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蚀残丘与雅丹地貌和风蚀地貌有什么不同

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真的很难分辨吗?
“风蚀雅丹、流水丹霞”
雅丹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丹霞是地表流水作用加之垂直于地表的节理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
图1&通过谷歌地球鸟瞰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红色箭头表示主风向)
“雅丹地貌”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1899年至1902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对中亚地区进行第二次科学考查期间,在中国的罗布荒漠中发现大面积河湖沉积物暴露地表,并被强风吹蚀形成独特的垄岗状残丘(图1),当地的维吾尔人称之为“Yardang”(雅尔当)。1903年,赫定在其出版的考查游记《中亚与西藏》一书中首次使用了Yardang一词,专指这种特殊的“垄岗状风蚀地貌”。从此,Yardang在英文地学文献中开始流行。
1936年曾经随同赫定等一起参加过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陈宗器先生在其所著的《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中,正式将Yardang翻译为“雅丹”。网上许多资料(比如百度百科)中说,雅丹地貌的名称是陈宗器根据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事实刚好相反:做为地学术语的“雅丹”出现于1936年正式出版的“地理学报”第1期,陈宗器的女儿陈雅丹生于1942年,中间间隔了将近七年。
赫定和陈宗器等人在他们的原始文献中,把大型的“垄”称为“迈赛”(英文Mesas,意为“方山”),迈赛通常高10~30米,形成年代较早;而称为“雅丹”的地貌高度通常小于1米,形成年代也较晚。后人的文章中则不加区分,将二者统称为雅丹地貌。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此所谓“风蚀雅丹”。
典型的雅丹地貌形成于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或河、湖阶地上,大部分为未固结或半固结的砂砾岩。地壳活动导致湖(河)水退却、湖底抬升并裸露地表,强烈持久的定向风沿干缩裂隙(或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吹蚀),使原来平坦且固结程度不高的湖底沉积物逐渐形成一系列与主风向略成平行的不规则的相间排列的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垄脊高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沟槽宽数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少数长过千米。沟槽间大部分被流沙充填。因长时间遭受风蚀,单个垄脊常呈鳍形或流线形,迎风面通常为圆弧状,背风面细长或呈分散状。沟槽间充填的流沙表面通常保留有明显的风成波纹。
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千变万化,千奇百怪,“雅丹”只是众多风蚀地貌的类型之一,其他风蚀地貌还包括风蚀穴或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城堡等。但是,现今的许多文章或游记中,几乎把所有与风蚀有关的地貌都笼统称为雅丹地貌。严格说来,只有像图1所示的这种成群分布的垄岗状地貌才能称之为雅丹地貌。甚至有人将流水成因的丹霞地貌也称为雅丹地貌,这显然是错误的。
“雅丹地貌”中的“丹”字是音译而来,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外的任意颜色。而“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故有“流水丹霞”之说。
&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主要异同点
主要为强风吹蚀和磨蚀
垄岗状、流线形、覆舟形、断桓状
无特定颜色,取决于原始沉积物的颜色
以第四纪半固结沉积物为主
多分布于古代河床、湖底抬升后形成的荒漠区
地表流水的冲蚀、磨蚀、垂直地表发育的构造节理是主要成因之一
绝壁断崖和柱状、宫殿状、巷谷式
主要为红色岩层
白垩纪至第三纪固结岩石为主
多形成于现代河水或雨水流经的坡地
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由此而来。
地球上没有降雨的地方极少,没有风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只是风的作用有大有小。中国的西北多风,风蚀作用非常普遍和强烈,在西北地区的丹霞地貌中发现风蚀作用的痕迹不足为怪。
通过谷歌地球(GoogleEarth)从空中俯瞰,一排排风蚀垄脊恰似大海中的舰队,又似巨型的鲸群,你争我赶地向前行进,蔚为壮观(图1)。受构造作用、岩石的原始成份以及风蚀作用和间歇性流水作用的共同影响,宏观上的垄脊常呈不规则状断开,在风沙的长期吹蚀和磨蚀下形成形态不同的地貌景观,有的如潜艇,有的像蝌蚪,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孔雀,有的像柱子,有的像蘑菇,千奇百怪。
图2 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
图3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
图4 “覆舟状”雅丹地貌,仔细观察,还可见到砂砾岩沉积时流水作用形成的斜层理。
图5“狮身人面像”
图6 大风吹出来的“凤凰”
注意雄狮的底座清晰可见清晰平直的节理切割痕迹,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构造作用亦非常重要。
图8 强风吹蚀、磨蚀后留下的风蚀柱、风蚀残丘
图9敦煌雅丹地貌全景卫星照片
照片左上部分为标准的雅丹地貌,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在烈风吹蚀下形成白色的长垄状地貌,地貌形态与当地的盛行风向(红色箭头)一致(参见图1)。照片右下部分近东西向出露的白色垄状地貌为间歇性水流冲蚀而成(如***箭头所示),与现在的盛行风向几乎垂直,因此常常被吹裂,形成孤立的地貌景观。从本质上讲,罗布泊地区的水陆变迁、流水与风的侵蚀作用等等均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地质运动的结果。罗布泊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造成了其独特的地貌景观。
构造专业的博友们,谁来解释一下图9中的构造现象?
