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被亚洲金融T+0骗了个精光
一个曾经为人师表的人,长期受贫困所累,一直不甘于清贫,总想一夜暴富。正是由于发财心切,所以也就容易着了骗子的道儿。
我很早就注意到网上有关于A股T+0的信息,以前也试着玩过,以小博大,总是爆仓。我自恃对A股研究得比较透彻,模拟操作也是赢多输少,于是心思又动起来。我在网上找T+0,出来一大串,选哪家,还真拿不准。比较了一下,觉得有家名为“亚洲金融”的网络平台所列的规则还算不错,不像有的平台规则那么苛刻,于是当即开户。现钱是没有的,可以用信用卡。我先后通过信用卡消费的方式,转入资金进行股票虚拟***操作。对方声称是正规大公司,接受双重监管,看它的页面首页上的说法,受英国的什么机构监管,另外的没有交代,估计想说是香港证监会吧,资金绝对安交全,让客户放心操作。***也说,资金放在它们那里绝对安全。
我把几张信用卡的额度全部投入亚洲金融T+0平台,时赚时亏。但赚到钱的时候,提款从来都不顺利,大额申请经常被退回,有时成功了,却又与申请额度不符,申请1万给1千,申请8千给8百,借口说是系统默认出错,技术正在处理。有时不给提款,说是第三方通道故障,出不了款。由于杠杆操作风险特别大,一不小心就爆仓,一度累计亏损达6万余元。我只怪自己贪心,爆了就爆了,愿赌服输。一面多方筹措资金,投入操作。11月初,大盘暴涨,我抓住机遇,一举扭亏为赢,帐户资金余额达到21万余元。
当我天真地以为自己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长久以来的投资损失终于可以一下收回时,麻烦事来了。网络平台出了一则通告,由于第三方通道经常受攻击,技术正在处理,这两天都不能提款。接下来的事情更是让我绝望,我突然发现我已经无法联系***了,我提任何问题,对方总是不答。申请提款,每天都退回。
我意识到不妙,好话歹话说尽,希望能多少给我提点款,因为我的信用卡还款期到了。但***QQ总是不理我,到亚洲金融页面上在线咨询,也无人答话,我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诈骗。我哀求对方少给我一点,哪怕给我3千5千的,但对方根本不理我,最后竟把我的QQ拉进了黑名单,再也无法联系了。
我求财心切,妄图以小博大,赚点钱来翻身。说实在的,穷日子过得太久了,欠的巨额债务要偿还,女儿上大学要用钱,还要买房等等,我太需要钱了。常言说:夜路走多了,难免碰到鬼。我能怨谁呢?
经查,我的资金都是通过迅付平台转给了一家名为赛点日用品的商户,它是深圳市轩德逸贸易有限公司开设的,表面是经营日用品,实际上它在互联网上设立了“亚洲金融”平台,引诱用户参与A股T+0模拟操作,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是虚拟的,但行情走势是真实的。以小博大往往输多赢少,所以它总是赚钱。像我这种能赚到钱的实在是少之又少,所以从来也没人找它麻烦。偶有像我这样赚了钱的,它就撕下面具不再理睬了,反正你拿它没办法。
轩德逸贸易有限公司地址是:深圳市龙华新区龙华街道精华新村西区5栋302,深圳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到底有没有这家公司,现在还在不在。该公司的联系***是:0,我打过多次,均无人接听。与我有过少量资金往来的是一位名叫张吕的人,他的工行账号为3081092。
亚洲金融平台网址有三个,正所谓狡兔三窟,作贼心虚吧,一点不假。第一个:第二个: ,第三个:&,其实就是一个页面。平时它一般不开,尤其是骗局败露后,但一到股市开市,9点30分,它一准开页面。张好网,专门等待哪个倒霉鬼来钻,钻一个套一个,钱只进不出,或多进少出,不把你掏空,决不罢休。如果你侥幸赚了,那么,对不起,你就永远别再想拿回一分钱了。
T+0股票操作界面:
帐户显示对方已打款21万余元,如今真打给我了,那我现在岂不是很有钱,哪里还用得着在这里叨叨?
我的发财梦再次破灭,陷入绝境,信用卡还不上,其他的更别谈了。反正我现在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银行找我要钱,我只能耍赖。钱被轩德逸贸易有限公司骗了,已经报案,等案子破了,有了钱,&自然就还上了。我也不是恶意拖欠。深圳轩德逸还在继续行骗,它帐户里每天都有资金进出,你可以封它帐户。你银行总比我有办法。要不你就让法院判我刑,我反正光棍一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真的是:人无廉耻,王法难治。深圳是犯罪者的天堂,骗子满街都是,***不抓,法律不管。迅付平台更是犯罪者的帮凶,无数骗子就是通过这个新成立的平台行骗的。在中国,犯罪成本太低。所以,难怪骗子横行,让人防不胜防。只不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说到底,还是因为自身太贪婪,所以有时明知是陷阱,也照样往里跳。吸取教训吧!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输入“亚洲金融T+0骗”字样,就有多位网友被骗的帖子:
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下一步,等我攒下点钱,还是应当投资正规的平台。我觉得,既然我有把握炒股赚钱,玩配资不是很安全?我可以玩6倍、8倍的配资,这不就解决资金匮乏的问题了吗?我相信自己早晚能成事,何必再让不良的骗子平台骗取血汗钱呢?
