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章什么样?

您现在的位置: >>
>> 正文内容
急诊医生太累了
发布时间:01-14-2013
&&& 1、患者被送进急诊科后,医生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出病因,而是要在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先救命后治病
&&& 一个心跳骤停的病人刚刚复苏,又一个重病人被送进抢救室!近日,记者在北京协和医院急诊室目睹了现实版的&生死时速&。
&&& 主治医师张炎正在抢救一名消化道出血的老人。患者今年60岁,呕血、便血,还伴有心慌、心痛。绿色的防菌帘拉上后,老人的面部被蒙住,只露出颈部。&不要动,打一针麻药。&&别使劲,快扎完一半了。&&管子插好了,再缝一针就好。&身上的管子一根一根插好了,盖在脸上的布被拿开,老人暂时脱离了生命危险。
&&& 张炎从防菌帘后面刚一露头,就有患者家属喊:&大夫,三床的血压升到200了。&&是不是痰堵了?&张炎观察了一下监视仪器,立刻安排护士吸痰。这位患者的血压很快恢复正常。
&&& 张炎回到操作平台,他发现加1床的何老人血压急转直下。他迅速下医嘱:&静脉注射5毫克多巴胺一支。&几分钟后,血压升到正常值。
&&& 伴随着哭声,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被推进了抢救室,她的家属拿着一个塑料盆,以防患者呕吐。张炎赶了上去,经过询问和检查诊断,这是一名甲亢患者,一周不能进食。医生将各种管子插好,各种监测仪器打开,患者很快平静了。
&&& 在协和医院急诊科,本来设计容量只有100来人的空间,却容纳着近400人,病人病情危急,家属情绪焦躁,嘈杂的声音与难闻的气味交织在一起。在狭窄局促的空间里,护士们插缝穿行、娴熟操作,医生们交待病情、安排检查,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 刘业成是急诊科的一位二线医生,更像是救火队员。整个急诊区域,所有危重患者的识别和抢救,都由二线医生来处理。如果是周末或是节假日,二线医生更像代理主任,而且承担着全院的应急抢救任务。
&&& 一位50多岁的患者感觉间断憋气,但初步评估除了心跳略快,血压、血氧等各项指标都正常。一线接诊医生一时没了主意,巡视经过的刘业成注意到了这个患者,二线急诊医生的直觉告诉他,此患者虽然看似平稳,但潜在加重的风险很大,他毅然决定将病人转到抢救室。刚到抢救室不到10分钟,患者突发心脏骤停,时间之短,变化之快,让人措手不及。
&&& 刘业成立即组织心肺复苏抢救:心外按压!肾上腺素!气管插管!3分钟后患者出现自主心跳,给后续的检查和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半小时后,经肺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患者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病情危重!刘业成迅速启动了全院应急医疗系统,呼吸科、胸外科专家深夜从家里赶来为病人做评估,最终决定紧急溶栓。经过溶栓处理,患者转危为安。
&&& 刘业成说:&前辈导师经常教导我们,很多危及生命的疾病刚开始的表现可能很不起眼,但加重起来其严重程度往往会超出大家的想象,一旦漏诊,付出的代价可能是患者的生命。行医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教授说,在急诊科,时间就是生命,快速、准确地判断病情决定生命的走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被送进急诊科后,医生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出病因,而是要在第一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先救命后治病。
&&& 急诊科护士黄静雅用计步器计算过,每个护士一天下来要走20000步左右,相当于11公里的路;打针输液转运病人这些操作,平均一天下来要弯腰200余次。她说,急诊的病人病情危、急、重,给医护人员的时间却非常短暂。如果没有过硬的鉴别观察本领和熟练的穿刺操作技术,很难挽救那么多病人的生命。
&&& 2、在沟通上花点时间,绝对不会白费。越是生死关头,医生越要争取家属的信任,赢得他们的支持,使医患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 &大夫!护士!快来啊!&&
&&& &这儿有个病人在地上打滚儿,是不是抽羊角风儿呢?&&
&&&&护士小刘闻声跑上前去,赶忙让旁边围观的人去呼叫医生,她和保安、导医等人把病人抬上平车。正在抽搐的患者突然一挥手,正好打在小刘的脸上。小刘顾不上疼痛,赶忙询问神志刚转清醒的病人:&你现在哪里不舒服?你叫什么名字?&
&&& 医患之间发生矛盾时,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微笑。黄静雅说,有时候,病人更像一个受伤的孩子,心理相当脆弱。医护人员向患者微笑时,实际上就是以巧妙、含蓄的方式告诉他,你尊重他,这样也就更容易赢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
