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去鄂尔多斯皇室国际酒店玩过吗?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hott5d/3553483/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Apache/2.2.15 (CentOS) Server at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区腹地,距省城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均为160公里,属祁连山脉的东麓,总面积5848.4公顷,海拔米。吐鲁沟因峰奇石怪,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而又名&吐绿沟&。这里地貌徒刑奇特,风光秀丽,植被垂直分布极为明显,顶部是丰富的草场,辽阔的牧场,山腰林木矗立,山脚农田覆盖。园内地貌起伏剧烈,山势嶙峋,可充分欣赏自然风光,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吐鲁&是古代蒙语,意为&大,好&,或&美好的果园&。吐鲁沟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受山地气候影响,降雨丰沛,沟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成为一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区内有发源于俄博峰的吐鲁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至三岔汇合后,经前沟汇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沟内,两岸步移景异,所象万千。
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城西南五公里处,距兰州市60公里。古因&常有白云浩渺无际&而取名&栖云山&。早在西周时已成为道人凿洞修行之地,清康熙年间取复兴之意,改名&兴隆山&。本世纪五十年代,全山亭台楼阁以及庙宇就达70多处,景点24处,成为佛、道胜地。
兴隆山为距兰州市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主峰由东西二峰组成,东峰&兴隆&海拔2400米,西峰&栖云&海拔2500米,二峰间为兴隆峡,有云龙卧桥横空飞架峡谷。现栖云峰有混元阁、朝云观、雷祖殿等殿阁;兴隆峰有二仙台、太白泉、大佛殿、喜松亭、滴泪亭等景点。史载,公元1227年,成吉思汉的灵柩运至兴隆山,密藏于大佛殿内;1949年8月才迁往青海塔尔寺;1954年,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迎回,安放在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新建的成吉思汗寝室。兴隆山因这段历史而更加著名。
3、五泉山公园
位于兰州市区南侧的皋兰山北麓,是一处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遐迩闻名的旅游胜地。公园景点以五眼名泉和佛教古建筑为主,海拔1,600多米,占地267,000平方米,有明清以来的建筑群10余处,1,000余间,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园内丘壑起伏,林木葱郁,环境清幽;庙宇建筑依山就势,廊阁相连,错落有致。
五泉山因有惠、甘露、掬月、摸子、蒙五眼泉水而得名。五泉山中峰高处为古建筑群。从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有蝴蝶亭、金刚殿、大雄宝殿、万源阁、文昌宫、地藏寺、千佛阁等古庙宇依山就势排列,层层相叠,以石阶亭廊相连。中峰两翼为东西龙口,五泉沿东龙口──文昌宫──西龙口一线呈弧形排列,悬于山腰。各泉间又以石阶栈桥和亭阁四廊相连。
