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别人说。李白李白的剑术是大唐第二排名第2的剑士!...

张大春:扭曲的李白与扭曲的大唐(2)_历史频道_新浪网
张大春:扭曲的李白与扭曲的大唐(2)
  三、大诗人的梦:我要当“国师”!
  新浪文化:李白又是怎样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地结识高层甚至皇帝的呢?关于龙巾拭吐,御史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这些传说,您认为有可信之处吗?
  张大春:关于力士脱靴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从宋代就开始流传的一种说法是说,高力士为了报脱靴之仇,在杨玉环面前栽他的赃,说:李白把你比成汉成帝时代的赵飞燕,“可怜飞燕倚新妆”,这是侮辱你,赵飞燕是害西汉从此走向下坡的人。杨玉环非常生气,从此经常在唐玄宗面前说李白的坏话,每当唐玄宗想要给李白什么正式的官做的时候,杨玉环就反对。
  是另外一个版本我倒觉得比较可信。就是当唐玄宗看到李白,非常喜欢,两个人聊天聊得很兴奋,距离又这么近,他跟李白说你把靴子脱了吧,舒服一点。那个时候的人不像我们现在有椅子坐,窝在那里穿着靴子别扭,李白就叫高力士,来,去靴。他并不知道高力士打小就跟着唐玄宗的。唐玄宗在当时可能也是不愿意或者是基于某一种礼法,他没有斥责李白,他就让高力士就把他的靴子脱了。
  这场会面结束的时候,唐玄宗回头看着李白走出去的背影,跟高力士说了一句话,此人固穷相。就是说这个小子本来就是一个上不了台盘的人,有一点钱了,有一点地位了,就来这个。我认为这个传说比较接近真实。
  所以唐玄宗不可能真正大用李白的,他要的是大臣,大臣是一种起码风范、气度,先不讲学问能力,你表现出来的小人得意的样子,就失去了大臣的风范气度。在见李白的时候,也是天宝元年,唐玄宗正值盛年,判断力是相当英明的,我觉得这个传说比较合理。
  至于李白为什么能够接近到皇帝。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根据李白接触的人,以及关于他的传说或者笔记,甚至是史料的拼凑,我注意到一个现象,在李白进入宫廷的一年多中,和他有接触的人,比如玉真公主、吴筠、司马承桢、贺知章,还有元丹秋,统统是道教上清派的核心,有一个名词叫仙宗,包括李白。年纪最大的是司马承桢,司马承桢本人就是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传人,换言之他是整个道教教派的力量。
  我认为是这些人想送一个人到皇帝身边,以产生无与伦比的政治影响。上清派的政治理念是无为而治,而李隆基不是无为而治的君主。尤其在中年以前,李隆基都是在积极地开拓、发展,并且想尽办法让帝国更为富强。
  李隆基肯定也想利用上清派,为什么呢?为可打击佛教,他要提升道教的力量。道教的上清派一直到元代,都有非常巩固和庞大的影响力。他们有资产,有地位,有名望,而且他们还会法术,甚至会治病,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就有孙思邈《千金方》。关于客观的、自然的、生物的,植物的知识,上清派是独领风骚的。
  除了在逻辑辩论上搞不过和尚以外,道教相比起佛教唯一能占上风的时期就是盛唐时期,也就是李隆基在位时期,也就是司马承桢担任第十二代掌门人时期。他们要送一个人到李隆基身边去发挥更大的影响力,不是不可能的。而你回头看,李白的婚姻,起码第一次的婚姻也跟上清派有关。我就推算是有那么一个集团的力量在后面,鼓舞着李白,而且最后还成功了,只是李白自己太不争气。
  唐玄宗看到李白时说,“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何以及此!”如果不是平常就有道义,怎么可能名声这么大。什么叫道义?我们现在讲江湖道义,你对我,我对你好,你借我钱不要我还,那我就两肋插刀。可是这个道义,唐玄宗说的道义是指道教的教义,大概唐玄宗对于李白与上清派的关系也有底,上清派也到处去替李白宣扬他的名声。这是两条路,一条路在基层,一条在上层,整个社会力在他身上使劲。
  四、李白与时代的误会:至少还留下了诗与词
  新浪文化:我听您刚才讲这么多,有一个感觉,觉得李白是一个特别难定义的一个人。
  张大春:应该说他有强烈的进取心,有那种功名的欲望,但在人格上又实在承担不了太多责任的;可是另一方面,他对朋友很讲道义的、很能施舍的。实际上他也认为并不需要累积个人的财富,他并没有很高的物质的欲望。对他而言,他只要“玩一把”,我只要让这个天下变好一点,我就不玩了,就像赌徒一样。
  新浪文化:他也不是真正的忧国忧民的士大夫?
