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仙浅音家族秋梦家族招人

数字报刊平台
芙蓉秋梦圆龙河(二)
----著名诗人流沙河泰州寻根始末
阅读数:1093&&&&本文字数:5386
泰州市图书馆特藏部颜萍主任连夜翻阅有关资料,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出版的《泰县地名录》中查到,原来的寺巷公社有一个军王庄。颜萍说,古时,好多地名音相近时,多有通用现象。&军王庄&很有可能就是&军旺庄&。
泰州晚报将家乡人民热情为流沙河寻根情况告知远在成都的老先生,流沙河复信表示&十分感谢&,同时,他在信中说:&寺巷镇之军王村(庄)值得追查,看是否有余家湾地名&&&
******不断,记者***跟踪。许明、冉洪斌、黄欣雁、程越华,辛苦了一群敬业守责、乐于奉献的新闻人。
忙活了近一个月,他们得出结论:欲在某一个地段同时认定&大圣村、军旺庄、余家湾&,将三者串成糖葫芦,看来没有希望。
这时,泰州电视台的戴中明主任向记者们推荐了近年来一直利用业余时间搜集、收藏、整理、研究泰兴家谱的张定夫妇。张定是北宋关学领袖张载的后裔、电气工程师、是入选泰州人才库的技术专家,但夫妇俩业余却偏爱文史哲,钟情地方史,相关著述近百万字。接到宣传部有关领导交办的任务后,张定夫妇围绕三个关键词&大圣村、军旺庄、余家湾&开始查阅相关资料。
三天之后,张定***告之,他仔细阅读了光绪十二年版的《泰兴县志》中的有关章节,并对自己收藏的泰兴家谱爬罗剔抉,找出一部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的余氏宗谱,发现了流沙河始祖的线索。
据此宗谱记载,&?公先世原籍邳州,或云徽籍,因宋南渡,遂负笈书剑迁徙延令(泰兴古称)村北,见景色灵秀,风俗沌美,故为之卜择兹焉&,&其后子孙蕃衍,隶仕籍,建祠宇,故名之曰余家庙&。&延令村北&、&余家庙&,张定夫妇兴奋异常,双眼锁定这几个字,在那上面停了许久。根据这一线索,夫妇俩分别细读余氏宗谱和光绪县志。谱上说余家庙是&在香泉古庵西北&,县志上说这&香泉古庵&在&拱极门北&,&拱极门&是泰兴城的北城门。张定夫妇立即走访当地原住民,证实余家庙原址就在交通局门口的南侧,老人们还告诉张定,余家庙附近还有一座余家庙桥,此处西北方向的商家井,目前仍散居着数百年来定居于此的几十户余家后人。而商家井与其南侧的&汪上&(地名,俗称,以村西原有汪荡河而得名)之间,横亘着一条极少见的呈45度尖角的断头河,人称余家湾。
初战告捷,张定连夜翻阅余氏宗谱,他发现,余氏早期墓葬多在&育宁古桥墩北&。这&育宁古桥&张定太熟悉了,是他自己家族七世祖张黼的堂兄张育宁于明正德年间修建的。育宁古桥还有一个名字叫大孙桥,桥边的村庄还因桥得名为大孙村。该桥同光年间才改名为大生桥。张定认为,大圣村可能是大孙村,由于孙大圣的缘故引起误记。同时,根据实地调查,大生桥附近至今也还住了若干代人的余姓百姓。
这些人为什么要从&余家湾&搬到&大圣村&呢?
