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万城市熔炼熔炼团队是什么意思思

武神赵子龙新手摘要
武神赵子龙新手
武神赵子龙新手
[摘要]今天手游TV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是《武神赵子龙新手攻略 武神赵子龙快速升级攻略》。荆楚楷模4月榜单发布:见贤思齐、立榜扬德
长江云报道 “风大!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如此恶劣的环境,依旧潜心科研;
13岁,在父亲生命垂危之际,两次割皮救父;
面对强行冲撞的载重车,他无所畏惧……
今天(4月24号),荆楚楷模4月榜单发布,一共17人上榜。让我们看看他们的感人事迹。
黄旭华&&&&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风大!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
黄旭华同志为我国第一代某型号艇研制创始人之一,曾任某型号艇总设计师、中国某总体研究设计所所长。1992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人刚刚从战火纷飞的硝烟中站起来,***主席的眼光就聚焦到了我国长长的海岸线上。深谙中国历史的一代伟人在深思熟虑之后有了一个宏大的构想----建造核动力潜艇,抵御外来侵略。
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核动力潜艇艇型是“水滴型”。黄旭华十分清楚,为了这个“美丽的遐想”,美国曾谨慎地走了三步,原苏联走了五步。中国怎么搞?照美式苏式,稳妥,但时间拖不起。一步到位,时间短,但风险太大。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非走别人的老路不可呢?就象战斗中不能走侦察兵走过的老路而要走侦察兵画给你最近的线路那样,黄旭华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的路----一步到位。
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荒岛起步,那时的黄旭华新婚不久,便告别妻子只身来到试验基地,后来干脆把家也搬上了荒岛。
刚上岛, “那里的风确实很大,而且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黄旭华他们曾想植树造林改造环境,可是,不到几天,树苗不是被大风刮跑了,就是歪七竖八地倒下了。夏天,他们的食谱是:早上茄子炒辣椒,中午辣椒炒茄子,晚上茄子辣椒一起炒;冬天则变成:早上土豆炖白菜,中午白菜炖土豆,晚上土豆白菜一锅炖。
生活物资是如此的匮乏,科研手段和科学设施也是一片空白。黄旭华至今还珍藏着一把北京生产的“前进”牌算盘,那是在银行工作过的岳母送给他的。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把算盘曾经伴随着黄旭华度过了无数个日日夜夜。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这是一次重要试验,也是一次最危险的试验。70年代末,美国的“长尾鲨号”就是在深潜试验时失事,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中国人自己造出来的艇能闯过首次深潜试验大关吗?
极限深潜试验开始的那天,天公作美,海面上刮着五级偏东风,浪高一米多,是南海难得的好天气。试验由浅到深,一个深度一个深度地潜下去,100米、200米……所有参试人员精神抖擞,全神贯注地坚守在岗位上。接近极限深度时,艇开始一米一米地下潜,庞大的核潜艇载着黄旭华和全艇参试人员一起潜下去了;载着全国2000多个厂、所、院校成千上万名建设者十几个寒暑的心血潜下去了;载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希望潜下去了。
随着艇体的不断下潜,巨大的海水压力压迫艇体发出的“咔嗒、咔嗒”的闷响,镇定自若的总师在听取了各项实测数据报告后,果断决定:继续下潜!终于,一个核潜艇的新纪录产生了!这是一个足以令黄旭华感到欣慰、令全中国人民感动和骄傲的深度记录。
刘小红&&&& 湖北省民间工艺技能传承大师
飞针走线尽显东方神韵
她是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冶刺绣)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主绣作品《星云之梦》去年登上神舟十一号飞船遨游太空,这是我国的刺绣作品首次登上太空。
大冶刺绣作为汉绣分支,因图案瑰丽兼具浮雕质感,独具艺术魅力。刘小红浸润其中,已40余年了。
今年春节,湖北绣娘刘小红,又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大使来到法国洛林大学孔子学院,她飞针走线、巧织女红的传统手工,令中国年味在法国大放异彩。
刘小红一共带去了24幅刺绣作品,她用了5天时间在现场作体验示范,展厅内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这次文化交流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梅斯市副市长TRAM女士前来主持新春招待会并讲话。当地官员和民众对刺绣十分推崇,他们交口称赞:“刺绣很神奇,她绣出了东方神韵!”
