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一下 英文,我说的就是发冲天拳蓄力是怎样...

好象只要是出这招,上升的时候,没有能伤到他,一般碰到他都会牺牲掉血块,任何绝招跟他同时出也会败给他              发言前,请仔细阅读并同意以下注意事项,未注册用户请返回社区首页注册。  1.请尊重网上道德;  2.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3.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作品;  4.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游戏的平衡最重要,不是出个绝招就无敌的。那个应该是叫升龙拳(soliuken)。
  严格来说,香港白河愁改版的降龙和屠龙最厉害,一个升龙就是满天波啊
  那叫升龙拳阿,大侠-_-任何防空技上升状态都是无敌的!
  我觉得春丽最厉害,呵呵  
  春丽大叫一声:弟弟压死鸡!  他就完蛋了
  没看错,是日发的贴!(差点以为又是挖墓贴)      晕~~~街头霸王,童年时的回忆。    近20年后的今天竟然还有人在玩,呵呵~~    以原版第二代来说,KEN的升龙拳不是无敌,“升”起后第一个转身时就是被破解的迅间。以RYU为例,先在一定的距离蹲下挡第一下,当KEN“升”起转身时出轻击一拳就能破解,当然也可以在此时用轻击出一升龙拳更爽。
  作者:翼下微风 回复日期: 19:49:47 
    春丽大叫一声:弟弟压死鸡!    他就完蛋了  --------------  笑抽~~
  小时候班上的男生经常作这个动作互打,一边大喊:SOLIUKEN    原来是这个东西
  作者:翼下微风 回复日期: 19:49:47 
    春丽大叫一声:弟弟压死鸡!    他就完蛋了          笑~~~~
   作者:翼下微风 回复日期: 19:49:47        春丽大叫一声:弟弟压死鸡!      他就完蛋了        抽晕了。。。。。
  楼主真是街霸盲啊.    升龙拳在一代超强,一下去掉对手大部分血.  在二代无敌时间也长.    二代以后,升龙拳只在上升过程中无敌!    而在正统街霸三中,因为有B的存在,升龙拳威力大减啊~
  作者:翼下微风 回复日期: 19:49:47        春丽大叫一声:弟弟压死鸡!      他就完蛋了  ----------------------------  肚子笑痛了。。。
TITLE="形意拳&二十四法" />圆,则勇猛外宣。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观兔之饥鹰;手毒如扑羊之饿虎。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事不怯;两肘抱肋,出入不乱。(另一说为三敏即:心敏、眼敏、手敏是也。)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肩能摧肘;肘垂则肘能摧手。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手腕宜曲,曲则力厚。三挺:颈挺则精气实顶,腰挺则力达四肢;膝挺则有弹力。
----摘录于李仲轩《逝去的武林》一书注文
2、九要三弓: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两弓出势速猛;相股相弓进退灵通。三垂: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三扣: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三圆:脊背形圆精?摧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三顶: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摧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三摆: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拗旋转灵通。三挺:挺颈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四霄。三抱: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起躜落翻:起要势躜,落要势翻,起要势横,落要势顺。起为横之始,躜为横之终,落为顺之始,翻为顺之终,起躜落翻,四字理分清。
八论论身:前俯后仰,左侧右斜,正而似斜,斜而似正,阴即是阳,阳好是阴。论肩:精气贯顶,肩要下垂,两肘齐心,手势相随,身力至手,肩肘所摧。论肱:左肱前伸,右肱?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相弓形,出用返方。论手:右手在肋,左手齐心,两手阴阳,用力前伸,手随身动,势出宜迅。论指:五指各分,形相似钩,虎口圆开,有刚有柔,力要至指,须从意求。论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进则用力,股如返弓。论足:左足直出,右足斜横,步法莫紊,前踵对胫,两足旋转,足指扣定。论谷:谷道提起,气通四梢,两?转动,臀部肉交,势随身变,速巧灵妙。论曰:九要八论理要明,生克变化有神通。学者悟通玄中妙,心意象形任意行。
四梢筋梢:爪为筋梢,手足指功,手抓足踏,气力兼并,爪之所至,立生奇功。骨梢:齿为骨梢,有用在骨,切齿则发,威猛如虎,牙之功用,令人胆觫。血梢:发为血梢,怒发冲寇,血轮若转,精神勇敢,虽微毛发,力能撼山。肉梢:舌为肉梢,卷则降气,目张发坚,丹田壮力,肌肉相铁,脏腑充实。
论曰:四梢之微理要研,精神勇敢力摧山。若明四字玄中妙,神意光芒气绵绵。
锻炼筋骨:欲求身体之健康,首要锻炼筋骨。
骨者,生于精?,而与筋连,筋之伸缩,则增力,骨之重者,则髓满(髓是人之精也)。
筋之伸缩,骨之灵活,全系锻炼。头为五阳之首,尾闾为督脉之门。
头宜上顶,尾闾中正则精?透三关入泥丸(脑海),背胸(指背筋胸筋言)圆开,气自沉下归丹田(小腹)。
