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最新的中国钢铁产业网发展政策(2005年...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及其政策选择--《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及其政策选择
【摘要】:
改革开放之后,钢铁工业在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钢铁产量整体趋势增速上升,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虽然近几年中国钢铁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尚待解决。分析钢铁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发展中所存在问题的探索,对在新的国际经济形势下正确制定产业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发展政策的相关内容,分析了产业生命周期阶段转变的预警指标,并对从宏观及微观层面提出位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接着介绍了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现状和典型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及产业发展政策,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提供借鉴意义。通过对我国钢铁产业的整体研究,分析了钢铁产业存在的问题:产业集中度低,从而造成产能过剩: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设备低端,产品高附加值钢材供给不足,中低档钢材品种生产过剩;成本价格主要是铁矿石价格逐年上升,推动钢材价格的上涨对其下游产业产生影响;产业布局不合理,布局相对比较分散;钢铁贸易问题,主要原因是我国钢铁产品出口时间和国别较为集中,增速过快,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严重,而跨国公司并购我国钢铁企业也对我国钢铁产业安全造成威胁。并对我国的钢铁产业生命周期进行了实证分析。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目前国内外的经济形式,提出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及对外贸易的政策选择: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包括充分利用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和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升我国钢铁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包括加速淘汰落后技术装备、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其他政策,主要是金融支持政策和财政支持政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9【分类号】:F426.31【目录】:
ABSTRACT6-9
第一章 绪论9-18
1.1 背景和意义9-10
1.1.1 选题背景9-10
1.1.2 选题意义10
1.2 文献综述10-16
1.2.1 国外产业生命周期研究综述10-13
1.2.2 国内产业生命周期研究综述13-14
1.2.3 钢铁产业生命周期理论14-15
1.2.4 研究述评15-16
1.3 方法、思路和论文框架16-18
1.3.1 研究方法和思路16
1.3.2 论文框架16-18
第二章 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发展政策18-25
2.1 产业生命周期和产业政策18-21
2.1.1 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及特点18-19
2.1.2 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作用19-21
2.2 产业发展的预警指标21-22
2.3 产业发展战略决策22-25
2.3.1 不同产业发展时期的产业政策22-23
2.3.2 企业发展战略决策23-25
第三章 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及发展政策25-33
3.1 世界钢铁产业发展现状25-27
3.2 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及相关政策措施27-31
3.2.1 典型发达国家钢铁产业生命周期27-29
3.2.2 典型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29-31
3.3 典型发达国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对我国的启示31-33
第四章 我国钢铁产业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33-50
4.1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历程及产业政策33-35
4.2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35-39
4.3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39-46
4.3.1 产业集中度低39-41
4.3.2 技术创新能力弱41-42
4.3.3 铁矿石引致成本偏高42-44
4.3.4 产业布局不合理44
4.3.5 钢铁贸易问题44-46
4.4 我国钢铁产业生命周期实证分析46-50
第五章 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政策选择50-58
5.1 大力发展钢铁循环经济50-51
5.1.1 充分利用资源50
5.1.2 优化产业布局50-51
5.1.3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51
5.2 提升企业技术水平51-53
5.2.1 加速淘汰落后技术装备51-52
5.2.2 增强钢铁企业自主创新能力52
5.2.3 加强行业的信息化建设52-53
5.3 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53
5.4 积极应对国际反倾销53-54
5.5 与产业政策配合的其他政策54-58
5.5.1 金融支持政策54-55
5.5.2 财政支持政策55-58
参考文献58-61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2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岩;[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张慧;[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裴慧慧;[D];河北工程大学;2011年
汪义平;[D];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
杜延杰;[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赵萌萌;[D];山东财经大学;2012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会恒;[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李凯,代丽华,韩爽;[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戴志刚;朱容准;柯浩;;[J];当代经济;2009年03期
安丽玲;;[J];中国钢铁业;2007年02期
徐康宁;韩剑;;[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2期
赵昌旭,徐长生,刘泽斌;[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8期
王熙,闫卫东;[J];国土资源情报;2005年06期
刘国慧;詹凤荣;;[J];河北企业;2006年05期
万岷;;[J];宏观经济管理;2006年09期