附:与骗子平台***的部分联系记录
达人知命&14:02:01
出什么情况了,为何登不上
达人知命&15:36:20
申请提款,只给了我零头。我的帐号是:ysrqian,
亚洲&15:38:08
亚洲&15:39:18
第三方被攻击数据又出错了,剩下的钱申请退回
达人知命&15:40:23
还有一个帐号:yqsr,申请提款,显示已打款,但没收到一分钱。
亚洲&15:40:56
也是申请退回不
达人知命&15:41:13
最好打给我
亚洲&15:41:42
等明天提现就可以了
达人知命&15:41:46
为了提款,特意没有留仓。
亚洲&15:41:58
明天提现吧
达人知命&15:42:09
达人知命&16:00:18
ysrqian帐户申请提款8988,收到898,不是988,你们打回了8000,还差一点。
达人知命&16:00:52
达人知命&16:01:14
达人知命&16:01:52
达人知命&16:06:22
亚洲&16:06:24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亚洲&16:12:20
亚洲&16:14:01
处理退回了
达人知命&16:14:15
达人知命&15:03:54
妹子,今天能提款的吧?还有,不会只给点零头吧。
达人知命&15:06:23
我申请提7万多,留10万整在帐户里,别只给我7千多哦,那就是耍诈哦。
达人知命&16:01:19
到底给不给嘛,总得给个话。
亚洲&16:01:22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16:18:00
不给钱,也没回话,这算怎么回事?
达人知命&17:11:31
达人知命&15:34:38
今天哀求你们给我提点款,我要还信用卡。拜托拜托!
亚洲&15:34:40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15:53:58
自9月初参与你们的T+0以来,我通过信用卡前后透支10余万元,打进你们的帐户,一次次被爆仓吞掉。好容易赚回了一点,你们又不给提,也不答个话,说明情况。这样就有恶意诈骗的嫌疑了。我信用卡还不了,银行会通过公安机关找到我追欠债,而我的钱财通过网银划进了谁的帐户,每笔都有据可查。如果你们连我的本金也不想返还的话,那我只有报警告你们恶意诈骗了。差银行的钱我只有让公安去帮银行追回了,我最多失去信用,以后不能贷款什么的,没什么大不了的。
达人知命&15:57:10
达人知命&15:58:22
达人知命&15:59:49
达人知命&16:00:57
达人知命&16:03:13
你们至少应当把我投进的本钱还给我,其他多出的部分,我不奢望你们给。我拿到自己投进的钱之后,可以从此金盘洗手,不再玩这种投机的游戏。
达人知命&16:15:39
每天少给一点,慢慢给齐我,这样你们还能继续这样玩下去。否则,恐怕你们要面临麻烦,大家两败俱伤。好好考虑一下吧。
亚洲&16:15:39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16:19:24
把我的本金给我,这要求不过分吧?
达人知命&16:25:24
还有个建议,供你考虑。我能冒险赚到钱,也不全是靠运气。你可以跟着我做,到别家去赚钱,甚至可以赚得更多,这样你也不亏。
达人知命&16:26:31
达人知命&16:27:25
今天不要再给我退回提款申请了,多少给点,求你了。
达人知命&19:51:52
为什么在线不说话?回避总不是个办法,好歹得有个态度。为什么连本钱也不愿意给我,没有一点诚信与契约精神,完全就是诈骗嘛。
亚洲&19:51:53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1:58:56
对不起,晚上不冷静,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我深表歉意。
达人知命&2:14:01
大家都不容易,我也不想坏你们的事,大家心里明白就行了。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我的确需要3万块钱来救命,你就当是做做好事,可怜可怜我小老头子。我明天把自己的帐户余额减至3万元,收盘后我申请提款,你给我这个数,让我能把马上到期的信用卡暂时平一平,大家好来好散。我保证不在任何场合说你们的坏话,当然更不会报案,坏你们的事情,也不会找什么监管机构投诉,你们还可以继续顺利经营。做人得讲良心,这是我的准则。人在做,天在看,任何人我相信都是良知未泯的。谁也不是天生就想害人,老是骗人说谎话,虽说时间长了成习惯麻木了,但面对苍天,面对父母,要说心安理得恐怕未必。
达人知命&2:23:59
我前后在你这里投了七八万的样子,现在我只希望你能还我3万,我觉得这样做完了,你们的心里也会好受些。当然,如果不怕遭天谴,不怕报应,也可以狠心不按我说的做。如果真是这样,那我自然会报案,不管有用没用,并在各种论坛、场合发帖子,把你们的“亚洲金融”名声搞臭,你们至少得换个ID,重新做网页,再重新设局骗人。我不希望最后的结果是这样。
达人知命&2:31:18
你明天上班后看到我的留言后,好好思考一下利弊,好歹给我个回话,同不同意这样了结我们彼此间的事情。如果同意,我明天开盘后就会把帐户余额亏成3万,这样收盘后我再申请提款。能一次给我当然最好,如果一时钱不凑手,分几次提也行,这样我就再多留几天。我想我以后不会再碰这种T+0了。
达人知命&2:37:29
我相信这样处理对我们大家都有好处。话都讲到这个份上了,如果没有不同的意见,我就这么办了。那我明天开着QQ,要是还有什么意见,早点跟我说清楚,只要凭良心做人做事,一切都好商量。你说呢?
达人知命&9:18:27
我知道你一直在线。怎么样,我的留言你看了后,给我个表示。同意的话就这么办,我不想拖,你也不要拖,大家心安。还我3万,你不用违约,我也可以留下小半条命。这是双赢,撕破脸没必要,是不是?
亚洲&9:18:28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9:29:49
我不信上班了你还不在线。
达人知命&9:33:27
我的建议你同意,我今天就这样操作,马上让余额变成3万。如果不说话,我今天就不作任何操作,尾市申请提款3千,每天提3千,分10次提完后,再一次让仓位归零。
达人知命&16:08:00
又不给我钱,记录也没了,这样对待用户,太没人性了吧?
