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发布时间:字体:[
为统筹规划“十三五”时期体育改革与发展,根据南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江苏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结合南通体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南通体育取得显著成绩 “十二五”时期,南通体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体育强市主题,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大力推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发展,市和7个县(市)区建成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如皋、通州、海安体育中心相继建成,市全民健身中心对社会开放。公共体育设施遍布城乡,建成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市区新建8个街道体育公园;农村行政村健身设施省定“二类标准”实现全覆盖,新建29个乡镇农民体育公园。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31平方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科学健身组织和指导服务更加完善,全市拥有各级各类体育协会、俱乐部196个,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1.9万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36%,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业余训练贡献率继续保持全省领先。“体教结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中国体育报推广南通经验。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儿体校、崇川区少儿体校、海安县少体校等4所体校被评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全市拥有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14个、省级俱乐部17个,国家青少年田径训练基地落户如皋。南通健儿在国际国内大赛中续写新的辉煌,“十二五”期间南通健儿累计夺得世界大赛金牌18枚,新增张希、成淑两位世界冠军。2012年伦敦奥运会南通健儿勇夺2金1银,实现奥运会“六连冠”;2013年全运会夺得23金15银6铜,创历史最好成绩;2014年参加南京青奥会获1枚金牌,出征亚运会获4金3银3铜;2015年组团参加首届全国青运会获4金6银1铜,为江苏在全国排名第二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若琳成为省内获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最多的运动员。我市历史上首支职业足球俱乐部----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诞生。 体育产业加快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作为重要方向,吸引各类资本参与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产业政策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如东新店创成省级特色类体育产业基地,海门特色体育用品制造产业集群规模效益逐步显现,滨海园区体育特色产业园初步成型。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体育休闲旅游业异军突起,如东沿海体育旅游风情带、启东江海交汇体育休闲旅游、开沙岛--长青沙岛体育休闲旅游逐步成型。“十二五”期间,累计有27个项目获得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1730万元;累计销售体育彩票56.63亿元,筹集地方体彩公益金5.43亿元。“十二五”期末,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达到1.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4个百分点。 体育赛事举办呈现多头并举之势。积极申办承办省级以上大型体育赛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观赏高水平赛事的体育文化需求。“十二五”期间,成功举办南通市第十届运动会暨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同时,全市累计承办国际赛事13项次、全国性赛事18项次、省级赛事43项次,为历史上承办省级以上赛事活动最多的五年。连续三年承办“环太湖”国际自行车公路赛,均荣获城市特殊贡献奖,推介宣传南通功能作用日益凸现。取消群众性和商业性体育赛事审批,社会资本运作体育赛事积极性显著增强,巴西米内罗与江苏舜天队足球比赛、如皋“梦百合杯”世界围棋公开赛、通州羽毛球超级联赛等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各级体育社会组织举办承办高水平赛事活动空前活跃,且承办赛事规模层次不断提升。 “十二五”期间,依法治体取得新的进展,取消和下发了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建立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行政权力运行更加透明公开。同时,体育科教、体育宣传、体育外事、体育文化等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发展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推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通”的关键时期,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重要阶段,南通体育面临着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党的***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作出了一系列的决策部署,把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体育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潮。从公共服务来看,将进一步转变体育的政府职能,更多更好地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实现政府、市场、社会多元主体之间的合理定位和良性互动,形成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的格局,进一步扩大公共体育服务多元供给。