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毒中MU/100g贝壳代表什么么意思

浙江南麂列岛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3期
浙江南麂列岛海域贝类中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
【摘要】:为弄清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在我国首个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浙江南麂海域的分布,于2006年4月~2007年3月间,在该海域主要养殖区设立了6个采样点,以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条纹隔贻贝(Septifer virgatus)、紫贻贝(M.edulis)、虾夷扇贝(Pecten yessoensi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野生牡蛎(Ostreasp)为对象逐月采样,用小白鼠生物测定法进行麻痹性贝毒测定。结果显示,南麂海域PSP含量普遍较低,检出率为11.7%,检出值均低于我国目前暂定的400 Mu/100g警戒值;PSP的季节变化十分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和冬季,其它季节没有检出;该毒素主要分布于大沙岙、马祖岙、火?岙3个海区的湾内,有较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易受该毒素污染的贝类主要为人工养殖的虾夷扇贝、紫贻贝及野生的牡蛎。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Q51【正文快照】: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 llfish poison ing,paralyt-ic she llfish toxins PSP或PSTs)是全球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海洋生物毒素,主要产自海洋中的单细胞甲藻,贝类因滤食有毒藻而在体内积累毒素,进而通过食物链传递危害人类健康,造***员中毒甚至死亡。现已证实多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天久,尹伊伟,骆育敏,陈菊芳,齐雨藻;[J];海洋环境科学;2000年02期
胡颢琰;唐静亮;王益鸣;黄备;陈逸华;毛宏跃;;[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01期
王金辉;秦玉涛;刘材材;孙亚伟;程祥圣;徐韧;;[J];海洋环境科学;2006年S1期
姚炜民;李超;郜钧璋;;[J];海洋通报;2006年03期
王金辉,秦玉涛,李志恩,黄秀清,陈雷,雷友万,徐良国,尤胜炮;[J];海洋科学;2005年02期
林燕棠,贾晓平,杨美兰,全桂英;[J];水产学报;2001年05期
江天久,陈菊芳,邹迎麟,刘洁生,杨维东;[J];应用生态学报;2003年07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胡颢琰,唐静亮,王益鸣,黄备,陈逸华,毛宏跃;[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6期
颜天,傅萌,王云峰,于仁诚,李钧,周名江;[J];环境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颜天,傅萌,李钧,于仁诚,周名江;[J];海洋与湖沼;2001年04期
江天久;江涛;;[J];海洋与湖沼;2007年01期
张珩,刘洁生,杨维东,高洁,李劲雄;[J];海洋环境科学;2003年04期
王朝晖,齐雨藻,李锦蓉,徐宁,陈菊芳;[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尹伊伟,王朝晖,江天久,骆育敏;[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2期
刘仁沿,马德毅,梁玉波;[J];海洋环境科学;2004年04期
戴红,李奶姜,陈国斌;[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杨美兰,林钦,吕晓瑜,蔡文贵;[J];海洋环境科学;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甄毓;[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陈桃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肖咏之;[D];暨南大学;2001年
苏建强;[D];厦门大学;2002年
张珩;[D];暨南大学;2004年
赵俊梅;[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聂利华;[D];暨南大学;2005年
徐轶肖;[D];暨南大学;2005年
蒋红;[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陈翰林;[D];暨南大学;2006年
杨莉;[D];暨南大学;2006年
曾淼;[D];暨南大学;2006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杨美兰,林燕棠,全桂英;[J];湛江海洋大学学报;2000年04期
林祥田,张明生,王志坚,张元瑛;[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05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国昌;[J];东海海洋;1993年02期
