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做一个公司需要哪些制度“制度第一,你没有特权”的PP...

当前位置: >>
种姓制度对当时社会有什么影响
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摘要:种姓制度作为一个古老的社会制度在世界上其它许多地区古代历史上都曾经存在 过,却只有印度近乎完美的将其保留下来。直到现代,种姓制度任深深的影响着印度社会的 各个领域, 政治、 经济、 文化等无不充斥着种姓的气息。 虽然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有所衰弱, 但这种衰弱不可能导致种姓制的灭亡,种姓制也将继续不断地左右印度社会。 关键字:种姓制度 ;现代印度;
影响 一、种姓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种姓制度是中国古代文献对古印度等级制度的泛称。种姓 (caste)这一词来自于拉丁文 (castus),意为纯粹、不杂,与它相对的是印度文中的瓦尔那(varan),指的是社会地位和权 力的等级划分。因此,种姓制度在古印度又称瓦尔那制。 种姓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段漫长的的历史时期,它最早萌芽于早期吠陀时代,是 吠陀时代部落的组织形式。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姿态》一文中形象地指出: “部落之 最极端的、最严格的组织形式是种姓制度。 ”[1](p.13) 根据印度相关文献可知,瓦尔那一词在梵文中原意为“色” ,指的是与居民的肤色区别有 关。尼赫鲁在《印度的发现》一文中说: “种姓是从雅利安人与非 [2](p.95)雅利安人的严格界限中开始的。 ”公元 2000 多年前居住在欧洲和中亚的雅 利安人从阿富汗高原南下入侵印度河上游的 “五河流域” 。 当雅利安人在用暴力征服当地 居民时力图把他们纳入到雅利安人社会中来, 但又想保持雅利安人自己民族的一致性。 因此, 雅利安人与被征服的非雅利安人根据肤色和文化上的差异被分为两类: 一类是雅利安瓦尔那; 另一类是达萨瓦尔那。d·d·高善必认为: “在梨俱吠陀时代,唯一的区别是肤色淡的雅利安 人与肤色较黑的达萨之间的不 [3](p.82)同。 ”而在此阶段,由于雅利安人部落与当地土著居民部落内部阶级分化尚处 于初级阶段,社会劳动分工也尚未发展,因此在雅利安人部落内部并没有种姓的区分,四个 瓦尔那的划分也尚未出现,瓦尔那制尚处于萌芽状态。 到梨俱吠陀时代末期,随着雅利安人的不断扩张与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初步有了四个 瓦尔那阶级的划分。 第一个瓦尔那是婆罗门。 他们主要掌管祭祀职能, 同时垄断了文化教育。 第二个瓦尔那是刹帝利。一开始又称“罗阇尼亚”主要是由掌握军政权利的世俗贵族集团构 成。 第三个瓦尔那是吠舍。 他们大多是雅利安的平民, 在政治上没有特权, 主要从事工、 农、 商等职业。第四个瓦尔那是首陀罗。他们大多是那些失去土地的吠舍和那些在战争中被征服 的达罗毗荼人,他们是社会的主要劳动生产者,从事各种低贱的职业。形象的说就是古代印 度社会的奴隶阶层。 “在印度古代文献中最早提到四个瓦尔那等级划分的是 《梨俱吠陀》 中的 《普鲁沙赞歌》 。 它说‘四个瓦尔那是由吠陀诸神分割一个原始巨人时,由其身体的不同部分产生的。其中他 的嘴变成了婆罗门,双臂变成罗阇尼亚,双脚变成吠舍,双脚生出首陀罗。 ’这是四个瓦尔那 的原型。但多数学者认为那是婆罗门僧侣集 [4](pp.44-45)团为了巩固他们自己及刹帝利军事贵族特权而编造出来的。 ” 除了以上四大种姓之外,还有一种人被排除在种姓之外即 “贱民” 。他们的社会地位 最低,最受歧视。他们从事的职业大多为屠夫、抬尸、清扫等被印度教认为是“肮脏”的职 业。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个不同种姓又派生出许多亚种姓和次种姓,各个不同的亚、次 种姓各自形成一个独立的团体,按照各自内部 的道德风俗生产生活。 到了近代,随着印度沦为英国的殖民地,种姓制度也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高级种 姓的司法权、行政权、教育权、豁免权等权利正在一点一点的被剥夺。低级种姓的参政权和 经济地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独立后,印度政府也不断地探索如何进一步削弱种姓观念。 例如: “呼吁尊重贱民” 、 “制定列表种姓” 、 “加大对低级种姓的经济支持”等。这些措施虽然 取得了一些效果,但这仅仅只局限于部分城市,而且只是部分城市中的某一些方面。而在印 度广大农村里,种姓观念仍然根深蒂固,种姓观念在农村还是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因此种姓 制定仍然深深地影响着当今印度的发展。 