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OL现在还2018流行发型图片女吗?

原标题:连索粉都吹不动了?那可不一定!Xperia XZ2评测

智能手机发展到现阶段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趋同性,其中有的厂商属于一心追求潮流,看什么火就做什么,也有的是本身有自己独立想法,却被卖点、噱头这样的诱惑所裹挟,把自己的产品做成了主流的样子。但是总有这么一些厂商,你也不知道是夸它们坚持自我好,还是骂它们后知后觉好,总是和当前的节奏不太一致,也总是能打造出一些并不为绝大部分用户所接受的产品,这些产品中有确实难以接受的,也有一些是因为某些原因被埋没了,而这些品牌我们倒是都很熟悉,比如HTC、LG以及我们今天要说到的SONY。

SONY当前最热门的手机自然是有着索半斤之称的Xperia XZ2 Premium,但其兄弟XZ2同样是一款标准的旗舰级别产品,197g的重量和/)。

首先是王者荣耀,可以毫不犹豫开启最高画质,高清显示和高帧率模式开启,同时打开多线程模式,还是提醒大家,开启多线程模式之后一定要重新启动游戏。

因为记录的帧率也包括游戏载入阶段,所以会有最开始的异常波动,从第3张图截图也可以看到,开始30秒时对应的截图才是刚进入游戏。只看有效范围,可以说是帧率稳如狗了,正负拥有少量波动,但连跌下55帧的时候都没有,全程操控丝滑。处理器方面,则是全局不到20%的占用率。

表现到发热方面,则是令人愉快的温度了,正面最高温38.3℃,背面最高温度35.6℃,发热控制相当不错,当骁龙845的实力应付王者荣耀已经绰绰有余的时候,SONY的调度策略确实起到了控制温度的作用。

刺激战场同样开启允许的最高画质,HDR高清+超高帧数+抗锯齿开+阴影开,关闭流畅自适应模式。

虽然大部分时间也能保持在40fps(超高帧数锁帧40),但可以看到波动明显增强了不少,其中有几次都降到了35fps,而处理表现也能看出曲线不仅波动变大了不少,整体覆盖也往上偏移了一些,占用明显增强。根据Gamebench记录,按照这一局17分钟的耗电量推算,Xperia XZ2可以支持连续游戏4.2小时,考虑到其3180mAh的电池,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了。

温度方面表现也还算理想,正面最高温41℃,背面最高温度38.9℃,老实说在今年骁龙845普遍发热增强的情况下,XZ2的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的,当然,代价自然是帧数没有某些专攻游戏的机型稳。

既然还有余力,那果断还是要继续压榨一下的嘛,将画质调到流畅之后,开启解锁的极限帧数设置(锁帧60fps),抗锯齿开关依然保持开。

这一局因为吃鸡时间拖得比较长,最终达到了30分钟,负载再次增大的结果是很明显的,全程的帧率波动明显不说,在后半段还出现了明显的长时间低帧(跌至40fps左右),这一点在CPU占用上也可以看出来,从15分钟往后有一段较为明显的塌陷。而根据30分钟的游戏耗电测算,这样高强度的负载下,续航进一步下降到3.4小时。

发热方面,不仅正面达到了新高42.5℃,背面的最高温也突破了40℃大关,达到了40.1℃,但即使这样,在骁龙845机型中,依旧属于发热可控的。

Xperia XZ2的续航需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是调节范围内,就比如在之前的游戏低负载测试中的表现,虽然游戏极限表现有所下降,但其续航表现确实不错,另一方面,则需要考虑其极限续航能力,在众多耗电大户的伺候下观察其电池到底能达到什么程度。

这里我们采用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1小时息屏在线音乐+1小时在线网络视频+1小时1080P视频录制+1小时王者荣耀游戏测试+安兔兔连续跑分1小时,XZ2的具体表现如下:

