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3年高三一对一讲义(学生用)
高考作文之二——审题 标题作文,就是规定了作文的题目、不用自己拟定作文题目的作文。标题作文包括全标题作文和半标题作文两种形式。 近几年,如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这些高考标题作文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多年来多用话题作文写作,要注意区别,标题作文不同于话题作文,有以下几个主要区别:
一是话题作文提供一个写作范围,其话题仅仅是提示一下内容指向;标题作文一般提供的是中心意思,当然标题本身是话题的除外——近年就有虽是标题,但与话题一样只是起到提供写作范围的作用。
二是话题要求所写内容与之相关即可,而标题作文一般要求紧扣标题语。
三是话题作文的写作范围一般来说远远大于某些标题作文。
四是话题作文里作者可以自拟文题,而标题作文里作者当然不能另命文题。
标题作文审题,总体地说,应审清标题的内涵和外延、题型与体裁、写作要点,注意题眼、主词、谓语、修饰语,掌握象征义、比喻义等,并不简单。具体方法有:
1. 据型定向法。应敏锐审视标题作文呈现出的不同题型特征,从而确定写作的方向重点。
论点型,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足——庸人的哲学》等,题目本身就是文章的论点,须依据论点论证行文。
概念型,如《说意气》、《谈“穿着打扮”》、《“时髦”小议》等,用一个概念提出要论述的问题,则选择与概念有关方面论证行文。
关系型。如《人格与国格》、《位置与价值》、《人与路》。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的概念表明两者关系,文章须要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
对比型,如《自卑与自负》、《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等,用两个可以对比的概念或事物来命题,要求论证两者的对比或转化关系。
象征型,如《“绿叶”赞》、《小草的风格》等,选择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命题,要论述事物所象征的某种精神和品格。 比喻型,如《清流与活源》、《赏花·育花·护花》等,选择能作为比喻和类比的事物命题,要求揭示比喻和类比事物所蕴含的道理。
评议型,如《评“仓廪实而知礼节”》、《北京的符号》等,针对某一人物或某一事件或某一观点进行评议。
引申型,如《从柔石的“损己利人”说开去》、《熊猫废物箱的联想》等,作为引子的某一件事或某个事物命题,则应借题发挥,展开议论。
考证型,如《“一言堂”小考》、《“下笔如有神”新解》等,用需要对某个问题进行考证的形式命题,则应查核并发表议论。
感想型,如《有感于雷军长的“当头棒喝”》、《影片〈鸦片战争〉观后》等,以读后感或观后感的形式命题,则应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进行议论。
批驳型,如《斥“人生就是一件交易”》、《“忠于原著”质疑》等,用反诘或质疑的句式命题,则应针对不同意的观点或看法,予以批驳。
2.增加内涵法。一些标题作文,尤其是记叙文,最好的办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将标题中的字来组成词,将标题中的词来组成句子,从而确立文章的中心,小口子切入。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能具体生动。如湖北高考卷作文“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行文。
3.题眼审视法。关注标题中的题眼。如广东高考卷作文的请以“不要轻易说‘不’”为题,关键在于考生能否解清“轻
2 易”一词的内涵以及“说‘不’”的象征意义。审题上的些许难度也为选拔考试建立了合适的区分度。只有找准了题眼,文章的中心才不会偏离。
4.近义推敲法。将标题中的词语的近义词找出来,以警示自己不要落入作文题设置的陷阱中。如要你写“摒弃脆弱,学会坚强”,你就列出脆弱的近义词“软弱”“懦弱”等,这样能发现写“脆弱”离不开“挫折”,没有“挫折”的考验看不出脆弱与坚强。要你写“纪念”你就列出“想念”“思念”“怀念”等,一比较,你就会发现“纪念”除了“思”,还有“行”——有行动。这样可防止审题时剑走偏锋而造成的失误。 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是什么对象,反映了怎样的主题,表达了作者何种倾向;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要通过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笔分析把握其含义。
全国高考作文命题沿着“标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发展轨迹逐步演变,其开放程度也逐渐递增。特别是近几年出现的话题作文,一直被人们看好。不过,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套作、仿作甚至抄袭之作也不断增多;“四不像”的作文,只重词藻不注重内容的作文,开始蔓延。于是,高考作文命题,如何既突出开放性,又加强限制性,成为高考作文命题者值得思考的问题。全国高考试题的甲、乙卷,在作文命题方面有了悄然的变化: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这种材料作文,它一般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能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有人把它叫做“新材料作文”,即必须与材料内容意义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有联系。
1、材料作文的一些特征
通过转换比较,可以看出这种材料作文的一些特征:
(1)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写作范围对象是与材料的内容或其某个方面的含意有关的,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性与情景性,而不失之宽泛,较之纯话题作文,其写作对象范围相对窄了许多。
(2)给定的材料的功能主要就是为考生确定话题提供蓝本、规定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考生的审题、立意、行文必须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而不能信马由缰。这样考生就很难猜题押题,从而避免了话题作文里考生可以不管材料的过“宽”的弊端。
(3)增加了考生审视材料与拟定话题的环节,将读与写结合起来,通过揭示材料内容某一方面的含义来拓宽写作范围,搭建写作的思维平台,有利于强化考生的审题意识,培养考生提炼出话题的能力。
考生在难以界定材料作文的写作对象范围时,不必着急,因为从思维起点上看,可写的对象范围还是比较宽泛的,不像过去的纯材料作文一定要正对材料主旨(即原材料实际上间接地规定了文章主旨)而不能就材料的某个角度或某个侧面去写,现在的材料作文,只要涉及对所给材料的感悟、体验的,是都可以写的。
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此题大致可以从这几点立意:
1.学无止境;2.变与不变;3.过程与结果、方法与结果;4.思维的魅力、思维灵活性;5.相对空间与绝对空间等等。
自己选取一个好的切合题目的立意,可以写一篇思辨议论文,也可以写成优美的散文。
2、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
材料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把握材料中各意象即发散性思维的起点,思维起点是多样化的,材料如同“庐山”,只有一个,而
3 侧面或角度则“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便决定着思维的多样化,从各角度观察分析各意象,从多个点触发多样化思维,也能较大地拓展命题的立意范围,但始终只能是对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从某个侧面或角度的感想。
要写好这篇“材料作文”,已难以撇开材料中的事例。完全可以说,材料“限制”了作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这样也就不能写成我们以往的可以置材料不顾的“话题作文”。
正确地审读与立意是关键,因为题目中所供“材料既是审题的第一出发点,又是作文符合题意的终极范围。”(余闻《高考语文试题分析》)
其方法,总的来说,材料往往是个别的、具体的,立意的主旨是一般的、抽象的,因此都离不开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归纳与转化。当然,具体行文时又可以逆向地由特殊到一般、由抽象到具体,而写个别的、具体的。
具体的方法,有如下几个可供借鉴: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开头句、结尾句、对话句、结语句),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如:
有个教授做过一个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本材料的关键词是“爱坐前排”(对“前排”的理解不要狭隘)、“成功”,所以抓住这两个词语的逻辑关系组织成句,就会有如下立意:
①积极的态度决定成功的高度
②要有不甘落后(敢为人先)的精神
③要树立明确的目标(争第一)
④勇于坐在生活的前排等。
再如:很多人千里迢迢寻找隐居的武大师,期望能从武大师那里学到绝招。他们到达深山的时候,发现大师正在挑水,他挑得不多。,两桶水都没有挑满。按照人们的想象,他应该挑得满满的。有人不解,问大师,大师回答说:“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大师的回答,其实就道出了这段文字的核心内容:挑水之道不在于挑多,而在于挑得适中。“适中”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推而广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考虑“适中”的问题:比如,人若无目标,就会碌碌无为;目标过高,往往会因为无法实现而丧失信心;我们的奋斗目标也应该定得适中。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阅读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如:
