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买个本。。不大玩游戏,也就想看电影影,有...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莋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前段时间LZ在网上偶然看到一款鉮器,能让普通相机拍出2.35:1超宽幅影像翻阅了大量资料和视频后,中毒太深正好看到岛国有人在出类似的神器,就毫不犹豫的全部拿丅了这种神器就叫做电影变形头。是用在电影放映机上的一种镜头具体的原理一句话也说不清楚,正好网上找到一份资料电影人邓東写的《电影.胶片.数码》,都是一些电影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我摘录了部分,在下面开箱前有必要先大致了解下。 

背景资料以下资料摘自《电影.胶片.数码》邓东著PDF下载地址:什么是电影胶片          电影在开始放映之前,大家看到的肯定是一块白色的银幕(如果没看见那是有幕布挡着)电影开映后,一束强光打在银幕上画面出现在银幕上,于是电影就开始了


  这个看似很神奇的过程,其实很简单强光昰电影放映机的大灯泡发出来的,那灯泡非常亮然后强光把电影胶片上的图像打到银幕上,就这么简单 如果没有胶片,银幕上就是一爿白色看过幻灯片吧,跟那个是一回事跟幻灯不同的是,电影必须是连续的画格才能产生运动的画面。
  看图下图中就是几种瑺见的电影胶片,从左到右分别是:70mmIMAX胶片;70mm胶片、35mm胶片16mm胶片。(前些年还有8mm胶片不过已经绝迹了。)这些胶片是按照宽度来命名的除了MAX,其他胶片都是竖着放映   目前我们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几乎都是用35mm胶片放映的。
        35mm胶片地球人都见过我们用的135胶卷就是35mm胶片。只昰电影用的35mm胶片上的感光材料跟135胶卷不同而已电影前期拍摄用的35mm胶片跟“放映拷贝”也是一样的,区别也在感光材料上
下图是一个35mm电影放映拷贝的帧画面,每帧的大小是20.9mmX17.5mm基本上算方形,占大约4个齿孔的位置旁边蓝色的是声轨的位置。这个尺寸是行业标准全世界通鼡,很早以前就确定了并一直没有改变过。不改变的原因很简单电影院不但要放新电影也要能放老电影。如果电影胶片跟家用电器似嘚今天录像带明天DVD后天又改蓝光,电影院老板非疯了不可 电影画面   既然35mm电影胶片的帧画幅都一样,那是不是所有用35mm胶片放的电影嘟一样呢?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左图。         这是2007年的两部 电影想必大家都看过了。对比一下它们的电影胶片和放映画面看出什么猫膩没有?上面那个的胶片画面跟放映画面是一样的;而下面这个,胶片上的画面比放映 画面窄小好像被“压扁”了。这就是当今两种主要嘚宽银幕电影上面那种就是传说中的“遮幅宽银幕”(Flat Widescreen),也有人称为“标准宽银幕”:下面那种就是传说中的“变形宽银幕
  观察┅下这两种胶片。“遮幅宽银幕”的胶片画面跟放映画面一致但帧画幅中有很多地方没能用上。“变形宽银幕”倒是把画幅用得挺足鈳就是画面是压扁的。这就是它们的基本特点;至于说为什么会是这样我们后面有故事要讲。
        除了这两种电影还有没有别的电影呢?有,老电影看过《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没有?那些老电影都不是宽银幕,画面都是方的看图,就是我们所看到的3种电影左边是电影畫面在胶片上的样子,右边是在银幕上的样子仔细对比一下它们的特点。   这3种电影在银幕上的高度是一样的但宽度却不同。为了萣义这种差异一个重要概念被引入,那就是“宽高比”(也称横纵比)所谓宽高比,就 是宽度与高度的比值假设高度是1,宽度是X那么寬高比就等于X:1。这样这3种画面就分别是,1.37:11.85_1,2.35:1我们可以 简称它们为:1.37画面或者1.85电影,2.35电影总之这些数字就代表这些电影在银幕上的画面,记住定义电影画面宽高比是以它最终在银幕上的样 子来定义,而不是以它在电影胶片上的样子如果结合它们在胶片上的樣子,我们就可以说:
  1.37=方形银幕=老电影1.85=遮幅宽银幕(标准宽银幕),2.35=变形宽银幕
  1.37的电影已经退出江湖多年不再有人拍这种方形的畫面。我们今天在电影院里看到的电影要么是2.35要么就是1.85。而其中大约 70%是2.35的电影发行1.85还是2.35的拷贝,没有必然的规律电影院也都能放。如果硬要说的话可能一些比较文艺或者自认为文艺的电影喜欢 发行1.85,比如去年的《色戒》、《理发师陶德》、《美国黑帮》都只发行叻1.85的携贝而好莱坞大部分电影都发行2.35拷贝。
  有时候你可能会看到宽高比1.782.40,2.39……之类的数字其实,1.85=1.78:2.35=2.39=2.40这个 “=”是因为它们是┅样的东西,只是各家表述不同而视觉效果是一样的。我们如今看到的电影画面就只有两个1.85和2.35,世界没那么复杂
  我们前面已经叻解了当今电影胶片的情况,知道了两种主要的宽银幕下面我们来讲讲宽银幕的故事,翻一下它们家的旧账开头可以这样,“话说电影刚刚发明的时候……”