两肱抱撑,肩窝吐气,开合伸缩,力达指心(是指手心属筋)。
象其形,龙墩目之精,爪之威,虎之坐,摇首怒目,胯坐挺膝腰。
腰似车轮转,身有平准线;
两足心含虚,抓地如钻钻;
两股形似弓,进退要连环;
骨灵河车转(如机器之转轴也),
筋络伸缩如弓弦;身劲动发若弦满,
手出如放箭;
运动如抽丝,
两手如撕绵;手足挺劲力,
扣齿骨自坚。
形其意摇,首搅尾闾,动如飞龙升天,剪似猛虎出林,
纵跳灵空象猿猴,步法轻妙如猫行,得此要素神乎技矣。
----摘录于薛颠《象形拳法》一书
形意拳“校二十四法”小议李仲轩先生近年来在《武魂》上发表形意拳的练、体、用之精义的文章,阐述形意拳的练、体、用之精旨妙义,可谓一醒时人之耳目,使习拳者一如拨云见日之清爽。李仲轩先生的文章朴实无华,篇篇直指形意拳的练、体、用之精义妙谛,实属近些年来论拳之上乘作品。奈何李仲轩先生年寿已高,闻悉其欲将收笔而颐养天年。可“校二十四法”之说已经推出,但没有续而论说,这可急坏了止渴欲饮的广大读者了。纷纷索求“校二十四法”之内容为何?急欲得之而又不想再等片刻了。
&&广大读者的这种如饥似渴的求知欲望,我是十分理解的,急人所难,济人所需,乃为人之义不容辞的事情。然李仲轩先生师学形意拳术,象形拳法,而文武之学造诣颇精深。其欲住笔,不在述之。“校二十四法”之说的内容,自会引起广大读者的心中不安。故我冒昧的狗尾续貂,小议“校二十四法”的内容,以小解广大读者的一时之饥渴。即曰“小议”,就非大家之谈,只是管窥之见。小议而出,敬请海内外方家斧正,以证本源。
“校二十四法”之说的由来
& “校二十四法”之校字,乃校正之意。即现在所说的“调正”之意。二十四法,乃形意拳的八字诀,顶、扣、圆、敏、抱、垂、曲、挺,而八字者,又各有三种。(取姜容樵著《形意杂式捶》)。这就是二十四法之说的由来。校二十四法说,就是:“调正身法的二十四种方法”。此乃立身之规矩,只有二十四法时时处处皆做对了,才符合拳术攻防之道的“身法”。普通人不具备此“校二十四法”后的身法,故不具备传统拳术攻防的能力。这就是习拳得真传者和普通平常人在“身法”的不同处。此校二十四法乃入门之规矩,是身法基础功夫内容。前贤云:“桩法及拳式站定动变时,此八字须具备焉。所以养气蓄力,使敌我者,无所措使,斯五行拳所持有者也”。此论说明校二十四法乃形意拳门特别注重的内容。
&&然校二十四法的内容,在象形拳法中亦有,只是基本的八个字不尽相同,薜颠先生在其所著《象形拳法真诠》一书中说的八个字是:
弓、垂、扣、圆、顶、摆、挺、抱。
&&此八个字与形意拳门的八个字,不尽相同。如果同有三种,皆为二十四法。就会出现二十四法中有十八法同,六法异。再仔细看形意拳的解释和象形拳法的解释,有的字中的细解内容各异。这样的结果,就是校二十四法的内容之说法也不尽相同了。简单的看,是这样的结果。认真的推敲,其实无异。只在侧重点方面不同,宗旨就是一个,即通过校二十四法的规矩,调正身法,而成了一个“道体法身”乃是不二的。这才是校二十四法之说的由来,及其练、体、用的的重要之意义。认识到校二十四法之说的实质意义,我们再看其内容为何。为全面起见,以薜颠先生象形拳法八字为主,形意拳门八字为补充,尽量较全面阐述之。
形意拳术和象形拳法的异同
&&形意拳术,无非象形取意,即取十二种动物之能,以取其形之神者,立五行拳之五行,以取意也。合而名之形意拳。即外有其形内立其意。名虽五行,十二形合一,实则包罗万象。苟能潜心玩索,得其化生之理,克制之道,内外一气,心意相合,用力之久,一旦豁然贯通,自有不闻不见之神妙。盖还虚洗髓之功,有以致之也。
&&象形拳法,乃内家、外家之功。运用先天固有之真,培养后天有象之体,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推演变化,妙极神明,内运其意,外发其象。象由于意致,意实在于象先。故象形者,即:“诚中形外”之意也。盖有象而外全非真象,无意之中确有真意。法曰:“有象有意不成妙意,即象即意不可思议”。此非浅造者所能领会万一也。
&&上述形意拳家和象形拳家的两段论述,虽立论角度不同,但又都如文字“六书”的“象形、会意”而立拳说,述其精旨妙义,确是相同的。因“拳术可体万物而不遗”的这个特点,故立论之点多的数不胜数。统观传统拳术各家之论,无有出其外者。
上述形意拳家,象形拳家之妙论,皆本“健顺参半”之妙旨而开宗明义,立定拳法之根基,这一点是相同的。即乾健之内气、坤顺之外形的“二一一二”之宗旨论拳,这是毫无异议的。再深一步认识,以“三一一三”之旨立论的话,此两家又无不是“灵神、内气、外形,三者浑化归一的德之体;一而三之元玄的听探之静,信息处理之动静,顺化之动的有化无,无生有,有无相生的道之用的”。如扩展开来认识的话,传统拳术中的各门派、拳种,无不是禀此宗旨妙义而立拳的。只是各家之论述存在侧重不同,理法疏密之差异而已。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再认识“八字诀”的“校二十四法”之说的内容时,就具有广泛的意义了。换句话说,也就是“校二十四法”对于每一个习练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来说,都具有校正身法的实际意义了。都要以二十四法的规矩,来初步改变自身,立定“法身”身法之根基。校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
&&为说明二十四法的具体内容之精义,必须取形意拳八字诀和象形拳八字诀,依依对照,方能议论的清楚,阐释的明白,以备习拳者参阅。否则,偏于任何说法,都会论述的不全面了。故只有一条一条的录其原文,方能较全面的议论清楚,阐释明白。以八字诀为纲,二十四法为目,这样方能纲举目张。照录之原文,首条用薜颠先生之八字诀,次条为姜容樵先生之八字诀,然后是我的议论之内容。下面就依序阐释此中之精义。
&&薛:头上有顶冲天之雄,手上有顶推山之功,舌上有顶吼狮威容,故谓“三顶”。
&&姜:三顶者何?头(后脑骨)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为周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外顶,有推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人丹田,以固命,是谓之“三顶”。
