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吃鸡怎么样才能好发现敌人阻挡敌人的坦克呢?第二自然段是...

文登川狙击战,志愿军就用这样的武器痛击美军坦克
朝鲜战争进入1951年下半年后,双方已进入了打打谈谈阶段,此前的大规模运动拉锯战不再出现,而以在若干战线上对重要制高点的反复争夺来代替。由于停战谈判初期双方提出的条件差距较大,为了争取谈判桌上更大的筹码及达到更理想的战线,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先后向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的防线发起了“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从而发生了阵地战初期两次规模最大的攻防战役。
日,美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指挥美第10军所属的美2师、法国营、荷兰营和韩国第1军团等部,向东线朝鲜人民军阵地发起进攻。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刺激下,美韩军连续实施猛攻,已突入了位于末杨公路以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的防线。由于朝鲜人民军伤亡较大,战力已竭,根据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命令,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所属第68军出动204师和202师604团,于10月7日进至人民军第5军团一线阵地,与人民军第5军团联手抗击敌人,边战斗边接防。
美军这次攻势的打法与以往不同,坦克不再是分散于步兵队形内作为支援步兵的移动火力点使用,而是每次以20~40辆坦克组成一个装甲集群,先于步兵发起集中冲击。在此之前,首先使用飞机和大炮对中朝军队阵地反复进行轰炸、射击,充分发挥“范佛里特弹药量”的威力,以最大限度杀伤中朝军队的有生力量。当攻击发起后,由坦克集群引导步兵、工兵实施快速冲击,在飞机、炮火掩护下沿公路及其两侧地域推进,迂回割裂中朝军队前沿各个防御阵地间的联系,再由步兵实行逐山占领。美军得意地将这种战法称为“坦克劈入战”。战至10月10日晚,志愿军第68军部队方得全部接防完毕。此时,美韩军已在末杨公路西侧突入了原人民军防御纵深内6公里,兵锋直指文登川南口东西一线。
文登川位于著名的朝鲜中部“铁三角(铁原、金化、平康)”和金城以东地区,是一条几十米至600多米宽的南北走向的山谷(美方称之为“蒙德尼山谷”)。在山谷的南口有一个小村庄叫文登里(美军战史中称为蒙得尼镇),文登川(大概历史上这是一条河道,美军战史中称为水入川河谷)便是由此而得名。文登川地区的重要性在于:该狭长谷地西靠鱼隐山,东邻加七峰,左右两侧都是高山峻岭绵延,东西横向机动非常困难。而从末辉里至杨口的公路(简称“末杨公路”)恰好从山谷中通过,直贯中朝军队和联合国军队的纵深,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线。如欲经这一地区南下北上,特别是对于高度依赖机械化运输的联合国军来说,就必须走山谷中的末杨公路。文登里村庄则正好扼守在谷地南口的末杨公路上,依托公路东侧的635.8高地、904.2高地,西侧的642.0高地、709.6高地等制高点构成了军事意义上的门户要点,从而成为了双方的必争之所。从地势上看,文登川两侧山梁面对南侧联合国军进攻方的坡度较大,加上山上植被茂盛,谷内狭窄纵长,公路两侧沟渠较多,这对于在北侧防守的中朝军队一方都是比较有利的。
美军用来实施“坦克劈入战”的主要兵器自然就是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使用的坦克主要有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M26“潘兴”中型坦克、M46“巴顿”中型坦克和M24“霞飞”轻型坦克,占到了联合国军投入作战坦克总数的约90%。其中“谢尔曼”中型坦克是二战中的盟军主力坦克,从北非一直打到欧洲和太平洋诸岛,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在2014年上映的二战大片《狂怒》中,就非常形象地展示了“谢尔曼”坦克的风采。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679辆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33.65吨,装备一门M1式76毫米长管炮或105毫米榴弹炮,车体正面装甲厚107毫米,火力强大,可靠简单,操纵灵活,在多山的朝鲜机动性良好,因而深受美军坦克老兵们的喜爱。M26“潘兴”中型坦克是二战末期美国陆军专门为对付德军的“虎”式坦克而研制出来的,本是作为重型坦克设计定型,其主炮威力和装甲防护性能都很出色,超过了以往美军装备的所有坦克。可惜“潘兴”坦克投入二战的时间太晚,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于战后被改划到了中型坦克类。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309辆M26“潘兴”中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41吨,装备一门M3A1式90毫米加农炮,车体前上装甲板厚达120毫米,战斗力相当强大。不过M26“潘兴”坦克的身板太重,导致其传动系统不堪负荷,在朝鲜多山地形中更是步履艰难,因此在美军坦克兵中的口碑不算太好。
