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灯便演春台戏 中的落灯是什么意思

小镇入夜,很是静。我在书房窗前,茶烟氤氲。忽一阵极远传来的曲调,细一辩,是越剧,随风飘荡,缓缓绵绵,真人演唱。一想,哦----是春台戏开始了。第二天,散步分湖滩,特意转到西栅田头,正是,每年的春台戏在演着。
戏台搭在村头的谷场,借了半爿田,靠近分湖滩。记得1996年,我家从老街搬到镇东头的“中心村”哪里,屋前就是田野。每年这时分,村上组织请戏班,在场头搭台。有人到每家通知,让出钱,随意的,一般几十块,出钱的名单会在场头张贴。也有老板包场,一场戏那时三四百块。这次我问了下,一场要一千多了。小镇的周边,村落四布,春台戏的唱腔,便在各村此起彼落。
踏进戏场,很象样了,钢架搭的台,是有专人做的。油布把场地全遮盖,台下摆满长凳,象旧时的戏院,看戏的,大多是中年以上人,小孩在台前穿梭。戏场两边的农屋,腾出来做了庙堂,三间平屋,分别供着不同的神:财神、八仙中的几位,都是能保佑丰收的神仙。供台上食品丰富,猪蹄鲤鱼,糕点粽子,黄酒几瓶,典型的农家风味。红烛高照,香烟袅绕,只见一排签上,插了一排带咬嘴的纸烟,神仙也抽烟了,算是与时共进。戏场另一边,有专供烧香的香堂,蜡烛都大,香是整把整把点着。春台戏的场面,热闹又有点神秘。
台上唱的戏是“玉龙太子”,大概说的是龙太子微服出行,遇上漂亮的村女,一段周折后,终成眷属。请的戏班是“嵊泗天赐越剧团”,行头很专业,琴师配备五六人,音响、灯光字幕齐全,这等排场,可到任何剧场演出了。台上字正腔园,水袖曼舞,台下笑颜欢声,祈福春情,皆大欢喜的结局,融入明天的春耕之中。虽然现在已无田可耕,但人们心中一片春田仍在。
春台戏的文化现象,历史悠久,早可追溯到上古社会的春祭,万物复苏,一年的收成全在此时,燎火歌舞,祭供牲酒,供得是神农炎帝,保佑丰谷无灾。《礼记?祭统》:“凡祭有四时:春祭曰?…”。演变到搭台唱戏,已有庙会的意味。鲁迅笔下的社戏,舞台搭在船上,看戏的,乌棚船里半趟,咪着绍兴老酒,真与神仙同乐。苏州一带江村,台是搭在村头田间。
清代诗人蔡云,著有《吴歙百绝》,尽写吴中乡土风物,其中写春台戏诗:“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乾。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祭神以后唱戏,娱乐一方,春意盎然,一般延续三天。除了越剧,还有锡剧、宣卷等戏曲,赖以生存的乡土舞台,是地方戏曲生命所在。至今,要是没有春台戏、庙会,这戏班子真要绝种了。
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精神生活,农家百姓,丰收平安是最大的愿望,当小镇周边的农民消灭以后,丰收的愿望,随着楼房升高,延伸到各个方面的“丰收”,神仙还是存在,祭神还得延续,心中的神,心中的道,随着一声“公子…、***…”,随着香烟,在天空久久回荡。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