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问道帮派图标名字叫飞龙在天,求高手帮忙...

  龙, 一种几千年来从未有人见过的神异动物,但它的形象却多姿多彩,且富于变化,最初大多数人心中龙的样子应该是一条的头上长了角、并且有腿有脚的巨大蟒蛇,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后来人们想象力进一步扩大,这样的一种特殊称之为龙的动物又产生出了若干的分类,形象也日趋丰富,有说龙像狗像牛,有的说龙是马首蛇尾, 有的说像鳄鱼、有的说像晰蜴、有鳞的叫蛟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龙。有翅膀的叫应龙等等。最为完整的说法是鹿的角,牛的耳朵,驼的头,兔的眼,蛇的颈,蜃的腹,鱼的鳞,虎的脚掌,鹰的爪子,如果真有这样的动物,那么它准确的名字或许应该叫做“九不像”。龙就这样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演绎变化,后来甚至还演化出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狴犴、赑屃、鸱尾这九种“龙子”造型并在人间广为使用。
  这种只听闻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从诞生之日起,就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而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传说最初的“龙”来自一个团结勇敢且骁勇善战的部族,他们每攻陷一个部落打败一个部族的军队,夺得带有部落图腾图案的战旗后便收藏起来,久而久之,他们已经打败了很多曾威名远扬的部族,这个战无不胜的部族把缴获的战旗聚起来并裁下所需部分,拼凑起来便有了最初的“龙”,由此也产生了龙这一神异动物所有的象征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威力、不容置疑的统治力、同时也成为是民族或权力统一的标志。
  如此特殊的图腾象征意义正是后世帝王需要的自己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同时也能够证明自己得到的天下与权力是来自上天与神灵的合法赋予。
  于是顺利成章的龙在封建时代就成为帝王的象征,所有与帝王相关的东西都与龙扯上了关系:帝王的长相叫龙颜、帝王的胡子叫龙须、帝王的衣服叫龙袍、帝王的屋子叫龙廷、连帝王的儿子都成了龙子。就连大字都不识几个的汉高祖刘邦,在当了皇帝之后都知道要给自己找一个蛟龙爸爸(《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在中国的历史中,帝王与龙已经合二为一了。
  飞龙在天,出自《周易·乾卦》的九五爻辞,原文为“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形容飞腾而居天位。 中国五代时南方有一个南汉的小国家,这个国家的建立者刘岩当了皇帝以后就根据这个卦象为自己创造性的发明了一个名字叫“?”,他这个皇帝当的不怎么样,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荒淫残暴”,他所建立的国家也不大,只有岭南东西两道(今广西西部、南部及广东部分地区),但“?”,这个名字真是起的霸气十足,气派非凡,有十足的真龙天子气象。
  本书讲述的就是龙与帝王的故事

楼主发言:27次 发图:0张 | 更多 |

  公元1606年,明朝万历34年,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地域最为辽阔,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度中朱翊钧已经当了34年的太平皇帝,这个庞大的帝国在万历皇帝的手中似乎被治理的河清海晏、歌舞升平,国家太平无事,皇上也乐得清闲,在最近的十余年里,万历皇帝干脆将国事完全交给那帮子愿意瞎操心的大臣们去打理,自己也乐得整日在后宫里赏花品酒,游艺玩耍。

  这一日,万历皇帝闲来无事,听身边的小太监说起京城的一处道观中前几天来了一个老道士颇有神通,上能够神游天外,下能直通地府,天上地下,神鬼之事,无不知晓。万历皇帝本来也在宫中无聊,平日在戏文里也常听那一出道士做法唐明皇月宫幽会杨贵妃的故事,京城之中有此神通之人,自然要传进宫来见识一番。

  等到道士传进宫来,万历皇帝不由得有些失望,这个老道士面容猥琐丑陋,衣着邋里邋遢,还有些像是宿醉刚醒的样子,哪里有戏台上那些道士们仙风道骨的样子,心中别扭,可人既然已经传进宫来,说不得也得将就的看看他的本事。

  老道士脚步歪斜,踉踉跄跄的来到皇帝跟前,也不跪拜,反而盘腿在地上坐了下来,从腰中解下一个酒葫芦先喝了两口才打着酒嗝,醉眼朦胧的向皇帝说道,皇上召唤贫道前来,不知有何吩咐。

  万历皇帝心中厌恶,嘴上应付着说道,听说道长颇有神通,可与神仙交往,朕虽贵为天子,可从未有缘结识神仙,不知道长可有手段如朕所愿。

  邋遢老道醉眼微睁,看了一眼皇上,把手中的酒葫芦一扬说道,想见神仙原也不难,我这葫芦了装的就是通神之酒,喝上一口,自然能够上天入地,得偿所愿。

  万历皇帝看了一眼老道士那个酒葫芦,漆黑肮脏,几欲作呕,哪里肯喝里面的酒,面色一沉,厉声斥道,大胆道士敢戏弄于朕,不怕千刀万剐吗。

  万历皇帝的表现也在老道士的意料之中,老道士不慌不忙将酒葫芦的底部轻轻一拍,葫芦从口中竟然有一股白酒喷出,化作一条白线自动注入万历皇帝面前龙案上的白玉酒杯之中。

  万历皇帝只闻着酒香扑鼻,自己宫中珍藏的御酒似乎都逊色三分,心想不说老道士有无神通,这杯美酒可以先尝一尝,一旁早有太监拿着银针在酒中探视,看到酒中无毒后万历皇帝举起酒杯一饮而尽。

  这一杯酒下肚,万历皇帝就觉着自己身轻如燕,从皇宫中飘然而起,升到半空,恰巧一片白云飞来就在脚下,腾云驾雾,直奔天上飞去。

  不一时,万历皇帝来到一座巨大的门牌楼前,门楼前站着四位金甲神将,威风凛凛,怀中分别抱着琵琶、宝剑、青龙、大伞,门楼上挂着一个牌匾,上面写着南天门,真的来到天上,这不是南天门和四大金刚吗,万历皇帝心中万分激动,随着白云飘进南天门,一直来到凌霄宝殿。

  凌霄宝殿正中龙椅上高坐着一位神仙,皇冠龙袍,应该就是玉皇大帝,殿中左右站立着许多神仙,交头接耳,神态各异,许多神仙和戏台上的装扮差不多。

  他们是不是也在上朝议事,万历皇帝琢磨着。

  这时,就看到一位黑面獠牙的神仙站出来向玉帝启奏说,玉帝,从唐朝末年黄巢起兵直至今日,地府中死于刀兵的冤魂甚多,此等冤魂不入轮回,久留地府,鬼满为患,微臣不知如何处理,还望玉帝明示。

  玉帝微微一皱眉,转头对左手一白胡老头说道,太白金星,阎君方才所说之事如何处理。

  太白金星回奏,刀兵冤魂,自应在刀兵劫中勾销,此时下界人间天子朱翊钧懒惰昏聩,多年不理朝政,天下乱象已生,阎君可着冥司判这许多冤魂先投入人道,我皇在派遣罗睺、计都等杀星下凡,降生人间,搅乱乾坤,才能使这许多冤魂在刀兵劫中重入轮回,如此才能三界太平。

  玉帝点头称善,阎罗喜笑颜开,只有在一边旁听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听到金星说自己懒惰昏聩,平日里自己耳边尽是尧舜禹汤之赞,阿谀奉承之语,如何能够容得金星如此评价,怒火中烧之际早已忘记自己身在天庭,大声怒喝,疾步冲过来要和金星理论,不等万历皇帝上前,早有天庭神将过来举起手中金锤只向万历皇帝头上砸去,万历皇帝就觉着身体被金锤砸中,不由得落下云端,身体直向地面跌去,不由得大叫一声。

  随着自己的大声喊叫,万历皇帝从从龙床上一下子坐了起来,只见天色已黑,几名太监正围在自己身边服侍,邋遢老道早已不见了踪影,真不知方才所见是真还是梦。

  第二天,京城开始下雪,这场大雪一直下了整整六天,雪足足在地上累积了五尺之厚,雪停后的那天早晨,京城里早起的人只看到遍地巨人脚印,三清道观中的那个邋遢老道见此情景嘴里一直高呼着“下界了”,“下界了”,众人惊异,却无人知道是何缘由。

  在北京的西山高处,一位黑衣男子看到雪后异象,自言自语的说道,罗睺、计都下界,天时终于来到,可是飞龙玉牌却还不见踪影,真是急死我了。

  这一年,在大明帝国陕西的两个毫不起眼的村子里生下两个男孩,一个名叫李自成,一个名叫张献忠。

  注1、《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考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清高宗乾隆在《明长陵神功圣德碑》中则道:“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 ?

  注2、印度天文学把黄道和白道的降交点叫做罗睺(rāhu)﹑升交点叫做计都(k?tu) 。同日﹑月和水﹑火﹑木﹑金﹑土五星合称九曜 。

  相传罗睺是达耶提耶王毗婆罗吉提与辛悉迦所生之子,为一阿修罗。他被称为行星、流星之王,西南方的守护神;他长有四只手,下半身是多龙尾,性残暴,好非作歹。

  毗湿奴(Vishnu)是印度教主神之一。他是保护之神,与破坏之神湿婆(Shiva)并称是印度教两大主神。

  当年毗湿奴与阿修罗斗争了上千年,终於暂时讲和,由於天神与阿修罗在印度教中均仍处於六道轮回中,并非长生不老之身,二者协议搅动大海,获取海底的长生不老之水。毗湿奴大神变成巨龟潜入海底,其他神魔将曼陀罗山压在海龟背上,把婆苏吉蛇缠在山腰,以山做搅棒,蛇做绳索,搅拌著海。

  正当天神与阿修罗搅乳海以制不死之水时,罗睺阿修罗乔装改扮,混在天神队伍裏偷喝不死甘露,结果被日神苏利亚和月神索玛发现,向印度大神毗湿奴打了小报告,毗湿奴当即用神盘砍下了罗睺的头和手臂。但因为罗睺已经喝了不死之水,成为不死之身。他的上半身变成了黑暗之星,为了报复日神与月神打小报告,就经常吞噬太阳和月亮,从而引起日蚀和月蚀,此为日、月蚀的由来。

  罗睺的上半身化成黑暗星,下半身仍维持多条龙尾的型态在宇宙中流窜,成了扰乱天际之星,也就是彗星!古印度称为“ketu”,在中国称为计都。由於罗睺生前的个性,死後所化之双星-罗睺、计都皆被视为不祥之星。