曾培炎;;[J];宏观经济管理;2007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浩妍;[D];浙江大学;2003年
代丽华;[D];东北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林;吴天德;;[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胡本田,胡亭亭,鲍长生,许跃辉;[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宋庆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刘?;杨亚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冯梅;[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冯梅;;[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杨叶红;方新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张周卫;[J];安徽医药;2005年10期
侯晋龙;[J];安徽体育科技;2004年03期
董艳华,荣朝和;[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丁华;;[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王书平;闫晓峰;吴振信;;[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孙泽生;王淑云;;[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孙泽生;;[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宋辉;;[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翟德华;陶立群;;[A];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04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4年
陶顺生;;[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陈建华;;[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薛领;;[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楚岩枫;;[A];第16届全国灰色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霞;[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王晓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王贵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李玉凤;[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高宇列;[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陈雪松;[D];暨南大学;2009年
赵黎黎;[D];南昌大学;2011年
张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孙起生;[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陈敏;[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张娜;[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黄志钦;[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郭琳琳;[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李冰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闫秀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张云波;[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田向伟;[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王树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刘佳旭;[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尽法;吴育华;潘海生;;[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王建军;;[J];商业研究;2007年11期
陈月英;[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夏琦;;[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杨丹;[J];财经科学;2002年S1期
李心合;蔡蕾;;[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10期
张先治;[J];财经问题研究;1994年11期
王松年,闫佐;[J];财经研究;1995年03期
支慧;周慧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01期
杜春丽;成金华;;[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秀平;[D];中南大学;2004年
高铁军;[D];天津大学;2005年
赵昌旭;[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程伟;[D];吉林大学;2008年
陶魄;[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王建军;[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楚序平;[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佩;[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石峰;[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张惠丽;[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杨冬华;[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骆琴;[D];武汉大学;2005年
杨子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陈兆雪;[D];重庆大学;2006年
贾亮;[D];山东大学;2006年
陈其慎;[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郑瑞芳;[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甘小青,王海澜,王俊菊,贾春环,秦鸣;[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王朋才;;[J];财会通讯;2006年11期
张会恒;[J];财贸研究;2004年06期
杨仕辉,叶茂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4期
叶茂升,杨仕辉;[J];科技和产业;2005年04期
张雪;李鑫;;[J];财政监督;2006年19期
陈星,王文忠,杨锡怀;[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司晓悦;[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马仁会,李小波;[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3年04期
李国平;[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谢企华;;[A];2005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第1卷)[C];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邓素彤;[J];中国涂料;2001年05期