刘小红在传承上也花了不少心思。自从2008年开设作坊以来,刘小红一直在用心培养学生、传承技艺。教学过程中,除针法技术上的师徒相袭,更重要的是,她要求学生学习美术、国画等相关知识,到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这样,她们就会有创意,有对作品的理解,“我现在带的十几个学生,都可以独立设计作品,都可以独当一面去传帮带了。”
一项技艺达到高峰,都离不开探索与研究精神。无数个日日夜夜,当身边的亲友们在电视机前陶醉,在牌桌上挥洒时,她都是寂寞清苦的。将手工当成一项事业,这些年,她独创了“双面打籽绣”“巢针绣”“双面盘金绣”“双面异色异形打籽绣”等四样针法,不断研习工笔画和写意画的线条与用色层次。不难想象,如同针脚一样行走在绣品间的,还有她酸痛的肩颈、刺破的手指、熬红的双眼,以及渐渐泛起的白发和皱纹……这些,都见证着她的蝶变。
刘雨薇&& 湖北羊贵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丽的女汉子
她出生十堰市张湾区花果街道陈家村,“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脱产班学员,带领村民创立了湖北羊贵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
2013年她在母亲的故乡承包千亩山林踏上了创业征途。创业伊始,因资金有限,很多事情都是亲力亲为。在建设的工地上,总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或扛着木板,或提着砂浆,或挥舞着锄头,或搬着砖,或在“指手画脚”,3个月后,两公里的新修毛路面、两公里的新架电线、两口水井、一百多亩平整土地、一百多平米的住房、五百多平米的标准化羊舍、一百多平米的鸡舍呈现在眼前,让一片什么都没有的荒山“活”起来了。她也由昔日的一个小姑娘活脱脱变成了大 “女汉子”。开始因为经验有限,她小规模试养80头山羊、1000只土鸡。学习打针看病,加了十几个养殖QQ群交流经验。虽然会有些小插曲,但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当年就见到了收益。
2015年刘雨薇把自己创业的经历写下来发表在秦楚论坛,希望可以帮到想要从事农业创业的朋友,帖子发出后,两天的时间点击量过万,忽然之间很多人都知道了“羊贵妃”,更有许多不认识的网友来到农场,有来参观学习的,有来体验田园生活的,有来洽谈合作的,还有来帮忙出谋划策、表示关心的。让她切身体会到网络力量的庞大,于是她又报名参加电商培训班,学会了开网店,做微商,将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售到更远。今年先后被十堰市长***、垄上行、创富密码、最美劳动者等栏目和十堰晚报、十堰日报等报刊主动联系采访报道,并被评为十堰市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十大创业之星”称号。打开了产业的知名度和省内外广大客户群体,微信公众号粉丝不断增加,网络订单越来越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王子豪&&&& 襄阳市第二十中学学生
湖北省年纪最小的割皮者
13岁的王子豪本来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日,一场灾难突然降临,其父王先生在工作时不幸被烧伤,生命垂危。经过简单包扎后,他被紧急送往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妻子李玲赶到医院重症监护室时,几乎认不出丈夫了:“他躺在病床上,周身缠满纱布,身体插着呼吸机和导管。”医生介绍,王先生全身90%的面积被严重烧伤,随时有生命危险。李玲感觉天都塌下来了。身在学校的王子豪对父亲的病情极为担心,他经常偷偷抹眼泪。
好在经过10天的抢救,王先生挺了过来,但因为大面积的烧伤,需要进行复杂的植皮治疗。自体皮移植中,王先生仅存的头皮非常有限,医生建议,从直系亲属身上取皮移植。尽管王先生的父亲、哥哥已先后为他植皮,可由于烧伤面积较大,后续治疗还需再次植皮,这让刚看到希望的一家人再次陷入阴霾中。
“我不怕疼,让爸爸用我的皮吧!”王子豪哭着说道。“不行,你还这么小!”“你还没有成年,这怎么行?”“取皮时要忍受疼痛,可能给稚嫩的身体留下一连串后遗症。即使手术顺利,还要住院一段时间,而当下正是你学习的关键时期,课程紧张,住院肯定会影响你的学习……”亲友们纷纷提出反对意见。
一边是躺在重症监护室里急需植皮的父亲,一边是母亲和亲属的强烈反对,对于只有13岁的王子豪来说,这是一次艰难的选择。“不要说了,我要救爸爸,没有比救爸爸更重要的。皮割了还会再长!”就在大家争论时,王子豪坚定地说。他一次又一次地说服母亲和亲友。几天后,母亲和亲友们抹着眼泪同意了子豪的决定。
儿子的皮肤在王先生的身上渐渐长好了,但王先生腋窝两侧等部位仍需植皮。这一次,王子豪又站了出来。“一般人做完一次割皮手术,就疼得不会再做第二次。”武汉市第三人民医院主治医生栾夏刚忍不住感叹,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今年1月11日,下午刚在襄阳结束了期末考试的王子豪,晚上就赶到了武汉,再度割皮救父。
徐荣耀&&&& 宜都市文化局退休干部
800盒录音带装满民间故事瑰宝
在宜都方言里,“讲古”就是讲故事,类似北方的“侃大山”、西南的“摆龙门阵”。“讲古”“听古”在宜都有传统,徐荣耀就是听着民间故事长大的。从参加“宜昌县革命故事演出队”巡回演出算起,与共和国同龄的徐荣耀,已从事故事演讲、曲艺创作、民间文学搜集整理50余年了。期间,他曾骑着不同款式或破旧或半新的自行车,走遍宜都各个乡镇、村组,寻访了180位民间艺人和民间故事传人,搜集了2400多则民间故事,“录音带都攒下了800多盒。”