  这就是古印度占星术上的概念:在夜空中突然出现威胁著每个人的星称为计都;抢夺太阳和月亮的光而引起日蚀的星称做罗睺。

  注3、罗睺、计都下界传说见于清《明季北略》


  第一章 长白山观星客寻宝 小树林皇太极拷参
  二十年后,公元1626年,明朝天启6年,后金天命10年,努尔哈赤率兵13万远征明朝,连下锦州、松山、大小凌河、杏山、连山和塔山7座明朝重镇,兵锋指向,无不披靡,进而重兵围攻宁远,却受挫于坚城之下,大军被袁崇焕击退努尔哈赤自身也被红衣大炮击中,身负重伤,回到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后不久即病重身亡,努尔哈赤身故后,他的第八个儿子皇太极被拥立为大汗,改元天聪。
  宁远战役中后金损失惨重,皇太极即位后对内也急需先巩固自己的势力,暂时无暇对明朝用兵,明朝皇帝熹宗朱由检此时正在宫中忙着自己喜爱的木匠活计,国家大事全部交由亲信太监魏忠贤管理,庙堂上下,阉党专权,江湖内外、民不聊生,宁远战役后金的失利正好给了他们难得的喘息之机,自然不会主动在边境生事,于是十余年来兵戈纷扰的后金与明朝边境终于得到了短暂的平静。战时为兵,闲时为民的大金百姓也终于放下手中的刀箭,在祖祖辈辈生活着的长白山区开始了自己更为熟悉的游猎生活。
  长白山,自古便被称作“关东第一山”,其主峰白头山山顶常年积雪,巍峨高耸,远远仰望,飘渺空灵,有如神境,自古便被满洲人民视作“圣山”,顶礼膜拜。长白山中盛产人参,人参有“百草之王”之美誉,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民间传说中存活百年以上,生***形的老山参有延年益寿、起死回生之功效,关于人参的传说也数不胜数,什么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的故事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就连老寿星南极仙翁也被传说为人参的化身。
  长白山地区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在长白山下住着兄弟二人以打猎相依为命,那一年的冬天,两兄弟要进山去打猎。有村中好心的老人劝他们说,马上就要下雪,别进山啦!万一碰上封山,你们就下不了山啊!可他俩凭着自己年轻力壮,硬是不听老人劝,带了弓箭刀叉,进山打猎了。
  进山后不久天就开始下雪,接着很快就大雪封山。两人没法,只好躲进一个山洞。进山时二人没有带多少干粮,猎物也没有来得及打到,大雪封山后没有几个月根本出不去,饥肠辘辘的兄弟二人只有在山洞旁边寻找些野生植物来充饥,他们发觉有一种外形很像人形的东西味道很甜,便挖了许多,聊以充饥。不久,他们发觉,这种东西虽然吃了浑身长劲儿,但是多吃会出鼻血。为此,他们每天只吃一点点,不敢多吃但也毫不饥饿。转眼间冬去春来,冰雪消融,兄弟二人就靠着这种人形植物熬过了寒冬,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村里的人见他们还活着,而且长得又白又胖,感到很奇怪,就问他们在山里吃了些什么。他们简单地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并把带回来的几枝植物根块给大家看。村民们一看,这东西很像人,却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有个德高望重的白须长者笑着说:“它长得像人,你们两兄弟又亏它相助才得以生还,就叫它‘人生’吧!”
  后来,人们又把“人生”改叫“人参”了。
  当地山民多以采参为业。
  谷雨过后正是满洲人采参的季节,这一天凌晨,天刚刚放亮,长白山之东北一座山下的几个窝棚旁边的“老爷府”前已将摆好了三牲供品,十几个精壮的满洲后生齐齐的跟在一位头须花白的老者之后准备采参前的祭祀仪式,这座山在满语中叫做布库哩山。
  满洲人进山采参时,一般是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一伙,称为拉帮;也有一个人进山采参的,即单棍撮。拉帮进山时,一般都有一个大伙都信得过的且有丰富放山经验的山里通当把头。
  这是一伙拉帮,队前的老者是整个满洲都赫赫有名的参把头“参爷”,参爷从小便进山采参,如今已年过六旬,熟悉长白山中的每一个沟沟壑壑,在长白山参客中间威望甚高,这伙拉帮前天来到了这个山坳,用树木搭了几个窝棚住下等待参把头选择合适的采参时机,这个在采参行当中叫“压仓子”,在窝棚旁边搭了一个稍微精致的木屋供奉山神爷,以祈求这次采参能得到他老人家的庇佑顺顺当当,这个木屋行内人称之为“老爷府”。参把头确定今日进山,所以早早的大伙就准备好了山神爷的祭祀仪式,准备开山。
  三牲供品和香烛准备停当,大伙和队前的参爷却并不着急开始,而是都齐刷刷的盯着老爷府后的一个窝棚的门口,十几个年青后山眼中充满着热切和渴望,而参爷的眼中流落出的更多是无奈和不满,甚至还有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愤怒。
  等了很长时间,从天光泛亮到现在的红日当空,老爷府后的那个窝棚才有了动静,窝棚门口的草帘一挑,一个须发杂乱、神情慵懒的中年汉子打着哈欠慢腾腾的从窝棚中走了出来,一双油汪汪的大手揉着宿醉后稍有些发红的眼睛,一身破旧的蓝色布衫还散发着昨夜的酒气。
  中年汉子一出窝棚就看到老爷府前整齐排列着的祭祀队伍,低垂的眼角向上瞄了一眼队前一脸严肃的参爷,知道大伙已经等待的太久,却还是随手将一根啃的精光的鸡腿骨扔在一边,不紧不慢的对参爷和大伙说道“开始吧”。
  参爷和大伙听到这个中年汉子的吩咐,立即在参爷的带领之下按照熟悉的程序开始了祭祀仪式,上香、跪拜、祷告,所有的人都神情肃穆,安静虔诚,只有这个中年汉子还是随意的靠在队伍后边的一棵歪脖树上斜眼瞅着面前的这些人,嘴角还撇出几许的不屑。
  一炷香的功夫,祭祀仪式结束,早有人端上早就准备好的早饭,无非是小米、窝头咸菜等等,就着大伙席地吃早饭的空,参爷快步走到中年汉子跟前抱拳请示道“把头,什么时候开始搜山”?
  中年汉子三两口吃完自己手中的窝头咸菜说道,“等大伙吃完早饭,立即开始,还是有劳参爷挑杆”。
  采参人搜山时横排前进,彼此距离约一棍,称之为排棍;排中间的人叫挑杆的,挑杆非经验丰富的老参客不能为之。
  这个毫不起眼的中年汉子竟然是这伙拉帮的参把头,而在满洲参客中赫赫有名并且做了一辈子参把头的“参爷”还要俯首听从于这个中年汉子。
  这个中年汉子除了是从关内来的自称“二爷”以外,参客们对这个人的来历一无所知,去年在长白山的参客中就好像突然凭空冒出这么一个人来,不过这个二爷自从来到长白山立即就轰动了所有的拉帮,只要在这个人指定的区域采参,总能发现八两以上的六品叶。
  六品叶是人参的一种名称,人参的名称很有特色,一年生的人参由三片小叶构成,俗称三花子;二年生的由五片小叶构成,形如人手,俗称马掌子;三年生的两个杈,每杈五片叶,俗称二甲子;四年生的三个杈,俗称灯台子;五年生的四个杈,俗称四品叶;六年生的五个杈,俗称五品叶;也有生六个掌状复叶的,俗称六品叶,但很少见,因为人参长到六品叶就不再长叶了,所以六品叶最珍贵。
  俗话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六品叶在长白山虽然常见,但能挖到八两的六品叶宝参却也稀罕,八两的人参已不在是参,而是难得得宝贝了,老人都说八两宝参最少也生长了百年左右,如果在假以时日,那么就可修炼***型,得道成仙了,就连参爷这样从小挖参的老参客,这一辈子碰到的八两宝参也寥寥无几。
  可自从这位二爷来到长白山后,自己第一次单棍采参就挖到了八两宝参,一时轰动了整个长白山,一开始参客都以为这一次是这个二爷的运气,慢慢的大伙发现每次他出山总能采到八两宝参,那么这就不是简单的运气能够解释了,后来大伙还发现这个二爷不仅能找到宝参,而且还特别的大方,每次挖到价值连城的宝参都随手就廉价卖给了山下的酒铺当了酒喝,至于其他的低于六品叶的人参,根本就不屑一顾。
  在到后来,参爷出面组织了十几名挖参的好手奉二爷为参把头成立了这个拉帮跟着二爷挖参,平日里不可一世的参爷自愿放下身价为二爷挑杆。参爷虽然对这个参把头二爷懒懒散散的行为有些不满,尤其是这个参把头几乎没有把山神放在眼里,每次放山前的祭祀山神活动都不参加,但是这个把头眼光到确实是出奇的准,在他指定的区域挖参,方圆十里之内,必有八两以上的宝参,其余大大小小的人参不计其数,每次放山必定满载而归,奇怪的是这个参把头对于这些人参毫不动心,每次都将自己该得的那一份随手分给拉帮中的其他参客,自己只要一日三餐有酒就足够了,一时间二爷在长白山的参客中间被奉为神明。
  日上三竿,参客们把鹿骨钎子、索拔棍、快当刀、快当斧子、红绒绳、油布、铜钱等采参工具收拾停当,放山开始。
  像往常一样,参爷挑杆在中,其余参客在挑杆身边分左右一字排开,沿着山坡开始寻找人参,参把头二爷随便在山坡上的一棵大树下席地而坐,摘下腰间的酒葫芦慢慢喝着,眼睛半睁半闭,对放山参客的行动不甚关心,到像是在想着什么其他的心事。
  按照其他拉帮的规矩,放山发现人参,一般参客不能动手,一定要由参把头来亲自挖参,人参的品相和价值息息相关,哪个毛手毛脚的参客不小心将人参的须发碰断,那么这颗人参的卖价就会缩水大半,但是这个拉帮中参把头二爷的规矩,六品叶之下的人参全部由参爷来挖,二爷这个参把头只挖六品叶。
  放山开始不久,拉帮既有收获,喊山声就不断响起。
  放山人如果发现了人参,就要大声喊:棒槌!,这叫喊山,棒槌是长白山参客对人参的称呼。
  一有喊山声,参爷即接口问到,什么货?喊山人瞅准以后就要立即回答,说出几品叶,六品叶之下的人参参爷就直接带着工具过去挖了。