图10雅丹地貌在中国的西北非常多见,这是2003年8月在青海油田附近野外考察的路上随手拍摄的照片,前面的景物像不像另一尊“狮身人面像”?
图11中国西北还有许多壮观、典型的雅丹地貌在荒野中“沉睡”。
例如本图所示为青海冷湖附近尚未开发的雅丹地貌(照片来自GoogleEarth),其规模要比敦煌雅丹地貌景区大得多。
图12 伊朗Lut沙漠雅丹地貌(Yardangs in Lut Desert,Kerman Province,
图13 火星上的雅丹('Yardangs' on the surface of Mars)
雅丹地貌几乎在地球各大洲均有报道,甚至在火星上也发现了巨型的雅丹地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风蚀地貌_百度百科
风蚀地貌(wind-erosion landform),是经由风和对土壤表面物质及基岩进行的吹蚀和所形成的地表形态。我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南疆和田、,东疆哈密、吐鲁番,附近地区。
风蚀地貌名词简介
风力对地面物质的吹蚀和风沙的,统称。形成风蚀
地貌。地区的风蚀地貌,除被广大沙丘所埋没的以外,在大风区域还有广泛的出露,特别是正对风口的迎风地段,发育更为典型。主要分布在的西北部,东端的洼地,东疆以及的西北部等地。
风蚀地貌分布地区
中国风蚀地貌主要分布区在青海,和田、,东疆、,附近地
区。柴达木中67%为风蚀地貌,尤其西北部,与方向大致相同的强劲西风吹蚀泥、砂岩系,形成顺着风向排列的残余长丘,长10-100m甚至数千米。新疆罗布泊古楼兰雅丹地区风蚀地貌十分发育,有风蚀条形土墩与洼地相间组合的典型的。和田以北塔格(山)的也很典型。东疆大风口七角井、天山、老风口附近广布、残丘言山等。东北乌尔和的风城平顶层状墩台,高10-30m。此外东南部塔格、吐鲁番西部的也都十分典型。[1]
风蚀地貌主要类型
风力吹蚀、地表物质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其主要类型如下:
风蚀地貌风蚀石窝
陡峭的迎风岩壁上风蚀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直径大多约20厘米,深为10~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零星散布,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故又称石格窗。它是由于岩石表面经风化(包括和)、吹蚀形成许多细小凹坑,又经风所携带的沙粒在凹坑内形
成。大的称为。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
孤立突起的岩石经而成的蘑菇状岩体,又称、风蘑菇。 多发生在发育的不很坚硬的岩石中,由于近地表的岩石基部受风蚀作用强,顶部受风蚀作用弱,逐步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垂直节理发育岩性比较坚硬的岩石,在风蚀作用下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称为。
风蚀地貌雅丹地形
河湖相土状堆积物地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雅丹”是中国维吾尔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因中国新疆下游雅丹地区发育最为典型而命名。其发育过程是:挟沙气流磨蚀地面,地面出现风蚀沟槽。磨蚀作用进一步发展,沟槽扩展为;洼地之间的地面相对高起,成为风蚀土墩。
土墩和洼地的排列方向明显地反映主风方向。土墩一般高1~10米,长20~100米,甚至更长;全由粉砂、细砂和互层组成,砂质粘土往往构成土墩顶面,向下风方向微倾。在中国北部的东、西两侧,粘土土墩的顶面是盐壳,呈白色,称为。
风蚀地貌风蚀城堡
经风蚀形成的城堡式山丘,又称为风城。多见于岩性软硬不一(如砂岩与互层)的地层,中国新疆东部十三间房一带和三堡、哈密一线以南的地层形成了许多风城。以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部一带最为典型。
风蚀地貌风蚀垅岗
软硬互层的岩层中经风蚀形成的垅岗状细长形态。一般发育在、粉砂岩和砂岩地区。长10~200米,也有长达数千米者,高1~20米。