“我的外公,从前会偷东西。”母亲说,“有一天,他去别人菜园偷菜,被菜园主人看见了。可是,那主人看见了,转身就走。”母亲说,外公以为那人要去告官,连忙追去。不料那人进了自家的门,还把门关上。外公想想,上去敲门。门开了,外公说:“我被你看见了。”那人说:“看见什么?我今天连门都没出。”外公说:“是被你看见了,偷你的菜。”外公还说:“我现在没法做人了。”那人笑道:“你说什么话。咱们是邻居,你想知道我菜为啥长得漂亮,尽管问。我那菜,好看,也好吃。信不?你先尝尝。”说着,真去天井边的悬蓝里抱出两颗菜,硬是塞到外公手里。
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又。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内容是菜园主人原谅了外公曾经偷东西,“后来,外公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否则,外公怎么会成为“邻里”众口交誉的人?这里面就有因果关系,因为菜园主人正确对待犯错误者,而使其日后成为一个“众口交誉”的人的。这样立意就容易找准了,当然立意的角度是多向的。
4 若从“菜园主人”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①宽容、宽恕感化他人,成就他人
②给别人一次改过的机会
④采用最佳的教育方式;
若从“外公”的角度,可以有以下立意:
不能全面理解题意,写成了“信任”、“善良”、“关爱”等则视为立意过宽、过泛;若写成“化干戈为玉帛”、“退一步海阔天空”、“相逢一笑泯恩仇”、“徘徊在十字路口”、“转折”、“冷漠”、“豁达”等,则视为偏离题意。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出题人的观点态度从去发掘。如:
根据下面一则短文,按文后要求作文:
“老师,假如我是你,我就不当老师!”全班顿时静极了。“我喜欢当老师,”老师平静地说,“第一是希望自己永远充满活力,和你们在一起,我永远不会衰老;第二,我很贪心,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是“将军可以指挥千军万马,但他要听一个人的话,那就是他的老师。”那就我啊!所以我喜欢当老师。”“为将军的老师鼓掌!”大家笑着,叫着
要求:听过这番话,假如你是在场的同学,请给老师写一封信,谈谈你的感受。
这则材料带有明显的感***彩,命题立意要从赞美老师方面考虑。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如: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又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从材料中看,鹿和狼的关系,鹿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从鹿和周围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可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总之,以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不能不管材料而自行确定,不能另搞一套,而要全面仔细地阅读材料,要从材料的内容意义出发去选择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几种方法也不应孤立运用,而应相互联系、综合使用。每则材料都可从多个侧面或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选择某个侧面或角度的立意去作文。
话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区别
(1)话题作文有话料,材料作文有材料,话料和材料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二者一致。所不同的是,话题作文的话料已提炼为话题,材料作文的材料没有提炼为明确的话题,还须自己从中提炼。
(2)话题作文出示有明确的话题,范围边界明显,不可越雷池半步;材料作文没有出示明确话题,范围的边界模糊。
(3)材料作文常是由事(材料)入理的升华(契合),话题作文是由一(话题)到多的发散(相关)。
(4)材料作文以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为特征,让审题不是从“题目”(话题或标题)出发,而是从“材料”出发,调动学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检测考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
(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
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
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
(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如:
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
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利用好这些提示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轻松地理解话题作文提示的方向,指引的范围,从而写出切合题意的作文来。
原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张伟明在《谈话题作文》中说:“话题作文所给的材料仅仅是对话题的一个说明、一个解释,或者说是一个例子,目的在于帮助考生理解话题。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作者完全可以只根据话题的要求而无需照顾材料的内容来作文。”
话题作文的“材料”也可叫“话料”,它只是命题者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
话题作文中的“材料”对话题的立意没有约束性,只有启发性,例说性——所以才叫举一反三的“一”;没有材料或提示语也可以命出话题作文的,如:请以“欣赏”为话题??
如果考生不了解这一点,抛开话题,只注意材料,那么,很多写作的新空间将不能涉及,不会涉及,不敢涉及,是很可惜的;甚或随意从材料中自行引出一个观点作文,那么很可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话题只是严格规定了范围,一般不规定立意、文体、题目等。话题是最大开放中的最小约束,审题时不能视而不见,要通过它明确话题的范围和指向,以便准确地打开思路。
审题和立意密切关联,我们不妨比较一下:
审题主要是找范围限定——“镣铐”,立意则是“镣铐”下的“跳舞”;审题须追求“准”与“切”,立意须追求“活”“深”“新”!
②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话题作文涉及面广,可以有多种立意,可以设置出多个中心,但在一篇作文中只能是一个中心,多中心等于无中心。
6 ③切入口要小。因要让几十万、上百万考生可写而给的话题,可写的范围是很广的,可写的内容是很多的;而一个考生最多不过千字的作文能写的就只能是话题下的一个小点或一个小侧面了,切不可贪大求全。
题作文有两大特点:一是相关性,二是自由性。话题固然是写作的核心,而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话题规定着写作范围,但话题作文只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它赋予考生广泛的自由度,使考生有更广阔的驰骋空间,有利于写作者表现个性特征,有利于选拔人才。可以说,以话题作文作为高考作文主要题型之一,是高考作文命题成熟的表现。上乘的话题作文更看重考生在拟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的创新——想一般考生所未想,写一般考生所未写。
因此,要善于追求可写的广阔新空间!形象地说,话题作文能“戴上它轻松的‘镣铐’,跳出你潇洒的‘舞蹈’”。
在引出话题之后,都有一个“注意”(有时写为“要求”),对写作作一些限制,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这些内容我们自然不能忽视,必须一一符合。 以上谈各类命题的审题,主要是在“切题”的准确上、在“范围”的限制上,即从消极方向审核;而审题还有一个更值得提倡的积极方向,那就是在保证能“切题”、合“范围”前提下,进而开拓出广阔的可写视野,了望到辽阔的驰骋空间。这两个方向的审题是相辅相成的,而要写出有创新意思的作文,这后一个方向的审题往往要花较多的时间和心力。
如何从积极的方向去开拓可写空间呢?下面提示几种方法以资借鉴。
有的作文命题很实,实者则虚之:如“肩膀”,从实在的人体部位的肩膀角度就难写,那么由肩膀联想到“依靠”“担子”“责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肩负其历史使命”“个人的肩膀”“民族的肩膀”等,可写的空间就大大地拓宽了。
有的作文命题很虚,虚者则实之:如“感悟大自然”,“大自然”是个范围很大的抽象概念,只想到对整个大自然的感悟,就虚而难写,倘“万中取一”,尝其一“脔”,或只写水,感其千变万化;或只写山,悟其奇崛险怪;或只写树,感其万种风情;或只写云,悟其千姿百态;也可写夜望星空,慨叹宇宙之广阔深邃,感悟“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也可写流星,想到“不要追求短暂的闪光,而要追求永恒的光辉”;也可写静听虫鸣,惊叹世界奇妙多彩,感悟生命的无穷力量;哪怕只写蝉鸣,也会感悟“四年的黑暗劳作,才有短短一个月的欢唱”;哪怕只写小草,也会感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些无不合“感悟大自然”这个大话题。
2.多义联想法。题目的词语常有多种意义,对“多义”的玩味与选择,最是表现审题的智慧。
如“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中的“息”,既指身体的休息,还指奋斗的停辍或中止,因而可写的范围大大加宽:懒惰者念着“生有所息”,一生碌碌无为;勤奋者懂得“生无所息”,取得辉煌成就;蒋筑英、罗健夫等知识分子坚信“生无所息”却过度劳累而英年早逝;人生该“有所息”还是“无所息”?高速奔跑的时代战车令人想“息”也“息”不下来;不同时代的“有所息”、“无所息”是进步还是退步??对生命的这些思考与探讨,都是源于对“息”这个多义词的理解。
如“雕琢心中的天使”中的“雕琢”与“天使”,都具有多义性。“雕琢”可以理解为“促成”“实现”“树立”“培养”“塑造”“发掘”“实践”??;“天使”可以理解为“美好的愿望”“远大的理想”“完美的目标”“善良的心地”“优雅的气质”“高尚的境界”??
