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日新闻 日文网[法][朝][祘][富][鸽][禘...

谨一点的史家都以为商以前的中国,是族长部落形态(;4)名字:但禹与挪亚这两个名字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花时间去读古书了,一般人能懂点;“上”,是为了形容“帝”的崇高而加上的字,他是自;中国的信史固然早过周朝,但很可惜现存最早的礼制记;不过对于周礼,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文乎哉;周人对上帝献祭的事则由君王主领,所谓“不王不禘”;从有关文献
谨一点的史家都以为商以前的中国,是族长部落形态(与圣经对同时期中东民族的记载雷同),夏只是中原民族的通称。无论是治水或作王,都突显禹这个人是胜过了大水、又从大水中出来的掌权的那一位,而挪亚呢?他的确因造方舟而胜过了大水,大水后他又主领向神献祭,神就对他说话、与他立约,并给他赐福的权柄(详见圣经创世记八、九章),可见得禹和挪亚在工作与地位上也是一致的,因此大英百科全书直称禹为“中国挪亚”。
4)名字:但禹与挪亚这两个名字为什么相差这么远呢? 上一个世纪的名学者如顾颉刚、刘剡黎、胡适之等人,对“禹”这个名字究竟什么意思? 哪儿来的?曾有不少争议,却没有得出什么结论。人如果愿意从圣经做出发点,就可以考虑另一个可能:因为挪亚,Noah,这个名字的念法,在阿拉伯人的传说中是“努”,与中国的“禹”音实已相当接近。再加上“禹”这个字的意义实在难解,不知是什么,更使我们可以考虑:禹、会不会就是挪亚的汉语音译、拼音名字呢?
但推敲到此,都只能算是臆测,无法定论。要想更进一步考证,我们必需从古中国人祭上帝的规矩入手,才能解开这中国挪亚之谜,请续读其他的短文。 中国人从哪里来之八 古中国人怎么祭上帝
今天的中国人已不再花时间去读古书了,一般人能懂点四书就已经不错,至于比四书更早的书,如书经是西周以前国家文献汇编,诗经是各地歌谣的总集,虽然仍被尊为中国正统思想的根源与宝库,多数人可能一生都不会去翻阅。联带地,今天我们对自己祖先的印像不但愈来愈模糊,在观念上也因小时所受的教导、或别人片面的意见而日趋偏颇。加上近代政治的宣传,周朝被定为受礼教束縳的封建国家,殷商被指为受迷信捆绑的奴隶社会,也就更贬低了我们探讨的兴趣。
可是如果我们能耐下性子来,亲自去翻翻它们,就会发现这些古藉并不似想像中那样完全无法明白。他们思想奔放,文字优美,我们今天对老祖宗所持的成见实在有失公允。而其中最令我们想不到的,就是有一位在古文献中不断重覆出现、我们祖宗所敬拜的对象:上帝。
“上”,是为了形容“帝”的崇高而加上的字,他是自中国有文字以来就被确定的敬拜对象,掌管邦国兴衰、雨水收成、君王百姓的罪等,又是一切受敬拜者的主,是至尊的,没有偶像能代表他,所以古人也没有为他立像造偶。对于上帝、这个古中国无可非议的正宗信仰,我们的老祖先怎么祭他?与圣经中挪亚所献的祭是否一致呢?这是一个重要的考证,应当能为我们中国人的血缘问题提供线索。
中国的信史固然早过周朝,但很可惜现存最早的礼制记录只能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孔子是中国古代礼仪的专家,在春秋时他就已经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夏代的礼我知道些,现存夏人之后的杞国却不以为证;商朝的礼与宋国亦然,这都是文献不足的缘故,不然就能考证我所说的”)我们今天要考证就更困难了。