风蚀地貌风蚀谷
风蚀加宽加深所成的谷地。谷无一定的形状,可为狭长的壕沟,亦可为宽广的谷底。底部崎岖不平、宽狭不均、蜿蜒曲折。常在陡峭的谷壁底部,堆积着的岩块,形成倒,谷壁上有时有大大小小的石窝。不断扩大,原始地不断缩小,最后仅残留下一些孤立的小丘,即。丘的外形各不相同,以桌状平顶形较多;一般高10~30米。支离破碎的地表,称为风蚀劣地。
风蚀地貌风蚀洼地
松散物质组成的地面经风蚀所形成椭圆形的成排分布的洼地。它向主风向伸展。单纯由造成的洼地多为小而浅的碟形洼地;一些大型都是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再经风蚀改造而成。较深的风蚀洼地如以后有地下水溢出或存储雨水即可成为干燥区的湖泊,如中国中的等。
风蚀地貌风蚀岭
通过风的力量,吹走细小的沙粒,经过几十万年,从而形成风蚀岭。表面为一道道的沟,如同波浪一般。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
风蚀地貌代表地点
(蚀余),的“风城”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之一。[2]
乌尔禾“风城”位于西北部的乌尔禾地区,方圆有数十公里。它发育在白垩纪岩层为主的构造台阶上,由岩性软硬不同的吐鲁谷砂岩和水平互层所组成。这里气候干燥、雨量少,但常以暴雨形式出现,相当发育。白垩纪地层一般都含有较多的盐分,在干燥气候条件下,风化和盐化作用很强,造成一层疏松的,使地层表面变得很疏松。而这种疏松易受侵蚀的地层,又正位于准噶尔西部著名的大风口上,经常受到六七级以上大风的吹蚀。长期风化剥蚀,风的吹蚀的结果,在原来暴雨的基础上,形成了状如城堡、、宫殿等蚀余方山地形。砂岩比较坚硬,当泥岩受到砂岩保护时,往往形成上部大、下部小的蕈状。此外,还有塔状、柱状等多种地形,甚至还有的象人形、有的象珍禽异兽等奇特形态,活龙活现,栩栩如生。蚀余方山的相对高度大都有二三十米,高者可达50米。从高处远眺,沟谷两旁不同形态的土体相互组合在一起,高低起伏,宛如一座古城废址巷两边栉比相连的断垣残壁。因为这种地貌形态主要是由风的形成的,因此称之为“风城”。
像“风城”这样的风蚀地貌,还广泛见于新疆东部十三间房风口以南一带。这里常年刮大风,十三间房年平均风速有9.3米/秒;第三纪的红色砂岩受到强烈风蚀,“风城”地貌也十分典型。东端洼地,在楼兰古城东北一带,新红褐色粉砂岩出露的地区,也有分布,一般高20~25米,顶部平坦,古代多建于其上。
在罗布泊北部的东西两侧,粘土土墩的顶面是灰白色盐碱块;又因它弯曲而长,形状似龙,故名“白龙堆”。关于白龙堆,中国古书上早有记述。《汉书?地理志》中就有“白龙堆,乏水草,沙形如卧龙”的记载。《周书》西域传中更对白龙堆的分布位置作了叙述:“鄯善,古楼兰所治,城方一里,地多沙卤,少水草,北即白龙堆,西北有流沙数百里”。
.中国数字科技馆[引用日期]
.重庆地理教研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雅丹地貌”及其与“丹霞地貌”的区别
已有 10451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 敦煌 陈宗器
“雅丹”与“丹霞”几乎同时出现于现代中文地学文献中,二者都有相同的汉字“丹”,“长相”也相似,是地学中最常混淆的一对概念。因此,笔者有三个希望:========================================================1、希望您看完本文后记住8个字:“风蚀雅丹、流水丹霞”。2、希望您进一步明白两个概念:雅丹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丹霞是地表流水作用加之垂直于地表的节理共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地貌。3、希望您在以后的野外考察或户外旅游中注意观察和思考一下自然景观的成因,不仅仅限于地质、地理,这是本文的终极目标。本文主要依据本人在《科学画报》2014第5期和第6期的内容改写而成。========================================================“雅丹地貌”是风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垄岗状地貌。