  参爷走到发现人参的地方,先用栓有铜钱的红绒绳套在参叶上,这是长白山地区挖参的讲究,在参客心中,人参都是有灵性的,有手有脚,一不小心就会自己跑掉,套上红头绳为的是给人参带上笼头,怕它逃跑了。接着,参爷在人参周围的地上划一米见方的框框,四角插上四个人的索拔棍,称之为固宝。其他参客赶紧在周围点燃蒿草熏蚊虫,以便参爷集中精力挖参。准备停当参爷开始破土,然后用光滑的鹿骨钎子慢慢地一根一根地挖参须子。把参须周围的土抠净后,再用青苔茅子将参拉出来。随后,用青苔茅子、桦树叶、掺上一些原土,把人参包起来,用草绳打成参包子才算采参结束。
  整个过程所有的人都小心翼翼加着十二分的小心,唯恐失手犯下大错,一旦坏了人参的品相,不仅仅是银钱的损失,跟重要的是一个参客名誉的彻底断送.
  拉帮 的参客一直忙到日落西山才收山回家,都没有时间来的及吃中午饭,收获颇丰,挖到大小人参二十余颗,只是没有六品叶的宝参出现,参把头二爷也就在树下喝了一天的闷酒。
  在收山回家的路上,众参客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聊着:
  二爷真是厉害,领我们来的这片地方棒槌真是多啊,以前我们拉帮一个月都挖不到这么多。一个年轻的参客说道,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你刚来几天知道什么,就今天这点收获也算多,没见过世面。另一个参客撇着嘴不屑的说道。
  就是,今天都没有挖到六品叶,另一个参客也接着说。
  往日每次放山都会碰到八两宝参,今日怎么回事,又一个参客也接口说
  二爷的习惯是挖到宝参立即收山,对于普通棒槌从来看不上眼,还没有一次挖到这么晚呢,一名参客也符合着说。
  明天还要来这里挖,把头在一个地方挖两次也是头一次啊,有的参客说道。
  参爷,二爷这次是不是有些走眼,这次我看不会有八两宝参了,一个参客快步走到参爷的跟前凑在耳朵边悄悄的问道。
  嗯,啊,你说什么,参爷不置可否的和问话的参客打着哈哈,眼睛却斜着盯着不远处的参把头二爷,仔细琢磨二爷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就连二爷走路的每一步距离变化都看在眼里。
  参把头二爷则一个人在一边静静的走着,脸上还是那副慵懒的表情,只是眼神里不时闪动着一丝喜悦的光芒。
  拉帮回到窝棚,饭菜早已备好,对于放山忙了一天的参客来说,烈酒无疑是最好的解乏工具,大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喝着,一直喝到醉眼朦胧才各自休息。
  参爷年纪大了,自然不会和小伙子在一起喝酒,早早用过饭后就休息了,与往日不同的是嗜酒如命的参把头二爷今天没有和大家伙一起喝酒,而是推说身体不适随口吃了点东西就一头扎进自己的窝棚在也没有出来。
  半夜三更时分,拉帮的宿营地里一片沉寂,只是偶尔能听到参客沉睡中的鼾声。
  这时只见参把头二爷的窝棚门帘轻轻一挑,一个黑影悄无声息的从里面窜了出来,抬头就着微弱的月光辨别了一下方向,起身向白日里挖参的山头奔去。
  月光下依稀能够看出这个黑影正是参把头二爷,此时的二爷完全没有了白日里的懒散与邋遢,一身黑色的夜行衣打扮,举手投足之间动作干净利落,奔跑时的速度显示出二爷一身绝顶的轻身功夫。
  不一会,二爷就来到日间挖参的山顶,四周扫视了一眼,纵身跃上了一棵最高的松树,小心的将身体隐藏在树顶浓密的枝叶之中,藏好身形,二爷从怀中掏出一物藏着手中,然后屏气凝神集中注意力观察着树下整个山顶的动静。
  过了大半个时辰,除了林间不时有夜间觅食的蛇鼠活动之外山顶毫无动静,树顶的二爷依旧伏在枝叶间一动不动,眼光四下扫射着山顶的每一个区域。
  四更天,还是没有动静。
  又过了一会,都快到五更天了,月亮不知什么时候已经隐退,黑夜即将结束,天色不时就要放亮了,这会也是山顶林中光线最为黑暗的时候。树顶的二爷也感到视线受到黑暗的影响,不得不屏住呼吸,用耳朵来凝听树下的每一丝响动来弥补视线的不足。
  就在这时,山顶一处草丛中突然冒出一朵红花,二爷急忙运足目力朝那边看时,红花已然不见。
  不一会,红花又从草丛对面的树下冒了出来,还伴随着撞击树木时轻微的响动。
  二爷这回看了个仔细,是人参顶上的红花,终于等到了,二爷心中一阵激动,但是二爷还是隐藏在树顶,一动不动。
  一瞬间,红花又从树下消失,又过了好长时间,大约有半个时辰,东边的天色都有些微微泛亮的时候,在山顶林中的一片空地上,这朵红花又冒了出来。
  这次冒出来的不仅仅是一朵红花,接着红花下露出六品的人参绿叶,不一会,地下的土一松,一个穿着红色肚兜,白白胖胖的小男孩儿从土里钻了出来,这个小男孩儿长相喜人,就像是年画上的画的一般肥胖可爱,只是头顶的那朵红花透着一丝的诡异。
  这个就像是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从土里钻出来之后警惕的朝四周观望了一会,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才面向东方盘膝坐了下来,五心向天,准备开始迎接朝阳的升起。
  这时在树顶的二爷看到小男孩儿心中不禁狂喜,自己从关内不远千里来到长白山就是为了这个小男孩儿,亏得自己从恩师那里学的一手望气寻宝的本事,来到长白山后每晚夜观星象,寻到宝气冲天的地方,白日即前往挖参,后来自己孤掌难鸣,那时正好参爷带人来投靠自己挖参,于是才组织起了这个拉帮,但是连续十余次都只挖到八两宝参,八两宝参虽然价值连城,但是自己身负血海深仇必须要找到传说中的人参娃娃才有可能问出报仇的线索,今日挖参的地方夜间宝光冲天,但白天拉帮的参客连六品叶的人参也没有见到,晚间收山时二爷就觉着这个地方夜间的宝光肯定是这个人参娃娃了,所以晚间二爷才来到林中守候,果然等到了这个小男孩儿。
  二爷知道树下这个参娃已修***形,道行匪浅,一不留神就会前功尽弃,自己必须一击成功,否则惊动了参娃不仅会一无所获,而且自己还有性命之忧,于是使劲压抑住自己狂喜中的心情,乘着参娃专心打坐的机会出手了.
  二爷手中一直攥着的物件突然抛出,一根栓着铜钱的红绳直接飞向小男孩儿的头顶,将毫无防备的小男孩儿头顶的那朵红花牢牢拴住。
  受到惊吓的小男孩儿一跃而起,猛然一跺脚,身子早已钻入土中,可受到红绳捆绑的头顶红花却没有随着身子没入土中。
  二爷不慌不忙的从树顶跳下,拽着手中的红绳牢牢的揪住了那朵没有随着小男孩儿没入土中的红花,随手往上提了提,那个小男孩儿愁眉苦脸的从土里又钻了出来。
  大叔,没你这么欺负小孩子的,小男孩儿用手捂着头顶被揪的红花撅着嘴委屈的叫嚷着。
  参娃,你修***形最少也有五百年的道行,我不过才三十来岁,你叫我大叔,我叫你爷爷都不够尊敬。二爷一击成功,紧紧用红绳抓住参娃轻松的和小男孩儿调侃着。
  知道你人参爷爷有五百年的道行还不赶紧放手,不要惹老人家我发火,小男孩儿看到二爷说出自己的来历又装出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
  我在长白山找了你这么长时间,怎么能轻易放手,你小子古灵精怪,还真不好找,二爷对参娃的态度不禁有些好笑。
  这么辛苦找我做什么,你白天就带人在这里闹腾了一整天,晚上又在树顶蹲了大半夜了吧,真够有耐心的,参娃无奈的说。
  今日乃朔望之日,东来紫气对你修行有莫大的好处,我相信你会出来的,放手可以,只要你回答我一个问题,二爷红绳在手,说话时底气十足。
  听到二爷这么说,参娃轻松的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大大咧咧的说道,什么问题,我指给你几个金矿怎么样,或者直接告诉你一个山洞,那里面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那样你就不用再辛辛苦苦的挖参了。
  我不稀罕钱,二爷一口回绝。
  参娃长叹了一口气说道,那倒是,你能找到我,看来望气寻宝的功夫不差,自从你来到长白山,已经挖了我家族十几株八两宝参,每一株都价值不菲,自然不会缺钱,看你的身法也是武林中人,是要武功秘籍吗,这个我也知道有几个地方埋藏着有,保证你练成之后武功独步天下。
  恩师教我的武功我都还没有融会贯通,我还要那么多秘籍有什么用,二爷还是摇了摇头。
  这个也不要,那个也不要,我要是什么也不说你能把我怎么样,参娃一看金银财宝和武功秘籍都打动不了这个二爷,想必他会给自己出一个大大的难题,干脆在地上耍起了赖皮。
  参娃的伎俩二爷看的清清楚楚,心想不给这个参娃一点厉害,看来他不会乖乖的就范,于是右手一用劲,拽着红绳将参娃拎到自己的眼前恶狠狠的说道,我既然能找到你,自然有对付你的办法,不要以为自己有五百年的道行就了不起。
  参娃倒是满不在乎的冲着二爷呵呵一笑,耍横啊,看来得给你点颜色看看了,说着参娃右手食指和中指放在嘴里打了一个响亮的口哨,霎时树林深处疾风般穿出一条一丈有余的白色巨蛇,瞬间即扑到二爷的身后,蛇头高昂,嘴里吐着长长的舌头,上下四颗獠牙直冲着二爷的后勃颈咬去。
  二爷听到身后风响,并且一阵蛇腥味扑鼻,知道有巨蛇从背后袭击自己,二爷早有准备,并不慌张,右手拽紧拴着参娃的红绳,左手一抖,手中已然多出一把寒光四射的匕首,头也不回,匕首已翻腕向后刺出。
  巨蛇的獠牙还未咬到二爷,却法现一把匕首已然在自己的七寸位置等待,如蛇头在向前一寸,未及伤人,自己有可能先被匕首刺杀,巨蛇跟随参娃修炼多年,早已通灵,面对险境,知道头前匕首的厉害,只得高昂蛇头,嘴中红信吞吐,嘶嘶恐吓,却不敢前进半步。