二、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社会的影响 (一)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政治的影响 历史上婆罗门与刹帝利长期把持着印度的政权,是印度社会的领导者。到了近代,由于 受到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及受到其政权体制和思想的影响,印度也开始逐步走向西方议会民主 制。但崇尚权力平等的民主制与维护不平等权力的种姓制是不相等。尽管印度法律明确禁止 歧视低种姓与压迫低级种姓,并赋予了不同种姓平等的权力,但在许多地方还是充满着浓厚 的种姓色彩。 种姓依然是决定印度政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而印度的政治也避不开种姓制度。 因此,种姓制度对当今印度政治最显著的影响就是使印度的政治走向种姓化或者说是种姓的 政治化。 从积极方面来看,政治的种姓化推动印度议会民主制,使印度由一党独大转向多党并存 发展。 印度独立后,国大党一直把持着印度的政权。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种姓主义” 的不断发展、 “印度教认同”以及印度局势的不稳,一批代表中低种姓阶层利益的地方性政党 孕育而生,并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日益壮大。它们开始在印度政治中崭露头角,成为一股不 可忽视的新兴力量。 j.p.纳拉扬这位印度著名的政治领袖曾说过, “印度最大的政党是种姓。 ” 比如: 1944 年成立的以高级种姓韦拉拉和穆达里亚尔为基础的德拉维达联盟。 1982 年成立的 以安得拉帮喀玛种姓为基础的泰卢固之乡党。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随着政党数量的急剧增多和力量的不断增大,极大的改变了 印度政治的版图。在印度政坛上由原来国大党一党独大转向国大党、人民党及其其它政党组 成的第三股势力的三足鼎立。而此时印度政治民主的思想也在不断地渗透着人们的思想,越 来越多的低级种姓为了反对压迫以及维护自身利益,而组建自己的政党,以寻求自身的合法 权力。可以说印度政治的种姓化对于促进印度政治民主的发展有着积极地作用。 但从消极的一方面来看,政治的种姓化又成为印度政坛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利于 印度政治的稳定发展。 当今印度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是西方民主议会制,因此任何一个政党想要登上执政者的宝 座都必须争取到尽可能多的议会席位,而议会席位的选举最根本的就是各地选民的选票,而 各地选民则主要受到被选人种姓背景的影响。在竞选中联合其它政党和拉拢地方政党就成为 一个的重要竞争手段。因此,印度许多的政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不得不将一些重要的职位 让给以些地方的种姓头目, 以保证绝对的选票。 一个印度政治家感慨地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 从争取自由运动中产生的具有远见和代表广大群众利益的领袖正让位于那些具有狭隘地方主 义、种姓主义的政治上的新人。 ”[5](p.79)这无形中给政党冲突、地区冲突、种姓冲突,埋 下深深伏笔。 “2001 年 7 月 25 日,出生于低级种姓的印度人民院知名女议员普 兰·戴维在回家途中惨遭三名蒙面***手杀害。 ”[6]此事件正是由于政党争夺和极端的狭 隘的种姓主义冲突带来的恶果。 “而在 1997 年 4 月,成立不到一年的高达政府由于国大党以 限制教派主义势力不力为由撤销对其支持被迫辞职,联合阵线只好换马,推举古杰拉尔维组 织新内阁, 勉强保持其执政地位。 到同年 11 月底国大党又以联合阵线政府中的德拉维达进步 联盟与谋杀拉·甘地的斯里兰卡泰米尔猛虎组织有牵连要求其部长辞职遭到拒绝为由再次撤 销对联合阵线的支持,迫使总统宣布提前举行大选。 ”[7](pp.86-87)可以看出政党斗争、种 姓较量已成为印度政府动荡的一个重要因素。 种姓制度在促进印度政党由一极走向多极,使民主由少数的贵族扩大到普通大众。然而 随着民主的扩大也预示着将有更多的政党参与印度政治的争夺。这必然会促使印度政党间、 种姓间冲突的扩大,如不加以控制甚至会演变为社会冲突。 “可以肯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内种姓制度仍将是严重困扰印度的以个重要因 [8](p.113)素。 ” (二)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经济的影响 印度教把职业分为“洁净的职业”和“不净的职业” ,并规定属于某个种姓的人只能从事 与其地位相符的工作。