刘伟宏;[J];丹东纺专学报;1998年02期
李晓桓;[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4期
郝青俊;[J];青海环境;1999年03期
林鸿群;[J];水利科技;2001年04期
潘俊明,徐建章,陈海波;[J];陶瓷科学与艺术;2002年05期
邓素彤;[J];广东建材;2002年02期
曹娥;[J];职业与健康;2002年07期
王智民;[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3年S1期
张成庚,李玉杰,翁立云,宋艳秀,周宝清,金家信;[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蔡彦明;刘凤枝;王跃华;师荣光;;[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赵亚卿;;[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卷)[C];2007年
卓旭升;;[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食品安全与农民增收”分会场暨福建省农学会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袁照年;翁定河;曹晓红;;[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分会场论文集[C];2005年
李增嘉;宁堂原;;[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相一华;;[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周恩芳;李峰;董润兰;;[A];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8年
张国栋;;[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刘家友;;[A];2006年山东省制冷空调学术年会“格力杯”优秀论文集[C];2006年
陈平;王爱华;赖殿才;;[A];第五届全国干果生产、科研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通讯员何峰 肖鹏;[N];伊犁日报(汉);2009年
朱菲娜;[N];中国信息报;2009年
徐虞利;[N];商务时报;2009年
岳瑞芳;[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王立新 本报记者
石元清;[N];乐山日报;2010年
张常有;[N];中华建筑报;2008年
;[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达进;[N];建筑时报;2009年
李智林;[N];玉溪日报;2010年
南方日报记者
陈韩辉 张启;[N];南方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红光;[D];吉林大学;2012年
吴新春;[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陈晓英;[D];东北大学;2005年
宋强;[D];四川大学;2005年
张掌然;[D];武汉大学;2005年
周玉玺;[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龚晓莺;[D];复旦大学;2003年
冯潮华;[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郑声安;[D];河海大学;2006年
乌日图;[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桃;[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王晓军;[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覃国森;[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田传喜;[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喻志平;[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王沁芳;[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王纯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谢智;[D];重庆大学;2007年
王岩;[D];吉林大学;2008年
王萌;[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400-819-82499
服务***: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
行业大事记
--选择时间--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正式颁布实施
 日期: 点击次数:2898 发布者:世纪金山网
各界热切关注的我国首部指导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已经国务院批准,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颁布实施。 7月20日,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 发展改革委工业司司长刘铁男、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等到会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依据国家 有关法律和法规, 以及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而制定的。在此之前, 我国还 没有一套完整的钢铁产业政策, 国家对钢铁行业的管理缺乏一个系统性、纲领 性、综合性的指导文件。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包括政策目标、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产业 技术政策、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投资管理、原材料政策、钢材节约使用及其它共 九章、四十条, 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主线, 既起到对行 业发展的指导作用, 又是企业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的依据。
刘铁男指出, 颁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旨在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推进结构调整, 改善产业布局, 发展循环经济, 降低物耗能耗, 重视环境保护, 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实现产业升级, 对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她的颁布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刘铁男强调, 当前, 我国经济正处在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和关口, 今后一段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国家通过经济、法律法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对钢铁行业进行调控和引导, 成为加强宏观调控的当务之急。解决 钢铁行业发展中的问题, 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特别是要制定正确的钢铁产 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 加强和改善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 以促进我 国钢铁工业健康有序发展。