可以看到,虽然在之前单项测试过程表现不错,但毕竟只有3000mAh出头的电池,在连续极限测试的情况下,XZ2甚至差点没有撑过完整的5小时续航测试,最终仅剩余5%的电量,其中还有一件比较有意思的事。

在连续两次跑分之后,XZ2的成绩因为发热迅速降到了23W,接下来一次又降到了21W,之后基本保持稳定,这也证明了SONY在发热和温控方面的限制确实不小。

总是硬件到位却又差那么点意思的拍照

拍照方面,一向是索尼争议比较大的一部分,因为它总是用着自家甚至都不外卖的最佳CMOS,却每每又调校得还不如其余拿着次一级产品的厂商。Xperia XZ2并没有如同大哥XZ2 Premium一样用上当今流行的双摄,背部仅有一颗1900W像素的单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表现一定就不好,我们还是需要靠样张说话。

从日间样张来看,虽然在电脑上照片看起来没有在手机上观看时的HDR加成,但色彩表现还是不错的,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白平衡都比较准确,但是拥有不错宽容度的情况下,曝光控制显得比较保守,室外场景ISO压得非常狠,导致亮度总是差点意思,大晴天拍出来感觉也是阴天。

当然,保守的曝光同样也有好处,比如倒数第二张的地铁站,远处的灯牌部分高光溢出就还在可控范围内,同时低ISO保证了信号的纯净度,在大面积纯色区域色彩还原均匀,没有出现实际场景中不存在的晕影。

来到夜间之后,XZ2的表现就有所变化了。第1组样张小编随手拿身边的一加6同时拍了一张,即使和一加6这样夜拍并不能算顶级的旗舰对比,XZ2也只打了个几***手。在地铁站内部画面亮度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外部范围一加6亮度会稍高一点,而在亮部,一加6的解析力其实也更好一些,XZ2的涂抹痕迹更重,这一点在第2张样张里也有重现——部分细节部分出现了油画质感。而Xperia XZ2的优势在于更准确的白平衡和高光部分的控制,地铁站内部绿色的通行标志相比于一加6的混成一团,细节保留好不少。

总的来说,SONY Xperia XZ2的表现并不差,但是你要说完全达到了索粉们心理的预期,那又未免有点自欺欺人了。性能调度方面索尼有自己的想法,这我们能理解,但是11.1m厚度的机身里只放了一块3180mAh的电池实在是令人好奇,不知道这是不是出于对Ambient Flow设计的内部妥协,续航方面,低压情况表现其实应该不错,但极限状况,最重要的依然还是电池容量,过小的电池难以给人安全感。

而怒其不争就比较微妙了,不同于很多网友所说的怒其不向相机等强势部门借来更好的技术,小编反而认为索尼今天的状况正是来自于强势的兄弟部门,每次逼没招了就向大哥们借技术借卖点,导致索尼移动部门自己本身多年来还是这么个老样子,好的硬件永远发挥不出其最大功效。

这一点不仅在于拍照,更在于各个方面,如果仗着地主家还有余粮就肆意挥霍,我真的很难想象SONY移动会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有真正的危机感,会想着打好自己手里已经握有的牌,而不是想办法再搞来更多的筹码,这是心态上的差异,让人感觉到少的是那么一股咬紧牙关奋起直追的劲头。当然,毕竟是曾经用过几款SONY主力机,现在也依旧戴着我索耳机的孩子,我依然希望SONY能够早日推出一款让我能感觉惊艳到闭嘴的旗舰。

【17173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12月21日,《穿越火线》在深圳召开发布会,宣布推出“战术竞技玩法”,以及品牌战略合作和电竞赛事布局。活动现场,腾讯互动娱乐火线合作部总经理许光接受了17173记者的专访,畅谈了CF加入吃鸡玩法背后的故事以及未来的规划。

30秒看懂《穿越火线》爆料:

1、CF吃鸡模式调整了手感和战斗节奏,能让大家体会到与以往CF不同的体验;

2、CF吃鸡模式会特别注重公平性;

3、注重打击外挂,推出信誉系统,有过不良记录的玩家在匹配时将会被隔离;

CF的吃鸡模式将颠覆以往游戏体验!会特别注重公平性

17173:CF国内最火的FPS游戏之一,加入当下非常流行的“吃鸡”元素,有遇到哪些挑战吗?