例如,婆罗门从事教育,司法等好的职业,而贱民则从事清扫、抬尸 等不净的职业。 倘若高级种姓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 则可能降低或丧失其原有的种姓自身份。 而低级种姓则是绝对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倘若从事了则是被认为对神灵的冒犯,将 要受到最严厉的惩罚。印度教在规定每个种姓职业的同时还规定了严格的职业世袭制度。每 个人的职业生来就已经决定,一代传一代不论适合与否都只能被迫的去做。这种职业的分工 一直伴随着印度历史的发展。 即使到了现代印度, 一个人的职业仍然与其种姓地位息息相关。 高级种姓通常从事医师、律师、教育工作者等社会中较好的职业。低级种姓则从事社会最低 级的最底层的工作。 即使有一些十分有才能的低级种姓人才进入到管理层或国家公务系统中, 但权利的把持和决策依旧是高级种姓。 在一个现代社会里, 职业间的改变不仅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还往往会其他相关领域的发展。 如教育业、服务业等。而种姓制度将人们的才能和职业分割,同时规定职业世袭制。这无形 中阻碍了职业间的转换,从事低等工作的人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身的社会和经济地 位,而高级种姓的人则永久地把持社会中较好的职位。这不仅影响了市场对劳动资源的有效 配置,而且还扩大了社会的两极分化。 印度是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方式主要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而资本主义 是一种社会大生产,以追求剩余价值为最终目的。但在印度,由于受到种姓制度职业划分和 等级划分的影响,人们被分成各个不同的职业集团和种姓集团,他们处事多从各自集团利益 出发,缺乏合作精神,很少考虑全局,这极大的妨碍了印度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人们寻 求职业时,种姓等级成为其关键。高级种姓总是能寻求到较好的职业且待遇高,低级种姓则 相反。v·m·西尔卡尔教授认为: “在一个属于一个种姓集团的工业领域内,其它种姓想要进 入决策层 几乎是不可能的。 ” [9]在印度,从垄断集团代一般中小企业,一般都是分属与不同种姓 集团。因此,企业很难讲不同种姓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劳动人员融为一体,这不仅不利 于企业的生产效率还大大的影响了印度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种姓制是造成印度经济分工、发展的不合理和贫富分化的主要原 因。而经济的不合理、贫富的分化又成为进一步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自 1991 年实行经济改革开始,印度国力不断增强,截至 2008 年 gdp 已近 1.16 万亿美元,外汇储备 达 3110 亿美元。 ”[10]但印度经济发展带来的利益并未涉及到广大农村贫困人口。他们长期 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没有足够的购买力。这意味着占据印度 2/3 人口否认巨大消费市场将无 法被打开。印度国内经济的发展将受到巨大的牵制。 “当今印度的现实是:一方面号称 it 大国,另一方面是 10 亿多人口中有 1/3 仍然居住 在缺电少水的闭塞的农村;拥有世界上 3/5 的软件工程师,同时也拥有世界 1/4 贫困人口; 每年有 200 多万大学毕业生, 同时全国妇女中有一半是文盲。 ” [11]究其根源就是受到种姓制 度及其观念的影响。若不解决这种现象,印度的经济增长必定会受到长期的严重的制约。 (三)种姓制度对现代印度思想文化的影响 印度的种姓观念是印度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而种姓又将印度人划分为不同的种姓集 团,而相同种姓在不同地区有不尽相同。因此,印度便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化——多层次、 多地区的各个民族文化体。a·l·巴沙姆主编的《印度文化史》中提到: “这些集团在地里、 经济和政治意义上相互依附,而在社会关系、思维方式,甚至在语言上却从未彼此同化。 ” [12](p.182)这就意味着相似印度这么一个多民族、 多宗教的国家里从古至今都没有形成一个 统一的民族认同和统一的文化。究其根源,就在于印度种姓文化自身所具有的分裂性。种姓 与种姓间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排斥等等。他们自成一派,遵守各自的规定,不会容纳其它 种姓的文化,也决不接受其它种姓的思想。