且随着对这些具有多义指向的词语的理解,可写的内容对象便不胜枚举了,凡是用心创造美的,均可成为话题写作的范围,这样看来,本话题的开放空间实际是很大的。如:
请以《水的联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虽然是标题作文,却有话题作文般广阔的空间。可从以下角度构思立意:
1、从水的形态展开联想,水有晶莹的水滴,也有汩汩的清泉,也有潺潺的小溪,还有辽阔的海洋。联想到人有各种各样的性格,不同性格的人组成了人类社会。
2、由滴水穿石,联想到学贵有恒,学贵有专。
3、由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联想到善于接纳别人、虚怀若谷才能壮大自己。
4、由水流不断向前,奔腾不息,联想到人生应积极进取,人生应不断追求。
5、由波涛动荡,起伏不定联想到人生有起有落,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
6、由海浪拍打岩石联想到为人不可太刚,刚者易折,以柔克刚,刚柔相济。
7、由湖泊、沼泽、池塘安于平静而逐渐干枯联想到人生不能只追求安稳。
7 8、由瀑布从峭壁上一跃而下联想到人生不应在平坦中徜徉,越是遭受挫折,越要放声高歌。纵然碰上一百次崖壁,拐上一千道弯,跌上一万个跟头,目标不变,信念永恒。
9、从水的形成过程看,由高山上的雪,融化成水,蒸腾成水汽,变幻成不同形态的云,最后又变成雨落到地面。一滴水的形成要经过多方面的酝酿,一个人的一生也必须经历种种艰难曲折的过程才会成熟。
10、从水的作用看,能滋润万物,那么人也要像水一样,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11、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明智的人要善于以小见大,以所见知所不见。
12、水晶莹清澈,好人一生平安,心灵纯洁、晶莹剔透的人,最终能有七彩的人生。
13、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才能永不干涸,一个人只有投身于社会才能拥有自我。
14、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领导者,要取信于民,依靠民众。
15、水往低处流,人类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会自食恶果。
16、水能冲破堤岸,泛滥成灾,人类如果不加约束,只想得到彻底的自由,一定会害己害人害社会。
17、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18、从水的性质联想,水装进什么容器就呈现什么形状,为人处事应随和,富于变化。但是,从反面来看,也可以看作是见风使舵,这种为人处事的方法和态度又是大多数人所鄙视的。
19、水能溶解多种物质,做人要有博大宽容的胸怀,这样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种种不平、不公,化解怨愤。
20、从水的经历看,高山的雪水,穿越悬崖峭壁,经过层沙积土,有巉岩阻挡,有暴风雷霆,但也有芳草斜阳,夹岸桃花。我们的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快乐中要感谢生命,痛苦时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让人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
3.变换表述法。有的作文命题,或借助形象、或利用比喻,如浙江作文命题曾有“一枝一叶一世界”,江苏作文命题曾有“风头·猪肚·豹尾”。这类命题越形象,考生理解却越含糊,往往成为考生之最怕。命题本义不明说,让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而考生需要合理转换表述,即“剥壳”一番,“翻译”一下,使其意义变得赤裸,使其面孔变得亲近,审“透”而生出一些实质性的意义之后,就不难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写作的内容。
如“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话题,“出人意料”指某种情形没料到,或某个结果非同寻常,“情理之中”即事出有因,符合常情;整个的转换表述成赤裸意义,可以是“偶然性中有其必然性”,可以是“不平凡(或没料到的)的成就(或恶果),有其内在的原因”。
如话题“跑的体验”,见仁见智,可写的也是很多的:可有感于“发展”,可有感于“自由”,可有感于“方向”,可有感于“极限”,可有感于“局限”,可有感于“超越”,可有感于“险阻”??
如话题“曲径通幽”,“曲径”,是弯弯曲曲的小路,可理解转述为常人少走的路,不同寻常的途径,超乎寻常的手段,婉转的方式,巧妙的方法,别具一格的手法??;“通幽”可以理解转述为:达到理想的目标,达成满意的效果,创造美妙的境界??这样***着,“剥壳”着,“翻译”着,“赤裸”意义就出来了——选择不平凡的途径,或用超乎寻常的手段,或采用别具一格的手法??而实现理想的目标,取得满意的效果,达到美妙的境界??它可以写为人处事的策略,可以写理想的做法,可以写文学艺术中的技巧??当然不排除可以写实景而去记叙一处自然的或人文的景观。
一、标题作文(10个)
1.请以“你听,多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构思点拨】
①审题的关键词是“听”和“美”二字,“听”引入文章要表达的对象,“听”也是一个感受的过程;而“美”是文章要表达的中心,需要突出的主旨。“美”可以是自然的美,可以是社会的关,也可以是生活美的或艺术的美等等。文章重在表达审美享受的过程:即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你”显示了文章所要使用的人称,可以具体有所指,也可以泛指,表示了一种共享。整篇文章应表达对所听对象的由衷赞美之情。
②因为是“听”而不是“看”,所写有些受限。文章可以实写,比如可写由听到某人的话、某书声、某故事、某教诲、某音乐等带来的审美感受;也可以虚写,比如将艺术作品(一幅画、一首诗等) 中的某些图景幻化为听觉感受,从而进入审美境界。
③对美的感受应该是深刻的,美的感受是有感染力的,震撼力的;表现的“美”不应该是低俗的、不健康的。
2.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此文题有三个关键词: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这里“飘雪的季节”可以是实指,以此为观照可写雪花是春的使者,雪花来了,明年的花期就近了。也可以是虚指,“飘雪的季节”指的是恶劣的环境,人生所遇到的困难、挫折等一切逆境,而“花开”则与此相反,指人生的顺境,美好的生活。以此为观照,文章要表现人的乐观、豁达、不屈、积极向上等心态。当然,写作时,也可虚实并举,以实衬虚,化实为虚,使文章更雅致,更含蓄。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世家之子很善于写文章,初赴童试,某父以为必首选无疑。及发榜,竟名落孙山。经查卷,见其用墨如淡薄雾,乍有乍无,不可辨识。责问孩子,方知因考场中没有书童磨墨,自己又不会磨,只用砚内残墨,所以字越写越淡,后来就看不见了。
请以《这位世家子弟的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为题作文。
这是一道单项能力训练的作文,只能描写心理活动,且只能描写其父亲查卷后的心理活动。
应当阅读材料,深入理解其父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偏颇作法:只重知识、重读书作文,不培养孩子料理日常事务的生活能力。
在此基础上,想象、推测出其父面对孩子落选的现实,可能出现的心理活动:
或对过去的教育思想反思,重新认识;
或仍执迷不悟,无端地抱怨考场没有书童磨墨;
或片面地责怪自己考虑不周,没有给儿子带足墨。
只要符合人物个性特点,围绕落选这个中心都可。
描写的方法,可直接刻画和交待,也可用人物的自言自语即戏剧性的独白,还可通过梦境或幻觉进行描写。
不用交待、重复材料中的情节,不能穿靴戴帽,用赘言冗语去占用篇幅。
4.请以《其实很简单》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 【构思点拨】
这道作文题的第一个特点就是限制与开放的巧妙结合,下面几种构思,有助于你写出文采斐然的佳作。
①扫描生活中感人的场景,进行镜头剪接式写作。作文题中的“其”指什么,这就是命题者留给的广阔思维空间,可以从横向思维的角度来观察社会,以镜头扫描的方式,搜集生活中点点滴滴感人的场景,汇入笔端,以镜头剪接的方式,再现生活的精彩,最后再以简洁的语言点明中心,就能构思出佳作。
②细腻再现生活细节,探求生活中最诚挚的情感。“其实很简单”一题的言外深意就是有复杂的外观,有缤纷的表象,而要求学生写作时力求透过复杂的外观与缤纷的表象看出本质,在扑朔迷离中看出规律,所谓铅华洗尽,返璞归真,应当就是这道作文题的写作要点。因此,在写作时,应当把生活中的细节放大,然后提炼出最诚挚的情感。将细节与情感巧妙合一,会使文章既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深刻性。