五泉山于1955年辟为公园,原有的亭台楼阁都已修茸一新,经过绿化和建设,园内曲径通幽,现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胜地。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山上举办庙会,除浴佛和法事活动外,还设有花卉展览和各种民俗文化活动。每年春节期间还举办灯饰展览。五泉山现已成为兰州人休闲旅游的首选去处,也是来兰游客值得一游的理想目的地。
4、水车博览园
介 绍 兰州水车博览园的南大门(正门)是一个造形独特的木架结构的大门,它既是抽象化了的兰州水车的一个组成部分,又寓意着兰州是一个两山(兰山、白塔山)一水(黄河)的山水城市。
进入大门,是水车博览广场的第一部分-水车广场。水车广场以知名于国内外的兰州水车为主体,并荟萃中外不同形式、风格迥异的水车数十轮。因此,兰州水车博览园是世界上水车品种、数量最多的主题公园。其中,兰州水车以其独到的构造、精湛的工艺、雄浑粗犷的独特风格成为中国水车的代表。
在水车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雕像,他就是兰州水车的创始人段续。雕像左侧是南方竹制筒车,右侧是段续创制的兰州木制水车。公元1556年,段续就是根据南方的竹筒水车创制了雄浑粗犷的兰州水车,成为金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此,兰州被誉为&水车之都&闻名于世。
与水车广场相连的是水车园。水车园以12轮兰州水车为主景,是历史上的&水车园&旧址。园内黄河奔腾,水车旋转,渠水蜿蜒,各种花草树木错落有致,再现了黄河、水车与农业生产的和谐景象。
水车广场东侧便是文化广场,由旅游纪念品商店、黄河奇石馆、兰州近代历史博览馆、演出广场等场馆组成,以图片、文字资料、实物、文艺演出等形式多角度反映水车文化。
交 通 乘140、26路公交汽车可达。
5、青城古镇
被誉为&风雅之地&的青城古镇,位于榆中县北部的崇兰山下,距兰州110公里、白银30公里、榆中县城54.2公里。总面积138.04平方公里,辖14村、7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2万,耕地1.44万亩。这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1450米,地形呈狭长地带,黄河流经北部,属典型的黄河谷地。气候温和,水源丰富。适宜种植瓜果蔬菜,尤其以盛产绿烟闻名。自古以来,经济发达,借助黄河水运,成为兰州通往北方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这里由于古老悠长的历史而积淀的丰厚传统文化,使青城镇成为黄河上游独具特色的一块风水宝地。古老的历史
根据《甘肃通志》《兰州府志》《皋兰县志》《榆中县志》《金县志》记载:青城为宋代大将狄青擢秦州刺史巡边时所筑。《宋史&狄青传》也记载:&宝元间,元吴反,青为延州指使,以功累迁西上总领事门副使,擢秦州刺史、泾原路都总管,经略招讨使。&青城原名&一条城&,约二里许,东西长、南北狭,故名,民国时期老百姓简称为&条城&。东门名&巩安门&,上有朝阳阁,结构宏伟,悬匾额:&条城堡&。南门名&威远门&,上即文庙。后代为纪念狄青,又将条城呼为&青城&。
根据青城《罗氏族谱》记载:宋宝元时,狄武襄公擢秦州刺史。有豫章罗月泉先生者,为宋儒从彦之曾祖,武襄聘为幕客。狄武襄公巡边至定远,筑一条城。月泉襄办屯田事宜,因侨居一条城。后还豫章,至裔孙柄之复迁于条。这也是狄青修筑青城的佐证之一。