  护参灵蛇也叫出来了,参娃你还有什么本事尽管使出来吧,二爷轻松的笑着说道。
  参娃一看巨蛇不进不退尴尬的样子,只得用口哨驱退了灵蛇。
  等巨蛇退入林中,参娃仰起脸冲着二爷说,早有准备,好本事,看来我今天在劫难逃了。
  普通的六品叶参周围都经常有灵蛇相护,像你这样的道行,身边怎会没有巨蛇,我如不提前准备,恐怕会死无葬身之地,二爷收起匕首却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低头说道。
  我即便不用灵蛇保护,你又能把我怎么样,你既然知道我有五百年的道行,就应该也知道我刀***不入、水火不侵,,虽然你现在揪着我,但你带着我恐怕也下不了山,不说刚才那条灵蛇会召集子孙半路拦截你,即便是这座山上的山神土地与我也有些交情,他们随便使个障眼法,你都找不到下山的路吧,参娃依旧是满不在乎、有恃无恐的说道。
  刀***不入、水火不侵,不错,我相信你有这个能耐,但你们人参家族天性怕火,你修炼到今天这个道行,普通烟火自然不惧,但是你以为我真的没有办法?二爷一脸的严肃。
  你有叁味真火,不可能,你一个凡夫俗子怎么可能有叁味真火,参娃脸上闪出一丝恐惧之后又自嘲的笑着用两只小手抚着有些喘气的胸膛。
  叁味真火我确实没有,但你看这个火怎么样,二爷说着左手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筒,放在地上打开盖子,一股难闻的气味冲了出来。竹筒中装的是一种黑色粘稠的稀糊糊的东西,二爷用匕首在竹筒中沾了沾,一甩手将匕首抛出扎在远处的一棵小树上,手指一弹,一点火星弹在匕首之上。
  火星一挨着匕首,匕首瞬间燃起一团猛烈的大火,这团大火出奇的猛烈并且时间持续的特别长,不一会就看到匕首被烧得发红,一会断成两截掉了下来。
  怎么样,这个火你也能抗的住吗,二爷向一边已经目瞪口呆的参娃问道。
  这是什么火,这个好像很厉害啊,参娃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嬉笑喝无赖,结结巴巴的问道。
  看到参娃的这个表情,二爷知道火候差不多了,于是趁热打铁的说道,这个竹筒里装的是我千里迢迢从西域带来的黑油,当地人也叫火油{今日之石油,唐朝以前新疆人民已开始引火之用},没其他用处,就是烧火比较旺一些,当然比不上你说的叁味真火,但是我要是把这一竹筒的黑油倒在你身上,然后在点着火,不知道你还能不能够水火不侵啊。
  二爷说完拿起竹筒拽过参娃作势就要往他身上倒油。
  不用不用,你问吧,这个世界上我还没有什么不知道的,参娃知道以自己现在的修行受不了这个黑油的火力,一看二爷来真的,赶紧服软。
  这就对了,二爷看到目的达到,也收起了竹筒。
  只能问一个问题啊,我说了你就得放我走,这种事情有损于我们修行,参娃强调说。
  就一个,二爷满口应承。
  那你问吧,参娃着急想脱身。
  好,你听着,我只想知道怎么样能找到一个人。
  二爷凑到参娃的耳边刚想要说出这个人的名字,突然有人高声叫道,且慢。
  随着这个声音,树林四周突然亮起千百支火把,上千名大金国的兵勇将树林围了个水泄不通,在二爷的对面,兵勇人群一分,从兵勇身后走出两个人,为首的一人全身明***马褂服饰,服饰上绣着五爪金龙,左手轻摇一柄折扇,神态端庄却隐隐露出一股的霸气,不怒自威,而这个人身后跟着的却是参爷。
  二爷,把这个问题的机会留给我怎么样,为首的黄衣人冲着二爷微微点头,算是打了个招呼,含笑说道。
  二爷看到来者不善,右手一把将参娃拽到自己的跟前,左手在腰间一领,手中又多出一把长剑,用剑护住自己和参娃后警惕的说道,我要是不给呢。
  二爷,你还不知道你在和谁说话吧,自从你来到长白山,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掌握之中,你还是想清楚了在说话,参爷在一边开口了。
  他不就是皇太极吗,在后金国除了皇帝皇太极,谁还敢穿明***的服饰,不过皇上又怎么样,这位二爷是明朝的人,可不归大金国管辖,再说了,二爷在江湖上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难不成会怕了皇太极,参娃唯恐天下不乱,在中间使劲煽风点火。
  二爷心中正在猜测黄衣人的身份,听到参娃说出皇太极的名字,心中也是大吃一惊,看着皇太极身边得意洋洋的参爷,看来他是皇太极早早派来监视自己的,只恨自己心思都用在了寻找参娃之上,忽视了这个身边的老狐狸,在看看树林周围水泄不通的大金兵勇,这位皇帝明显是有备而来和自己争夺参娃,但自己千辛万苦,费尽心机才找到参娃,又怎么能够轻易放弃,如果失去这次机会,血海深仇无以得报,自己又有何脸面活在这人世间。
  想到这里二爷牙一咬,心一横抬头向皇太极说道,我如果说不呢。
  有胆色,参娃拍掌高呼。
  你大胆,参爷怒形于色。
  皇太极听到二爷拒绝自己倒是没有任何反应,依然平静的对二爷说道,你是汉人,你们汉人的典籍中有一本叫做《战国策》,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二爷应该知道这句话的意思。
  皇太极说话之间右手稍稍一抬,树林周围弓弦响动,千百支利箭一下子全部都对准了二爷。
  二爷转头看了看四周,火把映衬之下的利箭泛着千百点寒光,在如此密集的箭雨之下,没有人能够逃脱,况且自己还带着一个参娃。擒贼先擒王,只有出奇不意的控制住眼前的这个皇太极才是唯一的脱身机会。
  想到这里二爷一边紧盯皇太极的一举一动,等待出手的机会,一边不卑不亢的说道,这句话的意思我自然知道,但皇上你对我们汉人的典籍如此熟悉,自然也应该知道此书中另一句话: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听到二爷略带威胁的话语,皇太极并不惊慌,依然平静的说,伏尸二人,流血五步?想击杀我,你对你的武功真的这么自信,那我就给你个机会,让我也领教领教你的高招。
  说着皇太极右腿微微向后一步,左手的折扇轻轻抬起到胸前。
  看到皇太极后退抬手,二爷的心猛然沉了下去,对面这个皇太极及其简单的两个动作,却是极为高明的防守招式,手中的折扇非纸非革,隐隐透出金属的光泽,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防护武器,扇子护住了他正面的全身要穴,浑身上下没有丝毫的破绽,这样的功夫绝不在自己之下,不用说自己在利箭环视之下只有一招得手的机会,就是没有被包围,如果皇太极只是防守,自己都没有任何的机会。
  看到二爷犹豫的样子,皇太极得意的笑了笑说道,二爷,我们做个交易怎么样。
  我知道你想要什么,你想要得我给你,你把参娃让给我怎么样?
  你知道我想要什么?二爷惊疑的看着皇太极。
  皇太极仰天哈哈大笑。
  江湖中鼎鼎大名的观星客魏二爷屈尊来到我长白山挖参,只是想找到参娃从而拷问你大师兄拂云手的下落,以报师仇,我说的对不对?
  听到皇太极的这番话,二爷真的有些吃惊,看来参爷说的没错,自己只怕是一来到长白山就让他们盯上了,可惜自己一直都蒙在鼓里,不过皇太极既然早知自己的目的,说不定已经掌握了拂云手的下落,想到此处,二爷心中不禁又是一喜。
  好,皇太极,只要你告诉我那个人的下落,我立即将参娃交给你。
  拂云手的下落我暂时还不知道,皇太极轻摇折扇说道。
  你既然不知道拂云手的下落,又怎么和我做这个交易,如果你这个堂堂大金国皇帝想诓我,那我只有放掉参娃,然后咱们决一死战了。二爷对皇太极的回答有些气愤。
  二爷,皇太极就是想骗你,只要你放开我,我叫出我的灵蛇帮你突围,参娃看到时机对自己有利,赶紧站出来想浑水摸鱼。
  皇太极知道二爷一旦松开手中的红绳,这个参娃就会立即钻入土中,无影无踪,自己虽然人多势众也没有任何办法,就算杀了观星客,自己也是一无所得,于是赶紧阻拦说道,二爷且慢,我现在虽然不知道拂云手的下落,但我保证替你找到他,并且帮你报仇,二爷你仔细想一想,我大金国的内务府在你们明国、蒙古、朝鲜都有庞大的情报组织,我们要找一个人肯定比你一个人找要快的多,如果你肯把参娃交给我,我们所有的情报都无条件向你开放,所有的内务府情报组织你都可以指挥调用,怎么样。

  我手中的参娃立即可以告诉我拂云手的下落,我为什么还要舍近求远去等着你的内务府去找人,二爷摇着头说道。
  你即便找到拂云手,你有机会报仇吗,你大师兄的武功应该胜你一筹吧,我们可以派人帮你,皇太极接着说。
  观星客知道皇太极说的没错,拂云手的武功远远高于自己,而且轻功独步江湖,不要说自己一个人杀不了拂云手,就凭轻功一项,自己都没有追上拂云手的可能。自己一个人根本没有报仇的希望,其余两个师弟现在都不知道身在何方,关键时刻恐怕帮不上忙,想到这里二爷有些犹豫。
  看到了二爷神态变化,皇太极继续攻心,今日如果你执意要以卵击石,你身死之后,师仇靠谁去报,恐怕到时你的大师兄会逍遥法外,而你的两个师弟也会先来大金找我替你寻仇,这样的后果你自己思量吧。
  皇太极的这番话彻底动摇了二爷的心理防线,皇太极说的不是没有道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报仇才是最要紧的,好汉不吃眼前亏,今日的形势对自己不利,借助大金的力量报仇也未必不是一种选择,想到这里观星客低头向皇太极施礼说道,如果皇上能够帮我找到拂云手报了师仇,我将永感皇上大恩,誓死追随皇上鞍前马后。说完将右手红线递给皇太极。
  控制了参娃的皇太极大喜过望,好,能够得到观星客的大力相助,必使我大金如虎添翼,传旨,即日起封观星客为御前侍卫,兼领内务府副总管。
  说服了二爷归顺,皇太极眼睛扫了一下身边的参爷,参爷心领神会,带着二爷退出林中,林中百步之内,只剩下皇太极和参娃二人。
  参娃,你也只需要回答我一个问题,我立即放了你,皇太极语气中透着欣喜。
  不说,你的问题我不能说。参娃的回答大大出乎皇太极的意料。
  为什么你能回答观星客就不能回答我,你不怕黑油烧烤了?
  你就是烧了我我也不说。参娃异常的坚定。
  我和观星客都是问一个问题,为何厚此而薄彼,皇太极不解。
  观星客只是江湖一介武夫,他只是问一个人的下落,这样的问题只能轻微损害我的道行,日后多加修行即可,所以告诉他也没什么,但是你皇太极乃是大金国的皇上,生杀予夺,无所不能,我虽然还不知道你想要问什么,但你想知道的必然是重大天机,泄露天机会大大损害我的道行暂且不说,日后我还必遭天谴,比起五雷轰顶尸骨无存,你还是用火油烧了我吧。参娃回答的斩钉截铁。
  原来是这样,皇太极明白了其中的厉害关键,同时也在心中快速的思考对策。
  不一会,皇太极脱下身上的明***龙袍递给参娃说道,你不必多虑,我即日在此林中盖一座庙宇来供奉你的真身,让你享受人间的香火,我们皇家也会四时祭拜,以助你修行,此庙宇足以助你抵抗天雷轰击,我是大金天子,乃天上紫微星下凡,有百灵相护,你的真身在加上这件黄袍相护,我保你万无一失。同时我会将这座山画作皇家禁地,禁止在这座山上采伐、放牧和挖参,以保护你的人参家族,你看怎么样。
  庙宇加黄袍我足以自保,可是泄露天机人间必然会面临一场重大天灾,生灵涂炭,黎民遭殃,如此我岂不罪莫大焉,我辈在山林中苦心修行,只为有朝一日能够得道成仙,如果由我引发这场人间浩劫,那么我的修行也就到此结束了,参娃心有不甘的说道。
  你倒是一副悲天悯人的菩萨心肠,你心忧天下苍生,但你可曾替你脚下的这些子子孙孙想过没有。皇太极脸色逐步变得有些恐怖。
  你想做什么?参娃小心翼翼的问道。
  你如果还是这样执迷不悟,那么我就下令将这整座布库哩山山全部掘地三尺,同时放火焚林,我要让这整座布库哩山寸草不生,彻底了断了你这人参家族的子子孙孙,皇太极面色狰狞。
  不可,长白山乃是你们祖先的发祥之地啊,你怎么可以在山上这样胡来,参娃说话时明显底气不足。
  我是大金皇上,我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我今天就先把脚下的这座布库哩山头烧个寸草不生让你看看,皇太极说着就要下令。
  我答应你,你想问什么,参娃知道皇太极不是拿大话来吓唬自己,皇太极一旦发怒,那么自己整个家族都将遭受灭顶之灾,思来想去,参娃终于妥协了。
  看到眼前垂头丧气的参娃,皇太极长长的舒了一口气,低声在参娃耳朵边轻轻的说了两个字“天下”。
  注:崇德元年(1636年)修纂的《太祖武皇帝实录》最早记载了长白山之东北布库哩山下,树立柳条边将山区立为皇家圣地加以封禁地,除皇家外严禁任何人进山伐木、狩猎或采参,以免惊动神灵损坏龙脉。