③畅谈看法,逐层论证。如果发表议论,则需要指出“很简单”的具体所指,也就是你所持的观点,然后分析为什么说“很简单”,进一步论述怎样做才能达到“很简单”的目的。换言之,就是要逐层进行论证,这样才能使观点与议论富有说服力。
5.请以《温暖心灵》为题,自选角度,自定文体,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构思点拨】
①盘点生活仓库中“温暖心灵”的人和事。这种盘点可以是自己生活体验中所积累的,也可以是自己阅读中所积累的。对于前者,适合写出感人至深的记叙类文章,对于后者,可以写出感人的议论类文章。我们的生活中,不是缺少“温暖心灵”的故事,而是需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及提炼。当我们收集到了许多这样的例子,便可以加以比较,择其新颖者作为写作素材。
②采用对比法,写出一个变化。可以从不“温暖心灵”写起,经过暗示、伏笔与铺垫,写出情感的转变,从而将事情写得摇曳生姿,这样文章内形成对比,情感波澜起伏,又收到了“文似看山不喜平”的效果。
构思范例①:这个题目当然可以写成议论文。写作时,可以围绕什么是“温暖心灵”的做法,“温暖心灵”有什么作用,怎样才能做到“温暖心灵”,并援用一些互相关爱的事例,诸如丛飞的事迹,等等,就可以写出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
构思范例②:我们可以这样思考:生活中并不是一直都在“温暖心灵”,必然会有一些不“温暖心灵”的人和事存在,那么这些人、事如何转化成“温暖心灵”的呢?如果从这样角度构思,可以写出波澜,将人和事写得摇曳生姿,波澜起伏。
6.请以《走在路上》为题写一篇文章。
9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拨】
“路”既可以是本义上的路,又可以是通往理想之路、生活之路,还可以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过程??“走在路上”,重心在“走”,强调过程重于结果,贵在参与,重在实践,责在追求,贵在奋斗不息。
①路是人走出来的,不肯走路的人永远也达不到目标,不敢走路的人永远欣赏不到远方的风景。
②只要为远大的理想而奋斗不息,即使永远达不到目标,也是可贵的。
③不要因为有坎坷就裹足不前,不要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止步不前,要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
④既要学会欣赏沿途的风景,又不要贪恋沿途的风景而忘记走路。
⑤不要总是低头走路,要经常抬头看路、回头看路,要经常清除掉鞋里的“沙子”。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08年春晚之后,盲人歌手杨光这个名字已家喻户晓。他的身世颇多曲折,8个月时就因病失去了光明。他一直在用心去感受阳光,触摸这个世界;虽然他的眼前一片漆黑,但他的心中却拥有灿烂的阳光,他一直在用阳光般的心态去追梦。他说:“我成功的标准就是把快乐、温暖传递给我的观众。谁又能说我不是真的阳光呢?”
请以《拥有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定立意;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③不少于800字。
“阳光”的含义丰富多样:①阳光就是爱和温暖;②阳光就是珍惜和乐观;③阳光是一种纯净;④阳光是一种生机和永恒;⑤阳光是一种宁静。
本题可以写成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写议论文,最好确立分论点,具体写作时可以按以下思路展开:
(一)取“拥有阳光就是爱和温暖”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我们时时享受着阳光般的爱;
分论点二、我们要尽己所能,向身边的人奉献温暖。
(二)取“拥有阳光就是乐观的心态”的含义立论:
分论点一、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也就拥有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分论点二、拥有阳光般的乐观心态,就能感染周围的人一起快乐起来。
(三)还可以取“拥有阳光就是追寻光明、灿烂、生机”的含义立论。
8.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这道标题作文,除不用再拟标题外,与一道话题作文是完全一样的,所写的范围同样是非常广泛。主要考查作者的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提醒了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具有有创造性思维。
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题中的“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
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微笑,是人们美好生活中的一剂神秘配方。它可以完善你的自我形象,使你在社会交际中独具魅力;它还可以给你带来成功效应。为你创造出经济价值……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道命题作文,重点培养的审题构思能力,引导其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与人为善的处世方法。
人生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霜雨雪,也有电闪雷鸣。成功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微笑着去享受它;失败的时候,不要捶胸顿足,微笑着去接受它;失意的时候,不要灰心丧气,微笑着去面对它??
生活的经验证明,用微笑把自己推销出去,成功的机会往往会更大。你若是微笑着,干同样的工作你就能比别人省不少
10 力气;相反,如果整天绷着脸,你就可能事倍功半??
构思时,应注意将立意集中在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如学习中的某一次成功或失败、跟同学的某一次矛盾冲突与和解等,从而给读者以启迪。
10.请以《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为题作文。
有位哲人说:“有一些场合,我们心理学家像马一样陷入不安中:我们看到面前有我们自己的影子,于是踌躇不前。心理学家必须不看自己,才能有所看。”面对生活,有的人因为曾有过失败,便不敢主动去接触,有人因为平凡,便以为无能而不想去接触,有的人则因为已经取得过成绩,怕弄不好有损自己的荣誉而不愿去接触……
注意:①文体自选。②不少于800字。
题目是一个判断,观点已经具备,立意便不能自定,不能颠覆,必须接受这个观点的约束,用自己的说法来论证或用自己的故事来演绎这个观点。
这个判断是形象含蓄的,要能看出其赤裸意义。题中的“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超越自我”的意思。人最可怕的敌人是自己,具体的说如自己的满足、不思进取等等方面,“不看自己”的意思其实就是战胜自己的一些弱点、缺点。“才能有所看”是在“不看自己”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的程度。“有所看”是“看见”了前方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明白了题目的含义,我们可以从反面或反面来编故事演绎这一观点,分析道理引用历史上一些人的例子来证明这一观点。
二、材料作文(15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一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扫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却如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没有一点点惬意的笑容。”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类的材料作文题,并且材料中没有主旨句,审题难度比有主旨句或提示语的单则材料更大一些。完成此类作文题目审题的基本方法是找到多则材料的聚焦点,然后据此将多则材料作文转换成话题作文,进入我们所熟悉的步调。
题干要求我们“全面理解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材料的含意是什么呢?