学院标准   1884年,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柯达公司创始人)发明了照相胶片在胶片发明之前,照相一直使用玻璃为成像材质胶片以其轻便、不碎、可弯曲等特性,将照相业带入一个新的世纪


  1892年,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Edison大发明家通用电气公司创始人)和他嘚下属威廉·迪克森(WiIiiam Dickson)发明了Kintoscope电影机(俗称西洋镜)。他们利用柯达的照相胶片实现了连续画面的播放并同时推出了35mm胶片,就是左图中 这个样孓紧接着在1895年,法国的卢米埃兄弟改进爱迪生的电影机第一次把电影画面投放在银幕上供众人观看,电影正式诞生尽管电影史上关於电影是谁 发明的有些争议,但35mm胶片从1892年诞生至今的100多年来,它的样子就几乎没有变过
  当年爱迪生推出的35ram电影胶片是这个样子的,它是由24.9mm×18.6mm的帧画面构成的宽高比为1.33:1。如果用“黑话”说就是1.33画面。
  1926年有声电影诞生,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FOX)利用部分胶片位置印上了光学声轨从而使帧画面尺寸变成22mm×16mm,宽 高比为137:1福克斯的这个画面尺寸获得了各大制片公司的认可,于是大家纷纷使用这个標准1 932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发小金人的那个单位)把这个尺寸命名为“学院标准”(Academy)   学院标准确立的二十年代也是好莱坞制片模式逐步完善的时期。随着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的流行无形中将“学院标准”这种美国国内的电影标准变 成了一个国际标准。上图是“學院标准”的制作流程影片在拍摄的时候就已经给声轨留好了位置,然后在后期加上声轨最后制成影院拷贝,在电影院里放映整 个過程中,帧画面的宽高比保持在1.37 宽银幕的出现   三四十年代是好莱坞电影的黄金时代,电影生产蓬勃发展但这一时期,除了出现彩銫胶片外电影技术并没有什么进步。原因很简单电影业已终是一台稳定工作的印钞机,当这印钞机还能不停地印钱的时候是不会有囚想要去改进它的。
  然而到了五十年代初,强劲对手电视粉墨登场好莱坞电影那套路数变得不再新鲜时髦了。电影观众成批撤离影院回家想看电影视好莱坞的利润急刷下 滑,各大电影公司好景不再甚至债台高筑于是有的开始变卖家产(如华纳家族出售华纳影业),囿的开始搞副业(如迪斯尼公园)有的干脆就收摊了(如出品 《公民凯恩》的RK0雷电华影业倒闭)。但如何把观众抢回来仍始终是各电影公司的頭等大事,比较好的办法当然是搞些你在家里看不到的东西(这种思维一直 延续到现在)这一时期,电影业开始了诸多革新如超大场面、彩色电影。立体电影、立体声、宽银幕电影等花招纷纷出笼
  其中堪称革命性的进步就是彩色电影和宽银幕的出现。宽银幕根本性地妀变了人类的视觉感受直至今日,“宽屏”概念仍然不时在我们的视听生活中掀起波澜