&&顶字诀之顶字,有止于此之意,内气上升至百会上,谓之冲天之雄。头为天才。百会为头之最上顶端,内气至此谓之顶。所谓“尾闾正中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之顶也。拳经云:“头若顶千钧,颈如搬树转”。就是此“顶”字之诀也。所谓“后脑骨向上顶”之顶字,乃向上竖起之意,还是百会穴放置头的最上端之意。百会置头最上端则头正,头正领起则一身无懒骨,正所谓“头统健之体,乃全身之总领也。故“顶头悬”乃调身第一大法也。
&&手之顶,手有手的规矩,尤其是主攻手的肘与膝上下垂直合住,肘不能越过膝头,此时之手的内劲要到拳头顶端或掌的顶端,此时手头要有如推石柱之顶劲,才能打人如钉钉。此乃手上有顶推山之功的精义,只有气贯周身,劲达四梢者,才能具备手上之顶的功夫。
&&舌上顶,舌舔上腭,是舌放置而舔上腭处,非用力也,喉咙畅开,谓之吼狮吞象之容,形容喉咙畅开之象也,气机通畅无阻之意也。又能接引内气下行归入丹田以坚固命气也。
&&三顶之论,两家之论皆相同也。唯独没有“腰顶”之内容。腰为一身弓之把。发放人时“弓张把要顶”,取腰向前顶送之法式的。这一点,太极拳中强调的非常清楚。八卦掌拳师郭古民先生在歌诀中说:“背如箕底方为紧,掌穿力自如反弓”。讲的就是“弓张把要顶”的“腰顶”之身法的。
&&薛:膀扣开胸精气上升,阴气下降任脉通行,手足指扣周身力雄,故谓“三扣”。
&&姜:三扣者何?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到肘,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到手,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是谓之“三扣”。
&&此扣字诀,犹如将碗口朝下押在桌子上一般意思。背圆则胸平,两肩若扣,虚胸实少腹,气贴背之缘故,犹如天扣地一般。手心微凹则手背自扣。足心虚空,则足背必扣。实乃“阳散阴聚”之秘诀尔。即“天圆地方”之意思。在意调,非用力也。
&&故肩扣则利于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手足背扣,利于内气运行故周身劲力雄健,形之式使然也。
&&然齿扣之说,形意拳有论,虽曰牙齿要扣,亦是微微合住,亦非是用力,避免口开神气散失,防止受击时伤害过大,避免咬舌。齿乃骨之余,齿合则一身骨力不散乱。一身如绳束,自可收放自如。此乃紧缩筋骨之义尔。
&&薛:脊背形圆精气催身,身形势圆旋转通神,虎口开圆刚柔齐伸,故谓“三圆”。
&&姜:三圆者何?脊背要圆,其力摧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肘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裹抱力,是谓之“三圆”。
&&此圆字诀,乃指圆满之意。肩背要圆,是指肩胛骨下边至大椎穴,及两肩中间。由于沉肩、拔背,气贴背而成圆形之象,尤其是两肩胛骨之间的二十四夹脊穴处一定要饱满,才是肩背圆的景象。而腰至肩胛骨下边沿的腰背处要上下直平之象。如果腰背处呈锅底的圆象,是病拳之景象,非背圆之身法功夫。故正常的背圆之身法,有利于背发劲。并可具备精气催身而进击的效用。这一点正是腰背的劲意敛至肉底层的作用。只有腰背、肩背做的正确,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也就自然能做到了。
&&身形动变圆活自如没有圭角才见功夫。才能旋转动变通达神明艺境。才能不撄人之力,这是用法的“圆字诀”。
&&虎口要圆,是指食指根与拇指根的部位,要意圆,非形圆。圆则善变,又劲势能达指梢之用也。正是刚柔齐伸,勇猛外宣之精义尔。
&&前胸要圆之说,即是背圆肩扣,胸如何能圆?天圆地方,背圆胸方,一理也,胸如何能圆?含胸气贴背,胸如何能圆?而两肘力全,乃沉肩坠肘之形,肩撑肘横之劲。与胸圆何关?故此前胸要圆之说存疑!
&&心窝微收,呼吸通顺。拳诀云:腹部松静气腾然,心窝乃胃上腕,乃沉降之势,如何微收呢?况且,腰与肚脐,一阳一阴,阳散阴聚,亦应是肚脐微收才是。心气下沉丹田,空胸虚胸,呼吸自然通顺。故此条心窝微收之说亦存疑。抱字诀
&&薛:胆量抱身临事不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两肱抱肋出入不繁,故谓“三抱”。
&&姜:三抱者何?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变不变,两胁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之“三抱”。
&&丹田抱气,气不外散,是指不要膨胀小腹而言。丹田抱气有成一球状者,身势沉稳而又灵敏。此其一也。另有内气腾挪于周身,以助攻防之势。因为内气之用:“须分沉气常实腹,贯通筋骨壮形骸”的两方面内容。而丹田抱气是“神气”不散越的意思。古云:“神回身中气自固”。反之,气固自是神回身中而不外散之象。只有气沉丹田,炼精化气,气聚才能气抱丹田,知此练法得矣!
&&两肱抱肋,有说两肘抱肋的,只有前手之肱骨裹合,肘尖向下;后手之尺骨掩合,肘尖向下。才成两肘抱肋之形势。肋处,乃肘窝,肘从此处出,又回至此处,出入如此简单而不繁杂,确有攻防变化至妙神奇之用。《八忌歌诀》中说:“出拳高举两肋空”,即指“两肱不抱肋”之病拳的。
&&两肋要抱,与涵胸、含胸是同一宗旨,即前空后丰之要义。此正是身法中的“胁须以意出,以气胜,以神率,则为合式,非出肉出筋出骨也。胁气上交于头,成大壮之势,真气上升于头顶,健以初则力自大壮也;胁气下交于足,故遇地而豫,真气下降于足,顺以动则神气豫悦也。内气之一呼一吸见于丹田,一升一降其要总在胁也”。此两肋要抱,方有利于内气之升降,故出入不乱,遇敌无险也。此正“气下脐平小腹膨,练得熟时成一面”之体式。即胸腹上下是一个平面。才见功夫。如果脐突腹膨胀的大腹便便,是不知脐收肋抱之要义的病拳了。这不利于“趋避闪展”的攻防之用。
&&心气要抱,心为一身之主。然何谓心气抱?即;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能力自加,动静清轻而灵。心能普照自身,谓之心气抱。只有心气抱,遇敌自有主见,方能以不变应其万变。即顺势借力的法则不变,方能应其万般变化之运用的。