不过对于周礼,孔子又说:“周监于二代,郁郁文乎哉!吾从周。”(夏商二代的礼制被周朝修订完备,是何等的美盛,我必依从周礼而行)可见得周礼乃是依循先人的礼制再加以扩充,因此虽然我们只有部分的周礼,其中却包含夏商的传统。而儒家对于古礼是相当爱惜的,比如有一回孔子的学生子贡想除去祭祀用的羊,孔子告诫他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你舍不得羊,我却舍不得礼啊!以上均见论语八佾篇)
周人对上帝献祭的事则由君王主领,所谓“不王不禘”(礼记大传第十六)。春耕之前,天子要亲自“祈谷于上帝”,秋收之后也要“大飨帝”,平常则五年一大祭,称做“禘”(音“帝”)。周礼卷十八中写着“国有大故,则旅上帝”,意思就是说国家有灾凶的时候,也该祈祷(旅,祈祷也)上帝。礼记中形容他们对神的敬畏说:“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养兽之官,及岁时,斋戒沐浴而躬朝之,牺牷祭牲,必于是取之,敬之至也。”(古时的王都派有专养祭牲的官,献祭所用的牲畜,一定要由其中选择,到了献祭的时候,王要斋戒沐浴恭敬的前去,真是虔敬的不得了啊!--礼记记义第廿四)。
从有关文献中我们能够归纳出他们献祭的内容如下:
1)所用的祭牲:在周朝王室中养兽之官叫“小子”和“羊人”,专管“祭祀之羊”(周礼卷三十),可见得他们确实知道要用羊献祭。而且,当“王祀昊天上帝”时必需“服大裘而冕”(身穿大礼服头戴王冠),是最盛装的,这大裘又不同于普通的礼服,乃是用羔羊的皮所做的(周礼卷廿一司服)。
2)祭上帝也必需是血祭。周礼大宗伯中明言“以血祭祭社稷”,祭社稷,据孔子的解释“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十九章)。
3)最特别的规距要属“禋祀”,就是用燔柴烧出烟,升到天上去祭上帝;尔雅释天“祭天曰燔柴”,周礼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汉郑元注: 禋之言烟?燔燎而升烟)。禋读作“因”。
这禋祀虽然在周朝的文献才有明文交代,却绝不是周朝才开始的,它也可以说是中国古文中所流传的第一个祭。书经中的舜典(这一部分的书是后人根据古代传说而伪托,不能当真正的历史看)说尧逊位给舜后,舜就“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
让我们再回头看看圣经中,挪亚怎样祭上帝:
圣经创世记第八章结尾告诉我们:挪亚出了方舟之后,“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再按着我才行的,灭各种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由以上的经文我们也可以很容易地归结出挪亚献祭的方式与缘始:
1)用洁净的牲畜与飞鸟:所谓洁净的牲畜,羊羔与羊羔的脂油是绝对少不了的,因为亚伯如何用头生的羊羔与羊羔的脂油献给神、而蒙神悦纳的事,必然在塞特子孙(十传到挪亚,这段重要的记载请参阅创世记四、五章)中流传下来。
2)牲畜被取脂、被烧之前当然先得被杀流血,因此是血祭。
3)这祭又是烧火的燔柴之祭,有烟带着香气上升,达到神的面前。
4)这祭的馨香之气蒙神悦纳,使人的罪得到赦免,并带下祝福 。
请问、古中国人对上帝的祭与挪亚的祭相像吗?这样一个服羔羊皮、流羊血、献羊肉、用燔柴烧成禋祀来祭上帝的规矩,是谁教给我们祖先的呢?难道只是巧合吗?中国人到底从哪里来的呢? 中国人从哪里来之九 诗经中的挪亚