许光:挑战确实是有的,因为你会发现两种游戏的用户存在区别,现在喜欢玩生存竞技类游戏的玩家并不喜欢过去那些节奏太快的游戏。

我们首先做的就是界面的改变,当玩家进入游戏时可以在“经典***战”和“生存竞技”两种模式中做出选择,在本次增加的120人地图中我们已经做出改动。

还有一点是让我们有些纠结但也努力在做的,那就是射击的手感。众所周知,CF的卖点之一就是畅爽***战,但是把它完完全全复刻到生存竞技类游戏并不合适,因为两者的游戏节奏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我们在手感上做了很大的调整,包括加入***准,减缓整体的战斗节奏,让玩家在这个模式下也能感受到乐趣。我们的目标就是做出一个全新的玩法,让玩家忘掉过去在经典***战中的体验。

17173:CF作为一款国民的***战游戏,当加入吃鸡模式后肯定给我们非常多的想象空间,是否会在英雄武器中开展联动呢?它将如何在百人竞技中凸显游戏的平衡性呢?

许光:百人竞技游戏的平衡性一定会把公平放在第一位,我们目前还未有联动的打算。在商业化上我们会有更多的思考,但现在的首位还是先把百人大地图推出,再做进一步的优化。

17173:在当下“吃鸡”热潮的背景下,各大公司都纷纷推出同类游戏,因此也有人担心这股热潮会因为消费过渡而提前殆尽,你是如何看待这个热潮的持续性呢?

许光:我觉得不能叫做吃鸡玩法,而是一种百人大地图的玩法。过去的硬件、引擎并不能支持这种玩法的出现,而现在只是一个开始,我们也有能力做更多的尝试,至于是否都是战术竞技的模式,这还不一定。

CF端游、手游将开发更多吃鸡玩法

17173:确实目前很多游戏公司也都把战术竞技游戏当做新的开始,许多的项目组都在拼研发速度,你认为是否要在研发速度上超过你的竞争对手才能够更受玩家欢迎呢?

许光:因为移动端的研发节奏比起PC来说要快很多,并且有这么多的竞争产品加入,研发速度对我们来说肯定是非常重要的。

但在保证速度之外,游戏的品质、耐玩度等等才能给玩家带来更好的体验,所以严格来说产品还是放在第一位。不过在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在内容的扩充度上与对手拉开差距。

17173:CF的“吃鸡”手游其实在十月份就已经有消息了,那么在未来CF是否还会有别人无法超越的核心杀手锏呢?

许光:在***战领域我们是跑在前面的,但是在玩法上各大游戏间并没有拉开很大的差距。不过我们无论是手游还是端游都有新的玩法在开发中,会根据新版本上线后玩家的反馈做出新的项目计划。

17173:CF端游在明年4月份就十周年了,你对这款游戏在未来有什么规划?

许光:端游我们一直在开发新的玩法,并且将加入不止一种的战术竞技玩法。但是端游在开发上无法像手游那样迅捷,因此玩家还需要再等待一下。

推出信誉系统打击外挂,有不良记录者将被“屏蔽”

17173:在同类型游戏里,防外挂是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CF对于防外挂是什么样的态度以及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许光:外挂是***战游戏的毒瘤,到了百人竞技的地图它的影响会更大,所以毫无疑问我们在打击外挂的力度上会比以前更大,无论是后台技术的人力还是法律层面上的出击,我们都会投入更多的支持。

此外我们还将推出信誉体系系统,有过不良记录的玩家在匹配时将会被隔离。信誉体系加上后台的技术将是我们防外挂最核心的竞争力

17173:在这次发布会上CF与多家厂商都有跨界合作,现在是否有一些具体的福利可以公布给大家了?