从发展方式来看,经济结构调整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体育的产业功能和价值将会得到极大的开发与利用,逐步实现与文化、健康、旅游、科技、传媒等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体育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社会治理来看,行政审批改革和监督力度将不断加大,体育社会组织将更多地承接政府职能转移,在公共体育管理和服务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从深化改革来看,足球改革试点和全运会、省运会改革顶层设计,将倒逼体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加速推进,加快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总的来看,“十三五”时期,南通体育既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严峻挑战:主要是体制机制障碍有待破除,市场配置资源能力较弱,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够;政府职能转变尚未落实到位,创新驱动不足,市场监管职能有待加强;业余训练缺乏后劲,招生难、出口不畅成为人才培养输送的制约“瓶颈”,改革方向和措施难以抉择;体育产业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够健全,体育市场、体育文化仍需培育,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土壤还不够厚实;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体育工作实际,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经营人才依然缺乏等。“十三五”时期,必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与时俱进拓展和优化调整南通体育发展战略。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把驱动创新发展摆在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鼓励各类资本进入体育领域,发挥体育社团作用,使创新驱动成为南通体育转型发展的鲜明特征。始终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体育资源在城乡均衡配置,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发展。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充分发挥体育的低碳环保优势,加快建设城乡体育公园、健身步道、户外营地等生态设施,大力发展竞赛表演、健身休闲服务等绿色产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始终坚持开放合作。主动加强与文化、卫生、教育、旅游、传媒等部门的沟通合作,积极申办高水平国际国内赛事,不断加强体育对外交往,服务改革开放大局,在扩大开放中拓展发展新空间。始终坚持发展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加强各类人群体育,进一步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让人们共享体育带来的健康与快乐。 三、“十三五”南通体育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市体育工作要以习***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深入贯彻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健康中国和健康南通建设的部署要求,以增强人民体质为根本任务,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深化体育改革,加快体育工作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继续推进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着力完善功能明确、网络健全、城乡一体、惠及全民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成与率先全面小康相适应的体育强市,积极探索基本实现体育现代化的建设路径,为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通作出积极贡献。 “十三五”时期,南通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更加完善,人民体质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按照均等化、全覆盖、可持续的要求合理配置体育资源,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数量和功能进一步提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8平方米。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40%以上。全市县级以上体育社团总数达到300个、团体会员2000个、个人会员20万人。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5人。 ----业余训练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形成稳定的南通优势项目群。建立业余训练科学评价体系,发展方式进一步优化,多元办队格局初步形成,后备人才输送止跌回升、稳步向好。到2020年,业训规模保持1200人以上,新增1-2个优势项目,后备人才输送进入全省前列。南通籍运动员参加第31届奥运会力争夺牌得分,参加第13届全运会再创佳绩。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963计划》全面完成,支云足球俱乐部进入中甲行列。 ----体育产业规模和质量同步增长,群众体育消费得到较大提升。充分挖掘体育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和市场潜力,充分利用南通依江伴海的独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运营、体育培训等本体产业,着力培育体育旅游、体育装备、体育中介等新兴业态,加快推进体育园区建设,不断提升体育制造业的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到2020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亿元,体育服务业超过175亿元,体育服务业占比达到35%左右。体彩销售累计超过50亿元,力争60亿元。 ----体育竞赛综合效益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体育竞赛扩大城市影响、促进消费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申办国际赛事数量5项以上,承办全国高水平赛事5项以上,举办南通市第十一届运动会,培育1-2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赛事。体育竞赛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体育竞赛市场化、社会化、规范化水平不断提升。 ----体育科教文化水平明显提升,支撑体育事业科学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体育科教综合实力保持全省前列,取得一批省内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人才队伍结构趋于合理,中高级职称教练员比例达65%,管理、经营性人才比例明显提高。体育文化内涵得到充分挖掘,参与体育健身、拥有强健体魄的个人发展理念和社会舆论氛围初步形成。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得到大力弘扬。 四、深化体育体制机制改革 (一)转变体育工作政府职能。明确政社分开、事企分离、市场主导资源分配的改革路线图,加快推进简政放权、管办分离、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强化规划制定、政策调节、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等职能。切实优化体育行政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进一步理顺体育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之间关系,修订完善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职能,科学配置行政权力事项。加强体育立法和政策研究力度,形成比较完善的体育政策法规体系。大力推进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服务,完善购买服务内容、标准、方式和程序。 (二)切实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深化体育部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权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法治保障的体育机构职能体系,从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加快构建行政监管、信用管理、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不断提升依法行政工作水平。注重加强部门协同监管,进一步推进建立与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形成监管合力。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提高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职责履行、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完善体育统计制度、标准和体系,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三)鼓励社会参与体育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促进体育领域资源全面开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发展。改革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机制,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投资补助等多种方式,丰富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化大型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社会资本以独资、控股、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体育场馆建设运营。拓宽培养渠道,完善选拔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推动体育社会组织社会化、实体化发展,鼓励社会组织在竞赛组织、技能培训、健身指导等方面参与市场运作,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微观主体作用。 (四)完善体育社团管理体制。体育部门依据职能对体育社团提供服务并依法监管,体育协会依法登记和独立运行,依照章程自主选人用人,形成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实体。对已在体育社团中任职、兼职的公务人员,按相关规定进行逐步清理。建立独立自主、权责明确、运转协调、制衡有效的体育社团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治机制。不断优化体育社团等级评估工作,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和公众投诉制度。 五、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一)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认真总结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省级示范区(1.0版本)创建经验,进一步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内涵和结构,围绕《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指标体系2.0》,继续开展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不断提升均等化、全覆盖水平,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根据《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基本标准》要求,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均衡配置城乡公共体育设施。重点推进如东、海门、启东体育中心建设,并建设一批乡镇(街道)中小型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户外多功能运动场,推广拼装式游泳池、笼式足球、三人制篮球场等新型场地设施,建成一批体育公园和户外健身营地,加快构建城郊及乡村自行车道、健身步道等慢行交通网络,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服务功能。到2020年,全市打造40个市级乡镇(街道)体育公园,推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提档升级,促进城乡、区域体育协调发展。推进各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在特定时段和空间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推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 (二)构建健身服务网络体系。坚持以供给引领、技术升级为导向,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推动乡镇街道成立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和2个以上单项体育协会,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有组织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50%。加快发展各类体育俱乐部实体,高度重视群众自发组织的草根体育社团建设,扩大团体会员和个人会员数量。完善市、县、乡镇(街道)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体质测定、健身指导和运动能力评定,定期发布国民体质监测报告。在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创新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培训、分级管理等制度,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力发展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20年社会体育指导员总量达到2万人以上,在一线从事健身指导服务的比例超过50%。编制《南通市公共体育服务指南》,构建覆盖全市的科学健身指导网络,推动智慧体育建设进程。 (三)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施行《南通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组织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定期举办全民健身日、南通体育日、农民体育节、老年人体育节等活动,丰富妇女、职工、残疾人等各类人群体育活动形式和内容。打造“一县(市、区)一品”特色健身活动,组织创编、推广新优健身项目,推动城乡社区依托传统节日、体育赛事、重大庆典活动和民间体育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健身活动。加强健身气功站点建设管理,开展国家体育总局推广的健身气功功法。探索业余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推动体育协会、俱乐部承办赛事,扩大社会参与面和影响力。开展以社会体育指导员为主体,优秀运动员、教练员、体育教师、科技工作者、学生参加的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六、提升业余训练综合实力 (一)优化业余训练项目结构布局。明确优势与潜优势项目、重点与一般项目,实施分类指导。