&&胆量抱身临事不乱,胆为十二官之主,将军之官,决断出焉,少阳生气之候,功臻一步一桩之候,以自身防守手法为界,围绕自身周围有一气场效应的圆柱体裹抱着自身,此乃胆气,亦名胆量。有此物抱身,则听探灵敏快捷,故临事能先知于人,自然先机于人,自然不会出现手忙脚乱,心慌意乱的现象了。由此条可知,同是三抱,内容各异。然宗旨不二。习拳者必须能以文观法,才能知之周全。再能以形鉴真,功夫必定上身。自成拳门行家里手了。如能“因知行解”,“因行知解”自会成为拳门通家了。垂字诀
&&薛:肩要下垂气力贯肘,肘要下垂气力至手,气要下垂丹田养守,故谓“三垂”。
&&姜:三垂者何?气垂则气降丹田,身稳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摧肘前,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胁,是谓之“三垂”。
&&垂者,沉坠之意。心气沉入丹田,自可炼精化气,养吾真元之气,乃练功入手之正法。取“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之秘诀而立论的。
&&气沉丹田,则上虚下实不倒翁之象,故身法稳健,势重如山。
&&同上虚胸实少腹的气沉丹田之法式,自有两种之论述,习拳者必然要兼习而练用之。
&&肩要沉,乃肩缝处松开,肩自然下垂,双臂轻灵圆活,则臂长。劲力自能贯肘。
&&肘要松沉,则肱骨圆活,除劲力贯手外,双肘能抱胁护住胁部。
&&故沉肩垂肘之形象,自有肩撑肘横的劲力饱满蓄势之状态。又有双手臂不撄人之力的特有之功能。施招用手或施手用招,双臂如灵蛇的攻防之妙用。挺字诀
&&薛:挺劲贯顶精气上通,势若挺腰气贯四梢,一身抖挺力达九霄,故谓“三挺”。
&&姜:三挺者何,颈项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骨腰挺,则力达四梢,气鼓全身;膝盖挺,则气恬神怡,如树生根,谓之“三挺”。
&&挺字诀之精义,在于伸筋拔骨的肌肤骨节,处处开张之势。即形借气催,气秉形长,而成坚挺之势。即在神为非拙力也。即内气填实骨节间隙的坚挺。
&&颈骨节节开张,精气节节填实,直贯百会,自有顶头悬之功夫艺境。而颈部肌肉松软似有若无方见功夫。
&&腰下松胯,腰上脊椎节节开张,内气节节充填,直至大椎,则腰能坚挺鞭固。则劲力自达四梢。
&&全身骨节皆能开张,内气皆能填实,是谓一身抖挺,则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灵珑剔透,则气恬神怡,立步生根,一身无懒骨。如膝盖坚挺,步履稳健灵敏快捷,手腕坚挺,穿透力强。然必须知道此“挺”字诀是内气、外形,刚柔匹配如一的结果,是艺境功夫说,非是“力气”解。这一点,习拳者一定要分辨清楚,方能习之不误!弓字诀
&&此薛颠先生所论象形拳法中有:脊背相弓督脉上升,两肱相弓出势速猛,两股相弓进退灵通,故谓之“三弓”。
&&此论同于三皇炮捶拳的“身背弓,手臂弓,腿足弓”的三弓说,不同于陈谱、武谱、太极拳的五弓说。实际上三弓说,五弓说的实质是一样的。
&&但要知道弓法的根、把、梢三节的关系。根要固,把要顶,梢要领的顺随之法。一身五弓皆如是法为准则。而八字诀的内容做到了,已经一身备三弓或五弓了。摆字诀
&&此亦薛颠先生所论象形拳法中有:两肘要摆摆肘保胸,身形宜摆摆身形空,膝摆步坳旋转灵通,故谓“三摆”。
&&摆法,古有“一摆出三尖”之说法,有摆步、摆手、摆身。摆者,乃摇摆之摆。
&&两肘摆动,有护肋保胸的效果。
&&身形宜摆,摆动身形可避实击虚之用。即“偏闪空费拔山力”之法式的意思。使对手拳势落于空处。
&&膝之摆动,步法擦地而行,旋转变化灵通圆活无滞。
&&上述三摆内容,实际上乃言说的手法、身法、步法的“一摆出三尖”之内容的。敏字诀
&&敏字决乃形意拳所言之法:三敏者何?心要敏,如怒狸攫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饥鹰之捉兔,能预视察机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是谓之“三敏”。
&&敏者,机警快捷之意思。
&&心要敏,心具知人之能,方能随机应变,心知肚明者,心机自然敏捷,即明者通。
&&眼要敏,必具备一眼罩三关的“罩眼”功夫,而又灵者,方能具备审视有先之明,知其未发之招,悉其将发之意。即预视察机之精义尔。
&&手要敏捷,似虎快利,出爪不见爪而物不能逃,自能先发制人了。
&&能此三者,谓之“三敏”。曲字诀
&&此亦形意拳所论之法:三曲者何,两肱宜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宜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宜曲,曲如半月,则力凑;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是谓之“三曲”。
&&诀云:“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此曲字诀讲出具体部位之“曲”的方法。
&&两肱宜曲,即两手臂宜曲似弓如半月,则富有变化不拘的攻防能力了。
&&两膝宜曲,即曲膝坐胯,弯如半月,则步法稳健、灵活而势厚。
&&手腕宜曲,则用劲力时能恰到好处,随机应势,能聚能散。结束语
&&形意拳术、象形拳法的“八字诀”所蕴含的“校二十四法”之精义到此小议完了。此“八字诀”的内容,有练、体、用的全部之内容,即“建德体、至道用”的内容,囊括内容相当丰富。有身法之规矩、运用法则和功夫艺境,可谓无所不含吧!习拳者不可不依此而修练。
&&然此八字诀“校二十四法”说,通过结合形意拳和象形拳法两家之论的比较而知,各家说法虽不完全一致,就其异处,更应全部依法而修之。才是最佳的选择。
&&此八字诀内容,适合一切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练者,参照练用,尤其是初入门者,更应时时处处依此而对照自己,才能立定修练之根基。否则,入门上手就不知法则规矩,自然会出现谬误而不知。养成不良习惯,筑成差错,改之难矣!古云:“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实警世之言也。开始便依法而修,心知肚明,必能循序渐进,终而功成!