2001年4月,受当时“工龄30年年满50岁提前退休”政策的影响,52岁的徐荣耀提前从宜都文化局副局长的位置上退休。退下来后突然由忙碌转变为“空闲”,他一时有些无措。但各种邀约很快接踵而来。《中国故事》的主编谭本龙,上门邀约他担任新故事栏目的主持人,月薪5000元;还有人邀他到深圳的文化公司任职,月薪10000元。
面对这些诱惑,徐荣耀也曾有过换一种活法的冲动。可是在整理行装的时候,却被书柜角落里的那堆《宜都民间故事集成》稿吸引了。那些书稿已经泛黄了,订书针也大多锈断,部分书稿还被虫蛀以及被老鼠咬得破损不堪。
徐荣耀静下心来,重新翻看这些稿本,当年那些民间故事传承人曾给他绘声绘色讲故事的情景,像电影一般在他的脑海里一一浮现。而那些人中的好多,都已经去世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仿佛在告诉他,如果不在有生之年把这些结集出版,将会和他们一样,留下永久的遗憾。于是,徐荣耀最终放弃了所有朋友的邀请,重新扎进了让他已经痴迷了半辈子的故事世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02年到2007年,徐荣耀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先后出版了《杨守敬故事》中英日文版、《宜都地名故事》、《陆逊故事》、《汪莲故事》、《宜都桥故事》、《宜都古树传奇》等7部系列丛书。2005年8月,宜都民间故事集成入选《中国民间四库全书》。
讲古听古成风景,头雁培养后来人。为传承宜都故事文化,徐荣耀积极推动少儿故事发展。目前,宜都已举办10届少儿故事大王创作演讲比赛,举办了十多次少儿故事创作演讲培训班,连续多年举办“少儿故事征文评奖”大赛,2000多件作品登上了各类报刊。
蔡松松&&&& 生前系四川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
舍己为人勇救落水学生
今年31岁的蔡松松是湖北松滋人,先后在武警凉山州支队、甘孜州理塘县工作。2016年3月,调任泸县公安局交通***大队,8月底调往石桥镇派出所,事发当日中午是去岳父家吃团圆饭。蔡松松与妻子育有一对双胞胎女儿。
日,农历腊月廿七,四川省泸州市泸县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团年,泸县吴志成扶着泣不成声的女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就在当日中午,吴志成的女婿泸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派驻石桥派出所民警蔡松松救起两名不慎落水的八岁男童后,因体力不支沉入水中,再没有睁开眼。
1月24日中午,在泸县玄滩镇中心小学读书的两位学生不慎落入水库。两个孩子一边拼命挣扎,一边大声呼救。“当时就看到一个人穿着衣服‘扑通’一下就跳了下去”目击者说。蔡松松跳下水中一手托着两个孩子,一手拼命划水。岸上群众帮忙把孩子拉上岸,但蔡松松却因体力不支划不到岸边,一转眼淹没在水中……等到救援队将蔡松松救上岸后,他却再没睁开眼。
罗皓文&&&& 国网荆门供电公司二次检修班副班长
各种复杂的二次接线就是 “宝贝”
电保护是电网企业的核心技术,各种复杂的二次接线,让一般人两眼懵圈、头皮发麻。不过,28岁的国网荆门供电公司二次检修班副班长罗皓文却把这些接线当“宝贝”。  
201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的罗皓文被分配到国网荆门供电公司二次检修班,从事电网企业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继电保护。这是电网的“神经系统” 。
为了尽快熟悉手上的工作,白天,在工作现场,罗皓文紧跟师傅,眼勤脑勤的同时,从来不忘笔勤----师傅在一边调试,他便在一旁仔细观察,各种实践心得与未解的难题,随时记录下来。晚上,他就对照接线图纸,反复琢磨,像放电影一样,坚持把每天的工作回放一遍,直到弄懂弄通。
有时接线很复杂,现场弄不明白,他便用手机拍下来,拍得多了,一部手机还不够用,他便买了两部手机。日记加手机照片将白天的工作流程和现场全景式展示出来了,休息时间或下班后,他再细细研究,然后再对每个端子、每根接线亲手绘制一遍。一年下来,59座110千伏和220千伏变电站的二次接线图与现场实际位置就都在他脑海里了。
随着罗皓文业务技能的迅速提高,2014年8月,单位破格让他作为项目负责人,独立承担220千伏枣山变电站综合改造工程。
接到任务后,罗皓文一次次到变电站进行实地勘察、反复比较各种停电方法的优缺点、推敲施工流程可行性优化措施。为了拟定最终的施工方案,罗皓文连续三天三夜进行推算演练。改造工程任务重、时间紧,在近两个月的改造过程中,罗皓文和他的团队每天都要奋战到晚上八九点才能收工。
日,杨湾变电站在进行35千伏母线停电操作的过程中,10千伏分段开关异常跳闸。罗皓文闻讯带领班员迅速赶赴站内,一时间傻了眼:虽然开关已经跳闸,但保护装置中查不到任何报文;检查装置的各个插件和二次回路,均未发现异常。查了整整一天,仍然一无所获。罗皓文反复查看后台的近千条报文,一条毫不起眼的“PT断线告警”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大胆猜想:开关误跳可能是保护装置制造工艺不良导致!试验证实了他的猜想,厂家也发函确认了此事。当时在现场一起工作的同事望开新每每提及此事,都会由衷称赞道:“这个缺陷除了罗班长,我想再也没有其他人能查得出来了!”