  第二章 泄天机参娃招灾惹祸 寻根源国士献策迁都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立国时建都南京,后来他的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建文帝朱允炆而代之,朱棣靖难之前原为燕王,驻守北京,为改变南方世族对自己的仇恨,同时也为了消除北方边鞑靼和瓦剌等少数民族的威胁,遂又迁都自己更为熟悉的北京,”天子戍边“也作为皇家祖训被传承了下来。

  到了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天启皇帝朱由校时,这个十六岁登基的少年天子估计早已忘记了祖宗的什么”天子戍边“,一天到晚只是埋头钻研自己喜欢的木匠活计,国家大事不妨由自己亲信的司礼秉笔太监魏忠贤处理。

  这天早晨,天启皇帝朱由校正在乾清宫用早膳。早膳虽然丰盛,但天启皇帝的心思却不在吃饭上,他一边随口吃着,一边在琢磨着自己准备开工制作的龙床如何才能折叠起来好携带方便,宫中的这些工匠太蠢,那么多工匠制作的龙床笨重无比,用料极为浪费,式样也臃肿丑陋,如果自己想象的这个折叠龙床能够成功,那将是自己木工作品的又一个奇迹,对于自己在木匠活计上的造诣,天启皇帝有着无比的信心,魏忠贤说自己在木工作品加上宋徽宗赵佶的书法、南唐李煜的诗词简直就是历代帝王中的”三绝“,赵佶的字画和李煜的诗词自己从小就打心眼里喜欢,只可惜美中不足的是那两个皇帝都是亡国之君,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这个“帝王三绝”的名号也就不能公开传诏天下了,前段时间自己做的那个十座护灯小木屏乖巧可爱,自己还亲手雕刻了《寒雀争梅图》,整整熬了自己三个通宵啊。魏忠贤给自己出主意匿名到北京的集市上去卖,竟然被人用十万贯铜钱买走,有个翰林学士听说此事后还为此做了一首诗,那首诗吟道:御制十灯屏,司农不患贫。沈香刻寒雀,论价十万缗。看来自己即便不是当今天子,靠这门手艺也足以做了富家翁了,那些什么做壶的时大彬,琢玉的陆子冈也不过如此吧,魏忠贤向自己保证会将国家治理的太平无事,让自己在治国这一项上超越那二位皇帝成为千古一帝,想起当皇帝,天启心中又是一阵烦躁,朝廷里那些琐事真是麻烦,经常会扰乱自己关于木工活计的一些构思和灵感,幸亏有忠心耿耿的魏忠贤帮忙处理这些麻烦事,要不然自己怎么能够专心的干活,弟弟信王朱由检其实挺适合当皇帝的,不然自己干脆将皇位让给他的了,自己也好在宫中潜心研究木工艺术。

  天启皇帝正低头想着事情,突然,他发现饭桌上的杯盏碗筷强烈的蹦了起来,跟着饭桌突然跳起侧翻在地,天启下了一大跳,刚想喊人,一抬头就看到乾清宫大殿整个摇晃起来,难道是地震,他吓得不顾一切地往外逃。跑到门外,看到整个宫中已乱作一团,母后还在交泰殿,不知道她老人家怎么样,张口叫人赶紧保护皇太后,可身边的侍卫们都惊得不知所措,只有一个贴身的内侍紧紧跟着他跑。看到这副情景,他只有自己急忙拼命向交泰殿奔去,刚刚到建极殿旁,天上忽然飞下瓦片,正巧砸在自己身边这个内侍的脑袋上,内侍当场脑浆迸裂,倒地而亡。天启皇帝吓得赶紧摸了摸自己的脑袋,还好没事,天启皇帝这时什么也顾不得了,一口气跑到最近的屋子里。屋子里的一角放着一张大桌子,他连忙钻到桌子底下,才喘了口气,定了定神。看到外面刚才还红日当头的天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漆黑一片,不知道什么声音像狮鸣虎吼一样从东北方向一路咆哮着向北京城的西南角冲去,这时天上传来一声巨响,有如天崩地裂一般,宫殿中许多屋子竟然平平的陷入地中,天空中一朵灵芝状的烟雾涌起,好大一会,烟雾才逐渐散去,天地间恢复了平静,天空也慢慢的明朗了起来。

  着锦衣卫与五城兵马司即刻探明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速速回报,惊魂稍定的天启皇帝看到外面没什么危险了从屋中桌下爬出来后即刻传旨。

  直到午时,各方面的消息才陆续汇总报回宫中,此时京城中的六部九卿各级官员也都聚集在太和殿和天启皇帝在焦急的等待着。

  五城兵马司回报,此次灾祸东自顺城门大街,北至刑部街,长3--4里,周围13里,上万间房屋,2万余人皆成粉碎状。街面上碎尸杂叠,血腥味浓;人亡惨痛,驴马鸡犬同时毙尽。石驸马大街一尊2500公斤的石狮子也飞出顺城门外。

  锦衣卫回报,在紫金城里施工的匠师2000余人,从高大的脚手架上震落,摔成肉饼。成片的树木连根拔起,飘飞远处;象来街的皇家象苑,象房全部倾倒,成群大象受惊而出,狂奔四方。

  顺天府回报,承恩寺街上8人抬一女轿正在走时,赶上灾变,大轿被打坏放在街心,轿中女客及8名轿夫全都不见了。菜市口有位姓周的绍兴来客正与6个人说话,忽然头颅非去,躯肢倒地,而近旁6个人则无恙。令人咄咄称怪的是,死难者与受伤者以及无恙者,个个在灾变中瞬间被剥光衣服,赤身裸体。

  户部回报,灾变后,有人报告,衣服全都飘移到几十里外的西山了,大半挂在树上。西山昌平州教场上衣服成堆,首饰、银钱、器皿无所不有。 经查验无误。

  汤爱卿,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听完各级官员的汇报,天启皇帝开口询问钦天监的汤若望。

  汤若望原名约翰·亚当,德国人,传教士,受教会派遣来中国传教,他把德文姓名“亚当”改为发音相近的“汤”,“约翰”改为“若望”,正式取名汤若望,字“道未”(出典于《孟子》的“望道而未见之”)1623年到达北京。他到北京不久,就成功地预测了当年10月8日出现的月食。一时在北京城名声大噪,后来不时用自己的天文历法知识指导京郊农民春种秋收,被百姓视为洋神仙,这次灾祸来历诡异,天启皇帝点名召汤若望参见朝会。

  启奏陛下,这次灾祸不是地震,也不是爆炸,未见火光,受害人身上衣服就全部消失不见,这等灾害匪夷所思,我从来没有见过,我们国家的史书上也没有记载有过类似的灾害,也许是上帝发怒了,神啊,请宽恕你的子民吧,汤若望操着流利的北京话回答。

  天启皇帝对汤若望的回答大失所望,不满的说道,大家都说你这个洋神仙未卜先知,无所不能,怎么这个灾害你就什么也不知道。

  听到皇帝的不满,汤若望倒像是想起什么一样从怀中拿出一个望远镜说道,陛下,昨夜我用我自制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星星,倒是发现了一条不知名的从未见过的白光来到我们北京的上空。有一刻钟的时间又消失不见了。

  哦,这个白光预示着什么,天启皇帝来了兴趣。

  这个陛下还是问问你们钦天监的人吧,你们中国的占星术十分的厉害,我知道钦天监的李祖白就是这方面的高手,汤若望回答说。

  李祖白,天启皇帝撇撇嘴,不置可否,天启对这个钦天监的李祖白一直十分不满,此人在钦天监供职多年,对天文历法颇有研究,尤其擅长占星术,但这个老头张口闭口夜观天象,搞得神秘兮兮,好像真的自己洞晓天机一样,让人觉着很不舒服,尤其是前两年有一次京城大旱,自己让钦天监占雨,就是这个李祖白非但不去求雨,反而上书说什么夜观天象,帝星隐晦,天狼星侵占中宫,主小人欺上瞒下,蒙蔽圣听,如自己乾纲独断,远离小人,天上自然会降甘霖等等,因为这个上书,魏忠贤在自己跟前哭闹了好几次,非要辞职引退,回家种地,以免被别人攻击为小人,魏忠贤走了朝政琐事谁替自己处理,这个可恶的李祖白,自己当时就下旨要杀掉他给魏忠贤出气,后来是弟弟信王朱由检力保李祖白,自己才留下他的一条命,如今汤若望让问李祖白,他能说出什么来,无非还是我不理朝政,荒于游戏罢了,自己可不找这个不痛快,还是赶紧散朝回去做自己的折叠龙床吧。

  想到这里,天启皇帝没有理会汤若望的意见,对台阶下站着的信王吩咐说,信王,此次灾祸重大,救灾的事情就有劳皇弟会同内阁与户部协商救灾事宜,尽快办理,如户部银子紧张就从内府拿一些,务必使灾民都能得到妥善的安置。

  信王朱由检是天启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为人沉稳谨慎、生活简朴、知人善任、虚怀纳谏、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在京师内外颇有贤名。

  臣弟遵旨,皇上胸怀天下、宅心仁厚,此乃天下百姓洪福,臣弟定当竭尽所能,尽快办妥赈灾事宜,使此次受灾民众无不感念天恩,信王连忙跪下领旨。

  好、众位爱卿还有何事,无事就散朝各自办差去吧,天启皇帝说完起身就要走。

  皇上,臣有一事启奏,天启皇帝的话未说完已经有人站出来阻拦。

  天启皇帝低头一看,正是自己最不愿意看到的李祖白。可在朝会之上自己又不能发作,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快问道,你有何事要说。

  李祖白清了清嗓音朗声说道,臣夜观天象........