家族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扩大,到一定的时候,大族支系太远了就要分家。一旦分家,各个小家庭就要盖房子,置办生活用品。虽然是大族,可是分家时也不是绝对的平均,各个支系也有穷有富,于是,各宗各支就要各寻出路。余氏宗谱上就有&九世继宗迁居渡子河余家庄&的记载,还有&芬公迁居黄桥东余家庄&的记载。作为家族早期墓葬所在地,周围肯定有一定数量的土地,还应有&庄房&,即管理土地的临时居住的房屋。为了就近管理土地,照应墓地,镇守地盘,分家时部分族人从余家湾搬到大孙村应是合情合理的。
张定在余氏宗谱中还发现,康熙初年余氏家族的第12世至13世族人,发生大量外徙而&生殁失考&。再查有关资料,明末清初,由于连年战乱,四川人口大减。康雍年间,四川开始了大规模移民高潮。当时三泰地区不少人家,奉清政府之命,随&湖广填四川&迁入四川,&湖广填四川&是一种提法,实际上全国都有,这和流沙河先生的记载是完全一致的。
打开泰兴的老地图可以发现,泰兴的余家湾、渡子河、泰州寺巷的军王庄都在两泰官河的边上,因为是有组织的移民,是政府行为,因此,一般都有一个集中地方,如山西洪洞大槐树,苏州的阊门等,而三泰地区的移民集中地就在军王庄,即流沙河所说的军旺庄。康熙初年,小武吏余良正带着一妻数子和余氏家族的部分子孙,沿着两泰官河向北,移至军王庄,与三泰地区的其他移民一道从军王庄出发,辗转迁移,播向四川大地。因而军王庄也就成为余氏族人精神上的故乡,成为维系他们桑梓之情、宗族之谊的根之所在。
至此,终于把&余家湾&、&大圣村&、&军旺庄&三个地方在同一时空串到了一起。
泰兴&余家湾&,即现今之商井村,为流沙河的祖籍地,&大圣村&是其九世祖迁川之前的居住地,而泰州&军旺庄&为其祖先移民四川时的集散地。
因此,张定认为,这部家谱很有可能是流沙河先生始祖的家谱。
张定把他的研究成果交给许明、程越华,很快,《泰州晚报》于12月18号登出一篇报道,《流沙河祖籍可能在泰兴》,至此,寻根热接近沸点。
令人叫绝的还在其后。怎样进一步证实该余氏家族和流沙河的关系呢?
为了探求该宗谱与流沙河的关系,张定夫妇将宗谱反复阅读,渐渐地,余氏家族的墓葬习俗引起了张定的关注。
1.余氏家族保持了速葬的习惯。2.我们常见的墓碑是立于墓前,上书某公某某之墓,供人瞻仰。而余氏家族下葬时,墓碑、墓志铭字面相向用铁束束好埋于棺材前,墓碑、墓志铭人们是看不到的。
3.泰兴人墓葬砖砌的较多,而余氏墓葬&止用灰砂&。
4.泰兴人墓地多栽松柏,而余氏墓葬&墓头有木则去之&。
为什么余氏家族的丧葬习俗和我们大相径庭呢?张定仔细阅读了《黑鞑事略》、《草木子》等古籍和《辽夏金元陵》等研究墓葬习俗的专业书籍,确认这些风俗习惯都是蒙古族特有的,都与长期生活在草原上有关。
张定还从《元世祖本纪》和《阿术传》中了解到:元忽必烈至元十三年(1276)九月,中书左丞相阿术以定扬州功,实封泰兴二千户事。
又据《泰兴县志》记载:忽必烈至元十二年(1275),蒙古大军渡江,蔡济率领泰兴、江阴百姓迎接河南张宏纲军,因有战功,历任泰兴尹、泰州监始、扬州路总管,后因以征倭寇功迁检校尚书。蔡济之子蔡梦祥少负大志,文武双全,才干出众,因父功,月窗公主下嫁给他,授为驸马都尉、河南投下管民总管。那么,阿术和蔡梦祥、月窗公主是什么关系呢?
