分.相比同期上映的<太空旅客>来说,<降临>的特技镜头已经压缩到了极致.似乎不够幻想,也似乎不该这么热. 但她就是这么热,一时之间大家谈论的话题中或多或少都会说一说<降临

七七家d猫猫 评价:5颗星

啊啊啊啊啊啊,请先允许我嗷嗷叫一下,表达对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敬仰,从"焦土之城"到"囚徒"到"边境杀手",现在则是"降临",这位导演真的--太厉害了!佩服!回到电影上来,这部电影去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映时就赢得了一片叫好声,后来上映,口碑更是一路势如破竹,不仅赢得了八十一分的媒体综评,而且被誉为是今年科幻类型的难得佳作.在国内定档之后,期待早早扬起,今天第一时间观看了电影,果然,名不虚传!赞不绝口!请允许我再次哇哇叫!电影讲

话说有一天,天空中飞来一只巨大的贝壳,哦,不止一只,是十二只,分别"降临"地球十二个地区,这里面有美国.法国.俄罗斯,也有中国上海,还有苏丹(这是什么梗?).而且,那也不是贝壳,而是一支巨大的贝壳形状的外星飞行器.没有人知道它为什么而来,它将会对人类做些什么--没错,这就是<降临>电影的开场,非常科幻,很大片范儿,但是假如仅只如此,<降临>不可能入围威尼斯电影节,并备受好评.因为在标准好莱坞科幻大片的套路之外,来自加拿大的金牌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既保证了电影紧张

文/满囤儿        科幻片是典型的类型片,往往很难入一些学院奖的法眼.即便是征服了全球观众的诺兰,也没办法用<星际穿越>这样要画面有画面.要故事有故事.要表演有表演的科幻片揽下多少奖项.不过这一尴尬很可能要被打破了,因为有一部给科幻片带来新的境界提升的<降临>降临了.迄今为止,<降临>已经在全球斩获152个电影类奖项提名,并28次获奖.其中不乏第69届导演工会奖提名这样非常专业的重量级奖项.为什么这部科幻片能做到连诺兰大神都无法企及的成就呢?愚以为,真实地预测了人

电影开始十几分钟后,我还在心里嘀咕:"怎么这电影色调这么暗,这和打怪兽能搭吗?" 但看着看着,当我意识到女主角女儿的死亡其实是在未来时,我算是知道导演为什么要把色调调那么暗了.因为这根本不是一部激动人心的打怪兽电影.这是一部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剧.电影围绕着一个问题--What Is Your Purpose on Earth --展开,并且嵌入了禅宗"圆相"这一概念. 禅宗"圆相" 图片源于网络影片中说外星人的文字和语言是无相关的,他们画一个圆,

没看过原著感觉不错,非线性时间估计很多科幻作家都想过了但是能拍好还能让人看懂不容易,好多地方有点超时空接触还有前目的地的即视感,时间不是线性的看到不到一半就猜出来了,毕竟女主女儿问她作业那一段还有开头那一段说得还挺明显,但是结尾还是快看哭了,女主刚开始的旁白"we are so bound by time"(在国外看的没字幕我也不知道原话是不是这样--)一句台词入戏,结尾感觉最大的虐点就是已经知道了将要发生的事还有当时的美满的情景,而旁白里女主却说即便知道了将要发生的事也要接受每个时刻

跟<寂静岭>的手法有点类似,通过梦境推动情节,主人公也都是勇敢的女性角色,<降临>听起来更显霸气,这部几乎就是为艾米·亚当斯量身打造的电影,当年完成剧本后电影制作方和主创都将艾米·亚当斯列为女主角的第一人选,艾米·亚当斯看完剧本后回复"我很想演,但我档期不够,你们愿意等我吗?"于是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先完成了<边境杀手>只为了等待艾米·亚当斯,可惜的是,这部电影后来获得了8项奥斯卡提名,却独独缺了最佳女主角.网上有一个笑话:你们知道外星人为什么把降临

<降临>这部电影改编自同名小说,小编没有读过原著,孰优孰劣不好评判,但单从电影的角度来讲,确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科幻巨作.略微带点悲伤的基调,配上恰如其分的音乐和美术,以打破常规的线性时间布局,拥有着庞大的身躯在刻意烘托的紧张气氛下略显恐怖的外星人却行云流水般的写出来水墨画一样的文字等等等等,所有这一切让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玩音乐的文艺青年,在自己灵感爆发的那一刻,肆意拨动自己的琴弦,完美的呈现出了一首作品.在这个褒贬不一的时代,或许有人会以为他是疯子,当然也会有人惊叹他为天才!抛开其他,今天小编想

昨天晚上在家里看到电影,刚上映的时候就想看的,碍于高考被耽搁了.对于科幻的兴趣也是来自于那个男生,虽然现在已不联系,还是要感谢他把我带进科幻的世界吧. 七肢桶与我们的世界不同是因为独特的认知方式,他们不以线性的思考方式,按知乎上某大V的话来讲,我们的思维是一条线,他们的思维是一片湖.时间对于他们来说同样不存在过去与未来,只存在既定的事实,从某个层面上来讲也算是一种宿命论的体现.对于人类来说习得了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就可以获得感知未来的能力.电影刚开始时穿插的路易斯的回忆我还搞不清楚状况认为她的女儿

一快木头 评价:5颗星

看到90分钟后,突然如同佛家讲的顿悟一般,兴奋地跳了起来,说了三个字,非线性.最初的我很疑惑,为什么路易斯可以预知未来,是现在影响未来还是未来影响现在?后来,我想到了非零和博弈,没错,过去与未来相互交织,因为在非线性的世界里,没有过去,没有未来,那是一种奇特的生命形态,比如那个死去的七肢桶,它死了吗?从某种意义上是的,但是在非线性的世界里,它还活着,正如我们所有人类的未来都是死亡一样,对它而言,它可能活着也可能死去. 路易斯曾问,如果你能够清晰地知道你一生将会发生什么,你会怎么做.我想如果是我的

科学是自然的哲学 亮点是外星人的语言文字系统,让人想要一探究竟,明白作者的思路和想法. 第一次除了ET以外看到这样正面的外星人,也恐怕是除了三体以外第一次看到这样聪慧的外星人.它们等待着人类慢慢走近他们,教会人类自己的语言系统,当然他们也不是单纯且善良的傻白甜,聪明的他们只是希望获取人类的帮助.如此有诚意好礼貌的它们,被杀的时候哭的无法自已. 时空观一直在刷新我的三观,画面的光影如诗,配乐非常有厚重感,把大我和小我结合在一起,震撼感中掺杂了一些怜悯. 应该是目前以来最喜欢的科幻电影. 有空要看太