  天启皇帝一听夜观天象四个字,脑袋就大了两圈,连忙打断说道,天象的事汤若望都不知道,你就不要说了,还有什么事吗?

  李祖白看到皇上不准自己说天象的事情,于是又转换话题说道,此次灾害来由诡秘、结果恐怖,极不寻常,臣以为此乃上天示警,皇上应该自省,匡正时弊,重振朝纲。

  这个朕自然知晓,朕即刻回宫沐浴更衣,祷拜上苍,三省吾身,众位爱卿如果认为朕的所作所为有何需要端正的地方,写成奏折递上来即可,天启皇帝急于回宫,随口敷衍着。


  臣认为陛下应该下罪己诏,昭告天下,李祖白看到皇上满不在乎的态度,干脆把话挑明了说。
  大胆李祖白,朕有何过失,为什么要下罪己诏,天启皇帝有些发怒。
  如此异常天灾,自然是陛下当政不端所引发的上天示警,难道陛下即位以来没有过失,李祖白性格耿直强硬,面对天启,毫不畏惧。
  众位爱卿,你们觉着这个罪己诏该不该发啊,天启皇帝看到李祖白硬骨头一块,连忙向其他人求助。
  朝会上的众位官员均默不作声,眼光却都齐齐的瞟向原辽东经略孙承宗,大家知道,除了李祖白这样宁折不弯不怕死的人物之外,敢于向天启皇帝直言不讳的就只有这位孙承宗了,而且天启皇帝一定会听从孙承宗的建议。
  孙承宗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孙承宗原是泰昌皇帝朱常洛与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二代帝师,威名赫赫,后来孙承宗继熊廷弼经略辽东,构筑有名的宁(远)锦(州)防线,成为后金铁骑兵不可逾越的障碍,前一段时间,大金敌酋努尔哈赤就是死在了宁远前线,如今在辽东前线掌握兵权的袁崇焕、满贵、祖大寿、吴襄等一批将领,全部是孙承宗经略辽东时栽培提拔起来的,就连不可一世的魏忠贤对孙承宗也是又敬又畏,不敢得罪,可谓是功高权重,誉满朝野,魏忠贤也曾多次构陷孙承宗,但天启皇帝对这位自己的老师始终恭敬有加,魏忠贤也无可奈何,这几日孙承宗从辽东卸职正在京中,可巧赶上这次灾害。
  天启皇帝看到群臣都盯着孙承宗看,也想听听老师的意见,于是恭敬的问道,孙阁老,您的意思呢。
  孙承宗对自己这位热爱木工的弟子也是又爱有恨,爱其天性淳朴,有仁君风度,恨其不务正业,信任阉党,此次灾祸倒不失为教育他的一次好机会。想到这里,孙承宗低头施礼回答说,陛下,罪己诏古已有之,历代明君如汉之文帝、武帝、唐之太宗、玄宗都曾明发罪己诏,昭告天下,陛下即位后施政之得失,天下人自有公论,此次灾祸重大,陛下方才安排赈灾已足见圣明仁慈,陛下乃天下共主,如此异常天灾自然与陛下不无关系,陛下如发罪己诏将灾祸揽在自己身上,坦然昭告天下,更能见一代明君之气度,如此则万民敬仰,天下归心。
  听了孙承宗的回答,天启皇帝心中舒服多了,于是吩咐翰林院替自己拟定罪己诏,明发天下。
  散朝后,信王朱由检与孙承宗同时张口叫住了刚刚走出殿门的李祖白。
  信王殿下,孙承宗看到朱由检连忙拱手施礼。
  孙阁老不必多礼,对于孙承宗,朱由检也是打心眼里敬佩,于是也连忙恭敬的回礼。
  殿下,阁老,不知二位找下官有何吩咐,李祖白看到二人同时叫住自己,分别施礼后奇怪的问道。
  朱由检和孙承宗面对面相互心照不宣的笑了笑。
  朱由检先开口说道,如无要事,孙阁老与李大人可否同到我府中一叙。
  孙承宗与李祖白连忙躬身施礼说道,殿下相邀,敢不承命。
  三人来到信王府分宾主落座,有仆人上茶之后信王首先开口问李祖白道,李大人,今日朝会之上你说天象之事似乎没有尽言,其中可有隐情啊。
  孙承宗在一旁也接着说道,那个洋鬼子汤若望说用他的天文望远镜曾看到不知名的白光,可否确有此事,这又预兆着什么?
  李祖白先站起身来向信王与孙承宗躬身施礼后才开口说道,殿下虚怀纳谏,阁老见闻广博,但此事确是十分怪异,如我所说有什么不妥,还请殿下与阁老恕罪。
  信王随意的摆了摆手说道,在我府中李大人但说无妨。
  李祖白又平息了一下自己的呼吸才张口说道,汤若望所言确有其事,只是昨夜这道白光来的特别怪异,用我辈肉眼根本看不到,我也是通过汤若望送我的天文望远镜才观察到的,这道白光从东北山海关外直刺北京城,白练似水,光芒所致,京城上空帝星隐退,火星暗消,殿下与阁老都知道我大明朝以火德立国,此道白光实乃是.......。
  说道此次,李祖白有所顾忌,不在接着往下说了。
  乃是什么?信王与孙承宗着急的问道。
  这个,这个.........李祖白面色犹豫,迟迟不敢说话。
  恕你无罪,快说,信王袍袖一摆,有些急了。
  此乃亡国之兆,李祖白一咬牙说了出来。
  啊,信王与孙承宗均大惊失色,信王差点将手中的茶杯跌落。
  好一阵子,信王才定了定神接着问道,白光出自东北,可与大金有关。
  不错,此道白光显示大金定然近日有针对我大明的重大图谋,而且这个图谋必然直接危害我大明国本,上天才用灾祸示警啊,李祖白恢复了平静侃侃而谈。
  此事事关重大,除我与孙阁老之外,李大人切莫在传与第三人知晓,尤其是锦衣卫,魏忠贤可是一直在盯着找你麻烦,这些话一旦传出,可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啊,信王小心的叮嘱李祖白。
  其中利害下官自然晓得,但食君之禄,自应忠君之事,岂能只顾自身安危而尸位素餐,至于魏忠贤和他的那些走狗,又能猖狂到几时,我何惧之有,说完后李祖白拱手告辞。
  李祖白走后,孙承宗忧心忡忡的对信王说,李祖白为人虽然迂腐,但对天象确有研究,多年来占星术也颇为灵验,此次白光之说恐怕也不无道理,亡国之说固然危言耸听,但大金我们确实应当加以防范,我这就修书给袁崇焕,让他注意大金最近的动向,殿下不妨命令锦衣卫秘密加强北京城的守卫,不要让大金人有机可乘。
  信王倒是满不在乎的笑道,孙阁老言重了,大金不过一弹丸之地,虽然八旗铁骑勇猛善战,但不过数万之众,岂能动摇我大明国本,就是孙阁老精心布置的宁锦防线,就让他们不能越雷池一步,就是敌酋努尔哈赤终其一生也未突破,只要有阁老一人,建虏不足惧也。孙阁老经略辽东多年,敌我双方交战多次,定然有独到的见解。
  满洲八旗固然勇猛善战,但我朝关宁铁骑也骁勇无敌,皇太极、多尔衮固是一代枭雄,我朝镇守辽东的袁崇焕、祖大寿等人也是一时人杰,近期满洲在我辽东占不到丝毫的便宜。最近边境平安无事就是最好的证明,不过.....孙承宗自信的说到此处忽然又有些犹豫。
  阁老但说无妨,信王催促着说。
  不过从长远来看,只凭宁远、锦州、山海关等几座孤城,决然挡不住大金铁骑,纵观历史,抵御外敌靠的是自身的政通人和、国富民强,若自身暗弱,内乱纷扰,即有万里长城也是无济于事啊,孙承宗说道。
  阁老所说有理,信王点头称是。
  孙承宗接着说道,大金原为女真部落,原先一直分为建州、海西、东海三部。其中建州最强,女真部落分为三部之时也不足为惧,我朝只要分而治之即可,但后来爱新觉罗努尔哈赤起兵统一女真各部落后,才对我朝构成威胁,万历四十六年 努尔哈赤发布“七大恨”起兵造反建立大金国,其志决不在小,万历四十七年我朝任命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筹措兵饷,调集军队十余万,对外号称四十七万分兵四路进军赫图阿拉,准备一举消灭努尔哈赤。 但杨镐无能,经萨尔浒一站,几乎全军覆没,从此我朝也失去了剿灭大金的实力,只能任其发展,到如今已成为我边关的心腹大患,前些时日 努尔哈赤虽然身亡,但其身后的皇太极文韬武略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大金决不可轻视。而我朝如今小人当政,朝廷之上,文恬武嬉,庙堂之外、民不聊生,长此以往,国之内乱就在眼前,如若国内百姓生活无着,铤而走险,揭竿而起,那时国内狼烟遍地,大金乘势来袭,朝廷必将陷入两面作战左右为难的局面,到时恐怕李祖白所说的亡国之祸就不是危言耸听了。
  信王听完孙承宗所言,惊悚不已,站起身来,一躬到底,孙阁老真是老成谋国之言,在下受教了。
  孙承宗也连忙还礼,殿下大礼,实不敢当。
  皇兄对魏忠贤信任无比,国内局势目前无法改变,如若真的到了两面作战的那个局面,阁老可有良策,信王问道。
  如若老朽真的一语成谶,国事到了那样不可收拾的地步,我朝倒也不是没有退路,孙承宗思考着回答。
  快说,信王着急的问。
  迁都,孙承宗谨慎的回答。
  迁都?信王有些诧异。
  对,迁都,孙承宗肯定的回答。
  孙阁老且说详细些。
  殿下,如果真的有一天祸生肘腋,朝廷难免两面作战,与其在北京城坐以待毙,不如迁都南京另作他图,其一,南京建国之初即是国都,成祖皇帝迁都北京后南京仍然保留了都城地位 ,且完整保留了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全部的中央机构设置及官员配备,迁都无需提前准备,南京政府可以随时启用,快捷方便。其二,北京城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距离边关太过接近,“天子戍边”虽然可表明我朝无惧边患的勇气,但边关一旦有失,北京城将直接受到威胁,英宗朝土木之变就是前车之鉴,其三,江南乃我朝财富汇集之地,但每年江南的赋税粮饷都要通过漕运北上京师,千里迢迢,运输耗费的银钱何止千万,如迁都南京则无此损耗,其四,北京城周边甘肃、河南、山西、陕西等省份从来地瘠人贫,即便风调雨顺之年,百姓也仅仅维持温饱,一旦遇到天灾,则赤地千里,灾民遍地,如有强者登高一呼,定然酿成巨变,祸及京城啊,南京周边历来富庶,则无此忧虑,其五,果真有灾民起事且不可收拾,如国都在北京,宁远铁骑镇守山海关不能轻动,关内各省督抚只能四处用兵,关内各省的军队战斗力不说也罢,结果只能是劳师糜饷,疲惫不堪,如迁都南京则可直接将宁远铁骑内调勤王,流民贼寇乌合之众,怎会是宁远铁骑的对手,退一步说,宁远铁骑也对付不了流贼,那就直接放开山海关引八旗入关,让大金与关内贼寇在中原争雄,而我朝避居南京,养精蓄锐,等待中原疲敝之时,挥师北伐,坐收渔人之利。