达人知命&16:32:58
我只提3千,你们真的就一点良心都不讲了吗?
达人知命&21:30:10
你们会遭报应的。
亚洲&21:30:11
[自动回复]您好,我现在有事不在,一会再和您联系。
达人知命&21:30:50
你们一定会遭报应的。
达人知命&21:31:32
你们一定一定会遭报应的。
我的更多文章:
( 22:19:56)( 22:03:00)( 00:56:11)( 13:03:51)( 14:31:24)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金融与投行的十大误会,您必须知道!
1号谣言:我们在报纸上看到的名字是金融市场的主角
随手打开《中国证券报》、《经济观察报》或类似的刊物,总是能发现许多分析师或经济学家在讲话。他们背后都有一些非常显赫的名字:GS,MS, ML, DB,等等。如果只看这些刊物,我们很容易把这些名字理解为金融市场的主角,是它们决定了价格、成交量和一切走势。但这不是事实,因为它们只是中介商。对外行而言,它们拥有一个气派的名字:投资银行(InvestmentBank),而内行一般把它们称为“经纪商/自营商”(Broker/Dealer),这精辟地描述了它们的两大功能:帮助客户进行融资和交易,用自己的资本进行投资和投机。
因为这些公司只是中介商,所以它们必须不停地发表言论,打免费的广告,让全世界都注意到自己。如果你掌管着1万亿美元资产,并且要亲自作出投资决策,你肯定绝对不会接受任何记者的采访;但是,如果你只是一个经纪人,为那些拥有1万亿美元资产的人提出建议并提供服务,你肯定会尽可能多地接受记者采访,以便给那些真正掌握资产的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就是投资银行分析师和经济学家存在的唯一目的。当然,GS和MS这样的中介商也拥有庞大的投资管理部门,BCS的投资管理规模甚至是全世界最大;但是这些投资管理部门和投资银行部门是分开运作的,它们的基金经理可能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经济学家说了些什么。
ML, Citi和许多其他投资银行没有自己的投资管理部门,GS,MS和DB的投资管理规模大致在亿美元之间,听起来挺吓人的。但是很少有人听说以下的名字:Fidelity拥有1.4万亿美元,StateStreet拥有1.2万亿美元,CapitalGroup拥有大约1万亿美元,Vanguard拥有8000亿美元。以上任何一家都相当于三到四家顶级投资银行的资产管理规模。所以,当中国私募基金挺进香港,声称要把GS和ML赶出去时,他们完全错误理解了金融市场的角色关系。他们不应该把经纪人赶出去,因为经纪人是为所有人提供服务的,否则市场无法运转。
2号谣言:只要做足功课,个人投资者可以轻松击败机构投资者
这是彼得-林奇反复强调的谣言,但是你可以去做一个验证----在10年以上的长期内,真正打败了机构投资者的个人非常少,大部分个人存在的目的就是作为机构的食物。在中国,你也可以随机调查100个自己操作的股民,问问有多少人在过去2年、3年或5年内打败了市场。许多人会告诉你,不但没有打败市场,甚至没有赚到一分钱。
林奇认为,个人投资者拥有更大的耐心,更少的投资限制,可以自由购买小盘股、陷入困境的股票,不用向别人反复解释自己的决策,等等。机构投资者需要向无数个人和其他机构负责,需要应对堆积如山的法律和规制问题,其交易成本往往也不低于个人。但是林奇没有告诉你,机构投资者的高成本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他们可以最快速地获得市场信息,并且在重大危机到来之前提前跑路,而你却被蒙在鼓里,直到最后一刻。
一个掌握1000亿美元的基金公司,每年至少会向华尔街支付1亿美元的佣金和“软钱”,并在市场出现重大波动的时候与华尔街合作。作为代价,华尔街的分析师会不停地给基金公司打***,发送邮件(谁给的钱最多,谁就会第一个接到***),使基金经理永远比市场提前1小时知道最新消息;当基金经理有几十亿美元的重仓需要抛售时,华尔街会绞尽脑汁地为他卸货,甚至不惜让自己蒙受亏损,以维持良好的客户关系。当你通过报纸、网络和手机短信监视市场动向时,机构投资者早就把这些东西纳入了备忘录。在中国,情况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基金经理的职业道德不高----当他们从券商那里获得一个重要信息,总是先照顾自己的老鼠仓,最后才轮到客户。在中国,如果你真的能够侥幸打败机构,这多半不是因为机构投资者不如你聪明,而是因为他们不道德。
3号谣言:对金融和投资来说,专业知识是无足轻重的
彼得-林奇不停地告诉我们,要在市场上生存,艺术和历史知识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索罗斯也告诉我们,他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哲学,而不是经济学或金融学。如果你有幸参加过投资银行或机构投资者的面试,你肯定会惊讶地发现,他们很少询问艰深的专业问题,大部分问题都围绕着性格、经历、价值观等乱七八糟的东西打转。这是否意味着你可以一边研究哲学,一边成为超级银行家?或者一边学习绘画,一边当上对冲基金经理?