罗说生指出,《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颁布实施,是关系到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大事。《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工业50多年生产实践和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我国钢铁工业有史以来最为完整、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也是一部指导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钢铁工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
罗冰生指出 ,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 颁布实施 , 是关系到我国钢铁工业发展的 大事。《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钢铁工业 50 多年生产实践和发 展经验的科学总结 , 是我国钢铁工业有史 以来最为完整、系统的产业发展政策 , 也 是一部指导钢铁工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的纲领性文件 , 为我国钢铁工业全面落实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 , 提出了要求。
罗冰生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真贯彻落实《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的 5 项措施: 一是推动企业按照产业发展政策要求, 调整、完善企业发展战略; 二是依据产业发展政策, 做好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改进和加强协会的信息通报工作; 四是围绕产业发展政策的贯彻落实, 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 五是推进全行业发展循环经济。
Copyright&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纪金山网 版权声明 免责条款
河北省铁矿批发市场服务中心
冀ICP备字020806号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2005年第35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首页&>&政策发布中心&>&发展改革委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
&&&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业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经国务院同意,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二○○五年七月八日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支撑产业,是技术、资金、资源、能源密集型产业,钢铁产业的发展需要综合平衡各种外部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长时期内钢铁需求较大,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但钢铁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物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今后发展重点是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为提高钢铁工业整体技术水平,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降低物耗能耗,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产业升级,把钢铁产业发展成在数量、质量、品种上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制定钢铁产业发展政策,以指导钢铁产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 政策目标&&&&&&&&
  第一条&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资源、能源及环保状况,钢铁生产能力保持合理规模,具体规模可在规划中解决。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使我国成为世界钢铁生产的大国和具有竞争力的强国。
  第二条& 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到2010年,我国钢铁产品优良品率有大幅度提高,多数产品基本满足建筑、机械、化工、汽车、家电、船舶、交通、铁路、军工以及新兴产业等国民经济大部分行业发展需要。
  第三条& 通过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实施兼并、重组,扩大具有比较优势的骨干企业集团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到2010年,钢铁冶炼企业数量较大幅度减少,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20年达到70%以上。
  第四条& 通过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到2010年,布局不合理的局面得到改善;到2020年,形成与资源和能源供应、交通运输配置、市场供需、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比较合理的产业布局。
  第五条& 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提高废气、废水、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实现“零排放”,建立循环型钢铁工厂。钢铁企业必须发展余热、余能回收发电,500万吨以上规模的钢铁联合企业,要努力做到电力自供有余,实现外供。2005年,全行业吨钢综合能耗降到0.76吨标煤、吨钢可比能耗0.70吨标煤、吨钢耗新水12吨以下;2010年分别降到0.73吨标煤、0.685吨标煤、8吨以下;2020年分别降到0.7吨标煤、0.64吨标煤、6吨以下。即今后十年,钢铁工业在水资源消耗总量减少和能源消耗总量增加不多的前提下实现总量适度发展。
  第六条& 在2005年底以前,所有钢铁企业排放的污染物符合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标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应符合地方环保部门核定的控制指标。
第二章& 产业发展规划
  第七条& 国家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导行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八条& 2003年钢产量超过500万吨的企业集团可以根据国家钢铁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所在城市的总体规划,制定本集团规划,经国务院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进行必要衔接平衡后批准执行。规划内的具体建设项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不再审批或核准,由企业办理土地、环保、安全、信贷等审批手续后自行组织实施,并按规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
  第九条& 其它钢铁企业的发展也必须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和钢铁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要求。
第三章&& 产业布局调整