在项目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项目发展的方向和思路,做大做强我市现有优势项目,狠抓尖子人才选拔与培养,保持和巩固优势项目地位,促进2-3个潜优势项目向优势项目转化,不断增强业余训练的核心竞争力。深化项目(群)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以项目(群)管理为主线的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与完善责、权、利相统一的项目管理制度。完善年度与周期相结合的目标责任体系,修订目标考核办法,建立专家评价、社会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估体系。完善市队县办、市队校办实施意见,不断拓宽市县、学校、企业、协会、俱乐部联办市级业训队伍渠道。创新训科医管一体化工作机制,推行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建设,建立以主教练为主,管理、科研、体能、康复、医务、营养、心理等共同作用的团队工作模式。 (二)健全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创建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力争创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努力提升业余训练质量。通过深化体教融合,切实加强县级体校建设,完善体育传统校激励政策,鼓励扶持基层学校开展业余训练,组建学校运动队,推动县级业余训练持续健康发展,扩大业余训练规模。改革市运会及市年度比赛竞赛办法,突出项目发展重点、后备梯队年龄衔接和人才培养输送,调整业余训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实施业余教练员能力提升工程,切实加强教练员业余训练业务培训。加大对市队县办、市队校办等联合办队项目布局,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推进青少年竞赛制度创新,大力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精心打造青少年体育品牌赛事。建立健全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信息平台,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模式,提高科学选材、科学育才水平,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 (三)强势推进足球改革发展。建立健全江苏足球改革发展联席会议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南通市足球改革发展试点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年)》。不断扩大足球场地数量,新建1个南通市足球训练基地和10个青少年校外足球活动中心,新建或改扩建100片以上标准足球场和100片以上简易实用的非标准足球场,全市每个乡镇、每所中小学校均建有开展足球活动的场地。着力推动校园足球建设,创建200所以上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构建1000支校园足球队伍,参与足球活动的中小学生达30万人,学生足球运动员注册人数达到3000人以上,全市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指标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前列。切实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建立全市足球后备人才库,形成1000人以上的优秀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储备。足球竞技水平在全省领先,省队、国家队均拥有南通培养输送的运动员。有效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全市参与足球活动的人口和常年坚持足球锻炼的人数在原有基础上翻一番,比例在全省领先。大力推进职业足球建设,组建南通支云职业足球俱乐部,全力打好中乙联赛,力争“十三五”内成功冲甲。不断建立健全足球赛事体系,建立健全多级多元的足球赛事体系,努力营造浓厚的城市足球氛围,打造足球之城,促进大众身体素质提高。 七、加快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一)促进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支持体育用品业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高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强体育用品业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开发一批技术领先、绿色环保、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替代进口的产品,鼓励发展体育用品智能制造、定制服务和电子商务。组建南通市体育产业公司和南通市体育产业协会,搭建服务体育产业发展平台,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加快培育一批骨干体育企业,积极支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利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孵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体育企业。采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吸引国内外大型体育企业和重点体育项目落户南通,推动体育产业园区建设,建设2-3个全国或省级体育产业园区,培育一批产业层级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体育产业重大项目,打造一批体育器材、体育旅游等特色产业项目。 (二)发展体育服务业。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开展个性化体育用品定制服务,引导更多制造型企业参与体育服务业发展,增加附加值,拉长产业链。以提升体育服务业总量和水平为重点,大力培育健身休闲、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体育服务业,推动体育与健康、养老、教育、旅游、文化、传媒等行业融合发展。拓展互联网+体育等新领域,打造扩大体育服务业发展空间。鼓励如皋、通州、海安体育中心等建设体育服务综合体,推动如东、启东、海门建成“新四个一”体育设施,完成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儿童业余体育学校建设,结合“三城同创”,加大体育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扩大体育消费市场供给。积极发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车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着力推广武术、健身气功、舞龙舞狮、棋牌、龙舟等传统项目,支持发展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汽车露营营地、航空飞行营地等设施。在全市范围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段试行发放体育消费券,促进群众健身消费。依托大型建筑物或体育设施,打造集健身休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用品销售、商贸会展等多元功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满足群众多元化多样性体育需求。 (三)提升体育竞赛效益。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除涉及国家安全、政治、军事、外交等特定项目的体育赛事外,其他各类全市性和跨县的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的审批一律取消。