事实上,你听说过的所有名声赫赫的金融界人物几乎都受过正规的学术训练。沃伦-巴菲特是哥伦比亚大学的经济学硕士,乔治-索罗斯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荣誉学士(相当于硕士),彼得-林奇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罗伯特-鲁宾(高盛前联席总裁、美国前财政部长)是伦敦经济学院的经济学硕士和耶鲁法学院的法律博士,斯蒂芬-施瓦茨曼(黑石创始人和CEO)是哈佛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等等。大部分银行家都是MBA(工商管理硕士)或JD(法律博士),基金经理和交易员一般学习金融、会计或经济学。你也可以发现不少出身工程学、数学或自然科学的专业人士,但是极少有人受的是历史学、艺术或哲学教育----即使有,他们后来一般都去过商学院镀金,然后重新开始。
解释这个事实很容易,就跟拍电影一样----大导演总是会告诉你,他们成功主要是因为自己的哲学思想,自己对世界的深刻理解,自己的艺术感觉和宗教信仰等等。他们不会告诉你,自己能拍出电影首先是因为在电影学院接受了如何放置三脚架和如何设置光线的训练,也不会告诉你各种镜头之间的差别有多大。对于他们那个档次的人而言,这些可能都太简单了,可是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没有学会这些非常简单的事情。
4号谣言:如果你是一个天才,具备大局观和灵感,你就能统治世界
大错特错。多年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我认识的所谓伟大人物也曾经这么认为。在他们眼里,金融和投资界是这样运行的:你拿起报纸,打开研究报告,分析国际局势、宏观经济和高层内幕,然后突然产生一个伟大的灵感,然后你对同事说:“嗨,我有个主意,这个主意能让我们赚10亿美元。”然后你们就促成了一桩并购,或者做了一笔伟大的投资,或者把某家公司运作上市,或者干脆空手套到了10亿美元。如果你经常光临大学附近的星巴克,可以看到无数的潜在天才在跟别人口沫四溅地分析世界大局,讲述自己的灵感有多么美妙,天生就是当百亿富翁的料子……
有极少数天才终于在金融界找到了一份工作,也许是投资银行分析员,也许是交易助理,也许是研究助理。他们惊惶失措地发现,自己第一年的全部工作居然是给老板端咖啡,给上司预订午餐,以及打印装订宣传手册!第二年,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制作PPT幻灯片,检查Excel表格的数据输入,并且被老板永无休止地嘲笑。第三年?没有第三年了,因为他们都逃跑了,带着一大堆钞票逃跑,却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自己一辈子不想搞金融了。在与朋友聚会的时候,他们会愤怒地指责自己的老板是个废物,居然没有理解自己的伟大投资构想,或者扔掉了自己的并购可行性计划书,或者禁止自己接听客户的***。最后他们会这样歌唱:“我是个天才,天才,太天才;你们都不配,不配,不配跟我说话----Suck my balls, you uncle ****er!”
大部分天才终身都只能为自己的账户做投资,或者看着证券报发表融资建议。时光流逝,他们的自大情绪却丝毫不减,每当报纸上报道某个大交易或大决策完成,他们都会轻蔑的说:“我会做的更好----我是天才,我不是读死书的,我注定不是循规蹈矩的,我他妈的就是有一大堆灵感。”在熬过足够的年头之后,他们可能突然获得一个掌管大资金的机会,或者成为某个项目的融资主管。灾难就这样发生了。不幸的是,中国投资公司正是由这样一群人掌管的,现在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表现那么差劲了吧。
5号谣言:金融界充斥着阴谋、诡计、违规操作和犯罪行为
这要看你拿什么做道德标准。如果你坚持以清教徒或摩门教徒的道德观来规范金融界,肯定会发现这个行业充斥着小偷、强盗和杀人犯。问题在于,整个人类社会都很肮脏,你走在街上都会遇到飞车党和拎包的,打开电子邮箱都会收到无数垃圾骗子邮件。你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政客、评论家和娱乐明星,全身上下只有衣服是干净的。就连去吃饭的时候,都得提防老板有没有在菜里加***,有没有使用转基因食品。
那些攻击金融与投资行业道德败坏的人,并没有意识到金融界是世界上管制最严格的行业。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面谈或***交谈,经常要邀请律师到场,或者做现场录音,以保证不会产生内幕交易;当你有幸为机构投资者操作账户时,你本人炒股赚钱的希望就永远破灭了,因为那是不允许的;最后,每个季度你都要签署一大堆法律文件,公开一系列个人隐私,以方便虎视眈眈的检察官随时把你抓进看守所。我说的当然不是中国的现状,但是从某些基金经理开老鼠仓被抓的事件看来,中国早晚有一天会跟上的。
当你买房子的时候,房地产开发公司可以剥掉你三层皮;保险公司最喜欢骗取你的保费,然后什么也不赔偿;在医院开药可能开到过期老药,或者干脆开到自己不用吃的药;至于电信、煤气和自来水公司,相信你经常受到他们的残酷欺诈。相比之下,金融界人士简直就是天使,他们连打一个广告都要加上几百字的免责条款和解释说明,例如“过去的业绩不代表未来”。我们应该意识到,人类社会的本质是肮脏社会,我们只能找一个相对干净的地方。我们原先认为很肮脏的行业,其实“最不肮脏”。
6号谣言:世界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他们躲在密室里搞我们