徐 军& 鄂州市公路管理局路政支队梁子湖大队副大队长
面对强行冲撞的载重车无所畏惧
日晚10时32分,徐军正带领3名执法人员在鄂州市梁子湖区徐山治超检测站设岗,对往来车辆展开例行夜查。一辆满载石料的重型货车从大冶金牛方向驶来,执法人员举牌示意司机靠边停车检查,该司机竟越过双黄线,加速驶上对向车道,强行冲岗。正在摄像取证的徐军见状,立即提醒同事避让,而他自己却因此避让不及,被疾驶的货车卷进车下,拖行30多米,致双腿被碾碎、全身多处重伤,顿时陷入深度昏迷。一、爱岗敬业,那是他不移的自然本色。“在岗就要爱岗,爱岗就要敬业”。自进入治超队伍以来,他就一直秉承这一自己定下的工作格言。13年来,他始终站在治超一线,是上下公认的“拼命三郎”。徐军同志总是被组织安排到情况更复杂、任务更繁重的岗位工作。
他带头严格执行“五不准”、“十禁令”等规定,秉公执法,坚决拒绝利益诱惑,坚决谢绝一切人情关系说辞。有一次,一辆外籍超限货车在检测站接受检测,司机对徐军说:“好兄弟,车坏了,修好过后已经没得钱了,有两顿没吃上饭,你们就放我一趟行不?”徐军听完情况后立即自掏腰包买来热气腾腾的饭菜,那位司机主动主动接受处罚,并对鄂州路政治超文明执法服务赞不绝口。
无愧工作,愧疚家人,那是他长久的深深自责。2011年5月,徐军的母亲因心脏病、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当时他被委派到咸宁参加鄂东南五市联合治超,仅在手术的前夜看望了母亲一眼,叮嘱鄂钢下岗的大哥代他照顾,第二天便含泪带队离开。2016年,父亲肝管血瘤、母亲心脏病复发双双病倒,正值鄂州市交通秩序整治百日会战,他只能委托下岗的姐姐代他照料。年,他的妻子患右肾、甲状腺肿瘤住院,由于大队人员被抽调,执法人手更为紧张,他仅能在换班的时间抽空到医院陪护。
邱 武& 湖北瀛通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
“总经理意见箱”打造企业文化
一流的企业靠文化,他以瀛通文化的人文力量,推行人性化管理。为了真正的解决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他要求行政部设立了“总经理意见箱”,每周亲自开启意见箱阅读员工的意见,并认真回复和解决;为了加强团队的凝聚力,组建20多个社团,让很多干部员工有了归属感和温馨感;设置了党、工、青、妇、民兵连等组织,同时还要求人力资源每周召开员工交流会,利用这些平台了解员工需求,关爱员工。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在他的带领和建议下,公司斥资1.5亿元打造了高规格的员工活动中心,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桌球室、棋牌室、KTV厅、健身房等,所有活动设施,下班后全部免费为员工开放,真正让员工体会到幸福感和归属感。
他与时俱进,学无止境。为了跟上公司的快速发展,他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多次参加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专业技术培训和管理知识培训,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增长了自己的管理技能,也接触到了行业内最前沿的资讯。2013年9月,邱武同志带领团队在“通信电子精密线材关键技术创新与集成应用”荣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参与科技研发项目近40个,获得科技成果鉴定4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作为发明人申报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7项,他还撰写《耐冷冻剂漆包线在生产过程中的性能变化研究》和《浅析漆包线市场发展趋势》两篇论文,通过了电子通讯专业方面高级工程师的评审,被授予享受咸宁市人民政府特殊专家津贴专家、咸宁市劳动模范称号、咸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被武汉科技大学聘为硕士研究生兼职导师等多项殊荣。
唐 勇& 随州市城市防洪排水管理处养护所所长
坚守 出污泥而不染
他数十年如一日,奋战在基层排污清淤一线,虽身患脑瘤和糖尿病,依然忘我地工作,坚持在最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燃烧自己。
2008年6月,高考前夕,突降暴雨,曾都二中作为高考考点,明珠路涵洞泵站是通向曾都二中的一条主路,为保证高考不受影响,他立即带领防汛值班人员巡查到晚上近12点才回家休息,凌晨3点却接到值班人员抽水不及的***,他不顾疲劳,紧急集合养护所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围堵抢险,直到天蒙蒙亮,上游的水被及时堵住,涵洞积水全部排出他才松了一口气。