近期在国内上映的科幻影片<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的作品<你一生的故事>,自去年9月亮相威尼斯电影节后就备受关注,并获得了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8项提名.<降临>燃起了许多影迷对语言学的热情,这部影片将语言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面对突然出现在地球上空的贝壳状不明飞行物,美国军方邀请语言学家露易丝和物理学家伊恩破解外星人的奥秘.在前往不明飞行物所在地的直升机上,两位专家有一段很有趣的对话,当伊恩看到露易丝在其著作中写到"语言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伊恩

<降临>延续了加拿大导演丹尼斯·维伦纽瓦前作<边境杀手>的路线,继续探讨同一个问题:人类情感如何与理智并存. 丹尼斯·维伦纽瓦算是中国影迷的老朋友,2016年他的<边境杀手>就曾在中国上映.2017年的<降临>更是将大量中国元素融入到他的故事当中,无论是影片原著作者.华裔科幻作家姜峯楠,还是片中力挽狂澜的商将军,抑或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水墨七文,都足以看出导演的用心,这一点值得中国观众的尊重. 本文对影片进行了一点叙事和主题上的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1 三个露易丝

昨晚三刷了降临,不知不觉间获得了些新的启示,和新的感受,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先来说我对电影的理解吧.电影开始时就在灰色的平静,安详中将露易丝和女儿的一生匆匆带过,忽然间让我误以为是露易丝的回忆,后来看完感觉并不是,直到三刷了才发现,原来是导演很是高明地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从而引出主题.就好像外星人圆圈文字,即没有起笔和落笔,而是同时完成始末:又如女儿HannaH的名字,正着念和倒着念都一样:还有始末的镜头都是伴随着空灵的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的旋律 从屋顶上缓缓落下

豆瓣上看到一篇影评说:"宇宙避免时间悖论的方式,不是给物理学打补丁,而是给人的自由意志打补丁:当人得以预知未来时,她的自由意志观便随之改变,让她只能去实现未来,别无选择,别无他求." 这个观点我很buy in,解答了我多年来的困惑,比爱因斯坦平行世界的说法更让我信服,或者说我更能切身体会.当你拥有预测未来的能力时,在外人看来你好像征服了时间,但只有自己知道,那种宇宙观完全被征服完全坍塌的感觉,我什么都得到了我连未来都得到了我还能够求什么.你自会意识到个人有多么渺小,宇宙有多么伟大.看到

透心凉,心飞扬 评价:5颗星

挺不错的一部电影. 从叙事上来讲,基本是倒序,中间是插叙,主线是未结婚.未生孩子的女主与外星人沟通,副线是女主慢慢在沟通过程中发现自己可以预知未来.开头是倒叙,中间和女儿的片段即可以称为预知未来,也可以看做是插叙. 从情感上来讲,美国的英雄主义是少不了的,比如女主最后凭一己之力让人类联合起来.但最重要的,是人类的爱,因为爱情,女主即使知道会和丈夫离婚却还是在一起,因为母爱,女主即使知道女儿会患癌症却还是生下了女儿.很伟大的母爱. 从电影角度来讲.首先,画面很美,拍蛋壳的那几副画面可以做壁纸.其次

证而言之,这是一部看似灾难片又有点文艺的硬科幻片.首先,它有一个别具一格的观察面:外星文字.里面外星人的环形文子(或者说环形思维方式)挺有趣的.早前就有这样的感觉,如果要把语言图像化的话,或许就是一个圆,至少语法语言如此(象形文字另说了).刚开始接触西班牙语的时候,很不解为什么会存在??这样对称的标点符号,后来才发现,有时有一句话不读到最后一个词,还真看不出来它是陈述句还是问句,所以疑问句前面加个?让你有个心理准备,不会看到最后空欢喜.电影里说,掌握了外星人的语言,就可以预知未来.试想,一个句子

流浪的红舞鞋 评价:5颗星

我些悲伤,我懂.就像我能看到我的命运,未来,伤痛和苦难一样.曾经看过小说,如今又看电影.看完后抱着你,用尽力气***. 亲爱的,我知道我们的未来,我知道你终究会离开,我知道我们的年限,我也知道到那一天你的愤怒和爆裂. 有人会问,你看到一切为什么不努力去改变,就像露易丝为什么不努力去改变一样.其实,对我来说,未来并不是未来.在七肢桶看来,每个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圈.谈不上未来.是我们每个人的一部分,就像是我的手我的脚一样,像我们每个人的高矮美丑,是我们的一部分. 而你,曾经就在我的这个圈里,然后又会远离

闹嘛劲儿 评价:5颗星

终于在一个最合适天气看了<降临>!通篇感受四个字:"立意深远"! 误解,可以产生自任何一种交流方式.哪怕是同一物种.同一语言体系下的最基本的交流,也有可能存在"你话我猜"的表现形式.而相对"误解","理解"则是另外一种更复杂的.更接近于"预言"的理想状态. 只要是这世间的存在,如果你能理解对方,那么你就可以跨越语言.空间.政治.自然乃至时间的限制,明白每一个最浅显的道理. 说到底,这其实讲的就是

很赞,浪漫主义风格的电影,虽然叙述很平淡,没有什么爆点,但是气氛烘托的很好,看电影的时候,你能走入故事中去,真实地焦虑.紧张.难过.欣喜,而且看后能让人思考的片子,如果遇到不可更改的未来,你还会选择这条路吗?另外也反映了人性的普遍性,探讨了人对于未知的恐慌这一现象.最后,没觉得这片在黑中国,虽然反映了军方略显操之过急的一面,但是也侧面反映了中国的强大和魄力.而且女主那一句"一将功成万骨枯"能改变军方最高领导的决策,足以说明这个领导开明,有见地了.尽管这句话来自他的妻子.但是看整部电影时

依米花的守候 评价:5颗星

#小卷儿2017电影清单# 33/50<降临>:这是一部我念叨许久但因为胆子特别小害怕有惊悚画面而一直拖着没看的电影,昨晚终于鼓足勇气看完了.没曾想我误会了它,明明是一部披着硬科幻外衣的文艺片,是我喜欢的调调.女主Lousie是美国最著名的语言学家,在一次外星人来到地球的时候,被国家召唤作为地球人与外星人之间的语言联络员,她的任务是负责问清楚外星人来到地球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前往基地的直升机上,Lousie邂逅了美国最著名的物理学家Ian,两人配合默契,合作无间,破解了外星人七脚怪的语言.原来

科幻片在好莱坞并不新鲜,幻想是取之不尽的故事源泉,包含任何你能想象出的故事类型.擅长剖析人性的维伦纽瓦,用科幻形态表现了一个博尔赫斯式情节的内在冲突.在这场战争中,压倒一切的情感不是爱情,而是对一生已预知的怀疑和恐惧.影片以环境氛围的出色营造而备受称赞,维伦纽瓦选择的这首小提琴协奏曲,充分渲染了该片所要传达的情绪,有着极强的代入感.每当音乐响起,女主那种被强大力量操控的无力感便触及人心,悲剧氛围一下子就蔓延开来--"我预见了所有悲伤,但我依然愿意向往".