陆斗定,J.Gobel,王春生,刘镇盛;[J];东海海洋;2000年02期
陆斗定,张志道,朱根海,楼毅;[J];东海海洋;1994年03期
张志道,陆斗定;[J];东海海洋;1996年03期
吴振兴,邹迎麟,朱明远;[J];海洋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由希华;王宗灵;郝彦菊;李瑞香;朱明远;石晓勇;喻龙;;[J];海洋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吕颂辉;李英;;[J];过程工程学报;2006年03期
张诚,邹景忠;[J];海洋与湖沼;1994年02期
林燕棠,杨美兰,陈瑞雯,胡石金,金桂英;[J];海洋与湖沼;1994年02期
于仁诚,周名江;[J];海洋与湖沼;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天久;江涛;;[J];海洋与湖沼;2007年01期
金泥沙;陈婧;王博;;[J];科技风;2011年15期
高利娟;杨维东;刘洁生;;[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04期
马建芳;;[J];生物学教学;2009年08期
王焕玲;梁玉波;刘仁沿;许道艳;;[J];水产科学;2008年07期
张突;陈荔;洪华生;王大志;;[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S1期
龚艳;刘剑彤;肖邦定;刘碧波;;[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6年03期
江天久,黄伟建,王朝晖,骆育敏,尹伊伟,杞桑;[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年02期
付金花;沈和定;何培民;陈桃英;冉福;吴杨平;;[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10期
李瑞丹;仵彦卿;;[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突;陈荔;洪华生;王大志;;[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吴锋;江天久;;[A];庆祝中国藻类学会成立30周年暨第十五次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09年
戴鑫烽;陆斗定;王春生;夏平;黄雷;王采典;王红霞;何飘霞;;[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李扬;吕颂辉;Nina L马艳艳;何建宗;;[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田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光;[D];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2008年
于姬;[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张帆;[D];暨南大学;2007年
葛安青;[D];青岛科技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400-819-82499
服务***: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所在位置:
&& 文章详情
国内外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措施的比对分析
作者:赵晓芳,计融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标准;对比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各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控制现状以及我国腹泻性贝类毒素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完善我国法规管理体系的合理化建议。 方法 分析对比相关组织和某些国家的法规文件以及有关的科学文献。 结果 当前在腹泻性贝类毒素管控方面,最主要的措施是制订贝类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限量标准,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并且有些国家和组织制订的标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结论 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贸易利益会影响其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对于我国,一方面要加强对腹泻性贝类毒素的管理控制,保护人民健康,另一方面要适应当前国际形势,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障我国的贸易利益。&&&   关键词:腹泻性贝类毒素;管理;标准;对比分析&& &&&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ZHAO Xiao-fang,JI Rong.