M46“巴顿”中型坦克是二战后研制生产并提供给美国陆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其外观与M26“潘兴”中型坦克差别不大,但在发动机和传动系统上进行了精心改良,因而大大提高了机动力。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200辆M46“巴顿”中型坦克。该型坦克的战斗全重、装甲厚度与M26“潘兴”坦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坦克主炮换成了一门M41式90毫米炮,并在炮管前端***了排烟器。M46“巴顿”坦克在火力、防护和机动性这三大指标上非常均衡出色,因而最受美军坦克兵们的青睐。
M24“霞飞”轻型坦克曾被广泛用于二战欧洲战场,其整体设计优良,因而装备部队后受到了好评,并被誉为是二战中最好的轻型坦克。在朝鲜战争中,美军一共接收了138辆M24“霞飞”轻型坦克。该型坦克战斗全重18.37吨,装备一门75毫米坦克炮,装甲最厚处为38毫米。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M24“霞飞”坦克的机动性很优秀,但火力和防护性都较为薄弱,在战场上的生存力不高。M24“霞飞”坦克还是最早进入朝鲜战场的美军坦克,曾遭到过朝鲜人民军装备的苏制T-34/85中型坦克的重创,暴露了其自身存在的严重弱点。1950年秋季后,M24“霞飞”坦克便被主要用于执行侦察任务,并有一部分装备给了韩国军队。
在文登川战斗中,美军投入集群突击的主要是美坦克第72营的M46“巴顿”中型坦克和步兵团属的M26“潘兴”中型坦克、M4A3E8“谢尔曼”中型坦克,韩战车第31大队的M24“霞飞”轻型坦克则主要遂行火力支援和侦察任务。美军欺负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缺乏坦克及反坦克武器,因而在“巴顿”、“潘兴”和“谢尔曼”等坦克上涂有张牙瞪眼的虎头图案,妄图以“铁老虎”来震摄中朝军队。
志愿军第68军204师由于初上阵地,对地形环境不熟悉,对敌情不明确,对阵地的构筑未成完善体系,仓促中军师也没有组织强大炮火予以支援,因而面对美韩军每日落弹上万发的炮击、轰炸和气势汹汹的“坦克劈入战”,仓促间缺少应对手段,不免陷入被动之中。在10月10日的战斗中,美军坦克间相隔90多米成一路纵队沿公路猛扑文登川谷地,对正在进入阵地换防的志愿军204师部队造成了一定杀伤。由于一时无力遏阻美军坦克集群冲击,导致被敌人乘虚而入,从文登里附近通向“伤心岭”西坡的机动运输路线遭敌切断,造成了志愿军204师和东侧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在防御上的危险局面。
为了扭转被动局面,巩固文登川阵地的防御,第68军向204师下达指示,要求在全师范围内抽调兵器、人员组成反坦克大队,专门打敌人的坦克。204师奉令迅速组成了师反坦克大队,下辖2个反坦克中队、6个反坦克歼击组,由步兵610团副团长姚希同任大队长。同时将1个野炮营、1个山炮连加强给防守最前沿的步兵610团,与团迫击炮连共同组成团炮兵群,担负火力支援及反坦克作战任务。另外,还加强了1个工兵连给610团,执行布雷、设障等任务。这样,共集中了76.2毫米野炮12门、无坐力炮27门、山炮4门、火箭筒49具等反坦克兵器,归610团指挥,准备给敌人的坦克来顿狠的。
在火力编组上,以团炮兵群掌握山野炮,以反坦克中队掌握无坐力炮、火箭筒,以反坦克歼击组使用反坦克手雷和爆破筒,远近结合,分层设置,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火力配系。在防御部署上,以文登里、上下深浦、柏岘岭为主要防御方向,以川谷公路为防御轴线,重点有序地配置兵力、火器,构筑了大纵深反坦克地域,形成了多方向、多角度打击的绵密反坦克火力网。正如影片中所描述的场面:“反坦克大队成立后,全团重新调整了部署,重点是加强了川底反坦克力量。整个文登川7公里纵深内组织了三层火网:以76.2加农炮、山炮为第一线火力,以无后坐力炮和火箭筒为第二线火力,还有76.2加农炮和山炮的直接瞄准射击为第三线火力。在公路两侧挖交通壕一万多米,挖了三道深3米、宽4米的反坦克壕,布设了五个反坦克雷区……”
下面就介绍一下志愿军用于反坦克作战的主要兵器:76.2毫米野炮、无坐力炮、山炮、火箭筒、反坦克手雷、爆破筒、反坦克地雷等。