明末,随着鞑靼势力的北退,青城人逐渐过河北移,先水川、强湾,继而王岘、武川,还有其他一些地方。随着人口的迁徙,条城的外延也扩展了。从一些地方资料来看,清末时还没有水川之名,而称&一条城河北&,在民间则统称为&条城&。到了本世纪初,条城地域的范围大约是今榆中的青城、白银的水川、强湾、王岘、武川等一些地方。这个地域有200平方公里左右,现在生活在这里的&条城&人达十多万。而现在的青城,仅指黄河以南的青城镇。独特的建筑
青城的街巷依城为界为棋盘格式,整齐有序,主次分明。主街以商铺、粮店、药店、餐馆、铁木加工铺为主;民宅则顺小巷而建。现存的50多处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这些民宅绝大多数是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时期的建筑,主要分布在城河、青城、新民三个村。其中有明代建筑一处,清代建筑33处,民国建筑15处。其中完整的四合院有12处,比较完整的四合院18处,残缺的有14处,仅存门楼的有16处。
古民宅从大门到照壁,从堂屋到厦房,从墙肘到屋檐,从门扇到窗户,处处都有精美的砖雕、木雕图案。&福禄寿&、&琴棋书画&、&十二生肖&、&吉庆有余&;盛开的牡丹,飞舞的凤凰,既有装饰效果,又有耐人寻味之处。砖雕&教五子&、&渔樵耕读&,刺绣作品&百鸟朝凤&、&威震四方&,剪纸作品&葵花向阳&,地方小曲子&西厢调&等都是精巧之作。周姓的前门两侧卧有两个巨形的黄河石,六柱木刻大门前肘墙下砌有两块长方形石板;还有一处被叫做&四扇门&的大门前放置着两个青色的刻有纹样图案的石鼓。无论破旧的,新建的,水泥的或者木刻的,几乎所有大门前都安置有两个石鼓或近似石鼓的石墩。这一乡俗源于记载功德的传统文化,而后演变为保家太平,用作镇宅避邪。围绕这一主题,民间匠人们创作了雄伟逼真的石雕狮子,二龙戏珠的双面石鼓,更有自然形态的黄河巨石,微施雕琢的青色石板,原始笨拙的黑色石墩,以及碗口大小的各种卵石。日,在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会议上,青城镇古建民居被列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之一。
列为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有青城隍庙献殿、青城书院、高家祠堂、二龙山戏楼和50多处民宅四合院。
青城隍庙。原址初为秦州刺史狄青的议事厅,故又称&狄青府&,始建于宋仁宗宝元年间(1038年一1039年)。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改为守备府,是一条城守备军指挥部的所在地。清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改建为城隍庙,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在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近年又集资修复了门楼及戏楼,这里成为当地人们进行文化交流、休闲娱乐的场所。不久,还将修建青城碑林,将散落各处的历代石碑陈列于此,构建地方历史文化。
高家祠堂。青城高姓为山东移民,祠堂是高姓祭祀先祖的场所。始建于清高宗乾隆五十年(1785年),占地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殿堂、廊坊20多间。过厅悬有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建筑风格为典型的明清时期建筑,造型独特别致,气势宏伟庄严,院中一株百年古柏巍然屹立,使整个祠堂更显古朴典雅。2003年,被列为甘肃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别具一格的特产
(一)兰州水烟的主要产地