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of China CDC,Beijing100021,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in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in the world and the gap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advanced ones,and then propose proper advice for improving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cerned in this country. Methods The laws and documents of some related organizations and countries and some published scientific literatures concerning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were review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major measur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is adopting the maximum limit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in foods and strictly limiting criteria have been formulated in EU,USA and Japan for control the content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in foods.The limited level of different countries varies greatly. Conclusion The level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rade interests affect the management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As far as our country is concerned,we have to enhance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to protect the people's health and protect the trade interests.&&&   Key words: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Law and regulation:Criterion
  腹泻性贝类毒素(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s DSP)是海洋中藻类或微生物产生的一类脂溶性次生代谢产物,在贝体内性质非常稳定,一般的烹调加热不能使其破坏。人类误食会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中毒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黄疸、急性萎缩性肝坏死。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一般采取对症处理。尽管目前还没有因DSP中毒致死的报道,但由于DSP中毒症状与细菌性胃肠炎类似,极易混淆,使其流行比预想的要严重[1] 。
&&& 为了更好地对其进行管理控制,世界许多国家及相关国际组织都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尤其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不仅制订了详细的限量标准,而且对贝类水产品中DSP实施严格的管制,同时颁布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其它国家和地区也不断加强对DSP的管理和控制,规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我国对贝类水产品中DSP的研究处于比较落后的阶段,在技术内容方面与WTO有关协定和CAC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未制订出相应的DSP国家限量标准,管理和控制措施还不完善,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更影响我国贝类水产品的出口,及时制订与世界接轨的限量标准是必要的。
  1 材料和方法
&&& 1.1 材料来源
  国际、国内有关DSP的法规标准及相关论著,包括:①联合国粮农组织(FAO)DSP项相关文献。②CAC有关DSP的相关文件。③欧盟、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国家的DSP标准、管理及研究论著。④我国贝类水产品DSP标准及管理文件。
&&&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文献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所获得的有关法规文件、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对比。
  2 结果
&&& 2.1 DSP污染情况调查结果
&&& 2.1.1 DSP毒性