  孙阁老妙计,真国士也,有阁老一人,我大明朝无忧矣。信王听到孙承宗分析十分信服,连声称赞。

  但愿我朝不会有被迫迁都的一天,孙承宗没有理会信王的夸赞,而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北京城的情形没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有大金朝内务府的细作用飞鸽接力将情报送到了皇太极手中。

  皇太极见到这份情报大喜过望,连忙召集多尔衮和多铎进宫商议。

  努尔哈赤一共十六个儿子,如今虽然皇太极登基做了皇帝,但皇太极的那几个自持功高权重的兄弟如代善、阿巴泰、阿济格等根本没有把他放在眼里。

  大金国的军队共有八旗,皇太极只是统领正白一旗,其余七旗除正蓝旗由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统领之外、剩下的六旗均由努尔哈赤的儿子统领,其中正、镶红旗旗主是次子代善、镶蓝旗旗主五子莽古尔泰,镶白旗旗主十二子阿济格 、镶黄旗旗主十四子多尔衮、正黄旗旗主十五子多铎。

  皇太极心知代善、阿巴泰、阿济格等几个兄弟对自己不满,但他们军权在握,自己刚刚即位,只能暂时隐忍,但同时皇太极积极的拉拢多尔衮与多铎兄弟,此二人年龄尚小,对自己的皇位没有什么威胁,却掌握着努尔哈赤身故后留下正黄、镶黄两旗,那可是大金国最为精锐的军队,况且二人在战争中也表现出非常的果敢与勇猛,尤其是十四弟多尔衮,文韬武略都不在自己之下,正是自己征服大明的得力助手,所以皇太极即位后有什么机密的事情都要与多尔衮与多铎兄弟商议,前些时拷问参娃的事情除自己之外,皇室中也只有他兄弟二人知晓。

  不一会,多尔衮与多铎二人一进来,多尔衮与多铎年龄不大,但极为精明干练,多尔衮比多铎又多了几分沉稳与睿智,多尔衮一身月白色的龙袍,多铎则是一身猎人装束,浑身还一身的泥土。

  皇太极看到二人进门立即兴奋的将手中的情报递给二人观看,大金国建国不久,君臣之间没有明朝的那么多礼仪。

  二人看过情报后多铎抢着说道,八哥,我刚刚从山上回来正要向你汇报呢,昨夜布库哩山雷雨交加,我们在山上刚刚盖起的棒棰庙让天雷轰塌了。

  是吗,那参娃怎么样?皇太极脸上刚现出几分的喜悦又有一些担心的说道。

  有八哥的的黄袍庇护,参娃只是受了些惊吓,倒是没什么事,现在已经钻到地下接着修行去了,多铎哈哈笑着回答说。

  八哥,北京城的天灾与布库哩山的雷击说明这个参娃那天所说还是可信的,那么我们下一步是不是按照参娃所说开始行动,去一趟北京城,多尔衮若有所思的说道。

  要不过一段时间再说,我害怕北京城此次天灾大明朝廷会有所警惕,中原之地,藏龙卧虎,那些会占星望气之人如果在天象上看出些什么,此时你们两个旗主前往北京会不会有些不妥,皇太极有些担忧。

  八哥不必担心,昨夜我嘱咐观星客夜观天象,他说没有什么异常,观星客的本事在中原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他都没有看出什么,其他人能看出什么来,多尔衮说着拿出几页纸递给皇太极。

  这是什么?皇太极接过来问道。

  明朝小皇帝的罪己诏,我念一段给八哥你听听。

  上天仁爱一月三示警戒,朕夙夜忧惶,敬天之怒,修省实政,亟宜举行前览枢臣王永光所奏停工缓刑,言若忠爱,朕熟思旬日,念 皇极殿工已八九止用银一百五拾万,不派扰民,不侈壮丽复查边储岁角□羊不缺外发帑又二千万已同逝波究无实济且 皇极殿工用什一木不求全石不弃瑕节啬存留物料半积即接构二殿计外角□羊一百余万未到 皇考发帑百万尚存朕业已罢督征停摉括蠲编派矣乘此内外臣工协心并力通融樽节即事半而功倍且一劳而永逸器具无朽败散失之虞□匠沿经营豢餋之泽中外臣民宜悉此意若司民牧守封疆者皆如大工官鲜侵渔民无嗟怨则何功不奏何治不隆乎永光再奏云未见恩免何项宽恤何人正望朕调剂减省朕俯悼民隐仰惕天威正当罪己每思改弦饬尔诸司举行实政见今民穷已极优恤何方东西兵衅敉宁何术匪拯民困莫挽天心朕研虑焦思企望治况今年盗龙袍内库二案朕惩积奸已从重典其奸细俘酋强盗律不待时原未违春生夏育之天似未有淫刑妄杀之狱今后法司问拟宜体不得已而用刑之意便奉从重之旨务为持平之法纵情重于罪亦只罪当而正朕后世子孙亦不许下从重拟之旨着为令朕又仰思 皇祖刑不上于冠绅崇餋士节柰士不自爱争为奸宄如周宗建首保熊廷弼于亡辽之后陶朗靡帑赂遗以众挠法以巡城御史赋歛多官银两创建书院自甘督工翼戴奸邪抗旨倡乱碑文见在丧尽良心又恐郭巩力攻廷弼遂诬巩交结内侍凶锋狡语远伏后案欺朕幼冲敢以代卫制楚之术玩弄要挟及朕密访博询都无影响正合 祖宗设立红牌说谎面欺之律朕慎重诛夷姑行提问不敢失 皇祖隆士盛心郄又以薪俸作赃认奠须有之罪郡县扶同并以侮朕周顺昌始则逗挠诏狱以孙女婚魏大中继则奉旨逮问紏党称乱蔑旨欺君虽遣役贪狠半繇自取而故婚重犯显倡不臣黄尊素为李若星居间分赃自肥引座师破例贿入吏部搅乱朝政仅仅削爵归里又认司房宗族暴豪乡井非复人理可谓士乎夫朝廷重士士实自轻朝廷建官官返侮上若一味含糊宽假则春秋无将之诛谓何或难乎其为上矣诸臣不详察不自省辄另具肺肠动以为朝廷之过朕未晓焉卿等可平心衡量朕之所言果轻听乎果偏狥乎朕为天下主八柄自持目击群凶大憝欺天罔人淆乱政纪朕何忍骫 祖宗之法而任其肆逆滔天也耶你每大臣任重股肱道崇忠直若皆事不课实过忍归君一体何居靖共安在试各清夜自思二千万饷今日何在天灾民困何以致然应否彻底澄清应否惩前戒后其诸囚状是否深文各自吐情实勿挟纵横之术荧惑万世人心敬天悯人朕勿敢替 祖宗法严朕何敢私特谕。

  努尔哈赤非常重视中原文化,不仅招揽了范文程、李永芳等汉族人才,也专门聘请了汉族的塾师教育自己的几个子女,所以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对汉语和汉字都相当的熟悉。

  八哥你听听,明明是我们参娃惹的祸,那个小皇帝非要往自己的身上揽,这也说明明朝对这次天灾并没有往我们这里想,你就不用担心了,多尔衮说道。

  那也得小心,大明王朝的钦天监有专门观测天象的官员,听说有一个叫做李祖白的人对占星就很有研究,只是皇帝不喜欢他罢了,可惜我朝没有这样的人物。皇太极说话的语气有些遗憾。

  那我们就等个十天八天再走,利用这一段时间我们也多准备准备,多尔衮和多铎满口应承。

  嗯,就这么定了,十四弟、十五弟这个行动就由你二人全权负责,挑一些熟悉汉语,武艺高强的侍卫,记着带上观星客,此人的观星望气之术对这次行动会有极大的帮助,另外北京城毕竟是大明都城,你二人一定要小心,我们要找的东西在珍贵,都比不上你二人在我心目中的分量,皇太极不放心的嘱咐说。

  八哥,我和老十五去北京的事情你不用担心,有观星客相助,必定万无一失,我只是担心最近好长时间没有打过什么大仗,我发现我们八旗子弟在骑射操练上倒是有些懈怠。另外我朝子民不事生产,靠战争为生,如果久无战事,也怕民心有变啊,多尔衮有些担忧的说。

  十四弟所言极是,我这几天也正在琢磨这事,已经有了一个作战计划,改天召集那几位旗主一起商议商议,等你和十五弟从北京城回来,咱们就一起出征,不管怎么说,将来一统天下最后还得依靠我们的八旗铁骑,皇太极提起自己的军队就充满了自信。

  一统天下,兄弟三人紧紧的将手握在一起。

  注1、1986年,北京地质学会等20多家团体发起了对天启六年北京城的这场灾难原因的学术研讨。学者们各抒己见,莫衷一是。主要有“大气静电酿祸”说、“地震引发火药爆炸致灾”说、“地球热核强爆作用”说等。这些观点虽不乏新奇,但皆难解释灾变中的低温无火、荡尽衣物等罕见特征。我们今天重新审视这场浩劫,只能称这是一个旷古谜团。

  注2、七大恨:大金国主臣努尔哈赤诏告于皇天后土曰: 我之祖父,未尝损明边一草寸土,明无端起衅边陲,害我祖父,此恨一也;明虽起衅,我尚修好,设碑立誓,凡满汉人等,无越疆土,敢有越者,见即诛之,见而顾纵,殃及纵者,讵明复渝誓言,逞兵越界,卫助叶赫,此恨二也;明人于清河以南,江岸以北,每岁窃逾疆场,肆其攘夺,我遵誓行诛,明负前盟,责我擅杀,拘我广宁使臣纲古里方吉纳,胁取十人,杀之边境,此恨三也;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柴河三岔抚安三路,我累世分守,疆土之众,耕田艺谷,明不容留获,遣兵驱逐,此恨五也;边外叶赫,获罪于天,明乃偏信其言,特遣使遗书诟言,肆行凌辱,此恨六也;昔哈达助叶赫二次来侵,我自报之,天既授我哈达之人矣,明又挡之,胁我还其国,己以哈达之人,数被叶赫侵掠,夫列国之相征伐也,顺天心者胜而存,逆天意者败而亡,岂能使死于兵者更生,得其人者更还乎?天建大国之君,即为天下共主,何独构怨于我国也?今助天谴之叶赫,抗天意,倒置是非,妄为剖断,此恨七也!