看了电影,看得荡气回肠.对其中语言主导思维和世界观的观点觉得非常有意思,于是去找了原著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看.费尔马时间最少律,变分原理是书里的核心.要搞懂这两个概念必须去搞量子力学才行.但作者用温暖的文字和迷人的架构带来有关于这两个物理原理的有温度的阐述. 而电影更用诗一样的画面和叙事手法重现了书中特别动人的母女记忆的闪回.电影中原创的科幻部分推敲起来也非常有意思.这是一部继<星际穿越>之后再次重塑我科普知识的作品. 你对这世界的理解是因果论,还是目的论呢?

如果语言不是线性的,人类会怎样? 阅读一行文字,从左到右或者从上到下:听一段录音,一个词汇接着一个词汇:看一段视频,一帧接着一帧.在意识里回忆 一件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正在打字的我,逐字逐句的打出这些字. 是不是一切事情都在意识诞生的最初时刻就注定?线性的思维在先还是线性的语言在先?或者三维空间必然决定了我们的思考方式语言方式.而四维空间甚至五维空间里的存在用着我们决然不能理解的方式交流.语言的不同又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改变思想?如果是线性文字这个大的分类之下,萨丕尔伍尔夫假说是一种思路,如果压

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主角露易丝最后是通过打***给中国的将军才避免了一场人类与外星人的冲突,而中国态度的转变成为了局势转变的关键,真的是时候正视中国的力量了.在越来越多的外国影片中,中国力量不可忽略,这是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所以我们也没有必要妄自菲薄,中国的强大是我们坚强的后盾,在中国,我很"安全",这是一种很棒的体验.

片尾女主拥抱鹰眼的时候,心里该多么难过,温暖拥抱昭示着的未来还没开始,但是已经结束;已经结束了,但是才刚刚开始.可是,不管快乐还是痛苦,尽管去拥抱吧,人生不也是苦乐掺半吗?重要的是,当你知晓未来.明了宿命后,该怎样去做,Louise很勇敢. 佛家讲求因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宿命或使命.根据"未来"之前每一个"过去"产生的因果,不得不发生的事叫因果既定,不得不遇到的人叫缘分使然,佛教徒对此深信不疑,因此吃斋念佛,祈求种善因得善果.但是,人生从此一帆风顺了吗?仍有生.老.

孤独地活着 评价:5颗星

自己的阅读,经常会涉及到语言问题,对此也稍有兴趣.在看到预告片的时候,就惊喜不已.两种文明的初次接触,该如何建立交流?在这种接触中,语言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语言对于个人思维的影响又是怎么样的?一大串问题就在脑海中徘徊不去.而观影之后发现,这部电影却展现了更广阔的内涵. 是带着期待走进电影院看的,可是,十分让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是在看电影的时候,自己居然短暂打盹,以至于错过了一些情节,后来,网上可以看了以后,又去二刷.三刷,做记录,写这篇影评.可是,总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写好,当时写了几段,就放弃了,前两

一个多月前看了电影.今晚又复习了一遍小说. 小说将露易丝的内心感受以及现在未来的切换表达的更为清晰,电影则更具丰富的情节与情感. 无心弄明白变分原理的我其实不太能理解"七肢桶""女儿""你一生的故事"之间有何关联,但观起影读起书,都觉得浑然一体,没有什么不妥.明明是一个科幻故事,但看完作品却很平静,仿佛真的走过了露易丝的一生. 作者辩论了"预知未来"与"自由意识"的矛盾之处,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问题.对未来了

没看过原著,就电影论电影,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个人认为电影很好地消化了原著的核心,并且做出了呈现.本文不解释电影逻辑,就是为了记录电影中的一些主题.主题一:沟通既然祭出了语言学这面大旗,不谈沟通这个大话题是不可能的.沟通的目的是什么,为了看见彼此.lois脱掉防护外套,伸出手去touch,这都是最最基本,也最最本真的沟通态度之一.这些动作的隐喻是,我放下我的防御,用心感受你是谁.这本来应该是每个人沟通时候最基本也最应该具备的姿态,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没有.有几个人不是心存防御的?被赞美了,欣喜若狂

多多多, 评价:5颗星

可以说是很温情的科幻片了,外星人来到地球,只为了提供礼物.虽然没有人类和外星人之间没有激烈的对抗,但是各国之间的不合作,反而使沟通的矛盾显得更尖锐.节奏和配乐把握得简直精髓,第一次登船前的准备工作到第一次见到七肢桶的样子,简直让人手心出汗.可惜的是鹰眼这个角色的戏份太少,导致他和自己所说的joker差别不大.貌似小说中两个人是互相启发的关系,但电影里女主似乎是顿悟了天书的奥义.女主的选择也不能说是宿命论者,因为作为掌握天书的人,她已经跳出了线性的时间概念,无论因果论还是宿命论,都是基于线性的时间

发现很多人对这段剧情表示不能接受,我说说我的看法,完全是个人感觉,大家讨论一下.        我认为实际上是中国并没有停火,各大国家也选择了同时开火,战争正式打响,但战争打响之后,语言学家们(包括中国的麻将专家)并没有停止对七肢桶语言的破译,当大家破译出七肢桶文字了解到他们的真正来意时(很有可能是女主最先破译,让全世界大为震惊),后悔当初的冲动攻击,尤其是最先发起攻击的中国,最内疚的肯定是最高指挥人商将军,而中国方面应该也开始掌握了一些击穿时间的方法,商将军选择与最先破译七肢桶的女主对话,希望

春风十里的浪漫 评价:5颗星

特别感谢语言学学者@饮冰室主人从专业角度的解读,让这部影评更加丰满具体. 采制与整理,@春风十里的浪漫 这是一部极其优秀的"硬科幻"电影. 首先提及一下电影提及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一般来说普遍认为是"思维决定语言",而假说则认为"语言塑造思维".所以电影中女主学会了七肢桶的语言,也学会了他们的思考方式. 七肢桶的交流方式是"文字"而不是"语言",这和目前人类所有语言体系都大相径庭-

梦想家阿青 评价:5颗星

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我必须得写点什么,因为我有一种被闪电击中的感觉,这种感觉迫使我要来说点什么.这闪电同时击中了我和我的理想. 首先我要说明天王星是什么:天王是一颗外行星,在占星学里象征着科技.未来.解放.电.改革,突然发生的事件,自由.而天王星主宰的水瓶座则代表着天才,讲真话的人,科学家,改革者,被流放的人.天王星(或水瓶座)的最高理想,就是希望世界各国全部的人们共同联合起来,抵抗人类的渺小,而我们各自发挥着自己的长处.独特性互不干扰,为了人类共同的利益而高效合作的一种状态.这种理想跟电影里描述