  张大春:他脑子在想他自己,就已经满了。他不像杜甫,经常在诗里面写对现实的忧虑,或者把个人跟家国连起来。李白好多诗都是应酬人的,而且你也可以这样说,他很多诗是有现实目的的,不管怎么说,他赖以谋生的环境,绝大多数的场景都是在歌楼妓馆,都是与那些最纠结于现实里头的人,相互地来往着。我觉得那是一个非常可贵的经验,也是蛮惨的经验。
  新浪文化:为什么蛮惨的?
  张大春:他没有真正完成过他的梦,他的梦一个一个碎掉了。他到了晚年,投入到了永王李璘的阵营,那是一个造反的部队。杜甫有一首诗叫《不见》,那首诗里面就说到了,天下的人都要杀他,全天下人一说李白,就是叛乱分子。“不见李生久, 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 吾意独怜才”。
  但就李白就是写出了那么好的作品。
  我估计他还有一个可能性,李白写了可以唱的诗。我认为他在酒楼歌馆或者歌楼酒馆这样的场合建立起他最基础的声名之后,他也知道这个可以散播的,因为来往四方都是读书人,都有可能是做官的人。所以他不断在这里经营,所以他很大一部分在诗史上的贡献,是在这种场合你作的诗,哪怕用各种典故,也得想办法写一些诗让人去唱的。
  虽然我可以写古典诗,我恐怕那些古典诗不能直接给周华健谱曲,所以我得给周华健写《江湖》。就在写的时候我悟出来一个道理,唐诗是可以用曲牌来唱的,怎么唱呢?
  我们随便举例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他的一首《望庐山瀑布》。我就在小说里设计了这样的场景,他在妓院里,***在旁边吵吵闹闹,他有点无聊,随便拿起一个纸板子来写。***一看,可以唱,用忆柳曲唱给你听。忆柳曲现存的词牌是118个字,而且是宋代就有的,听说唐代就有。
  忆柳曲有118个字的空格,你只有28个字,怎么唱?重复、中间换字,这样唱起来或者念起来就是一个宋词。&&&
  有很著名的一首唐五代词,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相传是李白所作。我认为这首词和李白绝对有关。我现在正在做一件事情,把《平林漠漠烟如织》这首词重新变回七言绝句。我干了不少这样的事,所以在《大唐李白》的小说里,尤其是第二册、第三册。我们通过一个还原的动机,替他写出他可能写的东西。我们说小说是虚构,我最多的虚构是这方面。虽然大家不承认,可是到后来大家只好承认了。因为我连他的菩萨蛮都回成七言绝句。
  他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士人,他是把大量民间的口语放进了他的创作里面,但是他并没有放弃那些很典雅,很古拙的东西。由李白我常常想张无忌,他被放在布袋和尚的大布袋里,捆起来,他浑身的真气发不出来,被袋子一蒙,把功练成了。李白就是这样,他这里没有出路,那里没有出路,到最后好不容易找到歌楼酒馆,真气勃发,他就练成了。可以说他开创了新的文学传统。
  新浪文化:您之前就说过小说的主人公,一个是李白,一个是大唐,您刚才说的那些就是您的另外一个主角就是大唐,感觉看起来非常复杂,非常多元的时代。