青城种植水烟始于明代,是兰州水烟的主要产地之一,其质量优于其他地方,原因是本地的土质、水源,决定了烟叶膘分厚实;其次是收获季节,河风凛冽,烟叶干得透,运于南方过长江,烟丝回潮变色,其味更为醇厚悠长。驰名南方的&广东红&,就是青城水烟的变异,其他产地无法比拟。到清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烟叶种植遍布黄河两岸,水烟加工厂林立,鼎盛时期烟坊达200多家,这也得益于黄河的运输之便。青城不但是水烟运输的码头,而且发展成为兰州周边最大的商贸集散地。
(二)风味迥异的青城干面
青城干面,又称&青城长面&,起源于唐宋时期,延续至今,已有千年历史。青城干面以青城本地和榆中后北山精制小麦面粉为原料,手工擀制成一尺见方的面张,细切成丝,分成小把,阴干存放。食时调以豆腐、黄花、木耳等勾制的臊子汤,外加八碟地方小菜,专门用于招待客人及婚嫁时食用,以表达主人的热情,象征吉祥如意、长来长往、友谊长存。
(三)色香味俱佳的陈醋
青城陈醋是青城本地农民采用地方传统方法,借鉴山西陈醋酿造工艺和独特配方,以本地和榆中北山小麦和豌豆为原料,发酵酿造而成。陈醋色泽浓郁,酸中透香,是用于青城干面的主要佐料,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大品牌。秀美的自然景观
(一)大峡风光。近年建成的大峡水电站形成高峡平湖,使水上旅游变为现实。乘游艇徜徉其间,沿途风光美不胜收:天桥、煮锅、月亮石、大照壁、诸葛祭天等景点自然天成、造型各异,让游客体味大自然的神奇造化。
(二)百亩荷池。位于东滩一带数百亩的荷塘是近几年来发展的新兴产业。盛夏季节,水面的荷花随风摇曳,阵阵清香扑面。荷池中各种鱼类的养殖已成为当地群众的主要经济收入。每逢节假日,都市的垂钓爱好者成群结队,在荷池边垂钓,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另外,黄河鸟岛、大川古渡、百年梨树、小河烟树等景观为古老的青城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6、明肃王墓
人称榆中县来紫堡平顶峰下的明肃王墓为&甘肃的十三陵&,其实只有十一冢坟墓,埋葬着庄王、康王朱瞻焰,简王朱禄埤、恭王朱贡琮、靖王朱真淤、定王朱弼桄、昭王朱缙炯、怀王朱绅堵、懿王朱缙、末代肃王朱识铉和宪王朱绅尧的妻子薛夫人。
明代王公贵族把墓地相中在这里,除了迷信风水以外,主要还因为这里有很好的地理环境:头枕&王冠&(平顶峰),脚踩&玉带&(苑川河)。墓室结构
这座明肃王墓陵寝,其格式和十三陵的墓室一样,也是一进三室,左右有两个耳室。所不同的是,十三陵地下宫寝用的是汉白玉石料,石缝也是用糯米汁粘合的。而肃王墓仅仅用青砖箍起,整个体积和空间也比十三陵小得多。
此墓开掘后,墓门左上方砖壁上有一个被撬开的洞,可容一人进入。洞子直通墓室穹窿顶部,顶部已被挖开,显然这是盗墓者所为。人们推开沉重的石门,发现第一座墓室外被挖开的洞口下方,横卧着一具骷髅。据判断,这具枯骨是盗墓贼无疑,其死因不是潜入时摔死就是被同伙暗算毙命。
第二道墓室门完整,第三道墓室粗大的石门轴被砸断,门扇倾斜。墓被洗劫,文物不多。其他陵寝平田整地时也有几处被挖开,墓里仅发现一些巨盆和烧制的陶俑陶马。陶俑约一尺大小,陶马两眼突出,造型有力;另外还发现了一些碑记。可见;王墓中遗存的文物远远没有十三陵那样丰富。典籍中的肃王
细览《明史》中的肃王传记,只见所记载的多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从第一代肃庄王朱模开始至最末一代肃王朱识铉,所记录的事情无非是&永乐六年,以棰杀卫卒三人及受哈密进马,逮其长史官属&,有的肃王&请加岁禄,帝不允&。就是说,王府里因打死了3个卫兵和接受了哈密进贡的马匹而惩办了一些-,有的申请增加薪水,皇帝没有答应;有的还为了王位继承人而争论不休。对于被明末农民起义军杀死的最末一代肃王朱识?以及王妃殉难等值得人史的珍贵史料,只作了粗略的记载:&子识锭嗣。崇祯十六年冬,李白成破兰州,被执,宗人皆死。&仅20多字。
埋葬在肃王墓里的十一代肃王,并不是像《明史》中所记录的那样无所作为,事实上他们还真的做了些颇值得称颂的事迹,主要有四件:修建兰州城池、寺庙;镌刻肃本《淳化阁帖》;王妃嫁女,事人《聊斋》;殉难碧血碑。