材料一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一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简单的说,就是“笑容缺失”,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转换成话题,可以是“笑容缺失”或“微笑”。
作文中可能存在着如下几种偏题错误:
一是以“表情”为话题,范围过大。
“表情”有喜悦,有悲伤,有愤怒,有惊讶,有恐惧,有严肃,有轻松??三则材料显然只说了代表乐观、喜悦、轻松的“笑容”;
二是以“笑”为话题,范围照样过大。
“笑” 有大笑、微笑、苦笑、傻笑、憨笑、假笑、赔笑、冷笑、暗笑、狂笑、奸笑、狞笑、皮笑肉不笑??三则材料中第一则说微笑;第二则说要有惬意的笑,“惬意的笑” 应指微笑,因为其它如大笑都不切合;第三则表述为“醉人的笑”那也是指微笑,所以三则材料都只说了微笑。
三是以“职业微笑”为话题,则是明显偏题。
也许有人说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职业道德,可以抨击干部、售票员、护士、教师等对群众、对乘客、对病人、对学生冷若冰霜、缺少热情的现象。其实三则材料不是从职业的角度来说笑容缺失的,而是说公共场合人们缺少微笑让人感到压抑,折射了公众普遍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所以与原有材料不切合。
11 写记叙文,可以写公共交往中一个“微笑”的故事,写出生动细节,再现现场情景,刻画人物形象,传递出人物真实细腻的情感或作者的感悟;也可以写几个微笑的片断,夹叙夹议,表达一个鲜明的主题。
写成议论文,可以围绕话题通过发问开拓思路:微笑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微笑缺失有什么危害?微笑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意义?怎样才能绽开如花的笑容?任意选择其中一个问题来展开,都可以写成一篇紧扣材料含意的作文。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冯友兰在他的《人生的境界》一文中写到:“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最低的说起,它们是: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夫地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事,其后果可以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功利境界。”
我们多数人都生活在“功利境界”中,这是一个客观现实。同时我们又在宣传道德模范。你是如何认识“功利境界”的?你觉得在功利境界中应该如何生活?
请根据上面的文字材料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可以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也可以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怀,还可以记叙自己身边的故事;选一个角度即可、不必面面俱到。
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论:
(1)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就应该做到利己但不损人,最好把功利的考虑与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做一个生活中的一般好人和对社会有用的人。
(2)我们生活在功利境界中,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努力向道德模范学习,加强我们自己的道德修养,向道德境界靠拢。
(3)分析功利境界的是与非。
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 ,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4.阅读下面划横线的句子,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位科学家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和人生总结出这样的话:“做功不同,人生将会给出不同高度的抛物线。”
要求:品味这句话,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所给话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从所给名言我们可以概括为“做功不同,决定人生抛物线高度的迥异。”核心词语为“做功”和“高度”,在立意时,只要搞清了二者的关系,就很容易得出恰当的立意。
12 (一)“做功”可以理解为“付出”“耕耘”等,“高度”可以理解为“收获”“精神境界”等。顺着这种思路,就可以理解为“付出越多,收获越大”。可以拟制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耕耘生命》《播种?丰收》等题目。
(二)相同的功,如果选择做功的角度不同,高度也会不一样。这就会派生出我们在做一件事时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法。倘若方法不对,付出越多,收获越小,付出和收获将不成正比,甚或产生南辕北辙的后果。可以拟制出《耕耘一定就有收获吗?》《人生不止一个变量》《方向是个问题》等题目。
(三)做多少功,怎样做功,完全由自己决定,把“做功”理解为“选择正确人生价值”等,我们每个人必须学会为自己的人生做主,收获灿烂的人生。可以拟制出《为自己的人生掌舵》《给人生找一个合理的高度》《创造人生的美感》等题目。
(一)对所给名言断章取义,要么谈付出,要么谈收获,要么谈高度,要么谈抛物线,不能揭示名言背后的含义。
(二)写文章虽然兼顾了“做功”与“高度”,但未能明白二者实际上暗含了“前提”和“结果”的关系。
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某日,明朝都察院长官王延相对新御史们讲了这样一件事:昨天雨后乘轿进城,轿夫穿的是双新鞋。开始,
他小心地挑着干净地面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于是便不再顾及新鞋。一御史听后说道:“终生不敢忘。”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计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不要破罐子破摔;②要防微杜渐;③要善始善终;④要亡羊补牢;⑤谨防走错第一步;⑥大行不顾细谨;⑦行路怎可怕湿鞋;⑧提高警惕,常备不懈。
6.阅读下列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果戈里在自己的作品发表之前,有先请别人提意见的习惯。有一次,他写好一个剧本,把当时最有名的诗人茹科夫基请来。一吃完午饭,他就开始朗读自己的新作。年迈的茹科夫期基有睡午觉的习惯,听着听着,不觉打起盹来了。过一会儿,诗人睁开眼睛时,果戈里对他说:“你看,我希望听到你的意见,而你的瞌睡就是最好的批评。”说着,就把剧本投入了火中。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①严格要求出精品;②虚心是完善的重要条件(上两个是本质意义);③要敢于" 推倒重来" (这是从A 、B 项生发出来,从另一角度赞扬果戈里);④对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取审慎态度;⑤何必付之一炬(这两个是逆向思维,在未弄清作品的要害之前,仓促焚毁不一定就是严肃的态度。)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博大精深的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象征。然而随着电脑的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国人离开电脑就不会写字了,一遇到结构稍微复杂点儿的汉字就提笔忘字,甚至写错别字。有人认为这种现象值得忧虑;也有人觉得这种担忧不必要,对技术的发展应顺其自然……
读了上面的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在这个电脑、网络一统天下的时代,电脑打字,已悄悄颠覆了人们书写文字的习惯。手指在键盘上飞舞,即使像“沆瀣一气”“鳏寡孤独”等难写的成语,也能毫不费劲地打出来,但拿起笔,许多字却写不出来。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在校
13 大学生经常会遇到不会写的字,不得不求助手机或电脑。在某招聘会上,一些应聘者的简历设计精美,而他们的汉字书写简直没法看,甚至有人在填表时连“聘”字都不会写,要抬头看招聘现场的大标语。
电脑时代,就可以随随便便把笔杆子扔在一边吗?技术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传统文化的挑战。和拼音文字不同,方块汉字有复杂的笔画系统,而且音形分离,发音和字形没有直接联系。文字的书写,是建立我们的书面语言认知系统的重要一环。只会发音不记字形的现象如果一代代传承下去,难免会影响到对汉字的识读与应用。到那时,建立在汉字基础上的文化是不是也将受到影响呢?真要等到那一天,恐怕就悔之晚矣!