&&此八字诀的校二十四法之内容的小议,实为当今读者之所需而成之。以明前贤论拳练、体、用之宗旨而述之。
&&&&&&&&&&&&&&&&&&&&&&&&&&&&&&&&&&&&&&&&
象形术渊源谈&李仲轩讲述李赠宽整理李仲轩先生在本文中,讲了一些他所知道的形意门中有关的说法,一家之言,并非定论,只是希望给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人提供一些资料。练武者要能容人,但不能受辱,这是原则。薛颠的武学现在流传得不广,但也可以说流传得很广,因为当时练形意拳的人多串走了薛颠的东西,有的是自己来串的有的是派徒弟串的。其实功夫成就了,练不练十二形无所谓,但对十二形不详细,传承上就不完备了。薛颠从山西学会了十二形,就无私地串给同辈人。所以这一系各支一直都称有十二形,其实在有的支派中十二形一度中断,他们现在的十二形不是传承来的,而是串来的。当然,不见得都串自薛颠。至于书中提到的薛颠师傅李振邦,薛颠也未对我说过,我就只知道薛颠早年受李存义教授,李振邦有可能是传给薛颠十二形的师傅。练武的心思怎么动?练拳时,好象对面有人,每一手都像实发,是像实发而非实发(只能这么说,否则越说越说不清),自己要多安排几个假想的对手,慢慢地练拳,但一拳出去要感觉是以极快的速度冷不防打倒了其中一人,其他人还盯着你呢。不要想着正式比武,要想着遭人暗算。等真比武脑子就空了,一切招式都根据对方来,等着对方送招,对方一动就是在找挨打,所谓“秋风未动蝉先觉”,不用秋风扫落叶,秋天有秋天的征兆,一有蝉就知道了。比武就是比谁先知道,形意拳的后发制人,不是等对方动手了我再动手,而是对方动手的征兆一起,我就动了手。不是爱使什么招就使什么招,要应着对方,适合什么用什么,平时动心思多练,一出手就是合适的。只有练拳时方方面面的心思都动到,在比武电闪雷鸣的一瞬,才能变出东西来。站桩时,也要动起步趟进、侧身而闪的心思,外表看似不动,其实里面换着身形。要静之又静,长呼长吸,站空了自己。如何是站桩成就了?薛颠定下两个标准:一、一站两小时;二、手搭在齐胸高的杠子上,姿势不变,两脚能离地----不是较劲撑上去,而是一搭,身子浮起来似的,这表明身上成就了。这两点薛颠都做到了,我做不到,我是落后的,只是没落伍而已。我就一个浑元桩,旁的不练。当时没有薛颠,大多数人不知道有站桩这回事。李存义有桩法,但他自己不站桩,他的桩法都溶在拳法里了。站桩要力丹田,一力丹田就顾不上累了,桩法能溶在拳法里,拳法也能溶在桩法里,体会不到丹田,跟高手过一次招就明白了。力丹田不是鼓小肚子。猎人捉狗熊,要先派狗围着咬,那些小狗非常亢奋,因为它们骨子里怕极了,狗熊一巴掌能把它们抽得血肉模糊,但为什么扑上去狗熊也畏缩?因为小狗力了丹田。跟高手比武,精神一亢奋就觉得有种东西兴旺起来,这就是力了丹田。说不清楚,只能体会,给人打出了这个东西,站桩就兴旺这个东西。李存义不用转桩也成就了,立站桩为法门是薛颠留给我们的方便。人眼光散了干什么都没劲,站桩要眼毒,不是做出一副狠巴巴的样子,而是老虎盯着猎物时伺机而动的状态----这也不对,因为太紧张,要不紧不慢方为功,肌肉紧张出不了功夫,精神紧张也出不了功夫,站桩时肌肉与精神都要“软中硬”,眼神要能放于虚空,就合适了。还有,丹田不是气沉丹田,要较丹田,肛门一提,气才能沉下来了,否则气沉丹田是句空话,上提下沉这就较上了。较丹田的好处多,学不会较丹田,练拳不出功夫,等于白练。站完桩要多遛,这一遛就长了功夫,遛是站桩的归宿,遛一遛就神清气爽,有了另一番光景。薛颠说站两个小时,是功夫达标的衡量准则,是功夫成就了,能站两小时,练功夫时则要少站多遛,不见得一次非得两小时。还有一个长功夫的标志,就是站桩站得浑身细胞突突(高密度高深度的颤抖),由突突到不突突再突突,反复多次,这就出了功夫,站桩能站得虎口指缝里都是腱子肉,这是突突出来的。此次谈象形术渊源,讲上了桩法,以后再解释象形术晃法与形意拳虎扑、云法与横拳、旋法与崩拳的相似性,为有形意拳基础的人自学象形术提供一点方便。
追忆“象形术”&李仲轩讲述徐皓峰撰文当时民族危机极其严重,薛颠想让国民迅速强悍,手把手地授徒觉得来不及,开始思索写一本真正可以自学的书,就有了这本《象形拳法真诠》。只要是得形意拳真传的人,一看这本书便会发觉,所谓的“象形术”就是形意拳。难道为避开旧规矩,薛颠委托了一个“象形拳”的名目,将形意拳的大部分奥妙公布了出来?这是一种猜测,其实象形术是与形意拳渊源很深的一种拳法,古来有之。薛颠泄漏秘诀,想让人照书自学,也不过是个美好愿望,因为武术是身体动作,必须得有人教,学会后可以自修,是无法直接自学的,不管公布了多少秘密,光有书本,也还是不够。虽然如此,但这本《象形拳法真诠》到了练形意拳的人手中,却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多亏了薛颠当年利益全国国民的想法,才能使我们这些形意拳后辈得益,可以想象,如果不逢民族危机,一个只在武林中讨生活的拳师,又怎能舍得将秘诀公开?此本《象形拳法真诠》,用词精美,文法简洁,是形意拳书中不可多得的上乘文字,便于读者心领神会,所写功法寥寥数语便交待干净,毫不含糊,都是真体会,现仅摘出三处加以评说,显示一下深浅,书中其余部分,读者自可据书再究。