  DSP是一类引起人和动物产生以腹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毒素,其症状的轻重与摄入毒素量的多少呈正比,DSP对人类的最小中毒量为12MU(1MU相当于4μgOA)[2]。毒性机制主要在于其活性成分软海绵酸(Okadaic Acid OA)能够抑制细胞质中磷酸酶的活性,导致蛋白质过磷酸化,从而对生物的多种生理功能造成影响[3]。小鼠试验表明DSP对小鼠肝脏、心肌具有毒性作用[4],同时还具有致畸 [5] 、致突变[6]、致肿瘤促进作用[7],DSP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最小致死量为100~770g/体外猴细胞实验表明OA可干扰DNA调节、复制和表达[8] ;人和动物在一生中可多次暴露于海产品中低浓度的OA,从而使得DNA遭到多次攻击,这种低水平亚慢性暴露会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危害[8]。DSP是否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肿瘤促成剂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 2.1.2 DSP的分布与中毒发生情况
  DSP分布广泛,遍及全球,尤其是日本和欧洲北部 [9]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长江口、福建沿海、珠江口、香港和台湾等海域。自20世纪60年代荷兰首次报道DSP中毒之后由此引起的人体中毒事件在世界范围内频繁发生[10]。表1 世界范围内DSP中毒事件一览表(略)&&   我国DSP的研究工作起步较迟,虽然没有DSP中毒事件的报道,但近年来我国赤潮频繁发生,由20世纪70年代3次、80年代29次,自90年代以后,赤潮发生的次数激增,每年达到40~50次之多[11]。尤以长江口、珠江口、辽东湾、杭州湾、菜州湾、大亚湾、汕头、汕尾海域以及天津近海为甚。据报道,DSP的有毒赤潮藻种原发藻鳍、藻属渐尖酪藻、具尾酪藻和小原甲藻等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12],许多不明原因的食用海产品中毒事件可能与此有关,所以不能排除DSP发生的可能。1997年我国海洋专家对我国沿海部分海域贝类毒素分布进行调查,认为我国双壳贝类已经受到了DSP污染的威胁。在胶州湾、莱州湾、秦皇岛、福建等海域均发现了DSP,而且相当普遍[13] 。
  2.2 各国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
  DSP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受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重视,尤其是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制定了严格的限量标准及完整的海产品监测、管理措施,因此这些国家沿海虽然也经常出现有毒赤潮,但DSP中毒事件发生却较少。目前已有13个国家或组织制定了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范围从0~20(OA)μg/100g(见表2)。
&&& 其中FDA、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制定DSP的限量标准为20μg/100g,EU、德国、葡萄牙、爱尔兰、英国制定DSP(主要指软海绵酸OA)的限量标准为16μg/100g。在这些国家中只有欧盟规定了DSP中YTX(是DSP化学结构中的一组成分)的限量标准为0.1μg/100g。而日本、澳大利亚和德国对DSP的限量标准规定的比较细:日本规定了紫贻贝和扇贝中肠腺的标准分别为120μg/100g、200μg/100g;澳大利亚和德国规定贝类肝胰腺的标准为40μg/100g。这提示去除贝类中肠腺等内脏部分可以大大降低DSP的毒性。有11个国家或组织均采用了小鼠生物测定法(MBA),既AOAC(官方化学家协会)标准方法。而西班牙和荷兰制定的限量标准最低:不得检出,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制定标准的国家中既包括美国、日本 等发达国家,同时也有朝鲜发展中国家。各国限量标准间的差异与各国制定的检测方法、本国贝类污染状况及进出口贸易有关。目前贝类水产品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控制的最高水平为20μg/100g可食用贝肉,已记录的DSP对人类的最小中毒量为12MU [15] (1MU相当于4μgOA,既腹腔注射0.5~1.0ml毒素溶液,在注射后24h内使体重为16~20g的小鼠致死的最小毒量),所以食用超过240g污染的贝类后才导致人体中毒。这表明当前的控制水平比较严格。而我国目前尚未制定DSP国家限量标准。表2 贝类品中DSP最大允许剂量(略) &&&   小鼠生物测定高液相色谱法葡萄牙 双壳类软体动物16(OA) 小鼠生物测定朝鲜 贝类 20 小鼠生物测定爱尔兰 贝类 16(OA) 小鼠生物测定英国 贝类 16 小鼠生物测定西班牙 软体动物 不得检出 高液相色谱法荷兰 软体动物 不得检出 高液相色谱法 *注:限量标准单位μg/100g可食部,小鼠生物测定均为AOAC。&&&&   2.3 各国污染调查和制定标准时常采用方法
  DSP的检测方法很多,主要有生物测定法,免疫化学法、生物化学法等,以小鼠测定法常用,该方法是AOAC(美国官方化学家协会)标准方法,并且是制定标准的参考方法,同时也是唯一国际大多数国家普遍接受的统一方法。ELISA方法作为初筛的方法应用比较广泛。HPLC是九十年代DSP研究领域发展较快、较成熟的化学检测技术之一。近年来发展的HPLC法有望代替生物测定法。在制定标准时,多数国家或组织使用了小鼠生物测定法(MBA)法,而少数国家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见表1)。我国目前尚未制定国家标准的检测方法。  2.4 主要水产品进口国对DSP的规定