  第十条& 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要综合考虑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环境容量、市场分布和利用国外资源等条件。钢铁产业布局调整,原则上不再单独建设新的钢铁联合企业、独立炼铁厂、炼钢厂,不提倡建设独立轧钢厂,必须依托有条件的现有企业,结合兼并、搬迁,在水资源、原料、运输、市场消费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地区进行改造和扩建。新增生产能力要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相结合,原则上不再大幅度扩大钢铁生产能力。
&&& 重要环境保护区、严重缺水地区、大城市市区,不再扩建钢铁冶炼生产能力,区域内现有企业要结合组织结构、装备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压产、搬迁,满足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
  第十一条& 从矿石、能源、资源、水资源、运输条件和国内外市场考虑,大型钢铁企业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钢铁企业应结合本地市场和矿石资源状况,以矿定产,不谋求生产规模的扩大,以可持续生产为主要考虑因素。
  东北的鞍山-本溪地区有比较丰富的铁矿资源,临近煤炭产地,有一定水资源条件,根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该区域内现有钢铁企业要按照联合重组和建设精品基地的要求,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产能低水平过剩,应根据环保生态要求,重点搞好结构调整,兼并重组,严格控制生产厂点继续增多和生产能力扩张。对首钢实施搬迁,与河北省钢铁工业进行重组。
华东地区钢材市场潜力大,但钢铁企业布局过于密集,区域内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可结合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国际竞争能力。
  中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水运便利,东南沿海地区应充分利用深水良港条件,结合产业重组和城市钢厂的搬迁,建设大型钢铁联合企业。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攀枝花-西昌地区铁矿和煤炭资源储量大,但交通不便,现有重点骨干企业要提高装备水平,调整品种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以矿石可持续供应能力确定产量,不追求数量的增加。
  西北地区铁矿石和水资源短缺,现有骨干企业应以满足本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为主,不追求生产规模扩大,积极利用周边国家矿产资源。
第四章&& 产业技术政策
  第十二条& 为确保钢铁工业产业升级和实现可持续发展,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对钢铁工业装备水平和技术经济指标准入条件规定如下,现有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努力达标:
  建设烧结机使用面积180平方米及以上;焦炉炭化室高度6米及以上;高炉有效容积1000立方米及以上;转炉公称容量120吨及以上;电炉公称容量70吨及以上。
  沿海深水港地区建设钢铁项目,高炉有效容积要大于3000立方米;转炉公称容量大于200吨,钢生产规模800万吨及以上。钢铁联合企业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吨钢综合能耗高炉流程低于0.7吨标煤,电炉流程低于0.4吨标煤,吨钢耗新水高炉流程低于6吨,电炉流程低于3吨,水循环利用率95%以上。其它钢铁企业工序能耗指标要达到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平均水平。
  钢铁建设项目要节约用地,严格土地管理,有关部门要抓紧完成钢铁厂用地指标和建筑系数标准修订工作。
  第十三条& 所有生产企业必须达到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要严格执行经批准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的规定,对超过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指标和总量的,不准生产运行。
  新上项目高炉必须同步配套高炉余压发电装置和煤粉喷吹装置;焦炉必须同步配套干熄焦装置并匹配收尘装置和焦炉煤气脱硫装置;焦炉、高炉、转炉必须同步配套煤气回收装置;电炉必须配套烟尘回收装置。
  企业应根据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建设污水和废渣综合处理系统,采用干熄焦,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回收和利用,煤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高炉余压发电、汽化冷却,烟气、粉尘、废渣等能源、资源回收再利用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回收利用率和改善环境。
  第十四条& 加快培育钢铁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建立产品、技术开发和科研机构,提高开发创新能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装备技术和产品。支持企业跟踪、研究、开发和采用连铸薄带、熔融还原等钢铁生产流程前沿技术。
  第十五条& 企业应积极采用精料入炉、富氧喷煤、铁水预处理、大型高炉、转炉和超高功率电炉、炉外精炼、连铸、连轧、控轧、控冷等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
  第十六条& 支持和组织实施钢铁工业装备本地化,提高我国钢铁工业的重大技术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对于以国产新开发装备为依托建设的钢铁重大项目,国家给予税收、贴息、科研经费等政策支持。
  第十七条& 加快淘汰并禁止新建土烧结、土焦(含改良焦)、化铁炼钢、热烧结矿、容积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专业铸铁管厂除外)、公称容量20吨及以下转炉、公称容量20吨及以下电炉(机械铸造和生产高合金钢产品除外)、叠轧薄板轧机、普钢初轧机及开坯用中型轧机、三辊劳特式中板轧机、复二重式线材轧机、横列式小型轧机、热轧窄带钢轧机、直径76毫米以下热轧无缝管机组、中频感应炉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
  钢铁产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适时修订的《工商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或依照环保法规要求,淘汰落后工艺、产品和技术。
  第十八条& 进口技术和装备政策:鼓励企业采用国产设备和技术,减少进口。对国内不能生产或不能满足需求而必须引进的装备和技术,要先进实用。对今后量大面广的装备要组织实施本地化生产。
  禁止企业采用国内外淘汰的落后二手钢铁生产设备。
  第十九条& 特钢企业要向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鼓励采用以废钢为原料的短流程工艺,不支持特钢企业采用电炉配消耗高、污染重的小高炉工艺流程。鼓励特钢企业研发生产国内需求的军工、轴承、齿轮、工模具、耐热、耐冷、耐腐蚀等特种钢材,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
第五章&& 企业组织结构调整
  第二十条& 支持钢铁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工业组织结构调整、优化和产业升级。
  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大型钢铁企业均要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支持其公开上市,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参股、兼并等方式重组现有钢铁企业,推进资本结构调整和机制创新。
  第二十一条& 国家支持具备条件的联合重组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适当扩大生产规模,提高集约化生产度,并在主辅分离、人员分流、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第六章   投资管理