一、《象》书总纲第一章第四节“桩法慢练入道”许多人都知道形意拳站桩,长功夫的关键也在桩功,但如何站法却很含糊,有的书谱上只是讲解了眼耳鼻舌的内敛要领,似乎站桩便是站着不动了,附会上佛道的“入定”之说,好像一动不动得越久越好----这是误导。站着一动不动,只能令肌肉苦楚,精神挫折。这一小节便将形意拳桩法的秘密公布出来,桩法是活动的,不是静功而是“慢练”。薛颠原话为“此桩法之慢练,增力之妙法也,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四肢----”桩法是动的,只不过动得极慢,外人看不出来,这“慢慢以神意运动”七字真可价值万金,而且说明桩法的功效为“脏腑清虚、经络舒畅、骨健髓满、精气充足”,特别标示“而且神经敏锐”,不如此,便是练错了。
二、《象》书总纲第十一章第十二节“体呼吸”许多人都知道形意拳是内家拳,此拳是可以通“道”的,但拳谱上往往只有拳法,简单陈列出从道经摘抄的语句,至于如何由拳通“道”,便含糊了。薛颠所言的“体呼吸”正是形意拳通“道”的法门,薛颠原句为“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云蒸雾起而为呼吸,此节功夫,乃是精神真正呼吸,非有真传难入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学道者,勉力为之。”
三、《象》书上编第六章第一节“五法合一连珠”形意拳古传有一个名为“圈手”的动作,又称“风摆柳”,可以健身可以技击,据说涵概五行十二形的精华,没得传授的人猜测是一个类似于太极拳“云手”的两臂画圆运动。其实圈手开始时的确类似于太极云手的两臂画圆,幅度小运动慢,是为了调周身的气血,等真正练起来,不是两臂画圆,而要用整个身体上下左右地画圆,至于具体的运动轨迹为怎样,大约是薛颠的“五法合一连珠”那样。形意拳讲究五行,对应金、木、水、火、土的是劈、崩、钻、炮、横五拳;薛颠的象形术对应金、木、水、土的是飞、云、摇、晃、旋五法(其中“飞、云”二字是借用剑法用词),有人想当然地认为这五法就是形意拳五行拳的变形,是换汤不换药。其实不然,薛颠的五法不是从五形拳来的,倒是和圈手有渊源,所以略过他对五法的分别讲述,对五法连贯演练的“连珠”却要好好参究。
象形术提要&李仲轩讲述徐皓峰整理象形术是一种别样的形意拳。发之于外谓之形,含之于内谓之意----这是对形、意二字的解释,如何成为拳呢?含之于内的意,可发之于外,发之于外的形,可含之于内----如此方为形意拳。形意拳站桩时,目光要远大,眼神放出去。打拳时,目光盯着指尖或拳根,随着拳势而盼顾,但余光仍要照着远方----这都是将意发之于外的训练法。如何将形含之于内?这是老辈拳师不轻传的东西。以炮拳为例,炮拳总是两臂一磕,顶杠而进,有出手没有收手,其实杠出去后,还有个身子向后一耸的动作,这就是炮拳隐蔽的收手。说是个动作,便错了,很微,甚至不必作出来,心领神会地一下,即可。有此一耸,就出了功夫。象形术的摇法也如此,摇法似向身后划桨,还有水荡桨的向前一荡,这一荡不是实作,也是心领神会,而且不是揣摩体会,一刹那灵光一闪,想慢了就不管用了。这两例便是含之于内的形,比武时,真正厉害的,是这种打拳时不打出来的东西。形意拳简单,象形术更简单,但内含的形丰富,如此方能善变,不是打拳时变,变在比武时。不必我一一举例,读者自可从《象形术》一书中找消息。形意拳先教“行劲”,行对了劲,也就找着了身法。象形术先教身法,晃对了身法也就找着了,象形术晃法是在找劲,能找着自己的劲,也就能找着别人的劲,碰上就倒。不管从何入手,都是要从一个东西里教出两个东西来。身法与行劲,一有全有,一个没有,两个都没有。这是教法的不同,不是本质的不同。不是薛颠法眼高,是有人只应薛颠的机关,在薛颠手里才成就了武功。比如学书法,总要先从楷书里学出来,学出笔力才算书法。而宋代米芾横平竖直地写了几年,却写不出笔力,结果一看王羲之的行书,笔锋盼顾多变,一下就悟了,笔锋一变也就有了笔力。书法上有米芾的先例,拳法上有薛颠的教法。形意拳练神不练力,有了神也就有了力。如何生神?要三顶三扣,张鸿庆坐在赌桌前也能养住神。前面说了,打拳时有不打出来的拳,练法是一闪念,在平时生活中也要时不时这么闪闪----张鸿庆就这样,但一般人不能学他,赌博乱性伤神,是习武者的一戒。记得以前有篇文章说,形意拳讲求悟性。如果说形意拳是岳飞传下的,那么祖师是三国姜维。姜维传人周侗教出了岳飞,卢俊义,姜维后代教出了罗成的罗家***。姜维文武双全,对诸葛亮说:“丞相,文我不如你,武你不如我。”诸葛亮就与他比大***,结果姜维败了。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贤者无所不能,一看就会,一会就精,若论三国武功,吕布、姜维都要次之,头牌是诸葛亮----这是二十年前,《北京晚报》上的文章,依我看,它说对了,比武比的是悟性。不能自悟自修,只会跟着师傅,今天听个好东西,明天听个好东西,好东西是听不完的,这样没出路。大部分佛经都是阿难写的,他跟着释伽牟尼,今天听个好东西,明天听个好东西,结果释伽一死,释伽的徒弟里,只有他一个人没能成就。孔子夸他一个徒弟能举一反三,不是夸夸就完,而是说:“举一反三”是学会一个东西的唯一方法。我已经老朽,望有悟性者能参此《象形术》,以书为师,便认识了薛颠。