76.2毫米野炮是指苏制ZIS-3型76.2毫米加农炮。自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便习惯性地称口径75~76毫米的日制、美制、苏制野战加农炮为野炮。该型火炮性能可靠,使用的弹药种类繁多,既能压制敌方步兵、射击坚固工事,又能用来反坦克,且便于车辆拖曳,紧急时还可用骡马和炮兵拖曳,机动性强,因而深受步兵喜爱。从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开始,这种火炮就通过紧急进口大量装备给了志愿军部队。
山炮是指当时志愿军普遍装备的日制41式/94式75毫米驮载榴弹炮、美制M116式75毫米轻型榴弹炮。沿用抗日战争以来的习惯,中国军队通常将这三种轻型榴弹炮称为山炮。该三种火炮重量较轻,便于机动,适用于山地复杂地形和城市作战,最大射程为6300米~8790米,还可作平射炮用,打步兵、打工事的效果很好,亦能对坦克及其乘员造成杀伤。
无坐力炮是指仿制于美制M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的国产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当时志愿军的武器大部分由苏联提供,但苏联在无坐力炮研制领域比较落后,未能供应现成武器。由于朝鲜战争情况紧急,中国军工部门便根据缴获的美制M18式57毫米无坐力炮仿制了一批国产无坐力炮,直接就投入了朝鲜战场。直到1952年,才将这种国产无坐力炮定型为52式57毫米无坐力炮。该炮机动性强,可发射杀伤榴弹和破甲弹,最大破甲深度为70毫米/30°,对美军中型坦克的侧面和后部装甲威胁很大。
火箭筒是指美制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和国产51式90毫米火箭筒。美制60毫米“巴祖卡”火箭筒曾大量装备给国民党军队,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缴获了不少。入朝作战初期,志愿军又从美军手里缴获了一些被称为“超级巴祖卡”的美制M20式88.9毫米火箭筒。由于反坦克作战的需要,该火箭筒被紧急送回国内进行仿制,产品定型为51式90毫米火箭筒。上述两种火箭筒都被大量装备给志愿军部队,其最大破甲深度达到120毫米,成为了有效的反坦克武器。
反坦克手雷是指苏制RPG43式反坦克手榴弹,志愿军喜欢称其为手雷。该型手雷采用聚能破甲原理反坦克,对均质钢装甲的破甲深度为75毫米,使得步兵拥有了一种能够在阵地战中遏制敌坦克快速突破的反坦克火器。同时这种手雷装药量大,爆炸威力强,对爆破土木工事和杀伤集群目标亦非常有效,一颗就能炸毁一个地堡或者杀伤一个排的敌军,因而后来也被志愿军当作了阵地防御战和短促出击拔点作战中的杀敌利器。
爆破筒主要有苏制爆破筒和仿制于日制98式爆破筒、美制M1A1式爆破筒的国产爆破筒,其爆破土木工事和杀伤集群目标的威力与反坦克手雷类似,很受步兵欢迎。但它不是常规反坦克武器,用于反坦克时爆破手需要贴近敌坦克作战,非常危险,属于其他反坦克武器均无效情况下的非常手段。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大量使用爆破筒攻击敌人的坦克,正体现了双方存在较大技术差距情况下的悲壮与无奈。反坦克地雷种类也比较杂,有苏制TM-35型反坦克地雷、国产51式木壳反坦克地雷,还有将炸药装入马口铁盒并压成固体的简易反坦克地雷。
在中朝军队缺乏反坦克武器的情况下,这些反坦克雷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军进行了统计,发现因地雷而损毁的坦克竟占到了其损失坦克总数的70%左右,可见反坦克地雷的威力。
就是利用上述的各种反坦克兵器,志愿军204师指挥610团边打边建,在文登川内分层设置火力,高效编组,互相策应,密切配合,在较短时间内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反坦克火力配系。
其后经过了前后4天激烈交战,志愿军集思广益,越打越精,越打越得心应手,凭借充分的准备牢牢守住了文登川阵地,令美军的攻击寸土未得,其洋洋得意的“坦克劈入战”也遭到了挫败。战斗中志愿军共击毁、击伤美军坦克31辆,狠狠教训了张牙舞爪的“铁老虎”。此后,美军再未敢以坦克集群沿公路向文登川内长驱突击。
1978年12月,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完成了一部黑白军事战例影片《坚守文登川》,很受部队欢迎,还因此获得了全军优秀影片奖。该片便取材于历史上的文登里反“坦克劈入战”,这是志愿军在进入阵地战阶段后最著名的一次反坦克战斗,也是解放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坦克作战,为全军提高反坦克战术水平提供了很好的实战借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018“坦克两项”最弱的参赛国:他们头一次摸到第三代坦克!