在我看过的阴谋小说里,《达芬奇密码》是最精彩的,可惜它讲的是宗教阴谋,而不是商业或金融阴谋。关于金融阴谋的小说经常以历史著作甚至学术著作的身份出现,并且与反犹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联系在一起。几个比较有趣的阴谋论包括:拿破仑是被英国金融家打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摩根家族的阴谋;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希特勒对国际犹太人集团的自卫反击;苏联是犹太人的阴谋;次级贷款危机是华尔街的阴谋,等等。
相对而言,我觉得世界杯阴谋论更有参考价值----1998年的决赛被***集团收买,2006年巴西受贿故意放水,等等。足球,无论多么复杂,都只是场上22人和3个裁判的游戏,最多加上十几人的教练组,所以是可以收买和计划的(***门事件证明了这一点)。而专业的融资和投资管理则是非常复杂的游戏,一家公司最高决策层的人数就可以轻松超越巴西队的人数,而且其影响力都远远大于罗纳尔多和卡卡。如果不相信,你可以去看看花旗董事会的名单,他们要么当过政府高官,要么在其他世界500强公司担任CEO,都拥有不止一架私人飞机。
让全世界最大的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联合进行某个阴谋,将是阴谋策划者最大的噩梦。那些最高决策者们都太聪明了,他们的部下可能更聪明,很快就会意识到背叛阴谋可以取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有一个天才阴谋家对大伙儿说:“明天我们就联合整垮中国,捞一大笔”,那么今天就会有数十人向中国政府告密,以捞到更大的一笔。要贯彻一个阴谋,你的团队必须又小又精,最好头脑简单,不要老是斟酌利弊。对于一个即使交易1万股股票都要勾心斗角一番的行业来说,联合维持一个庞大的阴谋实在太强人所难了。
7号谣言:金融界是一场你攻击我、我攻击你的零和游戏
一年多以前,麦克告诉我们:“华尔街是一个动物互相攻击的地方。”他当然有资格这么说,因为他是那群动物的领袖之一。不过,鉴于他一贯夸张的风格,我宁可相信这是指同行之间天然的敌意,而不是指行业的本性。事实上这更像是一场互相帮助的游戏:今天你打***给我,把100万股股票以较低的价格出售给我,那么明天当我发行一只热门新股的时候,就会给你留出100万股的配额。在客户与经纪人之间的***线上,你会不停地听到如下对话:“我帮了你这么多……我上次帮了你一个大忙……这次你必须帮我……谢谢,下次我还会帮你。”
众所周知,交易员的首要素质是喝酒,并且总要比客户和同行更晚醉倒。有人恶意地揣测,这是为了把所有人都灌醉然后套取情报;但事实是关系比情报更重要,而维持关系的最廉价的法门就是泡吧。如果白天你搞了对方,晚上可以依靠喝酒挽回一些影响;如果白天你被对方搞了,晚上可以借助喝酒让对方悔罪。银行家也是一样,他们一边喝酒一边嘀咕如下的话:“上次那个单子我们让你们参加了,这次你们应该让我们参加……我们要当联席保荐人,上次我们不是让你们当了吗……朋友之间,合作愉快……”
如果你是圈子之外的人,例如基金投资者或者上市公司,肯定会觉得自己被搞了,因为金融家拉关系的时候用的都是你的资源,最后是你在买单。机构投资者用基金的利益来贿赂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则用上市公司的利益来反哺,以此类推。如果每个圈内人都能巧妙地从圈外人身上刮下一些金子,那么整个圈子仍然是一个正和游戏。圈内人有时候也会闹矛盾,而且是很大的矛盾,但那属于人民内部矛盾。真正的敌我矛盾是不存在的。
8号谣言:专业人士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或消息最灵通的人
如果一个人搞金融和投资,他肯定不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要么在探讨人生和宇宙的奥秘,要么在竞争诺贝尔奖,要么在白手起家自己创业,总之他不会为别人筹集资金,也不会为别人管理资产。至于金融界人士是不是消息最灵通,也很值得商榷,因为金融界内部防火墙(通称“中国墙”)的存在,给信息流动带来了严重困难。此外,在宏观层面上,专业媒体的信息可不比专业人士的差,如果你读过《法柏报告》的话,就知道《纽约时报》或CNBC这类媒体的消息有多灵通了。
既然金融机构不是由最聪明的人构成的,也无法保证最灵通的信息,它们怎么还能立于不败之地呢?***很简单:1)它们运用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2)它们有一套科学的工作框架。那些所谓的“民间高手”可能的确比投资银行的董事总经理更聪明,比对冲基金的首席投资官更会分析,但他们仅仅是武林高手而已。普鲁士军队能够横扫世界,依靠的是铁一般的纪律和严谨的组织结构,尽管这支军队的大部分军官都是头脑僵硬的笨蛋,他们仍然打败了浪漫的法国人、冷酷的俄国人和高贵的奥地利人。腓特烈大帝告诉我们:一个完善的中级军官团比一个天才的最高统帅更有价值。
金融界并不缺乏天才,但这些天才都学会了如何在科学的框架里发挥自己的热量。作为年轻的银行家,你首先学习的将是IPO的法律流程,Excel模型的做法等极其枯燥的东西;作为年轻的交易员,你首先会在***线上旁听几百个小时,以弄清机构投资者的思维方式;作为年轻的分析师,你首先会弄清如何用Bloomberg和Reuters终端最快地找到财务数据----当然,让团队里的每个人喜欢你,是一项最重要的学习任务。那些无法融入科学框架的天才怎么办?你还记得阿根廷球星里克尔梅吗?他是一个天才,但终身只能在比利亚雷亚尔这样的球队打上主力,这就是天才在现代社会的比较糟糕的下场(其实与达利山德罗比起来,他已经很幸运了)。
9号谣言:重要的不是创新和技能,而是讲故事和吹牛,以便把产品卖出去