有史料记载:朱元璋的十四子朱模,封为肃王之后,先驻张掖,建文元年(1399年)迁往兰州。他们大兴土木,在以今中央广场为中心,修筑了周长6里200步的内城,又修了周长18里133步的画廊;城内修建了豪华的王府,城内外还修建了不少庙宇、寺观、花园,如金天观、白衣寺及白衣寺塔,小北街北端的荣光寺,原东关的接引寺及铜接引佛,白塔山的白塔寺,五泉山的崇庆寺、酒仙殿、嘛呢寺、文昌宫、武侯祠、大悲殿、地藏寺、卧佛殿,皋兰山顶的三台阁等,为后世留下了不少文化遗产。即使今天,兰州的白塔山寺,金天观,白衣寺塔及五泉山的许多古建筑群和大卧佛,都是这些肃王们创建并遗留下来的。
镌刻淳化阁帖。明初朱元璋赐其子肃王朱模一本宋拓本《淳化阁帖》,这部字帖就成了肃王府的珍宝。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肃宪王朱绅尧命姑苏人温如玉、南康人张应召二人临摹镌刻于富平石上。未得完工朱绅尧就去世了,由他的儿子朱识铉继承王位,并继续完成这一法帖。这一工程历时7年之久,用石142块,于天启元年完成。朱识锭还为这部法帖写了跋,称赞其&新旧不爽毫里&。陕西人费甲铸曾按肃府本摹刻一部,置于西安碑林;江苏溧阳县文化馆也现藏一部翻刻的肃本《淳化阁帖》石刻,镶嵌在该县虞氏宗祠的墙壁上供人观赏。此外,南京也有肃府翻刻本;甚至日本在出版《法帖大系》时,其中的缺页也以肃本《淳化阁帖》补齐。
可见肃府本《淳化阁帖》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省界甚至传播到国外。
金天观在兰州市七里河西津东路,肃庄王建于明建文一年(1400),占地54亩。在此之前,唐为云峰寺,宋为九阳观。因地处城池正西,在五行中西方属金,故名金天观。当时的金天观是兰州最大的道观,宫殿高大巍峨,同廊连贯,观内汉柏唐槐,古木参天。有四大建筑群:东有元坛祠、洗心道院;中有雷坛;西有英武祠;北面九阳山上有玉皇阁、老子殿;以北有花园,叠石为山,称山字园。清人郭朝祚曾做《金天观歌》:
金天观里多乔木,黛色阴森无夏暑。
大者十围围不周,小者亦复如车毂。
状若怒龙喷浊浪,又如山鬼相撕扑。
据记载,金天观里原有36株唐槐,称为&三十六部雷将&。现存唐槐3株、树龄120年以上的明清柏3株。最高的&株唐槐达20余米,胸径近3米。
1956年,金天观改为兰州工人文化宫。院南有明清碑刻十余块。其中,有移自节园的明肃王妃&碧血碑&,立于原二清殿西廊。明崇祯十六年(1643),李自成大顺军将领贺锦攻占兰州,末代肃王朱识?被擒。肃王妃颜氏、赵氏、顾氏,嫔田氏、杨氏率宫人200余人从凝熙园奔上北城墙上的拂云楼,准备从北城墙上投黄河自尽。当时追兵迫近,颜氏扑向立于拂云楼上的肃王诗碑,触碑而亡。其余妃嫔跳墙、自刎、上吊,全部殉难。当地人把肃王妃嫔的尸体收集起来,在园里掘了个大墓,全部埋葬。从此后,叠立在拂云楼上的肃王诗碑上颜妃洒血的地方,留下了&块碗大的血痕,每逢阴雨或天气变化,痕迹就非常明显。清同治十二年(1873),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时在拂云楼上看见此碑,忽动恻隐之心:
一日上北城,过肃王碑,见烈妃所自碎首处,血痕喷洒,团渍缕注。军士告余,天阴雨湿,其痕视常日加明。精诚所至,金石亦开,曷足异也。
于是命人在墓前建烈妃祠,将碑移至墓旁,取《庄子&外物》中&苌弘化碧&之意,称&碧血碑&。20世纪四十年代,将碑移至墓西南稻香亭内。1976年移入金天观。碑高2.3米,宽1.3米,上刻肃王草书七律诗一首《次司马太恒吴老先生韵兼送之甘州》:
边城春柳解婆娑,别殿香风舞彩罗。
白简暂违双凤阙,丹衷直上五云阿。
平戎漫讶龙堆远,策马频从乌道过。
从诗的内容和流露的感情来看,应是第一代肃王朱棋手笔。烈妃祠建成后,左宗棠还为&碧血碑&撰联:
一杯荒土苍梧泪,百尺高楼碧血碑。
现为兰州市工人文化宫。
金天观最佳旅游季节:
每年农历八月初八日为雷坛庙会
金天观交通:
l、6、31、53、56、58、103、105、106、118、119.122、131、137路公交车
金天观住宿:
1.兰州四方酒店
2.四方酒店是省建四方企业发展公司投资兴建,由新加坡佳逸国际集团经营管理,具备五星级酒店设施,国际服务水平的豪华酒店。