象形术飞摇二法&李仲轩讲述徐皓峰整理云是绕,飞是挑,而绕挑并不能概括云飞。象形术与形意拳在练法外观上的区别是,形意拳是一条直线打下去,而象形术走一二步便转身了,练转身就是在练身法。此次讲飞摇二法,讲飞必讲摇,在飞云摇晃旋中,飞摇是一体相续的。说拳先说武德。武德是练武人的救命草,没武德伤害他人是一方面,更糟糕的是,会把自己弄得家破人亡。不能为富不仁,也不能为武不仁,只有功夫没有德行,人会丧心病狂,练武的该是仁者。练武的人不迷信,说话讲信用,说出来就算话,还不能有脾气,武艺要教给不使性子的人。练武人都不生气,尚云祥便一点脾气没有,只是有时练武人了迷,他用脑子练拳,吃饭走路都是这个,别人从背后走来,他一返身就是打人的气势,但他一下能醒过来,从没伤过人。尚师功力纯,薛颠变化多,唐师腿快。唐师学了李存义的***,包括兵器,医药,有人问唐师:“形意拳的内功是什么?”唐师回答得特别好,他说:“形意拳就是内功”就是这个,不再别有什么内功。所以,习者不要对“三抱,三顶”等古谱说词轻易放过,不要以为只是用来校正拳架的。我第一次见薛颠,一见他的状态,就知道是个跟尚师一样的人,一天到晚身上走着拳意。他轻易不说话,一说就是大实话。比如他送我一对护手钢钩作见面礼,见我很喜欢,就说:“使双钩的窦尔敦也就是在戏台上厉害,能赢人的是剑棍刀***,这东西没用。”我觉得特逗,哪有这么送人东西的?但只有这种人才能练到武功的极处。国术馆在薛颠时代,吸纳了许多文化人,薛颠把《象形术》一书写出来后,请他徒弟、朋友中的文化人斟酌词句,此书用语极其准确,既有境界又实在,千锤百炼,的确是国术馆的经典。薛颠写书准确,武功也是求准确。他气质老成,有股令人不得不服的劲,干什么都显得很有耐心。形意拳是“久养丹田为根本,五形四梢气攻人”,首重神气,所以眼神不对就什么都不对了。他教徒弟管眼神,身子步法要跟着眼神走,他说,比武是一刹那就出事,一刹那手脚搁的都是地方,就赢了。所以他校正学员拳架极其严格,不能有分毫之差,说:“平时找不着毛病,动手找不着空隙。”他是河北省束鹿人,有着浓重的口音,他爱说:“搁对地方。”他一张口,我就想笑。李存义说:“形意拳,只杀敌,不表演。”形意拳难看,因为拳架既不是用于表演也不是用于实战,它是用来出功夫的。拳架出功夫可以举一例,练形意拳总是挤着两个膝盖,磨着两个胫骨轴,一蹲一蹲地前进,用此打人就太糟了,两腿总并在一块,只有挨打的份。其实挤膝磨胫的目的,是练大腿根,大腿根有爆力,比武时方能快人一筹,这是功夫。形意拳专有打法,那是另一种分寸。薛颠的打法,在“占先手”方面有独到之处。示范时,做徒弟的防不住他,他的手到徒弟身上,就变打为摔了,把人摔出去,又一下捞起来,在他手里不会受伤。做徒弟的被他吓几次,反应能力都有所提高。飞法便是练这份敏捷。飞不是鸟拍翅膀的飞,是另一个(想不起来,暂以飞字为准)。飞法中含着猴形的精要,薛颠的猴形中有一式名“猴捅马蜂窝”,猴子捅马蜂窝,一捅就跑,它怕蜇着。所以猴形的发力就是一发即缩,飞法就是练习瞬间收力,收得快,发出去就更快了。以飞法可以窥见薛颠比武速度的一丝奥秘。就像形意拳劈拳叫“劈抓”,不但要劈出去,还要抓回来,能抓回来的拳才叫劈拳,因为有个回旋劲,一去不回头的拳打不了人。象形术飞法是八字诀,大拇指和食指张开,后三指握着,像比划数字“八”。八字诀上挑,猴捅马蜂窝般挑敌眼。但握八字不这么简单,拳头也能封眼嘛。主要是挑着八字练功,能把手臂的筋挑通了,比武时方能有灵动,有奇速。云法握剑诀也是此理,与形意的“挤膝磨胫”一样,练的时候多练点,比武时方能高人一筹。飞法练收劲,一挑即撤,顺这股撤势便是摇。所以飞法与摇法是一体的,摇不是左右平摇,而是划桨式,就像用一只浆划舢板一样,左划一浆,扭身再右划一浆,力向后下方,要深入。摇法沉厚,贴身摔人,与飞法相续,由极轻灵变极粘重,习者玩味日久,遍体皆活。读者修习“象形术”,要以书为本,那是大体,我只是举了点例证,勿止于我言,断了追究。
薛颠的云法&李仲轩薛颠的《象形术》一书,确是可开宗立派的拳学,同时也是在一个新的名目下,将形意拳的要诀公开了。此书用词简约而雅致,可谓字字斟酌,是给自己写传世之作的写法。形意拳有“劈崩钻炮横”五行,薛颠有“飞云摇晃旋”五法。此次讲一个云法,仅作为青年一代自修此书的提示。象形术源于形意拳,先说形意拳的大法则。《庄子》中有个“庖丁解牛”的故事,牛肉糙厚,一把刀子杀不了几头牛就崩坏了,但有一个屠夫一把刀用了多年仍然锋利如新,这就是形意拳的大法则----以柔用刚。有人喜欢形意拳表面的刚猛,结果练成了“伤人伤己”,铁骨头硬茧子,但仍免不了像一般屠夫,剖了牛,刀子也坏了,早晚伤了自己。真正的形意拳是“伤人不伤己”的,要兜着劲打人、扑着身子打人。之所以用坏刀子,因为手腕僵,刀子入肉后一较死劲,就崩了,只有腕子活了才伤不了刀子。同样的道理,形意拳一出手,身上是活的。不是一个劲,多股劲团在一起,如此方能“游刃有余”。以前天津有位武师,天生一股狠劲,平时将一百张高丽纸叠在一起,两臂翻着打,能打得最底下的一张碎,而上面的无损。这个方法连招式带劲力都有了,与人比武,两臂一翻,别人就招架不住。唐维禄知道他是好汉,想点拨他,说:“你这是打一百张纸出的功夫,要超过了一百张纸,怎么办?”他说:“接着翻。”唐师说:“我搭着你,看你能不能翻过来。”他连翻多次,胳膊翻不上来,这是唐师在“庖丁解牛”。形意拳的劲含着,能控制人,发作起来,犹如庖丁一下把刀子捅到牛体深处,能把人打透了。只有“伤人不伤己”的劲道,方能无坚不摧,“伤人伤己”的硬功终归有限。平时总爆发着练拳,拳头抡得越猛,劲越单薄,竹篮打水一场空,练不出功夫。比如尚云祥绰号“铁脚佛”,可以脚裂青砖,但他教我们时不让足下用力,要提着脚心,因为在人体力学上,脚跟和后脑是杠杆的两端,打拳时狠劲蹬地,会震伤后脑。