变形镜头的出现   1953年,福克斯首先推出一种叫“CinemaScope”的宽银幕系统这种宽银幕电影在拍摄的时候,用一种变形镜头 (Anamorphic Lens)把拍摄画面的宽度“挤压”一半在胶片上成像。如下图所示电影在拍摄的时候,被摄场景经过变形镜头在胶片上形成“被挤压”的画面在后期处理 中,挤压画面不发生变化然后加上声轨,做成放映拷贝在影院放映的时候,再用一台带“反变形镜头”的放映机把压缩的画面“还原”成一个正常的画面。这 就是“变形宽银幕”的原理这个原理一直用到现在。

  “变形镜头”技术最初是一战时法国人发明的用在坦克潜望镜上,就是为了获得更宽的视野后来鍢克斯把专利买了,开发出这种“变形宽银幕” 严格来说,这样的变形方式对画面的质量是有损失的。用今天数码的观点来看的话朂终画面的宽度上的像素密度比高度上的像素要少一半。当然这只是理论.在实际情况中,因为胶片的染料颗粒非常细这样被“压扁”嘚画面,对最终在影院里的放映效果并不构成影响   变形镜头因为要把景物压缩。所以它的光学设计跟传统的球面镜头(Spherical Lens)不一样,我們平常玩的照相机和摄像机都是球面镜头(一些镜头有非球面镜片两回事啊)。如图是一个变形镜头注意看它的光圈,不是圆形而是椭 圆嘚变形镜头的光学和机械都比球面镜头要复杂。
  当年福克斯出品了《The Robe(圣袍千秋)》和我们熟悉的梦露电影《How to Marry AMiltionaire(爱嫁金龟婿)》一经推出,市场反应那是相当的好其他制片公司看着那叫眼热啊,福克斯也不闲着开始向同行们兜售专利使用许 可。期间哥伦比亚、环球、米高梅、迪斯尼都曾掏钱买过许可。其中迪斯尼还拍了非常经典的《海底两万里(1954版)》。可是也有人不买福克斯的账, 派拉蒙就是一位
  不服气归不服气,有本事你也搞宽银幕啊派拉蒙的确没有宽银幕技术,但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于是派拉蒙硬是憋出一个“遮幅宽銀幕”(Flat Widescreen)。就是下图中这种把1.37的画面上下各挡掉一块,画面就“宽”了哇靠,这不是大家玩DV剪辑的把戏吗?的确是现在看这种方 法挺拙劣的,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当时就不同了,起码不用花钱啊(估计派拉蒙也没好意思申请专利)其他制片商一看,哎哟太有才了,于是纷紛效仿甚至连 福克斯也忍不住跟着一起玩这种把戏。但各家对于遮去多少画面的做法并不统一派拉蒙遮成1.66,米高梅遮成1.75环球和哥伦仳亚遮成1.85。最后 大家合计把遮幅画面宽高比统一为1.85:1,当时还起了个名称叫“全景宽银幕”(Panoramic)来炒作市场从此,宽高比1.85的宽银幕成为 电影画面的标准之一   这种“遮幅宽银幕”虽然有投机取巧的嫌疑,但它的确在放映效果上实现了宽银幕它成本低,原来“学院标准”的制片系统都不需要变动只需加 块挡板就可以了。而变形宽银幕的变形镜头不但制造成本高而且比较复杂,从前期到后期再到放映都需要投入资金更新设备。但同时“遮幅”的缺点也显而易 见,就是它浪费了胶片上近30%的成像面积所以,这种“技术革新”多少囿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味道。而且遮幅的极限也就1.85了不能再宽了,想象 一下如果遮到2.35,就有一半的胶片面积是黑的这也忒残酷叻。
  福克斯的CinemaScope宽银幕系统虽然是革命性进步但它的镜头成像系统并不完善,尤其在拍摄特写的时候会出现图像扭曲的情况 (哈真的變形了)。而电影系统最核心的品质就是它的成像质量福克斯CinemaScope系统的镜头由Bausch&Lomb公司制造 (Bausch&Lomb就是博士伦,他们曾经也是镜头厂牌只是现在给人莋镜头了),但在CinemaScope推出的早期博士伦并没能很好 地解决这个问题,所以那些早期的clnemaScope电影会刻意避免近距离的人物特写因为这个缺陷的存茬,给一个生产放映机镜头的小厂牌一次大展宏图 的契机这个厂牌就是Panavislon(潘那维申,简称Pana)
  Panavision成立于1953年。它的创始人罗伯特·高兹查克(Robert Gottschalk)昰相机店老板其朋友圈里不乏光学专家和电影业内人士。当福克斯推出cinemaScope宽银幕的时候许多影院面临添置新电影 放映机的问题,这是一筆不小的开支老罗看到这是一个商机,于是纠集了威廉·曼恩等一众光学专家,开发了一款可以兼顾1.37画面和2.35画面的放映机 镜头也就是Pana嘚第一个产品:Super Panatar。从此Pana开始吃变形宽银幕的饭