"2018-坦克两项"比赛已在俄罗斯库宾卡拉开序幕,在参赛队当中,有那么几支队伍之前从未使用过俄罗斯坦克,比方说南非和越南。由于越南的T-90S还未到货,故其装甲战力在所有参赛国中位居末席。
图为正在熟悉T-72B3坦克的越南参赛队。
碍于经济拮据,越南陆军的装甲装备从苏联解体之后就没有大的变动,其主要构成依旧是中国军援的59式、58式(国产T-34-85,数量极少)中型坦克,63式水陆坦克,以及前苏联军援的T-62、T-54/55、PT-76等落后车型,从性能上来说不谈和中国对比,也要落后周边东盟国家至少一代,对上泰国VT-4、新加坡"进化豹"更是会被打得满地找不到牙。
图为越南陆军的T-62坦克。在以色列协助"魔改"T-54之前,该车是越南陆军的压箱底精锐。
当然,越南陆军也有类似于59D坦克的现代化改进方案。该计划被命名为T-55M3,旨在于对T-54/55坦克加装反应装甲、稍微好一点的火控系统以及105毫米线膛炮,以全面提升越南陆军装甲部队的战斗力。
但说到底还是那句话:没钱。越南陆军最终只得到了几台(个位数)完整配置的T-55M3,剩下的T-55M3没有换装昂贵的火控和新主炮,战斗力并没有本质提升。
图为越南陆军装备的ASU-85突击炮。用"五队轮"调侃自然没问题,但要说越南陆军真没有六对负重轮或以上的装甲车辆,这就不免有点强词夺理了。
更何况,完整版T-55M3说破天也还是"五对轮",其机械传动变速,杆式驾驶的大方向没有变化,机动性也就难以和96B、VT4、"进化豹"之类使用方向盘驾驶,应用双流传动和自动变速箱的"跑车"相比。
这一点,"坦克两项"比赛的规则其实也讲得很明白:现代坦克并不是只需要在炮位之间慢吞吞机动的移动炮台,还应该是在各种障碍物之间健步如飞,将运动战优势发挥到极致的"移动堡垒"。
图为加速飞跃过程中前部离地的VT4,同时表现出了澎湃的动力,以及非凡的炮口稳定性。
因此,对于现代坦克长什么样,该怎么开怎么用这些问题,越南陆军即便有那么几个精锐车组曾经通过对外交流或培训了解过只言片语,但越南陆军整体对此还是两眼一抹黑。
装备的性能如何,与战术的应用息息相关。比方说,先进的第三代坦克能在行进中精确命中目标,而第二代坦克只能锄地或打空炮;又或是在恶劣天气环境下,第三代坦克对超过1.5公里的目标"挨个点名"的同时,T-62和T-55之流只能两眼一抹黑,谁都看不见,二者的实战应用差距还不仅于此。
图为崭新的T-90A坦克。越南将要得到的T-90可能就基于此技术标准。
至于越南陆军本次前来参加"坦克两项"比赛的动机,那就不难猜测了:派出了庞大观察团和车组参赛队的越南陆军很明显就有借比赛时机 "熟悉"T-72B3这款典型第三代坦克的意图。
至于得奖,才在库宾卡熟悉T-72B3不过几个月的越南人若没有运气和裁判组的双重垂怜,那怕是连小组出线都要成问题。不过,能有机会出来看看总是好事,更何况还能一睹北方邻国最前沿的坦克试验产品,这对于越南陆军的确是不可多得的大好机会。(利刃/TO)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六大阶段,五大工具,从零基础小白到完整的项目实战,到面试应用应有尽有
站长十年经验推荐大数据学习路线,用最少的时间和成本来学习最正确的IT前沿技术。
今日搜狐热点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