“排水工作不分工作日、节假日,清通管道就是任务,方便市民就是命令,我们就是排水110。”在排水设施的养护工作中他一直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不论是节假日,还是周末休息,都力争做到随叫随到,随坏、随修、随换,保证了排水设施完好率达100%。
夏天,酷暑炎炎,大家一出门就大汗淋漓,而每天排水设施网格员巡查发现问题上报,他却要出门清淤、维修。由于我市老城区排水管网建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排水设施建设标准低,淤积严重,每年的清淤和维修量非常大,因排水管护资金不足,防洪排涝设备十分落后。维修检查井时,一套井盖重达200斤,要把井盖搬到维修现场,切割或凿开拆除破损井盖井座,再***新井盖,一个维修施工完就得3个小时,砸着手脚、碰伤腿是常有的事;清淤难度更是大,由于排水管网均位于主干道,白天车辆行人多,为不影响市民出行,他们只有凌晨先“踩点”预置水码占好位置,赶在市民上班前和下班后作业,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而管网清淤至今仍采用绞车放钢丝,人工拉竹片穿管的原始方式,一干就是一天,在每段管网间,钢丝穿管、拉竹片手磨出水泡,沾上泥、扎破血,仍在那里默默埋头干着。每年的夏日烈日当空,炎热难挡,每天汗水湿透几套衣服、脸色变的黝黑、偶尔中中暑是他们的家常便饭,都习以为常。每每听到少许路人经过都竖起大拇指“这个单位的工人才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的人,真不容易呀!”他们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激起他们更大的责任和干劲。
埋头苦干的25载春秋华实,数据见证了他辛勤劳动的成果。25年来,他钻管网的里程达2万多公里,他和同事维修检查井、箅12000余套,清运淤泥、垃圾和臭粪达12000余吨。2016年8月,唐勇被检查出罹患脑血管瘤,依然忘我地工作,在最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地燃烧自己。
谢长清&&&& 仙桃市杨林尾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 村主任
富民强村得民心
1991年12月起谢长清同志开始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这期间,他经历了村民的误解、谩骂、感激、拥戴,也受到过各级领导的批评和赞扬,一路走来,他且行且思,不断改变、不断创新,将工作中的苦辣酸甜转为甘甜。杨林尾地处湖区,防汛成了每年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他身先士卒,带病坚守;在项目工程和村集体资产处置上严格招投标程序,把握原则抵制各种诱惑,坚守底线;在困境中努力带领群众致富,使他在群众中的号召力与日俱增。
“一个支部书记,如果没有本事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即便吃了再多苦,受了再多累,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在谢长清看来,在村支书的岗位上,就必须发挥所长,想尽一切办法,带领全村百姓勤劳致富奔小康,让全村经济发展迈上更高的台阶。
兴隆村共有三个村民小组,338户1480人,其中党员26名,女党员4名。人多地少成了全村难以改变的现实,如何让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生产效益?谢长清带头创办了“仙桃市兴隆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因地制宜,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全村土地流转,集聚村民参与组织分工,发展新型产业。
为推动转型发展,谢长清以党员“双带”的形式,督促、引导村里百姓转型,发展特色农业。他和党员谢长华率先承包150亩地种植甘蔗,亩平纯收入达到5000元,老党员谢支富种植果蔬15亩,亩平纯收入达7000元。在他们的带动下,全村共发展甘蔗400亩,果蔬100亩。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谢长清积极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跑关系、走企业,采取一切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山东青岛一农业企业,建成500亩大棚蔬菜基地,生产优质、高效的绿色食品,采取“公司+村委会+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农民在享受亩平700元租金外,还可以在基地上打工,参与利润分红,最大限度的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他还引进了湖北维康有限责任公司,投资8000万元兴办规模化生猪养殖厂;兴建液化气站;利用村闲置学校兴办无纺布厂,每年为集体经济增加2.6万元收入,引进岳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每年为集体经济增加6万元。同时,谢长清还亲自到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组织劳务输出,这样既解决了村里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村级财务状况明显好转,目前兴隆村村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700多人,人平纯收入3万元以上。