很多国外的专家学者认为,每个汉字都是一个“集成电路”,在开发智力上是没有止境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将书法列入中小学必修课,而我们自己对待书写的轻视态度,实在令人悲哀。因此,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将汉字书写作为一项“国粹”来保护和提倡,让笔尖擦过纸面“沙沙”的声响重新回到我们的生活中来。笔杆子,不能丢。
②保护传统不等于因噎废食
虽然我们有时也会为自己写不出一些并不生僻的字而遗憾,但我们似乎从来也没有想过要放弃电脑,回到以前的手写时代。电脑作为一种新兴的工具,替代传统的书写方式,这种趋势谁也无法阻挡。用电脑输入快速、整洁,无纸化办公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什么理由要求人们在当下还使用传统方式进行书写呢?唯一说得过去的理由无非是对传统文化精粹的保护,可是传统文化的延续也不应靠拒绝技术进步来达成。毛笔被钢笔取代之后,人们并没有把毛笔这种书写工具扔到垃圾堆里去,反而把它作为一种文化来传承。毛笔的书写,从一种纯粹的工具运用,升华为了书法艺术。同样,笔杆并不会就此消失,消逝的只是它作为工具的属性,而手写艺术将继续存在,并有可能向更文化、更小众、更精英的方向发展。工具的更新换代并不会导致某种文化的消亡。
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穷呢?”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一材料,就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四个角度来立意。
①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据此,我们顺着原材料分析就会发现,由于越人赤脚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鲁人到越国去必然会穷。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②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那么,我们对上述材料就会提出疑问,鲁人到越国去一定会穷吗?我们会认为正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这种立意是一种扩散性思维,能开拓思维能力,写出新意,是寻求新思想,提出新见解,阐发新理论的一种思维角度。
③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引伸。我们就会设想:鲁人听了劝告之后,会有什么反响呢?去还是不去呢?去与不去各将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就需要每个人作恰当的想象,从而得出“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这种立意是顺向立意的更深一层的发展,有利于想象思维的进一步发挥,能够进行恰当合理的逻辑推论,写出立意新颖、主题深刻的文章来。
④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这样,就可把材料内容与当前实际联系起来,进行类比,告诉我们办企业、做生意,要根据当地的生产、消费、风土人情等情况,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那么就要求我们考虑动机与效益,又要扬长避短,才能生财有道。这种立意便于联系实际,提炼深刻、高远的主题,使作品富有浓郁的时代色彩和生活气息。
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京报》7月16日报道:包括今年文科状元在内的北京90名学生入围香港大学内地本科生录取计划名单。
《北京晨报》7月12日报道:这些高分考生有多名已被北大、清华录取。携优良教育机制和高额奖学金的双重优势,港校火爆的招生阵势引起部分社会人士和学者的担忧。目前关于“北大、清华将被香港高校扫成二流”的观点在网上引发的激烈争论便是明证。
读完上面两则消息,你有什么看法或者产生了什么联想?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出来,叙事、议论、抒情均可。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重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其既能“一心攻读圣贤书”,又能“两耳要闻天下事”。两份报纸刊载的消息引发如此大的社会反响,表明有着深厚的名校情结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情结的国人对教育的高度关注。其实,说到底,这一现象的核心折射出来的还是一个关于生存、竞争、发展的话题。针对目前“香港很多大学和外国个别大学到内地纷纷招生”“内地学生青睐香港高校,清华、北大沦为二流高校”的说法,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譬如:
①最好的学生进入最好的大学学习,对于名校的继续发展和学生的自身发展是双赢;②港校内地招生有助于打破高校垄断;③内地名校不改革将丧失优势;④内地名校遭遇国际化冲击;⑤港校招生必将推动高校改革;⑥“百花齐放、齐头并进”才能促进高等教育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让人们产生很多联想,譬如:①鲶鱼效应;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③没有永远的第一;④发展才能进步,止步就会落后??切题的角度很多,可写的内容丰富,把自己的看法或想法充分表达出来就是一篇合格的文章。
1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问比尔〃盖茨:如果让你离开现在的公司,你还能创办第二个微软吗?
比尔〃盖茨坚定地回答:“能”。但他接着补充了一句话:“只要允许我带走100人……”
试自选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比尔·盖茨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确立了科学的人才观。无论干什么事业,人才都是成功的保障。如果你想修长城,人才就是基石;如果你想建大厦,人才就是栋梁;如果你想成就事业,人才就是保证。古今中外,治国也好,治家也好,得人才者得天下,失人才者失天下,这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真理。
1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世界歌王帕瓦罗蒂到北京来那一次,顺便去了趟北京音乐学院。很多有背景的人都想让他听听自己子女的歌唱,帕氏耐着性子听,不臵可否。这时窗外一男生引吭高歌,唱的正是名曲《今夜无人入睡》,他就是黑海涛。他知道自己没有面见帕氏的背景,于是凭歌声推荐自己。帕氏很是欣赏,了解之后亲自为黑海涛联系出国深造事宜,后来还亲自给意大利总统写信,让黑海涛如愿参加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音乐大赛,并获得了名次。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即使你是千里马,你也要竭力嘶鸣。如果没有那一嗓子《今夜无人入睡》,此刻黑海涛大概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歌手或者会在一个中学当音乐教师。正是他大胆的唱出了自己的声音,一鸣惊人,才打开了成功之门。不同凡响的一声长啸,决定了一个千里马的命运。因此,才华加勇气,便是我们成功的“敲门砖”。不要喟叹世态炎凉,不要抱怨命运不公,只有亮出不甘平庸的本色,才能踏上辉煌的人生舞台。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英国前首相劳合〃乔治有一个习惯——随手关上身后的门。有一天,乔治和朋友在院子里散步,他们每经过一扇门,乔治总是随手把门关上。“你有必要把这些门关上吗?”朋友很是纳闷。
“哦,当然有这个必要。”乔治微笑着说,“我这一生都在关我身后的门。你知道,这是必须做的事。当你关门时,也将过去的一切留在后面,不管是美好的成就,还是让人懊恼的失误,然后,你又可以重新开始。”
朋友听后,陷入了沉思中。乔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一步一步走向了成功,登上了英国首相的位臵。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不少于800字。
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过去的事,也许有值得留恋的辉煌业绩,或许也有追悔不及的遗憾,但这都已经成为过去。背负着昨天的痛苦、挫折、失败的阴影,无法做到豁达、坦然,只会使步履沉重,最终可能阻碍事业的成功和生命的进程;把昨天的荣耀记挂在心头,也会成为前进的羁绊,世界上有无数的人年青时创下了令人瞩目的事业,老了一事无成,就只躺在昨天的功劳簿上睡觉,有的甚至顽固守旧,阻碍了历史或科学的发展(如爱迪生)
因此我们要学会忘却过去,关闭身后的门,把每一天都当成一个新起点,这样将会青春永驻,充满活力,将会迎来新的成功。
在这则材料中,“身后的门”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生活”,关掉身后的门意味着“忘记过去,让一切重新开始”。写作时可从以下方面立意:关上身后的门,才可以更专注地走前方的路;放下昨天的包袱,才可以轻装前进;悔恨昨天是绝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只有把目光投向今天或明天才有更美好的未来;让每天都成为新的起点(或开端) ,把每天当作新生命的开始,会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把过去的事忘记,做好现在的我,不浪费现在我的时间,才能创造未来我的幸福。
行文时,如果写成议论文,要注意落脚现实,回归自我或自我群体;如果写成记叙文,不能只是以旁观者的眼光来叙写
15 前人或旁人的生活,最好将自己渗入其中,写出自己特有的感悟。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入笔,无论运用什么文体,对生命或生活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
13.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写作。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他让一个人跟着四个人同时看A 、B 、C 、D 四条直线,然后心理学家问,直线A 与直线B 、C 、D 中的哪一条长度最相近?
