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魏国前期,魏国的武卒很猛的!但是在下有...

战国中期,三个超级大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其次“赵国”、“魏国”和“燕国”也算有点儿实力。剩下得三流小国比如“宋国”、“鲁国”还有古老得“周朝”,地盘儿小、实力差,基本上就可以忽略不计了!

新晋强国“秦国”,在遥远的西边,远离硝烟弥漫的战场,有足够的空间自顾自发展。通向中原的“函谷关”像一扇大门一样易守难攻,“秦国”士兵因为高额奖励作战非常勇猛。

低调的“韩国”和“魏国”是邻居。没有强大的军队保护,只好改用别的战术和其他国家周旋,比如……间谍战。

偏远的“燕国”国力一般,战斗力一般。不过有赵国挡住“秦国”,国内相对平静。

不甘落后的“赵国”,有一支勇猛强悍的骑兵队伍。不过,它紧挨少数民族聚集地,要想在中原争霸,先得看好自己家的后院。

风光一时是的“魏国”有魏武卒保护,战斗力超强。不过,“魏国”的位置在7个国家中间,四面八方都可能遭到攻击,光是防守就得比别的国家多花好几倍的力气。

老牌强国“齐国”的国土向东一直延伸到大海,丰富的资源让别的诸侯国非常眼红。另外,齐国的都城“临淄”是当时最繁华的大城市,这里藏龙卧虎,聚集着很多人才。

军事强国“楚国”国土面积大,军事实力强,地理位置可攻可守,而且有很多厉害的武器。没一样都威力十足。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战国时期,各国提到秦国的军队一般都是用虎狼之师来形容。可以说秦国军队的战斗力非常厉害。这个并不是秦国的后勤或者说装备比较好怎么样,主要是秦国的军功制度决定的,打仗的时候按人头奖励的。所以秦国人打仗的时候看别人那不是人,就是赤裸裸的升官发财,所以能不拼命吗。但是有一只军队,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比秦军厉害多了,曾经把是自己十倍的秦国军队给灭了,让人不得不服。这支军队就是魏国的魏武卒。

说起魏武卒听名字就知道是魏国的,魏国在战国初期称霸近百年全靠这支军队。那么这支军队为什么这么厉害呢?其实这是中国最早的职业军人,我们知道当时其他国家的军人都是义务的,平常种地的种地,打铁的打铁,打仗的时候全部都去上,装备和铠甲都是自己带的。但是唯独当时的魏国的魏武卒是个列外,这群人就是军人,什么都不用干,只负责打仗。是职业的军人,和美国现在的制度一样。下面我们看一下职业的和业余的有什么不一样。

首先,魏武卒的选择非常严格,这支军队是由吴起在魏国变法的时候建立起来的,吴起认为,兵不在多而在“治”,他建议魏文侯用他的新标准考选士兵,组建一支精锐部队,名叫武卒,并最终得以施行。据《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也就是说,士兵身上必须能披上三重甲(内外三层防护服或者就是重甲的别称),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后负犀面大橹,50***矢和强***,同时携带三天军粮,半天内能连续急行军一百里的士兵,才可以成为武卒。这个可以看出来,体格比较好,还有魏武卒的装备非常精良。是标准的重甲步兵,和当时其他各国的轻甲兵相比,真的不是同一个档次的。

其次,入选武卒的士兵,生活好,待遇高,国家不但免除其全家的徭赋租税,还奖田宅房产。当然要求也非常严格,一旦违反军令会立即处死的。虽然魏武卒的训练很艰苦和选拔标准非常挑剔,不过一旦成为武卒就能享受优厚待遇。首先要保证“武卒”分得百亩的土地,在获得土地之后“武卒”不仅要承担兵役的责任,更需要自行负担军事装备和服役期间后勤物资。所以这支军队的人在后勤和生活上是非常有保证的饿,打仗没有后顾之忧。

最后,魏武卒的编制让各诸侯国几乎无法模仿,武卒的编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二伍为什,设什长一人,五什为屯,设屯长一人,二屯为百,设百将一人,五百人,设五百主一人,一千人,设二五百主一人。其中,“二五百主”也称“千人”,也就是以一千人为基本的作战单位,类似的一个团。即便是战败了,也是可以迅速的组建军阵——不管各军队士兵是否相识,在这种各级将官存在的情况下,都是可以迅速的组合起来。这个和抗日战争的时候日本兵差不多,单兵作战能力非常强。魏武卒一般用的是魏舒方阵,总体由五个互相掩护的大方阵组成,《左传》称为“五阵”,但其中最前边的一个方阵(前拒)是为了诱敌而设,所以它的本体实际只是四个方阵,按前、后、左、右配置,中间是空的。