金天观美食:
七里河区清真怡馨美食厅,位于西津东路5号,正宗的兰州拉面和清真食品
岗沟寺位于太极湖西南岸,距县城约15公里。当初建在临沟的山岗上,故名。明代成化二年(1466年)创建上下两院于沟脑。藏语称&投吉乾宝&(意为南海观世音)。
岗沟寺所处的峡谷,曲折多弯,溪流淙淙,叮咚作响,绿草如茵,山花点点。馨香飘逸,清新宜人,组成大大小小自然草坪无数。地极深邃,清凉幽静,林木茂密,野藤悬垂,是一处避暑乘凉的好去处。
周围山势雄奇,重峦叠嶂,石峰如林,奇丽异常。谷口,一泓晶碧透的湖面,波平如镜,构造了一幅山奇水秀,神秘而美妙的自然画卷,令人心驰神往。岗沟寺原建有两院:上院是菩萨大殿、大佛殿、五华楼阁共30间,佛38身。菩萨大殿飞壁雕有一尊白玉菩萨角像,身高4丈,芙蓉花面,漫座祥云。两侧山壁凿有&香烟轻锁?中柳,灯影红浮座上莲&的对联,横披为&南海一枝春&。佛脚凿有&药水泉&,水清井满,常年清澈见底。下院是大经堂、睡佛殿、百子宫等楼阁34间,雕像150身,大经堂正壁前有一尊如来坐佛,高约两丈,双目正视,容颜慈祥。左右侧壁亦题:&自在自观观自在,如来如见见如来&,横额雕&笑容可掬&四颗金字十分引人瞩目。睡佛殿那尊释迦睡佛身长三丈,体大丰满,侧身酣卧于莲台上。身后石壁写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几千年&十颗苍劲大字。上下院共建房64间,通为楼阁,木石结构,雕梁画栋。廊檐依次镶嵌着精雕细刻的牧童吹箫,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纸墨笔砚,秋菊春桃,苍松翠竹等各式画槽刻板,古色古香,精美绝伦。两院面对西山,西山脚下有一座人凿石窟,南北约3丈,纵深约4丈,四壁雕有神像,维妙维肖,栩栩如生。岗沟寺修在一个天然形成的石腊牌(大石窟下),南北长约80米,径深有40米,高达20多米,不怕风吹雨淋,竟能容上千人居往,可谓一处世外桃园。
岗沟寺历史久远,先后设有&哲学院&(讲经院)。&0院&(考经院)。清乾隆时期,僧侣多达500余众。尤其那150尊佛像有玉雕、石雕、泥塑,神气活现,情态毕肖,是我国古代秀工匠高超技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库之一。还有那神奇的传说,定使人流连忘返。有人说,明成祖朱棣的太子西游时, 曾到过岗沟寺。明英宗天顺八年(1465年)山摇地动,一对白兔在沟间跑来跑去,石山内同时传&开哩吗不开?&的问声。有人答应说:&开哩!&顿时山腰开裂,一尊2尺多高的白玉菩萨闪闪发光。附近有人请到家里供奉,白天请去,晚上仍到石窟内,连着为样三次,观音显灵,地有灵气,于是四方百姓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力,能工巧匠献技献艺,壁山凿石,雕塑泥画,便在这里修起了流芳百世的岗沟寺。每年农历四月二、三日,寺辖五大居士,轮换主持龙华善会,方圆十几里的善男信女到时前来焚香参拜,游客成群结队,踏青浪山。还有许多花儿歌手,放开喉咙竟相对唱。真是歌如潮,花似海,热闹非凡。
9、鲁土司衙门旧址
鲁土司衙门由衙门、花园、妙因寺三部分组成。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的处所,座北朝南,一进数院,占地13500多平方米。有建筑物226间,建筑面积5397平方米,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两旁配有排列整齐的廊房、厢房和配楼。东侧有两堂,书房及内宅,西侧有大仓院及大马号。
大堂为鲁土司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檐下悬挂着&报国家声&巨大横匾,堂内设有木制台樨。大堂建筑高大壮观,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结构上调动种种手段,来烘托它的庄严肃穆气氛,集中体现了土司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封建权威。