出台《南通市体育竞赛管理办法》,对不影响赛事服务功能的,以财政性资金为主要来源的市级体育赛事,通过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逐步推向市场,充分调动企业和体育社会组织的办赛积极性。大力拓展竞赛表演市场,推进体育赛事市场化运作,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注册成立体育赛事经营公司,以资本、技术、信息、服务等各种形式,引入国际知名赛事,创办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培育一批重点品牌赛事。打造具有南通地域特点的品牌赛事,精心打造濠河龙舟国际邀请赛、环太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全国排球大奖赛等高水平体育赛事。 八、切实提高体育科研文化水平 (一)加快体育科技创新步伐。加强科研力量与训练需求结合,发挥多学科科研攻关的优势,研发专项训练设备,形成训练效果提升与训练设备研发的双翼效应。建立以大数据分析方法为基础的训练效果评价体系,实现训练过程可控,训练成效可知。适时建立融体能训练、康复训练、慢性病运动干预等多种服务手段和方法为一体的工作平台,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形成综合服务模式。促进体育科研成果在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领域的转化和推广。充分运用体科所和高校科研力量,进行体育科研的开放式合作,实现体育科研条件的共享合作,提升全市科研综合实力。强化业余运动员的文化教育,确保适龄运动员全部依法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保证基础教育阶段适龄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时间。加快体育运动学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不断拓宽业余运动员输送和分流渠道,做好业余运动员的就学和就业工作。 (二)切实加强国际体育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积极推动中华体育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南通体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借助重大国际赛事、活动、论坛等载体,加强与国际单项体育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邀请国际体育组织来南通交流访问,打造对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进训练、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办好“一带一路”国际青少年足球邀请赛。注重发挥市体育总会和单项运动协会作用,鼓励本市各类体育协会参加国外友城的各类体育赛事。努力开辟体育产业交流合作渠道,鼓励和引导国际体育组织或个人以资本、技术、信息参与我市体育产业开发和实体经营。 (三)提升智慧体育建设水平。以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为基础,推动“互联网+”与体育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市的“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和平台。搭建全民健身信息服务平台,构建体育设施信息资源库,为市民提供体育场馆设施查询、场馆在线预订、健身知识、体育活动等公共服务。建设智能化体育资源交易和服务平台,采用线上定制、线下服务的模式,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搭建体育竞赛活动管理服务平台,构建线下线上信息平台,提供预告推介、参与报名、在线培训、互动交流、成绩发布等服务。 九、切实加强体育事业发展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教育、文化、旅游以及服务业等专项规划,把体育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充分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各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办体育的积极性。坚持典型引路,及时总结推广体育工作先进经验。完善规划体系,制定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业余训练、足球改革、体育产业、体育人才、智慧体育等子规划,形成以主规划为统领,各规划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进一步加强基层体育工作,完善基层文化站或文化中心体育职能,推动体育工作末端向乡镇街道基层延伸。 (二)构筑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分类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积极推进“精英教练工程”,着重培养一批高水平运动员,培养引进一批高层次体育经营管理人才和体育科技人才,打造适应重大赛事承办需要的竞赛和裁判人才。坚持刚性引进和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鼓励用人单位通过咨询、讲学、兼职、周期聘用、短期借调、技术支持、项目合作等形式引进智力服务。加大政策支持和经费扶持力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鼓励运用社会力量引进优秀人才,为引进优秀人才提供经费支持。更新理念实施运动员就业安置政策,拓宽运动员就业安置渠道。 (三)推进依法治体。深入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部署,坚持依法治体、依法履职,完善科学、民主和依法决策机制。探索体育联合执法制度,切实提高体育执法水平。继续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推动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加强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调解工作,依法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在体育系统形成尊重法治、厉行法治的良好氛围。 (四)强化党风廉政。强化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工作,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牢固践行“三严三实”,把党建工作贯穿于体育工作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健全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支部建设,严格落实党建制度,不断丰富主题教育活动、“三会一课”活动内容和形式。进一步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的监督责任,贯彻《中国***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切实增强党的纪律、党的规矩和组织纪律。坚持不懈地加强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建设,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委“十项规定”精神,突出对窗口单位、赛风赛纪、反兴奋剂等重要关口的执纪监督,着力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断推进体育系统行风整治和作风转变,打造公平竞争、风清气正、干干净净的体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