这就是硬科幻的魅力吧!基于现在世界的常识,改变一两个变量,延伸一两个想法,哪怕只是一小步,就有可能是颠覆现有的认知,让人产生窥视未来的快感. 这次降临改变的是语言的属性.外星人带来的语言,是同时含有过去现在未来时态的,它在讲一件事的时候,是就同时知道了这件事情的现在过去和未来,一句话,就是预言嘛. 然而,故事选取的是外星人到来,人类要在语言不同无法交流的情况下弄清楚其来意,同时要和时间及威胁作斗争的这样一个时间段. 一般最吓人的莫过于自己吓自己,对外星生物的恐惧,对其来访目的的猜疑,同时导演镜头

达芬奇密码 评价:5颗星

真是一部非常好的片子,看完后再去看这部片子的介绍,说是年度烧脑科幻大片.呵呵,烧脑类我最爱.不是脑子有多好,而是这些有逻辑性或者有深度的影片更合我胃口.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不似其他的科幻片,有华丽的特效,有激烈的打斗,有搞笑的剧情或者有一两个可爱的外星宝宝.这部从头到尾很安静,很朴素,通过与外星人"七角怪"的语言交流来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一种语言模式可以改变影响一种思维模式.非常认同.而外星人的那种线性模式更为简洁及直接.学会了外星人的语言模式也就获得了预知未来的能力.weapon

虚幻若影... 评价:5颗星

看完这部电影,可以用"震撼""沉浸"来形容我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其中里面的观点很耐人寻味,当语言文字呈现非线性的形式出现,是抽象文字的时候,感知时间的方式就不同了,因此就可以跳脱时间的线性而穿越时间,看到自己的过去与未来.那么这么说的话,尼尔波兹曼的媒介自带的意识形态也可以套用在上面.媒介即隐喻,中国人的文字笔画繁多,所以中国人说话喜欢拐弯抹角,英语文字以线条为主,所以英语国家的人说话讲求线性,逻辑. 还有一点是媒介与时间真的有关联吗?时间是人发明的产物还是真的贯穿宇

先看的电影,第二天看了原著小说.原著篇幅短小,虽然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但语言使我有一种高度的冷静感.主人公的感情起伏描写极少,见到外星人,没有像电影一样过多描写激动和紧张的心情,十分自然地便开始与外星生物七肢桶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语言.片段闪回到母女关系的回忆里时,也没有渲染母女之间深沉的爱,平静地讲述一件一件小事,只在最终,一句to make love,to make you.路易斯在知道了未来之后,坦然地选择执行自己已知的人生,正如七肢桶一样,文章没有告诉我们,外星生物为什么要来到地球,他们

2017年初上映的<降临>可谓是近年科幻电影里的一股清流,人们怀着对飞机.导弹.大爆炸的期待走进电影院,却发现两个小时的电影里连一场战斗都没有,只有各种对话.闪回推动剧情缓缓前进.所以很多人说它"神棍"."科幻文艺片"倒也不奇怪了.       其实如果人们看过原著--短篇科幻小说<你一生的故事>,就会发现导演的功力非同一般.这篇美国华裔著名作家特德·蒋的代表作长期被归为"不可能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因为"语言&q

是2017年1月27日除夕当晚跟hc.sn看的降临,除夕夜出去活动也算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传统习惯. 观影过程中,我们都融入到剧情,看得还算愉快.对比于其他外星人电影,这部真是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片.没有过分的情怀,没有拯救世界的牺牲,有的是与外星人平淡的探索与接触.交流.沟通.虽然后面有暴力发生,但其实反映的是"压抑". 整场戏营造出来的压抑氛围跟配乐相得益彰,戏中穿插叙事的手法一时让我们恍惚,但渐入佳境后,竟豁然开朗起来,对剧情的了解更加深了印象. 女主在学会了外星人语言后,明白了自己

玩命热爱生活 评价:5颗星

1)从作者的观点看来,过去 现在 未来都已经存在,我们只是以单向的方式经历. 2)按我们现在的理解,这种类似宿命论太悲观,让人找不到主动的意义 3)但我们是难以理解四维生物的-就像二维生物理解不了三维的-实际上同是三维的蚂蚁都理解不了人类 4)就算预见女儿会得癌症早逝,她依然选择怀孕并伴女儿成长,这是高纬的视野,真正诠释了 过程重于结果 5)语言和科学哪个是文明的基石?可能它们就是一个东西,都是秩序的表现形式,或者是两者互为鸡 蛋? 6)产生一个想法时,在心里组织语言告诉自己之前,其实自己都不知

这片子我就看了一遍,或许还需要再刷,说说我的观点.我只解释一些情节,希望这些情节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全局.  背景: 首先,所有关于汉娜的,都是未来,是路易斯感知到的未来.   路易斯的当前设定,是语言学家,未婚,当然也没孩子.    核心思路:语言可以改变思维方式,具体获取位置不说了,自己找我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没顺序1.汉娜小时候玩的橡皮泥里面,有一个是深色的,好多腿的,那个对于汉娜来说就是动物,这是在她生活里根深蒂固的形象,那个时候,外星人的照片估计已经满天飞了,所以说,那是未来.2.路易

皮皮是黑的 评价:5颗星

<降临>上映那几天,赶巧是农历新年.忙着置办年货,忙着走亲访友,我憋着一肚子码不出论文的气儿,在寒假影院不开门的小城里瞎转悠.直到在老罗(罗岗)的带领下,一帮圈儿内名流引导着跟在他们屁股后面兴风作浪的小卒卒们在票圈儿掀起了一阵<降临>浪潮时,我才晓得,哦!原来最近上了部好电影.看!那时,尚未刷片的我先给片子戴上了"好"帽子.嗨,没错,我便是那么些个跟在大拿屁股后面插科打诨的卒卒里的一员.       万幸,这次没打脸.刷完片儿的我坐在电脑前呆了半天,得出了一个结

特种兵hhh 评价:5颗星

那句和平来自一位中国母亲.想到小时候,我问了妈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感觉是我自己?不是另外一个人?为什么我感觉是我?不是一条狗或者什么?为什么非要是我感觉到什么?所以从一开始我就觉得我不普通,一点儿也不,我以为我是世界的中心,我是无法解释和替代的.可后来,觉得自己越来越普通,和常人无异,甚至更不幸运,但arrival 让我又有了这种感觉?为什么?我感觉是我?我支配的非要是这个肉体,我甚至想试着死去去实验一些事情,但现在还不是时候--现在的我在上海,2017年5月17日凌晨4.43,寝室的窗子能看到

半田菇凉 评价:5颗星

看了两遍,终于把降临要讲的是什么弄清楚了 简单来说,就是外星人为了避免自己3000年后免于灭亡,来地球救人类了,通过教给人他们的语言,来让人用他们独特的非线性的方式感受时间,既记得现在,也记得未来.那么我疑惑的地方就来了. 首先,如果说女主已经掌握了这种语言,即这种时间感受方式,那么她是以未来什么时间为节点來掌握着前后两段时间的记忆的.还是只是未来什么与现在相关,她就会记起什么?!那她以后女儿死了之后,是不是和更远的未来还会有这种记忆的对称. 还有就是,影片显示女主后来把这种语言教给了其他人,还

我觉得科幻片就像一个引子,给你打开一个你从没见过的窗户的缝隙,屈自己想想,后来看了很多次开头和结尾,觉得是在一个非线性的时间回环里讲她的小孩出生到死亡的一生的故事,就像你说的他包含了很多,但每一个都表达的不深刻,但每一点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我觉得故事很动人,因为妈妈的角色,她对女儿的爱,眷恋而无奈,悲伤,沉默.