前面的四个人都回答是“C ”。
最后一个人走上前去,经过仔细审视,看出应当是B ,实际上答B 是正确的,但当心理学家请他回答时,他经过再三思考,回答的仍然是“C ”。
请你全面理解以上的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体裁不限。
写这类作文,考生首先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所给材料,弄清材料的立意,然后自定出恰当的写作角度。部分考生感觉这类作文难写,是因为设题者没有给定话题,而是让考生依据所给的材料自己确定角度进行写作,这样就使得部分考生感到无从着手。
其实,考生只要静下心来阅读所给的材料,分析材料的原因、经过、结果,然后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最后一个人走上前去,经过仔细审视,看出应当是B ,实际上答B 是正确的,但当心理学家请他回答时,他经过再三思考,回答的仍然是‘C ’。”这样,便会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材料所揭示出的具体含义是:从众心理和行为最大的特征是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的品格。这样,角度就好确定了,可确定为:①不要人云亦云;②要相信自己;③盲目随从危害大??
写作时,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联想到国家的盲从,会严重的阻碍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的盲从,会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因而很难创新和成功。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自己的文章。
一位裁缝在吸烟时不小心将一条高档裙子烧了一个窟隆,致使其成了废品。这位裁缝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在裙子四周剪了许多窟隆,并精心饰以金边,然后,将其取名为“金边凤尾裙”。裙子不但卖了好价钱,还一传十,十传百,使不少女士上门求购,生意十分红火。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是一则单人故事型的材料,讲述裁缝摆脱失误造成的困境,变废为宝,走向成功的故事。在分析材料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准确立意。“不小心”“废品”等词提示我们,“金边凤尾裙”的发明并不是主动创新和追求时尚的结果,而是化不利为有利,灵活地变“废”为宝的产物。“为了挽回损失”“凭借其高超的技艺”“精心”等词告诉我们裁缝能够变废为宝的主要原因是他思想上不绝望,行动上不放弃,并想方设法,加上技艺高超等的结果。因此,立意时,可紧扣故事的核心,从探寻其成功的原因方面切入,展开思考分析,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提出观点。
符合题意:(1)陷于困境,决不放弃;(2)挫折(困难)不可怕,战胜挫折(困难)才能成功;(3)练就高超本领,才能绝处缝生(化腐朽为神奇);(4)点亮希望的灯,才能照亮黑暗;(5)办法总比困难多??
基本符合题意:(1)创新铸就成功;(2)天生我材必有用??(脱离材料“陷于不利局面(困境)”这一背景,孤立谈创新等视为基本合题。
偏离题意:(1)潮流往往是偶然的创作;(2)不应盲目追求时尚??
1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成都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因为身为环卫工人的母亲生病,只能替母亲去扫大街,结果小女孩被誉为“成都最美环卫工人”!这一现象最近在网上引起热议。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写一篇议论文,加以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道作文题目源于社会生活的真实材料,曾经在社会上引起的很大的争议。
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是对创新能力的进一步考查,也是对人生观、价值观的考查。并且在审题上也有一定的难度,但从内容上又很贴近考生的生活。
材料作文的审题最在材料比较难于理解,不同的人,理解的角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理解就不同,虽然材料的写作角度不唯一,但是写作的角度总是有数的,不能随便去写,因此材料作文跑题的情况比较多。大家在审题的时候,注意抓住材
16 料的主要事件,研究是什么人(或什么物)?做了什么事?为什么这样做?把这个“为什么”找到了,抓住了,这个“为什么”就是你写作的中心。
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作文题目。顾名思义,评就是评判是非、真伪、美丑;论就是议论、说理;评论就是以议论、说理为手段,对社会生活中的现象、问题进行评判和议论。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现象纷纭复杂,我们接触社会过程中,难免会有所触动,会就某些社会问题或现时事提出看法,把这些看法写成文章,就是社会生活评论。
时事评论属于议论文,所以议论文写作的常规方法仍适用。比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摆事实、讲道理,正反对比,比喻说理,辩证论理等论证方法都可以灵活运用。
这则材料可以概括为:小女孩替母亲扫大街被誉为“最美的环卫工人”。据此可以谈对待“苦难与不幸”“努力与成功”等,或对小女孩“孝”“有责任感”的赞扬,对社会“缺乏责任与爱心“的批判??
三、话题作文(15个)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觉得是耳边轻柔的呼唤,低声的诉说;
有这样一种声音,没有多余的技巧,却能唤起你灵魂深处的良知和责任;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让你卸去疲惫,会带你走到过往的回忆中;
有这样一种声音,会带给你心灵的震颤,会让你心中盛满感动。
请以“有这样一种声音”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除诗歌外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②不得抄袭③书写规范,工整。
材料用排比句的形式告诉我们不同的声音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的影响。有这样一种声音,在诉说着爱、责任、良知??而你听到了这样的声音,会丰富你的情感,净化你的心灵,提升你的境界??
看话题,注意话题中每一个词语。
文体自选,不是不要求文体,而是在表达方式上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表达空间。如果写散文,可以叙述自己聆听某种声音的经历,细致地描写这种声音,然后写出聆听之后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也可以边叙述描写边抒情,感情要真实。如果写议论文,首先要确立论证思路如何展开,能够鲜明地亮出观点,正文部分围绕这种声音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论证,切忌空发议论。
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世界知名作家茨威格在《象棋的故事》里写一个被囚禁的人无所事事,度日如年,在获得一本棋谱后,他整天研究棋谱,并在脑子里对弈,于是日子过得飞快。
可是生活中有人因为自卑而与成功擦肩而过,有人因为嫉妒而与友谊背道而驰,也有人因为紧张而与从容缘悭一面…… 请以“放飞心灵”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这个作文题切合新课标中“认识自我”“关注人生”的要求,关涉“人和自我”这个向度。写作本题,一般要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推崇励志自强的品质,呼唤对卓越的不懈追求,促进自我发展等。
本题由两个关键词组成,一是“放飞”,一是“心灵”。写作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心中有阻碍自我健康发展的“困境”“约束”;第二,必须把重心落在“放飞”上,即从“困境”中解脱出来;第三,需要一定的内在条件,需要体现以自我的价值观、有品位的精神追求为动力。总而言之,就是通过对自我内心的探索和思考,找到心灵的寄托,改变心态,从而放飞心灵。
如果写记叙文,可以选择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经历,找到一个心灵的转折点,以此为契机冲破心灵的屏障,实现心灵的放飞。具体的转折点,可以是自己内心的顿悟,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朋友的鼓励。写作时,一定要突出重点,写出自己最真实、最深切的感受。
如果写议论文,一定要抓住“放飞”这个关键词,以积极的价值观为主线,用典型的事例和清晰的论证思路,使“放飞心灵”这一论题充实具体。当然也可以求助于文化名人,用韩愈、柳宗元、苏轼等耳熟能详的事例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20年,一位十一岁的小男孩踢足球时,不慎砸碎了邻居家的玻璃,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回家向父亲求助,父亲
17 严肃地告诉他:“我先借钱给你去弥补你的过错,但你在半年内必须还我。”从此,男孩开始了艰难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如数归还了父亲的12.5美元。
正是那12.5美元的压力,燃起了男孩发奋成才的热情,让他在经历了许多人生坎坷后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功成名就的里根在追忆往事时,特别地提到了这段“青春加压”的经历,他说那份压力带给他刻骨铭心的动力。是的,在人生旅途中,很多时候,压力就是动力。尤其在青春年少时,多增加一些压力,往往可以促进青少年更好地成长。
请以“给青春加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编写故事,也可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给青春加压,就是要在青春岁月中,树起一个更加明晰的目标,让自己始终满怀激情地拥抱理想,始终向着信仰的高峰不懈地攀登;就是要懂得无限美好的明天,正孕育于每一个真实的今天之中;就是要学会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充分发挥已有的优势,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就是更早地领悟什么是自信、自立和自强,就是要走出过多的呵护,学会用自己的双脚,踏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绚丽天地;就是不让过多的轻飘飘、软绵绵占据青春时光,不在无端的盲动中迷失自我,不让懒惰和懈怠缠住追寻的脚步;就是充分挖掘青春丰富的蕴藏,开发出青春巨大的潜能,让青春的旋律更激昂,让青春的诗篇更动人,让青春的光彩更眩目,让青春的足迹更辉煌??