  张大春:大唐是M型社会,最有钱的人和最没有钱的人,构成了M的两端。国家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也是压榨另外一部分人。大唐比较侧重于一部分人拥有国家最大的资源,而且相信它就是稳定的基础。这样社会里的很多骚动,隐忍到一定时间就会爆出来,安史之乱就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牵涉到国家资源分配的问题。在一个我们号称是盛世的时代,你的确会看到这个朝代的标记,比如说富裕,物资充沛。可偏偏在盛唐时候,唐玄宗没有解决通货不足的问题,日后也没有解决,这个要花很多篇幅解释了,因为是经济学上的问题。
  五、知识与趣味:好奇心成了时代的稀缺品
  新浪文化:您的这本书,读下来的感觉“故事性”比较少,比较少以事件来推动情节的发展,甚至您自己也随时打断对事件的叙述,加入掌故、引入背景,而给那些好奇于情节发展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阅读障碍,您是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呢?&&&
  张大春:一般我们读小说,只要想成它是小说,脑子里想我在读一个小说,多半希望能够看到两样东西,一个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一个是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一般我们读小说,会无意识地顺着一个时间轴线,要不就是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要不就是知道过去发生什么事以至于如此。
  这种惯性,我称之为一个隐藏的时间轴线,所以我们无论是现在的小说使用的技巧,或是古典小说、传统小说,大概都脱离不了这种隐性的时间轴线。
  我是很想在唐代这样看起来很古典的材料里,融进一个现代小说。现代小说包含以前的文学传统中没有人使用过的一种叙述手段,就是打破以前的单向的、从早到晚的叙述轴线。
  所以读者在读《大唐李白》这部小说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它散出去了,又收回来了,又散出去了,又收回来了。你就会想到一件事,到底小说的主要的东西是时间轴线呢,还是小说散射出去的那些背景?明明应该放在注解里面的东西放到正文中说,可能会根本就取代了正文。
  在我过去写小说几十年经验里,曾经有两本书是采用类似的手段写的。大陆引进了一本是《城邦暴力团》,还有一本大陆没有引进的叫《没人写信给上校》,这是借用了马尔克斯短篇小说的题目,写台湾真实发生的海军上校被谋杀的案例。
  那部小说中写,几位涉嫌谋杀上校的人中,一位已经放出来。小说正文写一段,接下来有很多注脚,用了180几个注脚。很有趣,比如文本里提到的一个人骂另外一个人杂碎,我会在注脚里注“杂碎”是什么。当然还有点玩笑的成分,可是多多少少是利用这个注脚干扰正文的力量。我有这样的企图,反单一叙事轴线的和单向叙事轴线。
  这次做得更完整一点,这次连注释两个字都没有,把你想要解释的全部塞在正文里,塞在故事中间。有人说比较难读,那是因为它改变了你读小说的习惯。我也有朋友说,《大唐李白》是一本用小说体写的文学史。这话蛮有趣的,如果你换这个角度来看,这是一本真好看的文学史!
  新浪文化:您之前也说过现在在台湾,大家对比较深刻的知识和趣味有一种整体的淡漠,您现在还是这么认为吗?您认为大陆也是这样吗?