贺梅安&&&& 潜江市殡葬管理所工会副主席
献身殡葬行业写人生
殡葬行业是一个曾经被人们认为地位低贱的职业,而贺安梅却与殡葬结下了不解之缘。1992年,在接到一纸分配通知的时候,一直指盼“望女成凤”的父母做梦都没有想到,女儿会去干侍候死人这一行,几乎是含着泪说:哪怕你回来种几亩薄田,也不要去干这种招人白眼的事。而贺梅安只是微微一笑地劝慰父母,火化也是一个需要人去做的工作,你不去,他不去,那谁去!就这样,贺梅安义无反顾的迈进了火葬厂的大门,并且一干就是十多年。十多年来,在组织上的关心和培养下,她由一个不谙世事,看见尸体就心惊肉跳的农村小女孩成长为一名甘守清贫、勤于学习、默默奉献的殡葬女能手,成长为一名热情执着,以身示范,把丧户当亲人的***员和全国先进工作者。
2005年5月,一辆外县市旅行车在潜江段高速公路追尾相撞,车上七名乘客不幸身亡,当事故清障车鸣着警笛将遇祸车辆拖至殡仪馆时,引来上百人的围观,面对七具肢离破碎、血肉模糊的尸体,人群中一片惊叫和呕吐,而贺梅安却镇定自若指挥着班组人员手脚麻利的进行捡尸、拼接、抬运,全然不顾自己身上已染上了斑斑血迹。事后,又应闻讯赶来的丧属要求,对这七具遗体进行清洗、缝合、穿衣、整容,送这七名饱受人间痛苦的不归人安安静静、了无遗憾的上路。
2006年2月,一名江汉油田的老太太在家中去世,由于子女在外打工,直到尸水溢流、腐败异味才被邻居发现。在进火化炉前,闻讯赶来的丧属说老人生前酷爱洁净,请她和班组人员再一次给老人洗澡更衣,面对这具高度腐败、异臭无比的尸体,想着自己是一名殡葬战线的***员,为他们服务好是自己的天职,贺梅安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和班组人员仔仔细细为老人擦洗化妆,直到丧户满意为止。看着栩栩如生,衣衫整洁,即将上路的母亲,子女们扑通跪下,连声感谢。就是这样,贺梅安把自己当成每一位逝者的亲人,每一个伤心人的姐妹,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知心人,默默奉献在殡葬这块热土上。
王学义&&&& 天门市竟陵街道办事处陆羽社区居民
39年 细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
从1977年起,他细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39年,始终无怨无悔,不离不弃,在陆羽社区传为佳话。
1968年元月,王学义和妻子陈嗣信喜结连理,先后生育了一儿一女,家庭幸福美满。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77年中组部准备调王学义到北京工作时,妻子突然患病,到武汉同济医院检查,诊断为脑瘤。王学义拿着这份无情的诊断结果,心如刀绞,痛苦万分。当时,由于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告诉他,在医院有记载的病历中,此种病人存活时间都不长。闻听此讯,王学义顿时潸然泪下,并郑重地对妻子说:“别怕,只要有我,你的病一定会治好的”。
后来,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妻子的手术比较成功,虽然保住了性命,但造成终身瘫痪和其他一些疾病。面对曾经聪慧漂亮的妻子和两个8至10岁的儿女,王学义决定放弃到北京当所谓“京官”的机会,毅然选择了辞职同家人在一起。1982年5月,王学义回到天门,被安排在天门市物资局机电公司工作,任仓库保管员。从此,开始了他在天门工作、生活的艰难历程。
从妻子病倒的那天起,王学义基本上是家庭和单位两点一线的来回奔波。此前,家务事都是妻子包揽,如今这一切全落在了王学义这个大男人身上。洗衣、做饭、学给女儿梳头,样样在行。单位工作忙时,王学义坚持抢活干,下班后马上守护在妻子身边。每周还必须按医嘱带妻子到医院检查一次,看妻子的病情有没有恶化。
其实,妻子的心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多次想自寻短见。当王学义发现这一苗头后,照顾她的心更是无微不至,细心为她端水喂饭,洗脸擦身,梳头***,宽慰疏导和康复训练。为了使妻子活得快乐和有尊严,王学义始终坚持把每月的工资如数交给她保管。再就是家里的大事小事,都同她商量,还要求孩子们遇到什么事时,要她妈妈拿主意。这样,让她在家里有一种主心骨的感觉。此后,她也就打消了轻身的念头。
近&&& 几年,由于妻子的病情加重,医院几次发出病危通知。妻子怕拖累王学义,说自己年纪大了,不治算了。但王学义对妻子说:“我是一个有担当的人,一定还要让你好好地活着!”