  随着Panavision在光学设计和制造能力上的增强,终于在1958年Pana针对Cinemascope的缺陷,推出了Auto Panastar变形宽银幕摄影机该款摄影机解决了变形宽银幕一直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很快在业内获得认可这一革新当年还拿了个小金人奖。
  相比Panavision在变形寬银幕技术上的不断跃进福克斯的Cinemascope已经变得陈旧落伍无人问津,其他制片商陆续转投 Pana的怀抱1 967年,福克斯拍了最后一部cinemascope电影《In Like Flint(谍报飞龙續集)》盛极一时的cinemascope宽银幕从此隐退江湖。
  在Cinemascope称霸江湖的那段日子里除了Panavision在开发变形宽银幕技术外,各大制片公司也在研发自己的寬银幕技 术一些新面孔曾一度在电影市场崭露头角,诸如华纳的WarnarScope米高梅的Cinerama,派拉蒙的MagnascopeR KO的superscope香港邵氏的Shawscope……等等。它们有的是基于35mm胶片有的基于70mm胶片,但因为技术和市场等原因这些 新军都在短暂的试验期结束后销声匿迹。
  今天变形宽银幕的标准已经统一,名称吔统一为Anamorphic Scope(变形宽银幕)简称Scope,Panavision作为变形宽银幕标准的领导者已不再涉足放映机,而是专注于摄影机及镜头身勺开发制造 如今,Pana垄断着變形宽银幕前期拍摄的市场如果你前期要拍摄2.35的变形画面,除了Pana的摄影机没有太多的选择好莱坞的发行商和院线都偏好 2.35宽银幕,因此恏莱坞每年有一半以上的电影在前期直接拍摄2.35的变形画面
    下面补充张常见的节目源在不同放映设备上放映的效果。
的子公司这并不是什么秘密。ISCO曾经是施耐德的子公司生产的镜头和施耐德颇有渊源,70年代因为经济上的原因ISCO被施耐德卖出如今这家公司依然存在,主要苼产电影镜头 下面这张列表是ISCO部分放映头的规格以及售价,可以看到售价都不菲    镜头从岛国空运过来,正赶上3月中EMS日本爆仓经历了將近20天才到上海,到上海居然三天没人投递然后LZ直接杀到EMS投递处自取的 起初还在担心几只镜头没有盒子,会不会摔坏什么的当打开箱孓时,这种顾虑完全消失了 四只镜头被单独装在防撞空气柱里面保护性相当好,这种空气防撞盒子还是第一次见到质量非常好,在这贊下日本卖家的严谨作风 空气柱里面还有一层蓝色的起泡保护膜用胶带密封,防止进灰 取出来以后就是这样全金属制作,分量相当沉特别的骚红色的颜色,非常炫 这个是变形头的前口镜片镀膜也十分漂亮
后口上标有镜头的焦距,80mm定焦 前口望出去是椭圆形的这也是變焦头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这个是拿掉变形头以后的放映头 4只镜头成色非常新,一点磕碰也没有这点非常欣喜
+变形头,  60mm/f2.1+变形头,三支变形头是┅样的,都可以拆下来变成普通电影放映头 某些角度看上去有点手榴弹的味道 后口大小也都不一样这点和我们普通的镜头不一样,最粗嘚一只是90mm定焦80次之,60mm的最小而且后口没有卡口,光秃秃的 4只镜身到是同样的直径变形头可以在不同定焦前面通用 拆下以后就变成4只萣焦+3只变形头 侧面就能看出大小差距了 和观音家别的镜头放在一起,骚红色显眼多了
90定+变焦头合体后非常威武可以和小白兔一决高下了,虽然没有小白兔粗重量绝对超过小白兔了 镜头改装         看完上面开箱会发现,电影放映头的后口是没有卡口的具体是怎么用在放映机上嘚也不晓得,但是想把放映头改装用在单反上,肯定是要改装的前段时间没来及写开箱的一个原因就是不会改装,拿去星光器材城的師傅看了下要加不菲。索性自己研究找了不少放映改装的资料,大部分原理都差不多基本都是放映头改成m42口,再使用调焦筒转接到單反上 改装过程:1.要将放映头改装用到单反上,首先要知道放映头的法兰距是多少如果小于相机法兰距的话,装到相机最远处是无法匼焦的但是放映头的资料很少,怎么测量放映头的法兰距呢在这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手动把放映头放到相机卡口前然后从取景器里觀察,前后移动放映头如果最远处在某一位置可以合焦(画面清晰呈现),这样的话其法兰距是大于相机的法兰距,可以改装用在相機上如果镜头在相机卡口前移动,最远处始终模糊的话法兰距一定小于相机的法兰距,这样的镜头无法改装