因此,印度人在种姓的影响下培养起来的是具有 分离性、排斥性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不仅影响了印度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还进一步诱 发了不同民族、种姓、宗教之间的矛盾。 到了近代,随着英国殖民者的侵略,印度的思想文化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崇尚权力 平等的英国人打破了种姓制度原有的等级划分, 他们削弱了高级种姓的各种特权, 提高了中、 低种姓的权力。但印度传统的种姓文化却没有因此而覆灭,反而许多知识分子、政坛精英为 维护种姓文化、传统文化而不断努力。虽然英国在印度大力倡导和推行的民主和自由对促进 印度权力的民主化和打破人身等级制有积极地作用,但却遭来大部分印度人的反对。一些政 治领袖认为西方文化是一切弊端的根源,印度决不能再走其道路。一部分知识分子则是主张 建立一个以印度教为基础的现代印度社会,决不能全盘西化。与其说是西方侵略导致印度拒 绝其文化不如说是印度几千年传统种姓文化拒绝西方文化。 在现代,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他们越来越认识代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作用,也在 不断地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但传统毕竟是传统,即使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也是无法摆脱 传统种姓文化的影响, 对西方科学并未形成一个理性的价值观。 许多印度科学家都崇尚科学, 但又摆脱不了种姓观念的束缚。他们大多为高级种姓却又不愿从事实验中那些清扫、接触尸 体等被印度教认为是肮脏的事情。而在广大的农村,他们甚至排斥科学,就连化肥、农药都 认为是伤害大地母亲肌肤的毒药。印度著名科学家 p·v·indiresan 指出: “西方知识分子寻 求发现光荣的未来,而印度知识分子寻求发现伟大的过去。 ”[13](p.176) 从历史到现代, 种姓制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印度思想文化的发展。 虽然种姓文化在思想上、 权力平等上、宗教教义上,是不利于现代印度民族科学的进步与发展,但种姓文化却已深深 刻在广大印度人民的思想中,成为印度文化核心体系的一部分,成为印度国家传统文化的象 征。尽管国大党主席尼赫鲁曾说: “只要种姓制度仍然存在,印度就不能在世界文明国家中占 据应有的地位。 ”[14](p.202) 但却不得不承认“在印度人们保持着种姓制度的条件下,印度 终归是印度;但是从他们与这个制度脱离的那一天起,印度就不复存在了。 ”[15](p.315) 三、结语 印度种姓制度作为世界历史上最完整、落后的一种等级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 深刻的影响。目前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呈现出以下几个新特点: (一)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种姓的社会作用逐步削弱。随着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渗 透以及政府对于低级种姓权力的保护,种姓带来的等级观念和歧视思想在许多地方(尤其是 城市)不断淡化;随着印度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需求的增大以及新职业的出现,职业世 袭受到很大削弱。 (二)种姓在政治上的作用不断增强。代表不同种姓利益的政党数量不断增多,力量不 断增大,发展成为政坛中的新兴力量。 (三)不同种姓和地区的冲突此起彼伏,经济、民族、种姓、宗教矛盾相互交织,地区 局势日益复杂。 尽管种姓制度在现代印度社会呈现出削弱的趋势,但其本质却并没有改变。种姓压迫、 歧视、 偏见并由此产生的冲突仍然在广大的印度地区存在。 种姓冲突、 民族冲突、 宗教冲突、 地区冲突随着时间的发展而不断增加,印度政局将比以前充满更多的变幻。而这一切的一切 都是随着种姓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种姓的灭亡而灭亡。马克思曾严厉地批判过种姓制度,并 指出“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础障碍。 ”[16](p.73)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种姓势力与印度现代化是相违背的,甚至是阻碍其发展。许 多学者也认为传统的种姓与现代化是对立的、冲突的,必然会随着印度现代的发展而最终被 淘汰。