&&& 2.4.1 日本
  日本对进口水产品的检验要求越来越严格。其检验主要依据是《食品卫生法》。根据规定,进口商在进口水产品时,必须事先将要进口的水产品的品名及数量报告厚生省,然后由政府的检验机构或厚生省于1989年授权的57个实验室对进口水产品包括微生物、农兽药残留及大肠杆菌等方面共计近30个项目实施检测。只有经检验合格的水产品方能通关。另外日本对水产品加工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自1991年起,日本对进口水产品的国外厂商实施卫生注册制度,即对水产品的国外养殖加工企业的加工工序和产品卫生质量进行审核认证,只有取得日方认证的企业,其加工的水产品方能进入日本市场。
&&& 2.4.2 美国
  美国是一个水产品贸易壁垒高筑的市场。美国规定对美出口的水产品企业必须建立HACCP水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否则其产品不得进入美国市场。中国水产品企业要首先通过国家检验检疫机构的评审,取得输美水产品HACCP验证***,并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备案后,才能进入美国市场。目前,美国对来自中国的水产品的检测加大了抽样比例,只有所有样品的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才能通关。
&&& 2.4.3 欧盟
  欧盟现已成为我国水产品第三大消费市场。要求我国出口水产品加工企业或捕捞加工船都必须通过欧盟的考核获得注册,每一批水产品都必须由我国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合格并出具***后方才允许进口。欧盟委员会专门制定了水产品投放市场卫生条件的规定(91/493/EEC指令),而且对要求输入欧盟的进口企业必须获得欧盟注册。欧盟对进口水产品质量和卫生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必须从原料生产开始,保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质量要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即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HACCP制度。对进口水产品中DSP有严格的限量标准。
&&& 2.4.4 韩国
  韩国也是我国出口水产品的主要市场。正因为如此,韩国官方也对我国出口水产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日实施的《中韩水产品卫生管理协议》中DSP虽未列入协议的检测项目,但需要依据进口国的法规要求进行检测检验后通关。中国水产品中一旦检验出不合格就全部退货。
&&& 3 讨论
&&& 研究结果显示,国外对贝类进出口进行了严格规定,特别针对我国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管理控制措施加以研究,以借鉴国外经验,加强我国的贝类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更好地与世界接轨,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保护我国的贸易地位。
&&& 3.1 国际上对贝类水产品的管理措施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DSP的危害,并采取了管理控制措施,这些控制包括制定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见表2),并且采取一定措施保证这些标准的切实执行。对有毒海藻种类的环境监测及或法律行动来保证被毒素污染的贝类不会被消费。WHO(1989)认为,最有效的保护消费者不受腹泻性贝毒和其他贝类毒素侵害的方法是对水源或收获区域实施控制监测程序。船只运输也会导致有害藻类的传播。从1973年起被列入国际海运组织(IMO)议程。1990年起,对压舱内的水采取了很多重要的控制措施。
&&& 3.2 国际上水产品安全控制情况
  国外代表国际上水产品安全控制先进水平的国家主要有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检测技术方面:美国、欧盟和日本掌握最先进、完整的检测技术体系。安全控制技术方面:实行了过程控制、动物疾病的控制、环境和污染物的控制、致病微生物的控制、第三国食品准入的管理和管制。美国在食品安全控制方面建立“自动扣留”制度,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水产品安全检测和监控体系,预警系统和进口水产品预确认(注册)制度。美国食品安全控制体系比较完善。由美国农业部(USDA)下设的食品安全检验署(FSIS)以及动植物卫生检验局(APHIS)、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负责。
&&& 国际上对改进水产品安全的做法包括以下几个理念:强调法律基于科学;危险性分析理论应用;强调水域到餐桌全过程管理;强调水产品生产经营者对保证安全的责任:企业实施HACCP,加强自我管理措施,如自愿产品召回;政府减少过细的 法律(Deregulation);强调协调一致。
&&& 3.3 有关贝类的法律法规依据
  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早已制定了有关法规,建立起完善的贝类卫生监督控制系统,本国的贝类生产与流通及进口贝类的卫生控制都要符合要求。