1899年至1902年,瑞典科学探险家斯文•对中亚地区进行第二次科学考查期间,在中国的罗布荒漠中发现大面积河湖沉积物暴露地表,并被强风吹蚀形成独特的垄岗状残丘(图1),当地的维吾尔人称之为“Yardang”(雅尔当)。1903年,赫定在其出版的考查游记《中亚与西藏》一书中首次使用了Yardang一词,专指这种特殊的“垄岗状风蚀地貌”。从此,Yardang在英文地学文献中开始流行。图1 通过谷歌地球鸟瞰敦煌雅丹地质公园(红色箭头表示主风向)(照片来自GoogleEarth)1936年曾经随同赫定等一起参加过科学考察的中国科学家陈宗器先生在其所著的《罗布淖尔与罗布荒原》中,正式将Yardang翻译为“雅丹”。网上许多资料(比如百度百科)中说,雅丹地貌的名称是陈宗器根据他女儿的名字命名的,事实刚好相反:做为地学术语的“雅丹”出现于1936年正式出版的“地理学报”第1期,陈宗器的女儿陈雅丹生于1942年,中间间隔了将近七年。赫定和陈宗器等人在他们的原始文献中,把大型的“垄”称为“迈赛”(英文Mesas,意为“方山”),迈赛通常高10~30米,形成年代较早;而称为“雅丹”的地貌高度通常小于1米,形成年代也较晚。后人的文章中则不加区分,将二者统称为雅丹地貌。风蚀成因、形态上呈垄岗状、成群集中分布是雅丹地貌的最重要特征。此所谓“风蚀雅丹”。典型的雅丹地貌形成于干旱地区干涸的湖底或河、湖阶地上,大部分为未固结或半固结的砂砾岩。地壳活动导致湖(河)水退却、湖底抬升并裸露地表,强烈持久的定向风沿干缩裂隙(或构造作用形成的裂隙吹蚀),使原来平坦且固结程度不高的湖底沉积物逐渐形成一系列与主风向略成平行的不规则的相间排列的鳍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垄脊高数十厘米至数十米,沟槽宽数米,长数十米至数百米,少数长过千米。沟槽间大部分被流沙充填。因长时间遭受风蚀,单个垄脊常呈鳍形或流线形,迎风面通常为圆弧状,背风面细长或呈分散状。沟槽间充填的流沙表面通常保留有明显的风成波纹。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千变万化,千奇百怪,“雅丹”只是众多风蚀地貌的类型之一,其他风蚀地貌还包括风蚀穴或风蚀壁龛、风蚀柱、风蚀城堡等。但是,现今的许多文章或游记中,几乎把所有与风蚀有关的地貌都笼统称为雅丹地貌。严格说来,只有像图1所示的这种成群分布的垄岗状地貌才能称之为雅丹地貌。甚至有人将流水成因的丹霞地貌也称为雅丹地貌,这显然是错误的。“雅丹地貌”中的“丹”字是音译而来,与红色没有任何关系,雅丹地貌的颜色既可以是红色,也可以是红色以外的任意颜色。而“丹霞地貌”指的是以红色砂砾岩为主要成分、以赤壁丹崖为典型特征并以地表水冲蚀作用为主形成的地貌景观。故有“流水丹霞”之说。有关丹霞地貌的文章和专著奇多,可上网搜索。科学网博主吕洪波曾经对甘肃冰沟丹霞地貌的形成机理进行过很好的科普,参见吕洪波教授2015年6月的博文“甘肃张掖冰沟丹霞地貌形成机理解析”(/home.php?mod=space&uid=39040&do=blog&id=89487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上的中国丹霞(China Danxia)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国家文本,几乎包括了中国著名的6大丹霞景观的所有内容与中国学者的研究进展,对科研和旅游都是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该书1400余页,有大量彩色插图,精彩绝伦,UNESCO上的下载地址:。表1 雅丹地貌与丹霞地貌的主要异同点。地貌类型主要成因典型景观颜色地层特征分布雅丹地貌主要为强风吹蚀和磨蚀垄岗状、流线形、覆舟形、断桓状无特定颜色,取决于原始沉积物的颜色以第四纪半固结沉积物为主多分布于古代河床、湖底抬升后形成的荒漠区丹霞地貌地表流水的冲蚀、磨蚀、垂直地表发育的构造节理是主要成因之一绝壁断崖和柱状、宫殿状、巷谷式主要为红色岩层白垩纪至第三纪固结岩石为主多形成于现代河水或雨水流经的坡地&地球表面没有降雨的地方真的不多,绝大部分地貌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有水的参与。雅丹地貌在其形成过程中自始至终有水的参与。