前文曾说:古中国人有一个服羔羊皮、流羊血、献羊肉、用燔柴烧成烟来祭上帝的规矩,被称为“禋祀”,与圣经中挪亚所献的燔祭极为一致。本文中我们要进一步问:古书中有没有交待这一个献的出处、是谁教给我们祖先的呢?有的!不过欲解开这个谜,我们得先到圣经中观察挪亚的另一个身分。因为在古老的传说中,同一个人变成两种身分在不同的故事里出现,是很平常的现象。
圣经创世记第九章18-2O节说:“出方舟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亚弗?他们的后裔分散在全地。挪亚做起农夫来,栽了一个葡萄园。”这里给了我们一条线索,就是挪亚除了是造方舟出大水的人之外,他还有一个常为人所忽视的身分:他是大水后的头一个种田的人,因为圣经明白的说“挪亚作起农夫来”。虽然圣经又接着说他栽了一个葡萄园,但那只是为了引出后来迦南受咒诅的经过。这里既说他是农夫(原文作man of soil,耕地的人),献祭时神又曾应许以冬夏稼穑之事,那么他必然是洪水以后那位首先播种五谷的人了,不只是种种葡萄而已,说不定还曾亲自教导我们的先祖如何耕作呢。
有了这一个认识,才能真正了解古籍中周人自己流传下来、那禋祀的缘始,有何等重大的意义。这是一段可以令中国基督徒流泪的历史,隐藏在诗经生民篇:
“生民,尊祖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这篇诗首先说到周人的的来历,周人自称为“稷”(后,就是国王的意思)的后裔,稷是谁呢?在传说中是禹的同事,与他一同治平大水,“佐禹有功”(见书经益稷孔颖达疏)。“稷”这个字明显是个象形会义字,不是他本来的名字,而是后人加给他的、为了纪念他是那头一个“种田的人”。换言之,周人尊洪水时代那一位农夫为他们的祖先。
稷从哪儿来的呢?诗经说“稷生于姜嫄”。姜嫄又是谁呢?真可惜可考的文献稀少,我们只能说他是一个依靠神的人,因为另一处诗经,閟宫说“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而从姜姓看来她又可能是牧羊人(会不会是纪念圣经中亚伯的传统?见创世记4章)之后。稷的诞生很有意思,“履帝武敏?无菑无害?居然生子”,这是一段难解的古文,有人解为姜嫄因踩了上帝的脚印受感怀胎,无痛而产,就是稷。
诗经接着说稷小的时候曾经有很特别的经历,就是与牛羊挤在窄巷里、又在树林中伐木的人在一块儿,还经历寒冰之灾,并受到鸟翼的保护(“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翼覆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
凡传说总有个缘起,这几件毫不相干的事会没因没由的与稷的“幼年”联在一起,怎么理解?最合理又最完备的解释,就是这些有关稷幼年的传说,其实是追述洪水以前挪亚与方舟的故事,因为挪亚确实在方舟中与牛羊动物挤在一块儿,“隘巷”对于方舟的内部还是个十分恰当的形容;为了造方舟要用大量的木头,他当然得进树林子砍许多的树,以致于整个树林子都给砍平了;挪亚在方舟中曾经历四十昼夜的大雨与一年多的洪水,是相当寒冷的,许多科学家相信冰河就那时形成的,因此说是“寒冰”;然后圣经告诉我们“挪亚放出一只鸽子去,要看看水从地上退了没有。?到了晚上,鸽子回到他那里,嘴里叨着一个新拧下来的橄榄叶子,挪亚就知道地上的水退。”所以诗经说“鸟翼覆之”,他是一个曾受鸟翼庇护赐福的人(世人至今也还以此鸽子象征和平)。最后“他又等了七天,放出鸽子去,鸽子就不再回来了”。我们很可以想像挪亚因此而感动落泪的情景,所以说“鸟去之矣,后稷呱矣”,因为知道出方舟的时候到了。