这则材料,写成议论文,通过事例论证、正反论证,阐述“给青春加压”的重要性;写成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来说明“给青春加压”的重要作用,也是较好的;也可以围绕“给青春加压”编织故事。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如果有一种“时空转移心灵交流器”,能把你想说的话传递给古今中外任何一位名人,那么,你将选择哪一位向他(她)倾吐心声呢?
请以“名人,我对你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话题中的“名人”可以是某位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某个艺术形象。②题目自拟。③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主要考查想象力和认识水平,它提醒考生要扩大课外阅读,进行专题研究,开展创造性思维。写好本文的关键是选择与谁对话。话题中的“名人”的范围已做了限制,“名人”必须是成了“历史”的人物,或文学作品的某个艺术形象。每个时代都会给我们留下一些人,我们称之为“名人”,根据我们手头掌握的专题材料,内容上既可以大处落笔,选择他们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表现给时代带来的某一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小处着手,和他们在学习、生活、理想、人生等诸方面进行探讨、商榷,倾吐心声,谈及自己的看法;“名人”都会有故事,我们不能忘了走进他们的世界,不能忘了引经据典,更不能忘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目的;我们要剔除其功成名就后的暮气,继承其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朝气。体裁上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写成书信、采访记、童话、小剧本等。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古希腊悲剧大师埃斯库罗斯说:“非但不能强制自然,还要顺从自然。”中国古代的道家学派也持与此相近的观点。荀子却独树一臶,自信的宣布:“人定胜天。”到了近代,西哲黑格尔说:“当人类欢呼对自然的胜利之时,也就是自然对人类惩罚的开始。”恩格斯更明确的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然而我们文革期间却乐此不疲地“战天斗地”,宣称“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要求:①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怎样相处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这个话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本身并没有什么限制,你既可以写人类在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发扬大无畏的精神,勇于探索自然规律,以战胜不可知的自然力的人和事;又可以写人类在向自然进军的征途中,由于不尊重自然规律,破坏性利用自然资源而招致自然的惩罚和报复的事情或教训;还可以写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为了自身可持续性发展,对自然进行资源索取和利用时应该采取的各种养护措施等等,内容可以任意选取,只要是言之成理即可。在文体的选择上,写议论文可能流于泛泛,相比之下,写记叙文可能来得具体感人些,在表达方式上要注意记叙议论抒情的融合。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你可以根据你的特长和拥有的材料和认识,自由选择。
18 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说现在是知道“周讯”人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鲁迅”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关之琳”的越来越多了,知道“卞之琳”的越来越少了;知道“马克”的越来越多了,知道“马克〃吐温”的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越来越少了,知道“爱情”的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越来越少了;知道“就要发”的越来越多了,知道“九〃一八”的越来越少了。
对以上材料你有何感想?请以“文化的反思”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各个方面。我们可以站在历史的高度反思五千年的文明,如对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发明,民族史上灿烂辉煌的唐宋诗词;也可以只采撷现实生活中的一朵浪花,如针对搅热2005一个夏天的“超级女声”现象发表评论;也可以将现实和传统对比,针对目前社会上学生只喜欢看电视、电影等有声传媒而不喜欢阅读文学作品,讨论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等。常见误区:①混淆“文化”和“品位”、“品行”、“道德”等概念;②把“文化”等同于“历史”;③只针对材料中列举的人物发表评论。
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时间即财富”。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中外快餐应运而生。与之相伴相生的还有各种“文化快餐”:欣赏电视剧《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代替了原著的阅读,大部分的中外名著缩写本在身;二十四史可以直接看现成的译文;学习古诗词,只须熟诵“名句”。说,可以显文雅;写,可以彰文彩;了解明清史实,只须看看影视剧的戏说、演绎……你是怎样看待这一文化快餐现象的?
请以“文化快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这个话题的范围是很宽泛的,只要与上述话题有关,都符合要求。②文体不限。你可找其中一种或几种现象发表看法,也可以选取某一生活片断,形象含蓄地表达你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和认识。③自拟一个有特色的题目。④不少于800字。
置身于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社会中,对各种“快餐”现象耳熟能详,一看材料就可进入一种一吐为快的场景中。围绕“文化快餐”这个话题,很快就可拟定出一批“有特色的题目”,可完全赞成“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戏说”;可完全反对这种“文化快餐”现象,如拟题为“舌头的悲哀”、“消化不良的故事”、“变味的‘快餐’不能吃”等;还可辩证地看待这种现象,如拟题为“‘文化快餐’利弊说”、“我看‘文化快餐’”、“文化——快餐?”等等。
就这个话题,可采用的文体也是很宽泛的,既可运用形象思维和想像思维的方式编故事,也可用辩证思维、立体思维、具体——概括思维的方式议论,还可应用分类思维、组合思维等方式写日记、小品文等等。
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阿Q ”这个形象,是鲁迅笔下活化出的典型形象,也是新文学史上一个最有光彩的形象之一,成为中国人种种特定劣根性的代名词。
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常用“阿Q ”来形容一些人。
请以“再见阿Q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对阿Q 现象进行再反思。要求: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我们首先必须明确“阿Q ”这一形象代表了哪些特定的劣根性,“阿Q ”突出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盲目的妄自尊大,自轻自贱,自欺欺人,把痛苦当成快乐,把失败说成胜利,自解自慰,求得自满自足。在写文章时,主要是写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或某些人物与“阿Q ”相同或相似,这样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发现。可以写小说、散文、也可以写议论文,但无论哪一种文体,都必须和现实联系,这样才能对现实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走上街头,不时与光头遭遇。有人说,那是做作;有人说,那是时尚。打开电视,常常与长发男人“邂逅”。有人说,那是招摇;有人说,那是时尚。仿佛一夜之间,我们这个刚刚涉足工业文明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