事实上,种姓制度也确实在印度现代化中受到巨大的冲击与削弱。但这只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种姓对印度现代化的高度适应性。它成为人们联系的纽带、成为 现代政治的工具、成为经济利益的前提,并使印度现代化抹上了浓厚的种姓色彩。不管是在 现代还是在将来,种姓制度和印度现代化的交织发展趋势必将继续持续下去,而这也将继续 成为印度现代化道路上的一个特征。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2] 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印度的发现[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56. [3] d·d 高善必.古代印度文化与文明史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4] 培伦主编.印度通史[m].哈尔滨:黑龙江出版社,1990. [5] 罗米拉·塔帕尔主编.印度的部落.种姓和宗教[m].牛津:麦克米兰出版社,1977. 转引自洪笙.从印度现代化进程中的种姓问题看传统与现代化的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 1989 (2). [6] 沈蓓莉.印度种姓制度面面观[j].当代世界.2001(10). [7] 孙士海主编.印度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篇二: 析种姓制度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 析种姓制度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 [ 刘红军 ]——() / 已阅 5298 次 试析种姓制度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 刘红军 (安徽大学法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39) 【摘要】 :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发的核心内容。深刻影响 着印度社会从古到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曾说过“:种姓制 度是印度进步和强盛道路上的基本障碍。 ” 本文仅就其对当今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 影响做出浅析。 【关键词】: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 影响 一、印度种姓制度概述 早期种姓制在梵文中称为瓦尔那(varna) ,意为“颜色” 。早在雅利安人征服印度的过程 中,瓦尔那制即开始萌芽。最初只有两个瓦尔那,即雅利安(白色人种)和“达萨” (即被征 服的达罗毗荼人, 黑色人种) 。 可见, 种姓制度的产生是两个肤色不同的种族对立的结果。 [1] 大约在公元前 11 世纪,印度社会阶层被划为 4 个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 、刹帝利(军 事和行政贵族) 、吠舍(商人)和首陀罗(被征服的奴隶) ;至此种姓制度初步形成。 婆罗门 (brahman) 是祭司贵族。 它主要掌握神权, 占卜祸福, 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 在社会中地位是最高的。刹帝利(kshatriya)是雅利安人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以下的各级 官吏,掌握国家的除神权之外的一切权力。 波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高级种姓,占有了古代印 度社会中的大部分财富,依靠剥削为生,是社会中的统治阶级。吠舍是古代印度社会中的普 通劳动者,也就是雅利安人的中下阶层,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他们必须向国家缴纳 赋税。 上述三个种姓都是由雅利安瓦尔那分离出来的, 而达萨瓦尔那则演变为首陀罗。 [2] 首 陀罗是指那些失去土地的自由民和被征服的人,实际上处于奴隶的地位。 在首陀罗之下,印 度一直还存在着一个没有种姓的群体———贱民,由于其地位远在前 4 种种姓之下,因此又 被俗称为“第五种姓” 。按照婆罗门教教义,贱民被称为达利特人,意为“不可接触之人” , 其他种姓不仅不能与他们交往,连喝水都不能共用一口井。 印度的各个种姓职业世袭,互不通婚,以保持严格的界限。这样,贱民的后代永远都是 贱民,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低人一等的地位,想想都是很可怕很残酷的。