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5000年前,共工与颛顼帝争夺天下,共工一怒撞断不周山天柱,从此,天不足西北,故日月移焉;三光北转,故云移。地不足东南,故百川注焉。 《楚辞天问》:““康回冯怒,地何故以东南倾?东流不溢,孰知其故?” 千百年来人们只当这是一段夸大了的神化,与盘古开天,女娲补天的故事一样是创始神化 论衡校释如此评价不周山的传说: 与人争为天子,不胜,怒触不周之山,使天柱折,地维绝,有力如此,天下无敌。以此之力,与三军战,则士卒蝼蚁也,盼遂案:陶宗仪说郛一百引作“蚁蛄”。兵革毫芒也,安得不胜之恨,怒触不周之山乎?且坚重莫如山,以万人之力,共推小山,不能动也。如不周之山,大山也。使是天柱乎?盼遂案:说郛引无“使”字。折之固难;使非〔天〕柱乎?据上文例补“天”字。触不周山而使天柱折,是亦复难。信,颛顼与之争,举天下之兵,悉海内之众,不能当也,何不胜之有? 有疑问是很自然之事,如果共工可以有如此神力,撞断不周山天柱,那么何至于被颛顼帝,而至部落流散,最后被发配至幽陵呢? 但万事总有原因, 在全面解读了古史之后,经过严格推算,计算出来不周山之里程。 但在卫星地图下行至计算之里程时,先是一个扇形山十分引人注目,但此山外形只是一个小圆扇,并无不周之特点。反复测距,认为就是扇形山的尾部地区,此点正有一小方形面积区域,结果放大,一个正方台出现。此方形区域与周边地貌皆不同,表面光滑,如同熔岩流过。而中心凸起,中心有一裂口。
楼主发言:178次 发图: | 更多
因为原来设想不周是一个残缺的环形山体,并非方形。仔细端详,恍然大悟,这就是不周山之折断天柱。不周其实是天柱,而非不周的形状! 此柱为边长大体15公里的正方型 看上去,就如同一根巨大的天柱,被折断的样子!
埃及说,苏美尔说,犹太说的可以睡觉了。所有古史已经完全揭晓,我有空会发些远古时期的地名所对应的景色,让大家了解5000年前的地点到底是哪里,哪里是雁门,哪里是恒山,哪里是轩辕之丘,鸡头是哪里,釜山又在何处,什么是河,哪里是江,后稷之所葬,建木之所出!!!
夏桀之首都,夏都斟?,《史记?吴起列传》言:“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 羊肠是为雁门,伊阙是为空桑。
@wslgt888
09:03:08 因为原来设想不周是一个残缺的环形山体,并非方形。仔细端详,恍然大悟,这就是不周山之折断天柱。不周其实是天柱,而非不周的形状! 此柱为边长大体15公里的正方型 看上去,就如同一根巨大的天柱,被折断的样子! ----------------------------- 发个正面图(侧视图)看看。
可以看出,不周山周边是沙土,而凭空就有这么一块巨大的岩石结构,表面的纹路就如同扭断一样!
更重要的一带,不周山不是在什么人迹罕至之地,而是一条5000年东西交往的必经之路上!经过此地的人口不知有多少!
轩辕之丘,不解释,正确率百分百,位于夏九州之古冀州,天下之中,先睹为快
“轩辕之丘,无草木。多丹粟,多青雄黄。”古籍的记载于实际是一模一样,不差半分。
轩辕之国,轩辕氏所居,黄帝所出
继续啊
@逡巡者004
21:12:21 继续啊 ----------------------------- 来个昆仑之丘,不解释,黄帝之所葬,轩辕国正南100公里处
不周山就是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麻池的崩尖子..
吕氏春秋,白民之南,建木之下,盖天下之中也。 建木之地,众帝所上下。
夏王朝找不到,现在搞个光秃秃的山,当成不周山。以此想撇清和苏美尔的关系。 土著派何苦自卑也。
@公丘子桓
21:47:25 夏王朝找不到,现在搞个光秃秃的山,当成不周山。以此想撇清和苏美尔的关系。 土著派何苦自卑也。 ----------------------------- 文明西来是对的,但问题你不能随便找个爸爸,带入文明的人与苏美尔埃及是没有直接关系的,是来自高寒地带的人群。
在地上找不周山,无异于缘木求鱼。
@skykinglu
16:18:40 在地上找不周山,无异于缘木求鱼。 ----------------------------- 《山海经。西山经》:“ 西次三经之首,曰崇吾之山,西北三百里,曰长沙之山。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找对这条山脉就行了。
禹所导积石
大禹治水之地 大禹只治理过一条河,而且目的是通路。“遂公?“:“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随即为遂,,而非堕,遂意为险峻的山谷,这里使动为钻山之意。大禹治水目的是统一交通,实现对此山谷两端的管理,任土作贡。 《叔夷钟铭》“伊小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堵”。此地即为禹之堵,而非禹之都,在古史解密以前不要相信所谓古语言专家的话了。在此堵被解决后,东西方的交通彻底打开了!!!