&&& 急诊科护士穿着紫色的护士服。工作3年多的刘梦琦护士说,患者称她为&紫莲花&。她照顾过一位90岁的老人,老人的儿子是个摄影爱好者。在老人过生日那天,他为每位护士与老人拍了一张合影。
&&& 李晨是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急诊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她遇到一位患有严重胃炎的老太太。老太太又吐又拉,处于严重脱水状态。待炎症消除后,各项指标正常了,老太太却不搭理人了。她怪异的神情,引起了李晨注意。李晨专门找来心理医生,诊断老太太为抑郁症。吃了抑郁药,再加上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老太太眼睛发亮了,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家人说,已经好久没看她笑了。医生治好了身上的病,也治好了心上的病。
&&& 一位20岁的女性患者因胃痛、肠梗阻,一周内连着转了3家医院,能做的检查都做了,就是找不出病因。作为疑难重症,她被送到协和。经过一番折腾,家属焦虑不安。主管医生刘继海耐心向家属交待病情,可能的三种疾病和治疗方案都讲清楚了,家属感觉一下子就踏实多了。刘继海说,在沟通上花点时间,绝对不会白费。越是生死关头,医生越要争取家属的信任,赢得他们的支持,使医患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
&&& 于学忠认为,抢救患者时,急诊医师的&说&与&做&必须合一,不要轻易答应患者及家属的要求。家属情绪影响患者的病情发展,急诊医师应该安抚家属,使其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病情。家属把这种心态传递给患者,有利于患者康复。
&&& 3、对于急诊医生来说,能救活患者就是最大的成就。急诊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渺小,但少了谁都不行
&&& 一位50多岁的男子晚上游泳后感觉胸闷,在急诊的分诊台猝死。当班的医护人员立即组织抢救,心肺复苏,电除颤,经过紧张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患者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转到心内科,做了心脏支架。这名患者康复出院后为心内科送来锦旗感谢,只字未提急诊抢救医生的事。对于急诊医生来说,能救活患者就是最大的成就。
&&& 护士长过来找正在值班的刘继海,说一名家属患者来找他。这是一名胃癌伴淋巴转移患者的家属,患者经过治疗但最终离世。这件事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患者家属为感谢医生,特意请了一串佛珠。患者的认可,让刘继海心里很满足。
&&& 张立新是急诊科护士,护士们都称她为&新姐&。一位淋巴肿瘤晚期的患者,先后五进五出急诊科。有一次,这位80多岁的老人对邻床患者说:&新姐来看你了。&听到患者叫自己&新姐&,张立新倍感亲切。
急诊科副主任郭树彬说,急诊科医生天天上演起死回生的戏剧,急诊科也就成为很多人的&再生之地&。没有哪个医学专业能像急诊科一样,每天救人于生死。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急诊科让人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 目前,国内很多医生不愿意留在急诊科。由于待遇低、负荷重,很多年轻急诊科医生纷纷跳槽。有部分基层急诊科只有护士,没有固定医生,急诊科陷入人才短缺的困境。
&&& 但是,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却成为急诊医学人才成长的摇篮。他们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纽约大学等建立了住院医师交换培养制度,90%以上的医师接受过美国著名医疗机构培训。目前,北京协和急诊医学国际高峰论坛已连续举办六届,成为全国急诊医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论坛。
&&& 于学忠介绍,根据学科发展规划、结合个人专业兴趣,科室为每位主治医师以上的成员确立了超声、心肺、危重病、中毒等专业方向,帮助青年人成才,建立职业发展规划。他说:&急诊科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看似渺小,但少了谁都不行。&
作者:王君平
上一篇:[ 01-14 ]
下一篇:[ 03-28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的简介
还没有商户简介,
附近地标:
营业时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