&&& 3.3.1 FAO/WHO
  CAC积极倡导各国水产品实施HACCP体系。1997年CAC批准《HACCP体系及其应用准则》目前被许多国家应用。
&&& 3.3.2 欧盟的水产品监管法律基本是在欧盟法律框架内以理事会指令的形式建立的,主要的相关法律有:①理事会指令(91/492/EEC)活双壳贝类生产和投放市场的卫生条件的规定。②理事会指令93/43/EEC包括了水产品工厂要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③理事会决议(93/51/EEC)关于煮甲壳类和贝类产品的微生物指标。④理事会决议02/226号对以上法律进一步修改,主要是不同种类的DSP测试的规定等。
&&& 3.3.3 美国近年来在水产品安全控制中应用HACCP体系,日,FDA颁布了强制性的水产品HACCP法规,实施了过渡期,之后又宣布自日起所有对美出口的水产品企业都必须建立HACCP体系,否则其产品不得进入美国市场。‘
&&& 3.4 各国DSP具体的管控措施
&&& 3.4.1 欧盟 ]
  欧盟采用贝类质量保证程序,在91/492/EEC指导意见上涵盖了贝类卫生,91/493/EEC欧洲经济共同体指示涵盖了渔业产品,同时还有其他几项对双壳类质量有间接有益作用的指示。93/43/EEC指令包括了水产品工厂要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的要求。规定日以后进入欧盟的海洋食品,除非在HACCP体系下生产,否则对最终产品进行全面测试。1996年4月、1997年7月和1999年6月欧盟来中国考察水产品加工情况时就要求提供实施HACCP的时间。以及EEC和EEC指令对以上法律进一步修改,主要是不同种类的腹泻性贝类毒素(DSP)测试。2002年3月欧共体制定了以下规则:在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被囊动物和海洋腹足动物的可食组织中(整体或任何可食部位)OA、DTXs和PTXs总的最大限量标准应该为相当于OA160μg/在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被囊动物和海洋腹足动物的可食组织中(整体或任何单独可食部)YTXs的最大限量标准应该为1mgYTX/不同分析方法结果如有偏差,则小鼠生物法应作为参考方法 [14,16] 。对市场出售的贝类有强制的要求,一旦超过其限量标准,禁止贝类在市场上销售。
&&& 3.4.2 美国
  在美国如果发现贝类中含有有害水平的DSP时,商业捕捞必须停止,并且污染水域的贝类必须进行封锁检疫。通过进一步的检测来确定何时可以重新收获贝类。张贴标志来警告收获者以避免采到封锁区的贝类。当贝类中DSP水平达到20μg/100g时,要封锁贝类区域 [15,17] 。此外,个人也应提高对DSP的重视,应做到:①避免食用已知发生赤潮地区的贝类;②将可疑贝类送检;③如果对某些贝类有怀疑,则尽量避免食用。
&&& 3.4.3 日本
  监测包括浮游生物和贝类。主要由产贝区地方渔业试验站的研究人员定期收集浮游植物样品并对主要鳍藻属进行细胞计数。在高发季节至少每月采集和测定贝类一次。当检测到低剂量的毒素时,要增加监测频率,并在更多的站点进行采样。使用小鼠生物监测法检测贝类整个肉体中DSP的允许标准为:5MU/100g(20μg/100g)。超过此标准的海域,禁止捕捞和销售其中的贝类。关于贝类毒性的信息通过连接政府机构、渔业公司、渔民、大众媒体和普通公众的完善的网络系统进行发布。如果连续三周毒性水平在检出限定水平以下,可以解除对贝类捕捞禁令[3,17] 。
&&& 3.4.4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贝类质量保证程序(ASQAP)是一项由联邦和州政府共同合作的管理程序,以保证所有收获于澳大利亚水域中的贸易用双壳贝类对人类消费都是安全的。规定DSP管控标准为16~20μgOA/100g贝类肉体。ASQAP的操作指南要求,在贝类可能出现海洋生物体毒素的地区,收获期必须采集具有代表性的贝类或水的样品。样品采集的时间间隔必须由国家贝类管理权威人士决定并且化验存在的毒素或有毒浮游植物的种类 [16,18] 。国家展开了可能性计划来详细说明管理程序和资源必需以完成下列各项:(a)发起突发事件贝类取样和分析程序;(b)封闭贝类的收获区域并禁运;(c)防止收获被污染的贝类;(d)提供产品召回。
&&& 3.4.5 新西兰
  新西兰对其所有商业贝类收获区域进行强制性贝类质量保证程序。它以美国FDA国家贝类卫生程序为基础,但是又充分考虑了适合新西兰的不同环境条件和产业实际,在正式批准收获以前,必须充分评定实际的和潜在的水质问题。每年都进行关于每个水产品生产区水质的卫生调查(包括常规的微生物、海产品毒素等)。生物毒素检测程序定期地将贝类检测和浮游植物检测相结合,这个调查是新西兰对水产品公共卫生危险性评估的基础,通过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水质调查,结果符合要求的经政府正式批准后,方可捕捞上市销售给消费者。DSP管控标准是20μgOA/100g贝类肉体[17,19] 。
&&& 3.4.6 朝鲜
  朝鲜国家渔业研究和发展协会(NFRDI)从每年的2月到10月在高发地区每两周收集和检查浮游植物样品。在200多个站点采样,检测贝类毒素。当监测原甲藻属浓度超过10 5 细胞/升时,水产品生产区就要关闭。小鼠生物监测法测定贝类中DSP的最大允许限量是5MU/100g(20μg/100g)[3] 。
  3.5 我国DSP标准管理现状及对我国管理提出的建议