按《元史&虞集传》载,&南昌富民有&伍真父&者,赀产甲一方,娶诸王女为妻,充本位下郡总管。&《考绩通典》也说,&元制,其宗王之女,皆称公主。&以伍真父事例,蔡梦祥娶的是诸王之女,故所授官亦为郡总管,而他的岳父就是受封于泰兴、食邑于泰兴、定居于泰兴的元中书左丞相阿术。此人当为流沙河之远祖。
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占领泰兴,阿术在泰兴的后裔赖以生存的食邑及所收的赋税肯定都没有了,战乱使他们在泰兴再也呆不下去了,不得不远走他乡。在流亡的过程中,按朱元璋的指令,阿术的后裔变汉姓为&余&。洪武初,流亡安徽的一支余氏族人经徐州附近的邳州(下邳)返回泰兴余家湾的老宅,在阿术女婿蔡梦祥家族的帮助下,得以休养生息,重建老宅,并通过与泰兴翟氏家族联姻,娶&天官府&的姑娘为媳妇,恢复了昔日的辉煌,并一直定居至今。
至此,张定明确论定,只要确认流沙河是蒙古裔,余姓是元末明初后改的,那么,这本道光谱则是流沙河家族的老谱无疑,流沙河的祖籍地也就可定为泰兴城北老龙河边上的商井村。
消息反馈到泰州,晚报的记者们将信将疑,说老先生是蒙古裔,并且不姓余,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但张定又言之凿凿,只好将消息试探性的透露给成都,谁知立即得到老先生认可,流沙河说:&我们家族内部口头传说是蒙古裔,有&九子十进士&、&一女打荆官&的传说。&接着,老先生淡淡地表示:&本不姓余,冒姓余也。&
啊,记者们从内心发出感叹,可敬的张定先生,真有你的!
侃侃而谈,丝丝入扣,眨巴眨巴沾满历史灰尘的睫毛,你可以不信考证,但你得相信历史就是这样的沧海桑田。
日,《泰州晚报》头版登出大字标题新闻,&流沙河祖籍泰兴城北&,小标题是&流沙河表示,明年春暖花开之际,回乡省亲&。
寻根至此,泰州晚报的记者们和张定夫妇都感到松了一口气。
1月26号,流沙河致信《泰州晚报》社总编室,代表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同镇大小寺数百余姓子孙&感谢贵报的恩德&。另外,&还想请求贵报树德务滋,再代我查找那里或别处尚有同出一源头的余姓子孙存在与否。&并告之:&敝余姓三百年前入川的始祖姓余名良正,余良正之父为余同吾,余同吾之父为余泗春,二人均葬在军旺庄。&后又致信张定,除&劳你查找鄙人三百年前之祖籍,敬谢了&之外,复提出&惟吾家世代口传之泰州军旺庄仍无着落&,&还须拜托先生今后代我继续探索&的新要求。
&军旺庄&,本来就是此次寻根的一个难点,寺巷军王庄究竟成立于何时,与余氏家族有无关系,史志上压根儿就没有记载。面对此情此景,聪明睿智的张定也感到一筹莫展了。
时光飞快地流逝,2015年秋,泰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成立,选举产生了以刘华、张定、蒋杰为正副会长的领导班子,并整合三市三区的谱牒文化精英,对泰州地区的新老家谱、名门望族、乡梓名贤、家规家训,进行深入的研究。
2016年4月,在研究会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上,副秘书长章庆生校长介绍刁铺五大姓时,谈到蔡姓不仅住在现刁铺立交桥处的&迁善铺史家庄&,此外,还有一支住在刁铺东十余里处的蔡庄村,这些原住民均系元驸马都尉蔡梦祥的后裔,故蔡庄又名驸马庄、郡王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十年疑团一瞬间在张定脑海中解开,郡王庄,不就是自己一直在苦苦寻觅的军王庄吗?多年来,除研究泰兴历史文化、泰兴家谱外,张定对泰兴方言也颇加关注,《泰兴历史文化》杂志中的《方言俚语》栏目就是他负责编写的。泰兴方言语调很特别,其特色是将不是平声的字,都读成平声,故泰兴人常被称作&音平蛮子&。&军&与&郡&发音一致,均为jun,&军&为平声,&郡&为去声,但在泰兴话中都读成平声,&军&与&郡&是同一个读音。因此,&军王庄&即&郡王庄&。张定立即和章校长认真讨论起来。章校长告诉张定,蔡庄目前尚有1916年双凤堂木活字本《蔡氏宗谱》传世。张定也给大家讲述了蔡氏家族当年搬迁的原委:蔡梦祥原住泰兴县城。明初,遭建文之难,明右副都御史兼吏部右侍郎、泰兴人茅?面对朱棣的淫威,大义凛然,毫无惧色,不屈而死。茅?的母亲为蔡氏后人,蔡家人畏祸株连,举族播迁,一支落户刁铺镇,一支落户蔡庄。因月窗公主是&郡主&,故蔡庄取名为&郡王庄&。该&郡王庄&距泰州约十多公里,故&泰州县&之&郡王庄&可成立也。