我接受了多年的高等教育,唯一学成的技巧是吹牛,这正是我痛恨自己的原因。每当我看到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时,总是会产生由衷的敬佩。会用Matlab和SAS进行定量分析是非常杰出的技能,会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是非常杰出的技能,能够独立对整个财务和税务报表进行***也是非常杰出的技能。我认为,随便学会以上哪一项技能,都比会吹牛要强不少。事实上,这个世界上身无长技的人太多了,而吹牛又是一项门槛很低的能力,所以我们才会听到“一切技能都不如吹牛”的奇谈怪论。
好吧,吹牛的确是一种卖东西、拉单子的好方法,但前提是我们总要有东西可卖。如果没有金融工程师设计出绝妙的抵押证券和利率衍生品,我们能够仅仅依靠三寸不烂之舌就虚构出一个市场吗?如果没有律师解决资本利得税的监管问题,我们能够仅仅依靠胡吹海吹而创造出ETN(交易所交易票据)吗?即便是被绝大多数人鄙视的IPO,如果没有一个产品专家和一个行业专家,仅仅依靠所谓的“老式关系专家”也不可能做成任何一笔交易。曾经有一段时间,能说会道的人受到大家的一致追捧,于是他们都被宠坏了,直到今天还以为世界没有变化。
不少人都读过《说谎者的扑克牌》,对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抵押证券业务留下了深刻印象。所罗门兄弟的高管都是一群吹牛高手,但首先他们得益于一个强大的、积累雄厚的抵押证券部门。出于种种自愿的和被迫的原因,抵押证券业务的头头建立了完整的承销、销售、交易和研究业务,并掌握了强大的定量模型,然后才轮到所罗门兄弟的客户关系起作用。吹牛固然很重要,但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了这项能力,使它与外语、电脑等能力一样,成为一种纯粹的工具,而不再是决定胜负的力量。
10号谣言:中国的金融业发展极快,将在十几年或二三十年内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甚至取代美国和欧洲的地位
前半句话是真的----除了中东的石油富国,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金融业比中国增长更快。如果算上香港、台湾乃至新加坡等所谓“大中华区”的金融机构,中国早已在全世界的融资、交易和投资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所谓中国将在十几年或二三十年内成为最有影响力的金融中心,甚至取代美国和欧洲的地位,无疑是一句空话。中东人正在迪拜、多哈等城市用大笔金钱打造西亚金融中心,但没有人会认为他们威胁到了纽约、伦敦或东京的地位;同理,尽管我国政府付出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北京和上海,它们仍旧缺乏足够的制度和实力。
几乎所有成功的金融中心都位于英美法系国家----纽约,芝加哥,波士顿,伦敦,香港,新加坡,等等。日本在战败之后引入了一些英美法因素,但法律和习惯上的原因使东京的金融地位仍然无法与它的经济地位相提并论。巴黎、卢森堡、法兰克福和阿姆斯特丹等地各有各的优势,但它们始终是二线金融城市。来自欧洲大陆的全能银行,例如DB,BNP, SG,ABN以及ING等等,总是会把自己的投资银行和交易业务迁移到伦敦城去,并且在华尔街买下大宗业务以证明自己的存在。中国不可能为了成为金融中心就把自己实行的大陆法改为英美法,甚至不可能做日本战后那样的改良,这是一个重大的劣势。
与中国政府想象的不同,强大的政府干预无助于建立金融中心。华尔街和伦敦城都是在政府的强烈不信任情绪下成长起来的,只有在它们成为主要的经济增长来源之后,政府才转而采取支持的态度。作为世界金融业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联邦和各州通过了多如牛毛的阻碍金融发展的立法,而欧洲大陆的监管倒是薄弱的多。现在我们知道,成为金融中心的关键在于发挥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缩小政府的权限,赋予市场更大的自由。政府的强力干预可以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可以把一个小渔村变成出口加工基地,可以让钢产量突破1亿吨,却唯独不能制造金融中心。我国政府不是不明白这一点,只是无法改变自己而已。
价值投资的哲学思考
价值投资的分歧主要在于: “买便宜货”和“买好货”哪个策略更挣钱?关于投资的博文,除了在分析目标公司时参考一些信息外,平常很少拜读,但周年洋先生的投资体会是个例外(即便如此,也未能完全拜读其所有的博文,个人感觉:投资者分享投资失败的体验对读者更具启示意义!),因为周先生的文章包含了很多的哲学思考。虽一、格雷厄姆的GEIGO最近看了周先生的博文《价值投资1.0版到价值投资2.0版(上篇)----格雷厄姆的终点,芒格的起点》。周先生在博文中提到:在《聪明的投资者》后记里格雷厄姆说,他认识两个合伙人严格按照《聪明的投资者》的投资原则,在20年里研究了无数的公司,其证券组合里包含有100多种不同的证券,管理的几百万美元资金年均回报率达到20%,让客户相当满意。但在1948年,他们遇到一个机会,买入一个成长性公司一半的权益,这个公司当时不被华尔街看好,但这两个人很看好这个公司的潜力,用手中管理资产的25%买入了这个公司的股份。随后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公司的股价上涨到了最初买价的200多倍,“仅从这一笔投资决策中获取的利润,就大大超过了20年来在专业领域中通过广泛的调查、无尽的思考和无数的个案决策所获得利润总和。”所谓的这两个合伙人其实就是Newman和格雷厄姆本人,他们买入一半权益的公司就是政府雇员保险公司(GEIGO),他们实际投入了当时资金的25%大约71.25万美元。如果一个投资者在1948年初拥有格雷厄姆纽曼公司100股(价值11,413美元)的话,那么到1972年,当他继续持有GEIGO分配的股票时,其价值将达到166万美元。对于这个巨大成功的案例,格雷厄姆的解读是,“华尔街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赚钱和投资方式。......