这部电影的情节在我脑中不停回荡,也许还有天气炎热的原因--我在自修室中久久无法沉下心来学习.现提起笔来,想梳理梳理,也希望放空大脑,不要久久沉浸于其中. 是的,那些情节,无论是昨晚入睡之前,还是今天白天空暇时间内,都让我心情沉重,有些压抑,有些苦闷. <降临>中,我挑出反复在我脑海中回复的画面.那是女主角同尚主席通***,也许因为她的口音而铭记在心这个场景,也许因为那句-战争产生的不是赢家,而是孤儿寡女,not winner but widow,那种语气,这种意思,久久不可忘怀. 电影穿插着将来

分享电影里两个基于现实的理论吧:       NO.1不同语言带来不同思维:语言对于人行为和思维方法有着影响,比如强未来语境的英语,与弱未来语境的中文对比,前者使用者更容易把现在和未来区分开来.so,出现了电影里夸张的学回了外星人的语言,就学会了他们非线性的时间感知能力预测未来(but,这是夸张了的)可以关注下经典的"语言相对论",再推荐片论文<Impact

1,我曾以为这就是你故事的起点,记忆这东西作风诡异,总是让我捉摸不透,我们完全受制于时间,要跟随它的节拍.2,好了,举起手来,你就是这镇上的警长吗,我拿着挠痒***,现在要来收拾你了,不要,你想让我去抓你,那你快点逃吧,我记得故事中间的片段,我爱你,我恨你,这就是终点了,回到妈妈身边.3,可现在,我有点不相信起点和终点了,一些和你人生并无交集的日子,却勾勒出你的故事,就好像他们降临的那天.4,所以,汉娜,这就是你故事的源头,他们离去的那天.5,尽管已提前知晓人生,以及它的走向,我依然无所畏惧,并且会

人类作为生命体,目前文明仍无法改变的是时空和生死,因为并非不朽,于是短暂的生命土壤里催生出信仰爱情各种喜怒哀乐的花,放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并不值得一提.而当把时空维度仅仅放大到一个太阳系一个银河系,人类科技和生命体本身寿命的受限度,在面对虚空宇宙物理的无力感被无限放大的时候,人类共通具有的情感才成为人作为种族延续的唯一的生命之光.这是所有精彩的人文科幻最终难以回避的根,如三体,如星际穿越.降临受限于原著,只是叙说了一个类似面对危机重建巴别塔的故事,China被洗白,amy这位本身具有预见能力的人类

一. 从四分之三开始的故事,往往最能让人在最后获得惊喜.充分的操作和稳定的视点让观众的注意力都在人而不是故事身上. 二. 如果只考虑交流而不是情节,其实降临的不是外星人就是我们自己的生命(下一代),我们正是在这样的不断误解和永恒猜测中度过这一生,不能搞懂的不是永恒世界而是永动内心. 三. 该射中人的子弹早就已经发出,应该被看见的已经被看见,主要位置摆上的不是政治博弈(噪音和局限)而是时间与禅意,让这部电影在艺术上完成了它可以完成的最极致意义. 总而言之,成熟的外形正像已经被看穿的生命旅程一样温和

公元-17 评价:5颗星

文/公元1874在飞机上看完了<降临>,第一感觉是后悔.后悔的原因是不应该在iPad上看,应该等20号国内公映了去电影院看.因为这片子的质量超出我预期.IMDB的8.3分并非浪得虚名.  <降临>改编自一个叫<你一生的故事>的短篇小说,这是一个看似软科幻实则内核很硬的故事--外星人的飞船来地球了,一来还来了几十艘,悬空停在各大城市里,各国政府如临大敌.女主角是语言学家,被政府叫去和外星人沟通,她几经周折才研究出外星人的语言,结果却发现这个语言本身隐藏着一种非常特殊的能力

302#降临#8.5. 要是你一开始就对本片抱着对科幻片甚至是特效大片的期待,那影片逻辑确实到处是硬伤,大场面几乎没有,结局像没有讲完一样,而且还有一堆让中国人吐不完的槽点...连软科幻都够不上,完全值得傻眼甚至冷眼. 但是,我,好喜欢!! 可能是因为一开始就知道故事落点,所以一直对故事发展抱着正确的期待,也在更专注地发掘影片的优点. 故事要从一个理性的科幻起点到达一个基本靠感性体验和情感共鸣的结局,即便只是还原小说叙事结构,其实也是不容易的.但这部影片两部分都做得很好,衔接也很自然.摄影和剪辑

Arrival这个词非常棒,它描述了一个时间上或空间上预期的事件发生了,既没有意料之外(Surprise)的震惊,也没有等待已久(finally)的自信,而是流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意味,透着英语式的禅意."Arrival"对这部电影而言是完美的名字,无论从意境.审美.还是从剧情上来说,都精确地点题了.真是天作之合.相比之下,"降临"这个译名显然有些不思进取.看完电影后我想给它取一个同样精妙的中文名,苦

如果如果l 评价:5颗星

楼主刚刚看完电影,作为资深科幻粉但是没看过原著小说.看完以后觉得整个已经诗意大气,就是黑中国黑得不爽,女主说中文又听不懂.所以忽然开脑洞写了一篇中国角度的回忆录,回忆整个事情的经过.先声明,没看过小说,纯根据电影写的,如果跟小说剧情重合或者矛盾了,纯属巧合.电影很多地方没听懂,如果有逻辑错误,还望轻喷...-----一不小心些太长了,中心意思就是----------------1. 圆饼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美国的武器,反而不是太惊慌.真正知道是UFO的时候,才真的方了...2. 外星人的圆

颤栗.惊悚.恐惧.悲伤.震撼. 最深刻的恐惧源自神秘未知的世界,最难过的悲伤由于无力改变的未来,那么,最幸福的喜悦一定是因为已知终点却还未到尽头时的每一瞬间. 外星人的语言给了主人公感知时间的不同方式.所以这之后度过的每一秒对她而言都同时意味着这一秒的现在与从这一秒出发所延伸的一切因果,过去和未来. 但是时间不可逆.感知并不代表存在.生活的实体只是现在.而消逝的每一秒钟却都意味着与这一秒有关的过去现在未来一同消逝. 所以恐怕对她而言,这之后每一秒都是末日,过去现在与未来随着无法回头的时间洪流一齐

吐血蛋蛋 评价:5颗星

假想你的生命是本早已写好的书,你可以跳跃在未来的每一页间自由穿梭,但直到你真正用身体去经历每一页每一天,你一生的故事才算圆满讲完,在那一天,你一生的点滴故事都会变成回忆.直到许久许久之后,你坐在阳台的摇椅上眯着打皱苍老的眼周皮肤,回忆起这些自己真正经历过的快乐悲伤,辛酸雀跃的日子,那些对你来说记忆最深刻的日子--但以外星人的思维来看,每一天都是这样的日子,因而也就没有因果,不存爱恨,遑论正反.