当晚,张定修书一封,将自己的新发现挂号寄给远在三千里外的流沙河先生。
5月5日,张定收到流沙河发来的快递,流沙河在信中表示:&苍天不负有恒之人&,郡王庄&正是我托先生苦苦查找之故乡,我万分感激先生了&,&余年定要赴商井村认祖寻根,到时还须先生引导&。张定发现,老先生归心似箭,显得特别激动,在写落款时,竟把回信时间5月3日错写成5月30日,这一错误对一向严谨的老先生来说是不可想像的。
5月16日下午,一架来自成都的客机徐徐降落在无锡硕放机场,流沙河偕弟余勋禾开始了其寻根之旅。
17日上午,流沙河兄弟在泰兴文联主席林林的陪同下首先来到商井村余家庙原址。一下车,站在祖先生活过的土地上,流沙河就迫不及待地让弟弟给自己留影纪念。在路边的一棵大杨树下,流沙河意外地发现在马路市场卖菜的农民,竟然是商家井的余姓后人,是自己的远房族人,流沙河紧紧地握住他的手久久不愿松开。这时,商井社区的孙书记带着商家井的几位余姓后人也赶到现场,和流沙河聊起家常,介绍商家井余氏族人的今昔状况,其中一位老人还告诉流沙河,自己的祖父是从黄桥余家庄迁回的,他还说出了一句令周围的人感到惊愕的话,家里老人不让对外讲,自己祖宗有蒙古血统。天哪!在余姓后裔中,泰兴、成都相隔数千里,竟有如此如出一辙的说法。
随后,在文联会议室,流沙河兄弟认认真真地看起张定带来的&宝贝&。张定首先给流沙河看了一幅复制的明初饶州府知府张忠和其诰命夫人蔡氏的画像,告诉流沙河,蔡氏夫人是阿术女儿月窗公主的孙女。五百余年前的祖先画像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眼前,流沙河弯下腰,近距离地仔细端详,还就画像上的文字说明和张定进行了交流,张定也详细介绍了从上海复制该画的曲折过程。流沙河又翻阅了那套记录了祖先经历的道光余氏族谱,对年表看得特别仔细,搜寻自己祖先的痕迹。
下午,流沙河寻根之旅达到高潮。在蔡庄村,即老人魂牵梦萦的&郡王庄&,&我的任务完成了&,一直很平静的老人显得有点激动,站在&郡王庄&的土地上,流沙河的声音一改平时平缓的语速,突然高了起来,&我的祖先们从这里出去,但是都没有能够回来,现在,我替他们回来了!&周围的人们都为之动容,经历过太多的是是非非,人世的沧桑早已让老人心如止水,而今日竟如此失态,上天啊,这就是那扯不断、剪不断、斩不断的千古血缘啊!
&他很早就和我说了,一定要来泰兴一趟。&弟弟余勋禾告诉同行的林林主席,虽然由于年岁渐长,前几天又身体欠佳,但这次寻根之旅,哥哥是迫不及待的要回来的。余勋禾还说,&看得出来,他今天很高兴,他已经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
18日上午,流沙河和慕名而来的诗词爱好者们进行了交流,给他们讲解了自己对《庄子》的研究。在回答记者的采访时,流沙河多次说,&我是由于人老了,所以就要思考,我从哪里来?这次来到三百多年前的故乡,我的心愿终于完成了。&老人反复念叨,&谢谢文联林林主席,谢谢大家,谢谢张定先生。&
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流沙河完成了他历时两天的寻根之行。流沙河泰州寻根也划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题目说明:
流沙河居住地成都的市花是芙蓉,成都故称蓉城。流沙河著有《老成都&芙蓉秋梦》一书。商井村在泰兴的母亲河老龙河边上。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