不周山乃是月球,有山不合,意为月球与地之间不是连着的。因为月球的原因,地球的自转也不像现在固定模式,受月球的影响,那时的地球能够均匀分配太阳的热量,那时应该更适宜生命生存。因为上古战争,导致不周山(月球)脱离轨道,引起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此有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流传至今。
这张比较清楚。大禹所治水的这条河位于一段20多公里的峡谷区,今天这条河与山体之间是公路,大禹所做的事情是疏通河流,并且加宽加固河边的道路。而大禹之前,河水是淹没整个峡谷的,无法行人走车。
历山氏之历山。历山氏又为神农氏,炎帝之系也。 为什么与大禹治水联系起来,就是因为峡谷未通,而历山氏之人必须行山于这条长达3000公里山脉的南北之间。这条古道今天在户外驴友中大大的有名。
炎帝,又称赤帝,因为所处于一条赤色的山脉而得名。而赤县,也是因为这条200公里的赤色山脉的缘故得名,在夏九州中,是为中则,中则即一劈两半也。
丹水。 《竹书记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后稷放帝朱于丹水。 &容成氏&也记载“昔??於丹府??陵之?”。
丹水之所以称丹,因为丹水以西200公里处是最早的铜矿,“丹”就是这里,夏后氏400多年的铜矿开采全赖于此,所以逐渐衰落
河水,出东北隅
江水,入开母之北
细柳城。 中原儒生说:“日出扶桑,暮入细柳。”
暮入细柳
上池 《竹书》:“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再保庸会于上池,诸夷入舞。”
给力
泊舟山
洋水,出西北隅 《初学记》:蚩尤登羊水以伐空桑。“羊水即洋水。
黑水,西膜人谓之鸿鹭,出西北隅,大禹所治之水
赤水,出东南隅
这些照片是哪里啊?
@苜蓿09
22:04:35 这些照片是哪里啊? ----------------------------- 我特意不写是哪里,只想让人一睹为快,日子轻松点。因为论证起来非常艰辛,但准确率在90%以上。 具体在哪里,可以看我在本论坛发表的其他文章。
、、、、
古洞庭,三苗东界 吴起曰: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彭蠡泽,三苗西界 吴起曰: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
诸冯,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诸冯二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诸冯三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看了楼主的几篇文章,不能说没有见地。个人认为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确实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即便可能是错的,但楼主的思路和思考方向值得借鉴。 希望不要争执,且看看又能怎样。就是错了,难道会一夜之间改变什么么?莫急! 史学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楼主也不必太过要得到认可,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不可执着,不可不执着。
@随笔从容
00:08:35 看了楼主的几篇文章,不能说没有见地。个人认为本着客观、务实的态度,确实很有研究、参考价值。即便可能是错的,但楼主的思路和思考方向值得借鉴。 希望不要争执,且看看又能怎样。就是错了,难道会一夜之间改变什么么?莫急! 史学研究是个漫长的过程,楼主也不必太过要得到认可,只管耕耘,莫问收获。 不可执着,不可不执着。 ----------------------------- 谢谢。历史会证明我是对的,这一次历史是真正的被破解了,我说出来的是少部分,可以慢慢留意。
负夏1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负夏2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负夏3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负夏4
一下子到新疆了阿。
鸣条1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鸣条2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鸣条3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夏在中国
鸣条4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
夏后氏之西河都 《竹书纪年》后发即位,元年,诸夷宾于王门,
夏后氏之西河都2 《穆天子传》:”壬寅,天子登于铁山,祀于郊门。“
夏之都城-老丘 夏鼎盛期150年之都城
夏之都城-老丘 建木之地,天下之中
夏之末都
斟? 北有羊肠,南有伊缺
夏之末都 斟? 依黑水而南望伊缺
好东西,光照片就令人神往,一场 大水,世界文明都断层了,地球这么大,5千年之前的文明没有哪个民族有定论,有个SB叫什么公知狠还是什么丘的,拿几张各种族面相照片就论断各种族和文明的传承,真是搞笑,长了一幅猪脑,没什么基本常识,需知基因遗传都以万年计算,几张千挑万选的相片能证明什么?简单一想就能看出那SB有多无聊
@唯心不易zyt
11:42:09 好东西,光照片就令人神往,一场 大水,世界文明都断层了,地球这么大,5千年之前的文明没有哪个民族有定论,有个SB叫什么公知狠还是什么丘的,拿几张各种族面相照片就论断各种族和文明的传承,真是搞笑,长了一幅猪脑,没什么基本常识,需知基因遗传都以万年计算,几张千挑万选的相片能证明什么?简单一想就能看出那SB有多无聊 ----------------------------- 你说的这位我认识,但我认为不要这样说别人。我们这个文化需要这样的探索者,哪怕是错了。夏的考古之所以没有进展,是无意与有意的结合,你懂的!
瑶池 《穆天子传》: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瑶池 《穆天子传》:乙丑,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瓜?之山 《穆天子传》已亥,至于瓜?之山
《穆天子传》:至于瓜?之山,三周若城
积石之山 穆天子传:“甲辰,至于积山之山”
积石之山 《山海经》:“河水出东北隅,以行其北,西南又入渤海,又出海外,即西而北,入禹所导积石山。”
积石之山3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
本篇没有为什么,愿意了解多的,可以在本论坛看曾天山作品: 《舜出生地“诸冯”的揭秘》 《穆王西游华夏故地》 《河与积石》 《殷商的起源》 我将要全球第一次重现3600年前的史诗级的大片:商汤与夏桀之战!
@wslgt888
17:56:55 夏后氏之西河都2 《穆天子传》:”壬寅,天子登于铁山,祀于郊门。“ ----------------------------- 乌鲁木齐红山
首战昆吾,此为昆吾之地,昆吾位于夏地的中心点 史记”?是?,夏桀?虐政淫荒,而?侯昆吾氏??。?乃??率?侯,伊尹??,?自 把?以伐昆吾,遂伐桀“ 汤放桀之战
首战昆吾 汤放桀之战
首战昆吾,昆吾者,夏末之霸主,夏桀的台柱 汤放桀之战
首战昆吾,商汤的进攻路线是东向西 《淮南子?主??》:“?革?三百”,《?氏春秋》:“殷?良?七十乘,必死士六千人 汤放桀之战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