随后诗经说稷长大以后播种禾麦瓜果,都长得好,有如神助(“后稷之穑有相之道”,汉郑元笺:若神助之力也)。这些都再再指证“稷”这位传说中周人的祖先,其实可能就是圣经创世记九章廿节那位“作起农夫来”的挪亚。
最后说他怎样首先用禋祀来祭上帝,能够清楚解开我们的疑惑:
诗经说稷“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取有香味的艾蒿草与脂油同烧,取公羊为祭肉,加柴火烧旺),?于是“其香始升,上帝居歆”(馨香之气上升,上帝安然悦纳享受)?所以“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稷开始这样祭祀上帝以后,众百姓不必再为罪后悔,直到如今)。
请再对照圣经创世记第八章的记载:挪亚出了方舟之后,“为耶和华筑了一座坛,拿各类洁净的牲畜、飞鸟,献在坛上为燔祭。耶和华闻那馨香之气,就心里说:我不再因人的缘故咒诅地(人从小时心里怀着恶念),也不按着我才行的那样,灭各种活物了。地还存留的时候,稼穑、寒暑、冬夏、昼夜、就永不停息了。”
这两段文字实在是太相像了,稷就是挪亚,周人明说是他、教给子孙这样献祭来敬拜上帝,我们都是他的后人。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书中最令人震惊的文献,也是古中国人挪亚血缘无可推诿的佐证。 中国人从哪里来之十 千古遗憾
当挪亚的后裔因为语音遭变乱(详见“一一九事件”一文)而向四方分散以后,就各按其方言宗族立国。从前面诸文的考证我们应当觉悟,挪亚那用羊烧出香气、使上帝悦纳人的祭,曾被古中国人相当完整地保存下来。
这个对上帝的大祭被称为“禋祀”或“禘”(见“古中国人怎么祭上帝”一文;西周之前“帝”这个字泛指上帝,所以“禘”的原意甚明,并非如后人附会为祭祖先之大祭),只有国家的君王、被称为天子的那一位,才有资格主领其事,无论是所用的祭羊、所穿的服装,都有极恭敬的讲究,不能胡来。后来礼记也中说起这个祭的重要性:“大矣、治国之本,不可不知,明其义者,君也;能其事者,臣也。不明其义,君人不全;不能其事,为臣不全。”又说它是“诸德之发也”。
但是很可惜,当有人请孔子解释“禘”的真意时,孔子却答不出来。这段故事记载在论语八佾篇,当时孔子在鲁国观礼,看见他们没照规矩而行,就说:“禘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他们主持这个禘祭,从把酒洒在地上之后,我就不愿再看下去了。)孔子不高兴的原因至少有两个,其一是鲁国的国君只是诸侯、不是天子,不该主持这个祭礼;其二在禘祭的规矩里,何来把酒洒在地上这道手续呢?旁边有人见孔子这位专家在场,就想请他把这个祭礼解说一下(“或问禘之说”),您知道孔所给的***是什么吗?“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我不知道,如能明白禘的真意,那么连治理天下这样的事也像看手掌一般容易了。)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权威的礼仪专家,他的教育方法,是以古礼来匡正人心,而这禘祭又是一切礼仪的根本、诸德之发。可是他怎么会说不知道呢?连孔子都说不知道,还有谁能答这个问题呢?“子曰不知也”这短短五个字的千古名叹,真是道尽了中国人在神面前的迷失!