祖先堂为明洪武年间明正朝,一世土司脱欢之妻所建,原名效忠堂,后来堂内专门供奉历代土司的画像。祖先堂为七楹、两层的歇山顶建筑,至今依然保持着明代典型的二段式建筑结构,其内外两圈三十六根八角拉网形成&金箱斗底槽&的平面布局,为明初原物,这在我国西北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紧靠衙门东北是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鲁土司花园,园内建筑物有&千眼观花&门窗的绿照亭和把酒临风的八卦亭等,还有可供出入和攀登的高大山字石,绿照亭前竖置大小流星石两块。园内有明代种植的参天古树以及各种应时的果树,还有花畦和盆景等。
衙门西邻的妙因寺,是鲁土司所建立的,在甘青边境影响最大、塑像最多、壁画最精的一处-寺院。其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左右辉映,自成格局。各种雕刻非常细致,壁画构图生动自然,有些殿脊上设置镀金铜瓶,为附近地区所稀有。
主体建筑有德尔经堂、大经堂、禅僧经堂、万岁殿、塔尔殿、古隆宫殿、金刚殿和鹰王殿。妙因寺在甘肃地区-教中颇具影响,五世班禅、六世0、七世0曾到寺做过佛事。解放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贡唐仓&丹贝旺旭等著名宗教界人士都曾来寺参观。
10、邓家花园
邓家花园在城关区广武门后街4号,占地27亩。1922年甘肃督军张广建的副官韩仰鲁购置清代先农坛,建仰园,当时俗称韩副官花园。园内有假山、池塘、照厅、佛堂,花木繁茂,所植牡丹、芍药多为珍品,依靠水车引黄河水灌溉。慕寿祺为仰园所撰的楹联,描写了当时仰园山环水绕,曲径通幽,鸟语花香的情形:
曲曲弯弯前前后后花花叶叶山山水水人人喜喜欢欢处处寻寻觅觅;
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雨雨风风莺莺燕燕想想来来往往常常翠翠红红。
1933年,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邓宝珊先生购置了仰园。
1941年,邓夫人崔锦琴及子女在日军飞机的轰炸中罹难,葬于园内,于右任改题&慈爱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甘肃省省长邓宝珊办公兼居住的地方。20世纪六十年代初,邓宝珊表示要将花园献给国家,0中央总书记-和省委-汪锋婉劝他继续住在这里。&文革&中慈爱园被没收。1978年,国家又将慈爱园退还给邓宝珊子女。1982年,邓宝珊先生的子女邓惠霖、邓团:子、邓引引、邓成城、邓文文又将慈爱园***给国家。1985年由甘肃省人民政府投资修缮后,改为邓家花园,简称邓园。
邓家花园南部为仿古建筑群,最南面是饰有砖雕的青砖门墙,高人古朴。园中部假山重叠,叠石累累。池里荷叶间喷泉泻珠,游鱼戏水。东南曲折回廊通向&座小院,小院东南侧有一排出檐木结构平房,木雕的窗棂使平房显得清秀古雅,房内置茶几、沙发,墙上挂着名人字画。西部一排平房现辟为游艺室、画室。向北一堵漏窗短墙中间开着一道月亮门,题额&邓园&。院西南一隅为邓家子女住的地方,中间是邓宝珊先生办公和住宿的地方,现在全院辟为邓宝珊先生纪念馆,馆内陈列着邓宝珊用过的实物。东部为花园,花木繁茂。园北部为邓夫人崔锦琴墓,碑正面是于右任书&邓夫人崔锦琴之墓&,碑背面是廖无佶撰文、金翼乾书的《邓夫人崔锦琴女上暨子女附葬墓碑文》。邓园的整个布局采用&园中园&的风格,大园套小园,庭院带花园,层次丰富,富于变化,有小中见大的感觉,邓宝珊在园内接待过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和梅兰芳、叶圣陶等文艺界名人。
下一新闻:友情链接手机:***:邮件:地址:缅甸小勐拉188号微信扫描关注我们: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