15年看了Ted Chiang的原著,我觉得文章最令人叹服的一点在于,它把「语言影响思维方式和感知能力」的理论阐述和对一家人情感冲突细微末节的描写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种科技与人文融汇交织的奇妙感觉,让我这个一直深谙「科技改变世界」的死理工重新正视一个文明内在精神力量的强大与美妙.「The Imitation Game」中,Turing强势干掉团队里的语言学家,是因为环境和业务需求,无可厚非.而在这里,语言学家不是作为一个服务人员去完成那个提问「What is your purpose on E

萧萧是个乖孩子 评价:5颗星

这部电影用很独特的视角讲了一个关于外星人的故事,外星生物来到地球,将它们独特的思维方式以文字的方式传授给了一个语言学家,通过学习,这个语言学家发现,她的一生,以一幅画的方式展现在自己的眼前,不是以时间为轴一点点的呈现,而是一次性的全部呈现,包括你将来的孩子.伴侣.死亡,某个时间点你做的某件事,甚至,你想在过去的某个时间段加上点什么动作.语言,你就提笔加上就好,它在现实中都是会发生的. 外星生物这么做的目的很简单,因为它们在三千年后需要地球人的帮助,所以,现在来以这种方式来帮助地球人,以它们的话说

那是十一月的一天,我刚结束在冷库一天的工作,坐在一个公交站等公交车,那天打开朋友圈,满屏是二签消息出来了.公交车迟迟没来,冬天的阳光开始有些刺眼,路边充斥着躁动的尘土.这时候我看见了降临的海报.Why are they here? 这个问题吸引了我.于是搜索了一番,发现是姜峯楠(Ted Chiang)一个小说改编的.那个小说叫做"Story of Your Life".小说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交替的方式讲述了语言学家学习外星人的语言从而习得它们的思维方式,因为这种方式而预知了未来.从语

看完电影回来的路上,我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亚马逊kindle买了这部电影改编自的那部小说:特德·姜 (Te

原标题:读了三遍,十年后,我终于懂了什么是心流

说心流,到底什么是心流?看上去是一个流行且容易理解的概念。然而,心流没那么简单。听听清华大学积极心理学中心办公室主任、首届开智大会演讲者赵昱鲲老师,十余年时间,三次阅读《心流》一书的体验。复杂世界如何保持简单?如何持续获取心流?如何构建人生意义?相信读了赵老师此文,你将大有收获。

第一次读《心流》这本书的时候,我印象并不好。那是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积极心理学研究生的时候,作者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是我们的授课老师,要求我们在上课前先把这本书的前三章读了。当时学业很重,时间很紧,我读得很快。由于我对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于是顺便把最后一章也读了。后来在契克森米哈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把中间的部分也都跳着读了一些。

这样读下来,当然收获不大。更雪上加霜的是,一来此前在积极心理学的一些入门书,比如塞利格曼的《真实的幸福》(Authentic Happiness)里,已经读到了对心流的介绍,因此在读这本书本尊时,反而失去了惊艳的感觉。二来我是理科出身,一直反感“文科”借用量子力学、相对论等理科概念,来为他们的理论背书。《心流》里“精神熵”的这个比喻,让我觉得相当不伦不类。三来,我学习心理学以后,就比较警惕把在特定条件下做出的科研结果,无限扩大为普适规律。契克森米哈赖把心流应用到娱乐、人际关系乃至人生意义上去,在我看来就有“手里有把锤子,看见什么都是钉子”的嫌疑。

当然,对于心流的核心概念我是认同的,因为我自己在写作、读书、踢球、玩游戏时就经常经历心流体验,我完全认同契克森米哈赖对它的描述和研究,那确实是一种很美好的感觉。在我的现实生活中,我也采用契克森米哈赖的建议,用“明确目标”、“即时反馈”、“匹配难度”三个原则来改造一些任务,使我能在其中产生更多的心流体验。

更不用说,在上完契克森米哈赖的课后,我就成为他的忠实粉丝——这个不修边幅、带着浓重中欧口音的白胡子老爷爷,在讲堂上却活跃得像个二十岁的年轻人,思维深邃、学识渊博,开着各种冷幽默的玩笑,对人却极为和蔼可亲。我曾有幸在课间和他一起吃饭,他就主动提起他有个儿子是学东方哲学的,跟我聊起中国传统文化,一下子拉近了我和他的距离。在上完米哈里的课后还不喜欢他这个人的,我还没见到过。

但是,对于《心流》这本书,我的评价仍然不高,只是把它当成一本较为普通的普及读本,在给别人推荐积极心理学读物的时候,这本书基本上排得比较靠后,只是因为心流实在是积极心理学里太重要的概念,所以不得不推荐,但总要加一句:“读前三章就行了。”

四年后,我回国了,需要给别人教积极心理学,心流自然是绕不过去的一课,我就把这本书重读了一遍。这次本来我只是想从书的前三章摘一部分出来教人,但是“输出是最好的输入”,为了教人,我逼着自己必须要真正理解契克森米哈赖在说什么,而不是像上一次一样,能交出作业来就行。

这一遍读得我大为惊艳!是的,惊艳不一定只发生在一见钟情,也可能是在蓦然回首。本来我只想读前三章,但是越读越投入,一口气就把全书都读完了。

我对这本书的观感彻底改变了。首先,我发现,“精神熵”其实是个绝妙的比喻[1]。契克森米哈赖没有具体解释这个比喻,可能让部分对热力学不熟悉的读者有点困惑,我在这里斗胆越俎代庖,替他铺垫一下。

简单地讲,熵是指一个系统的混乱程度。越混乱,熵值越高。比如在冰里面,水分子相对固定在一个位置附近振动,系统比较稳定,熵值就比较低。变成液态水后,分子开始流动,熵值变大。成为水蒸气后,分子四处乱窜,熵值就更大了。反过来,一个系统内部越有规律,结构越清晰,熵值就越低。

人的大脑里的念头就跟分子一样,时刻万马奔腾。佛家打比方说,一个人从外表看是在静坐,但内心却如同瀑布一般,无数念头蜂拥而来。如果没有节制、训练,你的心就会经常处在这样的混乱状态,虽然你意识到的可能只有少数几个念头,但在潜意识里,却有多得多的念头在相互冲突,在争夺你的注意力,在抢夺你大脑的控制权,在试图引导、影响你往南辕北辙的方向走。这个时候,你的大脑就像热锅里的气体一样,各个念头之间没有什么束缚和联系,各自撒开脚丫欢快地狂奔,你的内心一片混乱,熵值非常高。