不同 种姓的男女私奔后所生的子女也被看成是贱民,最受鄙视。为 了维护种姓制度, 婆罗门僧侣宣扬, 把人分为四个种姓完全是神的意志, 是天经地义的。 奴隶主阶级还制定了许多法律,其中最典型的是《摩奴法典》 。正如其中所言;“世界上的任 何东西都是婆罗门的财产; 由于地位优越和出身高贵, 婆罗门的确有资格享有一切” [3] “婆 罗门可以毫不犹豫的去拿首陀罗的东西;因为他不存在任何财产;因为他的钱财本来就是应 该被主人拿的” 。[4] 不仅这样而且每个种姓都有自己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并 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典及传统习惯。倘有触犯者,轻则由婆罗门祭司给予处罚, 重则被开除出种姓之外,这意味着只能居住村外,不可与婆罗门接触,只能从事被认为是最 低贱的职业,如抬死尸、清除粪便、打扫房间等。 二、种姓制度对当今印度社会的消极影响 早在独立前,国大党元老莫提拉尔 .尼赫鲁就说过: “只要制度仍然存在,印度就不能在 世界文明国家中占据应有的地位。 ” 尽管印度独立已将近六十年, 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中的作 用和影响仍是强大的,仍在阻碍印度现代化的步伐,这是印度社会的不幸。 一、种姓制度影响印度政治民主化的进程。传统的种姓因素在今日的印度仍起举足轻重 的作用。临近大选时,由于印度绝大多数人口是农民,农村的选票对每个政党来说都是至关 重要的, 而农民在投票时往往取决于他们的种姓意识, 往往投向代表自己种姓利益的候选人。 因此每个党在大选前必须仔细研究各地区的种姓势力,选择在当地占优势种姓中有威信的人 当候选人。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导致被推为候选的人不一定是党内精英;另一方面,这些 人一旦进入政界,今后的所作所为必然多方考虑支持他当选的种姓社团的利益,从而使印度 政治带上浓厚的种姓色彩。 二、种姓制度影响经济的发展。前面提到,种姓制度把经济分成不同的社会集团,彼此 接触受到影响,有些人“种姓主义”思想严重,他们大都考虑本种姓的利益。想问题,办事 情从本种姓的利益出发,只对本种姓忠诚,缺乏民族同胞间的互助精神,这对整个经济的发 展是不利的。加之,每个人的职业生来决定,代代相传,不易更改,不管一个人对某种职业 有无兴趣或特长,工作是否合适,都得被迫去做。这样一来,有些人用不着努力则会得到好 的职业,从事好的工作,享受优厚的待遇。这样产生或助长了一些人的懒惰思想,缺乏奋斗 精神;而另一些人,即低级种姓的人,只能受苦,逆来顺受,认为命里注定,不可改变。这 样限制和束缚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和积极性的发挥。 三、文教卫生事业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前途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种姓制度的影 响也深深渗透其中。印度各地不仅有各种种姓文化协会,还有许多种姓大学,甚至有的大学 中各系分别由不同的种姓把持。 而种姓制度实行的种姓内婚制使印度青年择偶范围十分狭小, 导致农村中近亲结婚十分盛行,产生出大批畸形儿,极大影响了印度人口的素质。童婚的流 行,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因此不少人过早夭折,这也是印度人平均寿命较短和儿童寡妇 较多的原因之一。篇三: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摘 要:种姓制度在印度具有很长的历史渊源,是一定经济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 是印度社会的重要者特征之一。长期的束缚着人们,严重的阻碍了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 教育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种姓制度 印度社会 消极 影响 abstract: the caste system in india has a long history, is surely the inevitable result of economic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but also those features of indian society, the important one. long-term constraints on people, severely hampered the indian societys political, economic, education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quality. key words: caste system indian society negative affect 前言 印度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度,那里有着肥沃土地,遍地的珠宝,有着西方人梦寐以求的 香料。