  第二十二条& 国家对各类经济类型的投资主体投资国内钢铁行业和国内企业投资境外钢铁领域的经济活动实行必要的管理,投资钢铁项目需按规定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审批或核准。
  第二十三条& 建设炼铁、炼钢、轧钢等项目,企业自有资本金比例必须达到40%及以上。
  建设钢铁项目除满足环保生态、安全生产等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外,企业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资金实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及健全的市场营销网络,水资源、矿石原料、煤炭和电力能源、运输等外部条件要稳定可靠和基本落实。
  钢铁企业跨地区投资建设钢铁联合企业项目,普钢企业上年钢产量必须达到500万吨及以上,特钢企业产量达到50万吨及以上。非钢铁企业投资钢铁联合企业项目的,必须具有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必须对企业注册资本进行验资,银行提供资信证明,会计事务所提供业绩报告,有条件的通过招标方式选择项目业主。
  境外钢铁企业投资中国钢铁工业,须具有钢铁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其上年普通钢产量必须达到1000万吨以上或高合金特殊钢产量达到100万吨。投资中国钢铁工业的境外非钢铁企业,必须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较高的公信度,提供银行、会计事务所出具的验资和企业业绩证明。境外企业投资国内钢铁行业,必须结合国内现有钢铁企业的改造和搬迁实施,不布新点。外商投资我国钢铁行业,原则上不允许外商控股。
  第二十四条& 对不符合本产业发展政策和未经审批或违规审批的项目,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土地使用手续,工商管理部门不予登记,商务管理部门不批准合同和章程,金融机构不提供贷款和其它形式的授信支持,海关不予办理免税进口设备手续,质检部门不予颁发生产许可证,环保部门不予审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不予发放排污许可证。
  第二十五条& 各金融机构向炼铁、炼钢、轧钢项目发放中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要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加强风险管理,向新增能力的炼铁、炼钢、轧钢项目发放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需要项目单位提供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相应的项目批复、核准或备案文件。
  第二十六条& 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或在证券市场融资,募集资金投向于钢铁行业,必须符合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并需向证券监管部门提供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募集资金投向的文件。
  第二十七条& 国家鼓励钢铁生产和设备制造企业采用工贸或技贸结合的方式出口国内有优势的技术和冶金成套设备,并在出口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
第七章&& 原材料政策
  第二十八条& 矿产资源属国家所有。国家鼓励大型钢铁企业进行铁矿等资源勘探开发,矿山开采必须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储量5000万吨及以上铁矿资源的开采建设项目必须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准或审批,同时做好矿山规划、安全生产以及土地复垦、水土保持、地下矿井回填等环境保护工作,禁止乱采滥挖行为。未经合法审批手续乱采滥挖的,国土资源部门要收回采矿权,停止非法开采行为。
  第二十九条& 根据我国富矿少、贫矿多的资源现状,国家鼓励企业发展低品位矿采选技术,充分利用国内贫矿资源。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力度,保护矿产资源,对滥采乱挖行为,要给予必要处罚和进行整顿。
  第三十条& 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原则,加强与境外矿产资源国际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到境外采用独资、合资、合作、购买矿产资源等方式建立铁矿、铬矿、锰矿、镍矿、废钢及炼焦煤等生产供应基地。沿海地区企业所需的矿石、焦炭等重要原辅材料,国家鼓励依靠海外市场解决。
  钢铁协会要搞好行业自律和协调,稳定国内外原料市场。国内多家企业对境外资源造成恶性竞争时,国家可采取行政协调方式,进行联合或确定一家企业进行投资,避免恶性竞争。企业应服从国家行政协调。
  限制出口能耗高、污染大的焦炭、铁合金、生铁、废钢、钢坯(锭)等初级加工产品,降低或取消对这些产品的出口退税。
第八章&& 钢材节约使用
 & 第三十一条& 全社会要树立节约使用钢材意识,科学使用,鼓励用可再生材料替代和废钢材回收,减少钢材使用数量。
  第三十二条& 建设部门要适时组织修订和完善建筑钢材使用设计规范和标准,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降低钢材使用系数。
&&& 设计部门要严格按照设计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把研发的经济、节约型产品及时纳入标准设计。
  第三十三条& 鼓励研究、开发和使用高性能、低成本、低消耗的新型材料,替代钢材。
  第三十四条& 鼓励钢铁企业生产高强度钢材和耐腐蚀钢材,提高钢材强度和使用寿命,降低钢材使用数量。
  通过推广Ⅲ级(400MPa)及以上级别热轧带肋钢筋、各类用途的高强度钢板、H型钢等钢材品种,降低钢材消耗。
  开发应用抗硫化氢、抗二氧化碳腐蚀的油井管和管线钢板、耐大气腐蚀钢板和型钢、耐火钢等产品,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和钢材使用寿命。
  第三十五条& 随着市场保有钢铁产品数量增加和废钢回收量增加,逐渐减少铁矿石比例和增加废钢比重。
第九章&& 其它
  第三十六条& 咨询、设计、施工单位从事钢铁业活动,必须遵守本产业政策。相关行业协会要建立自律机制,互相监督。违反本产业政策规定的,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工商管理总局等有关部门根据规定对责任人、责任单位进行处罚。
  本产业发展政策是对钢铁行业的基本要求,各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可根据本产业政策制定和修订有关技术规范和相关标准。
  第三十七条& 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鼓励钢铁企业与用户建立长期战略联盟,稳定供需关系,提高钢材加工配送能力,延伸钢铁企业服务。
  第三十八条&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建立和完善钢铁市场供求、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等方面信息定期发布制度和行业预警制度,向政府行政部门及时反映行业动向和提出政策建议,协调行业发展的重大事项,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的发展。
  第三十九条& 本产业政策由国务院授权发布,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应遵守。对违反本产业发展政策的建设单位和行政单位,各级监察、投资、土地、工商、税务、质检、环保、商务、金融、证券监管等部门要追究其责任。
  第四十条& 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并监督执行。
  注:1、本产业发展政策所称钢铁产业的范围包括铁矿、锰矿、铬矿采选,烧结、焦化、铁合金、炭素制品、耐火材料、炼铁、炼钢、轧钢、金属制品等各工艺及相关配套工艺。
  2、跨地区投资指跨国、跨省、自治区、直辖市。
  3、境外企业包括国外和在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注册的企业。
&&&&[字体:&&&&]&&&&&&&&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