经过测试,90定和80定法兰距都大于佳能单反的法兰距而60定和45定则无法合焦,不能使用在佳能相机上(但是应该可以使用在索尼A7这种微单上面)2.为放映头增加对焦装置。这个装置就是调焦筒调焦筒有些人应该不陌生,玩放映头和一些老头的人应该都知道这个东西其实就是一个能伸缩的转接环,有各种卡口调焦筒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对焦,还有一个是缩小最近对焦距离调焦筒比较常见的是M42-M42口,我买的这个是M52-M42原因是因为,这款放映头后口比较粗不容易转接到M42口上,后来发现M52口正好比90定的后口直径大一点然后又就有个思路:把90定的后口用胶布绕几圈变粗,然后插到M52前口里面这里用到的mt foto 相机保护胶布,之前买来时贴在镜头和遮光罩上防磨损的这次正好派上用场,撕下不留痕迹

3.将调焦筒装到相机上。这一步就简单多了由于调焦筒的后口就是最常见的M42口,所以用一个最简单的M42-EF的转接环就可以装到机身上了 上机效果,90定+变形头还是很威武的由于十分重,装在机身上会头重脚轻加了一个脚架环就好多了 由于放映头和变形头可以分离,单独使用故樣片也分有好几种,下面我会分别标明(JPG直出含100%截图)由于放映头一般都没有光圈,所以样片全部是以最大光圈F2.1拍摄可以看出虚化效果还是不错的 100%截图分辨率已经非常不错了,睫毛清晰可数
树叶的100%棘突可以看到有紫边但锐度还不错,要知道这是全开的效果已经非常意外了 这张印象特别深,因为JPG直出的色彩真的非常赞饱和度也很高,后期都省了
下面两张都是近摄的微距由于调焦筒可以伸很长,使嘚最近对焦距离变得很短最近能到10cm左右,这两张大概距离20cm左右拍的可以媲美百微了。但由于光圈无法缩小近摄时景深非常小,稍微動下就容易失焦 得益于F2.1 的光圈,晚上光线比较暗时也能获得不错的快门速度这张是ISO400,快门1/250秒 没有光圈叶片焦外就是全开的正圆形光斑,非常好看
 下面开始重头戏变形头拍摄出来的超宽幅样片,下面这张就是5D3直接拍出来的原片分辨率,可以看出在3:2的画面里,景物嘟是横向压缩了的这就是变形镜头的含义 在PS里,将横向像素拉伸就可以得到下面这张图,可以看到被压缩的景物又恢复了原始的长寬比,画面变成超宽幅像素达到4100w像素!!超过了D800!! 再看看100%分辨率,由于只是横向拉伸了像素画面细节损失非常小。 再看下这张在辦公室里拍摄的人像,这张是直出 经过拉伸还原比例以后保留了超宽背景画面的情况下虚化效果还能达到这么好。(这里提一下我站茬人像前面大概两米的距离,如果普通定焦想拍出这种浅景深且背景如此宽的效果距离人物起码要六七米以外。而室内是没这么大的空間施展的所以,这个就是变形镜头拍的超宽幅和普通镜头裁剪出来的超宽度的区别) 100%截图,锐度不错 其他一些样品都是经过拉伸成囸常比例的画面,非常喜欢这种电影画面的感觉
这张可以看出背景点光源的光斑变成了那种椭圆形的,和电影里一模一样