  第三章 计中计巧取金星砚 云外云豪赌飞龙牌

  接到皇太极口谕,知道自己近日要随多尔衮与多铎前往北京城,观星客的心情一下子激动了起来。

  为了寻找参娃,自己只身一人来到辽东,虽然最终找到参娃,却是给皇太极做了嫁衣裳,人在矮檐下,不低头又能怎样,不过皇太极一言九鼎,让自己当了内务府副总管,可以利用大金国的情报组织继续追寻拂云手的下落,在归顺大金国的这几天里,发现大金国内务府下辖的情报机构果真神通广大,大明、蒙古、朝鲜上到朝廷的庙堂决策,下到市井的风土人情,各种情报应有尽有,皇太极已经向内务府所属的情报机构发出追查拂云手的指令,但愿天随人愿,能够尽快找到拂云手,也好为师傅报仇。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多尔衮与多铎在大内挑选了十名武艺高强的侍卫连同观星客一行十三人扮作客商的模样携带一些皮毛、人参、草药启程前往北京城。

  启程的前一晚,想到自己惨死的师傅,失踪的仇人原先的师兄以及在关内的师弟师妹,观星客在床榻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寐。

  从观星客记事起,就一直称呼自己的师傅为师傅,从来没有听师傅和其它人说起过师傅的名字,师傅一身武艺自然出神入化,而且对于星象占卜、奇门遁甲、排兵布阵、褚子百家、琴棋书画等学问都有极深的研究,在观星客和师兄弟的眼中,师傅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神一般的存在,奇怪的是师傅在江湖上却没有什么名气。

  师傅一共有收了四个弟子和一个义女,师兄弟除了跟随师傅学得一身好武艺外,师傅还根据师兄弟各自的特点分别传授了一种绝学,大师兄轻身功夫独步江湖,师傅教了他妙手空空的神偷绝技,即便失手,也没人能追的上他,自己喜欢天文星象,师傅就教了自己观星望气之术,占星堪舆、望气寻宝是自己的拿手好戏,三师弟目力超群,暗器功夫了得,师傅就用一种特殊的药水为他从小洗眼,学得了暗中视物的本领,四师弟身材矮小,下盘功夫稳定,四肢异常发达,师傅教他地下掘洞之法,手中一把金刚铁铲异常凶猛,在土中地下来去自如。

  小师妹从小体弱多病,师傅没有教她武功,却将自己满腹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倾囊而授。

  师傅满腹经纶、一身绝学,却淡泊名利,不仅自己在江湖上籍籍无名,还经常告诫自己师兄弟四人要懂得韬晦,像江湖上什么雄、什么霸、什么奇侠、什么剑客都是虚名,反而会给自己招来一些无妄之灾,所以自己师兄弟四人也只是以排行相称,并没有名字,只有小师妹是师傅下雪天在路边捡的,所以给起个了雪舞的名字。

  师傅带着自己师兄弟四人和小师妹隐居在山西太原,太原又名龙城,师傅找了一个叫做依山傍水的小村庄居住,村子背后的山叫龙山,村前的河叫龙水,这个村子也就叫了个二龙村。

  师傅每隔几个月都会出去一次,有时十天半月,有时三五个月,每次回来都会带回许多的古玩玉器,玉器师傅会自己留下玩赏,其他古玩就都让自己师兄弟悄悄变卖,救济了周围的穷苦百姓,师傅喜欢玉器,对于玉牌有着特殊的嗜好,屋中藏有历朝历代,各式各样的玉牌上千块,经常一个人在在屋中拿着那些玉牌琢磨。

  自己师兄弟四人长大后师傅让自己和大师兄一起,三师弟和四师弟一起外出闯荡江湖,增加历练。自己和大师兄喜欢热闹,专挑名城重镇,水陆码头等繁华之地游历,夜间自己望气寻宝,之后大师兄妙手空空,一路行侠仗义,一路窃富济贫,所到山东、河南、陕西地王府重宝,***赃财、富户金银等物无不手到擒来,当地官府的衙役捕快又怎能发现我二人的踪迹。

  三师弟和四师弟喜欢安静,所到之处均为人迹罕至的山野林间,风水形胜之地古墓林立,四师弟四肢发达、掘坟挖洞,三师弟火眼金睛、入墓寻宝,每次都能找到前朝的奇珍异宝。

  师兄弟四人每次游历后都会将玉牌留下孝敬师傅,从此后师傅便不再出门,整日埋头在玉牌堆中,不知道在苦思冥想着什么。

  自己师兄弟四人出道几年了,震惊江湖的大事做了不少,可是受师傅影响,从来不在江湖上扬名立万,后来大师兄拂云手和自己观星客在江湖上博得大名还是因为那次在黄山的偶然事件。

  想到那次在黄山的事情,观星客更是心潮澎湃。

  那一次自己和大师兄本来计划先到北京城,看有没有机会到皇宫大内找寻几块玉牌送给师傅,即使进不了皇宫,京城那么多皇亲国戚、达官贵族的宝库中珍奇异宝也少不了,就在进京的路上,兄弟二人听到武林人士纷纷在说着黄山剑客武云峰六十寿诞的事情。

  黄山剑客武云峰少年成名,自创三十六路黄山剑法独步江湖,中年即创立黄山剑派,门下弟子无数,后来被江湖推选为绿林盟主,为人豪侠仗义、扶危济困、在江湖中很有声望,这次自己六十岁大寿,武云峰也想将自己担负的武林盟主之位相让,从此金盆洗手,退出江湖,其门下弟子、江湖同道也想借此举办一场空前的武林盛会为黄山剑客祝寿,于是广发英雄帖,邀请群雄前往黄山参加武林大会为黄山剑客祝寿,由于武云峰名头太响,黄山剑派势力庞大,武林中人无不如雷贯耳,认识的真心想祝福拜寿、不认识的想借机结纳,一时间江湖上闻风而动,各种人物都在挖空心思找寻寿礼好前往黄山拜寿。

  自己和大师兄听到这个消息时正在河北境内,兄弟二人已商量,干脆先到黄山凑凑热闹,开开眼界,然后再去北京城,黄山剑客武云峰过寿,门下弟子和江湖同道的寿礼定然珍宝不少,就算是寿礼没有什么好东西,老爷子武林盟主做了这么多年,黑白两道通吃,家中也有不少珍藏,如能乘此机会为师傅寻得几块玉牌,岂不是一举两得。

  二人商定后便反身折向安徽黄山,不一日便来到安徽境内。眼看离武云峰的寿诞之日还有一段时间,兄弟二人便取道黄山不远的歙县去给小师妹寻几块歙砚,歙砚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在唐***元间歙砚已成为贡品,名闻于世。歙石石质优良,莹润细密,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宋朝的蔡京有一首写歙砚的诗:“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好的歙砚,价值连城,直追战国的和氏璧。

  小师妹不会武功,但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四个师兄对这个小师妹也极为疼爱,每次得到宝贝,除了玉牌孝敬师傅以外也总要留一两件文房的玩意博小师妹欢心,这次来到安徽黄山,歙砚肯定要给小师妹带两块回去的。

  歙砚按石材纹理分为罗纹、眉纹、金星、金晕、鱼子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名气最大的是金星砚。从唐***采歇石以来,金星砚的名气一直高居首位,被人们认为是歙砚的代表。来到歙县后,兄弟二人却在所有经销歙砚的商铺与作坊都没有找到金星砚,侧面一打听,原来今年又到了官员考成之年,万历初年,首辅张居正制定官员的“考成法”,规定京官每六年考察一次叫“京察”,地方官每三年考察一次叫“大计,考成法初定之日,由于张居正的铁腕手段,极为有效,但张居正死后,人亡政息,到如今早已沦为形式,歙县县令在考成之年自然要打点上司,金银珠宝之外,歙砚也是 极好的礼品,于是将全县歙砚精品尤其是金星砚搜刮一空,以备打点之用,兄弟二人还打听到这批礼品已在县衙装箱完毕,即日就将启程。

  不得已,二人只有在县衙的礼品上想办法了。

  到了晚间,兄弟二人来到歙县县衙,借着夜色,二人纵身跃上县衙内一棵老树之上,躲在枝叶之中隐住身形观察周围形势。

  县衙大院中灯火通明,大院正中停着一辆已然装箱的车子,应该就是礼品,车子上插着镖旗,镖旗上用杏黄的金线绣着“黄山镖局”四个大字,车子周围有十几个大汉在持刀守卫着,看样子像是镖局的趟子手,原来歙县县令害怕路上又什么闪失,自己心中清楚县里面的衙役平日里欺负一些乡下百姓还行,一旦遇到绿林强盗、响马土匪一点用都没有,于是花重金聘请了黄山镖局前来走这趟镖。

  黄山镖局的总镖头灵泉剑客乃是黄山剑客武云峰的关门弟子,深得武云峰真传,武云峰创立黄山剑派后只收了四个徒弟,仿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依据四位弟子的不同秉性创出了四套剑法分别传授,四位弟子也凭着师傅的四套剑法在江湖上闯出了松风剑客、石英剑客、云隐剑客与灵泉剑客的赫赫威名。
  灵泉剑客成名后创立了黄山镖局,凭着黄山剑客与黄山剑派的名望,在江湖走镖十数年从未有过任何闪失。
  人家早有防备,人太多,不好下手怎么办,观星客悄声的问大师兄。
  小小一个镖局而已,没什么,大师兄满不在乎的回答。
  镖局没什么,可是这是在县衙,惊动了官府挺麻烦。观星客比较小心。
  难道不想给小师妹弄歙砚了。大师兄反问。
  想啊,可是这次有些棘手,要不然咱们明着来,下去把那几个趟子手收拾了,打开箱子直接抢几块砚台,速战速决,在官兵赶来之前出城,怎么样?观星客皱着眉头说。
  不行,明抢出手没有轻重,万一误伤了趟子手怎么办,还有一大车的箱子,我们不知道哪个箱子里是歙砚,寻找需要时间,再说灵泉剑客也许也在县衙,他要出手,不容易对付,缠上了不好脱身。让我想想,大师兄也有些犯难。
  不一会,大师兄低声对观星客说,师弟你到后院的马厩去放把火。
  这种调虎离山的把戏镖局的人才不会上当,观星客不满的说。
  你看到县衙西边那个跨院没有,那里应该住着家眷,放火之后你到那里等着,看到这里的火光后你这样,说着大师兄在观星客耳边悄悄的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