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一阿公在家翻出把扇子,是他祖父传下来的,这得值多少钱啊?
翻簧竹雕是黄岩的传统工艺,创始于清朝同治年间,与青田石雕、东阳、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大雕”。 随着现代化的冲击,黄岩会做翻簧竹雕的手艺人已经所剩不多。
永康市民金声闻家中就收藏了一把用翻簧竹雕工艺制作的竹簧扇。金声闻说,关于这把扇子的由来,还得从他祖父那一代说起。
祖父在黄岩帮忙,被赠予一把竹簧扇
打开楝树制成的木盒,一股历史的陈香扑面而来,竹簧制作的扇面上雕刻着以关公和赤兔马为主的《富贵寿考图》,在金声闻的妥善保管下,扇面上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磨损,扇穗也保留得很完整。
扇面上题着几个小字:岁在壬寅秋月以应 楚青公祖大人雅鉴 治下何光持赠。
清朝末期,金声闻的祖父金楚青在金华市地方法院担职。金声闻听父亲说,祖父算盘打得很灵,在法院里“管银钱”,担任账房先生,又因为他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后来被提拔为书记官。
1902年,台州黄岩县缺人,金楚青被调到黄岩法庭帮忙,担任法庭庭长。
黄岩是个小地方,但是因为一门翻簧工艺闻名在外。其工艺是将毛竹去青取簧,经过煮、压、刮等工序后,把竹簧和木板胶合,然后在上面雕刻各种山水、人物、花鸟图案,制成各种工艺品。临走前,金楚青的下属何光持赠与他一把当地特有的竹簧扇,以答谢他半年来的辛苦操劳。
抗日战争时期,扇子被留在兰溪幸免于难
金楚青去世后,家人将扇子封在了柜子里。抗日战争时期,金声闻举家搬到绍兴,把扇子连同书籍等旧物一起留在了兰溪外婆家。说来也幸运,金声闻外婆家在金华江以南,日本人当时占据了金华江以北,没有到南岸地区。这把扇子才得以幸免于难。
金声闻小时候曾看过祖父把玩扇子,很喜欢它的工艺。1950年6月,金声闻被调到永康工作,又过了6年,母亲去世,老家没有人了。金声闻回老家整理东西,将扇子带回了永康。
金声闻将樟脑丸放到木盒子里防潮。怕被扇子被偷走,他很少拿出来,家里的孙子辈都不知道有这么把扇子的存在。偶尔在月明星稀的夜晚,金声闻会打开盒子,静静地端详扇面,遥想当年祖父在黄岩当官,与当地官吏结下友谊的轶事。
向博物馆***竹簧扇,让更多人欣赏到它的工艺
1983年,金声闻在方岩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金声闻在旅馆闲谈时认识了一个古董商人,他便提起了这把扇子。古董商人非常惊讶,非得见识一下。待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看过了竹簧扇,商人二话不说,开出了8万的高价收购。
在90年代,8万块是一笔巨额数字。然而被金声闻一口回绝。
“这把扇子的意义在于其工艺和历史传承,如果换成钱就没有意义了。”金声闻说。
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岩翻簧厂转战木制礼品,翻簧竹雕这项传统手工艺走向了下坡路,1985年,翻簧厂停产翻簧竹雕,当地只剩下少数老手艺人还在坚持。现在会做翻簧竹雕的手艺人更是凤毛麟角。
金声闻在北京故宫、杭州灵隐寺博物馆都见过翻簧工艺制作的竹扇,但是雕刻水平还不及这把好。
随着年事越高,金声闻愈发想将扇子***出去。“这把扇子对于我们小市民来说,只是一把普通的扇子,但是在懂的人眼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金声闻说。因为祖父在金华地方法院工作,这把扇子和金华有深厚的渊源,他决定将扇子送到金华市博物馆,请博物馆代为收藏,让更多人欣赏到一百多年前的翻簧竹雕。
来源:永康日报文化视觉工作室
记者 高婷婷
往期精彩:
3. 4. 5. 6.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