许光:目前的跨界合作还只是一个植入的状态,下一阶段还会继续植入的拓展。对于现在许多网友的脑洞,我想需要给我们一个尝试的过程。

原标题:徐冰 我的作品“不吓人”

  自当代艺术涌入人们的视野以来,与之伴随的一个争论就是:如何才算“看懂”当代艺术?或者说,它是能被“看懂”的吗?

  一方面,当代艺术轰轰烈烈;另一方面,人们的调侃也总不会缺席——《看不懂的艺术,就是大便》、《当代艺术编瞎话速成指南》,这些流行网文颇为冒犯的名字,有意无意地透露出公众对当代艺术的“偏见”:很多时候,与其说它太艰涩,不如说它太唬人。

  对于这些争论,当代艺术家徐冰很早就在脑子里捋了千百遍,也因而,他能够在我们问出这个老问题的时候,给出很多新视角。

  徐冰看上去有点累。

  站在《天书》旁边,两个来参观的观众进行了这样一番对话:

  ——“你看懂了吗?”

  ——“没,可以看懂的话怎么叫‘天书’呢。”

  但在徐冰眼中,“懂”与“不懂”并不是一组属于艺术作品的概念:“好的艺术作品,它里面一定有很多方向的阐释和意义的指向。”每个人都有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权,而对徐冰的作品而言,有时是当你感受到“看不懂”的冲击感,就意味着你已经“懂”了。

  天书 排斥本身即是内容

  《天书》是一套艺术装置,它由上百册古书、悬挂的古代经卷式卷轴和两侧墙壁上放大的书页构成,书页和卷轴上印着4000多个徐冰制造的“伪汉字”。这些文字没有任何意义,就连徐冰自己也无法释读。

  用徐冰自己的话说,他就是要用好几年时间、认真地做一件不表达任何意义的事情。《天书》的制作过程和呈现形式无不给人以庄重与可信感,而当观者带着惯有的思维想要去读懂“天书”上汉字的意义的时候,会刹那间意识到作品荒诞和矛盾的所在——你越以自己旧有的经验来读“懂”它,就越会被它排斥。

  这种故意制造矛盾的手法被徐冰称作“声东击西”:“我喜欢认真地做这个事,我造了很多字,然后刻出来,印出来,别人认为这书一定很重要,它肯定告诉你重要的内容。实际上吸引你阅读的同时,它又拒绝你进入,(它)其实在说别的事,讲述了比书本身更有内容的内容。”

  至于何为“比书本本身更有内容的内容”,徐冰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释。这也许需要观者自身跳脱原来的窠臼去思考。徐冰喜欢在作品中让人意识到思维的懒惰,比如《天书》就把人拉到惯常思维之外,通过伪汉字和庄重感十足的外在表现形式,赋予作品思想感与思想美。

  带有撕扯感的影像 概念与边界的飞速变异

  除了版画、素描、艺术装置等作品外,“思想与方法”展览还展出了徐冰唯一一部影像作品——实验电影《蜻蜓之眼》。这或许是徐冰当代艺术作品中内容最“好懂”的一部了。

  《蜻蜓之眼》讲述了一个相当传统的爱情故事。在寺庙中带发修行的女孩蜻蜓来到城市打拼,遇到了男生柯凡。柯凡爱上了蜻蜓,为蜻蜓打抱不平而入狱。出狱后柯凡疯狂地寻找蜻蜓,发现她做了整容手术,成为直播间里的网红潇潇。潇潇并不理睬柯凡,后疑似因网络暴力被害。柯凡为了寻找蜻蜓,将自己整容成“蜻蜓”的样子,代替她继续生活下去……