一次幸运的机会,或者说一次极其英明的决策所获得的结果,有可能超过一个熟悉业务的人一辈子的努力。”周先生认为:虽然格雷厄姆对于这次投资的结果也是兴奋异常,但格老没有意识到对GEIGO的投资开启了一条价值投资的新路。在投资GEIGO时,格雷厄姆先生没有遵循以往的原则(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得出公司的估值,利用市场先生的悲观情绪以安全边际价格买入目标公司,等到公司恢复价值卖出),当GEIGO股价大幅上涨,其涨幅大大超过利润的增长时,按照经典的格雷厄姆原则,必须选择卖出。但这次由于持有的方式是一种参股模式,变成了一种家族式生意,不得不持有,并因此能获得丰厚的收益。周先生指出:由于低估买入高估卖出的模式如此强大,以致让格雷厄姆自己都受到了遮蔽。这种遮蔽延续到了今天,大多数格雷厄姆式投资者似乎只认识这种模式,而对这种以低估价格买入优秀公司长期持有的模式很是陌生。周先生进一步认为:格雷厄姆奠定了价值投资的基本原理,但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是价值投资1.0版;而芒格和巴菲特共同开创的投资理论和实践是价值投资的2.0版。而价值投资2.0版才是价值投资人应寻找的圣殿。价值投资1.0版,其实就是买便宜的股票 -- 烟蒂股,价值投资2.0版说白了则是购买成长股,成长股的股价随着公司收益的增长以更快的方式上涨。巴菲特的成功,外加格雷厄姆先生在《聪明的投资者》后记中的故事,似乎向众价值投资信徒发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基于成长股的价值投资才是投资主流!书籍,在这里一并分享一下,也有助于各位朋友全面了解故事的全貌:《滚雪球》(上)中有一段描述:1976年,GEICO濒临破产,股价从61美元/股暴跌至2美元/股。1972年的那166万美元跌回了5万美元,比起1948年的那1.1万美元,好像也没有那么显得令人心动了!更具讽刺意义的是:如果1948年的那1.1万美元按格老年收益率20%复利计算到1976年,猜猜结果会是多少?超过180万美元(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虽然格雷厄姆的年均投资年收益达20%,但他老人家每年都将收益分配给了投资人,确保其管理的基金规模不至于太大)!难怪格雷厄姆先生在1977年接受采访时这样评论GEICO: “It makes me shudder tothink of the amounts of money they were able to lose in one year.Incredible…. You have to be genius to lose that much money.”。是啊,作为一个管理层,你得是个天才才能在短期内赔那么多钱,但对于一个投资者,投资失误让你无需是天才也能在短期赔光钞票!【注:GEICO后来被巴菲特以极低的价格收购,并撤换了管理层,在90年代又重放光彩。但这种类似反向并购的操作基本排除了原股东参与发财的可能 -- 别忘了巴菲特是怎么拿到控股权的:你不卖,他到哪儿去买;他持股达不到满意的地步,怎么可能投入资源去做大做强GEICO?-- 特修斯之船(The Ship of Theseus)哲学难题】二、费雪(Philip A. Fisher)的“Uncommon Profits”信奉成长股的价值投资者奉巴菲特为圣人,但这位费雪先生才是成长股价值投资的鼻祖。巴菲特也曾表示其70%的后期投资理念来自于费雪。费雪先生主要写了两本书《Common Stocks and UncommonProfits》和《Paths to Wealth through Common Stocks》,在两本书的封面都标着巴菲特的一段评论:“I am an eager reader of whateverPhil has to say, and I recommend him to you.”。费雪先生的这两本书确实值得一读。如果阁下读过这两本书,再加上格雷厄姆先生的《聪明的投资者》,您再去看看巴菲特先生每年的年报演说汇编(巴老本人没写过书,汗牛充栋的巴菲特投资书籍都是巴粉的作品),感觉一定会大不一样!如果您在巴老的年报汇编中发现了什么新颖的观点没有在费雪和格雷厄姆的典籍中被提及,请一定多多指教!呵呵,只要成巨富了,说什么都有人听;否则,说得再好也没人理会!费雪先生本人是一位杰出的投资家,其年轻时的傲人投资业绩,外加这两本书的出版给格雷厄姆带来很大的冲击。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第7章中对购买成长股作过专门的论述。在采访和评论中,格老也多次表示,基于成长股的投资应该属于一类价值投资,虽然风险较大,但高手的成功不可否认!(格雷厄姆将GEIGO的案例放在《聪明的投资者》后记,可能正是出于一种哲学考虑,让读者注意到GEIGO的成功足可抵其一生的其他努力。格雷厄姆是与费雪同时代的人,他早就分析并评论过成长股投资理念,谈不上什么被“烟蒂股”理论所蒙蔽)这样一位天才大师,结果如何呢?看看他儿子在《Common Stocksand Uncommon Profits》前言第9页的一段话:”His few late-in-lifepurchases were not successful. He would have been much better offfinancially if he had just quit doing anything at the age of eighty or evenseventy. It wouldn’t have mattered if he sold and went into index fundsor just held what he owned until he died. As it was, his decisions detrac-ted value steadily”简而言之,就是这样一位当年华山论剑的绝顶高手,晚年将早期所挣的钱都赔得七七八八了。