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道歉中国雨人是中国军师吗

方舟子:那个马伯庸基本的中国历史常识都没有
观察者网编辑
关键字: 方舟子马伯庸秦始皇小篆战争书同文
上海博物馆青铜部研究馆葛亮先生在评论中首先指出,所有古代简牍上的文字,都是用毛笔书写,而不是刀刻的,“刀笔吏”的刀只是用来刮去错字。因此马伯庸描写秦始皇厌恶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刻痕”、“写下‘知道了’三个字,都要埋头刻上好久”,都是不可能发生的。
对此,知乎作者@?瑾昀更提及了一个常被误解的史实:商周时期的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是用毛笔在竹简上写字的,甲骨、钟鼎彝器上的文字,并不是商周文字的常态。
葛亮还指出,相对东方六国文字而言,秦文字并不是“简化字”,而是最保守、最接近西周春秋文字的一种,在一定程度上,秦统一文字甚至起到了文字“复古”的作用。比如马亲王的“马” ,秦文字与西周晚期至春秋的字形几乎全同,而东方六国的“马”字,有些已简化到只剩一个框加几横的地步了。
与教科书上常见的描述不同,他表示,秦始皇统一文字的主要内容,是规范字形与用字习惯,而不是简化。
此外,秦人书写在简牍上的文字,不是“小篆”,而是秦隶。篆书只是用于金石铭刻的“标准体”,而不是日常使用的“手写体”。知乎作者?瑾昀进一步指出,隶书与篆书在战国时代并行,两者是互为补充的书体关系,与今天的“楷体字”与“宋体字”的关系相当。
在马伯庸的小说中,统一的“规范字库”是一夜之间,由少数人“创造”出来的。葛亮则认为不可能,“小篆”是春秋战国时代的秦文字逐渐衍变而来的,秦统一前后的文字,并没有明显的区别。
对于秦始皇“简化汉字”的误解,知乎作者@?瑾昀总结了几点:
“书同文”最核心的内容是用保守、尊古的“秦文字”统一剧烈简化的“六国文字”。若是非要“以古喻今”,那应当是用当前最恪守传统的韩国汉字去统一汉字文化圈内的其他汉字标准(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等)。
与近现代的汉字简化中“同音替代”相反,“书同文”增加了使用的汉字数量,同时缩小了每个汉字的字义范围,使得每个汉字能够各司其职、精准记录汉语书面语。
秦始皇从来没下过“简化汉字”的命令,因秦始皇而改动的秦文字用十个手指头就能数完(其目的大多是为了避讳,而非针对汉字形体的简化)。秦文字相对于西周文字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几百年里缓慢完成的。这种变化是没有政治干预的自然演进。
以上就是知乎上挑错的大概情况。
用网友的话说,讨论马伯庸的历史功底意义不大,那么这些问题能不能得出马伯庸的历史知识不足,或者用方舟子的话就是“中国历史常识都没有”?
我想,我觉得,我认为……我不知道……
喂,他↓有安保基金,我可没有!
不过对知乎上的各位大神,小编还是要说一句,假如连大家用来检索知识的度娘也不对,你们给百科纠错的效益,难道不比找亲王麻烦要高吗,为什么大家最容易获取的“常识”都是不可靠的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孙武Hi,这是的腾讯微博,别吝惜你的关注,赶紧登录,和TA互动吧!
正在加载...
Copyright & 1998 - 2016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