但是,如果你进入了心流状态,那就不一样了。你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当前的任务上,你所有的心理能量都在往同一个地方使,那些跟任务无关的念头都被完全屏蔽,甚至包括你对世界的意识、对自我的感知,更不用说对别人评价的患得患失、对物质得失的精心计算,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你并不是只有一个念头,你的大脑仍然在高速运转,但是所有这些念头都是非常有规律、有秩序的,就像一支高度有纪律的军队,井井有条地组织了起来,高效率地去完成一个任务。

这时候,你的感觉就跟“心流”这个词的英文 flow 原意一样,心里的念头就像一条钢铁洪流,浩浩荡荡但是又井然有序,势不可当但是又能从你心所欲,喷涌而出但是又不会四处洒落,而是汇聚成一条水龙,冲荡开一切泥石沙砾,创造、奋斗、整合,你不需要特意去控制这个过程,但一切又都在你的控制之中。正如契克森米哈赖所总结的,这就是最优体验。

这时,你的心熵非常低。契克森米哈赖是用液体的水流来比喻这个过程,但这时你的大脑更像熵值最低的晶体,结构井然,同时又充满能量。当你自审内心时,你发现你的心像冰一样晶莹剔透,一切都处在最佳、最合理的位置上,所有念头都相互支持、相互关联,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往同一个方向前进。这是一个混乱程度最低、秩序最高的心理状态。

对熵的另一个定义,是指一个系统内不能做功的能量的总数。换句话说,熵值越高,能做的功就越少。因为在做功的过程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耗散掉,这就导致了系统的秩序变少,也就是熵值升高。这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孤立系统,都会自发地朝熵值最大的方向演化。也就是说,任何孤立系统,都会变得越来越混乱,直到我们所知的最大孤立系统——宇宙,到处都达到了熵值最大的状态,于是一切活动就都停止了,那也就是热力学第二定律预言的宇宙终点——热寂。

好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除了宇宙之外,没有什么系统是真正孤立的。所以,熵减少的过程处处皆是,这也就是契克森米哈赖在书里(又是不加解释就)引用的“负熵”。最典型、最壮丽也最奇妙的负熵过程就是这个宇宙的最大奇迹——生命。

一颗种子,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从空气中获取养料,从阳光里得到动力,把本来七零八落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和其他元素组合起来,变成一棵大树或一株小草。你大概也惊叹过柳树的婆娑多姿、松树的庄严肃穆,或者花瓣的美轮美奂,甚至小草边缘那整齐的锯齿。如果你从树上切一片树皮,或者取一颗花粉,拿到显微镜下一看,你会看见它的分子结构排列整齐,几何图形美丽得几乎令人敬畏。这就是一个降熵过程,把原来混乱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有规律的集体。当然,这并不违反热力学第二定律,因为植物并不是一个孤立系统,它与外界持续不断地交换物质和能量。它之所以能够形成秩序,很大程度是因为太阳慷慨地释放出惊人的能量,来支撑它的这个反熵过程,代价则是太阳内部的熵飞速增加得更多。

还有动物吃草、叶、花、果,形成更高级的动物蛋白,能够做更多的功,自由地奔跑、飞翔、厮杀和交配。文化也可以看成是更高形式的生命(基因—文化共同演化理论已被广为接受)。人类开山采矿,烧土为砖,伐木为林,造出高楼大厦、高速公路,乃至用风力、水力、火力发电,发明互联网、人工智能,都是用浪费大量能量的代价,形成了一个更精巧的结构,从而降低了自己系统的熵。

从这个角度来说,心流就是大脑的生命。当心熵比较高的时候,在一片混乱的情况下,大脑的做功能力很低,很多心理能量都浪费在内耗上了。但一旦进入心流状态,心理能量就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组织起来,向同一个方向高效率地输出。这也就是契克森米哈赖反复强调的,人在心流状态下的表现最好。而且,如果一个人经常经历心流,他的心理就会被训练得越来越有秩序,以后进入心流就越来越容易,即使平时不在心流状态下,也不像一般人那样心猿意马。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冥想。佛家经常用冥想来降伏内心那瀑布一样奔腾如雷的念头。在冥想中,你摒除杂念,心灵澄净,如一道清澈的心流。经过长期练习之后,哪怕不在冥想之中,你的心灵也会比常人更平静,遇到意外变故时能更快地集中注意力。换句话说,你的心熵整体降低了。

当然,心流这个负熵过程也需要外界的干涉。高僧冥想多年才能达到波澜不惊,你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更容易地进入心流。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当你心里的熵值降到最低,一切纷扰念头都销声匿迹,只剩下你和当前的事物时,那种心灵如同冰晶般通透、念头如同雪水般畅流的感觉,就是你心里能达到的最优体验,也是你大脑里的奇迹。

所以,在我第二遍读《心流》的时候,我完全接受了契克森米哈赖的这个比喻,由此向下,后面很多本来觉得牵强的地方也都迎刃而解,不亦快哉。

比如第八章的“人际之乐”。作为一名前理工男,我以前视人际关系为畏途,并且也不认为人际关系有多重要。积极心理学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知道情感、身体、关系至少和理智、思想、个人同样重要。“人际之乐”这一章教给我更多方法,比如与别人构建同样的目标,给别人以有效即时的反馈,调整挑战与学习技能,这样就可以从人际交往中得到更多心流,并且也能更加自得人际交往之乐。

不过最有意思的还是最后一章。我到美国后,遇到过一些非常虔诚的基督徒。他们一方面积极生活,努力工作,勤俭持家,乐于助人,热心公益;另一方面,在遇到生活的苦难时,从车祸、失业到亲人去世,他们当然也会难过,但在祷告和与神父、亲友交流后,他们会坦然接受这个苦难,“上帝爱我,他的安排一定自有深意”。

当我这次读到第十章“追寻生命的意义”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他们。是啊,他们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皈依上帝、彰显神的荣耀,通过祷告和教会,能得到即时的反馈,并且能在一次次苦难中经历信念动摇—重固的挑战,最终形成更加坚定的信仰,从而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生活的每一方面。这不就是极高的人生秩序感、极低的心熵吗?这样的人生,能让人全神贯注而又平安喜乐,这不就是把整个人生过成了一场大心流(universal

这样的大心流,要比仅仅在一场活动中能达到的心流高级得多。就像高僧一样,修炼多年以后,哪怕不打坐,心灵也和冥想时一样专注而又平静,吃饭是吃饭禅,“睡觉是睡觉禅。这就是人生找到意义后的自得之乐,用契克森米哈赖的话说,“创造意义就是把自己的行动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由此建立心灵的秩序”。他对此的描述是:

痛下决心追求一个重要的目标,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能汇集成统一的心流体验时,意识就呈现出一片祥和。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朝这个方向努力的人,感觉、思想、行动都能配合无间,内心的和谐自然涌现。生活在和谐之中的人,不论做什么、遭遇什么,都不会把精神能量浪费在怀疑、后悔、罪恶感及恐惧之上,精力永远用在有益的方面。对生命胸有成竹的人,内心的力量与宁静,就是内在一致的最高境界。方向、决心加上和谐,就能把生命转变成天衣无缝的心流体验,并赋予人生意义。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再也不觉得匮乏。意识井然有序的人不需要害怕出乎意料的事,甚至也不惧怕死亡,活着的每一刻都饶富意义,大多数时候也都乐趣无穷。

当然,对于中国人来说,由宗教信仰找到人生意义的,毕竟还是少数。对于我们这些缺乏宗教情怀的人,怎样才能把自己一生的行动、思想都整合成一个心流体验呢?