魏丕学&&&& 湖北广电网络神农架分公司大九湖经营部负责人
58岁 坚守在2600米的神农架山顶
以58岁的年龄,离家300多里,独自在湖北省海拔最高的经营部工作,坚守在2600米的神农架山顶,耐寂寞,忍风霜,老当益壮,五年经营收入增长40倍.
2012年3月,大九湖要进行数字电视整转。此前,这里的电视由原广播站人员代管,每年收个万把块钱就算不错了。模拟电视转成数字电视后,维护工作量会大大增加。魏丕学被点将了,此时,他已52岁,在海拔才400米的家乡阳日镇经营部工作。号令一下,有着三十多年广电工作经验和情怀的老魏毅然西征,从神农架太阳最开始升起的地方一路奔向到日落之所。
神农架的气温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要下降1℃左右。老魏租住在一个农户十几平米的石墙瓦顶的破旧房子里,这简陋的半间屋就是大九湖经营部的办公室,也是老魏的寝室和厨房。因地面潮湿,他把床垫得近一米高。
老魏的工作范围方圆百里,除了大九湖镇区街道,还有坪阡、小九湖等周边农村。他不仅完成了原来上百户数字电视用户整转,还迅速发展了用户,到2012年底,收入一下增长10倍,达到10几万元;随后,每年都一路攀升,到2015年,完成收入42万元。
5年时间,老魏扩大了广电网络在大九湖一带的影响力,促进了旅游的发展。在大九湖畔的集镇,有20多家宾馆酒店,数百个房间。每年“五一”到“十一”是这里的旅游旺季,通常,他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12点多钟。只要接到***,无论多晚,老魏都立即赶过去维护,查线、查机顶盒、调台,甚至接修电源等等,麻利地干起来,迅速处理好。
从大九湖一路下山,走40里山路,是坪阡古镇,历来,这里是游客集居地,对这里的用户,老魏一样要精心服务。用户随时打***来,他在***里解决不了时,就骑摩托车下山,从大九湖到坪阡来回得一个多小时,到小九湖或其它村里维护,一样山路弯曲陡峭,加之海拔高,其艰难是山下平坦地带体验不到的。
崔 ?&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
他用60年党龄、70年教龄和92岁高龄,身体力行,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
日,崔?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7年,抗战爆发,不久,日寇铁蹄侵凌济南。在父亲的支持下,1943年高中毕业后,崔?毅然决定离开沦陷区,前往大后方求学,寻求报国之道。终于,历时81天、辗转千里的崔?得以由济南,途经商丘、洛阳、西安、宝鸡而至成都,穷困至极的他此时已身无分文,便在成都附近的空军基地做起了临时工。他每天在机场周围喷洒敌敌畏灭蚊,谋生备考。1944年秋,崔?选择到武汉大学机械专业学习。1946年,不满于国民党抗战胜利后大肆掠夺、挑起内战的倒行逆施,崔?积极参加“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等反对国民党当局的进步学生游行活动中。1948年,崔?毕业并留校任教,不久全国解放。他深情地说:“新中国成立,我感到欢欣鼓舞,立志为中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1958年,被公派前往苏联留学,专攻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在留学期间,看到苏联发达的工业水平,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我们国家的合金钢系统搞上去。当时,新型高性能模具钢是我国工业生产急需品,但无力自主生产,每年需动用大量外汇进口,且价格是普通钢的10倍以上。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模具钢种!”崔?凭着这股雄心壮志,带领同事们向高性能模具钢发起冲击。1961年开,崔?带领教研室的教师因陋就简地建起了熔炼、盐浴炉、热处理等实验室。为了控制温度,他坐在摄氏1200多度的盐浴炉旁,手指按着控温开关,眼睛盯着仪表,一干就是几天几夜。有一次,位于一楼的实验室进了水,需要马上进行处理,崔?第一个跳进积水中去排涝。在场的工人都深受感动,亲切地称他是“工人的教授”。
每当新钢种出产,崔?便背着沉重的“铁坨坨”,风尘仆仆赶往各单位试用。一次,他背着30多公斤的模具钢,赶往洛阳拖拉机厂。那时候搭火车人多,常常挤得无法动弹,为了少上厕所,上车前不敢喝水。为保证新产品顺利投产,崔?和同事常年与工人们摸爬滚打在一线。
历经无数个日夜奋战,崔?终于设计出基于我国富有元素的新钢种冶炼方案,创造性地研究开发了一系列高性能新型模具钢,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创造经济效益超过数亿元,为发展我国新型钢种做出了巨大贡献。
靳 敏&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辅导员 副教授
亦师亦友 春风化雨