可以说在吴起的训练下,这支军队是一个彻底的战争机器了,而且。实力非常强大的战争机器,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主将,攻克秦国河西地区。魏国全部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并在此设立西河郡。吴起担任首任郡守。一直到商鞅变法之后秦国才夺回这片地方。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公元前405年,吴起率魏武卒协韩赵在龙泽大败齐军,杀死齐军三万,次年,攻入齐长城。公元前354-前350年,庞涓率魏武卒攻破赵都邯郸。还差点没了秦国。不过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爆发,魏武卒遭齐军伏击,主将庞涓战死,魏国衰落,魏武卒元气大伤,威风不再。公元前293年,秦将白起于伊阙大败魏韩联军,斩首24万,魏武卒损失殆尽,从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那么,有人会说,既然这支军队这么厉害,魏国为什么后来不一致训练呢?首先就是看魏武卒的筛选条件就知道了,条件非常高,入选比较不容易。还有装备太贵,国家一旦没有钱的话负担不起这些的,而且士兵的待遇非常高,这也就是为什么魏武卒数量一致比较少的原因,最多的时候也不过才五万左右。最重要的就是魏武卒训练的周期比较长,所以不是说一旦打仗就可以随时上战场的。这就是为什么魏国马陵之战之后,一直雄起不了的原因之一。

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原标题:战国时代的魏武卒有多强?5万能轻松打败50万,建立之后未尝败绩

魏武卒,这一支作为战国时代中率先崛起的政权——魏国的精锐,其所代表的军事实力,也基本象征了战国初期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跨时代的社会变革所能缔造出的最强大的战争机器。而它的登场,也最能表现那个时代各国君王称雄争霸的野心。

在那个被孔子称为“礼崩乐坏”的时代,除了有如点点星光的几位先哲所迸发出的思想源流,还有那些令改革家们趋之若鹜的实验田野。那个年代之下,想要称雄各国的都围绕着“争霸”与“富国强兵”这两个主题而行动,这就给了改革家们一个施展抱负的舞台。

在这喧闹的争霸角斗场中,最先登台的便是李悝和他身后的魏国。作为最先着手变法的改革家,李悝大刀阔斧地改变了魏国的体制,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便意味着魏国不再有世卿世禄的世袭贵族,一切赏罚按军工计,此外,魏国还在李悝的主导下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有了这般顶层设计,才为之后的魏武卒提供了殷实的基础。

可以说,魏武卒的战斗力正是建立在魏国的变法改革之上的,而魏国也正是凭借这样一支威武雄师而名震华夏。

那么魏武卒究竟有多厉害呢?我们知道,战国时代有一个战无不胜的军事家——吴起,此人在正史中还未尝一次败绩,可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而他足以耀眼后世的战绩,大半都依靠着这一支由他一手培养的“魏武卒”所打下的。

在吴起的麾下,这部队创下了“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胜负难分)”的不败神话。在阴晋之战中,吴起更是只用兵卒五万、车骑三千的兵力,便打败五十万秦军。这当中的数据不免有夸张之嫌,不过不可否认,魏国依旧凭借着“魏武卒”的战斗力和吴起过人的兵法,夺秦河西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华山以西。

如此剽悍的战斗力,“魏武卒”何以拥有?魏国在几场大败之后,为何有难以重新往日的辉煌?关于这些,我们就不得不细看一下魏武卒是如何选拔的。

实际上,史书中对魏武卒的能力和标准说得很清楚了。在《荀子议兵篇》记载:“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对于这段话,我们做一个大概解释:合格的魏武卒需要能够在穿好重甲、带齐弓***、戈剑各种武器又背负三天口粮的情况下,能够一天行军50公里。

单看装备,我们便可知这是一支重装步兵,而且是一支耐力要求极高的重装步兵。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当时的魏武卒就好比是罗马的军团,这样一说比较陌生的读者可能心里就大致有个底了。那么可想而知,面对魏武卒,对当时的各国来说不知要作何感想。若不是只有区区五万人,若不是后来吴起投奔了楚国,只怕是没有了之后秦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而亡诸侯”的功绩了。

不过,要供养这么一支精锐之师不是没有代价的。史书在魏武卒的评选标准后边,还说明了魏国当时给出的待遇“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是其气力数年而衰,而复利未可夺也……是故地虽大,其税必寡,是危国之兵也”。

简单说来,就是魏武卒是一支自给自足的职业化军队。得以入选的人虽然要自己承担装备的开支,但他的家里人能够被免除徭役赋税,这一福利到老了复员还能享受。这样一来,李悝废除的世卿世禄制度从某种意义上又出现了。而且与秦国不同,魏武卒的后人即便没有入伍,依旧能继承父辈拥有的田宅。

要知道,当时的罗马是凭借着一个帝国的体量才供养得起那些个兵团,而魏国只是一个从原来的晋国分离出来的国家,其体量不说罗马,可能也就跟燕国不相上下。所以,供养这一批士兵,对魏国来说足可称重负。

另一方面,同其他部队不一样,当时吴起给定的训练模式是“一人学成,教成十人;十人学成,教成百人……万人学成,教成三军”。也就是说,魏武卒最为重要的,不是单兵的作战能力,而是长期以来累积的作战技巧和作战经验。这也就是为何魏国在马陵之战、伊阙之战后,无力再重建魏武卒一个重要原因。除了经济跟不上、统帅治军无方之外,还有就是因为损失的老兵难以再补上了。

就这样,随着魏武卒的消亡,魏国也渐渐日薄西山,往日不再。不过魏武卒所代表的职业军制逐渐为争霸各国所采用,而在这样的潮流之下,魏武卒自身的独特性也渐渐被稀释。最终,他们的称号,也随着魏国的消亡,成为了历史烟雨中属于那个时代的标志与象征。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