当然、今天我们知道,周人虽然记得这个祭的来历,孔子虽然熟悉这个祭的作法,他们却不可能清楚其属灵意义,因为神尚没有赐下进一步的启示。这一切礼仪的真意,惟有在圣经里才能找到***。原来人一切的罪,若不流血就不得赦免从亚当到挪亚,从挪亚到我们都是一样,若不带着流血的祭物,就不能够达到神面前,更不能与神和好。献血祭,一方面是叫献礼物的人良心里面得到暂时的平安,另一方面又是叫人记得自己乃是个罪人。严格说来,无论是血祭、是禋祀、是禘祭,都不能真正解决罪的问题,只是个预表而己,“因为公牛和山羊的血,断不能除罪”(圣经希伯来书十4),所以我们的祖先才要一再的做,直等到那真正的、有功效的、更美的祭物来到。
什么才是真正的祭物呢?远从创世记廿二章起,神就已经对我们预言说:“我儿,上帝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这羊羔就是那无罪的神儿子耶稣基督。施洗约翰曾指着他说:“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约翰福音一29),后来他真为我们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在神前成为世人永远的赎罪祭,惟有他的血才能洗净我们的心,除去我们的死行,使我们事奉那永生神。
我们应当确实的知道,真正使“上帝居歆”的,不是那被风吹散就没有了的禋祀,而是复活升天的基督,为我们显在神的面前。是他生命的馨香之气蒙神悦纳,使神不再记念我们从小就怀在心里的恶念。也只有藉着他,人才能真正的如诗经所说“庶无罪悔”直到永远。
亲爱的同胞啊,我们的祖先虽不明白“禘与禋祀”的真意,尚且接继挪亚的传统,用人养的羔羊“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诗经大明),历二千年传至孔子仍不敢旷废。我们今天已经看见了神的羔羊,若是反倒不接受,他们将要怎样的责备我们呢?愿凡有心在神面前寻根的中国人,都能在此驻足三思。
中国人从哪里来之十一 中国人怎样开神
严格地说、挪亚子孙无论属于那一个民族,都在一一九事件(巴别塔)离开了神,但从中国古史来看,我们的祖先在千年之后仍有不少敬畏上帝的痕迹。比如商汤王说“予畏上帝,不敢不正。”(尚书汤誓)我是个敬畏上帝的人,不敢不去讨伐(那罪恶的夏桀)。诗经大明篇题到周文王,也说”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 一直到公元前六世纪孔子时代,仍在用“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中庸)。令我们不得不问:后来的中国,为什么好像更远离了上帝?有三个原因值得思考:
1)阶级束缚:今天中国老百姓不祭上帝只祭祖先,好像我们在传统上是个不敬拜上帝的民族,其实不然。原来中国的老百姓几千年来不拜上帝,不是因为不信,而是因为太尊敬他了,觉得自己以庶民之身不够资格来到那伟大的上帝面前,因为照着古中国与儒家的传统,百姓在祭祀的时候,一定要守住自己的阶级身分,不然就是逾矩,被视为大不敬。背后的道理是:儿子祭父亲、天经地义,人只能祭自己的祖先,谁却能祭神呢?如果有、只有一位,就是那被称为“天子”的一国之君;朱自清先生也说“天子祭天,和子孙祭祖先一样”。这样的礼仪规距,自然加深了老百姓与上帝之间的距离。
2)礼教偏差:以孔子为代表。他虽然可以说是一位尊崇、敬畏上帝的人,但他施教的目标不是为了寻求神,而是为了以古礼来治世,使人们因为敬天畏祖而尽力作一个仁人君子,建立一个有规有矩的伦常社会。这就使后来儒家走上了一条礼教与规范的路,基本上不鼓励、甚至可以说完全放弃了对那位又真又活之上帝的追寻。
3)玄想哲学:以老子为代表。从人本文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哲学思想因着他很早就登上了极峰,以后中国人所有文艺宗教,没有不受他影响的。可是从寻求神的角度来看,老子的为害最大,他把人本性中对上帝的知道、以及一切有关神的事,都用玄想哲学架空了。罪人、审判、天国、与人来往的活神等观念,在他所建立的心灵世界里是无权无分的。没有定义就是最好的定义,人的澈底迷失反成了最清高的精神境界;他所说的圣人,是一个不需要神的怪物,绝不是上帝因为爱世人所差来的弥赛亚。可叹不知多少中国人就在这样的骄傲里灭亡了。近年来他的学说又在全世界大行其道,不是没有原因的。