&&& 3.5.1 我国的标准管理上存在的差距 我国虽然于60年代建立了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但在方法上与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标准和国外标准有较大差异,已不能满足入世后食品安全控制的需要,具体表现为现行标准存在着标准体系与国际不接轨、内容不完善、技术内容落后、实用性不强、缺少科学依据等问题。特别是对国际上关注的新污染物(包括DSP)限量指标缺乏研究,在创新方面差距更加明显。我国是海产品进出口大国,而美国、欧盟又是我国水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也是水产品技术壁垒高筑的市场,美国、欧盟对进口水产品质量和卫生要求越来越严格,而且必须从原料生产开始,保证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达到质量要求,从而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即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全面推行HACCP制度。日,欧盟做出停止中国向欧盟出口贝类及贝类产品的决定,使我国每年减少数千万美元的外汇收入,这使得我国水产品出口面临巨大的挑战。
&&& 3.5.2 我国的标准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水产品中DSP的国家限量标准,也没有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虽然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及原国家进出口检疫局等部门颁布过行业限量标准和检验方法,但这些行业标准和规定之间差异 很大。如农业部发布实施行业标准NY《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规定DSP,μg/kg,不得检出(贝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的ICS65.150B09GB《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中(GB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规定DSP≤60pg/100g [18,20] ;2002年国家海洋局发布海洋生物质量检测技术规程,对其范围、监测方案设计、样品采集、储存与处理、测定方法及海洋生物质量评价作了规定,DSP含量不超过200mg/kg [19,21] 。管控方面既没有贝类毒素的监测程序,也没有对海产品中藻类毒素的法律规则。仅仅建立了有关赤潮的一项主要方案,即南方和北方海域的常规监督,每两周检测一次浮游植物和贝类。这种单一、滞后的监督管理措施已不能适应当前国际趋势,必须与世界接轨,即制定合理、科学的DSP限量标准和管控措施,才能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在复杂的国际关系中保障我国的贸易利益。
&&& 3.5.3 建议
  根据我国的管理状况以及国际上的情况,对我国的标准及管理工作提出一些建议。
&&& 3.5.3.1 加强DSP的监测
  包括浮游生物和贝类的监测。在产贝区定期收集浮游植物样品并对主要甲藻类进行细胞计数。在高发季节采集和测定贝类,当检测到低剂量的毒素时,要增加监测频率,并在更多的站点进行采样。]
&&& 3.5.3.2 建立贝类染毒预警系统
  建立海水污染监测点,监测海水污染情况;监测海水甲藻类生物,一旦发现甲藻类生物成为优势种,可以预警该海区贝类可能染毒;制定DSP国家限量标准,在高发季节进行定期监测。一旦发现超过此值应禁止销售和食用;做好卫生宣教,介绍安全食用贝类的方法。贝类毒素主要积聚于内脏,如除去内脏、洗净、水煮,捞肉弃汤,可使毒素降至最小程度。
&&& 3.5.3.3 预防DSP中毒的养殖措施
  一旦发现养殖的贝类染毒,则把贝类置于无有害浮游生物的净化海水中养殖一段时间,使其体内的毒素自行代谢至无毒;如果确认海水中有有害浮游生物,在贝类染毒之前,将养殖筏移到无毒水域;利用可杀灭有害浮游生物的生物来驱除水域中有害浮游生物;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引诱有害浮游生物,将其杀灭。在加工和食用贝类产品时,去除中肠腺等含毒较高部位,也是预防DSP中毒的一个得力手段。当然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只有这样才能杜绝赤潮的发生,贝类才能不染毒[20,22] 。
&&& 3.5.3.4 加强对DSP的研究
  建立可靠的检测方法是研究DSP的基础,并为监管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加强我国DSP产毒藻的分类与鉴定新技术研究、DSP毒理学和生态毒理学研究、我国DSP污染状况及分布规律研究、贝类水产品中DSP的限量标准值和管控措施等研究是今后DSP研究的重点。
&&& 3.5.3.5 加强DSP的管理控制
  加强立法及执法力度,完善法制化管理;加强监管部门的监察力度,如加强进出口检验检疫部门的检查力度,保证出口商品符合进口国有关标准,避免经济及信誉损失,也防止低质量商品进入我国市场损害消费者健康;加强市场监察,对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实保证到达消费者的食品的安全,并能及时将不安全食品排出市场;指导生产经营者进行日常的自我管理控制,从源头的环节进行控制,避免后续环节的损失与压力。
&&& 3.5.3.6 建立我国的快速反应机制
  在以往的国际贸易中,我国总处于受他国预警及疑问的被动局面,今后,要加强我国的快速反应机制,一方面要加强贸易中的反应能力,一方面要积极参与相关的标准法规活动,争取提高我国在贸易争端中的主动性,并合理利用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Soames Mraci CP.Shellfish poisoning[J].Chem.in Aust,):22.