如果有人质疑费雪的水平,请阁下去图书馆翻翻资料,看看他老人家早期的投资组合和光荣业绩。虽然这位大咖当年红遍美国时没有拍卖过午餐会,但他老人家的任何言论资本市场可是言听计从,呵呵,绝不仅仅只是“护城河”。三、巴菲特神话巴菲特先生无疑是空前的投资家,也是格雷厄姆先生最为杰出的弟子,一代宗师最为欣赏的价值投资者,否则,格雷厄姆也不会在荣退时首先想到由巴菲特继承大统(建议由巴菲特和Mickey Newman联合收购格老的基金公司--Graham-Newman Corporation,后因这两人性格不合而作罢)。仅凭这一点足可证明巴菲特当时在价值投资界无人出其右的江湖地位。就挣钱能力而言,巴菲特无愧为价值投资人的终极梦想。中国人喜欢以成败论英雄,投资嘛,谁挣到钱,谁说的就有理,谁能挣到大钱,谁说的就更有理!所有前人总结的经验和教训一股脑归全归集给了这位全球巨富。但本人认为知识的力量最终必定超过金钱的魅力,君不见只有百年的学校,何来历经几个世纪的企业及商贾巨富?那些虽然没有巴菲特有钱,但留下投资经典,给普通投资者指引切实可行的投资之道的大师更令人尊敬!巴菲特的投资业绩是空前的,令人激动并为之神往的。几年前,我问过一位挺有名的银行家:“巴菲特真的很厉害吗?如果他的投资真很准,那直接跟着他做,收益岂不是也很可观?”,这位银行家迟疑了一会儿:“巴菲特投资当然很厉害,但有一部分回报应来自于他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跟着他做投资则可能会被‘实现’…”。仔细想想,巴老的有些投资确实有“自我实现”的嫌疑 -- 股价被他老人家的名声维系于高位,股价稍稍下跌,他老人家就继续扫货。从好的方面看,这是他老人家善于发现并坚持价值投资;但从坏的方面看,如果阁下只是一个普通投资者,即使你有巴老这样的自信,你有他那样的资金吗?如果股价没有巴老那样的大咖维持而下跌,您的投资收益还会有巴老那么高吗?【注:企业也是可以“自我实现”的 -- 有了巴老的极力维护股价,企业就可以维持很高的信用评级,获得很多低成本资金,更从容地渡过产业周期,从而愈发证明巴老的先见之明,呵呵,可以参考一下IMB】有心的读者其实可以比比巴菲特和其它几位同代价值投资大咖的投资回报率:Seth Klarman, Howard Marks或Joel Greenblatt等等(这几位均未采用 “护城河”投资策略)。对了,有一支基金也值得看看(抱歉,它的名字我忘了),这支基金的管理人很有名(我不记得在哪本经典书籍中看到过他的大名,然后才查到他管理的基金),根据其基金的说明,他们采用的也是“护城河”,且敢于重仓,前20年的累计业绩超过了伯克希尔-哈撒韦。为什么这么厉害的基金我却忘了它的名称呢?呵呵,它重仓Valeant(VRX),占基金30%多的仓位全是这玩意儿,现在悲剧了!我一看,这“护城河”遇上克里特岛空降兵部队了,就将这家基金的网页从阅读列表中删除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分不分红?如果几十年从不分红,就差不多达到宗教级别了(呵呵,还是股神厉害,终于将投资从芒格的哲学提升到宗教的层面):只要信主,就能上天堂;只要信伯克希尔-哈撒韦,就一定会发财!阿们要念,巴菲特之道也要不停宣讲,否则圣殿靠什么建成?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值多少钱一股?现在的股价不具意义。“Itain’t over until it’s over.”需在后巴菲特时代的三年之后重温伯克希尔-哈撒韦的股价及投资组合,方能还原光环背后的真是价值。“只有等潮退了,才能看出谁在裸泳”这句巴氏名言,对他本人也一样实用!成天股神如何如何,神的法术你是学不会的,看着神飞来飞去就兴奋,鄙视凡人挣钱慢,看不上格雷厄姆“捡烟蒂”,自己照着神的套路一飞,不是摔死就是半残。别忘了当年神就是靠“烟蒂”的烟,先让自己云山雾罩,然后才有腾云驾雾的!(以巴菲特后期管理的资金规模,他到哪里去捡足够多的“烟蒂”,呵呵,只能自己开烟厂,然后教别人如何吸烟了。)滚雪球,呵呵,滚过雪球的人都知道,雪球一开始越滚越大,但一直滚下去…,结果如何?答对这个问题的朋友才是真正滚过雪球的!四、中国的巴菲特中国是一个崇尚财富的国度,导致中国的巴菲特如过江之鲫。有巴粉跟巴老吃一顿天价午餐,摇身一变,就仙气上身,成了中国股神。搞得我都怀疑这帮家伙付巨资吃饭的真实目的 -- 考CFA至少需要吃几年的苦,出道后能不能在投资界混口饭吃尚未可知;但跟巴菲特吃一顿饭,在这个神奇的国度就会引来一大堆脑残粉,可以开私募,做演讲…。好像巴菲特能在那顿饭上教他什么神仙秘籍,呵呵,真是这样,那天下排名第二的股神应该是巴菲特的儿子 -- 他们经常跟巴菲特一起吃饭!有一个中国“巴菲特”挺搞笑,在一次评论中大侃其投资腾讯的体验,自诩在马化腾减持腾讯时他仍坚持加仓的过人胆识,并评论到:“即使马化腾本人都远远没有认识到腾讯的价值。”呵呵,真厉害,老大,您的司机都带着方向盘下了车,您还在这瞎白活,就不怕“吃着火锅,唱着歌…,一觉醒来就到了鹅城“?还是在不停忽悠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车,翻车后有厚厚肉垫子?五、结论价值投资的核心:你所购买的股票价值应超过你所付出的价格!没有什么股票能够好成无价之宝,值得你不惜一切代价去获取。不管是不是成长股,也不管是不是好企业,有没有“护城河”,投资赔钱的原因只有一个:买贵了!因为股神挣了大钱,“用不贵的价格购买具有‘护城河’的好企业的股票,并长期持有”,成了价值投资的圣经,但在实际操作中,大师如格雷厄姆或费雪之流都无法避免灾难性的错误,何况我等后生小辈?本文的目的无他,只是提个醒:看书要看全,听故事要听到结局,别被断章取义!有些方法听上去很美妙,操作起来如何,是否适合自己要多想想!挣钱不容易,且投且珍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