练形意拳练得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就是脚下太用力了。尚云祥足下的沉重力道是轻着练出来的,好比走钢丝,脚一用力就摔下去了,但想“轻”,得更用力才能轻得起来。不是在一个劲上加份量,而是多加上几股劲。走钢丝为控制平衡,得调动全身劲道,敏捷变化,既不能踩实了钢丝,也不能踩虚了,掌握住这个火候,方能练出功夫。练拳要如盲人走路,盲人跟常人不同,蹭着地走路,外表好像很沉重,但脚下是活的,并不只维持着前后平衡,四面八方都照顾着,绊到什么东西,一晃就站稳了,这是“以柔用刚”,多股劲的作用。这个“柔”不是软化,是变化。我听闻程廷华走的八卦桩不是木头,是藤条编的。我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后来一次走在河滩上,泥巴有韧劲,走着走着,忽然觉得腿上出了功夫。如果传闻属实,那么程庭华踩“软桩子”是在练多股劲。八国联军进北京时祸害中国人,程廷华拎着大砍刀在房上走,见到落单的洋鬼子就蹦下来一刀劈死,转身又上了房。他杀的人一多,给盯上了,最终被排子***(洋兵队一起开***)打死。他是武林的英雄,八卦门的大成就者,功夫达虚灵之境,据说能先知先觉。形意拳歌诀有“消息全凭后脚蹬”,形意拳先要提肛,肛门一提,腰上就来劲,腿上跟着来劲,后脚蹬的是腰上的消息,不是用脚跟?地。薛颠还说提肛是练身法的关键,不是努着劲提,那样太憋屈,而是肛门有了松紧,臀部肌肉就活了,两腿方能“速巧灵妙”。世评薛颠的武功达神变之境,我问过唐师:“薛颠的东西怎么样?”唐师说:“快,巧妙。”形意拳的功夫出在腿上,腿快的人打腿慢的人,犹如拳击里重量级打轻量级,能有这么大区别,而且腿上出了功夫,拳头的冲撞力就大。所以,说一个练形意拳的人腿快,就是在说他技击厉害。唐师当年和孙禄堂齐名,以腿快著称,他能认可薛颠快,我就信服了薛颠。至于薛颠的“巧妙”,体现在他的“飞云摇晃旋”中,提取了形意拳的精粹,练的不是拳招,是大势。有一个可解释“大势”的事例----我跟随尚云祥的近两年时间里,没有人找尚师比武,因为按照武林规矩,低辈份是不能向高辈份挑战的,而且都知道尚师功力深,没人动“在尚云祥身上争名”的心思。但有个军队团长来挑战,我们不能按武林规矩将他赶走,其实一看就知道他功夫不行。由于他纠缠的时间太长,尚师就说:“比武可以,得先立下武士字(生死文书)。你把我打死了,我徒弟将我一埋就完了,我要把你打死了,你们部队不干呀。”他有点害怕,但既不立字据也不走,还呆着磨。尚师说:“不立武士字也行。这样,你打我一拳,把我打坏了你就成名了。”团长一拳打来,尚师身子一迎,团长就后背贴了墙。尚师还跟他开玩笑,说:“我能回敬你一拳吗?”团长连忙说:“我打您,我都成这样了,您要打我,我不就完了吗?”说了服软的话,这团长就走了,以后再没来过。尚师的这一迎,就是大势。所谓“大势所趋”,练的是身法的动态趋势。抡着胳膊打人,不是形意拳。形意拳是扑着身子打人,犹如虎豹,窜出去一丈是这个势头,略微一动也是这个势头。云法的大势,就是身子往前一扑,又把自己拧拉回来,身子刚缩又把自己推出去,一推就转了个身。几次换劲均无断续,要变化在一起。云法的要点,是它的特殊之动。练时不要求快求敏捷,那样就成了体操、田径的动。这种动犹如早晨不想起床赖在被窝里鼓悠的动,犹如深夜里倦意一起伸懒腰的动,是一种天然之动。如果没有这种动,就很容易将形意拳步法练成交谊舞舞步了。薛颠在《象形术》“桩法慢练入道”的章节写道,站桩时要“慢慢以神意运动,舒展肢体”,站桩也是为了练这种动的。薛颠的云法要“荡荡流行绵绵不息”,正如太极拳云手不是手从左摆到右,而是由左“变化”到右。练摆动什么也练不出来,练变化才能出功夫。没有这种天然之动就没有变化,硬性地训练自己,就成了作体操。有着天然之动,就有了神气,所以薛颠说云法在内功上有“丹田气实之妙”,发劲上有“弹簧、鼓荡、吞吐、惊抖之机”,身法上有“蜿蜒旋转行踪不定之灵”,极尽变化之能,是长功夫的捷径,深切体会,可知薛颠的巧妙。另,书上没写,但薛颠教我时,说云法可点穴,多教出一个手指翻挺的动作。不管能否点穴,武术一定要练到指尖,手指一弯就是拳,死握着拳是很难练出劲道的。对于云法,薛颠在书上最后嘱咐读者:“学者,最宜深究其妙道。”再解释一下薛颠在书上讲的“三顶”,头顶有冲天之雄,舌顶有吼狮子吞象之能,指顶有推山之功。头发根耸起,血气沸腾,好像大鹏鸟随时可冲天而起,令人勃发英雄气概,“虽微毫发,力能撼山”;舌头掀起,浑身肌肉振奋,“丹田壮力,肌肉似铁”。而且舌一顶住上牙床,牙就咬紧了,牙紧手就快,比拼果断。这顶舌切齿,还要有个“舌根一颤,能发出狮子般巨吼”的意念,但不真吼,含在嘴里,如滚滚的雷音。身子扑出去的时候要有个狂劲,好像狮子张口,哪怕是大象也把它吞了,不是真张嘴,但嘴里要咬着劲。有了这股狂劲,能摄敌之魂魄,“牙之功用,令人胆悚”;手指甲里的肉顶着指甲,遍体筋都牵颤。不但手指要顶,脚趾也要顶,缺一不可。人往往一顶就僵,找一点手脚尖冰凉的感觉,就自然地顶上了。人生气的时候,会气得手指发抖,就是牵颤了筋,即便没练过武,这时候打一拳,练武的人也很难承受,“爪之所至,立生奇功”。三顶不单是激发劲道的比武要诀,也是保养身体的锻炼法,我是奔九十的人了,但没谢顶没戴假牙,算是头发、牙齿保住了,这就是三顶的功效。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