一直以来我对印度总有一种特殊的情愫,所以我很喜欢看有关印度的东西,然而每当 我看到印度的残酷的种性制度时, 我总很是揪心, 于是就产生一种冲动或者是一时的好奇吧, 我就决定探求一下印度种性制度的起源,发展但更愿意注重的是印度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到 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所以就写写喽! (一)论种姓制度的概念 种姓制度正式产生于后期的吠陀时代,而他的萌芽需要追溯到早期的吠陀时代。公元前 6000 年前东移的一支雅利安人到达了印度次大陆。雅利安人是白色人种,他们认为自己很高 贵(雅利安含有“高贵”的意思)为把自己白色的皮肤 1 与当地的土著居民达罗比荼人区别开来,他们开始使用“瓦尔纳”一词( “瓦尔 2 纳”含有“颜色”的意思) ,因此在雅利安人占领的地区出现了“雅丽安瓦尔纳”与“达 萨瓦尔纳” ,在这两种不同的肤色种族的斗争与磨合的过程中,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雅丽人 了开始分化了, 在印度出现了四个种族。 于是印度社会开始被划分为四个等级。 即婆罗门 (祭 祀僧侣)刹帝利(以部落首领为首的武士集团) ,这两个种姓是特权等级,吠舍(雅利安得一 般民众) ,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奴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阶级进一步的分化,婆 罗门主管宗教事务,影响国王的政治与军事事务,有时直接出任国家的高级官职,是社会上 势力最大的特权阶层。刹帝利则成为掌握军政大权的武士阶层,处于统治地位。吠舍是印度 社会最广泛的阶层,而他们必须交纳赋税来供养特权阶层,他们主要是一些平民大众,从事 农,牧,商和手工业等职业。而首陀罗的地位更是低贱,从事最低贱的职业,如洗衣,理发, 清扫,屠宰,制革,收尸等。他们是劳动的主要的承担者,处于奴隶地位。 种姓制度的基本特点是职业世袭,在职业上各种种姓在原则上时世袭不变的。根据《摩 奴法典》规定,高级种姓由于贫穷可以从事低级种姓的职业,但是低级种姓不能从事高级种 姓的职业;内部通婚,在婚姻上,各种种姓原则上是同姓通婚的, 《摩奴法典》规定,高级种 姓之男由于贫困可以娶低级种姓之女,但是低级种姓之男不能娶高级种姓找之女。前者称为 “顺婚”后者称为“逆婚”也就是说婆罗门只能从婆罗门种姓内娶妻,而首陀罗即使腰缠万 贯也不能娶婆罗门的之女为妻;宗教的界限森严,在宗教上,有着严格的区分和界限,婆罗 门,刹帝利,吠舍他们有权参加雅利安人的宗教生活,经过入门式(入教式)称为“再生人” 而首陀罗则不能参加一些宗教生活,称为“非再生人” ;在法律面前时不平等,法律对于“再 生人”与“非再生人”的刑事犯罪,债务和继承等民事纠纷都有不 1 2 雅利安(含有“高贵”之意) 瓦尔纳( “颜色” ) 同的规定, 《摩奴法典》规定,低级种性用肢体的哪一部分伤害了高级种性的人,必须将 那一部分的肢体斩断,动手的要斩断手,动脚的要斩断脚,杀死婆罗门的要处以“死刑” ,但 是高级种姓若是杀死了则可以用牲畜来抵偿或或者守戒六个月即可。同样是杀人,如果杀害 婆罗门,罪犯就要被处死,杀害刹帝利罪犯需要守戒六年,并支出一千头母牛和一头公牛, 杀吠舍,罪犯需守戒三年,并交出一百头母牛和一头公牛,但是如果要是杀害了首陀罗,罪 犯只需要守戒一年并交出十头母牛和一头公牛,如果在遗产继承上产生了问题,假如一个婆 罗门有四个妻子,而四个妻子分别来自不同的种姓的话,则他们的子女得到的遗产的份额按 照高到低的种姓顺序。分别为 40%,30%,20%,和 10%。 此外为了维护种姓制度, 《摩奴法典》还宣言说“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是属于婆罗门的财 产,由于地位优越于出生高贵,婆罗门有资格拥有一切;婆罗门可以毫不犹豫的拿首陀罗的 东西,因为他们不存在任何的财产,他们的钱财本来就应该被主人拿,不仅这样而且每个种 姓都有自己处理的机构,处理有关种姓内部的事务,而且监督本种姓的人严格遵守《摩奴法 典》 和他们自己的传统的习惯, 如果有触犯 《摩奴法典》 的轻则有婆罗门的祭师们给以处罚, 而重则而被开除自己的种姓之外,这就意味这他们不能够居住在村内,之能够居住在村外, 不能与婆罗门的人接触,只能从事低贱的职业,理发,抬死尸,清扫等工作,他们被称为不 可‘接触者’如果他们想要进城,必须敲打着锣鼓来向人们警示,告诉人们他们是‘不可接 触者’这是周围的人就会赶紧躲起来,就像瘟疫一样的躲开。 ” 可以说在印度这个种姓制度很严重的国家,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高低并不取决与他们的 能力,而仅仅取决于他们家庭的出生严格按照血统世代不变,当你父亲是一个首陀罗时,那 么即使你有经天纬地的才能也只能是首陀罗,相反的如果你的父亲是一个婆罗门的时候,那 么即使你是一个白痴,那么你也是婆罗门。 (二)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的影响 种姓制度一种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阶级差别和阶级压迫的一种形式,长期存在于印度, 对印度的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一)种姓制度对印度的政治的影响 种姓制度是一种阶级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的种姓之间有着严格的阶级利益的差别,他 们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婆罗门代表的统治集团的利益,他们是处于社会的特权阶层,掌握 着神权,占卜祸福,垄断文化和报道农时季节,在印度社会具有很高的地位,而作为军事贵 族的刹帝利,他们同样也是统治阶层,掌握着除神权以外的一切权利,然而吠舍与首陀罗则 处以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实际上来说种姓制度就是一种专制制度,这就严重阻碍了印度的 民族化进程。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种姓制的影响,在今天的印度的大选中我们任然可以看到 种姓制这个看不见的大手在影响者印度的选举,也就是说种姓制在今天的印度社会任然具有 举足轻重的地位。印度与中国一样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农 们的选票对于每一个政党来说都是很重要的,而农民在投票的时候则往往会取决于自己的种 姓意思和阶级利益,因此他们会就投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因此在印度的大选中,印度的 候选人他们会仔细的研究各个地区的种姓势力,也就是说他们往往会在当地选投那些在当地 的优势种姓中有些声望的候选人,这样做就产生了两种后果,被人们推选的候选人不一定是 党内的优秀人才或者是让人才,但是他们会为了维护当初支持他们进入政界的社会团体的利 益而不惜牺牲了其他阶层的利益,严重的影响了印度社会政治的透明性,阻碍了印度社会政 治的发展。 (二)种姓制度对印度的政治的影响 种姓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职业的世袭,不同的种性的人从事不同的职业,每个人从 事每个职业不是依据他们自身的能力而是他们的出身,贱民从事低贱的 职业,清扫,抬死尸等,而吠舍这一阶层的人不管他们有多大的能力与才华,他们只能 从事农业,牧业,这既不利于个人能力的发挥,也阻碍了印度社会的经济发展。当婆罗门的 势力不断发展的时候,他们获得了大量的土地的赠赐,而且还获得了丰厚的财务布施,称为 很有经济实力的封建主,他们建立了大量的神庙,有的神庙有数额巨大的资金能向商业行会 投资收取利润,有点向农村团体放债取利,朱罗国的一些大神庙就是这样,即向商业投资资 金,又向农村提供贷款,这些神庙的管理机构甚至吸收当地的商业行会和农村会议的代表参 加,最大的神庙有的雇佣千百名奴仆,工资由神庙支付。同时这种职业世袭也导致了人们之 间缺乏竞争,合作的精神,他们只对自己的种姓负责,忠心,办事情,想问题就只从眼前的 出发,不能从全局出发,更好的融入到社会中去。另外也是由于这种职业的世袭,有些人不 努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工作,从事好的职业,得到优厚的待遇,这样就使有些人产生懒惰的思 想,缺乏奋斗的精神。而有些人属于低级种姓,只能受苦,逆来顺受,认为是命中注定,不 可以更改,这样严重的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种姓制度对印度的社会生活的影响。 种姓制度实行內婚制并且宗教界限森严,法律面前不公正,首陀罗不须听颂和学习,而 吠陀他们也不许进神庙,玄奘曾经这样描述印度的婚姻制度“婚娶通亲,飞伏异路,内外宗 支, 姻媾不杂” 人们还把高级种姓接收低级种姓的食物与低级种姓同坐一条凳子说成是玷污。 在如今印度国家不仅仅建立了各种种姓文化协会,而且建立了许多的种姓大学,更有甚者有 的种姓大学还由种姓把持,在印度內婚制的影响下,近亲结婚很盛行,者严重的影响了印度 国民的身体健康素质和文化素质。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