要观察古中国人进一步远离神的过程,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观察古史中“天”这字的定义之演变。周以前所说的天,就等于是那位能听能看、至尊的上帝(甲骨文、钟鼎文、诗、书、易经里都有他的名字),古文写天字甚至就是个带着头的、站立的人形。他主管邦国兴衰、人的罪罚、收成、雨水、生死。到春秋时代,孔子所说的天仍有很强的主宰成分、与命运相近,他仍以为人可能“获罪予天”,好学生颜回死了,他就说“天丧予!”孟子的天着重于天理、或着说天是一片义理,荀子的天则接近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而老子的天就被确定为一个不可知的自然体,一切的运作与变化,都不带任何目的,更不是为了人。
这样我们就可以看见,中国人在春秋战国时代,曾带着相当快的速度,从思想上进一步远离上帝,甚至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虽然活在破了四旧的新中国,仍脱不开他们的影响。
但是上帝从来没有远离我们,他的爱、他的话、他的救恩与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今天都活画眼前,与中国人文思想的传统,成了何等鲜明的对比,如同生与、福与祸向我们陈明,但愿读者诸君能慎思明辨啊! 古中国与上帝之十二 老祖宗自己说
古中原文明,是完全自发性的本土文化,还是一群已具有高度文化的人,由外地迁来黄河流域定居所促成的文明?传统的教育只支持前面的说法,圣经却倾向第二个说法,因为圣经说所有的民族都是挪亚的后裔,在洪水之后语音遭到上帝变乱,就带着相当高的科技与文明由中东两河流域向四方开展,其中也包括上古中国的文明。
对这一个问题有许多的考证方法,最直接了当的一条路,是看看我们的老祖宗自己怎么说。因为一群文明人若是经过这样浩大工程的迁徙,他们必会把这个长征的故事传与子孙﹐中國人也不例外。然而在中國最早的古文獻中有這樣的記載嗎﹖有的。诗经是古中国各地传唱文学的总汇,其中至少有四篇诗为我们提供了线索。
先看商朝的人,诗经中有一篇名叫“长发”,是商朝人传唱自己的祖先的诗。开头说“浚哲维商、长发其祥”,这是几句好话,说商朝的先人是何等英明有智慧,他的来历又是何等源远流长。他的起源可以从何处开始追溯呢?“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从大水泛滥天下的日子开始;“禹敷下土方”这几个字由字面直解,显然是说那个名叫禹的人物,刚从洪水中下了地。但从前的中国人没有圣经可对照,“禹敷下土方”和接下去的“外大国是疆”,就被解释为禹王安定四方、立定大国的疆界。就算这样的解释,我们仍可以清楚看见圣经“一一九事件”的影子,也就是创世记十一章九节,人向四方分散、各按他们的方言宗族立国的事。
再看周朝的人,诗经中“鲁颂閟宫”讲周朝太王的身世,说他是“缵禹之绪、后稷之孙”;禹的后人、稷的子孙。近代的学者已经考证,商周实为东西并存的两个族群,并且彼此相争。然而这里让我们晓得,无论商周,却都尊禹为他们的直系祖先。阿拉伯人称挪亚为“努”,“禹”会不会就是他的汉语音名呢?其次、他们把禹和稷并列。禹是从大水中出来掌权的那一位,稷是教我们祖先耕种的头一位农夫,这两个身分,也与圣经中的挪亚不谋而合,因为创世记九章廿节特别说“挪亚作起农夫来”,他正是洪水后的头一位农夫。诗经接着说“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周太王与商朝人之间的战争,是迁居歧山南边之后才开始的。由此我们就知道,周民也是从他处迁徙到黄河流域来的。
要细查他们迁徙的经过,我们就得看另一处诗经“绵”,是周人对祖先的追述。“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周民的来源,如棚架上的瓜,绵绵不绝。“土(音杜)、沮、漆”都是河川的名字,他们从一条河来到另一条河,直到了漆水流域。“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我们的老祖宗亶(音掸)父,刚到的时候,尚没有安家立室,只挖土住在洞穴里。“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他一清早骑上马,从西方沿着水涯,一路来到歧山之下。“爰及姜女、聿来胥予”,他为什么与那牧羊族的妻子东来呢?为的是寻找可居住之地。“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终于到了美好的周原,这块地是如此的美好,连苦菜的味道都发甜。“自西徂东、周爰执事”,那时从西往东来的人,都在这块地上定居。