  故事情节略显老套,令人称奇的是电影的形式。《蜻蜓之眼》是一部完全由监控录像镜头剪辑而成的电影,没有演员、没有摄像头。工作室成员依照剧本,从大量网上公开的监控的录像中寻找合适的片段,与画外配音和音乐剪辑在一起。

  这个构想始于2013年。徐冰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一些监控画面。当时他心里突然有一种明确的感觉:“这(监控画面)简直太有意思了!”,“如果用这个做出一个真实电影,每一帧都是真实发生的。”

  徐冰当即开始搜寻监控画面资料,但碍于搜集难度太大导致电影项目暂停。直到2015年,网上出现了大量监控平台,这些平台提供的素材丰富度远超徐冰想象。

  为了重启这个项目,徐冰征求了电影界朋友的意见,他们几乎都说这个项目不可能实现,它打破了太多电影的铁律,没有摄像头和演员,情节该如何推进?

  “我就说写一个整容的剧本得了,它会变容,有可能帮助我们推动故事。”

  《蜻蜓之眼》最初是为了让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成为可能,但它同时也有丰富的社会内涵,提示着“楚门的世界”、“监控时代”等议题,而徐冰想要传达的东西要远多于此。

  徐冰说,《蜻蜓之眼》想传递一种意图,即一切的边界和概念都是被建构的。正如对“监控”的定义,曾经我们认为“监控”是“监控机构”对个体施加的管制,可在《蜻蜓之眼》中,没有一组镜头属于真正的“监控机构”。身为艺术家他要判断何为“监控”,可是他却无法判断。“法律也好、道德也好、电影的边界也好,艺术的边界也好,人类的知识概念在今天都是被动的,我们的思维无法判断变异这么快的一个时代。”

  传统与现代、“懂”或“不懂”的粗暴对立

  相信有很多人认为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并从徐冰身上看到两类艺术弥合的可能性。徐冰的艺术带有一股内敛沉静的东方质感与禅意,他善于在作品中反复使用汉字、版画等东方元素塑造当代感。

  要“看懂”徐冰,需要了解他艺术作品中的东方性。在国外漂泊日久,徐冰骨子里的“中国艺术家”特质更加明晰。

  他当过知青、插过队,在中央美术学院接受本科、研究生教育,1981年起留校任教。1990年接受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邀请,以“荣誉艺术家”身份移居美国,在美国居住了18年后又回国定居。在对当代艺术的多年探索中,对于东方身份,徐冰既没有刻意强调、也没有故意隐藏,他自身所接受教育带给他的一切,都在作品中自然流露。

  当时中国美术界兴起“八五新潮”美术运动,艺术批评家们以《中国美术报》为阵地,不断介绍欧美现当代艺术。社会也陷入一股“文化热潮”之中,文化工作者们纷纷翻译引进国外哲学文艺作品,徐冰被当时整个社会的氛围感染了。很快他开始在创作中实践当代艺术的理念,创作出《大轮子》、《五个复数系列》等作品。

  徐冰说自己的作品是“平易近人”的:“我希望我的作品不像一般的当代艺术这样带有‘假大空’的性质,或者说‘吓人’的性质。”他的作品中总能找到熟悉的元素,那些根植于我们文化本身的元素。无论是《天书》还是《蜻蜓之眼》,徐冰一直在用最鲜活的文化元素来构造熟悉又陌生的场景——让观者跳脱出固有的思维局限,去反思自身的存在。而艺术所揭示的概念很多时候无法用语言明说,它更像是战栗的瞬间——当你走进艺术,意识到它与现实的与众不同,逼迫自己去思考自身局限的时候,这种差异感所带来的对思维的冲击本身,已经让艺术完成了其意义。

  至于“懂”与“不懂”,也已经在其中被消解了。

  采写/新京报记者 吕婉婷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cn

csi纽约,csol嗜血女妖,csol荣誉任务,圣诞晚会主持词,圣诞节晚会主持词,圣诞节开幕词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