  张大春:台湾一直这样,越来越严重。大陆我不清楚,没有那么熟悉。我反而觉得我在微博上,有的时候我会看到会讨论很热烈,至少在我的那个版面上,比如有一天我说将(jiang)进酒,有人说将(qiang)进酒,后来我用另外一个朋友的话来解释,大家就弄清楚了,应该读jiang,不应该读qiang。很多人上来讨论,讨论好几天,这个在台湾不容易发生。那么执着于认字这件事情,这个对我来讲这已经是证明这边的读者普遍很用功。台湾现在整体变成小吃街了,除了小吃不谈别的事情。
  新浪文化:但是大家传统上来说都是认为台湾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
  张大春:应该说从1949年以后,一开始是这样子的。我们年轻的时候有一批非常好的老师,现在他们的年龄都在80、90岁以上了。到我这个年纪的人,去当老师,大概教养已经远不如他们了。比我再年轻的人当中小学的老师,他们的基础教育就已经很差了,更不要说现在还在当学生的,相当差。有过气宇轩昂的一代,但现在不是了。
  新浪文化:这可能是全球化时代、互联网时代不可避免的一个普遍现象?
  张大春:台湾对全球化浪潮的冲击特别没有抵抗力。我们的教育,尤其是文史方面的教育,扰入了太多现实政治的问题。“去中国化”在台湾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思考的主流,那个去中国化包括“去中国文化”化。我们为什么要认识长江和黄河?在那种认知范围里,人好奇心都被缩减,懒的人说正好不要去读那么多东西了,更不要说有些别有用心的,希望把中国文化符号变得更隔膜。
  新浪文化: 所以您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变现状吗?
  张大春:我那天还在台湾公开地发言,我最后就吹牛,我说你们老是怕,碰见什么事情都怕,我说没有什么好怕的,软实力台湾不是没有,我不是还在写嘛。
  我说“我在”,不是为了强调我。人人都应该想想:你还活着,你不能成为小吃街的动物。只要有了“我在”的自觉,他就要去问我从哪里来,或者我继承什么、或者我为什么如此。他随便问几个非常简单的思想问题,他就不会让人失望了。但他就是不问,他就是我要,我要吃,我要名,我要钱,我要买……他要的是“我要”,不会想我是存在的物体。
&&& 采访:董乐& 整理:高登科
(责编:gaodengke)
&&|&&&&|&&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智投·聚焦
张国焘认为***有着超凡的魅力和政治能力,他认为作为一个农民社会主义者,***有一...
1944年,抗日战争的第七年,日军发动“一号战役”,横扫了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唐朝剑客排行榜出炉!李白倒数第一
我的图书馆
唐朝剑客排行榜出炉!李白倒数第一
以下排名为小编个人意见,仅排大唐剑客,唐朝之外不列,不以剑为主要兵器的将军也不列。Top8:李白----青莲剑仙太白醉剑,杀人红尘中,深藏身与名。Top7:许宣平----太极剑道许宣平是李白偶像之一,李白多次拜访许真人,奈何找不到。于是题诗:“我吟传舍诗,来访真人居。烟岭迷高迹,云林隔太虚。窥庭但萧索,倚柱空踌躇。应化辽天鹤,归当千岁余。”Top6:荆十三娘----空空布袋仗剑来去,于重重守卫中,一夜取人头,装在布袋中。Top5:公孙大娘----剑舞倾城公孙氏为唐宫第一舞人,杜甫诗曰:“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Top4:聂隐娘----隐剑无影聂隐娘剑术之快,大白天于闹市杀人,人们也看不见是聂隐娘所杀。Top3:兰陵里老人----七剑连星同时可运七把剑,将剑抛起,插入地上,恰好成北斗七星形状。Top2:沩山僧----御剑凌云剑藏在指甲下,凭空变剑,飞奔而去。写过“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诗人齐己看见后大为惊叹。Top1:裴?----掷剑入云把剑抛几十丈高,剑如闪电一样掉落,裴将军可以轻而易举拿剑鞘把剑接住。人称剑圣,李白拜其为师。李白诗歌、张旭草书、裴?剑术并称“唐代三绝”。关于李白剑术大唐第二的说法,小编已在《李白的武功天下第二吗?》中论述过。以上所列人物皆有侠客风范,或为历史人物,或为传奇人物。如有意见,欢迎探讨。
馆藏&18296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