  [2]EU/SANCO2001.Report of the meeting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oxicology of DSP and AZP21to23 rd May2001[R].Brussels.
&&& [3] Hallegraeff G.M.,Hara Y.1995.Taxonomy of harmful marine raphido-phytes[M].In Hallegraeff,G.M.et al.eds.Manual on Harmful Marine Microalgae,pp.365-371.IOC Manuals and Guides No.33.UNESCO.
  [4]EU-NRL1996.Report of the1st meeting of the EU National Reference Laboratories(EU-NRL)on marine biotoxins on analytical methods and toxicity criteria[R].7-9March1996.Vigo,Spain.
&&& [5] Matias W.G,Creppy E.E.1996b.Transplacental passage of [3H]-okadaic acid in pregnant mice measured by radioactivity and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J].Human Exp.Toxicol.15(3):226~230.
&&& [6]Aune T.,Yndestad,M.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In Falconer,I.R.ed.1993.Algal Toxins in Seafood and Drinking Water[M].London,UK,Academic Press,87~104.
&&& [7] Suganuma M.,Tatematsu M.,Yatsunami J.,et al.1992.An alternative theory of tissue specificity by tumor promotion of okadaic acid in glandular stomach of SD rats[J].Carcinogenesis13(10):.
&&& [8]Matias W.G.,Creppy E.E.5-Methyldeoxycytosine as a Biological Mark-er of DNA Damage Induced by Okadaic Acid in Vero Cells[J].Environ.Toxicol.Water Qual,):83~88.
&&& [9]TakeshiY.Merine toxins[J].Chem.Rev,7.&&&&   [10][OR].
&&& [11]QI YZ.Occurrnse of red tide on the cpasts of China in toxin phytoplankton blooms in the sea.By smayda L L,Shimizu y[M].Amsterdam:Elsevi-er,1995,43.
&&& [12]华泽爱.中国海域的赤潮及对策[J].海洋通报,):108~113.
&&& [13]李伟才,栾刚,李立,等.我国沿海部分海区贝毒毒素的调查[J].海洋科学,):18~24
&&& [14][OR].
&&& [15]EU/SANCO2001.Report of the meeting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toxicolo-gy of DSP and AZP21to23 rd May2001,Brussels[R].
&&& [16]mission Decision of15March2002.Laying down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uncil Directive91/492/EEC as regards the maxi-mum levels and the methods of analysis of certain marine biotoxins in bi-valve molluscs,echinoderms,tunicates and marine gastropods[J].Off.munities.(/EC)L75/62~63.
&&& [17]APEC.1997.Report of the task team on algal biotoxin regulations[R].Dated21May1997.Marine Resource Conservation Working Group,Pro-ject on Management of Red Tides and Harmful Algal Blooms(MRT/HAB),Pusan,Republic of Korea.
&&& [18]Burgess V.,Shaw G.2001.Pectenotoxins-an issue for public health.A review of their comparative toxicology and metabolism[J].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7:275~283.
&&& [19]Sim J.,Wilson N.1997.Surveillance of marine biotoxins,[J].New Zealand Public Health Report4(2):9~16.[20][OR].[21][OR].
&&& [22]野口玉雄.贝类的对策问题[J].日本水产学会志,):675~686.
&&订阅登记:
请您在下面输入常用的Email地址、职业以便我们定期通过邮箱发送给您最新的相关医学信息,感谢您浏览首席医学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耳鼻喉头颈外科
胸心血管外科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技师
副主任药师
论文写作技巧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