契克森米哈赖的建议是,首先要找到一个终生的目标,其次不要害怕复杂性,这就是对你人生意义的挑战,而你可以应对的技能是“行动式生活”与“反省式生活”相结合。最终,你既有独特的个人特性,又与周围世界、人们所整合,“只要个人目标与宇宙心流汇合,意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显然,我的这个总结乏善可陈,因为我那时还没有明白他的意思。

回国以后,我就开始经历人生的一个新历程:被骗、被算计,处理复杂的人事关系和利益纠纷。此前我的人生,要么是在校园的***塔内,要么是在玻璃天花板之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安逸生活——在美国的中国人,大多从事专业工作,由于文化背景差异和沟通障碍,很难升到高级管理层,但也因此避开了人事斗争和利益瓜分的汹涌风暴——因此很不适应,也有了不少焦虑和愤懑。同时,我也在智识上从古典自由主义转为达尔文—马尔萨斯主义,对世界的看法不再像以前那么乐观了,因此心情降落到了一个低潮。

这时我又想起了《心流》这本书。我感觉我的人生的混乱度显著上升,心流明显减少。我想:“是时候去向米哈里老爷爷寻求智慧了。

我把“追寻生命的意义”这一章又重读了一遍。契克森米哈赖对人生意义的复杂性的论述让我茅塞顿开。他讲的是意义的内容升级:从简单的舒适,到社会价值,到个人的自主发展,到个人与社会的重新整合。我想到的是我的心灵成长。

我非常幸运地生在一个秉承中国传统价值观的家庭,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3]这让我从本能上认为“人性本善”,以最大的善意去对待这个世界和他人,哪怕遇到挫折,我也会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未来会更好”。哪怕遇到伤害,我也会想:“他可能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原谅他吧。”

这样的天真乐观主义当然经不起生活的检验,更不用说随着智识长进,我也知道世界并不是这样的运行法则。但是,变得厚黑,又和我从小的情感训练相悖,让我做起事来觉得很不舒服。这样两种冲突同时在我身上,让我内心的熵值不断升高。

契克森米哈赖的论述让我恍然大悟:我并不需要在这两者之中做取舍,而应该把它们整合,整合成一个更复杂的人生意义。简单的人生意义更有优势,但是复杂的人生意义更加光荣。

同样是降熵过程,把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合成为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不上把 12 个水分子和 6 个二氧化碳分子合成为一个葡萄糖分子,前者只要一把山火就能做到,后者却需要植物来进行。水蒸气凝结成水,这个降熵过程,云彩就能做到;金刚石一定要在地下一百多公里处的高温高压下才能形成。崔健说:“石头虽然坚硬,可蛋才是生命。”石头地貌变化就能形成,可只有生命才能下出蛋来。

复杂度降低得越多的过程,越有意思。为什么人们推崇围棋超过五子棋?不都是在棋盘上一颗黑子一颗白子地下吗?因为围棋更复杂,能够掌握如此复杂的技艺、产生稳定输出的棋手,让我们更佩服。为什么油画比素描更美?因为它动用了更复杂的色彩和技艺,最终把这些无比复杂的元素都统一在一幅画里,让我们的大脑不由自主地就会觉得更美。

心流也是如此。一个小孩子兴趣盎然地算数学题,一个大科学家沉浸地思考物理问题,他们俩的心流体验可能是相似的,但是从旁观者看来,无疑是科学家的心流更宏大、更壮丽,因为它要复杂得多。我当然不是贬低孩子的心流,但是正如契克森米哈赖所说:“伟大的音乐、建筑、艺术、诗歌、戏剧、舞蹈、哲学、宗教,都是以和谐克服混沌的好榜样”。降熵过程有高下,美有高下,技艺有高下,心流也有高下。原本的混沌越多,整合进去的元素越复杂,这个心流就越伟大。

那么,自然,人生意义也有高下。那些能够整合无比复杂的人生、找到人生意义,整合无比复杂的世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整合无比复杂经常是相对矛盾的价值观、形成自己的价值观的人,有最大的“大心流”。

所以,我可以退回到玻璃天花板之下的温室,或者在屡经挫折后仍然痴心不改(或者彻底转为厚黑),但那样的人生观太简单——太没有美感,因为它整合的复杂事物太少,降的熵太低。那样的人生意义,就像一块冰。它也晶莹剔透,也结构稳定,但它经不起考验。在火热的浪潮来临时,它的熵值会飙升,变成水,甚至变成水蒸气,随风飘荡,分崩离析。

我希望我的人生意义能像金刚石一样,在烈火的反复淬炼中脱胎换骨,变成这个世界所知道的最硬的结构。火对于熵来说是个坏消息,因为它会使熵值升高。但是,它也带来能量。你是任由外界那纷杂的人、事扰乱你的内心,使你的心越来越烦躁,还是吸取火的能量,改变自身的结构,升级为一颗金刚冰?

这就是我第三遍读《心流》时,得到的最大启示。读这本书时,你无疑会被契克森米哈赖说服,推崇心流,喜欢心流,寻找心流。但是,现实世界如此坚硬,心流的条件如此难求(以至于很多人只能从网游中获得心流体验),契克森米哈赖似乎是给我们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状态,从而让我们对现状更加失望?

所以我希望你能把这本书读两遍。第一遍是学习心流的概念、技巧,第二遍则是用心与契克森米哈赖对话,体验他的这一曲冰与火之歌:外界纷扰并不可怕,反而是我们铸成更大的心流的能量来源。

最后,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这本书终于不再叫什么《当下的幸福》或者《快乐的真意》了。它的内容和立意远远地高过了幸福和快乐。它所推崇的人生最优体验,不是幸福、快乐这点肤浅的感受,而是奋斗、挣扎、咬牙坚持,最终,是整合之后的巅峰体验。这才是心流的真意。

—— 此文是赵昱鲲老师为《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中信出版社 2017 年版)一书写的推荐序。

心流如此之难,富人们花大钱买心流;而作家却天天拥有心流。

写作,大时间持续获取心流的最佳方法。

想了解写作如何催生心流?欢迎参加阳志平老师的认知写作学课程。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