靳敏1976年8月生,她连续从事一线辅导员工作14年,爱岗敬业,引导学生成才,指导的学生在校期间获国家级奖励累计230人次,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荣获国家级荣誉16人次,持续资助特困生30余人,累计近10万元。
“她是我大学时代给我帮助最多的老师,我创业她是公司最大的业务员,是她让我在武汉有了亲人和家的感觉,对靳老师,我一辈子心怀感恩。”2005级学生小陈毕业多年回忆靳老师仍激动不已。
小志同学自幼家庭残缺,性格自卑孤僻,是同学眼中的“问题”青年。刚上大学时,思想偏激,与室友关系紧张,同学们对他颇有微词,他自己也更加苦闷烦恼。靳敏了解情况后不厌其烦地与他谈心,给予他“特殊关照”,寒假给他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请他到家里一起过年,纾解心中的孤寂。当一届届毕业生回校时,他们发现这种“特殊关照”其实人人有份。
“在学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找到辅导员,那说明在学生的心里你是有位置的,作为辅导员你至少成功一半。”靳敏很享受被学生需要的感觉。
学生的成长成才,除了爱心和热心,更需要辅导员做好引导和资源整合。她创立“辅导员工作坊”,吸引学生到她这里来。她邀请法学、英语专业老师到工作坊指导学生参加论文竞赛,带领学生赴全球顶级广告公司走访和交流……靳敏将学习方法指导、职业兴趣探索、自主创新项目申报、寝室人际关系处理、组织参与各类比赛等变成主题沙龙,供学生选择。靳敏还成立了学校的首个辅导员工作室----“敏行工作室”,促成了与其他院校辅导员深度交流20余场,组织辅导员沙龙350余场。她带领团队申报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近10项。工作室先后开展了十余项实证研究,形成调研报告共20余万字。
为了探索出理工科背景下的文科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规律,靳敏以2009级学生为试点,实施了“基于职业发展的学生成才启航计划”。根据学生发展理论和职业理论,她将大学生发展划分为唤醒期、探索期、体验期和发展期。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努力,学院2013年就业率实现历史最高水平,位列全校文科学院前列,几乎全部由调剂生组成的教育技术0901班一次就业率达到100%。
沈 吟&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教授
飞机上勇救垂危患者
日晚8时,沈吟从武汉飞往广州参加学术交流。飞机起飞半小时后,广播急寻医护人员,有乘客生病需要帮助。沈吟立即起身赶往头等舱。
沈吟赶到时,30岁的鄂州小伙戴某瘫坐在座位上,四肢僵硬,呼吸急促,情绪激动地喊:“我快要死了,救救我!”沈吟探查体征,发现其心跳急促,脉搏微弱,意识逐渐淡漠,她立刻请空乘人员安排患者吸氧,但患者情绪急躁,不肯遵从。沈吟又反复劝慰,患者最终同意吸氧。
在没有合适药品和救治器械的情况下,沈吟仍竭尽全力挽救患者生命,通过轻拍患者胸口,***双手,患者渐渐缓过劲来。
经询问病史,得知患者有基础心脏疾病后,沈吟判断,如不及时救治,戴某很可能发生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当得知飞机上并没有适合戴某的药品时,沈吟果断建议,尽快送病人下飞机急救。机组人员商议后,飞机即刻返回天河机场。机场救护人员登机,将戴某送到最近的医院急救,经对症处理后,戴某转危为安。随后的检查得知,患者患有二尖瓣前叶脱垂并重度关闭不全,需要尽快接受手术治疗。
24日下午,已赶到广州参加学术活动的沈吟,接到戴某家属打来的报平安***。得知患者平安后,她有感而发,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回顾了自己救人的经过和所思所想:从17年前初次入行,危重病人虽经抢救仍无力回天,她一个人躲在医院楼道角落里哭了好久;到知道了学医、从医的艰辛,本来不想再让自己的孩子学医了,但只要一得到患者和家属的褒奖又无比欣慰,她感慨道“医生的职业自豪感,千金不换”。
沈吟以高超的医术解除患者的痛苦,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赢得同行的尊敬,以全面发展的成就,赢得社会的赞誉。2012年以来,她和团队陆续在世界高水平杂志上发表高质量的SCI文章17篇,5项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 龙科 责任编辑 张智美子)
微信公众号
手机客户端
鄂ICP证:鄂ICP备号-2
中国湖北广播电视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C)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7-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