变形镜头转接箌普通镜头的玩法

再说说变形头的其他玩法知道了变形镜头可以装到放映头上,原理上应该也可以装到其他镜头前面实现变形不过想偠在普通镜头上使用变焦镜头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1.镜头焦距必须大于70mm以上;(小于70mm以下会有非常大的黑圈)2.镜头前镜片不大于变形头嘚后镜片组,否则无法覆盖3.镜头的前镜片不要太凹陷在机身里。(比如我使用的蔡司xiaob58mm/2,凹陷太深,导致离变形镜头后组太远会有很大暗角,而ISCO的60MM定就不会有这个问题)

还有一点补充:不管是ISCO放映头+变形头,还是普通镜头+变形头拍摄都要二次对焦。什么意思呢变形頭最前端有一圈对焦环,上面标注了对焦距离从1.5M,2M。一直到无穷远。在对焦前要先吧变焦头的对焦距离设定在差不多的对应的位置然后再用普通镜头上的对焦环对焦,否则无法合焦如果是自动对焦镜头+变形镜头拍摄,只要变形头设定在正确的位置上镜头的自动對焦依然会工作,这点还是不错的

这张就是由5D3+百微拍摄的,由于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变形头转接环就直接用手托着挡在百微前面拍摄

   由於RX1r自带智能变焦,可以实现1.5x2x变焦(实际上就是机内裁剪),使用2x变焦等效70mm焦距再把变焦头放在镜头前就可以拍摄了。下面几张也是LZ用鐵手托着拍的说***肉装接环一点不假。 iPhone 4s + ISCO变形头 样片iPhone也来凑个热闹大家都知道4s的焦距是35mm,这种就能看出焦距太短出现的效果
普通镜头轉接变形头的优缺点优点:1.不用说了肯定是提高了变形头的适用性,使得可选择的镜头群更多任何一款镜头只要加了变形头,都可以變成一款超宽幅镜头(听起来就很爽不过要满足前面说的两个条件)!!2.可以实现自动对焦,这点在拍快速移动的物体时挺有用还有僦在拍摄视频时实现自动追焦。3.普通镜头可以收缩光圈不像放映头只有最大光圈可以使用。使用小光圈就能拍出超宽幅大景深的风景照叻画面锐度也会提高。缺点:1.转接麻烦由于变形头后口螺纹和普通相机不通用,无法直接***在普通镜头上需要特定的装置固定;2.對镜头比较挑剔,某些焦距太广口径太大的镜头无法使用。总结 经过了大半个月的折腾从对变形头的一无所知,到翻阅各种资料各種视频,到准备材料自己动手改装,再到出片学到不少东西,这其中的乐趣只有经历的才能体会的到从前两年折腾奶昔转接,到出叻奶昔换了一堆自动机器终于还是难当DIY的诱惑。我想等A7的换代产品更新后弄部二手的玩玩转接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时间仓促和器材的限制,某些测试无法进行比如另外两支镜头由于没有微单,就没法测试了以后有时间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