首先,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或岩层主要为湖相的砂砾岩,湖水干涸后,这些出露地表的砂砾岩在间歇性流水和长期而强烈的定向风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今这种地貌,只是流水冲蚀的作用远小于强风的吹蚀作用,因此将雅丹地貌归因于风蚀地貌,“风蚀雅丹”由此而来。地球上没有降雨的地方极少,没有风的地方几乎不存在,只是风的作用有大有小。中国的西北多风,风蚀作用非常普遍和强烈,在西北地区的丹霞地貌中发现风蚀作用的痕迹不足为怪。&敦煌雅丹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古玉门关以西约80公里的地方(GPS参考坐标为:北纬40°29′~40°33′;东经:93°~93°11′之间),有一片典型的雅丹地貌。数十万年前,这里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湖泊。伴随着青藏高原的隆起,湖泊中沉积了大量的砾石和砂泥,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最终湖泊退缩,湖底沉积物裸露地表。与此同时,南部迅速隆起的青藏高原和西北部的天山挡住了南部印度洋和西部的湿润的空气,东边距离太平洋又太过遥远,导致这里的气候越来越干燥,来自蒙古高原的强风则自北向南长驱直入,在强风的长期吹蚀和磨蚀作用下,伴随着间歇性的洪水,罗布荒原中大面积的河湖相沉积物逐渐被瓦解,从而形成今天的雅丹地貌。通过谷歌地球(GoogleEarth)从空中俯瞰,一排排风蚀垄脊恰似大海中的舰队,又似巨型的鲸群,你争我赶地向前行进,蔚为壮观(图1)。受构造作用、岩石的原始成份以及风蚀作用和间歇性流水作用的共同影响,宏观上的垄脊常呈不规则状断开,在风沙的长期吹蚀和磨蚀下形成形态不同的地貌景观,有的如潜艇,有的像蝌蚪,有的像狮子,有的像孔雀,有的像柱子,有的像蘑菇,千奇百怪。图2 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图3雅丹地貌(镜头方向:西南)图4 “覆舟状”雅丹地貌,仔细观察,还可见到砂砾岩沉积时流水作用形成的斜层理。图5“狮身人面像”图6 大风吹出来的“凤凰”图7 雄狮注意雄狮的底座清晰可见清晰平直的节理切割痕迹,说明在其形成过程中,构造作用亦非常重要。图8 强风吹蚀、磨蚀后留下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图9敦煌雅丹地貌全景卫星照片(照片来自GoogleEarth)照片左上部分为标准的雅丹地貌,第四纪河湖相沉积物在烈风吹蚀下形成白色的长垄状地貌,地貌形态与当地的盛行风向(红色箭头)一致(参见图1)。照片右下部分近东西向出露的白色垄状地貌为间歇性水流冲蚀而成(如***箭头所示),与现在的盛行风向几乎垂直,因此常常被吹裂,形成孤立的地貌景观。从本质上讲,罗布泊地区的水陆变迁、流水与风的侵蚀作用等等均与青藏高原的隆升密切相关,地球表面的面貌(地貌)是地质运动的结果。罗布泊地区独特的地质背景造成了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构造专业的博友们,谁来解释一下图9中的构造现象?图10雅丹地貌在中国的西北非常多见,这是2003年8月在青海油田附近野外考察的路上随手拍摄的照片,前面的景物像不像另一尊“狮身人面像”?图11中国西北还有许多壮观、典型的雅丹地貌在荒野中“沉睡”。例如本图所示为青海冷湖附近尚未开发的雅丹地貌(照片来自GoogleEarth),其规模要比敦煌雅丹地貌景区大得多。图12 伊朗Lut沙漠雅丹地貌(Yardangs in Lut Desert,Kerman Province, Iran)图片来源:图13 火星上的雅丹('Yardangs' on the surface of Mars)雅丹地貌几乎在地球各大洲均有报道。甚至在火星上也发现了巨型的雅丹地貌.图片来源:图14 科学家陈宗器(照片来源:陈雅丹的新浪博客)()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苏德辰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60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自然地理学思考题及其***
上传于||文档简介
&&四​川​大​学​ ​自​然​地​理​学​ ​ ​复​习​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