除了古公亶父,还有别人从西边来吗?有的,另一篇诗经“笃公刘”说到一位刘姓老祖宗的故事:“笃公刘,匪居匪康、乃埸乃疆,乃裹餱粮、于橐于囊;思辑用光、弓矢斯张,干戈戚扬,爰方启行。”那忠厚的刘先生,不能在原地继续住下去了,就清理仓房,带上大包小包的干粮,用心计划,也备了各种武器,动身远行。“笃公刘、逝彼百泉、瞻彼溥原;乃陟南冈、乃觏于京,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他穿过了上百的河川,终于看见了宽广的平原。他爬上南边的山冈,瞻望美好的京野,真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啊。“笃公刘,既溥且长、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这块地又宽又长,他测定山影、阳光和流泉,“度其隰原,彻田为粮”他整治耕地生产粮食。“豳居允荒。笃公刘,于豳斯馆、涉渭为乱,取厉取锻”,他渡过渭水取石头,在豳(音宾)山建住处,刘先生就这样在豳山这空地上定居了。
诗经并没有交待亶父和公刘之间的关系,这显然是两批东来的人,带着他们已有的文明,在关中平原一带定居。古公亶父在歧山和漆水,笃公刘在豳山和渭水。他们来的时候,很从容地勘测规划,并没有争战的事,这块地上也没有别人居住。为什么?因为洪水以后有广大的新世界,都是无人的荒地,神藉着语音变乱,就把人催向四方,好各按他们的方言宗族立国,就是这样,我们的祖先来到黄河流域。另外,起初的时候,商朝人会一再迁都,就表示不单他们的人口幅员都有限,他们对于那个常常改道的黄河地势也尚不熟悉啊。
人若不信圣经民族四散的记载,面对这些老祖宗亲口述说、诗经所传下来的优美史诗,当作何解释呢?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中学教育、中国人从哪里来1-[1]..41等内容。 
 中国人从哪里来1-[1].. 16页 免费 蕅益大师所耳闻目睹之见闻... 10页 免费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推荐 3页 免费 中国人从哪里来——华夏DN... 5页 免费 ...  中国人从哪里来:所有中国人都来自南方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中国人从...我们都有一个家 数万年前,现代亚洲人的一支,身上带着 O3 型的染色体,开始...  中国人从哪里来1-[1].. 16页 免费 中国人从哪里来 27页 2下载券 中国人...探​讨​中​国​人​种​的​起​源中国人从哪里来 当 “中国...  便幻 想出超自然的神灵在控制人类,流传着人是神创造出来的,这便是特创论。 ...中国人的焦虑从哪里来 暂无评价 88页 ¥3.80 中国人从哪里来1-[1].. 16...  中国人从哪里来: 中国人从哪里来:DNA 揭秘华夏族
09:02:39 ...《侏罗纪公园》描绘了一副从古琥珀中提取恐龙 DNA 的美妙幻 景.在今天,从三...  中国人从哪里来1-[1].. 16页 免费 中国人从哪里来 27页 5财富值 中国人...5页 1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  那么我们学习历史 从哪里如何入手呢?我们都是中国人,就先来认识一下我们国家的过去吧: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师: 这节课其实是让我们思考一个问题: 中国人从哪里...  中国人的人种是从哪里进化而来_文化/宗教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今日...4页 1下载券 中国人从哪里来1-[1].. 16页 免费 中国人勤劳而不富裕的真...您的访问出错了(404错误)
很抱歉,您要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1、请检查您输入的地址是否正确。
进行查找。
3、感谢您使用本站,1秒后自动跳转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